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温度范围: | 为验证产品性能和保证产品可靠性要求,通过施加热应力而暴露产品内部潜在的质量缺陷,排除早
期失效所规定的温度范围。验收温度范围是确定航天器产品设计温度范围和鉴定温度范围的基础。 |
·设计温度范围: | 对航天器产品的工作模式、非工作模式和启动条件规定的温度范围。工作模式下的设计温度范围由
相关的验收温度范围加(减)验收余量得到。设计温度范围代表对热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
·计算温度范围: | 根据极端工况,通过分析获得的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的温度范围。 |
·热不确定余量: | 航天器热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对设计的影响而引入的安全余量。不确定因素有:角系
数、接触传热、表面热物理性质、空间热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等。 |
·预示温度范围: | 计算温度范围加(减)热不确定余量构成的温度范围。预示温度范围应不超出要求的设计温度范围。
验收温度范围、设计温度范围、计算温度范围、预示温度范围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 1。
|
·温度参考点: | 位于航天器产品上并在接口数据单中明确定义的物理点。温度参考点的温度反映了航天器产品的热
状态。一个产品上一般有一个温度参考点。 |
·温度差: | 指定点间的温度之差。 |
·温度梯度: | 通过指定点的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矢量。 |
·温度均匀度: | 指定表面区域内的温度标准偏差。 |
·极端热工况: | -般指最大吸收外热流和最大内部热功耗的组合。 |
·极端冷工况: | -般指最小吸收外热流和最小内部热功耗的组合。 |
·深冷范围: | 不高于-150℃的温度区间。如红外探测元件等要求的温度范围。 |
·低温范围: | 高于-150℃且不高于-70℃的温度区间。如航天器天线、太阳电池阵可能经历的温度范围。 |
·常温范围: | 高于-70℃且不高于 150℃的温度区间。如航天器及其产品在轨运行中通常经历的温度范围。 |
·高温范围: | 高于 150℃且不高于 900℃的温度区间。如远地点发动机和姿轨控推力器工作时经历的温度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