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 | 使用方对供货方提交的厂检合格的产品按产品标准或有关规定经一系列质量检验,决定
接收或拒收的全过程。 |
·配套设备: | 主产品在定型时所确定的为其在使用、维修中所必需的辅助设备 |
·单位产品: | 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是单件产品、一对产品、一组产品、一
件产品的部件等等。它与采购、销售、生产和运输规定的单位产品,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
·批量(N): | 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 |
·样本大小(n): | 样本中所含的样本单位数。 |
·检查(检验): | 用测量、试验或其它方法,把单位产品与技术要求对比的过程。 |
·检查批(检验批 简称:批): | 为实施抽样检验而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 |
·样本大小字码: | 根据提交检验批的批量和检查水平确定的样本大小字母代码。 |
·抽样方案: | 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和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方案。 |
·过程平均: | 一系列初次提交检验批的平均质量(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
表示)。初次提交检验批不包括第一次提交检验判为不合格经返工后再次提交检验的批。 |
·缺陷: | 单位产品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图纸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按照它
们不符合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致命缺陷、重缺陷、轻缺陷等。但不要求对每种产品的缺陷
均区分为以上三种。缺陷区分成几种,除考虑该产品实际需要外,还必须考虑管理上的方便。 |
·致命缺陷: | 对使用、维修和保管产品的人员会造成危险或不安全,以及对某些重要产品(如坦克、舰
船、飞机、卫星等)的基本功能有致命影响的缺陷。 |
·重缺陷: | 不构成致命缺陷,但能造成故障或严重降低产品的实用性能的缺陷。 |
·轻缺陷: | 不构成致命缺陷或重缺陷,只对产品的实用性能有轻微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的缺陷。 |
·不合格品: |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缺陷的单位产品。
根据其缺陷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致命不合格品、重不合格品、轻不合格品等几种。 |
·致命不合格品: |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致命缺陷,也可能还有重缺陷和(或)轻缺陷的单位产品。 |
·重不合格品: |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重缺陷,也可能还有轻缺陷,但不包含致命缺陷的单位产品。 |
·轻不合格品: |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轻缺陷,但不包含致命缺陷或重缺陷的单位产品。 |
·批质量表示方法: | 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以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表示批的质量。 |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 批中所有不合格品总数除以批量,再乘以_100。即:
|
·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 |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缺陷总数除以批量,再乘以 100。即:
|
·合格质量水平(AQL): | 在抽样检验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验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 |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 在抽样检查中,认为不可接受的批质量下限值。 |
·主要性能指标: | 对装备的关键功能、特性具有典型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性能指标。 |
·次要性能指标: | 对装备的关键功能、特性影响较小的性能指标。 |
·供货方风险率: | a.在质量一致性抽样检验中是指:批不合格品率为供需双方予先商定的可接受水平的
上限值时而被判为不合格的概率。
b.在可靠性检验中是指:核监测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等于供需双方商定
的可接受质量水平上限值0θ 时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概率(α)。 |
·使用方风险率: | a.在质量一致性抽佯检验中是指:批不合格品率为供需双方子先商定的不可接受水平
的下限值时而被判为合格的概率。
b. 在可靠性检查中是指:核监测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等于供需双方商定
的不可接受水平下限值1θ 时而被判为合格的概率(β)。 |
·可靠性试验统计抽样方案鉴别比(D): | 本标准中即为:
|
·合格划定数(Ac): | 作出批合格判断时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或最大缺陷数 |
·不合格判定数(Re): | 作出批不合格判断时样本中所不允许的最小不合格品数或最小缺陷数。 |
·判别水平: | 判别生产过程稳定性不符合规定要求之能力大小的等级。 |
·连续批: | 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的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
·孤立批: | 单个提交检验批或待检批不能利用近期已检批提供的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
·极限质量(LQ): | 在抽样检验中,以为可接受的孤立提交检验批的批质量的上限值。如果批质量用不合格
品率表示,则极限质量就是批允许不合格品率(LT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