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网络节点故障*

标准号:GJB 4060-2000   标准名称:野战综合通信系统地域通信网试验方法       2000-12-11

基本信息

【名称】 网络节点故障*
【英文名称】 network node failure
【定义】 网络节点完全失去交换和控制功能。此时对某一端口故障不计入节点故障。

同源术语

·地域通信网*地域通信网是指由网络节点、网络链路和等效终端等组成的通信网。
·网络部件*地域通信网中的网络节点、网络链路和等效终端的统称。网络节点对应交换和控制等设 备,网络链路对应传输等设备,等效终端对应除网络节点、网络链路以外的其它设备。
·网络节点*网络拓扑结构中进行信息交换与控制的节点。
·网络链路*网络拓扑结构中网络节点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传输链路。
·等效终端*最终用户终端进入网络所经过的部分,包括人口节点、入口链路和各类相应终端设备,统 称之为等效终端。
·用户服务功能指地域通信网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符合性地域通信网满足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的程度。
·完成性地域通信网络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业务性能指标的能力。完成性 的概率度量亦称完成度。
·可靠性可用性完成性参数描述通信网络可靠性可用性完成性的参数,它直接与战备完好率、业务完成度、维修人力 及保障资源有关。这些参数的量值称为可靠性可用性完成性指标。
·网络基本可靠度(RNB)网络基本可靠度是网络部件全串联的可靠性模型参数指标。
·网络固有可用度(ANI)网络固有可用度是网络部件全串联的可用性模型参数指标。
·平均运行时间(MOT)正常运行时间的期望值(平均中断间隔时间 MFBI)。一次故障中断终止到下一次故障中 断开始的平均时间,亦指平均能工作时间。
·平均故障时间(MFT)故障停机时间的期望值(平均中断历时 MID);故障中断持续时间的期望值,亦指平均不 能工作时间。
·平均周期(MCT)平均运行时间与平均故障时间之和。
·故障频度(z)在时间(0,t]内,当 t 足够大时,可修复系统平均故障次数(系统发生故障次数的期望值) 与时间 t 之比。
·业务完成度(P)通信网系统的业务完成量与其业务总量之比。例如,电话网节点 i、j 之间的呼叫为ija 呼 损为 pij,话务损失为ijjia p,则该电话网的业务完成度为:
·网络通信成功率(SNC)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下,网络成功通信的次数与实际产生通信的总次数之比值
·网络可用度(AN)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所有网络节点正常工作的时间与总试验时间的比值。
·网络用户可用度(ANC)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所有网络用户能进入网络进行通信的时间与所有网络用户参 加试验的总试验时间的比值。
·网络呼叫接通率(PTNC)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发起呼叫被叫应答的被叫忙的次数与呼叫产生的总次数之比 值。
·网络故障*网络在执行任务期间的故障,对干线网来说,网络故障指网络实际脱网节点数0γ 超过网 络规定脱网节点数γ 。 规定脱网节点数γ为零,即0γ ≥1 时,发生网络故障。 对端对端情况来说,网络故障指在规定的网络节点对之间没有通信路由。
·网络链路故障*网络链路完全失去传输功能。对相关节点某一端口故障计入链路故障。
·等效终端故障*包括人口节点与人口链路故障,指使终端用户失去入网交换与传输功能的故障。
·地域通信网系统等级*本标准适用的系统按其在地域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三级: Ⅰ级 单元设备级(物理单元设备或功能单元设备) Ⅱ级 网络部件级(节点、链路和等效终端) Ⅲ级 网络级(干线网或地域通信网)
·三级三层次评估*是系统评估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三级是指单元设备(Ⅰ)级、网络部件(Ⅱ)级、 和网络(Ⅲ)级,即Ⅰ、Ⅱ和Ⅲ级逐级评估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水平;三层次是指对Ⅲ级(网络) 可靠性指标的可靠度、可用度和完成度指标的评估。

相关术语

·交换局一种能按主叫用户的要求使用户线、通信电路、交换装置和其它功能单元实施网路互连的 设备集合体。
GJB 700-89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鉴别交换以信息交换的方式确定信息身份的过程。
GJB 700-89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数据交换局在某点设置的用以交换数据业务的一套设备,它可以单独或同时提供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或分组交换。
GJB 700-89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分组交换将报文分成有地址的报文组,在网络的节点上按报文分组接收、存贮、转发电报报文的电 报自动交换方式。
GJB 700-89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网络节点接口两个网络节点进行互连的接口。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IP 交换IP交换的核心是 IP 交换机。IP 交换机可以是由 ATM 交换机和 IP 交换机控制器组成。其主要设计 思想是采用流(flows)的分类,即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长流和短流。IP 交换控制器是实现 IP 交换的关键,包括一个普通的路由器及其它控制设备。IP 交换机控制器在以传统方式转发 IP 分组的同 时,分折输入数据流持续时间长短。对于长流是以直通(cut through)交换方式传送,即在 ATM 交换机 内建立虚信道(VC)直接进行交换;对于短流是通过 IP 交换机控制器中的 IP 路由软件进行传输,即与 传统的路由器一样,也是逐跳(hop-by-hop)和存储转发发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多协议标记交换对第三层交换的标记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是把基于流的结构和基于网络拓扑的结构结合起 来,成为一个性能更好的解决方案。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标签交换使处于交换边缘的路由器能够将每个输入帧的第三层地址映射为简单的标签(Tag)。然后把这些打 了标签的帧转换为 ATM 信元。打了标签的信元被映射到虚电路上,由作为标签交换的 ATM 交换机进 行标签交换,使用一台路由器与 ATM 交换机相连接,这些路由器中保持着标签信息库(即路由表),用 来寻找第三层路由。标签信元被传送到目的端路由器上,该路由器去掉信元中的标签,并把信元转换为 帧送到最终目的地终端和主机。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自动交换光网络通过能自动发现和动态联接建立功能的分布式(或部分分布式)控制层面,在光传送网或同步数字网 络上,可实现动态的基于信令和策略驱动控制的一种网络。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位于它所服务的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蜂窝网与其他通信网或其 他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用户话务的自动接续设备。
GJB 700A-2006 军用通信系统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