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成制造: | 是企业组织与运行生产的一种哲理,它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将企业生产中的人、技术、经营
管理三要素以及信息流与物流集成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使企业实现优质、低耗和高效生产
并获得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
·柔性制造技术: | 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与方法,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且能适应生产环境变化的自动化制造技术。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在制造中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
·成组技术: | 在多品种生产中,按照相似性原理将零部件分类归组,实现其设计、制造及管理合理化的
技术。 |
·柔性制造系统: | 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可包括多
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
生产。 |
·柔性制造单元: | 具有柔性制造系统基本功能,且能单独运行或可构成更大系统的自动化制造单位,适用于
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 |
·柔性自动线: | 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并具有-定柔性的自动生产线 |
·工作站: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用于完成工件规定工序的设备及其场所。 |
·机械加工工作站: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完成机械加工及其管理、监测及控制的工作站。 |
·托盘自动交换装置: | 机床上自动装卸托盘的装置。 |
·自动换刀装置: | 在机床刀库与主轴之间进行自动换刀的装置。 |
·加工中心: | 具有自动换刀功能、且在一次装夹中能自动完成铣、镗、钻等多种加工的数控机床 |
·清洗站: | 用于清除工件/托盘上的切屑和油渍等杂物的设备或场所。 |
·系统控制: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对各柔性制造单元及相对独立子系统运行的监控与协调。 |
·控制策略: | 在柔性制造系统控制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
·柔性制造单元控制器: | 具有信息与通信处理功能、能根据系统计算机下达的任务及工况变化协调控制多个工作
站或设备的计算机装置。 |
·工作站控制器: | 协调、控制工作站内所有设备操作的装置。 |
·分布数控: | 用一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对多台数控机床实现零件程序和数据的分配或加工过程的监
控。 |
·递阶控制: | 是一种把所需完成的任务按层次分级的层状或树状的命令/反馈控制方式。 |
·自动导引车: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由计算机控制的、能自动导引的运输车。 |
·装卸站: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在托盘上装卸工件及夹具的设备及其场所。 |
·中央刀库: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独立于各机床刀库的公用刀库。 |
·机床刀库: | 数控机床上配置的刀库。 |
·托盘: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用于安装夹具及工件,具有定位导向基准面并可用于自动交换的装
置。 |
·托盘缓冲站: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为解决加工中排队等待问题而暂存托盘的装置及其场所。 |
·刀具预调仪: | 一种能精确地测量刀具参数的仪器,在线使用时应具有参数传输功能。 |
·刀具管理系统: | 对柔性制造系统的刀具及其有关装置、设备进行配置、调度、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
·坐标测量机: | 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坐标系统对零件进行数字量测量的设备。 |
·测量工作站: |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由坐标测量机或测量机器人等有关装置组成,用以检测零件的工作
站。 |
·检测系统: | 在柔性制造系统范围内测量、收集、识别、提取表征质量的参数的系统。 |
·零件族: | 具有相似设计特征或制造特征的零件集合。 |
·零件组: | 按相似原理细分零件族而获得的、具有更高相似程度的设计特征或制造特征的零件集合。 |
·产品组合: | 为合理有效运行柔性制造系统,按特定的生产目标(效率、柔性、效益等),对已有多种不同
产品进行适宜的选择和组合。 |
·作业进度计划: | 为稳定、有效运行柔性制造系统,基于其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和临时生产任务而制定的
旬、周、日生产计划并按日历顺序将该计划中的生产任务合理地安排到加工现场。 |
·调度: | 执行柔性制造系统作业进度计划并基于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偏差及问题,对生产活动
进行必要的控制、调节和处理。 |
·柔性制造系统仿真器: | 一种在计算机上对柔性制造系统建模并进行试验,以评估和研究系统特性的软件,用于柔
性制造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运行的决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