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离层: | 对近地空间甚低频无线电波传播起重要反射作用,处于大约50~150kin高度范围内的电
离层底部区域,该区域包括电离层E层下部与D层。 |
·地-电离层波导: | 地面与低电离层对甚低频无线电波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由于低电离层距地面的高度可
与甚低频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波长相比,甚低频无线电波在地与电离层之间的空间中的
传播犹如在波导中传播一样,在甚低频传播的波导模理论中,地与低电离层之间的空间通常
称为地—电离层波导。 |
·模方程: | 在甚低频传播的波导模理论中,表达波导模场所应满足的谐振条件之方程。解模方程是
VLF(甚低频)波导模场计算的关键步骤。 |
·特征角: | 地—电离层波导中的甚低频波导模场的场结构特点是: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高度方向)
上的场分布为准驻波,在水平的传播方向上为一衰减的行波,这种波场结构是由在地—电离层
波导中,以满足谐振条件(模方程)的特定入射角,经地与低电离层的交替反射而形成的上行与
下行的两个部分波叠加而形成的,此特定的入射角即为特征角,它由解模方程求出,是确定各
阶模场传播参数的基本参量。 |
·激励因子: | 表示场源对各阶波导模场的激励效率。它由场源偶极子的极化特性、地面与电离层的电参
数、发射频率、地球曲率等因素确定。并且,对于不同阶模的不同的场分量,它们的取
值是不同的。 |
·相速: | 波导模场等相面沿传播方向的移动速度。 |
·衰减率: | 波导模场在传播过程中,每单位距离所遭受的吸收衰减之量值。 |
·高度增益因子: | 高度增益因子有发射高度增益因子与接收高度增益因子之分,发射高度增益因子为表示
接收点波导模场分量的幅度随发射天线高度的变化规律的因子,接收高度增益因子为表示接
收点波导模场分量的强度随接收天线高度的变化规律的因子。在数值上,它们都等于天线在高
度z时的高度增益与天线在地面时的高度增益之比,并且它们随高度z变化的函数形式分别
随发射天线的极化形式与接收点场的极化分量的不同而异。 |
·电偶极子: | 长度ds远小于波长入的一段短电流元。在VLF频段,现有实用的线天线,都可视为电偶
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