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 | 由供电系统和该供电系统供电的用电设备组成的整体。 |
·供电系统: | 由电源到用电设备电功率输入端所组成的部分。 |
·电源系统: | 由主发动机驱动的整套发电装置和由主发电机供电的变电装置(不包括用电设备内部包
含的)都属于电源系统。 |
·电源系统容量: | 在飞机规定的工作和环境条件下,电源系统的总额定容量为电源系统容量。对于并联系统
来说,为并联系数乘以各单套电源额定容量之和;对于单台系统来说,即单套电源额定容量。
(注:本标准中以p表示电源系统容量) |
·供电系统正常工作: | 在飞机飞行、执行任务及其它职能工作期间,供电系统执行各种预定的工作任务而未发
生故障时的工作状态。例如用电设备的通断、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汇流条转换以及电源间的
并联。 |
·供电系统非正常工作: | 供电系统意外而短暂的失控工作状态。在这工作状态下,其电压和频率将引起较大的扰
动。保护器将提供保护,这种状态是极少发生的。例如配电线或馈电线对机体短路。从而引
起短路保护,这种工作状态就是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 |
·非正常极限: | 非正常极限提供了电源系统保护器的保护动作范围。 |
·供电系统应急工作: | 在飞行中,当电源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和正常的电功率,而要求特定的应急电源供电时
的工作状态。 |
·不安全状态: | 危及飞机或乘员安全的任何-种状态。 |
·准备工作状态: | 设备处于准备工作的状态。在这工作状态中对设备本身性能不作任何要求,例如设备预
热就是-种准备工作状态。 |
·用电设备: | 用电设备是从供电系统接受电功率的装置,它可以是单个用电装置或一整套用电装置。
根据机上安装时要求的线路电压降(调压点与用电设备电功率输入湍之间电压差)不同,它分
为A、B、C三类。 |
·A类用电设备: | 交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2伏,直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1伏的用电设备,这类用电设备应
当由飞机设计部门限制使用。对A类用电设备的供电称为A类供电。 |
·B类用电设备: | 交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4伏,直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2伏的用电设备,大多数飞机用电
设备属于该类,这类用电没备应予优先使用。对B类用电设备的供电称为B类供电。 |
·C类用电设备: | 交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8伏,直流线路电压降不超过3伏的用电设备。这类用电设备一
般是间歇工作的那些设备,对C类用电设备的供电称为C类供电。 |
·地: | 在电力系统中,以飞机金属主构件作为参考地,即为交流电的中线和直流电的负线。 |
·交流相电压: | 本标准所述的交流电压是指三相交流供电系统中的任意一相电压或单相交流供电系统中
的相电压。除另有说明外,电压值是指有效值。 |
·平均值: | 相电压的平均值为各相电压值的算术和除以相数。 |
·稳态: | 供电系统正常的、供电负载是固定的工作状态,在这一工作状态下,系统特性除发生固
有变化外不发生明显的变动。 |
·瞬态: | 由于工作状态的变化,系统特性发生变动时的状态。瞬态特性往往超出稳态范围并在规
定的时间内恢复到稳态范围之内。电压瞬态分为浪涌和尖峰。 |
·浪涌: | 由电源系统的自身调节及调节器的校正作用所引起的某一特性偏离受控稳态值的变化。 |
·尖峰: | 特性偏离浪涌电压或受控稳态电压,这偏离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它通常由切换
感性负载时产生的高频电流所造成。 |
·总谐波含量: | 交流电压波的总谐波含量是除基波分量外各次谐波的方均根电压值,常用相对于基波电
压值的百分数表示。 |
·波峰系数: | 交流电压波形的峰值与有效值之比。 |
·电压调制: | 交流供电系统在稳态工作期间,由于电压调节过程和驱动速度变化而引起的交流峰值电
压围绕其平均值所做的周期性的或随机的或二者兼有的变化。将电压波的峰值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的连续曲线称为电压调制包络线。 |
·电压调制量: | 在至少一秒钟时间间隔内的电压调制包络线上,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之差。 |
·频率调制: | 交流供电系统稳态工作期间,电压的瞬时频率围绕平均频率作周期性的或随机的或二者
兼有的变化。例如由发电机转子离合器的冲击作用以及驱动装置的速度调节作用而引起频率
的变化。 |
·频率调制率: | 由频率调制产生的频率对时间的变化率。 |
·频率漂移: | 受控频率在稳态范围内随机的缓慢变化,它通常是由发电机驱动装置的磨损和环境影响
而引起的。 |
·频率漂移率: | 由频率漂移所引起的频率随时问的变化率。 |
·脉动: | 直流供电系统稳态工作期间,直流电压围绕平均电压作周期性的或随机的变化 |
·等值阶跃电压: | 为评价供电系统的浪涌电压,用等值变换方法由随时间变化的浪涌电压变换成的等幅值
电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