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控系统: | 火力控制系统的简称。控制武器瞄准和发射的成套装置。主要包括目标坐标测定器(或目
标跟踪系统)、火控计算机、武器随动系统。 |
·高炮火控系统: | 用于探测、跟踪空中目标,连续计算射击诸元,控制高炮实施射击的火控系统。 |
·坦克火控系统: | 用于探测、跟踪地面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控制坦克武器实施射击的火控系统。 |
·地炮火控系统: | 用于探测目标,计算、传输和显示射击诸元,控制地炮实施射击的火控系统。 |
·火炮-导弹火控系统: | 能控制火炮和导弹对同一目标进行射击,或对不同目标分别进行射击的火控系统。 |
·扰动式火控系统: | 在赋予火炮提前角的过程中,火炮运动使瞄准线偏离目标,须由炮手操作才能使瞄准线重
新对准目标的火控系统。 |
·非扰动式火控系统: | 在赋予火炮提前角的过程中,能自动消除火炮运动所引起的扰动,保持瞄准线对准目标的
火控系统。 |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 | 用独立稳定的目标坐标测定器跟踪目标、计算机求解射击诸元以控制火炮实施射击的火
控系统。 |
·大闭环火控系统: | 能对弹丸的脱靶量自动进行实时测量和处理,求得偏差校正量,并可自动校正即将发射弹
的火控系统。 |
·火控原理: | 解决弹丸与目标相遇问题、解算武器射击诸元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
·解命中问题: | 求解弹丸与运动目标相遇点坐标的问题。 |
·前置法: | 控制武器向运动目标提前点射击以求命中的方法。 |
·示踪法: | 仿效机枪连射曳光弹示踪校正射击的原理,利用显示屏上的连发多弹头连线构成的示踪
线随时间移动趋势来控制武器瞄准射击的方法。 |
·地理坐标系: | 取地球表面上一点作坐标原点,与地球经线和纬线相切的两直线作X、Y轴(X轴指向东,
Y轴指向北),Z轴垂直向上所组成的直角坐标系。 |
·载体坐标系: | 固连在载体上的直角坐标系。 |
·瞄准线坐标系: | 固连在目标坐标测定器瞄准线上的直角坐标系。 |
·火炮线坐标系: | 固连在火炮身管轴线上以弹道特性参数为轴的直角坐标系。 |
·目标: | 火控系统探测或控制武器实施攻击的对象。 |
·目标运动参数: | 描述目标在某坐标系内运动状态的量。 |
·目标临近: | 目标至我火力阵地的距离逐渐减小的运动状态。 |
·目标离远: | 目标至我火力阵地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运动状态。 |
·目标运动假定: | 在弹丸飞行时间内对目标运动规律所作的假定。 |
·匀速直线运动假定: | 在弹丸飞行时间内,假定目标在空间任意平面内作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运动假定: | 在弹丸飞行时间内,假定目标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大小不变。 |
·现在点: | 弹丸发射瞬间,被射击的运动目标相对于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
·提前点: | 弹丸与运动目标在理论上相遇的相对于发射点的空间位置。 |
·命中点: | 弹丸与目标的实际碰撞点。 |
·炸点: | 弹丸爆炸之点。 |
·目标线: | 观测点与目标瞬时位置的连线。 |
·瞄准线: | 目标坐标测定器轴线的实际指向线。 |
·火炮线: | 火炮的炮膛轴线。 |
·基线: | 目标坐标测定器基准点与火炮基准点或炮阵地中心的连线;地炮中指基准炮与非基准炮
之间的连线。 |
·现在斜距离: | 弹丸发射瞬间,目标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
·现在水平距离: | 弹丸发射瞬间,目标在观测点所在的水平面内的投影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
·提前斜距离: | 弹丸发射瞬间,发射点与提前点之间的距离。 |
·提前水平距离: | 弹丸发射瞬间,提前点在发射点所在的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发射点之间的距离。 |
·弹道距离: | 从炮口到火炮瞄准点(即火炮线与通过提前点铅垂线的交点)的距离。 |
·航路: | 目标运动的轨迹。 |
·航路捷径: | 目标作直线飞行时,观测点到目标航路的距离。 |
·水平航路捷径: | 目标作直线飞行时,观测点到目标航路在观测点所在的水平面内投影的距离。 |
·提前量: | 从运动目标的现在点到提前点的矢量。 |
·弹道下降量: | 弹丸脱离炮口后,在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偏离火炮轴线在铅垂面内向下降落的高度。 |
·射面: | 包含火炮线且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 |
·炮口水平面: | 起点(发射药气体对弹丸作用结束时,弹丸重心所在位置)所在的水平面。 |
·车体平面: | 车体纵轴和横轴所确定的平面。 |
·方位角: | 在水平面内,以观测点为顶点,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至现在水平距离线的角度。 |
·提前方位角: | 在水平面内,以发射点为顶点,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至提前水平距离线的角度。 |
·高低角: | 现在斜距离线与观测点(或发射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水平面以上为正。 |
·提前高低角: | 提前斜距离线与发射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水平面以上为正。 |
·方位角提前量: | 提前水平距离线与现在水平距离线的夹角。坦克火控系统中称之为方向角提前量。 |
·射角: | 射线(与弹丸初速矢量重合的直线)与炮口水平面的夹角。 |
·高角: | 火炮直射时为使弹丸命中炮口水平面内一定距离的目标,火炮线从炮口水平面垂直仰起
的角度(坦克火控系统中称之为瞄准角);高炮中为使弹丸命中目标,火炮线在铅垂面内从提前
斜距离线抬起的角度。 |
·航路角: | 以目标为顶点。从目标速度矢量顺时针转至现在斜距离线的角度。 |
·水平航路角: | 目标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顶点,从目标水平速度矢量顺时针转至现在水平距离线的角度。 |
·航向角: | 在水平面内,目标的水平投影为顶点,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至目标水平速度矢量的角度。 |
·升降角: | 目标速度矢量与水平面的夹角。目标上升时为上升角;目标下降时为下降角。 |
·纵倾角: | 车体绕横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轴所转过的角度。 |
·侧倾角: | 车体横轴绕纵轴转过的角度。 |
·弹丸飞行时间: | 弹丸由炮口飞至目标或由炮口飞至弹道上某一点所经历的时间。 |
·引信分划: | 控制弹丸在预定的时刻爆炸所相应的引信装定分划值 |
·弹道风修正: | 为消除因弹道风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空气密度偏差修正: | 为消除因空气密度偏离标准气象条件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弹丸初速偏差修正: | 为消除因弹丸初速偏离标准值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引信装定滞后修正: | 为消除引信装定滞后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药温修正: | 为消除因发射时的装药温度同标准装药温度的偏差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气温修正: | 为消除因射击环境温度同标准射击环境温度的偏差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基线修正: | 为消除基线造成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偏流修正: | 为消除因偏流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地球自转修正: | 为消除因地球自转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的修正。 |
·射击条件修正: | 为消除因实际射击条件偏离标准射击条件(弹道、气象、和测地条件)引起的射击误差所做
的修正。 |
·基准射向: | 地炮射击中,同一作战单位,为便于指挥射击,以基准炮为准,为火炮、器材提供的共同方
位指向。 |
·射击诸元: | 对目标进行射击时,赋予火炮线指向和引信分划的一组参量。 |
·炮目诸元: | 表征目标相对于炮阵地位置的一组坐标参数:方位角、高低角(或炮目高程差)、水平距离。 |
·观目诸元: | 地炮射击中,表征目标相对于主观察所位置的一组坐标参数:方位角、高低角、距离。 |
·成果诸元: | 地炮中,根据已获得的炸点观察结果,依照选定的试射规则,寻求炸点的散布中心与试射
点重合或平均弹道能够保障有效地毁伤目标时所装定的方位、射角表尺和引信分划。 |
·声测法: | 利用声测器材确定目标位置和测定炸点偏差量的一种方法。 |
·简易法: | 利用在作战地图上所标示的炮阵地、目标的位置,量取测地诸元,根据地面气象条件计算
或估计射击条件修正量,以决定试射开始诸元的方法。 |
·精密法: | 地炮中,根据精密的测地数据和实时的气象通报,以及精密的弹道条件,精确地决定射击
开始诸元的一种方法。 |
·成果法: | 在对炮阵地、观察所和目标进行较精确测地的基础上,利用对试射点的试射成果(或对目
标比较可靠的射击成果),求出射击后的修正量,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的一种方法。 |
·转移射: | 为发挥火力袭击的突然性,利用已射击过的目标或已决定好射击诸元的火控点,来修正新
发现目标与原目标(火控点)对炮阵地的方向差、距离差,以决定新目标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 |
·弹测法: | 地炮中,根据对试射点的试射成果,决定射击开始诸元和连测战斗队形的一种方法。 |
·单观极距法: | 由一个观察所以极坐标形式确定目标或炸点位置的一种方法。 |
·双观交会法: | 根据两个观察所测得的观目方向或炸目方向,以及两个观察所之间的距离,用计算或图解
法确定目标或炸点位置的方法。 |
·直接瞄准射击: | 通过瞄准镜直接瞄准目标进行射击的方法。 |
·间接瞄准射击: | 火炮不直接瞄准目标,利用观察哨或其他方式间接得到的射击诸元进行射击的方法。 |
·短停射击: | 自行武器系统在行进中跟踪目标,短促停顿时对目标进行的射击。 |
·行进间射击: | 在满足一定战术技术指标的条件下,自行武器系统行进中对目标进行的射击。 |
·集火射击: | 炮兵在有效火力范围内,集中火力同时对一个目标进行的射击。 |
·试射: | 为确定毁伤口标的准确射击诸元,用少量炮弹对目标或试射点进行的射击。 |
·效力射: | 为达到一定的射击效果(歼灭、压制、破坏目标和妨碍敌人行动),对目标实施的突然而猛
烈的射击。 |
·背向射击: | 高炮实弹射击中,以避开仪镜面为准,使火炮射击点与提前点方位相差180°,而对真实目
标实施避开射击的一种方法。 |
·镜面射击: | 高炮实弹射击中,以避开仪镜面为准,使火炮射击点与提前点相对称,而对真实目标实施
避开射击的一种方法。 |
·射击效果: | 对目标射击后,目标受到毁伤的程度。 |
·射击校正: | 武器系统实际射击过程中,对弹丸的系统偏差所进行的校正。 |
·火控系统战术技术指标: | 火控系统应满足的作战使用和技术性能方面的指标。 |
·火控系统精度: | 火控系统输出诸元的实测值与基准值之差的统计特征值。 |
·火控系统系统误差: | 在一定条件下,火控系统中,由某些原因而产生的大小、符号按确定的规律随时间或空间
变化的误差。 |
·火控系统随机误差: | 火控系统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每次出现无一定规律,但总体上服从一定统计规律的
误差。 |
·火控系统原理误差: | 设计火控系统时,由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所描述的系统不完全一致,或因数学模型被近
似、简化所造成的误差。 |
·目标运动假定误差: | 火控计算机所采用的目标运动假定与目标的真实运动规律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 |
·火控系统静态误差: | 输入量匀为固定值,火控系统处于稳态时,实际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之差。 |
·火控系统动态误差: | 输入量随时间变化,火控系统处于稳态时,实际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之差。 |
·跟踪误差: | 在跟踪过程中,目标坐标测定器所测得的目标坐标与实际的目标坐标之差。 |
·射表逼近误差: | 逼近射表的实用函数值与射表相应点的表定值之差。 |
·设备误差: | 火控系统因制造、装配、调整不精确或元器件特性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
·计算舍入误差: | 火控计算机进行数学表达式的运算时,由于字长限制或人为要求舍入处理而产生的误差。 |
·装定舍入误差: | 当输入数据受到火控系统输入口数据位数的限制时,依据数字修约规则调整输入数据最
低有效位而产生的误差。 |
·最大跟踪距离: | 目标跟踪系统能稳定跟踪目标的最大距离。 |
·最大发现距离: | 火控系统能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 |
·火控系统反应时间: | 在有效射程内,从发现目标到武器发射的最短时间。高炮火控系统中定义为:在有效射程
内,从发现目标到解出射击诸元的最短时间。 |
·火控系统连续工作时间: | 火控系统开机工作后,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能连续正常运行的最短时间。 |
·火控系统战斗工作方式: | 在战斗状态下,火控系统所能选择的工作状态。 |
·火控系统非战斗工作方式: | 在非战斗状态下,火控系统自检、训练、仿真等工作状态。 |
·自动跟踪: | 火控系统自动检测跟踪误差,实现对运动目标跟踪的过程。 |
·半自动跟踪: | 由人控制瞄准线的角位移和角速度,实现对运动目标跟踪的过程。 |
·记忆跟踪: | 当跟踪过程受到干扰或暂时丢失目标时,用记忆的目标运动参数进行外推,对目标进行跟
踪的过程。 |
·火控系统仿真: | 用火控系统模型结合实际的或模拟的环境条件,或用实际(或部分实际)的系统结合模拟
的环境条件,利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研究、分析或试验火控系统的方法。 |
·火控系统数学仿真模型: | 反映火控系统特性、表示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组数学表达式和逻辑运算表达式。 |
·火控系统精度分析: | 根据系统的各种误差源,分析研究火控系统误差的统计特性的过程。 |
·火控系统精度分配: | 根据火控系统的总精度要求,对各分系统提出合理精度要求的过程。 |
·射表逼近: | 用计算机易于实现的函数来拟合射表的过程。 |
·分系统调试: | 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分系统后,进行测试、调整、校验,使其满足技术要求的过程。 |
·火控系统联试: | 装调完毕的分系统组成火控系统后,使其正常工作,检验火控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
经调试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化的过程。 |
·室内试验: | 为检验火控系统的性能,在实验室内对火控系统或分系统进行调整、测试的过程。 |
·野外试验: | 为检验火控系统在野战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在接近野战环境的试验现场进行的试验。 |
·火控系统静态试验: | 输入静止目标的参数,测量、检查、调整火控系统静态点精度的过程。 |
·火控系统动态试验: | 输入运动目标的参数,测量、检查、调整火控系统动态性能的过程。 |
·火控系统环境试验: | 评价和分析环境对火控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主要有火控系统机械环境试验、火控系统气
候环境试验、火控系统电磁环境试验。 |
·火控系统性能鉴定试验: | 根据预定的指标和方法,采用若干测试手段,对被测火控系统进行测试,定量分析测量结
果,得出评价性结论的过程。 |
·靶场鉴定试验: | 为检验火控系统性能,由有鉴定权的部门,在靶场主持进行的试验。主要有动态飞行试验
和射击试验。 |
·火控系统控制装置: | 操作人员与火控系统进行人机交换的装置。(主要有控制台、操纵杆、操纵台等几种)。 |
·击发控制逻辑: | 控制武器系统击发射击时必须同时满足的约束条件。 |
·射击时间长度控制: | 为保障武器系统在全航路上具有足够火力密度、射击精度和避免无效射击,通过调整发射
种类改变点射时间长短和发射次数的射击过程。 |
·最佳射击时机控制: | 在允许射击时间范围内,以某种准则选择航路上最佳点进行射击的过程。 |
·单发射击控制: | 控制武器系统实现-次击发只发射-发弹的过程。 |
·连发射击控制: | 控制武器系统实现-次击发连续发射数发弹的过程。 |
·射击门: | 当火炮的射角误差、方向角提前量误差等同时、分别小于某一预置量时,才允许射击的门
控电路。 |
·火控系统训练模拟器: | 模拟作战环境及(或)作战装备来训练火控系统操作人员的装置。 |
·航路复现仪: | 再现航路数据的装置。 |
·训练评价指标: | 使用训练模拟器,考核指战员作战指挥和操作水平的一组表示成绩的示性数。 |
·目标坐标测定器: | 用于瞄准、跟踪目标,测量目标坐标参数的装置。 |
·火控计算机: | 用于解决火力控制问题的专用计算机。 |
·高炮火控计算机: | 用于高炮火控系统的专用计算机。 |
·坦克火控计算机: | 用于坦克火控系统的专用计算机, |
·地炮计算机: | 用于地炮火控系统的专用计算机。 |
·火控计算机性能指标: | 火控计算机应满足的作战使用和技术性能方面的指标。 |
·火控计算机精度: | 火控计算机实际输出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 |
·火控计算机公式系: | 为控制武器系统射击而建立的一组由火控计算机处理的数学表达式。 |
·火控计算机输入诸元: | 输入到火控计算机的各种数据。 |
·火控计算机输出诸元: | 火控计算机输出的各种数据。 |
·观察时间: | 火控计算机中,以一定精度完成目标坐标、运动参数滤波所需要的时间。俗称平滑时间。 |
·目标状态预测: | 根据某一时刻以及该时刻以前的测量数据,以某种目标运动假定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目标
状态进行估计的过程。 |
·模拟式解算随动系统: | 能连续地自动完成某种函数运算或求解方程的随动系统。 |
·滤波随动系统: | 用来滤除低频噪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随动系统。俗称平滑随动系统。 |
·武器随动系统: | 驱动武器的随动系统。 |
·武器随动系统性能指标: | 武器随动系统应满足的作战使用和技术性能方面的指标。 |
·武器稳定系统: | 用于消除载体运动对火炮线扰动的-种随动系统。 |
·最大调转速度: | 随动系统驱动武器调转时达到的最大速度。 |
·最小瞄准速度: | 随动系统驱动武器维持平稳跟踪的最小速度。 |
·最大瞄准加速度: | 随动系统驱动武器跟踪目标时达到的最大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