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略图: | 地形要素的类别和级别明显少于相应规定要求的数字地图。 |
·数字模型: | 针对某个过程、物体或概念的特征所给出的数字表达形式,使之能输入计算机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处理,从而模拟某个过程、物体或概念的形式。 |
·数字地形模型: | 定义在x、y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某种特征数值表达地貌形态及地物分布状况的数字文件。 |
·数字高程模型: | 定义在x、y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文件。 |
·数字坡度模型: | 记录格网点上坡度和坡向以描述地面坡度的数字文件。 |
·数字地图学: | 以地图制图学原理为基础,研究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处理、输出和建立地图数据库等,实现数字地图生产、管理和使用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
·计算机地图制图: | 使用计算机及图形输入、显示、输出等外围设备,运用数字地图学理论设计的相应软件,进行数字地图数据获取、存储、处理、显示、绘制和制版的技术与方法。 |
·数字摄影测量: | 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手段获取数字影像或数字图形并进行计算机处理的摄影测量。 |
·计算机标图: | 在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显示、绘图等硬设备和相应软件、军标标号库等环境支持下,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制作军事要图的作业。 |
·地理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提供管理、规划、分析和决策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
·军事地理信息系统: | 以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于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为国防建设、军事决策以及部队的作战训练提供军事地理保障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 |
·地名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下,对地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应用、输出等处理的技术系统。 |
·地籍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下,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位置、权属、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应用、输出等处理的技术系统。 |
·城市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下,以城市管理和规划为目的,对基础性、综合性的空间及
属性信息进行获取、存储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等处理的技术系统。 |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下,以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报等为目的,对资源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存储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等处理的技术系统。 |
·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 | 实现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 |
·矢量型地图制图系统: | 以矢量地图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 |
·栅格型地图制图系统: | 以栅格地图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 |
·专题地图制图系统: | 制作各种专题地图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 |
·海图自动制图系统: | 由计算机及其图形输入、存储、编辑、输出等硬设备和有关软件构成,能够自动制作各种比例尺海图的技术系统。 |
·语音标图系统: | 由计算机、语音输入、图形显示、图形输出等设备和语音识别、标图软件以及相应的军标
库、数字略图数据库、军语库和地名库等组成,用于计算机标图的一种工作平台。 |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 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数字化图像进行编码、增强、复原、分割和分析等项图像数据加工的技术系统。 |
·机助摄影测量系统: | 基于模拟影像实现数字摄影测量的计算机系统。 |
·影像地图自动制图系统: | 利用遥感图像自动编制各种影像地图的成套计算机设备及软件。 |
·制图专家系统: | 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地图制图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地图制作的软件系统。 |
·地图数据库: | 利用汁算机存储的各种地图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地名数据库: |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各种地名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专题地图数据库: |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着重描述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矢量地图数据库: | 以矢量方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各种地图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像素地图数据库: | 以栅格方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各种地图像素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地理数据库: |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数据及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
·地理实体: | 客观世界中一个完整的、不再进一步细分成同一种类型的事物或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它们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
·复杂实体: | 不同类型实体的组合。 |
·信息: | 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被传递、感受,以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所表征,并与某些
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联系的消息和知识,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数
据是信息的具体物理表示,它是载荷信息的各种物理符号。 |
·地理信息: | 指地理实体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图形、图像、文字、数字等的总称。 |
·几何信息: | 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及形状、大小、方位的信息。 |
·属性信息: |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信息。 |
·拓扑信息: | 描述以结点、弧段和面域所表示的地理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或连通)、包含等关系的信
息。 |
·地名信息: | 描述地理实体名称以及有关内容的信息 |
·制图要素: |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分为数学要素、地图要素和整饰要素。 |
·数学要素: | 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如地图投影、比例尺、大地测量控制基础等。 |
·地图要素: | 地图上表示的地理实体。 |
·点状要素: | 用点定位的地图要素。 |
·线状要素: | 由一条或若干条弧段定位的地图要素。 |
·面状要素: | 由一条或一组弧段包围而成的封闭区定位的地图要素。 |
·要素分层: | 根据地图要素的几何类型、属性类别以及地图数据用途,建立描述不同地图要素信息的集合。 |
·要素分类: | 根据地图要素的质量特征,建立描述不同地图要素信息的集合。 |
·要素分级: | 根据地图要素的数量特征,建立描述不同地图要素信息的集合。 |
·地理数据: | 地理实体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拓扑信息以及相互关系等信息的数字描述。 |
·军事测绘数据: | 用于军事目的的各种数字形式测绘资料的统称,主要包括大地控制点数据、重力数据、各种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数字地图数据以及其他勘测数据和统计数据。 |
·原始数据: | 通过地面测量、摄影测量、遥感等方法直接从实地采集的数据。 |
·派生数据: | 由原始数据、数字化数据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
·地图数据: | 描述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部数字信息。 |
·几何数据: | 描述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的数据。 |
·属性数据: | 地图要素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数字表示。 |
·拓扑数据: | 地图点、线、面状要素之间关联、邻接、包含等空间关系信息的数字表示。 |
·地名数据: | 表达地图要素名称及有关信息的数据。 |
·专题数据: | 只描述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一项或几项主题内容的数据。 |
·矢量数据: | 用各离散点的平面坐标或地理坐标有序集合的形式来表示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数据。 |
·格网数据: | 按照行列规则排列、表示地图要素的属性值或灰度值。 |
·栅格数据: | 由平面图形对应位置上像素值或各种主题数据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 |
·像素数据: | 图像最基本单元的几何信息和辐射信息的数字表示。 |
·图形数据: | 表示地图要素的形态、大小等外部特征的数据。 |
·图像数据: | 用整数值表示的数字图像各像素值的集合。 |
·观测数据: | 通过仪器或设备对某一个或多个量进行观测的结果。 |
·统计数据: | 有关地面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质量或数量特征的汇总信息。 |
·遥感数据: | 利用远距离间接传感器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 |
·目标: | 一个具有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拓扑关系信息等特征之实体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
·基本目标: | 不能再细分的目标 |
·复杂目标: | 由同一种类型中不同的基本目标混合构成的目标 |
·台成目标: | 由一组相同的基本目标构成的目标。 |
·点目标: | 平面图形为点状,用一对坐标值确定其位置的目标。 |
·有向点目标: | 平面图形为点状,用一对坐标值确定其位置,一对坐标确定其方向的目标。 |
·线目标: | 平面图形为线状,用一对以上坐标值确定其位置的目标。 |
·面目标: | 平面图形为面域状的目标。 |
·属性: | 地图要素确定的特征,包括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 |
·属性编码: | 将描述地图要素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 |
·质量特征: | 定性描述的属性。如:类别、等级等 |
·数量特征: | 定量描述的属性。如:面积、长度、宽度等 |
·菜单: | 指令、图形、文字字符及处理功能的选择清单 |
·图形元素: | 组成图形的最基本单元,如点、线、面状符号 |
·拓扑结构元素: | 定义拓扑结构的基本单元,如:结点、弧段、面域点 |
·点: | 用一对坐标表示的零维实体 |
·实体点: | 确定点状要素平面位置的点。 |
·注记点: | 地图上注记的定位点 |
·面域点: | 面域内部载有关于面域信息的点 |
·逻辑中心点: | 能够代表要素位置并能合理反映它与其他要素相关关系的几何图形或者几何图形的中心点。 |
·悬挂点: | 以此为起点或终点且弧段数为1的顶点 |
·结点: | 以此为起点或终点且弧段数大于1的顶点,是拓扑联接点或端点 |
·伪结点: | 只有两条弧段相接或一条线段自己相连的点 |
·线段: | 两点之间的直线 |
·折线: | 有序线段。 |
·弧段: | 点的轨迹,形成一条可用某种数学函数逼近的曲线 |
·联系: | 两个结点之间的连接。 |
·有向联系: | 两个结点之间的联系,并规定一个方向 |
·链: | 有向的、非相交的有序线段或弧段,两端有结点 |
·完整链: | 具有结点标识符和左、右面域标识符的链 |
·面域链: | 具有左、右面域标识符的链 |
·网络链: | 具有结点标识符的链 |
·环: | 有序的、非相交的链、串、联系或弧段 |
·面域: | 一个有界的、连续的平面图形,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它的边界 |
·内部面域: | 不包含边界的面域 |
·多边形: | 由一个内部区域、一个外部环和零个或多个非交叉非嵌套的内部环组成的平面图形 |
·简单多边形: | 没有内部环的多边形。 |
·复杂多边形: | 有一个或多个内部环的多边形。 |
·数据项: | 数据库中可以访问的最小数据单位 |
·数据集: | 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项。 |
·数据块: | 在主存储器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作为一个数据单位进行传输的一组记录 |
·文件: | 可由人或机器阅读的数据或程序记录媒体 |
·数据文件: | 一种存在于磁盘、光盘、磁带等储存设备中用于特殊目的和工作的数据集 |
·数字化数据文件: | 对地图资料数字化后产生的原始数据文件 |
·地图数据文件: | 按地图制作要求,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表示地图内容的数字信息的集合 |
·文本文件: | 由便于人们直接阅读和理解的数字字符、图表或自然语言组成,能在输出介质上以二维形式表示的信息集合。 |
·二进制文件: | 机器能读取的二进制字符的有序集合 |
·数据资料: | 计算机可阅读的、数字形式的资料 |
·地面实测资料: | 实地测绘或野外调查得到的信息或数据 |
·文档: | 存放信息的媒体及其所记录信息的总称,通常具有永久性,并且可供人或机器阅读。例如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和软件文本等。 |
·数据源: | 获取数据的资源,如地图资料、控制测量成果、航天航空像片、地理调查资料等 |
·数字化: | 将模拟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
·数字化原图: | 提供地图数字化作业使用的基本地图资料,简称原图 |
·数字化底图: | 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提供给数字化作业使用的原图。 |
·数字化参考图: | 标注了多种数字化记号与编码的原图 |
·地图数字化: | 将地图内容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以便输入计算机处理的作业过程 |
·图像数字化: | 利用图像输入设备,实现从图像的模拟信息到数字信息的转换过程 |
·跟踪数字化: | 利用跟踪数字化仪或鼠标器,获取图形矢量数据的过程 |
·扫描数字化: | 利用扫描数字化仪自动获取图形栅格数据的过程 |
·点方式数字化: | 一种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操作,即每启动一次记录开关,便记录一次点的坐标 |
·增量方式数字化: | 一种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操作,即每隔一定的坐标增量,便记录一次点的坐标 |
·时间方式数字化: | 一种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操作,即打开坐标记录开关,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点的坐标 |
·数据获取: | 通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将不同数据源的图形、图像、数据、文字等资料转换成规定的格式
地图要素属性编码、图形坐标串等地图数据的技术过程。 |
·数字测图: | 利用各种手段采集数据,对其进行计算机数字地形测量或数字摄影测量,测制数字地图的
技术过程。 |
·摄影测量数据采集: | 用解析测图仪或数字测图仪从航片、卫片上直接获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数据及属性数
据。 |
·控制点: | 具有x、y、z实测值或理论值,用于推算本制图区域其它未知点位置和作为修正地图要素
位置的固定参考点。 |
·定位点: | 地面上某点在x、y、z域中具有的确定位置 |
·特征点: | 制图上有特征意义的点,如直线的两端点,曲线上曲率变化的点等。 |
·数字化原图定向: | 调整数字化地图定向线(通常为图上直角坐标轴线)与工作台轴线方向一致或将数字化原
图配准到一个标准的(理论的或已存在的)图幅内的操作。 |
·矢量化: | 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的过程。 |
·栅格化: | 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的过程 |
·数字化原图编辑: | 地图数字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分析、选取、制作数字化底图及编制数字化参考
图等。 |
·空间数据编码: | 将所搜集的各种地图、图像资料按一定的空间数据结构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
数据。 |
·图像编码: | 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表示图像或图像中所包含信息的技术 |
·空间位置: | 用绝对坐标或相对坐标确定的地面上某点的位置 |
·相对位置: | 参考于其他固定或移动位置所确定的空间位置 |
·图幅坐标: | 以图幅为参考系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坐标 |
·数据库坐标: | 仅在数据库内采用的坐标,既可节省存储空间又能规格化不同世界坐标的入库数据 |
·地理坐标: |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
·平面直角坐标: | 用在互相垂直的x、y方向上的长度值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 |
·空间直角坐标: | 用在互相垂直的x、y、z方向上的长度值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 |
·世界坐标: | 由用户自己选定,与设备无关的坐标,如高斯通用直角坐标、地理坐标等 |
·规格化坐标: | 与设备无关的在某个特定值域的坐标 |
·观察坐标: | 描述在三维景物中在给定位置上的假定观察者所观测到的三维模型的x、y、z坐标 |
·设备坐标: | 图形设备所独有的坐标,用以定义在设备上输入、输出的图形位置 |
·格式转换: | 不同的数据记录形式之间的转换 |
·数据格式: | 数据保存在文件或记录中的一种形式 |
·数据冗余: | 数据重复获取与存储 |
·数据交换格式: | 能够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问进行数据信息互相交换、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 |
·图幅几何纠正: | 采用仿射变换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由物理因素影响产生的地图图形变形所进行的校
正处理。 |
·数据管理: | 对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存储、检索、分析和维护等操作的统称 |
·数据库管理: | 参见第3.2.3条定义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一种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为数据库定义、管理、建立与维护以及通信的软件系统,通
常由数据字典、数据描述语言及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等
组成。 |
·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 | 一种专用于地图数据处理与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模型: | 参见第3.2.6条定义 |
·数据库数据模型: | 数据库中表示数据和数据之间、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逻辑组织形式,常用的有层次模
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 |
·层次模型: | 一种把数据按其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隶属关系的树结构模型。 |
·网状模型: | 任意一个连通的基本层次关系集合的数据模型 |
·关系模型: | 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的数据模型 |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 将数据类型与处理过程联合起来,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环境下,用对象、类、方法、消息、
继承这几个基本概念完成对地面要素或实体描述的数据模型。 |
·数据结构: | 独立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数据组织形式,即数据逻辑记录的构成和记录之间在类型及空
间位置方面关系的建立。 |
·空间数据结构: | 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
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
·地图数据结构: | 在地图数据库中,组织多种类型地图(如:矢量图、像素图、影像图、三维图等)数据的空间
数据结构。 |
·矢量数据结构: | 用矢量形式的离散数据表示地面要素或现象分布,数据组织中以表示各种地图要素的目
标为直接描述对象,并假定坐标空间是连续的,能精确定义目标的长度和大小,其属性则存于
数据结构中的某些特定位置上。 |
·栅格数据结构: | 一种以规则的栅格矩阵来表示地面要素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
地图要素的非几何属性特征,而矩阵的行、列号表示其几何位置。 |
·拓扑数据结构: | 以结点、孤段、多边形为基本元素来表示地面要素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数据
不仅能够反映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并且能表达地图要素间的连通、邻接、包含等空间关系信
息。 |
·面条数据结构: | 一种把地图要素的空间信息定义成坐标串,不表示任何空间关系信息的数据组织形式。 |
·数据字典: | 有关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的集合,其中规定数据库的数据项名称、类型、值域、来源
和存取权限以及数据项之间的联系,能提供数据管理与收集方法等信息。 |
·数据描述: | 对数据库系统中的各层数据结构进行定义。数据描述语言是定义工具 |
·数据操纵: |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存储、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数据操纵语言是操纵工具 |
·数据库语言: | 数据库用户或管理员向系统提供信息或从系统获取信息的一种通迅工具,数据库语言主
要包括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 |
·数据描述语言: | 在数据库管理中,用来定义数据及其相互关系、文件、数据库和数据字典的语言 |
·数据操纵语言: | 用户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操作的语言,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软件接口 |
·宿主语言: | 能将数据操纵语言嵌入的高级程序语言 |
·数据查询语言: | 一种非过程语言系统,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已编成程序,用户需要时只需给出参数调用
它们即可。 |
·数据入库: | 将从多种数据源获取的、以标准格式记录并经过质量检验后合格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库体
的过程。 |
·数据卸出: | 执行数据库系统的实用程序,把数据库全部或部分数据拷贝到一个系统定义的记录格式
的后备文件上。 |
·数据装入: | 执行数据库系统的实用程序,把数据库后备文件上的数据重新放到数据库中 |
·数据传输: | 在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或局部网)环境下,信息系统之间发送或接收符合交换格式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