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核硬度维护

标准号:GJB 1613.7-93   标准名称:直升机维修性通用要求核硬度维护       1993-03-08

基本信息

【名称】 核硬度维护
【英文名称】 nuclear hardness mainlenance(HM)
【定义】 为保证直升机系统的使用规程、维修技术要求和时效特性正确实施,并且不致引起直升机 在核环境下的使用性能低于任务完成的水平,直升机在使用阶段所采用的一切措施和活动。

同源术语

·任务完成是直升机对核武器效应的一种反应标准。系指直升机能承受并仍能飞抵指定位置完成任 务的核损伤标准。 所谓完成任务(例如投掷深水核弹),是指投放完武器,并在某些情况下返回舰艇、基地(对 轰炸以外的其它任务——如运输、作战支援、核辐射侦察等——其含义可类推)。
·直升机核硬度暴露于核武器爆炸产生的特定环境中的直升机,在给定环境水平下仍具有任务完成能力, 则称该环境量值为直升机的核硬度。
·核硬度保证为保证产品在生产线上按照硬度设计和相应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在生产阶段适用的规程。
·核硬度监控为保证直升机系统的核硬度足以满足完成任务的需要,在使用阶段适用的检查、试验、显 示和控制等技术和一切活动。
·核闪光盲是指人眼受核爆炸光辐射刺激出现的视力暂时下降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看不 清观察目标。对飞行人员来说,是指有5秒以上时间看不清飞行仪表。
·关态透光率座舱防核闪光设备(如变色座舱玻璃、座舱防光窗帘、防核闪光护目镜等)遇到核闪光时自 动关闭到能够防止闪光盲的密度时的透光率。
·开态透光率座舱防核闪光设备在未遇到核闪光时的透光率。
·关闭时间座舱防核闪光设备遇到核闪光时透光率由开态转变至关态所需时间。
·复原时间核闪光过后座舱防护设备的透光率由关态恢复到开态的80%所需时间。
·全寿命生存性全寿命生存性是指在生产阶段和使用寿命内直升机保持核硬度设计指标的能力。全寿命 生存性有生产阶段的硬度保证和使用阶段的硬度维护两部分组成。
·核硬度临界直升机生存性分析时,一种或几种核环境对直升机某些系统、设备、部件的效应结果影响 到直升机完成指定的任务,则称这些系统、设备、部件为核硬度临界。
·外场可更换件在外场维修作业中可以方便地在直升机上更换的部件、组件。一般只需用该系统(设备)的 内装式自检测装置(或电路),勿须脱机测试即可将故障隔离到此部(组)件上。
·硬度临界类型是衡量核硬度临界的设备内电子元器件硬度临界状态的标准。一般可分为I类硬度临界 (HCCI)、Ⅱ类硬度临界(HCC2)和非硬度临界(NHC),详见附录A。

相关术语

·航空射击武器系统系指能连续发射航空炮弹(简称炮弹)的武器系统,它包括航空机关炮(简称航炮)和射击 装置。
GJB 312.4-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航空宫械维修吕质的一般要求)
·航空轰炸武器系统系指悬挂并投放悬挂物的武器系统,它包括悬挂装置和投弹控制系统等
GJB 312.4-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航空宫械维修吕质的一般要求)
·航空导弹武器系统它由航空导弹(简称导弹)、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等组成
GJB 312.4-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航空宫械维修吕质的一般要求)
·航空火箭武器系统系指能发射航空火箭弹的武器系统,它包括火箭发射器和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等
GJB 312.4-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航空宫械维修吕质的一般要求)
·自身系统校靶法系指将校靶所用的仪器、设备装在直接固定在飞机上的基准座标架上,与外界无关的一种 校靶方法。
GJB 312.4-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航空宫械维修吕质的一般要求)
·任务完成是飞机对核武器效应的-种反应标准。系指飞机能承受并仍能飞至第一和(或)第二目标投放武器的核损伤标准。 它的含义不同于完成任务,所谓完成任务是指投放完武器,并在某些情况下返回基地(对指派的除轰炸以外的 其他任务——如预警、侦察、空中加油等——其定义可以类推)。
GJB 312.7-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飞机核硬度维护的一般要求)
·军用小型机基本系统由主机(中央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台终端及一种外存储器组成的系统称 做军用小型机基本系统。
GJB 322-87 军用小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军用小型机系统根据军事应用的要求,在小型机基本系统上配以多种外围设备后组成的系统称做军用小 型机系统。
GJB 322-87 军用小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引信安全系统失效引信对解除保险和爆炸序列的起爆控制失效,或对主装药的爆炸控制失效
GJB 346-87 引信安全系统失效率计算方法)
·发射周期前安全系统失效引信从生产、运输、贮存、维护、装卸、安装、装填直到载体开始运动前的安全系统失效
GJB 346-87 引信安全系统失效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