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症状持续期

标准号:GJB 188.5-90   标准名称:防化术语毒剂       1991-01-26

基本信息

【名称】 症状持续期
【英文名称】 duration of symptoms
【定义】 中毒症状从初始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同源术语

·毒剂军事上以毒害作用杀伤人员的化学物质。它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构成化学武器 的基础。
·致死性毒剂基本毒害作用为使人员死亡的毒剂。如: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非致死性毒剂基本毒害作用为使人员受伤或失能,而不造成死亡的毒剂。如:糜烂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
·持久性毒剂施用后,对人员的杀伤作用能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以上的毒剂。通常为沸点高、不易挥 发的液态毒剂。
·暂时性毒剂施用后,对人员的杀伤作用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毒剂。通常为气态或沸点低、易挥发 的液态毒剂或以气溶胶状态使用的毒剂。
·速效性毒剂能使人员在染毒后,迅速(数分钟内)出现毒害效应的毒剂。
·缓效性毒剂能使人员在染毒后,经过一至数小时才出现毒害效应的毒剂。
·神经性毒剂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现特指损害胆碱能功能的有机磷毒剂。
·糜烂性毒剂破坏机体细胞,以皮肤或粘膜糜烂作用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抑制组织细胞内的呼吸酶系,使其不能利用氧,导致肌体内窒息的毒剂。通常指氰类 毒剂。
·窒息性毒剂主要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毒剂。
·失能性毒剂造成人员暂时失去正常的精神、躯体功能,从而丧失战斗能力的毒剂。其致死剂量远大于 失能剂量,通常不引起死亡或永久性伤害。
·毒害效应毒剂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死亡。
·致死效应造成人员死亡的毒害效应。
·失能效应造成人员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害效应。
·蓄积作用反复染毒引起机体内毒剂蓄积、毒害作用累积的现象。
·迟发效应人或动物经单次剂量或短暂暴露染毒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月或数年)出现的不可逆毒害 效应。如癌变、运动失调、下肢轻瘫、肝功能紊乱等。
·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神经性毒剂引起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或丧失。
·胆碱酯酶老化胆碱酯酶与神经性毒剂发生膦酰化反应并脱去烷基,其活力不能被重活化的现象。
·胆碱酯酶重活化重活化剂使膦酰化了的胆碱酯酶恢复活力的过程和现象。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毒剂量与相应毒害效应的关系。
·中毒人或动物受毒剂作用而出现毒害效应。
·染毒人员、装备、地面、水源、空气等染有毒剂的现象。
·暴露时间无防护人员或动物在毒氛中停留的时间。
·中毒潜伏期人员从染毒到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
·全身中毒人或动物染毒后出现全身性毒害效应。
·局部中毒人或动物染毒部位出现毒害效应。如皮肤溃烂,结膜发炎等。
·急性中毒人或动物经一次性染毒或二十四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亚急性中毒人或动物经半个月至三个月内反复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慢性中毒人或动物经长期(三个月以上)染毒后出现毒害效应。
·中毒途径使毒剂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的方式。
·吸入中毒毒剂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
·透皮中毒毒剂经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
·口服中毒毒剂经口摄入,通过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中毒。
·眼结膜中毒毒剂经眼结膜引起的中毒。
·透过服装皮肤中毒毒剂透过着装后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
·毒性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包括产生生理、病理变化,丧失正常活动能力乃至死亡,通常以 剂量表示。
·急性毒性一次性染毒或二十四小时内多次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亚急性毒性在半个月至三个月内反复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慢性毒性长期(三个月以上)反复染毒条件下,毒剂毒害人或动物的性能。
·毒害剂量引起人或动物某种程度毒害的毒剂量。通常用单位体重所接受毒剂量(如mg/kg)表示; 蒸气或气溶胶染毒时,用染毒浓度和时间的乘积(即ct积,如:mg·min/3m )表示; 液滴皮肤染毒时,用单位染毒面积所含毒剂量(如mg/c3m )表示。
·致死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百分之九十以上死亡的毒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半数死亡的毒剂量。
·失能剂量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剂量。 D ,ICt )
·半数失能剂量引起染毒人员半数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的毒剂量。
·杀伤剂量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战斗能力(失能或伤亡)的毒剂量。
·有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百分之九十以上产生某种毒害效应的毒剂量。
·半数有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半数产生某种毒害效应的毒剂量。
·非致死剂量不引起染毒人员或动物死亡的毒剂量。
·战斗容许剂量染毒人员的百分之五出现轻度失能症状的剂量。不影响部队完成战斗任务。
·阈剂量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特征性毒害的起始毒剂量。
·无作用剂量不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毒害效应的最大毒剂量
·胆碱酯酶半数抑制剂量抑制胆碱酯酶活力百分之五十所需的剂量。
·染毒浓度受染空气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毒剂量,一般以g/m3或mg/1表示。
·战斗浓度化学袭击中起到毒害作用的毒剂浓度。
·致死浓度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死亡的毒剂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引起染毒人员半数死亡的毒剂浓度。
·杀伤浓度引起染毒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丧失战斗能力(失能或伤亡)的毒剂浓度。
·无作用浓度不引起染毒人员产生可观察到的毒害效应的最大毒剂浓度。
·毒剂的物理性质毒剂本身的属性,一般指不改变毒剂分子化学组成的性质。如:凝固点、熔点、沸点、蒸气 压、挥发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
·毒剂的化学性质毒剂与其它化学物质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分解温度毒剂短时间受热,发生明显分解现象时的温度。
·水解稳定性毒剂与水进行化学反应时,发生分解作用的难易程度。
·毒剂分析使用化学的和物理的方法,分离、鉴定和测定毒剂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和浓度的技术。
·毒剂定性分析鉴定毒剂样品中所含元素、离子、功能团或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毒剂定量分析测定毒剂样品中组成元素、功能团或化合物的精确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关术语

·标准落下时间某航空炸弹在标准气象条件下,从海拔2000米的高度,以144公里/小时的速度。水平投 掷下落到海平面所需的时间,称为该航空炸弹标准落下时间(弹道特征时间),常用符号○H 或 T*表示。它与弹道系数C(见3.2)一样,是航空炸弹重要的弹道特征数。其大小表示航空炸弹 自身的弹道气动特性。在确定的阻力定律条件下,任一航空炸弹标准落下时间○H 与其弹道系 数C,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

GJB 349.22-89 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航空炸弹标准落下时间)
·A-持续时间超压从环境压力升高到它的最大正超压峰值后再回复到环境压力所需要的时间(见图1)。

GJB 349.28-90 常规兵器定型度验方法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
·B-持续时间(压力包络时间)B—持续时间是炮口冲击波压力波形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与有意义的起伏部分的持续时间的总和(见图2)。
图2中,MN线是低于最大正超压峰值20分贝并平行于环境压力线00′的直线,PQ线与MN线对称于环境压力线00′。 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是指紧靠近最大正超压峰值,且压力起伏高于MN线或低于PQ线的包络线的最大时间间隔,有 意义的起伏部分的持续时间仍指起伏高于MN线或低于PQ线的最大时间间隔,当它大于主要部分持续时间的10%时 才有效。图2中的B—持续时间为:B—持续时间=AB+CD若CD小于AB的10%(见图3)则B—持续时间=AB

GJB 349.28-90 常规兵器定型度验方法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
·C-持续时间C—持续时间是炮口冲击波压力波形中低于最大正超压峰值10分贝所对应的各时间间隔之和(见图4)。
图4中MN线为低于最大正超压峰值10分贝且平行于环境压力线00'的直线,PQ与MN对称于环境压力线00'。 图4的C—持续时间为:C—持续时间=AB+CD
GJB 349.28-90 常规兵器定型度验方法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用MTBF或θ表示
GJB 349.33-90 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反坦克导弹系统 可靠性试验)
·(断路器固有)断开时间从断开操作开始的瞬间起到所有极的弧触头都断开的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隙
GJB 354-87 舰用直流(大电流)空气断路器技术条件)
·脉冲持续时间脉冲持续时间的计量应按实测的波形而定。如为典型的N形波,则按正相的持续时间计 量,波形如为多峰形,则取其包络自峰顶下降20dB处的时间间隔(波宽)。
GJB 12-84 导弹火炮在舰上发射时的脉冲噪声对听觉的安全限值)
·最小假设初始缺陷尺寸为用于分析结构剩余强度和裂纹增长特性而假设的初始最小缺陷。
GJB 540.10-88 飞航导弹强度和刚度规范地面试验)
·初始缺陷初始缺陷是认为导弹在交付使用之前结构就带有的预存缺陷(如孔边角裂纹,孔边穿透裂纹等)。
GJB 540.10-88 飞航导弹强度和刚度规范地面试验)
·自控飞行时间t ZK自控飞行时间是自控加自导控制体制的导弹,从导弹发射到末制导装置开始工作的时间。
GJB 541-88 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对接试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