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对抗: | 在水中使用专门的水声设备和器材以及利用声场环境(如声影区、温跃层、深水散射层
等)、隐身、降噪等手段,对敌方水中探测设备和水中兵器进行侦察、干扰,削弱或破坏其有效
使用,保障己方设备正常工作和舰艇安全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按功能可分为:水声
侦察、水声干扰、水声防御。国外与其相近的词有声学战。 |
·水声侦察: | 利用水声设备在水中靠被动工作方式查明敌方水声设备、声制导兵器和一切水下声辐
射源信号的方位及技术参数,确定目标类型、部署和数量,判明威胁程度,以获取情报的一种
电子对抗侦察。 |
·水声干扰: | 利用水声对抗设备发射、转发某种声波信号,或对敌探测信号进行反射、散射、吸收,削
弱或破坏敌方声纳和声制导兵器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的一种干扰。 |
·水声防御: | 为削弱或消除敌方的水声侦察、干扰的效能,保障己方水声设备和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
的战术技术措施。 |
·主动对抗: | 利用有源对抗设备抑制、诱骗敌方探测设备探测能力的战术技术措施。 |
·被动对抗: | 利用无源干扰或隐身技术降低被敌方探测设备发现概率的战术技术措施。 |
·水声对抗支援措施: | 对敌方水声辐射源进行实时搜索、截获、测量特征参数、测向、定位和识别,判别辐射源
的性质、类别及其威胁程度,为水声干扰、水声防御、战场机动等战术行动提供水声情报。 |
·水声对抗系统: | 由若干水声对抗设备组成统一协调的整体。一般由侦察、指挥、控制、干扰等设备及发
射(收放)装置组成,也可由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各分系统组成。按装载平台可分为水
面舰艇水声对抗系统、潜艇水声对抗系统、机载水声对抗系统等。 |
·水声对抗设备: | 用于水声侦察、水声干扰的设备和器材的总称。 |
·水声对抗器材: | 是指声干扰器、自航式声诱饵、悬浮式声诱饵、气幕弹等一次性使用的器材。 |
·水声对抗发射控制仪: | 能将指控中心选定的参数分配给发射装置和干扰器材,并向指控中心回送其状态信息
的仪器。 |
·系统反应时间: | 水声对抗系统对接收到的威胁目标辐射的声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到发出干扰的最短时
间。
对水声对抗器材是指从鱼雷报警起,到器材出管的时间。
对拖曳式声诱饵或固定式干扰设备是指从鱼雷报警起,到发出干扰的时间。 |
·水声对抗应用软件: | 用于水声对抗中的计算机程序和相应的数据、文档资料的总称,包括功能软件和作战虚
用软件。 |
·水声对抗训练模拟器: | 用于训练指战员在人为的水声对抗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模拟设备。 |
·水声情报: | 从侦察到的敌方水声信号中,经处理后所得到的技术信息和军事情报。 |
·侦察声纳: | 用来侦察敌方主动声纳信号的方位、工作频率和信号形式的一种被动声纳。 |
·侦察距离: | 侦察设备能够以规定的概率截获和分析某一辐射源信号的最大距离。 |
·侦察时间: | 从辐射源信号进入侦察设备的作用范围起至测定完该信号参数所需的时间。 |
·截获概率: | 在规定的条件下,侦察设备捕获辐射源信号的概率。 |
·测向: | 测定辐射源方向的专门电子技术。 |
·测向精度: | 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向设备所测方向与被测辐射源的真实方向之间的角度差。一般用均
方根值表示。 |
·测向时间: | 测向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信噪比和测向精度条件下,完成测向所用的最短时间。一般
用平均值表示。 |
·测频: | 测定辐射源信号工作频率的专门电子技术。 |
·测频精度: | 被测声信号频率测定值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频率差。一般以百分比值表示。 |
·方位分辨力: | 能区分两个相同辐射源信号的最小角度。也称角度分辨力。 |
·频率分辨力: | 能区分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频率辐射源信号的最小频率间隔。 |
·信号识别: | 将被测辐射源信号特征参数与己知辐射源信号特征参数相比,以确认被测辐射源信号
属性的过程。又称辐射源识别。 |
·编码识别: | 利用预先存贮的各种信息编码与接收机接收到的信息编码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所接收
的信号的编码形式和有关参量的过程。 |
·识别数据库: | 按一定格式存贮已知辐射源标准特征参数、识别容差和属性的数据库。 |
·识别置信度: | 描述信号识别结果可信程度的概率。 |
·间断观察法: | 在施放干扰过程中,短暂停止发射干扰信号,以便监听或观察被干扰信号的活动情况,
或搜索威胁程度更高的辐射源信号。 |
·威胁等级: | 描述目标威胁程度的量,一般分为强威胁、中等威胁和弱威胁三级。 |
·鱼雷报警: | 水声探测设备接收到鱼雷主动探测信号或鱼雷辐射噪声信号,通过自动判别或人工识
别后,对来袭鱼雷进行的声光报警。 |
·鱼雷报警距离: | 鱼雷报警时,鱼雷离本舰艇的距离。 |
·有源干扰: | 有意发射或转发某种类型的声波,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压制或欺骗的一种干扰。又称
积极干扰。 |
·无源干扰: | 利用特制器材反射(散射)或吸收声波,以扰乱声波的传播,改变目标的散射特性或形成
假目标、干扰屏障,以掩护真目标的一种干扰。又称消极干扰。 |
·压制性干扰: | 通过发射噪声干扰或大量投放无源干扰器材所形成的干扰。使敌方电子设备接收端信
噪比严重降低,信息遭到破坏,或有用信号完全淹没在干扰信号之中。 |
·阻塞式干扰: | 干扰信号频谱远大于信号频谱宽度,能同时对工作在干扰频谱内多个电子设备实施的
一种宽带干扰。根据干扰频谱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连续阻塞式干扰和梳状阻塞式干扰。 |
·欺骗性干扰: | 人为的发射、转发、反射声波,使干扰与信号相似,以扰乱或欺骗敌方电子设备,造成敌
方得出错误信息的一种干扰。 |
·假目标干扰: | 利用某些技术和设备产生与真目标相似的信号,以欺骗或诱惑敌方的探测系统和声制
导系统的一种干扰。 |
·衰减式干扰: | 通过向水中施放吸声器材或采取潜艇表面加装消声覆层等方法,减少敌方探测系统对
目标信息量的截获,降低本艇目标强度的一种干扰。 |
·转发式干扰: | 水声对抗设备将收到的敌方信号储存、放大,加上虚假信息调制后再发射出去所形成的
干扰。 |
·应答式干扰: | 将干扰信号频率调谐到测得的敌方信号频率上,由解调后和敌方信号控制,经虚假信息
调制后再发射回去所形成的干扰。 |
·冲淡式干扰: | 在鱼雷声制导系统开机前或鱼雷捕捉到真目标前,围绕真目标施放多个假目标,使其捕
捉真目标的概率降低。 |
·瞄准式干扰: | 瞄准敌方电子设备的信号频谱(或频率)施放的窄带干扰。 |
·扫频干扰: | 中心频率在某一频段内扫掠的干扰信号,对该频段内的所有水声设备形成的一种干扰。 |
·连续波干扰: | 干扰发射机发射未经任何调制的单一频率信号所形成的干扰。又称载波干扰。 |
·调频波干扰: | 连续辐射的调频信号在敌方水声设备接收机通带内所形成的一种干扰。 |
·旁瓣干扰: | 对敌方接收换能器旁瓣施放的干扰。 |
·自适应干扰: | 能快速自动地适应被干扰对象的变化,实施最佳干扰的一种技术。 |
·伪随机噪声干扰: | 用伪随机序列的编码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所形成的类似于噪声的干扰。 |
·宽带噪声干扰: | 在敌方探测设备可能工作的频带内,发射的宽带强噪声干扰。 |
·窄带噪声干扰: | 通过选定最佳频带占有系数,以较小的干扰功率实施对探测设备的一种干扰。 |
·角度欺骗干扰: | 使被干扰的水声设备测向、测角和跟踪系统产生错误或增大跟踪误差的一种干扰。 |
·速度欺骗干扰: | 使被干扰的水声设备测速和速度跟踪系统产生错误或增加误差的一种干扰。 |
·距离欺骗干扰: | 使被干扰的水声设备测距和距离跟踪系统产生错误或增大跟踪误差的一种干扰。 |
·声引信干扰: | 通过辐射声干扰信号,使敌方水中兵器的声引信装置误引爆的一种干扰。 |
·爆炸拦截: | 利用深水炸弹等爆炸物爆炸后形成的水压冲击波来破坏敌方水中兵器的机械结构或利
用其爆炸声信号阻塞敌探测设备的接收通道以及利用爆炸后形成的气泡吸收、隔离声信号
传播的一种技术措施。 |
·有效干扰: | 干扰使探测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即在一定虚警概率下发现概率低于给定值或跟踪误差
大于给定值)时;或干扰使通信联络遭到严重破坏,当接收端的差错率高于给定值时,称为有
效干扰。 |
·声源级: | 主动干扰发射器材声轴上距离等效声中心 1m 处的声压级。 |
·谱密度: | 指波的信号通过理想滤波器,当频带趋近于零时,每单位带宽的均方输出。 |
·声压谱(密度)级: | 指定信号在某一频率的谱密度与基准谱密度之比的以 10 为底的对数乘以 10,以分贝
计。 |
·功率谱密度: | 用来描述干扰设备噪声功率在单位频率上分布的函数。 |
·有效干扰功率: | 在被干扰设备接收带宽内(干扰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声功率。 |
·干扰带宽: | 干扰信号的有效频带宽度,即干扰频谱半功率点之间的频带宽度。 |
·有效干扰扇面: | 干扰信号在敌探测设备探测范围内形成有效干扰的扇形区域。 |
·最小干扰距离: | 当干扰设备对被干扰设备实施有效干扰时,掩护目标与被干扰设备间的最小距离。 |
·压制系数: | 探测设备被有效干扰时,接收机输入端上所必需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的最小功率比。
压制系数的以 10 为底的对数乘以 10,是用分贝表示的最小压制余量。 |
·暴露区: | 探测设备受到干扰时仍能发现被保卫目标的区域。 |
·压制区: | 电子设备受到有效干扰的区域。 |
·距离缩减率: | 对主动探测设备而言,有没有噪声干扰和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其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
R(它对应于要求的发现概率 P( D )、虚警概率 P( FA )。受到干扰后,在同样使用
条件下仍保持原定 P( D )、P( PA )值,其作用距离只能为 r,称(1-r/R)×100%
为干扰引起的探测距离缩减率。 |
·水声对抗干扰方程: | 是将声传播的介质、干扰设备、被探测目标、背景噪声、探测设备的参数综合在一起的方
程,用于估算在某特定条件下的干扰效果。 |
·干扰概率: | 有源和无源干扰器材,对敌方探测设备和声制导武器干扰成功可能性的度量。 |
·干信比: | 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功率与有用信号功率之比。 |
·脉冲展宽: | 干扰设备将收到的声脉冲信号在时间域上展宽,以模拟目标反射尺度的一种技术措施。 |
·多卜勒模拟: | 在应答信号中加上多卜勒频移,模拟目标运动信息的一种技术措施。 |
·频率瞄准精度: | 有施放瞄准式干扰时,干扰信号频率与被干扰信号频率之间的相对频差。 |
·回声重发(模拟)器: | 接收敌方声纳或声制导兵器发射的声信号,加以处理、放大后再发射出去的装置,形成
假目标,用以欺骗敌方主动声纳和主动声制导兵器。 |
·潜艇模拟器: | 能按预定方式较真实模拟潜艇机动及其回声、噪声和电磁特征的假目标。 |
·声诱饵: | 引诱主、被动声纳或声制导兵器偏离跟踪真实目标的假目标。一般分为悬浮式、拖曳式
和自航式声诱饵三种。 |
·噪声诱饵: | 模拟被保护舰船的辐射噪声特性,以欺骗或迷惑敌方探测设备。是声诱饵的一种。 |
·干扰物: | 对声波具有反射、散射、吸收、折射作用的材料的总称。 |
·声干扰器: | 能发射强噪声信号,削弱或破坏敌方声纳和声制导兵器正常工作能力的干扰器材。 |
·气幕: | 在水中对声波具有吸收和散射效应并有一定尺度的气泡群。 |
·气幕弹: | 能在水中形成气幕的干扰器材。 |
·气幕形成时间: | 从气幕弹入水时刻起到形成的气幕达到规定声学性能要求所需的时间。 |
·气幕有效持续时间: | 气幕保持其不小于规定声学性能要求所延续的时间。 |
·气幕插入损失: | 在不存在绕射和折射情况下,发射声源和接收机之间插入气幕后的声传播损失和插入
前的声传播损失之差值。常用分贝表示。 |
·水声隐身技术: | 减小舰船辐射噪声和声波反射能力,以降低敌方声探测设备及声制导系统对舰船探测
发现概率的反声探测技术。 |
·噪声伪装: | 采用特殊器材和技术手段,改变目标的真实辐射特性,使敌方水声探测设备产生错觉的
一种技术措施。 |
·气幕降噪: | 在舰船周围释放大量气泡,以降低舰船辐射噪声的一种技术措施。 |
·吸声材料: | 由于它的多孔性、薄膜作用或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具有吸收作用的材料。 |
·吸声覆层: | 覆盖在目标表面以降低目标对声波反射强度的吸声材料。 |
·消声瓦: | 有规律的覆盖在潜艇外壳上,吸收入射声能,降低舰船目标强度和辐射噪声的一种消声
材料。 |
·声损耗系数: | 在给定频率和条件下,被分界面(表面)或媒质吸收的声能通量与入射声能通量之比。
一般其测量条件和频率应加以说明。 |
·声反射系数: | 在给定频率和条件下,自分界面(表面)反射到入射方向的声能通量与入射声能通量之
比。一般其测量条件和频率应加以说明。 |
·声透射系数(声传声系数): | 在给定频率和条件下,经过分界面(墙或间壁等)的透射声能通量与入射声能通量之比。 |
·吸声系数: | 在给定频率和条件下,吸声系数为损耗系数和透射系数之和。 |
·水声对抗器材发射(投放)装置: | 用来发射消耗性器材或投放拖曳式水声对抗器材的装置。通常有潜用、舰用、航空用三
类。 |
·潜艇诱饵发射位置: | 在潜艇上专用来发射声干扰器、声诱饵的装置。 |
·发射间隔时间: | 在同一发射装置不同号发射管相继发射二枚对抗器材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 |
·再次发射时间: | 在同一号发射管内连续发射二枚对抗器材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 |
·反侦察: | 防止己方声信号和水声设备的战术技术参数、类别、功能、部署及变化等情报被敌方侦
察到而采取的战术技术措施。 |
·反干扰: | 消除或削弱敌方施放各种干扰的有害影响,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战术
技术措施。 |
·声纳反干扰: | 消除或削弱敌方干扰对己方声纳的影响,保障声纳发挥正常效能而采取的战术技术措
施。 |
·捷变声纳: | 能在工作期间随机(或伪随机)地变化其工作参数(如频率、脉宽或脉冲重复频率)的一
种声纳。 |
·无干扰频道指示: | 指示出声纳未受干扰的频道,以便立即引导声纳频率捷变到该频道。 |
·干扰对消(抵消)接收机: | 能根据干扰信号的方向和频率、调制方式等特征部分地对消干扰信号的一种接收机。 |
·欺骗脉冲: | 在发射正式探测信号前,发射一假脉冲信号,以欺骗敌方转发式或应答式干扰的一种技
术措施。主要用于鱼雷反干扰中。 |
·干扰寻的: | 鱼雷制导接收机利用目标的自卫干扰信号得到角控制信息,从而对该目标寻的的一种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