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体模

标准号:GJB 188.2A-96   标准名称:防化术语 核监测       1996-10-03

基本信息

【名称】 体模
【英文名称】 phantom
【定义】 是一块组织等效材料,其体积大到足以代表某特定的生物系统。用于确定人体或动物体 与电离辐射的相互作用性质的实体模型或数学模型。

同源术语

·核监测对核武器爆炸、爆后和核事故应急核辐射的探测以及对其毁伤效应的预测和评估。它包 括核爆监测、核辐射监测、场外应急辐射监测和核军备控制的核查技术等。
·核爆监测探测核爆炸信号,确定核爆炸信息(参数)和预测、评估核袭击后果(毁伤效应)。
·场外应急辐射监测在核电厂等核设施发生严重事故时,为发现和查明场外环境放射性沾染与辐射水平而进 行的辐射监测。
·核辐射监测探测核爆炸早期与剩余核辐射,评估人员内、外照射剂量与急性辐射危害。
·核诊断为发展与改进核武器,在核试验中对核爆炸裂变和聚变反应过程各种参数进行实时、在线 的辐射测量以及对核爆炸产物等的取样与放射化学分析,是特殊类型的核物理与核化学实验。
·核武器利用能自持进行的核裂变或(和)核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核爆炸,对目标 实施大规模杀伤破坏性作用的武器。
·核战斗部由核爆炸装置和引爆控制系统等组成,是核武器中用来直接完成战斗使命的部分。
·核弹头装有核战斗部的弹头。
·多弹头在一枚战略核导弹中的多个核弹头统称,以达到一次发射同时袭击多个目标的目的。
·战略核武器用于执行战略任务的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核武器。
·核裂变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成三个或更多个)碎片的现象。通常伴随 着发射中子及γ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电粒子。
·核聚变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个较重的原子核的核反应。
·武器级核材料用于核弹头的纯度达到 90%以上的235U、239Pu 的核裂变材料和高纯度核聚变材料的统称。
·原子弹利用铀或钚等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
·氢弹 利用重原子核裂变反应提供的能量,使氘、氚等轻核产生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 量的核武器。
·中子弹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一种特殊设计的小型氢弹。
·冲击波弹以冲击波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种特殊设计的氢弹。
·感生放射性弹一种特殊设计的核武器。利用核爆炸释放的中子照射某些添加的核素,感生大量半衰期 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增强放射性沾染。
·定向能武器在很小立体角(半锥角 10-5~10-7弧度)以定向传输能量打击目标的武器。
·核地雷装有核战斗部的地雷。
·核钻地弹钻入地层-定深度后爆炸的核炸弹或核弹头。
·核鱼雷装有核战斗部的鱼雷。
·核武器毁伤因素核爆炸后,对目标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X 射线和放射性沾染。前五个毁伤因素又称为瞬时毁伤因素。
·核武器毁伤效应核爆炸产生的各种毁伤因素,对人员杀伤和对物体破坏的作用和效果。
·核武器毁伤程度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各种毁伤因素对某种目标杀伤破坏的轻重程度。对人员一般分为:轻 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杀伤;对武器、装备和工程设施等一般分为:轻微、中等 和严重三级破坏。
·核爆炸由于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或(和)轻原子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而产 生的爆炸。
·[核爆炸]威力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用梯恩梯当量表示。
·[梯恩梯]当量用释放相同能量的梯恩梯炸药的质量表示核爆炸释放能量的一种习惯计量。
·比威力核弹头(或核战斗部)的威力与其质量的比值。
·等效兆吨数核弹头(或核战斗部)的威力 Q 以兆吨梯恩梯当量为单位计量的数值的 2/3 次方。用以 作为衡量核武器对低抗力目标实际毁伤能力的数值。即 EMT=Q2/3。
·[核]爆[炸]高[度]核武器(或核装备)在地面(水面)以上爆炸时,从爆心到地面(水面)投影点的相对高度。
·比[例爆]高核爆炸高度与爆炸当量的立方根之比。以米/3千吨 为单位。
·爆心投影点核爆炸中心在地面(水面)的投影点。
·[核]爆炸方式在空中不同高度或地(水)下不同深度实施核爆炸的型式。
·高空核爆炸爆心高于海平面 30km 的核爆炸。
·空[中核]爆[炸]爆心在海平面以上不足 30km,火球不接触地面(水面)的核爆炸。
·大比高空爆比高为 200~250m/kt1/3的空中核爆炸。
·中比高空爆比高为 120~200m/kt1/3的空中核爆炸。
·小比高空爆比高为 60~120m/kt1/3的空中核爆炸。
·地[面核]爆[炸]火球接触地面的核爆炸。按不同比高又可分为有坑地面核爆炸和无坑地面核爆炸。通常 指比高小于 60m/kt1/3的核爆炸。
·比深地面或水面以下核爆炸深度与当量的立方根之比。以米/3千吨 为单位。
·地下[核]爆炸在地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按比深不同又可分为浅层地下爆炸和封闭式地下爆 炸。
·水面[核]爆炸火球接触水面的核爆炸。
·水下[核]爆炸在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按比深不同又可分为浅层水下爆炸和深层水下爆炸。
·[放射性]基浪核武器在水面或水下爆炸后,当水柱所含的海水开始回降时,在水柱底部形成一环形的并 向四周讯速扩展的水幕。基浪具有极强的放射性活度。
·复合毁伤核爆炸后二种或二种以上毁伤因素对人员、军事技术装备、工事和物质器材同时作用所造 成的后果。
·早期核辐射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发射出的γ辐射和中子。
·瞬发核辐射核爆炸后的 10-5s 之内发射出的γ辐射和中子。
·缓发γ辐射核爆炸后 10-5s 到十几秒内发射出的γ辐射。
·剩余核辐射核爆炸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取十几秒左右)之后产生的辐射,包括放射性沉降物发射的 核辐射和土壤等经中子照射形成的感生放射性物质所发射的核辐射,主要是β辐射和γ辐射。
·[核爆炸]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产生的裂变产物、感生放射性物质和剩余的核材料等对地面、水域、空气和各种物 体与人体等造成的污染。它导致对人员的内、外照射。
·[核爆炸]光辐射核爆炸火球在发光时间内从其表面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它主要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 外辐射组成。
·[核爆炸]冲击波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猛烈地膨胀时,压缩周围空气所产生的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 的爆炸波。
·核电磁脉冲核爆炸释放出的γ射线和χ射线与其作用范围内的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瞬时电磁场。
·核查技术为监督各缔约国遵守核军备控制各种条约情况,所采用的核爆探测、核辐射探测等专门技 术。
·核军备控制国际上对核武器的研制、试验、生产、装备、部署、使用及其技术的转让等加以限制或禁止 的活动。
·核试验为核武器的研制、发展、检验、效应研究和其他科学目的而进行的核爆炸试验。
·[综合]国际监测系统为核查各缔约国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拟建立的多种核爆探测 与核辐射探测途径相结合的,具有对大气层、地下与水下核爆炸的探测、定位与识别功能的网 络系统。
·国家技术手段利用本国技术手段对核军备控制条约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数据和核查方法都不公开, 且不受国际组织约束的技术手段。
·现场视察派核查人员到指定场地(按条约规定)进行就地视察与测量。也包括对可疑活动的场所进 行就地视察,此时又称质疑视察。
·地震[国际]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地震仪在全球范围内的布网获取地震信号波形,并与国际数据中心计算机通信 联网,对地下核试验爆炸实施地震学的探测、定位与识别的系统。它是国际监测系统的主要核 查技术。
·放射性核素监测通过放射性气溶胶等监测仪在全球范围内的布网取样与γ谱分析、测量、对大气层核爆炸 的放射性沉降与地下、水下核爆炸可能的放射性气体泄漏实施探测、识别与定位。它是建议中 的国际监测系统的一种核查技术。
·次声监测通过次声传感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布网获取次声信号波形,对空中和地(海)面核爆炸实施 次声学的探测、定位与识别。它是建议中的国际监测系统的一种核查技术。
·水声监测通过水声(声纳)传感器在全球海洋中的布网获取水声信号波形,对水下与水面核试验爆 炸实施水声学的探测、定位与识别。它是建议中的国际监测系统的一种核查技术。
·卫星监测部件,对空中、地(海)面与高空核爆炸实施探测、定位与识别。
·核事故因链式核反应失控或放射性物质外逸失控而造成的突发性意外事件或事件序列。这类事 件很有可能对外界环境造成不良后果(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失去控制地向环境释放),并可能危 及公众的健康。
·核[事故]应急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核事故发生或减轻核事故后果的状 态。有时也称核事故紧急状态。
·设计基准事故核电厂按确定的设计准则在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的那些事故工况。
·严重事故严重性超过设计基准事故的事故工况的反应堆状态,包括造成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的状 态。
·源项从一给定的源中放射性物质实际或潜在的释放情况,包括该释放的核素成分、数量、释放 率和释放方式等。
·场区应急核事故应急级别之一,系指辐射后果仅限于场区内,场区人员行动,场外应急组织得到通 知。
·场外应急应急级别之一,系指辐射后果已超越场区边界。场内、场外人员行动,需实施总应急计划。
·事故阶段按事故放射性释放的时间特征划分的事故进程的不同阶段。一般将事故进程划分为三个 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
·事故序列在-次核事故中各事件发生的序列。
·应急控制中心各应急组织的主要应急响应设施之一。该设施供应急组织在应急期间指挥应急响应行动 (包括对事故实施全面管理)及进行与其他应急组织之间的协调。
·干预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 行动。
·干预水平用于确定核事故时进行干预(如对公众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的预计剂量或可避免剂量的水 平。
·导出干预水平和干预水平相应的环境中放射性活度水平或辐射剂量率,它们是可以与实际测量结果相 比较的量。例如,放射性核素在空间中的时间积分体积活度、初始地面沉积表面活度、食物和 饮水的初始或峰值体积活度、环境中的外照射剂量率等。
·应急对策为减轻事故时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后果而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和 集体剂量负担。
·烟羽从烟囱或排气口等连续排放出来的外形呈羽毛状的烟气流。
·撤离应急防护措施之一。指为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产生的不必要的高 剂量照射而实施的人们从受影响区的紧急迁移。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 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地区。
·迁避应急防护措施之一。指人们为减少地面沉积外照射的长期累积剂量而采取从受污染地区 的迁移。其返回原地区的时间或为几个月到 1~2 年,或难以预计而不予考虑。
·隐蔽应急防护措施之一。指人员停留于(或进入)屋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其目的是减少 漂过的烟羽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剂量,也为了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剂 量。
·应急准备为应付核事故紧急状态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应急计划,建立应急组织,准备必要 的应急设施、设备与物资,以及进行人员培训、演习等。
·应急计划一份经过审批的文件,它描述了文件的编制与实施单位的应急响应功能、组织、设施和设 备,以及和外部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关系。该文件还必须有专门执行程序加以补充。
·应急响应为控制或减轻核事故紧急状态的后果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应急管理应急装备与计划及其质量保证的制定和应急响应的协调与指挥等的全过程。
·应急计划区为在核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站或某些核设施周围 建立的、制订有应急计划并作好应急准备的区域。
·烟羽应急计划区针对烟羽照射途径(烟羽浸没外照射、吸入内照射和地面沉积外照射)而建立的应急计划 区。
·食入应急计划区针对食入照射途径(食入污染的食物与水的内照射)而建立的应急计划区。
·预计剂量核事故时个人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的估计值。
·可避免剂量核事故时采取防护行动所减少的剂量。即在采取防护行动的情况下预期会受到的剂量与 不采取防护行动的情况下预期会受到的剂量之差。
·重新进入在控制条件下允许部分或全部撤离人员返回受影响的原先居住的区域。
·放射性碘以气体、蒸汽、气溶胶或液体形态存在的,包括元素碘、有机碘和次碘酸(HOI)等各种放射 性碘同位素的总称。
·放射性气溶胶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固体或液体小颗粒在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形成的分散系。
·光辐射防护对核爆炸的光辐射毁伤效应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光辐射眼睛防护对核爆炸时光辐射可能导致的人员闪光盲和眼底烧伤采取的防护措施。
·[核爆炸]闪光盲在核爆炸闪光突然作用下,造成正常的视觉功能暂时紊乱(失明),经几秒至几小时便可恢 复。
·眼底烧伤核爆炸时火球发出的光辐射能量通过瞳孔进入眼底,使视网膜的组织破坏而造成的伤害。
·核闪光护目镜防止光辐射对人眼损伤(闪光盲和眼底烧伤)的眼镜。例如以锆钛酸铅镧(PLZT)为一种 电光快门镜片基体材料的能自动开启与关闭的核闪光护目镜。
·核爆探测发现、识别和测量核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光辐射、冲击波、地震波和核烟云(含雷达等 反射)等信号并将信号进行处理得出核爆炸的时间、位置(座标)、威力(当量)、方式(比高)、弹 型(性质)等信息(参数)。
·核爆探测[现象]学研究与核爆探测相关的核爆炸各种物理过程(因素)及其在介质(如大气层)中的发展、输 运与相互作用等现象、规律,得出核爆探测的原理、方法和物理、数学模型的一门学科。它还包 括用于核爆探测的上述因素的实验室与野外模拟以及计算机仿真等的研究。
·核爆[探测]基本参数描述核爆炸[探测]所必需的最主要参数(信息),包括核爆炸的时间、位置(座标)、威力(当 量)、方式(比高)和弹型(性质)等。
·火球核爆炸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使弹体物质迅速受热气化,并加热周围空气而形成的球状炽热 发光的空气团。火球是光辐射源,也是早期核辐射的主要辐射源。
·冲击波到达时间核爆炸闪光开始至冲击波到达某个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
·正超压持续时间冲击波正超压在某个固定点的持续时间。
·负超压持续时间冲击波负超压在某个固定点的持续时间。
·马赫效应爆炸的入射波阵面与反射波阵面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冲击波阵面的现象。合成的波阵面 称做马赫茎。马赫茎在地面(水面)形成时所占的地区称马赫区。
·冲击波高度效应核爆炸时,由于爆炸高度不同对冲击波传播带来的影响。
·弱冲击波超压小于或等于其周围未被扰动介质压力十分之一的冲击波。
·冲击波聚焦由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使冲击波的能量在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增强的现象。
·表观温度从外部观测到的火球表面温度。
·有效温度能产生与火球表面同样全波光辐射强度的均匀球形黑体的温度。
·辐[射]强度在给定方向上的立体角元内,离开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的辐射功率除以该立体角元。
·热[光]辐射功率火球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热(光)辐射能通量。
·辐[射]亮度表面一点处的面元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除以该面元在垂直于给定方向的平面上的 正投影面积。
·辐[射能]通量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和接收的功率。
·辐[射]照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能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而得的商。
·最小亮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到最小亮度值出现的时间。
·最小照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到最小照度值出现的时间。
·最大亮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到亮度第二极大值出现的时间。
·最大照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至照度第二极大值出现的时间。
·光辐射波形[特征]由于核爆炸火球发展的辐射扩张、冲击波扩张和复燃冷却三个阶段的特征构成的具有两 峰(脉冲)形状的光辐射现象。
·核爆定位通过光学、核电磁脉冲、力学等核爆探测手段测定核爆炸的火球中心以及爆心投影点的座 标。
·核爆识别通过对核爆探测仪器(系统)获取的信号的分析,识别源的核爆炸与非核爆炸(干扰)的信 息属性。
·[核武器]弹型识别通过对核爆探测仪器(系统)获取的信号的分析,识别具有不同毁伤目的即具有剪裁加强 某种毁伤因素的核武器的属性。
·光学核爆探测用传感器(探测器)通过对核爆炸产生的光辐射信号的获取,识别与测量,确定核爆基本参 数。
·核电磁脉冲核爆探测用接收器(天线)通过对核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信号波形的获取、识别与测量确定核爆 基本参数。它是电磁学核爆探测的主要方法。
·次声核爆探测在远距离处(如上千公里)用传感器(探测器)通过对核爆炸冲击波蜕变出的次声波信号的 获取,识别与测量,确定核爆基本参数。
·(核电磁脉冲)源区大气层核爆炸距爆心约 3km 以内的区域。源区半径按下式计算:
·[核电磁脉冲]近区大气层核爆炸距爆心几千米以外至 1OOkm 的区域。
·[核电磁脉冲]中区大气层核爆炸距爆心 100~1500km 的区域。
·[核电磁脉冲]远区大气层核爆炸距爆心 1500km 以外的区域。
·天电干扰由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雷电)所引起的电磁干扰。
·[核电磁脉冲]天波核电磁脉冲经电离层反射而返回至不同距离地面上的电磁波。
·[核电磁脉冲]地波核电磁脉冲沿地球表面传播到不同距离地面上的电磁波。
·光学狭缝扫描在给定座标系中以具有不同位置的两条(或多条)透光狭缝构成曲面,绕某个方向转动,对 核爆炸火球扫描,并通过硅光电探测器变换给出电信号,以测定火球方位角与高低角的过程。
·[光学狭缝扫描的]盲区光学狭缝扫描曲面无法搜索到目标的区域。
·[光学狭缝扫描的]错位光学狭缝扫描不同扫描曲面扫过两个(或多个)目标的时间顺序发生颠倒的现象,从而使 各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分别都将得到不正确的结果。
·[光学狭缝扫描的]空间分辨能力光学狭缝对扩展目标火球扫描,经硅光电探测器变换给出的是具有一定宽度的钟形电脉 冲信号,当空间有两个以上目标时,信号间可能产生叠加干扰,空间分辨能力就是探测电子学 系统抗这一干扰的能力。
·[光学狭缝扫描]火球取中光学狭缝每个曲面对火球扫描时由硅光电探测器变换获取的钟型电脉冲宽度取中间,以 确定火球的位置。
·[光学狭缝扫描]标北光学狭缝扫描对核爆炸火球中心测定方位角时基准“北”的标定。通常基准“北”有真北、 磁北和座标北三种。
·[光学狭缝扫描]标零光学狭缝扫描的起始零点的标定。通常对核爆炸火球中心方位测量时以某基准物或“北” 为零点,俯仰测量时以水平为零点。
·[多站]交会定位采用光学、核电磁脉冲或力学的核爆探测途径,对二个或二个以上观测点测定的方位角交 会确定爆心投影点座标的技术手段。
·单站定位采用光学、核电磁脉冲、或力学的核爆探测途径(含综合途径),在同一观测点直接测定爆 心投影点的方位角与距离即爆心投影点座标的技术手段。
·核武器毁伤因素与效应预测根据提供的核爆探测信息和有关的气象数据,部队配置和地形条件,迅速计算、评估和显 示核爆炸的基本参数,核武器瞬时毁伤因素和放射性沾染的参数,各种武器装备、工程设施与 各类人员的毁伤程度以及对战场环境影响的范围等。
·核[武器]毁伤半径在核爆炸瞬时毁伤因素的作用下,某种目标遭受某级毁伤程度的概率为 50%时,距爆心 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对不同的瞬时毁伤因素可分为冲击波毁伤半径、光辐射毁伤半径和早期 核辐射毁伤半径。对人员和物体目标又可分别称为杀伤半径和破坏半径。
·综合毁伤半径核武器爆炸时,目标受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作用造成相同毁伤等级的毁伤半径 不同,三者的最大值称为综合毁伤半径。
·[冲击波]超压冲击波波阵面与周围未被扰动介质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为正值称正超压,压力差 为负值称负超压。
·[冲击波]动压冲击波内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的-种很强的冲击压力。
·光冲量核爆炸火球在整个发光期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早期核辐射剂量核爆炸时距爆心不同距离上某种目标所受的早期核辐射外照射总吸收剂量,其单位为戈 [瑞](Gy)。
·核电磁脉冲场强核爆炸时距爆心不同距离上存在的核电磁脉冲的电场强度,其单位为伏/米(V/m)。
·核[爆炸]烟云核爆炸火球熄灭后形成并不断上升的由受热的气、液、固相颗粒物质(含地面的)组成的具 有极大放射性活度的云团。
·稳定烟云核爆炸几分钟以后,当核烟云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并不再上升时的核烟云。
·尘柱核烟云云底以下至地面的放射性尘雾立柱。
·放射性沉降核烟云、尘柱和核事故放射性烟羽中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粒子在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 向下风方向迁移并向地面降落的过程和现象。
·[放射性]落下灰由放射性沉降产生的落于地球表面的放射性微粒。
·放射性落下雨当放射性烟云进入雨云或居于雨云之下,由于成核或冲刷作用落下的具有放射性物质的 雨水。
·近区[放射性]沉降核爆炸第-个昼夜和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放射性沉降。
·远区[放射性]沉降核爆炸数月内和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放射性沉降。
·全球[放射性]沉降核爆炸后细小的粒子升入对流层上层,并进入同温层,在数月至数年之后由降水等过程落 到全球表面的过程和现象。
·[核爆炸]感生放射性核爆炸后产生的中子与弹体、地面土壤等物质中的一些核素发生核反应(活化)而形成放 射性核素的现象。
·高空平均风用于确定放射性沉降的粒子轨迹和热线方向的从地面至核烟云云顶各层风情(风向、风 速)按高度进行矢量平均(合成)而得出的平均(合成)风向和平均(合成)风速。
·[核爆炸放射性]沾染区核爆炸后,地面上 1m 高处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高于某规定值如 2CGy/h 的地域。
·沾染边界地面沾染区的外边界。
·[核]爆[地域沾染]区核爆炸时在爆心投影点周围半径数公里范围内由放射性落下灰和土壤中感生放射性物质 所形成的放射性沾染区。
·[核爆炸]云迹[沾染]区在核烟云扩散飘移的路径上,由放射性落下灰所形成的广大地面放射性沾染区。
·热线核烟云或核事故放射性烟羽扩散飘移方向各横截线上地面γ 辐射剂量(照射量)率最高点 的连线。
·热点核烟云或核事故放射性烟羽扩散飘移方向,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显著高于其周围区域 的地点。
·[核爆炸]放射性沾染预测根据核武器爆炸的时间、地点、当量与高度等参数以及地面至放射性烟云云顶的各层高空 风风向、风速,对距爆心投影点不同距离处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即地面上高 1m 处γ辐射剂量 (照射量)率和范围进行计算与预报。
·沉降数学模型预测法采用描述放射性沉降的物理与数学模型如稳定烟云模型、动态烟云模型等进行核爆炸放 射性沾染预测的方法。
·稳定烟云模型预测法不考虑核烟云形成与上升过程,以稳定放射性烟云计算烟云参数作为放射性沉降计算初 始参数的一种沉降数学模型预测法。
·动态烟云模型预测法从核烟云生成开始,充分考虑放射性沉降微粒的形成、上升、迁移和降落等动态过程的一 种沉降数学模型预测法。
·危险区预测法将核爆炸放射性沉降的沾染区按对人员的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类似扇形分布的几个区域 的一种概略的放射沾染预测方法。
·椭圆模型预测法将核爆炸云迹区的等剂量率(或等剂量)分布理想化为规则的椭圆形分布的一种放射性沾 染预测方法。
·弯曲椭圆模型预测法将核爆炸云迹区的等剂量率(或等剂量)分布简化为按不同高度平均风走向弯曲的椭圆形 分布的一种放射性沾染预测方法。
·地面[γ辐射]等剂量率分布核武器爆炸后,根据预测与实测的地面放射性沾染不同地点的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的 等值分布范围与形状。
·地面[γ辐射]剂量率衰减核武器爆炸后,由于放射性落下灰中混合裂变产物等各种放射性核素的蜕变原因,地面放 射性沾染的γ辐射剂量率不断减弱的过程与现象。通常按 t-1.25的规律定量估算衰减 (t 为爆后时间)。
·核爆炸硅光电探测器用于核爆探测,获取光学狭缝扫描、光辐射波形等信号以测量它们的特征量的硅光电器 件。
·核爆炸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用于核爆探测,获取火球图象与光辐射波形等信号以测量它们的特征量的电荷耦合器件。
·探头用于核爆探测或核辐射探测由探测器与前置放大器等组成的部件。如测角探头、测当量 探头、测β辐射探头等。
·[核爆定位]光学狭缝测角器 y按光学狭缝扫描原理与方法设计成的包括光学狭缝筒、力矩电动机、计角器、硅光电探测 器与前置放大器等的部件。
·光电符合电路利用核爆炸光辐射信号与核电磁脉冲信号在时序上差别实现电子学符合的电路。通常作 为识别核爆炸的一种辅助硬件手段。
·[核爆炸信号]波形获取电路将核爆炸的光学、核电磁脉冲与力学等探测器测得的模拟信号通过模一数变换器与微处 理器进行数字采样与处理获得核爆信息的软、硬件相结合的电路。
·[核爆定位]计角器用于[核爆定位]光学狭缝测角器对火球扫描偏转角测量中提供基准的角度量的装置。通 常包括光电码盘计角器、光栅计角器等。
·力学传感器在冲击波等力学核爆探测中使用的将感受的压力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输出的 传感器。通常包括高磁阻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压力传感器、驻极体压力传感器等。
·核电磁脉冲接受器用于核电磁脉冲核爆探测的接受核电磁脉冲的天线。通常包括鞭状天线与平板形天线 等。
·最小照度测定用微分取谷电路或光辐射波形模拟一数字变换与微处理器电子学方法测定光辐射最小照 度到达时间(取谷)以确定核爆炸当量。
·光本底补偿电路对强太阳光本底及其扰动进行补偿的电路以保证在此条件下核爆探测的光电探测电路能 正常工作,取得核爆炸信号。
·核爆监测装备用于核爆监测的装备。包括核爆探测装备和核估算装备及两者相结合的装备。
·核爆探测(观测)仪发现核爆炸并测定其时间、位置(座标)、威力(当量)、方式(比高)和弹型(性质)等一个或 多个参数的专用仪器。
·核估算器用以进行核估算作业的便携式计算机及其估算软件。
·核爆炸报警计时仪一种与目测核烟云观测仪配套的专用仪器。它能自动发现核爆炸、确定爆炸时间、发出报 警并启动自动计时装置,使观测人员及时开始观测,取得不同时间的云顶上升高度数据以确定 核爆炸当量。
·[核爆炸光学]当量仪利用光辐射波形的双峰特征,最小照度到达时间与当量之间定量关系用测量最小照度到 达时间的方法确定当量的光电子学自动测量仪器。
·远程次声核爆探测系统用于在上千公里距离的战略核打击效果侦察与国土防御核爆监测,用次声传感器的 探测装备。
·远程核电磁脉冲核爆探测系统用于在上千公里距离的战略核打击效果侦察与国土防御核爆监测,用电磁波接收器(天 线)的核爆探测装备。
·舰(艇)载核爆探测系统固定安装在舰(艇)上的主要对每上目标的核爆探测装备。
·[地面]核爆监测系统陆地机动式或固定式采用光学、核电磁脉冲与力学等综合核爆探测手段与微计算机系统 的自动化核爆监测装备,包括核爆探测、数据通信与核估算等分系统。主要用于战役、战术范 围的核爆监测。
·便携式核爆探测仪一种采用光电符合自动发现核爆、测定核爆时间以及利用冲击波到达时间测距和冲击波 负压持续时间测当量的便携式装备。主要用于团以下战术范围的核爆探测。
·机载核爆探测系统安装在飞机上的采用光学,核电磁脉冲核爆探测手段的核爆探测装备。
·光辐射波形模拟器由光源、光学系统、电子线路等组成的能模拟核爆炸光辐射波形的发光设备。用于核爆探 测装备当量测定等的校准与检验。
·压力波发生器由动态压力源和压力信号监测装置组成的能模拟核爆炸冲击波超压,工作频率 0.01~ 1Hz 连续可调的设备。用于核爆探测装备力学探头的压力与频率响应的校准与检验。
·核电磁脉冲有界波模拟器高压直流电源对储能电容器充电后,由触发系统与快速开关使平行板传输线导电,并对终 端负载放电,在平行板之间(工作空间)形成能模拟核电磁脉冲场强和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 设备。主要用于核电磁脉冲接收器的校准、检验和核监测装备的抗核电磁脉冲加固性能的检 验。
·核电磁脉冲辐射波模拟器由高压脉冲源、专门设计的辐射体(天线)组成的能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并模拟核电 磁脉冲电磁场的设备。
·辐照度计量标准设备由光源、导轨、辐照度标准测试装置等组成的用于核爆探测光电传感器照度校准与检验, 光辐射波形模拟器等照度量值传递的光照度标准量供给设备。
·简易光辐射模拟器由光源、电子线路等组成的能概略模拟核爆炸光辐射波形的发光装置。用于核爆探测装 备光电探测部件的工作性能检验。
·简易核电磁脉冲模拟器由脉冲电源与激励线圈(或天线)等组成的能在较小范围产生与核电磁脉冲相近似的电磁 场的简易装置。用于核爆探测装备核电磁脉冲探测部件的工作性能检验。
·光电符合检验源兼有简易光辐射模拟器与简易核电磁脉冲器功能,并能模拟光辐射与核电磁脉冲产生时 序相继给出两种电磁辐射的装置。通常用于检验核爆探测装备的光电符合探测部件的正常工 作性能检验。
·[核爆定位]测角[准确度]检验设备由光源、入射角测量调控装置、测试平台等组成的用于核爆探测装备的核爆定位测角校准 与准确度检验的设备。
·太阳法(核爆定位)测角(准确度)检验利用太阳作为核爆炸模拟光源,根据天文年历给出的太阳表数据、地球表面检验点的已知 座标和大气层修正后得出的太阳座标约定真值(或用高精度的经纬仪测定),用于核爆探测装 备的核爆定位测角(方位角、高低角)准确度检验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抗]核加固性能在核爆炸条件下核爆[核辐射]监测装备耐受规定的光辐射的光冲量、冲击波超压与核电 磁脉冲场强的能力。即在这些核爆破坏因素作用后,设备或系统仍应保持正常工作性能。
·核辐射探测发现和测量早期核辐射和剩余核辐射,通常包括对战场环境(含介质)以及武器、装备等的 沾染与辐射水平、人员的剂量与沾染水平的探测。
·核爆与核事故辐射防护剂量学军用的辐射防护剂量学的一门学科。研究核爆炸的早期与剩余核辐射场、严重核事故的 放射性烟羽及其地面沉积辐射场、放射性落下灰等的辐射和剂量特性,辐射和剂量测量方法及 探测器,以及相应的核电子学与微电子学等方法。
·[致]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 混合组成的辐射。
·[放射性]活度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在 dt 时间内发生自发核跃迁数的期望值 dN 除以 dt,A=dN/dt。
·辐射源能发射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物质。
·放射源用作电离辐射源的任何量的放射性物质。
·核辐射场核辐射穿越的空间。
·粒子注量在空间一给定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截面积 da,φ =dN/ da。通常粒子一词用所指粒子的名称代替,例如光子注量,中子注量等。
·能注量 ψ在空间一给定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的所有粒子的能量 dER(不包括静止 能量)总和除以该球体的截面积 da,ψ=dER/da。
·总线阻止本领对于一个沿 X 方向运动的能量为 E 的带电粒子,S=-dE/dx。它包括碰撞损失和辐射损 失两部分。
·总质量阻止本领总线阻止本领除以物质的质量密度而得的商。
·质能转移系数μ对于-束不带电电离粒子;
·质量活度样品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样品的总质量而得的商。
·体积活度样品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样品的总体积而得的商。
·表面[面积]活度某种物质表面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表面的总面积而得的商。
·表面发射率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源表面或放射源窗射出的具有某种类型和能量的电离辐射粒子数。
·[平面源的]源效率表面发射率与单位时间内在源(或饱和层)中产生(或释放)的同种电离辐射粒子数之比。
·照射量 XX 或γ辐射在质量为 dm 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被空气阻止 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dQ 除以 dm,X=dQ/dm。
·照射量率 X在 dt 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 dX 除以 dt,X=dX/dt。
·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 dm 的某种物质中释放出来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 dEtr 除以 dm,K=dEtr/dm。
·比释动能率在 dt 时间内比释动能的增量 dK 除以 dt,K=dK/dt。
·吸收剂量 D任何电离辐射,授与质量为 dm 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dε 除以 dm,D=dε /dm。
·吸收剂量率 D在 dt 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dD 除以 dt,D=dD/dt。
·皮肤吸收剂量人体表皮下 0.07mm 处的平均吸收剂量。
·眼晶体吸收剂量人体眼球表面下 3mm 处的平均吸收剂量。
·红骨髓吸收剂量按红骨髓在全身骨骼中的质量分布加权的平均吸收剂量。
·实用[辐射]量用于辐射防护实践与干预,以一般的核辐射监测仪器可测定的辐射量,它能提供对限值或 控制量的适当偏安全估计并不产生过高估计。
·组织等效材料对给定的电离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某种生物组织(如软组织、肌肉、骨骼或脂肪)相近 似的材料。
·ICRU 球直径为 30cm,密度为 1g/cm3的组织等效球体,其质量组分为 76.2%的氧,11.1%的碳, 10.1%的氢和 2.6%的氮。
·扩展[辐射]场假设的辐射场,在所研究的整个体积内,辐射的注量及其角度与能量分布与实际辐射场中 参考点的这些参量相同。
·扩展齐向[辐射]场假设的均匀单向的扩展辐射场,其注量与能量分布与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这些参量相 同。
·周围吸收剂量辐射场中某点处的D(d)是相应的扩展齐向场在 ICRU 球内、逆齐向场的半径上深度为 d 处产生的吸收剂量。对γ辐射与中子的环境核辐射监测,d 的推荐值为 10mm,D(d) 写为D (10)。
·周围吸收剂量率 D * (d)在 dt 时间内周围吸收剂量的增量 dD(d)除以 dt,D(d,Ω)=dD(d)/dt
·定向吸收剂量 D’ (d,Ω)辐射场中某点处的 D’(d,Ω)是相应的扩展场在 ICRU 球内、指定方向 Q 的半径上深度 d 处产生的吸收剂量。对 β 辐射的环境核辐射监测,d 的推荐值为 0.07mm,D’ (d,Ω)写为 D’ (0.07,Ω)。
·定向吸收剂量率 D * (d,Ω)在 dt 时间内定向吸收剂量的增量 dD*(d,Ω)除以 dt,D*(d,Ω)=dD*(d,Ω)/dt
·个人吸收剂量 Dp(d)身体上某一指定点下面深度 d 处的软组织吸收剂量。对γ辐射和中子的个人剂量的核辐 射监测,d 的推荐值为 10mm,Dp(d)写为 Dp(10)。对β辐射的个人剂量的核辐射监测,d 的推 荐值为 0.07mm,Dp(d)写为 Dp(0.07)。
·个人吸收剂量率 Dp(d)在 dt 时间内个人吸收剂量的增量 dDp(d)除以 dt,Dp(d)=dDp(d)/dt。
·[不定限]传能线密度L带电电离粒子在物质中穿行 dl 距离时,与电子发生碰撞发生的平均能量损失 dE 除以 dl, L=dE/dl。
·品质因数 Q表示吸收剂量的微观分布对危害的影响时所用的系数,它的值是根据水中的传能线密度 L 值而指定的。
·剂量当量 H在要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 D 和品质因数 Q 的乘积。
·剂量当量率 H在 dt 时间内剂量当量的增量 dH 除以 dt,H=dH/dt。
·强贯穿辐射若某电离辐射导致的有效剂量比导致的皮肤或眼晶体的当量剂量更接近于剂量限值,则 该电离辐射被称为强贯穿辐射。
·弱贯穿辐射若某电离辐射导致的皮肤或眼晶体的当量剂量比导致的有效剂量更接近于剂量限值,则 该电离辐射被称为弱贯穿辐射。通常认为,能量低于 15keV 的光子辐射和β射线是弱贯穿辐 射。
·周围剂量当量 H (d)辐射场中某点处的H(d)是相应的扩展齐向场在 ICRU 球内、逆齐向场的半径上深度为d 处产生的剂量当量。对强贯穿辐射 d 的推荐值为 10mm,H*(d)写为 H*(10),对弱贯 穿辐射以及皮肤与眼晶体 d 的推荐值分别为 0.07mm 与 3mm,H*(d)写为 H*(O.07) 与 H*(3)。
·周围剂量当量率 H * (d)在 dt 时间内周围剂量当量的增量dH(d)除以 dt,H(d)=dH*(d)/dt
·定向剂量当量 H * (d,Ω)辐射场中某点处的 H’ (d,Ω)是相应的扩展场在 ICRU 球内、指定方向Ω的半径上深度 d 处产生的剂量当量。对强贯穿辐射 d 的推荐值为 10mm,H(d)写为H(10),对弱贯穿辐射以 及皮肤与眼晶体 d 的推荐值分别为 0.07mm 与 3mm,H (d)写为H (0.07)与H (3)。
·定向剂量当量率 H * (d,Ω)在 dt 时间定向剂量当量的增量 dH(d,Ω)除以 dt,H’(d,Ω)=dH(d,Ω)/dt。
·个人剂量当量 Hp(d)身体上某一指定点下面深度为 d 处的软组织剂量当量。对强贯穿辐射 d 的推荐值为 10mm,Hp(d)写为 Hp(10)。对弱贯穿辐射以及皮肤与眼晶体 d 的推荐值分别为 0.07mm 与 3mm,Hp(d)写为 Hp(0.07)与 Hp(3)。
·个人剂量当量率 Hp(d在 dt 时间内个人剂量当量的增量 dHp(d)除以 dt, Hp(d)=dHp(d)/dt。
·[实用量的]转换系数 *某一实用辐射量如 H*(10)、D*(10)、H*(0.07,Ω)、Hp(10)、Dp(10)、Hp(0.07)和 Dp(0.07)与校准辐射场的基本辐射量(校准量)如空气比释动能 Ka、照射量 X、注量 等的比值。
·剂量某一对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量度。根据上、下文可以指吸收剂量(含实用量)、 剂量当量(含实用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等。
·剂量率单位时间间隔内剂量的增量。根据上、下文,可以指吸收剂量率(含实用量)、剂量当量率 (含实用量)、当量剂量率和有效剂量率等。
·辐射水平辐射场中某一点的注量率。在辐射防护工作中也常指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和剂量率。
·地面辐射水平地面上高 1m 处的辐射水平。
·[γ]辐射侦察为查明放射性沾染区的地面辐射水平分布情况而进行的徒步、乘车(船)或乘飞机的侦察。
·[γ]辐射监测为发现放射性烟云的到达、沉降和地面某处的γ辐射水平的变化而进行的就地监测。
·沾染检查为发现人员与各种物体的放射性沾染,确定其表面活度、质量活度或体积活度而进行的探 测。
·空气取样为了测定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体积活度或粒度谱等特性,收集一定体积空气中的放射性 物质于滞(阻)留介质,或直接收集一定体积空气以用于测量的过程。
·水取样为了测定水中放射性物质的体积活度或质量活度,从各种水源收集水样品的过程。

相关术语

·内弹道数学模型为求解内弹道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各参变量函数关系式的集合。
GJB 371-87 弹道学术语及符号)
·电离辐射效应由于辐射诱生电荷引起的器件电参数的变化。也称之为总剂量效应。
GJB 548B-2005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
·加速度计数学模型方程描述加速度计的输出量与输入量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陀螺漂移数学模型描述陀螺漂移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沉降数学模型预测法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核爆炸放射性沾染预测的方法。
GJB 188.2-88 防化术语 核监测)
·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 混合组成的辐射。
GJB 188.2-88 防化术语 核监测)
·间接电离辐射由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
GJB 188.2-88 防化术语 核监测)
·组织等效材料对给定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某种生物组织(如软组织、肌肉、骨骼或脂肪)相近似的材 料。
GJB 188.2-88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数学模型描述真实系统和环境的数学表达式。例如,飞机飞行运动方程或某些机载设备的传递函数 等。
GJB 1849-93 飞行模拟器术语)
·数学模型主要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真实世界现象的一种数学描述,例如数学模型可以是飞机飞行特 性、海洋模型、雷达数据库、电气介质和电子设备的传递函数等。
HB 6555-91 飞行模拟器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