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范围: | 雷达完成战术功能空间范围的统称。作用范围可以是空间范围(空域),也可以是平面范
围。根据功能之不同,作用范围可分别表示探测范围,跟踪范围,制导范围等。
作用范围通常包括两种含意,即“瞬时”范围和全部范围。前者产生于波束宽度、波束电扫、
机电扫等;后者则由机械扫或大范围电扫形成。
确定作用范围必须规定条件。如:目标发现概率、虚警概率、工作方式等。在提出战术技术
要求时,为表征作用范围应明确若干定量指标,以便于设计和试验。 |
·探测范围: | 在若干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发现(检测)目标并测量目标基本座标的范围。一般警戒雷达
发现概率取0.5,引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则取0.8或0.9。 |
·跟踪范围: | 在若干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连续或者以足够的数据率稳定跟踪目标的范围。该范围由跟
踪系统特性、目标运动特性以及波束的舷角、仰角限制范围决定。对于边扫描边跟踪体制,则由
航迹滤波特性决定。 |
·制导范围: | 在若干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以容许的误差保障导弹命中率的工作范围。一般该范围受限
于舷角和仰角的机械转动范围。 |
·校射范围: | 在若干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以一定的置信度和精度确定弹着点偏差量时的工作范围。该
范围受限于舷角和仰角机械转动范围。 |
·目标统计特性: | 指目标起伏特性的数学描述 |
·目标运动参数: | 指被探测目标运动的距离、方位、高度(仰角)、速度、加速度等。 |
·发现概率: | 目标信号加噪声超过门限电平而发现目标的概率。 |
·虚警概率: | 在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无信号时,当噪声电压超过门限电压而误认为信号的情况称为虚
警。虚警出现的概率称为虚警概率。 |
·晴空气象条件: | 航线上为睛朗或少云的气象条件。 |
·波束工作方式: | 波束在空间的扫描方式和受控方式的综合。 |
·数据率: | 雷达每秒钟获得同-目标数据(点迹)的次数。 |
·维数: | 雷达能够测量目标参数的数量。习惯上将表示目标空间位置三维称为座标,而速度、识别
则称为第四维、第五维等。 |
·探测精度: | 雷达在探测目标状态下,测量目标基本座标的精度。如测距精度、测角精度等。 |
·跟踪精度: | 雷达在跟踪目标状态下的测量目标基本座标的精度。如距离跟踪精度、角度跟踪精度等。 |
·制导精度: | 雷达制导精度是制导系统精度的一部分。该精度通常由雷达跟踪目标和导弹座标精度、指
令形成精度、指令发射精度等若干部分组成。 |
·校射精度: | 炮瞄雷达测定弹着水柱与目标的偏差量的精度 |
·分辨力: | 具有n维测量能力的雷达,在两个目标保持(n-1)维相同(若系统对其中若干维无鉴别能
力,则这些维可以不相同),只在一维能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间隔。如距离分辨力、角度分辨力、
速度分辨力等。 |
·自卫距离(主瓣、副瓣): | 雷达在天线的主瓣或副瓣接收到有源干扰时的作用距离 |
·干扰云干扰: | 将大量的干扰物投入空中后,散开呈云状,称为干扰云。在它的干扰下,受干扰雷达平面位
置显示器上形成较长的亮带,用以掩蔽在其上面飞行的目标免受雷达的探测,称为干扰云干
扰。 |
·等离子云干扰: | 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某些措施产生空间离子云形成对雷达的干扰 |
·迷惑能力: | 一种反侦察手段,把雷达真实工作参数渗入若干虚假参数之中,从而使敌方侦收后难以辨
别真假的能力。 |
·隐蔽能力: | 雷达在可靠探测并测定目标座标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工作方式,使敌方难以侦察到雷达
工作的能力。 |
·抗反辐射导弹能力: | 使雷达免遭敌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包括导弹识别和告警能力;快速关、启发射机高频
功率的能力;诱饵掩护等。 |
·抗电磁脉冲武器能力: | 使雷达免受敌电磁脉冲武器破坏的能力。 |
·紧急开机时间: | 为争取作战时机而采取的非常规开机所需的时间。但应考虑各种设计措施减少雷达工作
稳定时间和对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
·雷达反应时间: | 雷达反应时间是武器系统反应时间的一部分。雷达由搜索状态发现目标或接收目标指示
起到输出有效的点迹或航迹所需的时间。 |
·平均跟踪截获时间: | 雷达从搜索发现目标或接受目标指示起到雷达稳定跟踪目标所需时间的平均值 |
·跟踪截获成功概率: | 雷达从搜索发现目标或接受目标指示后转入稳定跟踪目标的过程具有的概率或统计的特
性,在规定目标指示精度条件下,定量说明转入跟踪成功的概率称为跟踪截获成功概率。 |
·频谱中心接收机: | 利用发射脉冲频谱中心频率与干扰脉冲频谱中心不同来抑制脉冲干扰的接收机。 |
·反副瓣接收机: | 在雷达主路接收机之外增加一路用来接收进入天线副瓣的干扰信号,抵消主路接收副瓣
干扰信号的接收机。 |
·相关接收机: | 利用信号与噪声在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上的区别,在时域中对信号进行处理,从干扰背
景中提取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
·脉冲失配损失: | 由于脉冲压缩网络不匹配而造成的信杂比损失。 |
·改善因子: | 通过动目标处理系统后功率信杂比的改善程度(对所有目标平均)。通常以分贝表示。 |
·稳定平台: | 当雷达置于运动载体(舰艇)上时,为了消除载体的摇摆、倾斜等影响,保持雷达天线座平
面与基准座标系(通常为地球座标系)相对稳定而采用的装置。 |
·逻辑抗干扰电路: | 系指信号处理中,用逻辑分析法抑制脉冲干扰的一种电路。 |
·恒虚警率: | 系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发现概率条件下,超过检测门限的虚警数为恒定值,这时的
虚警率称为恒虚警率。 |
·点迹: | 表征目标空间位置的一组参数(距离、舷角、仰角、时间等) |
·航迹: | 空间航行中,航行体(飞机、气球)在空间运动的轨迹以及舰艇在海上航行运动的轨迹。 |
·人工干预: | 指人为的对雷达工作方式的干预及对程序控制系统进行数据的增减或改换程序的执行过
程,如对目标信息的补充、改批、去批、暂存等。 |
·信标延时: | 雷达信标接收到探测信号与信标发射出回答信号之间的时间。 |
·自适应技术: | 根据雷达环境的变化,雷达自适应采用相应的工作方式。例如,自适应天线方向图、自适应
波形发射、自适应功率管理、自适应动目标显示、自适应门限、自适应频率捷变、自适应干扰电
路接通等。 |
·航次: | 飞机或舰艇按规定要求航线完成一个来回的飞行或航行称为一个航次。 |
·架次: | 飞机飞行一个起落为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可以包括若干个航次。 |
·标准设备: | 用于测量目标机或目标舰精确座标值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