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总体): | 所有可能的研究对象的假想集体 |
·子样(样本: | 从母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
·子样大小e样本容量): | 子样所包含的个体的数目,即在相同条件下取得的一个试验组的观测值的个数 |
·子样平均值: | 个试验组中各个观测值xi(i=i,2,…,n)的平均值 |
·子样中值: | 如果一个试验组中的观测值为奇数,则子样中值就是所有的观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正中间的数值。如果观测值为偶数,则子样中值是两个居于中间数值的平均值。 |
·子样方差s: | 一个试验组中各观测值xi(i=1,2,…, n)与子样平均值x.之差的平方之和除以n-1,即
|
·子样标准羞(子样均方根差): | 子样方差的平方根,即s可作为观测数据分散性的度量, s愈大,表明数据分散性愈大。
|
·子样变异系数: | 子样标准差与子样平均值之比
|
·母体平均值: | 随着子样大小n的无限增大,子样平均值任意接近母体平均值的概率趋于1。母体平均值的无偏估计量是子样平均值。 |
·趋于1。母体平均母体方差,σ 2-: | 随着子样大小n的无限增大,子样方差任意接近母体方差的概率趋于1。母体方差的无偏估计量是子样方差。 |
·母体标准差,σ-: | 母体方差的平方根。对于正态母体,母体标准差的无偏估计值a可由下式表示:
|
·疲劳破坏-: | 在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试样出现一定长度的裂纹或完全断裂。 |
·疲劳寿命,N: | 在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试样疲劳破坏前所经受的循环次数。对数疲劳寿命即疲劳寿命的对数值1 g N。 |
·应力水平: | 确定应力循环的一对应力分量:最大应力σ m a x和最小应力σ mi n,或者应力幅σ a和平均应力σ m。当给定应力比R=a m i n/σm a x或σm时,相应地应力水平分别由σ m a x或σ a表示。疲劳寿命的长、短一般取决于应力水平的高低。应变水平定义方法与上述相同。 |
·p存活率的疲劳寿命,N: | 在给定应力水平下,母体的p(百分数)能够超过的疲劳寿命。 |
·中值疲劳寿命,N 5 0-: | —具有5 0%存活率的疲劳寿命。母体的50%大于N 5 0;母体的5 0%小于N 6 0。 |
·安全寿命,N p: | 具有较高存活率p的疲劳寿命。此时可取存活率为9 0%,99%,99.9%等。 |
·存活率的对数疲劳寿命,x P(1 g N p): | 在给定应力水平下,母体的P(百分数)能够超过的对数疲劳寿命。当对疲劳寿命遵循正态分布时,x p由下式表示:
|
·中值对数疲劳寿命,x 5 0(1 g N50): | 具有5 0%存活率的对数疲劳寿命,当对数于对数疲劳寿命母体平均值μ;疲劳寿命遵循正态分布时,中值对数疲劳寿命等于对数疲劳寿命母体平均值μ;
|
·疲劳强度-: | 疲劳破坏时,对应某一疲劳寿命的应力水平。 |
·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σn-: | 当指定某一寿命N时,母体的p(百分数)能够超过的疲劳强度。当疲劳强度遵循正态分布时,σp由下式表示:
|
·中值疲劳强度,σ50: | 具有5 0%存活率的疲劳强度。当疲劳强度遵循正态分布时,中值疲劳强度等于疲劳强度母体平均值μ;
|
·安全疲劳强度,σp: | —具有较高存活率p的疲劳强度。此时,可取存活率为9 0%、9 9%、9 9.9%等。 |
·中值S-N曲: | 在各个应力水平下拟合中值疲劳寿命估计量并且在各个指定寿命下拟合中值疲劳强度估计量所得到的曲线,即5 0%存活率的应力—寿命关系曲线。通常简称为S—N曲线或S—N图。作图时,寿命采用对数标尺;应力采用线性标尺,或者寿命和应力均采用对数标尺。 |
·P-S-N曲线(P-S-N图)-: | 在各个应力水平下拟合P存活率的疲劳寿命估计量并且在各个指定寿命下拟合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估计量所得到的曲线,即p存活率的应力—寿命关系曲线。作图时,寿命采用对数标尺,应力采用线性标尺,或者寿命和应力均采用对数标尺。对于同一条P—S—N曲线的每个点,其疲劳寿命的存活率与疲劳强度的存活率在数值上是等同的。 |
·疲劳极限,σ d: | 指定“循环基数”下的中值疲劳强度估计量σ 50。对于S—N曲线具有水平线段的材料,循环基数取1 0 7,对于S—N曲线无水平线段的材料,循环基数取1 0 7~1 0 8。 |
·安全疲劳极限,σ d P: | 指定循环基数下的安全疲劳强度估计量σp。循环基数的选取与疲劳极限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