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中毒途径

标准号:GJB 188.5-90   标准名称:防化术语毒剂       1991-01-26

基本信息

【名称】 中毒途径
【英文名称】 poisoning route
【定义】 使毒剂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的方式。

同源术语

·毒剂军事上以毒害作用杀伤人员的化学物质。它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构成化学武器 的基础。
·致死性毒剂基本毒害作用为使人员死亡的毒剂。如: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非致死性毒剂基本毒害作用为使人员受伤或失能,而不造成死亡的毒剂。如:糜烂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
·持久性毒剂施用后,对人员的杀伤作用能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以上的毒剂。通常为沸点高、不易挥 发的液态毒剂。
·暂时性毒剂施用后,对人员的杀伤作用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毒剂。通常为气态或沸点低、易挥发 的液态毒剂或以气溶胶状态使用的毒剂。
·速效性毒剂能使人员在染毒后,迅速(数分钟内)出现毒害效应的毒剂。
·缓效性毒剂能使人员在染毒后,经过一至数小时才出现毒害效应的毒剂。
·神经性毒剂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现特指损害胆碱能功能的有机磷毒剂。
·糜烂性毒剂破坏机体细胞,以皮肤或粘膜糜烂作用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抑制组织细胞内的呼吸酶系,使其不能利用氧,导致肌体内窒息的毒剂。通常指氰类 毒剂。
·窒息性毒剂主要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毒剂。
·失能性毒剂造成人员暂时失去正常的精神、躯体功能,从而丧失战斗能力的毒剂。其致死剂量远大于 失能剂量,通常不引起死亡或永久性伤害。
·毒害效应毒剂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死亡。
·致死效应造成人员死亡的毒害效应。
·失能效应造成人员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害效应。
·蓄积作用反复染毒引起机体内毒剂蓄积、毒害作用累积的现象。
·迟发效应人或动物经单次剂量或短暂暴露染毒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月或数年)出现的不可逆毒害 效应。如癌变、运动失调、下肢轻瘫、肝功能紊乱等。
·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神经性毒剂引起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或丧失。
·胆碱酯酶老化胆碱酯酶与神经性毒剂发生膦酰化反应并脱去烷基,其活力不能被重活化的现象。
·胆碱酯酶重活化重活化剂使膦酰化了的胆碱酯酶恢复活力的过程和现象。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毒剂量与相应毒害效应的关系。
·中毒人或动物受毒剂作用而出现毒害效应。
·染毒人员、装备、地面、水源、空气等染有毒剂的现象。
·暴露时间无防护人员或动物在毒氛中停留的时间。
·中毒潜伏期人员从染毒到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
·症状持续期中毒症状从初始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全身中毒人或动物染毒后出现全身性毒害效应。
·局部中毒人或动物染毒部位出现毒害效应。如皮肤溃烂,结膜发炎等。
·急性中毒人或动物经一次性染毒或二十四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亚急性中毒人或动物经半个月至三个月内反复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慢性中毒人或动物经长期(三个月以上)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吸入中毒毒剂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
·透皮中毒毒剂经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
·口服中毒毒剂经口摄入,通过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中毒。
·眼结膜中毒毒剂经眼结膜引起的中毒。
·透过服装皮肤中毒毒剂透过着装后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
·毒性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包括产生生理、病理变化,丧失正常活动能力乃至死亡,通常以 剂量表示。
·急性毒性一次性染毒或二十四小时内多次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亚急性毒性在半个月至三个月内反复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慢性毒性长期(三个月以上)反复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毒害剂量引起人或动物某种程度毒害的毒剂量。通常用单位体重所接受毒剂量(如mg/kg)表示; 蒸气或气溶胶染毒时,用染毒浓度和时间的乘积(即ct积,如:mg·min/3m )表示; 液滴皮肤染毒时,用单位染毒面积所含毒剂量(如mg/c3m )表示。
·致死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百分之九十以上死亡的毒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半数死亡的毒剂量。
·失能剂量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剂量。 D ,ICt )
·半数失能剂量引起染毒人员半数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剂量。
·杀伤剂量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战斗能力(失能或伤亡)的毒剂量。
·有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百分之九十以上产生某种毒害效应的毒剂量。
·半数有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半数产生某种毒害效应的毒剂量。
·非致死剂量不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死亡的毒剂量。
·战斗容许剂量染毒人员的百分之五出现轻度失能症状的剂量。不影响部队完成战斗任务。
·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特征性毒害的起始毒剂量。
·无作用剂量不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毒害效应的最大毒剂量
·胆碱酯酶半数抑制剂量抑制胆碱酯酶活力百分之五十所需的剂量。
·染毒浓度受染空气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毒剂量,一般以g/m3或mg/1表示。
·战斗浓度化学袭击中起到毒害作用的毒剂浓度。
·致死浓度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死亡的毒剂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引起染毒人员半数死亡的毒剂浓度。
·杀伤浓度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战斗能力(失能或伤亡)的毒剂浓度。
·无作用浓度不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毒害效应的最大毒剂浓度。
·毒剂的物理性质毒剂本身的属性,一般指不改变毒剂分子化学组成的性质。如:凝固点、熔点、沸点、蒸气 压、挥发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
·毒剂的化学性质毒剂与其它化学物质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分解温度毒剂短时间受热,发生明显分解现象时的温度。
·水解稳定性毒剂与水进行化学反应时,发生分解作用的难易程度。
·毒剂分析使用化学的和物理的方法,分离、鉴定和测定毒剂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和浓度的技术。
·毒剂定性分析鉴定毒剂样品中所含元素、离子、功能团或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毒剂定量分析测定毒剂样品中组成元素、功能团或化合物的精确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关术语

·通信方式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的方法和形式。
GJB 700-89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用话音频带频率的交流信号表示信令信息的一种模拟信号方式,适用于频分 或时分复用的局间中继电路。该信号方式是建立电话电路交换的监视信号,包括占用、拆线、重复拆线、 应答、挂机、释放监视、闭塞、再振铃、强拆、回振铃、强迫释放等多种信号。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呼叫建立期间,在终端与电路的记发器之间传送的呼叫接续的各种控制信号,简称 MFC 信令。适 用于市话局间、长话局间或长市话局间的实线、频分或时分复用电路上使用。该信令分前向和后向两种, 采用 120Hz 等差级频。前向信号采用 1380Hz-1980Hz 高频群,按六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 15 种信 号。后向信号采用 780Hz-1140Hz 低频群,按四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六种信号。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局间直流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以直流信号作为接续的监视信号的一种线路信号方式,也称直流线路信令 适用于市话局间中继线和长市局间中继线。该信号方式共有 15 种,包括示闲、占用、被叫应答、主叫 挂机、被叫挂机、闭塞、话务员应答、回振铃、再振铃、话务员拆线、强拆等信号。当交换局之间采用 实线或音频电缆传输且距离不太长时,可采用此种信令方式。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局间中继数字型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在程控数字交换局或局间中继电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时所用 的一种线路信令方式。适用于各种长、市话局间采用 PCM 系统的数字中继线。该信号方式是利用 2048kbit /s PCM 系统中的第 16 时隙(TS16)来传送用(TS16)中比特码位值的变化来表示各种线路信令。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用户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用户话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交换机完成通话接续。它 包括用户状态信号和用户拨号或按键所产生的数字信号。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多网方式把数量众多的用户端机分割为若干个彼此独立工作的用户群。在多网工作情况下,多个网可以完全 独立,每个网有自己的系统时,也可以多个网紧密结合,采用统一的系统时钟。多网方式可以显著地增 加系统容量。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集群方式集群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方式,是指系统在通信时,采取的分配(占用)信道策略。集群有三种方式: 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信道控制方式一种自动选择并占用空闲信道的技术,也称信道选用技术。集群的信道控制有两种方式:集中控制 方式和分散控制方式。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偏置动量矩方式卫星利用飞轮进行姿态控制与稳定的一种工作方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中,包括飞轮在内的 整个卫星贮存有很大的动量矩,卫星姿态稳定就是利用飞轮工作在较大的偏置动量矩具有的 “陀螺定轴性”和小范围的动量矩交换来实现。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