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器材: | 军队渡越江河障碍所使用的工程器材的统称。 |
·就便渡河器材: | 当地征集或临时采集制作的渡河器材。 |
·民舟: | 军队对民用小型船只的通称。 |
·渡船: | 用以保障江河两岸渡口交通的船只。 |
·筏: | 用具有漂浮能力的材料或器材,排列连结成的浮游结构物。如木筏、竹筏和皮筏等。 |
·制式渡河器材: | 按统-规格、标准生产,并装备部队的渡河器材。 |
·自行渡河器材: | 具有水陆自行能力的制式渡河器材。 |
·自行门桥: | 自带跳板,主要用于结合漕渡门桥的自行渡河器材。 |
·自行桥车: | 用于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的水陆两用车辆。 |
·水陆两用车辆: | 既能在陆上行驶又能在水上航行的车辆。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 |
·水陆输送车: | 用于运送武器装备和人员行进间渡河的水陆两用车辆。 |
·水陆指挥车: | 配备通讯设备,用于指挥架设浮桥、门桥和维持渡场秩序的水陆两用车辆。有的也可用于
工程侦察和战斗侦察。 |
·水陆工程侦察车: | 配备探测器材,用于快速探测河道情况、渡场地形、道路及其障碍物状况的水陆两用车辆。 |
·轻型渡河器材: | 载重量小,在近距离内可由人员携行或搬运,用塑料、橡胶及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制作的轻
型门桥、冲锋舟、侦察舟、徒步浮桥等的统称。 |
·轻型门桥: | 自带跳板,用于结合载重量25吨以下漕渡门桥的渡河器材。 |
·冲锋舟: | 在渡越江河进攻战斗中,渡送先遣支队和第一梯队的步兵向敌岸发起冲击的轻质舟。 |
·折迭舟: | 舟体的艏封板、艉封板、舷侧板和底板之间用水密的柔性材料连接并能折迭的舟。 |
·橡皮舟: | 用橡胶布作舟体基本材料经充气成形的舟。 |
·浮筒舟: | 由横剖面呈圆形的充气浮筒并列联接而成的橡皮舟。 |
·浮囊: | 充气或填充轻质浮性材料的渡河和救生用具。 |
·下水衣: | 供浅水中作业,由橡胶布等防水材料制作的衣、裤、鞋连成一体的作业服。 |
·潜水服: | 有密闭与供氧设备,用于潜入水面下作业的专用服装。 |
·渡驳: | 自带跳板,用于渡送人员和车辆的驳船。 |
·桥驳: | 用于架设浮桥,作为带式浮桥桥节的驳船。 |
·舷外机: | 悬挂在舟艇上,驱动舟艇航行的可随时安装拆卸的推进装置。 |
·主浮体: | 自行桥车中提供动力、浮力的主要承重结构物。 |
·侧翼浮体: | 自行桥车的两侧用作增加浮力和增大甲板面积的结构物。 |
·侧翼浮体展收机构: | 使自行桥车的侧翼浮体呈展开或折迭状态的机构。 |
·跳板展收机构: | 使跳板呈展开或折迭状态的机构。 |
·车轮收放机构: | 在轮式水陆两用车辆中,使车轮收进和伸出车体的机构。 |
·推进器收放机构: | 艇和自行桥车在水中航行时,推进器收放和调节入水深度以及陆上行驶时,将推进器收起
的机构。 |
·水密装置: | 自行渡河器材中防止河水进入车体、舟体内部的装置的总称。 |
·浮动水密装置: | 自行渡河器材中,前后传动轴、尾轴等与车体相贯处,和车体有跳动、摆动等相对运动的水
密装置。 |
·通气孔水密装置: | 自行渡河器材中的通气孔浸入水中后,保持其内外压力平衡的水密接管和穿过车体的水
密装置。 |
·主螺旋桨: | 安装在主浮体上的螺旋桨。 |
·侧螺旋桨: | 安装在侧翼浮体上的螺旋桨。 |
·螺杆式推进器: | 安装在船的两侧,外形似螺杆,旋转时可使船在泥地、沼泽、冰雪地上或水中运动的推进装
置。 |
·推进器自动脱开机构: | 推进器碰到水下障碍时,可使其自行避开障碍,减少损坏的机构。 |
·应急操舵手柄: | 当常用操舵系统失效时使用的直接连接舵轴的操纵杆。 |
·防浪板: | 位于舟首,防止水浪涌上甲板,用以调整车辆或舟体浮态的挡板。 |
·折流板: | 位于船体外部,改变水流流动方向的挡板。 |
·导风板: | 在水陆两用车辆风道中,改变气流方向,并具有一定线型的隔板。 |
·疏水系统: | 排除舟艇舱内积水的系统。一般由水泵、阀、管路和吸口滤网组成。 |
·舷外水冷却器: | 安装在船体外部水线以下,利用船外的水来冷却船艇动力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散热器。 |
·舷外机悬挂装置: | 舷外机上与舟艇艉板紧固并能使舷外机保持一定倾斜角度和自动翘起等功能的机构。 |
·舷外机安装架: | 安装在漕渡门桥上,能使舷外机有较大的升降幅度,以适应门桥吃水深度变化的一种装
置。 |
·起动限制装置: | 限制舷外机高速起动的装置。 |
·倒车闭锁装置: | 舟艇倒航时,阻止舷外机翘起的锁紧装置。 |
·磁电机电容放电点火系统: | 是一种无触点的点火系统。由磁电机产生电流通过磁脉冲传感器控制点火正时,导通可控
硅使电容放电,由脉冲变压器升压点火。 |
·变容离心泵: | 低速时按容积式泵原理工作,高速时橡胶叶轮自动转换成按离心式泵原理工作的水泵。 |
·螺旋桨橡胶减震套: | 在舷外机螺旋桨桨毂内起传递扭矩、推力、减震和过载保护作用的包有橡胶的衬套。 |
·防空泡板: | 防止螺旋桨旋转时吸入空气,减缓螺旋桨发生空泡现象的位于螺旋桨上方、传动箱体上的
水平翼板。 |
·双层绸气垫: | 两层织物间以一定长度经纬线编织在一起,经刮胶处理形成密封体,充气后具有一定刚度
的垫状浮体。 |
·浮胎: | 橡皮舟中提供主要浮力的筒形部件。 |
·横撑: | 橡皮舟中连结浮胎之间的起支撑作用的充气部件。 |
·防浪筒: | 橡皮舟浮胎外侧水线以上部位,防止水浪飞溅的细长圆筒形充气构件。 |
·橡皮舟支撑底板: | 起支撑作用、加强橡皮舟底部刚度的拆装式垫板。 |
·钩篙: | 在竹杆、木杆及其它材料制作的杆件的一端安装带钩子的篙头,用于移动船位的工具。 |
·护舷材: | 设在船体甲板边缘外侧或舟舷上部,用以加强和保护船侧和舟舷的构件。 |
·急救塞: | 用于紧急堵塞艇体漏洞的塞子。 |
·有效浮力: | 舟艇等浮体提供承受设计载重部分的浮力。其数值等于总浮力减去自重浮力和储备浮力。 |
·入水角: | 水陆两用车辆对规定的岸坡安全下水所能克服的最大坡道角。 |
·出水角: | 水陆两用车辆对规定的岸坡出水登陆所能克服的最大坡道角。 |
·水陆行驶转换时间: | 水陆两用车辆自陆上行驶转入水上行驶时或反之需要的准备时间。分入水转换时间和出
水转换时间。 |
·车轮自由悬垂高度: | 轮式水陆两用车辆在满负荷时,入水后车轮轮轴自由下垂的距离。 |
·橡皮舟使用压力: | 橡皮舟正常安全使用时的内压。 |
·橡皮舟爆破压力: | 在规定条件下,导致橡皮舟爆裂时的最小压力。 |
·舷外机悬挂高度: | 舷外机悬挂支架支承面至螺旋桨中心之间的高度。 |
·舷外机适应艉板高度: | 适合悬挂舷外机的舟(艇)艉板高度。一般为舷外机悬挂支承面至防空泡板之间的距离。 |
·全油门转速范围: | 按制造厂及设计单位提出的汽油或柴油舷外机节气门全开或全油门状态下持续运转的转
速区间。在该转速范围内,舷外机给出最佳的综合性能。(见GJB 968.3第4.1条)。 |
·标定转速: | 舷外机全油门转速范围的平均转速,即中值转速。(见GJB 968.3第4.2条) |
·标定功率: | 在标定转速下所规定的螺旋桨轴功率(见GJB 968.3第4.7条)。 |
·不沉性试验: | 测定舟艇、门桥等浮体破损进水后的浮态和稳性的试验。 |
·舟、车体水密性试验: | 在规定条件下,检查舟艇和水陆两用车辆防水密闭性能的试验。 |
·水陆两用车辆出入水试验: | 检验水陆两用车辆在规定的岸坡坡道角和岸滩路面条件下能否安全下水和登陆所进行的
试验。 |
·水上通风冷却试验: | 测量动力艇和水陆两用车辆在水上航行时通风和冷却系统工作性能的试验。 |
·舱内噪声试验: | 测量动力艇和水陆两用车辆工作时机舱和驾驶舱内噪声参数的试验。 |
·舷外机台架性能试验: | 在试验台架上测定舷外机动力性、耗油量及其他有关参数的试验。 |
·舷外机战术使用试验: | 在模拟实战条件下,检验舷外机及其所属附件能否达到战术要求所进行的试验。 |
·舷外机多泥沙江河适应性试验: | 考核舷外机在多泥沙江河中使用时,冷却水道内腔泥沙沉积和水泵磨损程度、表面涂层的
磨损和剥落情况,以判定舷外机使用适应能力的试验。 |
·舷外机低温及湿热适应性试验: | 在规定的海域、低温及湿热条件下,考核舷外机起动性能、对海水及盐雾大气耐腐蚀程度
适应能力试验。 |
·舷外机电磁干扰试验: | 测量舷外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评价其对部队装备的通讯器材影响程度的
试验。 |
·舷外机噪声试验: | 测量舷外机航行时噪声参数的试验。 |
·气密试验: | 在规定条件下,检查橡皮舟充气后有无气体泄漏现象的试验。 |
·橡皮舟爆破压力试验: | 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橡皮舟充气升压,直至爆裂时压力值的试验。 |
·漕渡: | 用舟、筏或门桥等渡送人员、车辆和技术兵器通过江河的行动。 |
·系留渡: | 利用在河流上游系留钢索和水流的冲力,使门桥、舟、筏往返于两岸渡口之间的漕渡方法。 |
·滑钢渡: | 利用横张在江河上的钢索和钢索上的滑轮以及水流的冲力,使门桥、舟、筏沿钢索往返于
两岸渡口之间的漕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