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电位器: | 精密电位器是一种工作状态与其移动动触点和电阻体相对位置有关的机电转换元件,它
能高精度地传输电压输出,该电压输出是外加电压和转轴位置的某种函数。
|
·联: | 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电阻体的电位器上的一个单独机械部分。 |
·转轴: | 转轴是电位器的机械输入部件。 |
·转轴位置: | 转轴位置是动触点与基准点的相对位置。 |
·引出端: | 为电位器的电阻体和触点提供电气通路的外部装置。 |
·补偿电阻: | 补偿电阻是预先连接到电阻体的内部或外部电阻,它构成联组件整体的一部分以提供所
需要的电气特性。 |
·试验点: | 试验点是仅为方便测量的附加引出端。 |
·总外加电压: | 施加于两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压。 |
·输出比: | 输出比是输出电压(u)与总外加电压(u)之比。 |
·总可变输出: | 最大和最小输出比之差。
|
·带负载偏差: | 在规定的轴位置,具有某一规定动触点负载和具有无穷大动触点负载时实际输出比之
差。
|
·最小电阻: | 最小电阻是转轴位于最小电阻位置时,动触点引出端和任一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阻。 |
·终端电阻: | 终端电阻是转轴位于一个终端时,动触点引出端和对应的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阻。 |
·电阻温度系数: | 电阻温度系数是温度从基准温度开始每变化 1℃单位阻值的变化。表示为 10
-8
/℃,如下
式:
|
·函数特性: | 函数特性是输出比与转轴位置之间的关系。 |
·符合性: | 符合性是实际函数特性与理论函数特性两者相符的程度。
|
·绝对符合性: | 绝对符合性是在理论电行程范围内的规定输出比之间,实际函数特性偏离理论函数特性
的最大值,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比表示。需要在实际输出线上确定一个标定点。
|
·线性度: | 线性度是理论函数特性为直线时函数符合性的一种特殊形式。
|
·绝对线性度: | 实际函数特性对参考直线的最大垂直偏差,以总的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参考直线通过
理论电行程内所规定的最小和最大输出比。除非另有规定,最小和最大输出比为 0 和 100%,
需要在实际输出线上确定一个标定点。
|
·端基线性度: | 实际函数特性对参考直线的最大垂直偏差,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参考直线是通过
总的实际电行程内规定的最小和输大输出比。除非另有规定,最小和最大输出比分别为 0 和
100%。 |
·零基线性度: | 实际函数特性对参考直线的最大垂直偏差,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参考直线是通过
实际电行程内规定的最小输出比,其斜率可按最大偏差达到最小来选择。任何规定的终端电压
要求将限制参考直线的位置,除非另有规定,规定的最小输出比应为 0。
|
·独立线性度(最佳直线): | 实际函数特性对参考直线的最大垂直偏差,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参考直线的斜率
和位置是在实际电行程内按偏差达到最小来选择的(若规定终端电压,将限制参考直线的斜率
和位置)。
|
·固定极限: | 以总外加电压百分数表示。 |
·比例极限: | 以理论输出电压比的百分数表示。 |
·修正的比例极限: | 是固定极限和比例极限的一种组合。(比例极限在趋于零输出时可能无法限制,此时应予
以修正而提供该点的实际偏差)。 |
·标定点: | 标定点是确定已校验转轴位置和输出比之间关系的基准点。它确立转轴位置的基准。例
如图 22 所示。
|
·调相点: | 调相点是每个电阻体上规定的基准点,此点规定了各联的相互对准位置,用于确定多联电
位器的电阻体相对于与该电阻体有关各电阻体上动触点的位置。 |
·调相: | 调相就是各联相互对准,目的是确定多联电位器的电阻体与其他各电阻体上动触点的相
对位置。 |
·符合性同步调相: | 符合性同步调相是同轴电位器各电阻体相互对准使得各联电位器使用一个公共标定点
时,其输出比在理论电行程内均不超出各自的符合性范围。此定义仅适用于具有绝对符合性或
绝对线性函数的电位器。 |
·电压跟踪偏差: | 共同受激的两个相似的电阻体,在轴处在任一位置时,两个输出比之差。用分别加于两者
之上的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来表示。
|
·峰值噪声: | 峰值噪声是转轴旋转或移动时,在动触点和电组体之间出现的,而输入中又不存在的电气
输出的杂散变化,峰值噪声定量地用等效杂散瞬时电阻(Ω)表示。等效噪声电阻与分辨力、函
性特性和总行程无关。等效噪声电阻的幅值就是偏离规定基准线的最大值。电位器的触点需
要用规定的电流激励并且以规定的速度运动。 |
·分辨力: | 分辨力是电位器输出比可以调节到的灵敏度的一种度量。 |
·理论分辨力: | 理论分辨力只用于线绕线性电位器。理论分辨力是实际电行程内电阻绕组匝数的倒数,用
百分数表示。
|
·行程分辨力: | 行程分辨力是在电阻体上规定的部分在一个方向每增加一步电压所需转轴行程的最大
值。 |
·电压分辨力: | 电压分辨力是在电阻体上规定的部分,其输出比随转轴在一个方向运动而呈现出的最大
40
变化量。 |
·终端电压: | 终端电压是转轴位于某一终端时,动触点引出端和对应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压。终端电压
通常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比表示。 |
·起始电压: | 起始电压是动触点离开无效行程区在实际电行程区可测量的第一个电压变化的幅值,该
电压通常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比表示。
|
·旋转方向: | 对于旋转型电位器,从电位器规定的安装面观察。转轴运动规定为顺时针方向(CW)或逆
时针方向(CCW)。图中引出端的名称要与转轴行程的方向相对应,图示仅供参考。 |
·总机械行程: | 总机械行程是动触点滑过两终端止档之间的总行程。在无止档电位器中机械行程是连续
的。 |
·连续电行程: | 连续电行程是动触点与电阻体保持电气连续时转轴运动的总行程。
|
·端点: | 端点是转轴以规定方向运动时,已建立动触点与电阻体电气连续以后,输出比第一次可测
量变化之前和最后变化之后瞬时转轴所处位置。 |
·实际电行程: | 实际电行程是转轴在端点之间运动的总行程。 |
·理论电行程: | 理论电行程是转轴在由标定点所确定的理论函数特性展开区内的运动行程。 |
·无效电行程: | 无效电行程是实际电行程之外,在动触点和电阻体之间仍然保持电气连续性的转轴行程。
(当规定绝对线性度或绝对符合性时,理论电行程可以代替本定义中的实际电行程)。 |
·无效机械行程: | 无效机械行程是转轴在各端点(或理论电气行程的极限点)和其相邻的总机械行程对应极
限点之间的行程。 |
·抽头: | 抽头是电阻体上的固定电连接。
|
·抽头位置: | 抽头位置是抽头相对于某基准点的位置。抽头位置一般用阻值、电压比或转轴位置来表
示,若规定转轴位置,抽头位置是有效抽头宽度的中心。 |
·抽头宽度: | 有效抽头宽度是动触点在某一方向通过抽头时,在动触点引出端和抽头引出端之间的电
压基本相同期间转轴的行程。 |
·轴的径向跳动: | 轴的径向跳动是轴径相对于轴旋转轴线的偏心度。测量方法是,将电位器主体固定,对转
动轴施加规定的轴向负载并使其转动,在离轴端规定的距离处测量,用 mm 表示。 |
·侧面跳动: | 侧面跳动是安装面相对转轴旋转轴线的垂直度,其测量方法是,将电位器转轴固定,沿径
向和轴向对电位器主体施加规定的负荷,使电位器主体旋转,在离安装面外缘的规定距离处测
量,用 mm 表示。 |
·安装凸台径向跳动: | 安装凸台径向跳动是安装凸台外径相对转轴旋转轴线的偏心度。其测量方法是,将电位器
转轴固定,沿径向对电位器主体施加规定负荷,使主体旋转,在安装凸台直径上进行测量,以
mm 表示。
|
·径向间隙: | 轴的径向间隙是转轴径向总位移量。测量方法是,将规定的径向负荷于相反的方向交替地
施加在规定点,在距离电位器的前面规定距离处测量,用 mm 表示。 |
·轴端间隙: | 轴端间隙是转轴轴向总位移量。其测量方法是,将规定的轴向负荷于相反的方向交替地施
加于轴端而进行测量,以 mm 表示。 |
·启动力矩: | 启动力矩是转轴处于总机械行程内任一位置时开始转动所需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的最大力矩。 |
·旋转力矩: | 旋转力矩是保持转轴以规定的转速均匀旋转通过总机械行程所需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的最大力矩。 |
·游隙: | 游隙是转轴从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到同一实际输出比位置时出现的转轴位置差的最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