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池: | 用电池本身的加热系统把不导电的固体状态盐类电解质加热熔融呈离子型导体而进入工作状态的一种热激活贮备电池。 |
·贮备电池: | 以干荷电状态贮存,直到使用时才将其激活的一种一次电池。 |
·一次电池: | 只能由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池(见GB8897第3.1条)。 |
·单元热电池: | 由电堆、点火装置、加热系统、电池壳及盖等构成的能独立使用的热电池。 |
·整体热电池组: | 在一个外壳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热电池组通过电气连接组成的组合体。 |
·电池体系: | 由正、负极活性物质及电解质构成的电池系统,其电化学表达式:如Ca |LiCi-KCl|
CaCrO4,Li(M)|LiCl-KCl|FeS2等。 |
·电解质: | 在热电池中指熔融时起离子导电作用的盐类。 |
·钙/铬酸钙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铬酸钙,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钙的热电池。 |
·钙/硫酸铅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硫酸铅,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钙的热电池。 |
·钙/铬酸锌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铬酸锌,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钙的热电池。 |
·镁/五氧化二钒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五氧化二钒,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镁的热电池。 |
·镁/重铬酸钾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重铬酸钾,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镁的热电池。 |
·锂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硫化铁,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锂合金的热电池。 |
·锂铝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锂铝合金的锂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锂硅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锂硅合金的锂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锂硼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锂硼合金的锂合金/硫化铁热电池。 |
·低温热电池: | 指工作温度在300℃以下的热电池。 |
·长寿命热电池: | 指工作寿命在30min以上的热电池。 |
·高旋转热电池: | 可在自旋速率大于10,000r/min的条件下工作的热电池。 |
·杯型热电池: | 单体电池为杯型结构的热电池。 |
·片型热电池: | 单体电池为片型结构的热电池。 |
·基片: | 电极活性物质和/或电解质的载体。 |
·正极片: | 主要由正极活性物质(及基片)组成的片状结构件。 |
·负极片: | 主要由负极活性物质(及基片)组成的片状结构件。 |
·电解质片: | 电池中作电解质的片状结构件。主要由盐类电解质及基片(或粘合剂)组成。 |
·隔膜片: | 在热电池正、负极片之间起隔离作用,并允许电解质导电离子通过的片状结构件。 |
·单体电池: | 组成热电池的具有正、负电极及电解质的基本单元。 |
·片形集流片: | 导出电极电流的片状金属结构件,并可隔离电极与加热片起热保护作用。 |
·杯形集流片: | 导出电极电流的杯状金属结构件,并可隔离电极与加热片起热保护作用。 |
·加热系统: | 热电池加热系统由引燃片和加热片等组成。 |
·引燃带: | 将点火器火源引向电池加热片的引火、带或片。 |
·加热片: | 由加热剂加工成的具有所需形状的片形结构件。点燃后可提供热电池激活和工作所需的
热量。 |
·点火装置: | 在热电池中最先发火用来点燃加热片使电池激活的一种发火装置。 |
·电点火头: | 具有少许点火药的,输出火焰很小的电起爆器(见GJB 551第3.16条)。 |
·火帽: | 一种比较小的,激发后发生爆燃,起点燃作用的火工品(见GJB 551第3.5条)。 |
·储热片: | 由盐类的低共熔化合物或低熔点合金制成的调节和稳定电池工作温度的储热元件。 |
·绝缘垫: | 由云母等材料制成的具有电绝缘作用的各种垫片 |
·保温垫: | 由石棉、陶瓷纤维等制成的,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各种垫片。 |
·固定板: | 在电堆两端,固定电堆的结构件。 |
·导流片: | 在电池内部用于各单体电池间以及电堆与接线柱间连接的金属片、带。 |
·电堆: | 由若干个串(并)联的单体电池、加热片、集流片、绝缘垫和保温垫等装配起来的组合件。 |
·接线柱: | 热电池与外电路连接的端子。 |
·正极接线柱: | 连接热电池正极的接线柱。 |
·负极接线柱: | 连接热电池负极的接线柱。 |
·公共极接线柱: | 当电池有几组电压输出时,连接公用点的接线柱。 |
·点火头接线柱: | 连接电点火头的接线柱。 |
·电池盖: | 与电池壳配合构成电池密封状态的盖子。 |
·承压板: | 置于电池盖与电堆之间,保护盖上接线柱免于受压的、由耐热绝缘材料制成的板状件。 |
·电池壳: | 容纳电堆及其它结构件的容器。 |
·绝缘衬: | 置于电池壳内壁,由电绝缘材料围成的绝缘层。 |
·加热衬: | 置于电池壳内壁,由加热纸围成的辅助加热层。 |
·保温衬: | 置于电池壳内壁,由保温材料围成的隔热保温层。 |
·本体: | 指具有热电池基本功能的中间产品。 |
·隔热壳体: | 由保温、耐热材料制成的容纳热电池本体的外壳。隔热壳体只在部分品种热电池上采用。 |
·标称电压: | 鉴别热电池品种和规格的适当电压值。 |
·工作电压: |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电池输出电流时,正、负极接线柱之间的电位差。 |
·开路电压: | 空载时,热电池正、负极接线柱之间的电位差。 |
·峰值电压: | 电池开路或工作时电压中出现的正、负电压极值。 |
·终止电压: | 电池放电过程应当终止的规定电压值。 |
·电压精度: | 电池放电过程中,其工作电压偏离标称电压值的范围。 |
·容量: | 在规定条件下,电池能够输出的电量。通常用安时(Ah)表示。热电池则常用安分(Amin)、
毫安时(mAh)表示。 |
·恒电流放电: | 放电电流保持恒定值的放电方法。 |
·定电阻放电: | 负载电阻值保持恒定的放电方法。 |
·工作时间: | 在规定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范围内,热电池工作的时间。 |
·贮存寿命: | 热电池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存放期限 |
·热寿命: | 热电池激活后,其内部温度保持在电池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的时间。 |
·热电池激活: | 通过加热,使热电池进入可工作状态的过程。 |
·电激活: | 用外电源引燃电池加热系统,激活热电池的一种方式。 |
·机械激活: | 用机械能引燃电池加热系统,激活热电池的一种方式。 |
·激活时间: | 从输入激活信号开始到电池的工作电压达到规定下限值所需要的时间。 |
·激活延时: | 输入激活信号后,热电池延迟激活的时间。 |
·安全电流: | 在规定安全裕度下,保证电火工品在规定施加电流时间内不发火的恒定直流电流(见GJB
551第2.17条)。 |
·安全电压: | 在规定安全裕度下,保证电火工品在规定施加电压时间内不发火的恒定直流电压,或在规
定安全裕度下,保证电火工品不发火的电容器放电电压最大值(见GJB 551第2.18条)。 |
·发火电流: | 保证电点火头发火的规定电流最低值。 |
·发火: | 火工品在不小于规定刺激量的作用下,发生爆轰或燃烧(爆燃)的现象(见GJB 551第2.8
条)。 |
·刺激量: | 刺激的量值。通常采用和该刺激强度相关的某种参量表示。如电能的刺激量可用电流、电
压或电功率表示,针刺和撞击的机械能刺激量可用一定质量落锤或落球的落下高度(落高)表
示等(见GJB 551第2.12条)。 |
·电池噪声: | 由于电池本身的原因,使工作电压出现不规则的快速波动。 |
·电流密度: | 放电时,单位电极面积通过的电流值。通常以mA/cm2或A/cm2表示。 |
·放电曲线: | 电池在放电时工作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 |
·脉冲放电: | 周期性地或不规则的瞬间大电流放电。 |
·内阻: | 电池放电时内部极化电阻和各种欧姆电阻的总和。 |
·工作温度: | 工作过程中热电池内部的温度。 |
·密封性: | 热电池的密封程度。通常以漏率Pacm3/s表示。3.30 安全性safety |
·安全性: | 热电池在制造、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
·热失控: | 由于设计、制造等原区,造成电池工作中出现局部或整体过热的现象。 |
·比特性: | 电性能与其质量或体积之比(例如:W/kg,Wh/kg,W/l,Wh/1等)。 |
·活性物质: | 电池中参加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物质。 |
·粘合剂: | 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与电极和电解质不起化学反应的耐热材料。加入电解质中,降低
电解质的流动性。 |
·去极剂: | 通常指正极活性物质。 |
·加热剂: | 主要由氧化剂和还原剂配成的一种易燃混合物。燃烧后为热电池提供热量。 |
·铁粉加热剂: | 还原剂为活性铁粉的一类加热剂。 |
·锆粉加热剂: | 还原剂为活性锫粉的一类加热剂。 |
·加热纸: | 加热剂和石棉、玻璃等无机纤维混合,用类似造纸的方法制成的纸状物。 |
·燃烧热: | 单位质量加热剂或加热纸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常以J/g表示 |
·燃速: | 导火索、延期元件和延期索等火工品以及火工品药剂燃烧过的量与所经历时间之比(见
GJB 551第2.56条)。 |
·制片: | 制造正极片、负极片、电解质片、隔膜片、加热片等的工艺过程。 |
·压片: | 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制造电极、加热片和电解质片等的工艺过程。 |
·浸渍: | 将基片浸入熔融盐中,使基体微孔填充活性物质或电解质的工艺过程。 |
·煅烧: | 在规定高温下,对热电池用材料加热,使其组份转化或使其成分稳定的工艺过程。 |
·焙烤: | 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对热电池用材料及工模具等进行烘烤以去掉挥发物质和水分的工艺
过程。 |
·DEB片: | 由去极剂(D),电解质(E)和粘合剂(B)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压制成的正极片 |
·DE-EB片: | 由去极剂,电解质混合物为一层,电解质、粘合剂混合物为一层,压制而成的双层片。 |
·装配压力: | 组装电池时施加于电堆上的压力。 |
·金属玻璃密封: | 采用金属与玻璃封接的方法使接线柱与电池壳绝缘和密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