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测量过程

标准号:GJB 2715A-2009   标准名称:军事计量通用术语       2009-05-25

基本信息

【名称】 测量过程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process
【定义】 与实施测量有关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资源、活动和影响量。

同源术语

·计量学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计量实现单位统-、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活动。
·军事计量学关于军事领域的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军事计量军事领域中确保装备和检测设备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和测量结果正确可信的全部活动。
·装备计量保障为保证装备性能参数的量值准确一致,实现计量溯源性和检测过程受控,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技 术状态,具备随时准确执行预定任务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装备计量保障体系实施装备计量保障所必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可以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大小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量的种类可相互比较的量的共同体。
·量制由-组非矛盾方程连在-起的-组量。
·国际量制基于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七个基本量的量制。
·基本量在给定量制中约定选取的子集的量,该子集量中的任何一个量不能用其他量表示。
·导出量在量制中,由该量制的基本量定义的量。
·量纲用量制中基本量因子的幂的乘积表示的给定量对各基本量的依从关系。
·量纲为一的量 无量纲量在其量纲表达式中相应基本量因子的指数均为零的量。
·测量单位 计量单位 单位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通过该标量可使其他同类量相比较,并能将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
·基本单位对基本量约定采用的测量单位。
·导出单位导出量的测量单位。
·一贯导出单位对于给定的量制和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由比例因子为 1 的基本单位幂的乘积表示的导出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测量单位。
·单位制对于一个给定量制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使用 规则。
·一贯单位制基于给定的量制,每个导出量的测量单位是一贯导出单位的单位制。
·制外测量单位 制外单位不属于给定单位制的测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的基于国际量制的单位制,包括单位的名称和符号,一系列词头及其名 称和符号,以及他们的使用规则。
·倍数单位给定单位乘以大于1的整数形成的单位。
·分数单位给定单位除以大于1的整数形成的单位。
·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量值 值用数和参照对象表示的量的大小。
·量的数值 数值量值表示中的数,不包括作为参照对象的任何数。
·量的算法应用于非序量的-组数学规则和操作。
·量方程给定量制中联系各量的数学关系式,与测量单位无关。
·单位方程基本单位、一贯导出单位或其它测量单位间的数学关系式。
·单位间的换算因子同类量的两个测量单位的比值。
·数值方程 量的数值方程基于给定量方程和特定的测量单位,各个量的数值间的数学关系式。
·序量由约定的测量程序定义的量,能够根据大小建立该量与其它同类量之间总的排序关系,这些量之间 不存在代数运算。
·量值标尺 测量标尺给定种类量的-组按大小有序排列的量值。
·序量值标尺序量的量值标尺。
·约定参考标尺由正式协议规定的量值标尺。
·标称特性现象、物体或物质的没有大小区分的特性。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或多个量值,由此对量合理赋值的过程。
·被测量拟测量的量。
·测量原理用作测量基础的现象。
·测量对象受测量的物体及现象。
·测量方法对测量中操作的逻辑关系的归纳性描述。
·接触测量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测量。
·非接触测量不与被测物体接触的测量。
·静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被认为是恒定的测量。
·动态测量为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和(或)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随时间(或其他影响量)变化所进行的测量。
·稳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是稳定的或周期变化的测量。
·瞬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是突发变化的测量。
·实时测量以高于被测量变化的测量速度,对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被测量,及时地采集所需的原始数据的测量。
·现场测量在研制、生产、试验或使用的实际场地中对被测对象进行的测量。
·在线测量被测对象位于原位或在生产线上进行的测量。
·远距离测量对一定距离外被测对象的被测量,进行数据采集并传送到接收地点进行记录、显示和处理的测量。
·绝对测量通过对一些基本量的直接测量确定被测量值,或通过能表达物理或化学理论的物理常数和精确的数 学公式间接地同基本单位建立关系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
·比较测量将被测量与测量标准的同类量相比较而进行的测量。
·直接测量不必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测量程序根据一种或多种测量原理以及给定的测量方法,基于测量模型以及为获得测量结果的任何计算和对 测量的详细描述。
·参考测量程序在校准或表征标准物质时为提供测量结果所采用的测量程序,用于评定由同类量的其它测量程序获 得的被测量量值的正确度。
·原级参考测量程序 原级参考程序用于获得与同类量测量标准没有关系的测量结果所用的测量程序。
·测量过程控制对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测量过程连续地保持在规 定范围。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 所进行的一组操作。
·检定 计量检定由军队计量技术机构确定并证实被测对象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标准、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 量结果之间比较的过程。
·测试对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过程或服务按规定的程序确定一种或多种特性的 技术操作。
·检验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 是否合格的活动。
·核查按事先规定的方法,对核查对象进行核验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测量结果的质量控制。
·计量确认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组操作。
·量值传递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按照规定的准确度等级或测试不确定度比要求,通过检定或校准 逐级向下传递到各级测量标准、检测设备或装备。
·测试性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机内测试系统或设备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功能。
·测试程序集用自动测试设备对被测单元进行测试或校准所必须的接口、测试或校准程序及相应文档的集合。
·测量结果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及其有用的相关信息。
·测量值由测量获得的量值。
·量的真值 真值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参考量值 参考值作为同类量值比对的基础量值。
·约定量值 约定值对于给定目的,由协议赋予某量的量值。
·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测量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测量准确度 准确度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致程度。
·测量正确度 正确度无穷多次重复测量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精密度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个或相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的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参考量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不变或按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测量偏移 偏移系统误差的估计值。
·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过失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
·修正对估计的系统误差的补偿。
·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 x 表示,并按下式计算:
·实验标准偏差表征测量值分散性的量,用对同一被测量多次测量后计算得到,用 s 表示。
·加权算术平均值表征对同一被测量作多组测量并考虑了各组的权后的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 xw表示,并按下式 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组测量结果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分散性的参数,用 sw表示,并按下式计算:
·重复性测量条件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个 或相类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条件表示的测量条件。
·测量重复性 重复性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 期间精密度条件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对同一个或相类似的被测对象,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量的测 量条件,但不包括有明显改变的其它条件。
·期间测量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在-组期间测量精密度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复现性测量条件 复现性条件包括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个或相类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条件表 示的测量条件。
·测量复现性 复现性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定义的不确定度被测量定义自身细节的局限性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由所用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
·测量模型 模型在测量中包含的所有已知量间的数学关系。
·测量函数当用测量模型中输入量的已知量值计算的值是测量模型中输出量的测得值时,各量的函数关系。
·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 输入量为计算被测量的测量值而必须测量的量,或用其他方式获得的量。
·测量模型中的输出量 输出量用测量模型中输入量的值计算得到的测量值的量。
·测量不确定度的 A 类评定 A 类评定对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所得的测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 B 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 A 类评定方法确定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由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相对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值比值的绝对值。
·不确定度预估对测量不确定度的预先估计。
·目标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测量结果的预期用途确定和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上限。
·目标不确定度根据测量结果的预期用途确定和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上限。
·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个大于 1 的因子的乘积。
·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个大于 1 的因子的乘积。
·包含区间基于有用的信息,具有说明了概率的一组被测量的真值所包含的区间。
·包含概率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值的概率。
·置信水平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值的概率。
·包含因子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而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大于 1 的数。
·自由度计算总和中的独立项个数,即总和中的项数减去其中受到约束的项数。
·校准等级关系规定的参照对象到最终测量系统之间校准的顺序,其中每一级校准的输入取决于前一级校准的 输出。
·计量溯源性测量结果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其与规定的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每个链接点均对 测量不确定度有贡献。
·计量溯源链将测量结果与规定的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标准以及计量检定或校准的顺序。
·溯源链将测量结果与规定的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标准以及计量检定或校准的顺序。
·向测量单位的计量溯源性溯源到实现定义测量单位的参照对象时的计量溯源性。
·向单位的计量溯源性溯源到实现定义测量单位的参照对象时的计量溯源性。
·测量结果的计量可比性对于溯源到同一参照对象的给定种类的量,测量结果可比较的特性。
·计量可比性对于溯源到同一参照对象的给定种类的量,测量结果可比较的特性。
·测量结果的计量兼容性给定被测量的一组测量结果的特性,该特性为任何一对两个不同的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小于该差值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某个选定倍数。
·计量兼容性给定被测量的一组测量结果的特性,该特性为任何一对两个不同的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小于该差值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某个选定倍数。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软件及其辅助设备或他们的组合。
·测试设备用于测试的全部测量设备和试验设备。
·检测设备为确定一种或多种特性、确定和隔离实际的或潜在的故障、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对被测单元按规定 的程序进行测试、测量、诊断、评估、检查或检验时,所使用的任何设备。
·被测单元被测试的任何系统、分系统、设备、机组、单元体、组件、部件、零件或元器件等的统称。
·测量仪器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测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计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测量系统为执行一定的测量任务而组合起来的全套测量仪器及其他设备,包括软件、实物量具、标准物质、 化学试剂和电源。
·指示式测量仪器提供带有被测量量值信息的输出信号的测量仪器。
·显示式测量仪器输出信号用可视形式表示的指示式测量仪器。
·显示式测量仪器标尺显示式测量仪器的一部分,由一组有序的带有相应数字或量值的标记构成。
·实物量具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种或多种所赋量值的测量仪器。
·测量传感器提供与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输出量的器件。
·敏感器测量系统中直接受带有被测量的现象、物体或物质作用的元件。
·检测器当超过相应量的阈值时,能指示某现象、物体或物质存在的装置或物质。
·测量链从敏感元件到输出单元的单一信号信道构成的测量系统的一系列单元。
·测量系统的调整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给定被测量值的指定示值,对测量系统进行的一组操作。
·调整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给定被测量值的指定示值,对测量系统进行的一组操作。
·测量系统的零位调整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被测量值为零值的零示值,对测量系统进行的调整。
·零位调整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被测量值为零值的零示值,对测量系统进行的调整。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并可测量的测量设备特性。
·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提供的量值。
·示值区间由可能的极端示值所界定的一组量值。
·标称示值区间当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调节到特定位置时获得的,并用于指明位置的,由可经修约的极限示值或近 似的极限示值所界定的一组量值。
·标称区间当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调节到特定位置时获得的,并用于指明位置的,由可经修约的极限示值或近 似的极限示值所界定的一组量值。
·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标称示值区间两个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量程标称示值区间两个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标称量值表征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量以指导其适当使用的经修约或近似的量值。
·标称值表征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量以指导其适当使用的经修约或近似的量值。
·测量范围在规定条件下,具有最大允许误差说明的、由给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测量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
·测量区间在规定条件下,具有最大允许误差说明的、由给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测量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
·工作区间在规定条件下,具有最大允许误差说明的、由给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测量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
·响应时间按规定的量值施加激励至响应达到并保持在规定误差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响应特性在规定条件下,激励与其响应的关系。
·稳态工作条件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时,使校准所建立的关系仍然保持有效,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必须满足的工作 条件。
·额定工作条件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按设计性能工作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极限工作条件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能承受而不致损害的极限条件,其后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工作时,其规定的计 量特性不降低。
·参考工作条件为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价或测量结果的比对而规定的工作条件。
·参考条件为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价或测量结果的比对而规定的工作条件。
·测量系统的灵敏度测量系统指示的改变量与相应的被测量值的改变量之比。
·灵敏度测量系统指示的改变量与相应的被测量值的改变量之比。
·测量系统的选择性测量系统按规定的测量程序使用,提供一个或多个被测量的测量值,使每个被测量的值独立于其他 被测量或所研究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量的特性。
·选择性测量系统按规定的测量程序使用,提供一个或多个被测量的测量值,使每个被测量的值独立于其他 被测量或所研究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量的特性。
·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的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小变化。
·显示装置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差。
·鉴别阈引起相应示值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大变化。
·死区当被测量值双向变化时,相应示值不能检测到的变化的最大区间。
·检测限由给定测量程序获得的测量值,其声称材料成分不存在的误判概率为,声称材料成分存在的误判概 率为。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仪器偏移重复测量示值的平均值减去参照对象的量值。
·仪器漂移由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的变化引起的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或增量变化。
·漂移由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的变化引起的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或增量变化。
·影响量引起的变差对同一被测量值,当影响量依次呈现两个不同的量值时,给定被测量的示值差或实物量具提供的量 值差。
·阶跃响应时间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输入量值受到两个规定稳态之间阶跃变化的瞬间,与相应示值达到其最终稳定 值的规定极限内的瞬间,两者之间的持续时间。
·准确度等级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 测量仪器的等别或级别。
·最大允许测量误差由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 限值。
·最大允许误差由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 限值。
·误差限由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 限值。
·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应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之差。
·相对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除以相应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之比值的百分数。
·固有误差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示值误差。
·基值测量误差在规定的测量值上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
·基值误差在规定的测量值上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
·零值误差规定的测量值为零时的基值测量误差。
·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与该仪器的特定值之比值的百分数。
·测试不确定度比被测设备与测量设备之间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或扩展不确定度的比值。
·校准图示值与相应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
·校准曲线示值与相应测量值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
·测量标准实现给定量定义,具有确定的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并用作参照对象的装置。
·计量标准实现给定量定义,具有确定的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并用作参照对象的装置。
·标准装置实现给定量定义,具有确定的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并用作参照对象的装置。
·国际测量标准国际协议签字承认的并旨在为全世界服务的测量标准。
·国际标准国际协议签字承认的并旨在为全世界服务的测量标准。
·国家测量标准由国家权威机构承认的,作为本国同类量的其他测量标准量值赋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国家计量基准由国家权威机构承认的,作为本国同类量的其他测量标准量值赋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军队最高测量标准军队系统中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并经授权在军队系统中进行量值传递的测量标准。
·原级测量标准由原级参考测量程序或一种人工制品来约定选用而建立的测量标准。
·原级标准由原级参考测量程序或一种人工制品来约定选用而建立的测量标准。
·次级测量标准通过用同类量的原级测量标准进行校准建立的测量标准。
·次级标准通过用同类量的原级测量标准进行校准建立的测量标准。
·参考测量标准在给定组织或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其他同类量测量标准的测量标准。
·参考标准在给定组织或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其他同类量测量标准的测量标准。
·参照标准在给定组织或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其他同类量测量标准的测量标准。
·工作测量标准用于日常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测量标准。
·工作标准用于日常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测量标准。
·搬运式测量标准可在不同地点间运送,且有时具有特殊结构的测量标准。
·搬运式标准可在不同地点间运送,且有时具有特殊结构的测量标准。
·本征测量标准基于现象或物质固有的、可复现的特性建立的测量标准。
·本征标准基于现象或物质固有的、可复现的特性建立的测量标准。
·核查标准用于日常验证测量标准或测量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量装置、制品或量值。
·传递测量装置用作媒介供测量标准比对使用的测量装置。
·传递装置用作媒介供测量标准比对使用的测量装置。
·校准设备在校准中使用的测量标准。
·专用校准系统为完成对某一特定装备或专用检测系统的校准、检定而组合起来的全套测量仪器、标准物质、软件 及辅助设备。
·装备内嵌式校准设备装入装备内部为了实现内部校准的校准装置。
·测量标准的重复性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量,测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测量标准的稳定性测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测量标准的不确定 度测量标准所实现的量值的不确定度。
·标准物质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性,用以对测量或标称特性的预期检查的一种物质。
·参考物质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性,用以对测量或标称特性的预期检查的一种物质。
·有证标准物质附有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并使用有效程序提供一个或多个指定的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的标准物质。
·有证参考物质附有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并使用有效程序提供一个或多个指定的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的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可互换性表明对于给定标准物质的规定量,根据两个给定的测量程序得到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与另一个 指定的物质所得的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一致程度的给定标准物质的特性。
·参考数据对准确度来源经过鉴别的,经严格评价和验证的、与已知化合物成分或结构有关的数据,该数据还 应与现象、物体或物质特性有关。
·标准参考数据由公认的权威机构发布的参考数据。
·军队计量技术机构由军队批准设置并管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的规定执行计量检定、校准或测试任 务的单位。
·军队计量技术机构考核对军队计量技术机构质量保证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军用实验室认可军队权威机构对军用实验室具备质量保证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正式承认。
·能力测试为考核实验室的校准或测试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而组织的测试活动。
·军用检定规程为评定测量标准、检测设备和装备的计量特性,作为检定依据的军用标准。
·军用校准规程作为对测量标准、检测设备和装备进行校准时依据的军用标准。
·军事计量强制检定对装备和检测设备中直接影响装备作战效能、人身与设备安全的参数或项目强制实施的计量检定、 校准或测试。
·军事计量强制检定目录对军事计量强制检定参数或项目及有关要求制定的技术文件。
·计量覆盖率已建立测量标准的参数或项目与应开展的装备计量检定、校准的参数或项目总数之比的百分数。
·计量受检率已计量检定、校准的装备数或检测设备数与应计量检定、校准的装备总数或检测设备总数之比的百 分数。

相关术语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固定通信网和战役战术通信网中的物理资源和全局性的逻辑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物理资源包括在 网运行的设备、备品备件、文档资料等;全局性的逻辑资源指跨网系使用的逻辑资源,包括无线电频率、 IP 地址、端口地址、路由和电话号码等。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被管资源对需要管理的逻辑或物理电信资源的抽象表示。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为保证网络运行者的各种活动正常、经济和有效开展对各种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活动。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影响量不是被测量,却影响仪器或传感器示值的量。
GJB 570.4-88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动态比对试验的数据录取和处理)
·地球资源卫星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如农林、土地、海洋、水文和矿藏等资源)的人造地球卫星。
GJB 421-88 卫星术语)
·计算机资源保障使用与维修装备中的计算机所需的设施、硬件、软件、文档、人力和人员。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保障资源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硬件、软件与人员等的统称。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保障资源延误时间因等待所需的保障资源而未能及时对产品进行保障所延误的时间。如等待备件、维修人员、保障设 备、信息及适当的环境条件等所延误的时间。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平均保障资源延误时间保障资源延误时间的平均值。其度量方法为,在规定的期间内,保障资源延误总时间与保障事件总 数之比。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保障资源的试验与评价对与装备配套的各种保障资源,如保障设备、技术资料等,进行的试验与评价工作,其目的是验证 保障资源是否达到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评价保障资源与装备的匹配性、保障资源之间的协调性及其 满足程度。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