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系统误差

标准号:GJB 2137.2-94   标准名称:机载雷达通用要求术语       1994-12-13

基本信息

【名称】 系统误差
【英文名称】 system error
【定义】 指多次测量中的测量值与真值的固定偏移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分量。通常用误差的数学 期望表示(见GJ B7 4.2第3.1.3.3条)。

同源术语

·机载雷达装载在飞机上或直升机上的雷达。
·火控雷达能完成对目标的搜索、截获和跟踪,实时为火控系统提供目标参数的雷达。
·多功能火控雷达以火控雷达的功能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功能的雷达。
·截击雷达装在歼击机或截击机上,为火控系统攻击空中目标提供目标参数的火控雷达。
·测距雷达测量载机与目标间距离的雷达。也称为测距器。
·尾炮跟踪雷达用于飞机尾部炮塔火力控制的跟踪雷达。
·护尾雷达警戒和监视载机尾部可能出现的进攻性目标的雷达。
·轰炸导航雷达用于引导轰炸机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到所要攻击目标的上空,并与光学瞄准装置协调完成目标的 瞄准和攻击的雷达。也称为领航轰炸雷达。
·预警雷达用于发现和监视远距离目标,起着预先告警作用的远程警戒雷达。
·海面监视雷达用于发现和监视海面目标的雷达。
·预警和控制雷达同时具有警戒和作战指挥控制两种功能的预警雷达。
·反潜搜索雷达与反潜系统联用,搜索潜艇等日标的雷达。
·气象雷达用于探测云雨状态和其他空中气象要素的雷达,它能测量并显示载机前方的雷雨、冰雹、
·风切变探测雷达探测低空微下冲气流风切变并能提供告警信息的一种高速度分辨力雷达。
·多卜勒导航雷达用多卜勒效应测量出载机的地速和偏流角等,用于实时解算载机的地理位置坐标的雷达。
·敌我识别器通过按规定方式询问和应答,以判别目标敌我属性的二次雷达。
·目标识别雷达能探测并判断目标的类型、真假和属性的雷达
·侦察雷达通过地形测绘或动目标检测·判断地面军事设施和军事活动的雷达。
·战场监视雷达用于战场前沿阵地侦察,能够检测缓慢运动目标,提供地面目标信息的雷达。
·地形回避雷达能够在指定的水平(方位)面内,指示影响载机飞行安全的地面障碍物,并测量其位置坐标, 给出载机水-f机动指令的雷达。
·地形跟随雷达沿航线在垂直(俯仰)面内测量和指示地形高度特征,与地形跟踪计算机交联,给出控制载机与 地面保持在选定的间隙高度上机动飞行指令的雷达。
·防撞雷达沿载机航迹测量地物的高度,为实时修正飞行高度保证安全飞行提供参数的雷达·
·地图测绘雷达利用不同地物对雷达信号的散射特性。获得一定区域内地面图像的雷达·
·成象雷达一种高分辨力雷达,能根据天线波束照射物体不同部位的反射特性显示出较清晰的物体图象。
·信标以规定方式发射应答信号的二次雷达,用于对飞机的引导、调度和编队等。
·相控阵技术改变阵列天线各个天线元的馈电相位,使其波束指向和方向图受到控制的技术(见GJB 7 4.2第2.6条)。
·单脉冲技术从单个接收脉冲中提取目标角度信息的跟踪技术·
·圆锥扫描技术天线波束指向偏离天线轴线作圆锥旋转而进行波束扫描,以获得目标角度信息的跟踪技术。
·顺序波束扫描技术使天线波束按规定的顺序扫描,以获得目标角度信息的跟踪技术·
·空域稳定技术采用天线平台扰动补偿措施,使雷达瞬时探测空域不随载机航向和姿态变化而改变的技术。
·时间平均杂波相干技术自动地将杂波抑制区的中心对准杂波的时间平均多卜勒频率的技术·
·动目标显示技术利用运动目标回波与杂波因多卜勒效应在频谱上存在的差异,采用带阻滤波器抑制杂波, 提取目标信息的技术。
·动目标检测技术利用运动目标回波与杂波因多卜勒效应在频谱上存在的差异,采用带通滤波器组分别滤出目标 回波和杂波的信号检测技术。
·脉冲多卜勒技术对相参脉冲串回波信号频谱的离散谱线实现多卜勒滤波的技术。
·主瓣杂波跟踪和抑制技术将天线主瓣杂波的中心谱线锁定在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上,并加以抑制的技术·
·点状杂波抑制技术对通过天线副瓣进入雷达的强地面点状杂波进行抑制的技术·
·脉冲压缩技术发射时间带宽积大于1的宽脉冲信号,接收时通过调整信号相位谱或经相关处理将其压缩成时间 带宽积等于1的窄脉冲的信号处理技术。
·波形设计技术根据检测、估值、分辨和抗干扰等性能要求而确定一种或几种最佳发射波形的技术。
·频率捷变技术发射信号的频率以随机、程序控制或自适应方式作脉间、脉组变频的技术(见C-JB7 4·2第2.1 5条)。
·频率分集技术发射信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频率的射频脉冲组成,对其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合成为单一信号的技术。
·极化分集技术发射信号由两个不同极化的射频脉冲组成,对其回波信号进行分解与合成的技术。
·自适应技术雷达对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具有一种以上的判断和有条件的自控技术。包括自适应天线方向图、 自适应波形发射、自适应功率管理、自适应匹配滤波、自适应门限、自适应频率捷变和自适应 抗干扰电路接通等。
·干扰分析、发射选择技术检测干扰信号并对其作频谱分析,找出干扰功率最弱的频率点,使雷达自适应地避开干扰或选择 干扰最弱的频率作为发射信号频率的技术。
·边搜索边跟踪技术雷达在对探测空域进行搜索(扫描)的同时,对某些目标进行外推记忆跟踪的技术。
·抗干扰技术针对干扰信号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措施,使雷达在电子干扰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实现其功能和 性能要求的技术。
·波瓣自适应技术根据信号与干扰环境自动地控制波瓣形状,以达到在空间上对信号最佳接收,对干扰最大抑制的技术。
·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通过采用波形设计、发射功率管理和低副瓣天线等措施,使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的同时, 其信号被对方截获到的概率最小的技术。
·目标识别技术对目标信息特征进行分析、鉴别,从而对目标的类型、真假、属性作出判断的技术。
·微波全息技术在微波雷达回波信号处理中,利用全息照相技术获得被测目标直观图象的技术。
·真实波束地图测绘技术在规定发现概率、虚警时间、目标类型、检测背景、波束工作方式及载机和目标的运动参数 等条件下,雷达能够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
·最小作用距离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发现和跟踪目标的最小距离。
·跟踪范围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按一定的数据率稳定地跟踪目标的坐标范围,如距离、角度、速度范围等。
·跟踪目标批数在规定条件下,能够按一定的数据率同时稳定跟踪的目标数量。
·显示目标批数在规定条件下,能够同时显示的目标数量。
·盲区雷达不能发现目标或发现概率低于允许值的区域。
·目标模型指目标的雷达截面积起伏特性的数学描述。
·目标参数雷达所探测到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俯仰)、速度和加速度等。
·地面后向散射系数地面单位面积内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
·发现概率在探测范围内,目标信号在噪声或杂波加噪声背景中经检测被发现的概率。
·虚警概率噪声、杂波或其他干扰被误认为目标的概率。
·最小可检测信噪比在规定的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条件下,雷达刚能发现目标时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最小可检测信杂比在规定的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条件下,雷达在杂波背景中刚能发现目标时的信号功率与杂波功率之比。
·数据率雷达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同一目标参数的次数。
·波束工作方式波束在空间的扫描方式和受控方式。
·固定波束天线既不作机械运动,其波束也不作电控扫描,波束指向随天线安装平台运动。
·机械扫描利用机械转动实现波束扫描。
·电扫描利用电控方式实现波束扫描。
·扫描范围波束扫描的最大方位角范围和俯仰角范围。
·扫描方式为覆盖规定的探测空域而采用的波束扫描的形式。
·扫描图形波束扫描时,其电轴与垂直于天线零位时电轴的前方平面上交点的运动轨迹。
·扫描速度波束在单位时间内转动的角度。
·线稳定范围天线平台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时,载机姿态角的变化范围。
·天线稳定方式实现天线平台稳定所采用的控制方式。
·维(诸元)数雷达所能测量的目标参数的数量。习惯上将表示目标空间位置的三维称为坐标,而速度识别则被 称为第四、第五维(见GJ B 7 4.2第3.1.3.1条)。
·测量精度雷达探测或跟踪目标时,目标参数的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的统计值。通常用均方根误差表示。
·随机误差多次测量中,测量值虽然无规则地变化,但仍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和一定概率分布的误差分量 (见GJB 74.2第3.1.3.4条)。
·漂移误差瞬时参考(基准)值随时间漂移而偏离初始值所引起的误差。
·累积误差随时间等因素的增加累积的误差值。
·导航精度雷达导航数据相对于真值的精确度。
·分辨力具有n维测量能力的雷达,两个目标的其他维相同,只在一维上能区分两个不同目标的最小间隔。 分为距离、角度、速度分辨力等(见GJ B 7 4.2第3.1.3.8条)。
·抗干扰能力雷达在电子干扰环境中工作时,消除和抑制干扰的能力(见GJB 74.2第3.1.4.1条)。
·积极干扰有意识地发射覆盖雷达频率(或频段)的电磁波或转发雷达频率的电磁波,以掩盖、 压制或欺骗雷达工作的干扰形式。
·消极干扰由人工制造物对电磁波的散射而产生对雷达的干扰。如箔条干扰,等离子云干扰等。
·压制干扰发射较大功率的干扰信号,降低或破坏雷达检测能力的干扰形式。
·欺骗干扰用虚假目标回波,扰乱乃至破坏雷达正常工作的干扰形式。
·捷变随机地、程控地或自适应地快速变化雷达参数的过程(见GJ B 74·2第3.1.4.1.3条)。
·变频速率在变频范围内频率变化的平均速率(见GJB 7 4.2第3.1.4.1.5条)。
·自适应变频能力雷达自动快速地改变工作频率,从而不断地保持在干扰频谱最弱点工作的能力( 见GJB 7 4.2第3·1.4·1.6条)。
·抗欺骗式干扰为消除敌方施放的或发射的假目标干扰信号所采取的措施。
·对干扰源角跟踪当干扰源与目标为一体时,.雷达利用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对目标进行角跟踪(见GJB 74.2第3.1.4.1.1 2条)。
·抗背景(杂波)干扰抑制在雷达天线照射范围内由自然环境引起的干扰的能力。
·抗异步干扰多部雷达同时工作时,雷达抑制频段相同、脉冲重复频率不同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的能力。
·反侦察能力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掩护,使已方雷达及其主要工作参数不被敌方侦知的能力(见GJB 7 4·2第3.1.4.2条)。
·迷惑在雷达的真实工作参数中设置若干虚假参数,从而使敌方侦收后难以辨别真假的一种反侦察措施。
·隐形载机和雷达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减小雷达截面积,以提高自身的反探测性能。
·抗摧毁能力对抗各种武器破坏的能力。
·抗反辐射导弹能力雷达防御敌方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包括导弹识别和告警能力、快速关启发射机能力和 诱饵掩护能力等(见GJ B 74.2第3.1.4.3.1条)。
·抗电磁脉冲能力雷达防御电磁脉冲破坏的能力。
·开机时间雷达从战备状态经通电开机和各种检查,进入战斗状态的总时间。
·工作方式转换时间雷达从一种工作方式转换到另一种工作方式所需的时间。
·雷达反应时间在雷达作用范围内存在目标时,雷达从搜索起到输出有效的点迹为止所需的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指雷达允许连续工-作的最长时间。
·供电方式雷达用电的输送和分配方式。
·冷却方式控制雷达设备温升的方式,如自然冷却、强迫风冷、液冷等。
·重量雷达所有的外场可更换单元的重量和。
·体积雷达外场可更换单元(除天馈单元外)的体积和。
·环境条件雷达所处周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
·环境参数表征环境条件的一个或几个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例如温度、盐雾、霉菌等的参数)。
·电磁兼容性雷达和其他航空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同时完成各自功能的适存性能
·互换性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单元、组件及部件在互换时保持配合性质不变的能力。
·安全性雷达保障人员、设备和信息安全的能力。
·发射频率雷达发射信号的载波频率。
·工作带宽在满足给定的技术指标情况下,发射单元发射信号载波频率的允许变化范围。
·射频输出功率发射单元输出端的匹配负载上所吸收的射频信号功率。
·脉冲功率(峰值功率)发射单元的输出端发射脉冲持续期内的平均输出功率。
·平均功率在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功率的平均值。对于矩形脉冲平均功率与脉冲功率的关系为:
·饱和输出功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 朱振放大式发射单元输入功率铸件增大,在输出端匹配负载上得的最大输出功率
·射频脉冲包络射频脉冲经线性检波后的视频脉冲波形

·脉冲上升时间(脉冲前沿)脉冲幅度由10%上升至90%所需的时间。用τ1表示。
·脉冲下降时间(脉冲后沿)脉冲幅度由90%下降至10%所需的时间。用τ1表示。
·顶部降落脉冲幅度与脉冲宽度80%处的顶部振荡轴线交点的电压幅值之差。用ΔA表示。
·上冲脉冲顶部振荡第一个峰超过脉冲幅度的最大值。
·脉冲前沿抖动射频脉冲包络前沿的50%幅值处的时延的变化值。用△τ1表示。
·脉冲后沿抖动射频脉冲包络后沿的50%幅值处的时延的变化值。用Δτf表示。
·射频脉冲频谱射频信号的功率按频率分布的特性。
·谱线宽度频谱主谱线幅度半功率点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值。
·主副瓣比频谱主瓣幅度与最大副瓣幅度之比值。
·频谱纯度有用信号频率以外的频率分量趋于零的程度。通常以寄生连续谱和寄生离散谱两项参数来度量。
·寄生连续谱参数指偏离工作频率于给定值fm处的寄生连续谱功率密度与工作频率处信号功率之比。 通常表示为: Nc=1
·寄生离散谱参数指以工作频率为中心的规定的区域内,最大寄生离散频率分量的功率与工作频率处信号功率之比。 通常表示为: N

·脉间噪声在规定的条件下,发射单元输出端在脉冲间歇期间输出的噪声功率。通常用比工作频率处的 射频输出功率低多少分贝来表示。
·脉内噪声在规定的条件下,发射单元输出端在脉冲导通期间输出的噪声功率。通常用比工作频率处的射 频输出功率低多少分贝来表示。
·等激励输出特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保持发射单元输入功率不变,发射单元的输出功率随频率变化的关系。
·饱和增益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发射单元输出功率开始达到饱和时,其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信 通常表示为:
·发射单元效率发射单元的射频输出平均功率与其消耗的电源功率之比。通常表示为:
·电压驻波比天线处于发射状态时,在天线馈电网络测得的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
·方向图在远区固定距离上天线辐射的电磁场(通常用电场)强度随方位和俯仰角分布的图形。
·主平面方向图具有特征意义的两个正交平面内的方向图。通常取自通过方向图最大值处切割的水平面和 垂直面方向图。
·差方向图单脉冲天线处于接收状态下,在其和差馈电网络的和端口输出处测得的方向图。对其他天线 即为方向图。
·差方向图单脉冲天线处于接收状态下,在其和差馈电网络的差端口输出处测得的方向图。
·主瓣方向图中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波瓣。
·差波瓣主瓣宽度在主平面和方向图中,主瓣最大值两侧半功率点处(场强等于最大场强的0.7 07倍)的两个 方向上的角度差。
·差波瓣零值深度在主平面差方向图中,位于两个主瓣间的最小电平值与主瓣最大电平值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副瓣电平方向图中,主瓣以外的其他波瓣的峰值电平。通常用与主瓣峰值电平之比的分贝数表示。
·零值漂移差方向图中,零值点位置随频率或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漂移。
·差斜率差方向图零值点附近,归一化功率相对于角度的变化率。
·增益在相同条件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密度与具有同样输入功率的理想无方向性天线的辐射 功率密度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极化在垂直于天线辐射远场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线极化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为直线时称线极化。
·圆极化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为圆时称圆极化。
·交叉极化电平在天线辐射远场中,正交于主极化的场强与主极化场强最大值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功率容量天线在规定条件下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
·远区副瓣在方向图中,在离主瓣较远的指定角度范围内的副瓣。也可称为宽角副瓣。
·平均副瓣电平方向图中,主瓣以外的其他波瓣辐射功率密度在规定角度范围内的平均值。通常用与主瓣最大 辐射方向的功率密度之比的分贝数表示。
·差主瓣宽度在主平面内,两个差主瓣外侧,功率电平值等于较高差主瓣功率电平一半的两个方向间的夹角。
·插入损耗馈线单元接入传输系统中,接入前与接入后匹配负载所接受的功率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传输相位馈线单元在匹配条件下的特征相位与差分相位的总称。
·特征相位被测馈线单元插入匹配系统后引起的相位变化。
·差分相位接入匹配系统中的被测馈线单元在改变工作状态时引起的相位差。
·馈线单元功率容量在规定条件下馈线单元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
·收发开关漏功率发射单元发射时通过收发开关漏到接收机输入端口的最大功率。
·低功率射频单元在雷达系统中,用于完成低功率射频信号产生、接收以及性能和故障监测等功能的全部设备, 通常包括接收机、激励源等。
·通道之间幅相一致性多通道接收机中,任意两通道之间输出信号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通常用两个通道输出信号的 幅度和相位的相对差值表示。
·噪声系数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线性动态范围在规定的非线性失真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最大信号与最小信号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灵敏度指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频率源产生雷达系统中各种频率信号的信号源。
·激励源为发射单元产生激励信号的信号源。
·频率稳定度在规定条件下,频率源输出频率保持不变的能力。频率稳定度可分长期频率稳定度(简称长稳) 和短期频率稳定度(简称短稳)。长稳通常用在一定时间内频率的相对变化表示。短稳,在频域 中,常用单边带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简称单边带相位噪声)和载频谱线宽度表示;在时域中, 通常用阿仑方差表示。
·单边带相位噪声谱密度指偏离载频率F处,带宽内的单边带相位噪声功率于载频总功率之比。
·载频谱线宽度射频功率谱密度最大功率点下降到规定分贝数(通常为3d B)之间的频率间隔。
·阿仑方差阿仑方差是一种无间隔双采样方差,是真方差的一种特殊估值,定义为:
·频率转换时间从频率转换指令发出开始,到转换到另一个频率,且达到允许的相位误差范围所需要的时间。
·可编程信号处理机根据应用需要,采用软件程序控制方式改变信号处理功能的设备。
·杂波中可见度雷达动目标显示装置刚能发现目标时其输入端的杂波强度和目标回波强度之比。通常用分贝数表示。
·信号积累将序列信号经过叠加而使雷达检测性能提高的过程。
·多卜勒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通过与信号的多卜勒频率匹配完成滤波的器件。
·色散滤波器对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有不同延时特性的滤波器。
·主瓣杂波抑制指降低主瓣杂波动态范围、减小主瓣杂波对目标检测影响的措施。
·门限为判定目标而规定的电平。信号处理设备输出信号电平超过(某虚警率所限定的)门限时, 则可判定为目标。
·自适应门限可根据噪声和杂波电平,自动调整的门限。
·恒虚警处理根据噪声和杂波电平,自动调整门限,以使雷达虚警率保持恒定的一种自适应处理技术。
·杂波图雷达扫描得到的杂波分布的平均值以速度(或方位)—距离单元存储起来的图形。
·坐标变换器把雷达天线扫描过程中收到的信号的极坐标变换为直角坐标并便于在光栅扫描显示器上显示的设备。
·点迹用来表征目标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率的一组参数。
·点迹录取根据检测结果,对目标参数进行估值的过程。
·录取精度数据处理设备给出的目标参数与真值的偏差量。通常用均方差值来表示。
·参量估计对目标回波的有限取样进行统计分析以估计目标的空间坐标及几何特性的方法。
·航迹容量在天线扫描周期内所能处理的最大航迹批数和在同一方位不同距离上所能录取目标的批数。
·航迹相关对点迹进行辨别,形成或延伸目标航迹的过程。
·平滑外推根据无偏和最小均方误差条件,预测目标航迹上未来点迹的外推方法。
·人工干预人为地改变程序控制系统的进程或数据的过程。
·刷新率单位时间内输出同批目标参数的次数。
·雷达内部总线雷达内部各个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和(或)控制命令的信号通道。
·伺服系统控制天线在方位和俯仰上转动、定位指向的系统。
·天线定向控制按给定的输入控制指令,控制天线随动定位的过程。
·搜索控制使天线按某种规律实现角度扫描运动的过程。
·空域稳定性当载机姿态发生变化时,使天线波束在惯性空间的指向角或所搜索的空域保持不变的性能。 通常分为全空域稳定和半空域稳定。
·全空域稳定能消除载机航向、俯仰和横滚三维角运动的影响,而使天线指向稳定,称为全空域稳定·
·半空域稳定只能消除载机在俯仰和横滚两维姿态偏转角的影响而使天线指向稳定,称为半空域稳定,或称 为两维空域稳定。
·阶跃响应伺服系统对阶跃式输入控制信号的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带宽在系统幅频特性中,从0Hz起算到其响应幅度比初始值下降3dB处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简称伺服带宽。
·角跟踪误差雷达在执行自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伺服系统输出的目标角度值与目标角度真值之间的偏差。
·角敏信号反映波束跟踪指向相对目标偏离角度的大小和方向的信号。
·角敏特性曲线反映角敏信号与偏离角(方位或俯仰)关系的曲线。见图2。
·方案论证根据战术技术要求而进行的选择并确定雷达体制、技术参数及技术措施,提出工程实施方案的 分析论述过程。
·波形设计根据对雷达检测性能、分辨力、精度和抗干扰等性能的要求,分析、确定发射信号形式的过程。
·杂波分析对杂波特性以及对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的过程。
·抗干扰性能分析对雷达所采用抗干扰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计算或评估的过程。
·误差分配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将误差分配到外场可更换单元、内场可更换组件及部件等,并确定相应技术 参数的过程。
·全机频率设计分析并确定雷达工作频率、本振频率、基准频率等的过程。
·接口设计分析并确定雷达与交联设备及雷达各单元之间传输信号的类型、精度、硬件连接、格式约定和 传输周期等的过程。
·专题试验为突破和实现关键技术而进行的试验(见GJ B 74.2第5.1.1.1 3条)。
·系统仿真(模拟)试验采用环境仿真的方法,验证选定的雷达体制和技术参数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程度的试验。环境 仿真可用计算机软件或实际的雷达系统来实现。
·工程实施方案经过论证、分析和试验后,制定的工程设计方案。
·可测试性设计根据雷达维修性要求模式分析,对雷达内部测试硬件和软件的接口进行的设计。
·BIT设计为使雷达能自动报告故障并将其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而进行的设计。
·热设计采用热传递技术,把外场可更换单元、内场可更换组件及部件的局部环境温度以及元器件自身 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设计。
·屏蔽设计为消除或减少静电耦合或电磁耦合引入的干扰而进行的设计。
·隔振设计为使雷达在特定的使用和运输环境中避免产生机械共振或减小振动而进行的设计。
·软件需求分析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对所开发的雷达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硬、软件环境需求进行的分析。
·软件概要设计雷达软件的总体设计。它包括程序的基本流程、程序的组织结构、输入输出接口、运行、数据 结构和系统出错处理等的设计。
·软件详细设计根据雷达软件概要设计,对每个软件模块和程序单元所进行的具体设计·
·行软件驻留在雷达的外场呵更换单元中,支持雷达实现其功能和性能的必不可少的软件,包括执行软件、 应用软件等。
·雷达整架在雷达设计制造周期中,进行整机安装、联试和测试的过程。
·备份件供维修时更换用的元器件、部件、内场可更换组件和外场可更换单元。
·附件为保证雷达正常工作、维修使用、装拆、校准及搬运而配用的各种工具和器材。
·绕接用缠绕工具把实芯导线嵌绕在带有棱角的接线柱上而实现电气连接的方法。
·压接导线端接时,导线与端子接触面之间经外力压合而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方法。
·微波吸收材料能吸收波长1mm至1m的电磁波而反射极小的材料。
·浸渍将工件浸入涂料溶液中,使其表面形成涂覆层,以提高工件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见GJ B 74.2第5,2.9条)。
·筛选试验为选择满足技术要求的内场可更换组件、部件或元器件等,剔除早期失效品而进行的试验。
·氧化处使工件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表层,而起到防护和装饰作用的一种工艺过程。
·去氢处理去除材料晶格内残存氢元素的一种工艺过程(见GJB 74.2第5·2·1 4条)。
·灌封用保护材料将分立元器件或部件封装,并将其内部空隙填充的过程。
·焊接应力当工件焊接中因局部受热而变形且变形受到限制时工件内部所产生的应力(见GJB 7 4.2第5.2.1 5条)。
·时效处理材料加工成型过程中,用来消除内应力变形的…-种处理方法。如自然时效处理、人工时效处理等。
·微组装对若干器件的芯片和元件进行二次集成,形成具有某种指定功能的电路的工艺过程。
·可靠性维修性GJB 451构成本条的-部分。
·故障隔离时间从检测出故障至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或内场可更换组(部)件所经历的时间。
·外场可更换单元组成雷达系统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能在现场更换的单元。
·内场可更换组件组成外场可更换单元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更换组件。
·在线测试对在实际工作环境巾工作的雷达系统或单元所进行的测试。
·脱机测试雷达系统或单元脱离实际工作环境所进行的测试。
·测试程序装置启动和执行对雷达系统或单元进行规定的测试所要求的测试程序、接口装置、测试程序指令和 辅助数据的组合。
·“二级”维修一级维修、二级维修和三级维修的统称。 一级维修指在现场使用机内检测系统或专用检测 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并将其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更换有故障的单元,使雷达 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也称为外场级或基层级维修。 二级维修指在内场使用专用检测 设备或标准仪器对雷达的外场可更换单元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并将其隔离到内场可更换组件, 更换有故障的组件,使外场可更换单元恢复到能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也称为内场级或中间级维修。 三级维修指在基地或工厂使用专用检测设备或标准仪器对雷达的内场可更换组件进行检测,发现 故障并将其隔离到部件或元器件.更换有故障的部件或元器件,使内场可更换组件恢复到能正常 工作状态。通常也称为大修级或基地级维修。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术语见GJ B72。
·接口GJB 289第3章构成奉条的一部分。
·接口控制文件规定雷达对外接口或各单元之间接口信号的类型和特性,电路参数,数据格式,传输周期等的文件、表格等。
·系统综合试验雷达作为航空电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参加系统联试,验证接口关系,与其他系统兼容工作, 实现其功能和性能的试验过程。
·总线系统由通信接口设备或组件和电览组成的能按通信协议进行多路传输操作的系统。
·总线效率数据总线上所传输的数据的位数与所传输的总位数之比。
·总线利用率数据总线上所传输的总信息量与最大可能传送的信息量之比。
·总线传输时延数据总线上从信息生成开始,直到信息被传送到目的地且目的地的设备对信息的到达认可的 时间间隔。通常也称为信息等待时间。
·数据传输率数据总线上数据传输的重复周期的倒数。也称为数据更新率。
·误字率在规定的时间内,数据总线上传输的错误字数与所传输的总字数之比。
·站心地理坐标系OXgYgZg原点O位于载机所在的点,其中一轴与地理垂线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机体坐标系OX1YfZt原点O位于载机所在的点,其中一轴与飞机纵轴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天线直角坐标系OXaYRZH原点O位于波束旋转中心,其中一轴与天线基准轴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天线基准轴由天线光轴或机械轴所确定的方向,它是天线指向的基准。
·试飞大纲对雷达飞行验证的目的、试飞项目、目标种类、航线、飞行程序、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方法等 作出规定的试飞纲领性文件。
·飞行验证按试飞大纲的要求,对雷达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进行飞行试验和检验的过程。
·进入角目标速度矢量和载机观测目标视线之间的夹角。
·擦地角无线电波传播方向与地球表面的夹角。对笔形波束天线而言,指其主瓣中心轴线与地球表面切线 形成的夹角。
·入射角无线电波的波前入射地面的角度,即地球表面法线与电波射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相对高度载机相对于其正下方地面的高度。
·绝对高度载机相对于标准海平面的高度。
·观测波束扫过目标时对目标进行的观察和测量。
·观测点数雷达波束扫过目标进行观测的次数。
·发现点数在一定的观测点数中发现目标的次数。

相关术语

·系统误差在数值或变化规律上固定的测量误差。
GJB 727-89 遥测系统术语)
·测量值示值经过修正或计算后所得的值,可以表示测量的结果。
GJB 570.3-88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静态测试的数据录取和处理)
·系统误差数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用以表示被试仪器测量值的平均偏差量。 设多次测量所得差值为xi(i==1,2,3……n,n为测量的次数),系统误差 X 以下式计算:

GJB 570.3-88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静态测试的数据录取和处理)
·系统误差的均方根误差表征被试仪器的全量程各测试点,或不同测量范围、不同影响量条件等分组测量的各组, 其系统误差分散性的参数。用下式计算:

GJB 570.3-88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静态测试的数据录取和处理)
·系统误差变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储存,或经过某种应力的作用,仪器系统误差的改变量。
GJB 570.3-88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静态测试的数据录取和处理)
·系统误差反复多次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一定值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误差分量。
GJB 727A-98 航天测控系统术语与缩略语)
·测量值试验中实时记录的被试设备输出的参数值。
GJB 258-87 岸舰导弹地面设备瞄准精度试验规程)
·毁伤目标必须命中数的数学期望毁伤目标平均必须命中弹(破片)数。
GJB 592.2-88 舰炮武器系统射击效力评定术语)
·毁伤目标势的数学期望对多个目标射击时,在统计意义下的平均毁伤目标数。
GJB 592.2-88 舰炮武器系统射击效力评定术语)
·毁伤目标消耗弹药数的数学期望在给定毁伤程度的条件下,毁伤目标的平均弹药消耗量。
GJB 592.2-88 舰炮武器系统射击效力评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