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弹药: | 用专门装置将彼此独立的、一定数量的相同弹药,经连接、组装、聚集后使用的弹药。其目
的在于增大对目标的作用效果。 |
·曳光弹药: | 装有曳光管,飞行时以其 光剂发出的可见光来显示弹道轨迹的弹药。 |
·标准弹药: | 经有关部门批准,满足特定技术要求,作为鉴定、校验、参比使用的弹药。 |
·实战弹药: | 装有炸药、化学战剂、特种装药的弹药。区别于模拟、教练、训练弹药。简称实弹。 |
·试验弹药: | 用于试验或为试验而准备的弹药。 |
·化学弹药: | 装有化学战剂的弹药。 |
·特种弹药: | 具有特殊功能达到特定战术目的的弹药。如照明弹、诱铒弹等。 |
·模拟弹药: | 质量、质心位置、外形、尺寸与某种弹药相同或相似的弹药。供模拟试验用。 |
·教练弹药: | 装填物与发射装药等为惰性物质,其余与制式弹药相同。供教学示范、操作练习用的弹
药。 |
·训练弹药: | 装填物为惰性或显示物质,其余与制式弹药相同或相似。供射击、训练、演习用的弹药。 |
·民用弹药: | 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弹药统称。如汽枪弹、射钉弹、礼花弹等。 |
·弹药标志: | a.表示弹药特征的一种记号。
b.在弹药或其包装容器的规定部位上涂刷的文字、数字、代号、色漆及印痕的统称。其内
容包括:弹药型号、种类、性能、用途、批号以及制造时间、工厂代号等。 |
·弹药批: | 同一生产单位、采用同一图纸、技术文件连续生产,用同一技术标准进行试验、验收的一定
数量的弹药的管理单位。同一批弹药的质量具有均一性。 |
·弹药批量: | 一个弹药批中所包含的弹药数量。 |
·弹药批号: | 供识别弹药批的-种编号。 |
·弹药准备: | 为保证作战、训练、试验等而预先安排的弹药生产、筹集、补充及贮备等的统称。 |
·弹药基数: | 弹药配备的一个计算单位。通常依据弹药的种类、部队携带能力及消耗规律所制定的一
个基本的弹药数量。 |
·弹药安全性: | 弹药对目标作用前所有环节上如生产、勤务处理、运输、装填、射击等不发生事故的性能。 |
·弹药安全距离: | 指人员、物体等距弹药爆炸中心不被损伤的最小距离。 |
·弹药装填安全性: | 炮弹或火箭弹在装填过程中炸药装药、发射装药、引信或火工品不发生爆炸的性能。 |
·弹药膛内安全性: | 炮弹或火箭弹发射时在膛内不发生爆炸的性能。 |
·弹药炮口安全性: | 弹丸或火箭弹出炮口后,在引信炮口保险距离内不发生爆炸的性能。 |
·弹药外弹道安全性: | 弹药对阵地、机场等大型目标或坚固目标彻底破坏的现象。 |
·炮弹: | 火炮射击用的弹药,口径一般在20mm以上,由弹丸、发射装药、药筒和底火等组成。 |
·主用弹: | 用以直接毁伤目标的炮弹。如杀伤爆破弹、穿甲弹、纵火弹等。 |
·杀伤弹: | 以弹丸的破片杀伤有生力量和毁伤目标的炮弹。 |
·爆破弹: | 以弹丸的炸药装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破坏目标的炮弹。 |
·杀伤爆破弹: | 兼有杀伤和爆破作用的炮弹。 |
·底部排气弹: | 弹丸尾部装有排气装置,用于减少飞行中的底阻以增加射程的炮弹。 |
·底凹弹: | 利用弹底的底凹结构,以改善弹形减少阻力增加射程的炮弹。 |
·枣核弹(全膛增程弹): | 一种飞行阻力小,射程远的弹丸,其外形呈枣核形,弹体无圆柱部,并带有四个定心块。 |
·霰弹: | 装有杀伤元件的炮弹。按杀伤元件的形状分为箭霰弹、钢珠弹等。 |
·混凝土破坏弹: | 用于破坏钢筋混凝±目标和坚实的砖石建筑物的炮弹。 |
·子母弹: | 以母弹作为载体,内装一定数量的子弹。发射后,母弹在预定高度开舱抛射子弹,以完成
毁伤目标和其他特殊战斗任务的炮弹。属集束弹药的一种。 |
·穿甲弹: | 主要依靠弹丸的动能穿透装甲,摧毁目标的炮弹。 |
·普通穿甲弹: | 采用优质合金钢作为弹体的适口径穿甲弹。 |
·超速脱壳穿甲弹: | 弹丸飞离炮口后,弹托分离的超速穿甲弹,一般以尾翼稳定。 |
·增速穿甲弹: | 用火炮发射并以火箭增速的穿甲弹。 |
·穿甲爆破弹: | 兼有穿甲和爆破作用的炮弹。 |
·穿甲纵火弹: | 装有燃烧剂,穿甲后有-定纵火作用的普通穿甲弹。 |
·破甲弹: | 以聚能效应形成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的炮弹。 |
·多用途破甲弹: | 兼有杀伤和爆破作用的破甲弹。 |
·自锻破片弹: | 利用炸药装药的聚能作用,使金属药形罩锻造一个坚实的高速破片,以其功能侵彻装甲目
标的破甲弹。 |
·碎甲弹: | 利用塑性炸药在装甲表面爆炸产生爆轰波,装甲内形成应力波,使装甲背面崩落呈碟形破
片的炮弹。 |
·纵火弹: | 弹丸装有燃烧剂,爆炸后具有纵火作用的炮弹。 |
·杀伤爆破纵火弹: | 兼有杀伤、爆破和纵火作用的炮弹。 |
·火箭增程弹: | 弹丸尾部装有火箭发动机,用以增加弹丸射程的炮弹。 |
·未端制导炮弹: | 利用炮弹的自身制导装置,在外弹道末段将弹丸导向目标的炮弹,有激光末端制导、红外
末端制导和无线电末端制导等。 |
·特种弹: | 利用特种效应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炮弹。如照明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 |
·发烟弹: | 弹丸内装有发烟剂,空爆后形成烟幕屏障或信号烟幕的炮弹。 |
·照明弹: | 弹丸内装有照明剂,利用其在夜间点燃后发出的强光来观察目标和射击效果的炮弹。 |
·宣传弹: | 用于散发宣传品的炮弹。 |
·电视侦察弹: | 装有电视摄像和发送装置的特种弹。通过拍摄图像对战地进行侦察、监视和观测。 |
·诱铒弹: | 用产生的假目标来引诱导弹或探测器的特种炮弹。 |
·干扰弹: | 能释放干扰物或产生干扰源的炮弹。 |
·原子炮弹: | 利用核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毁伤目标的炮弹。 |
·三无抛射弹: | 发射时无声、无光、无烟的一种炮弹。适用于近距离杀伤敌人或其他战斗任务。 |
·化学弹: | 弹丸内装有化学战剂的炮弹。爆炸后释放出化学毒剂用于杀伤有生力量。 |
·曳光弹: | 弹丸尾部装有曳光管,以其曳光剂发出的可见光显示弹道轨迹的炮弹。 |
·辅助弹: | 供靶场试验、部队训练和教学等用的非战斗用炮弹。如空包弹、训练弹等。 |
·空包弹: | 只有药筒、底火和发射装药而没有弹丸的炮弹。 |
·教练弹: | 供教学示范、训练操作用的惰性弹。 |
·训练弹: | 供射击训练、演习用的炮弹。 |
·校靶弹: | 用以校验火炮与瞄准系统的惰性弹。专供航空炮校靶和试射用。 |
·标准弹: | 经有关部门批准,满足特定技术要求,作为鉴定、校验和参比使用的炮弹。 |
·试验弹: | 用于试验或为试验而准备的弹。 |
·低膛压试验弹: | 在常温下发射时,它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值比该条件下的标准弹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值低的
炮弹。 |
·高膛压试验弹: | 在常温下发射时,它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值比该条件下的标准弹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值高的
炮弹。 |
·模拟弹: | 质量、质心位置、外形、尺寸等与某种炮弹相同或相似的炮弹。供模拟试验用。 |
·惰性弹: | 弹体中的装填物为惰性物质的炮弹。又称填砂弹。 |
·基准弹: | 火炮设计时,依据预选的装填条件(弹丸质量、发射药性能、质量、药形尺寸及药室容积等)
满足火炮系统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的炮弹。 |
·全备弹: | a.所需零、部件齐全且已装配好的炮弹。又称整装炮弹。属全备弹药的一种。
b.所需零、部件齐全但未装配好的炮弹。 |
·半备弹: | 不含引信的全备弹。 |
·定装式炮弹: | 弹丸与装药药筒结合为一整体,发射时一次装填的炮弹。 |
·分装式炮弹: | 弹丸和装药药筒(或药包)未结合,发射时分别装填的炮弹。 |
·药筒分装式炮弹: | 弹丸与装药药筒未结合,发射时分别装填的大中口径炮弹。 |
·药包分装式炮弹: | 弹丸、发射药包和点火具互不结合,发射时需多次装填的大、中口径炮弹。 |
·旋转稳定式炮弹: | 按急螺旋转稳定原理,依靠膛线赋于弹丸高速旋转保持飞行稳定的炮弹。 |
·尾翼稳定式炮弹: | 依靠尾翼保持飞行稳定的炮弹。 |
·超口径炮弹: | 弹丸直径大于发射该弹的火炮口径的炮弹。 |
·适口径炮弹: | 弹丸直径同发射该弹的火炮口径相适应的炮弹。 |
·次口径炮弹: | 飞行弹体、弹芯直径小于发射该弹的火炮口径的炮弹。 |
·无座力炮弹: | 用无座力炮发射,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车辆及有生力量等目标的炮弹。 |
·迫击炮弹: | 一般从炮口装填,靠自重下滑的动能击发底火发射的炮弹。其结构简单、射角大、弹道弯
曲。 |
·高射炮弹: | 用高射炮发射的用以毁伤空中目标的炮弹。 |
·航空炮弹: | 用航空炮发射,主要用于空战,也可用以攻击地面目标的炮弹。 |
·舰(岸)炮弹: | 用舰(岸)炮发射用以攻击海上、空中和地面目标的炮弹。 |
·前装式炮弹: | 发射时由炮口装填的炮弹。又称前膛炮弹。 |
·后装式炮弹: | 发射时由炮尾装填的炮弹。又称后膛炮弹。 |
·有控弹: | 弹丸的飞行姿态受控制的炮弹。 |
·无控弹: | 弹丸的飞行姿态靠自身的稳定装置飞行的炮弹。 |
·有壳弹: | 发射后,盛装发射装药药筒全部或部分存在的炮弹。 |
·无壳弹: | 发射药用全可燃药筒盛装或不用药筒盛装,发射后,其全部燃尽的炮弹。 |
·低速弹: | 一般指初速小于300m/s的炮弹。 |
·高速弹: | 一般指初速在:
a.900~1100m/s的炮弹;
b.470~1020m/s的坦克炮弹。 |
·超速弹: | 一般指初速大于:
a.11OOm/s的炮弹。
b.1020m/s的坦克用炮弹。 |
·轻弹: | 弹丸质量小于适中等级的炮弹。 |
·重弹: | 弹丸质量大于适中等级的炮弹。 |
·薄壁弹: | 在满足强度、装填物质量的要求下弹体壁厚较小的炮弹。 |
·厚壁弹: | 在满足战术性能的条件下,弹体壁厚较大的炮弹 |
·拔弹力: | 从定装式炮弹药筒中拔出弹丸所需要的力。 |
·嵌入膛线: | 发射时,从火炮药室坡膛壁挤压导带至膛线切割导带终了的过程。 |
·计算膛压: | 计算炮弹零件的发射强度所采用的膛压值。 |
·弹体应力: | 在发射、碰击、侵彻目标过程中弹体危险断面的应力。 |
·退筒性: | 发射后药筒从火炮药室退出难易的性能。 |
·标准射程: | 标准条件下的射程。 |
·有效射程: | 在一定的射击条件下,弹丸或火箭弹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最大距离。 |
·起始扰动: | 发射时,弹丸受各种载荷(火药气体压力、膛壁反力,质量偏心力矩等)的综合作用,其在膛
内处于非理想运动状态的现象。 |
·极限跳弹角: | 射击的弹丸全部发生跳弹的最大落角。 |
·旋转补偿: | 为减少弹丸旋转对破甲效应的影响,采用的减少金属射流转速的措施。 |
·比动能: | a.碰击目标时弹丸动能与其横截面积之比值或与超速脱壳穿甲弹的飞行弹体横截面积
之比值。
b.破片碰击目标的动能与其碰击面积的数学期望值之比。 |
·侵彻体: | 具有侵彻能力的物体如弹丸、火箭弹、破片和金属射流等。 |
·侵彻力: | 侵彻体以其动能侵入介质的能力。 |
·侵彻作用: | 侵彻体用其动能侵入介质的现象。 |
·侵彻阻力: | 在侵彻过程中侵彻体所受的介质抗力。 |
·侵彻行程: | 侵彻体在介质中运动的曲线长度。 |
·侵彻距离: | 侵彻体沿介段侵彻方向的直线长度。 |
·侵彻深度: | 侵彻体零速度(包括爆炸点)时,侵彻最深点至介质表面的垂直距离。 |
·爆破力: | 炸药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对介质的破坏能力。 |
·爆破作用: | 炸药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对介质的破坏现象。 |
·杀伤元件: | 按照战术要求预制成一定形状的零件,如钢珠、钢箭等。 |
·破片: | 弹丸或战斗部爆炸后弹体形成的碎片或飞散的杀伤元件。 |
·可控破片: | 利用弹体的内、外表面或炸药外表面预先刻制的沟槽产生期望尺寸、形状、质量和数目的
破片。 |
·有效破片: | 具有不小于毁伤目标要求的最小质量的破片。 |
·杀伤破片: | 具有不小于杀伤动能要求的有效破片。 |
·破片初速: | 弹丸或战斗部的弹体破裂瞬间破片获得的飞散速度。 |
·纵向飞散破片: | 沿弹顶、弹底方向台锥范围内飞散的破片。 |
·侧向飞散破片: | 沿弹丸侧向球缺范围内飞散的破片。 |
·杀伤标准: | 能毁伤目标的破片参数的下限值,如破片质量、动能等,以此作为破片杀伤能力的衡量指
标。 |
·杀伤力: | 杀伤破片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
·杀伤作用: | 杀伤破片用其动能毁伤目标的现象。 |
·穿甲作用: | 弹丸用其动能侵彻或穿透装甲的现象。 |
·金属射流: | 聚能装药爆炸后药形罩内层形成的高速金属流。 |
·金属射流头部速度: | 侵彻目标前金属射流前端的速度。 |
·金属射流断裂: | 金属射流在运动中不连续的现象。 |
·压垮速度: | 炸药爆轰产物以很高的压力冲量作用于药形罩,使药形罩变形并向其几何轴线闭合的速
度。 |
·杵体: | 药形罩外层形成小于压垮速度的金属体。 |
·破甲作用: | 金属射流以其动能侵彻或穿透装甲的现象。 |
·飞溅: | 弹丸或金属射流碰击装甲瞬间,由碰击处飞散出金属碎片或残渣的现象。 |
·层裂: | 塑性炸药接触目标爆炸后,其能量以冲击波传入装甲形成应力波,使装甲背面局部逐层分
离的现象。 |
·碟形破片: | 碎甲弹的炸药装药与装甲接触爆炸后由层裂效应形成的呈碟子形破片。 |
·碎甲作用: | 碎甲弹与装甲接触爆炸时,使装甲产生层裂或崩落的现象。 |
·纵火作用: | 燃烧剂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及残渣引燃目标的现象。 |
·抛点: | 装填物被抛出弹体(抛射体)瞬间的空间位置。 |
·抛高: | 抛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开伞点: | 伞衣完全充满空气瞬间,伞矩系统所在的空间位置。 |
·开伞点高度: | 开伞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下滑段: | 照明弹抛点与开伞点的高度差。 |
·照明炬面发光强度: | 照明炬的单位燃烧表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
·照明炬发光强度: | 照明炬静止燃烧时测得的发光强度。 |
·照明炬照明度: | 照明炬悬挂燃烧时所产生的光量,照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能量。简称照度。 |
·照明半径: | 从照明光源地面投影点到满足规定照明度要求的圆形照明区或边缘的距离。 |
·测光距离: | 被测照明炬与受光器之间的距离。 |
·熄火高度: | 照明炬熄火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留空时间: | 从抛点至伞炬系统落地的时间。 |
·烟幕: | 发烟弹爆炸后烟云形成的屏障。 |
·抛射压力: | 抛射药室中抛射药燃烧气体产生的最大压力。 |
·静抛速度: | 静态弹丸的抛射部件被抛出弹体的速度。 |
·抛点速度: | 弹丸在空抛瞬间的飞行速度。 |
·抛射速度: | 在弹道上,抛射部件被抛出弹体瞬间的绝对速度。又称空抛速度。 |
·抛点存速: | 被抛部件在抛点的存速,它等于抛点速度与抛射速度的矢量和。 |
·宣传品回收率: | 做宣传品散发性能试验时,回收印刷品质量与原装填印刷品质量的百分比。 |
·宣传品重叠率: | 做宣传品散发性能试验时,回收印刷品中五张以上重叠在一起的印刷品质量与回收印刷
品质量的百分比。 |
·宣传品破碎率: | 做宣传品散发性能试验时,回收印刷品中辐面缺损的印刷品质量与回收印刷品质量的百
分比。 |
·弹丸: | 火炮发射后,飞离炮口的炮弹部分。在弹道上完成预定的战术或特定任务。 |
·弹体: | a.用手连接炮弹各零件的壳体。内盛装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装填物。
b.超速脱壳穿甲弹飞行弹体的穿甲主体。 |
·装填物: | 装入弹体中满足某种战术技术要求的制品。 |
·药筒: | 盛装发射装药,连接炮弹零、部件的壳体。 |
·护膛衬里: | 用以减小发射装药燃烧气体对炮膛的烧蚀,延长火炮寿命的钝化制品。 |
·消焰剂: | 用以减弱射击时炮口焰和炮尾焰的药剂。 |
·点火药包: | 装有黑火药的丝织、棉织袋,用以加强点火能量,保证可靠点火。 |
·传火药包: | 装有黑火药的丝织、棉织袋,用以传递并加强点燃发射药的点火能量。 |
·附加药包: | 装有发射药的棉织袋,用以组成发射装药,便于调整发射药量,达到获得要求的初速。 |
·传火管: | 点燃发射药的管状部件。 |
·药束: | 捆扎成束的发射药。 |
·散装药: | 不捆扎的发射药。 |
·除铜剂: | 为消除火炮膛壁挂铜而采用的低熔点金属制品。 |
·紧塞盖: | 在药筒内固定发射装药的盂形零件。 |
·密封盖: | 放在分装式炮弹的药筒口部,密封发射装药的盂形盖,射击时取掉。 |
·支筒: | 固定发射装药的-种零件。 |
·弹顶: | 弹丸的最前端。 |
·弹头部: | 弹顶以下的弧形、台锥或两者组合的弹丸部分。 |
·圆柱部: | 靠近弹头部或与其连接的圆柱形弹丸部分。 |
·连接角: | 在弹头部与上定心部或圆柱部的连接处,弹头部弧形线的切线与上定心部或圆柱部素线
的夹角。 |
·定心部: | 弹体上表面粗糙度较低并在膛内起定心作用的弹丸部分。一般分两部分,靠近弹头部的
为上定心部,靠近弹尾部的为下定心部。 |
·定心块: | 弹体上的金属凸起部,在膛内起定心作用。 |
·导带: | 弹体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环形带,用以密封发射药燃烧气体;传递膛线导转侧力矩,赋予弹
丸旋转运动;与定心部共同起导引弹丸的作用,保证弹丸在膛内正确运动。 |
·导引部: | 在发射过程中支撑和引导弹丸沿膛内正确运动的弹丸部分。 |
·弹尾部: | 导引部或圆柱部下边缘以下的弹丸部分。 |
·尾柱部: | 弹尾部的圆柱部分。 |
·尾锥部: | 弹尾部的台锥部分。 |
·尾锥角: | 尾锥部与尾柱部素线的夹角。 |
·弹底: | 弹体的底部。 |
·底螺: | 螺接的弹底。 |
·弹丸长度: | 从弹顶至弹尾部端面的长度。 |
·导带强制量: | 导带直径大于身管阴膛线直径的差值之半。 |
·预制槽导带: | 导带上有预先加工的槽,用以与膛线配合,以减小挤进压力。 |
·积铜槽: | 导带上的环形槽,防止导带后端形成毛刺。 |
·导带凸起部: | 导带圆周上的凸起部分。 |
·堆焊导带: | 用堆焊方法将熔化的金属堆积在弹体的规定位置上,经加工成形的导带。 |
·导带槽: | 弹体上供压入导带的环形槽。 |
·紧口槽: | 弹体上供定装式药筒固定收紧用的槽。 |
·底凹: | 弹尾部的凹形结构 |
·药室深度: | 弹体或药筒内腔的长度。 |
·药室容积: | a.弹尾部占有之外的药筒内腔容积;
b.装填物占有的弹体内腔容积。 |
·炸药装药: | 弹体内装填的满足规定技术要求的炸药。 |
·接螺: | 起连接作用的螺套。 |
·头螺: | 连接弹体和引信的零件。 |
·扩爆管: | 加强引信起爆能量的部件。 |
·防潮塞: | 保护弹体口部螺纹和装填物表面的螺塞,并起一定的防潮作用。 |
·装配弹体: | 未装引信、装填物和火工品,而其他零、部件齐全的弹丸部分。 |
·装药弹体: | 装有装填物、火工品的装配弹体。 |
·风帽: | 装在弹头上的主要用以改善弹丸气动外形,减少空气阻力的零件。 |
·被帽: | 穿甲时保护弹头部和防止跳弹的零件。 |
·断裂槽: | 穿甲弹弹头部上的环形槽,碰击装甲时用以限制弹头部破坏范围,保护部分弹体。 |
·弹芯: | 用高密度和高硬度材料制成的超速脱壳穿甲弹的穿甲主体,有钨芯、铀芯等。 |
·弹托: | 在膛内承受火药气体压力、支撑、带动并导引飞行弹体正确运动的部件,出炮口后与飞行
弹体分离。 |
·迎风槽: | 弹托前端面上的弧形槽,有利于弹托与飞行弹体的分离。 |
·环形槽: | 弹托和弹体相互啮合的槽。 |
·飞行弹体: | 超速脱壳穿甲弹出炮口脱壳后在外弹道上延续飞行并起穿甲作用的邮件。 |
·防滑帽: | 防止破甲弹着目标瞬间发生滑动或跳弹的零件。 |
·破甲炸高: | 破甲时,药形罩口部端面至装甲表面的距离。 |
·有利炸高: | 对应最大破甲深度的炸高。 |
·药形罩: | 一种特定形状的金属件,是破甲弹形成金属射流或自锻破片的主要零件。 |
·聚能装药: | 为集中炸药能量而采用特定凹陷形状的炸药装药。 |
·隔板: | 惰性材料制成的特定形状零件,置于弹丸或战斗部的炸药装药中,用以改变爆轰波的波
形,提高破甲能力。 |
·气室: | 气缸式尾翼结构中容纳火药气体的空间。 |
·纵火件: | 装有燃烧剂的部件。如扇形瓦等。 |
·纵火矩: | 装有纵火件的圆柱形部件,点燃后产生纵火效应。 |
·抛射药盒: | 内装抛射药或抛射药包的部件,以其燃气压力抛出弹体中被抛部件。 |
·推板: | 传递抛射药燃气压力的零件,用以抛出被抛部件。 |
·支撑瓦: | 包箍和保护装填物,传递抛射药压力的金属弧形板。当装填物脱离弹体后,自行散开。 |
·照明炬: | 装有照明剂的圆柱形部件。 |
·伞炬系统: | 由吊伞、照明炬、联接装置等组成的部件,用以降低被投物体的下降速度,使照明炬发挥最
佳照明效果。 |
·发烟体: | 装有发烟剂的部件,点燃后产生烟雾 |
·稳定装置: | 在外弹道上赋予弹丸或火箭弹正确飞行方向的部件,有旋转稳定装置和尾翼稳定装置。 |
·尾管: | 稳定装置中的一个零件,侧壁有传火孔的圆管,管内可放基本药管。 |
·尾翼片: | 稳定装置上起稳定作用的片状零件。 |
·定心凸起部: | 尾翼片下端处的凸起,它与定心部共同导引弹丸沿膛内正确运动。 |
·尾翼座: | 连接尾翼片和其他部件的座件。 |
·固定尾翼: | 发射前后尾翼片对弹体无相对运动的尾翼。 |
·折叠尾翼: | 发射前尾翼片处于折叠或合拢状态,发射后快速展开到位并锁定的尾翼。 |
·转动尾翼: | 可绕弹轴转动的尾翼。 |
·闭气槽: | 追击炮弹定心部上的环形槽,发射时流经槽的火药气体膨胀并产生涡流,使气体速度减
慢,减少火药气体损耗。 |
·基本药管: | 装在迫击炮弹尾管内的点火药管,用以点燃附加药包,也可单独作为发射装置。 |
·阻退槽: | 尾管药室内的环形槽,用以防止基本药管退出尾管。 |
·弹体壁厚: | 圆柱部的平均壁厚。 |
·质心位置: | 弹丸或火箭弹质心至弹尾端面或弹顶的距离。 |
·装填物质量: | a.弹体内装填炸药的质量;
b.弹体内装填的零、部件质量之和。 |
·装填物相对质量: | 表征弹丸或战斗部装填物质量与其直径关系的特征量。 |
·计算质量: | 根据产品图的公称尺寸和材料密度计算的质量。 |
·弹丸相对质量: | 表征弹丸质量与其直径关系的特征量。 |
·表定质量: | 产品图上规定的弹丸或火箭弹公称质量。 |
·弹丸质量: | 弹丸的实际质量。 |
·弹重符号: | 弹丸质量在图定范围内,按其加工后造成质量偏差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并以“+”
“-”号作为标志。即“±”表示适中等级;“+”表示大于适中等级;“-”表示小于适中等级。 |
·基准弹丸质量: | 基准弹丸的表定质量。 |
·装填条件: | 决定膛压、初速等内弹道参量的炮弹参量,如弹丸质量、发射装药等。 |
·基准装填条件: | 决定膛压、初速等内弹道参量的基准炮弹参量,如基准弹丸质量、发射装药等。 |
·偏心距: | 静态弹丸的质心至其几何轴的距离。 |
·偏心度: | 弹丸的几何轴与动态弹丸纵向惯性主轴的夹角。 |
·弹丸口径: | 发射弹丸所用的火炮口径。 |
·弹丸直径: | 起战术作用的炮弹部分的定心部或圆柱部直径。 |
·弹底起爆: | 从弹丸或战斗部底部引爆炸药装药 |
·药筒口部: | 药筒斜肩部以上的圆柱部分。 |
·药筒斜肩部: | 药筒口部与简体的过渡部位。 |
·药筒接际部: | 药筒筒底与筒体的过渡部位。 |
·药筒底缘: | 供火炮抽筒钩施力的药筒底部凸缘。 |
·抽筒槽: | 供火炮抽筒钩施力的药筒环形凹槽。 |
·药筒底火台: | 药筒底内的凸起部分,其上有传火孔,用以连接底火。 |
·连续铸铜锭: | 由浇铸口向有保护气体封闭的速凝器内浇铸,使熔融的铜迅速结晶并牵引成铜锭的工艺
方法。 |
·药筒压凹: | 药筒压底前,为形成底火台,而进行的预压加工过程。 |
·药筒冲盂: | 获得药筒盂形和火台雏型的压力加工过程。 |
·药筒压底: | 为挤压形成药筒底缘和内底形状而进行的压力加工过程。 |
·烤口: | 弹体或药筒口部收口前对变形区进行的再结晶退火或收口后使口部达到机械性能要求的
局部退火。 |
·药形罩旋压: | 药形罩毛坯的旋压成形工艺。 |
·尾翼片轧制: | 通过轧机上的凹型模腔得到成形尾翼片的工艺。 |
·压带: | 用特制冲头将条状导带毛坯压入导带槽内的工艺。 |
·缩带: | 环状导带毛坯用收紧的方法压入导带槽或条状导带毛坯压带后的收紧过程。又称收带。 |
·压装法: | 将炸药直接压入弹体或将炸药压成药柱后装入弹体的方法。 |
·螺旋装药法: | 利用螺旋杆将炸药输入弹体并连续挤压成型的装药方法。 |
·注装法: | 将熔化的炸药注入弹体并使其凝固的装药方法。 |
·振动装药法: | 将熔化的炸药注入弹体内并进行振动以提高装药质量的装药方法。 |
·热塑态装药法: | 靠螺旋杆的挤进压入将加热呈塑态的混合炸药装填在弹体内的装药方法。 |
·平均密度: | 弹体装药的计算质量与药室容积的比值。 |
·装药密度: | 装药弹体内炸药的实测密度。 |
·表格密度: | 从一批弹体中选出药室容积较大的部分计算其平均值,以不同密度乘此平均值得出对应
的装药量,列出密度——装药量关系表,由此表查出的密度为表格密度。 |
·药筒紧口: | 将药筒固定收紧到弹丸上的过程。 |
·开合弹: | 内腔与弹体药室相同并可分开用以检查弹体装药质量的专用工具。 |
·抗破裂试验: | 检查冲压金属部件抗应力腐蚀破裂性能的一种特殊的加速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查黄铜
药筒筒体内的残余应力。 |
·楔压试验: | 利用楔形块施加载荷测定材料强度的方法。通常对不易制取拉伸试样的迫击炮弹铸铁零
件所采用。 |
·击碎检验: | 将追击炮弹的铸铁零件击成数块,宏观检验金属断面缺陷的方法。 |
·尾翼片拉脱检验: | 对翼片施加拉力检验翼片与尾翼座或尾翼结合强度的方法。 |
·弹尾结合牢固性检验: | 追击炮弹的弹尾与弹体结合可靠性的检验。 |
·弹体装药质量射线检验: | 利用x、γ 等射线对装药弹体进行透视照像或萤光显示等方法进行装药质量的无损检验。 |
·合膛检验: | 用合膛模检查炮弹、火箭弹外形综合误差的一种方法,以保证顺利装填和射击。 |
·导带裂缝: | 条状导带毛坯压合后或炮弹射击后导带接合处的开缝。 |
·导带间隙: | 指导带压在弹体上后,在导带与导带槽之间的间隙。 |
·导带下陷: | 因导带局部缺料,压带后导带表面有凹陷现象。 |
·卡壳弹: | 螺旋装药时,螺杆不能正常送药,使压药过程中断的装药弹体。 |
·药筒自裂: | 药筒在存放过程中,因残余应力而产生裂纹的现象。 |
·转角皱褶: | 金属药筒冲压成形时,因金属变形量不均,在转角处出现皱褶的现象。 |
·道线: | 炮弹金属零件表面划伤擦伤的线痕。 |
·粗结晶: | 炸药结晶粒度较大或形成枝状的组织: |
·气孔: | 注药时药室内空气未逸出,冷凝后而形成的空洞。 |
·缩孔: | 装药过程中熔化的炸药凝固收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空洞。 |
·装药皱褶: | 分次注药时因护理不当在衔接面上产生的皱褶。 |
·白痕: | 注药时因搅拌不当,半凝固炸药碰到工具后凝固而产生的白色痕迹。 |
·药柱松动: | 药柱在药室内活动的现象。 |
·药室底隙: | 弹体装药后,药柱与药室底面出现的间隙。 |
·火箭: | 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 |
·火箭弹: | 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无控弹药。通常由战斗部和火箭部组成。 |
·杀伤火箭弹: | 以战斗部的破片杀伤有生力量和毁伤目标的火箭弹。 |
·爆破火箭弹: | 以战斗部炸药装药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破坏目标的火箭弹。 |
·杀伤爆破火箭弹: | 战斗部兼有杀伤和爆破作用的火箭弹。 |
·杀伤爆破纵火火箭弹: | 战斗部兼有杀伤、爆破和纵火作用的火箭弹。 |
·纵火火箭弹: | 战斗部装有燃烧剂,爆炸后具有纵火作用的火箭弹。 |
·混凝土破坏火箭弹: | 用于破坏钢筋混凝土目标和坚实的砖石建筑物的火箭弹。 |
·反坦克火箭弹: | 用以攻击、摧毁坦克、装甲车辆等目标的火箭弹。 |
·破甲火箭弹: | 以聚能效应形成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的火箭弹。 |
·碎甲火箭弹: | 利用炸药在装甲表面爆炸产生的爆轰波,在装甲内形成应力波,使装甲背面崩落呈碟形破
片的火箭弹。 |
·特种火箭弹: | 利用特种效应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火箭弹。如照明火箭弹,化学火箭弹等。 |
·发烟火箭弹: | 战斗部内装有发烟剂,空爆后形成烟幕屏障或信号烟幕的火箭弹。 |
·照明火箭弹: | 战斗部内装有照明剂,利用其在夜间点燃后发出的强光来观察目标和射击效果的火箭弹。 |
·宣传火箭弹: | 用战斗部抛撤宣传品的火箭弹。 |
·化学火箭弹: | 战斗部内装有化学战剂的火箭弹,爆炸后释放出化学毒剂用于杀伤有生力量。 |
·布雷火箭弹: | 在弹道上,将内装的地雷向地面布撤的火箭弹。 |
·扫雷火箭弹: | 通过战斗部的爆破作用排除地雷的火箭弹。 |
·云爆火箭弹: | 战斗部内装有燃料空气炸药的火箭弹。其特点是炸开后呈云雾状,并与空气中的氧混合
产生二次爆炸,出现大面积超压,又称燃料空气火箭弹。 |
·开辟通路火箭弹: | 以火箭牵引爆破器材,在目标区域爆炸,用以扫除路障、地雷,开辟通路的火箭弹。又称火
箭爆破器。 |
·干扰火箭弹: | 能释放干扰物或产生干扰源的火箭弹。 |
·彩色信号火箭弹: | 战斗部能产生彩色烟云或彩色光,用来作为信号或指示目标的火箭弹。 |
·惰性火箭弹: | 战斗部装填物为惰性物质的火箭弹。 |
·训练火箭弹: | 战斗部装显示装药或惰性物质,供射击训练、演习用的火箭弹。 |
·教练火箭弹: | 供教学示范、训练操作用的惰性火箭弹。 |
·试验火箭弹: | 用于试验或为试验而准备的火箭弹。 |
·模拟火箭弹: | 质量、质心位置、外形、尺寸等与某种火箭弹相同或相似的火箭弹。供模拟试验用。 |
·防空火箭弹: | 用于对付空中目标的火箭弹。 |
·野战火箭弹: | 用于陆军战术作战的火箭弹。作为压制兵器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又称炮兵火箭
弹。 |
·涡轮式火箭弹: | 利用斜切的多喷管产生力偶使弹高速旋转,借急螺效应达到飞行稳定的火箭弹。 |
·尾翼式火箭弹: | 利用尾翼稳定装置产生的气动力保持飞行稳定的火箭弹。 |
·微旋火箭弹: | 低速旋转的尾翼式火箭弹。 |
·航空火箭弹: | 由飞机携带并发射,用来攻击空中、地面或水上目标的火箭弹。 |
·单兵火箭弹: | 由单兵携带和发射,用于摧毁近距离目标的小型火箭弹。 |
·子母火箭弹: | 战斗部为子母弹,在目标区域上空母弹以抛撒的子弹攻击目标的火箭弹。 |
·战斗部: | 火箭弹中在外弹道上完成预定战斗任务的部件。 |
·火箭发动机: | 依靠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速喷气流,提供推力的动力装置。 |
·燃烧室: | 盛装推进剂,供其进行燃烧的容器。 |
·连接底: | 连接并隔开战斗部和火箭部的零件。又称中间底。 |
·隔热垫: | 减少热量传递的隔热材料制品。 |
·挡药板: | 在燃烧室中定位、支撑药柱,防止碎药堵塞喷管的零件。 |
·点火装置: | 用以准确可靠地将发动机内推进剂迅速点燃的装置。 |
·喷管: | 用以控制燃气流量,维持一定压力,使燃气流膨胀加速而形成推力的零件。 |
·喷管喉衬: | 用耐烧蚀材料制成的喷管喉部涂层或镶衬零件,用以减少喉部烧蚀。 |
·喷管堵盖: | 在喷管上粘接或安装的一种塞子或盖。平时用以密封防潮,发动机工作时使燃烧室建立
一定的点火压力。 |
·斜置喷管: | 喷管轴与火箭弹轴或弹轴同心圆切向成一定夹角的喷管。 |
·斜切喷管: | 出口截面与喷管轴线不垂直的喷管。 |
·起飞发动机: | 加速火箭迅速脱离发射装置并达到预定飞行速度的一种助推装置。又称助推发动机。 |
·火箭弹起始质量: | 火箭弹在起飞前的质量。又称起飞质量。 |
·火箭弹消极质量: | 在被动段上除战斗部之外的零、部件质量之和。 |
·战斗部质量: | 火箭弹起始质量与火箭部质量之差。 |
·战斗部相对质量: | 表征战斗部质量与其直径关系的特征量。 |
·火箭部质量: | 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的质量之和。 |
·喷喉: | 喷管收敛段与扩张段之间的通道。 |
·喷喉直径: | 喷管的临界截面直径。 |
·喷喉长度: | 喷喉直径所构成的通道长度。 |
·喷管面积比: | 喷管出口截面积与喷喉面积之比。 |
·通气面积: | 在同一横截面上,燃烧室内截面面积与装药断面面积之差。 |
·喉通比: | 喷喉截面积与通气面积之比。 |
·面喉比: | 固体推进剂可燃烧表面积与喷喉截面积之比。 |
·通气参量: | 固体推进剂起始燃烧表面积与通气面积之比。 |
·发动机质量比: | 发动机中推进剂质量与发动机总质量之比。 |
·发动机推质比: | 发动机推力与无推进剂的发动机质量之比。 |
·喷管最大斜置角: | 依据飞行稳定条件确定的喷管轴与弹轴同心圆切线夹角的上限值。 |
·喷管最少斜置角: | 依据飞行稳定条件确定的喷管轴与弹轴同心圆切向夹角的下限值。 |
·推力偏心角: | 推力作用线与弹轴之间的夹角。 |
·火箭阻力环: | 用以增加飞行阻力,提高中近距离射击密集度的金属零、部件。 |
·喷管临界截面积: | 喷喉截面所构成的面积。又称喷喉截面积。 |
·喷管扩张比: | 喷管出口截面与喷喉直径之比。 |
·火箭弹直径: | 火箭弹的最大外径。 |
·实验室试验: |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弹药及其零、部件的某些性能进行检查或测试的试验。 |
·动平衡试验: | 在实验室进行的测定和检查弹丸、火箭弹惯性主轴与转动轴偏离的试验。 |
·模拟试验: | 根据相似理论、用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对弹药进行的试验。 |
·震动试验: | 用一定的频率、振幅、时间模拟可能遇到的各种运输条件,考核弹药性能的试验。 |
·冲击试验: | 模拟弹药发射和碰击目标时的冲击条件考核弹药强度和性能的试验。 |
·跌落试验: | 以一定高度自由落在规定硬度砧板上、考核弹丸、火箭弹在勤务处理中偶然跌落时安全性
的试验。 |
·抗蚀性试验: | 考核弹药的零、部件表面防腐处理质量的试验。 |
·淋雨试验: | 将弹药置于模拟降雨的环境条件下,经一定周期后检查其防水性和抗蚀性的试验。 |
·浸水试验: | 将弹药浸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经一定时间检查其防水性的试验。 |
·盐雾试验: |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弹药喷洒一定浓度的盐水溶液,经一定周期检查其外表面,考核抗蚀
性的试验。 |
·密封性试验: | 考核弹药密封性能的试验。 |
·装配正确性检验: | 对弹药各零、部件装配的正确性,可靠性的检查。 |
·破片散布试验: | 测定弹药在静态爆炸时破片分布规律的试验。 |
·扇形靶试验: | 用扇形靶记录破片散布情况的试验,用以计算其密集杀伤半径和杀伤面积。 |
·破片速度测定试验: | 测定弹丸、战斗部静爆时,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上破片的飞散速度及破片速度衰减规律的
试验。 |
·弹体破碎性试验: | 测定弹丸、战斗部在砂坑或水井内静态爆炸后破片的形状、数量及按质量分布规律的试
验。 |
·冲击波超压值试验: | 测定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值(超压值)及其衰减规律的
试验并测定对生物的杀伤程度。 |
·球形靶试验: | 用球形靶测定弹丸、战斗部在空间静态爆炸时,破片按不同方向飞散的密度分布规律的试
验,为改进弹丸结构和计算杀伤面积提供数据。 |
·爆破作用试验: | 测定弹丸、战斗部在静态爆炸后形成爆坑容积的大小,以鉴定其爆破威力的试验。又称漏
斗坑试验。 |
·静破甲试验: | 在静态和一定炸高条件下测定破甲弹对靶板穿透能力的试验。 |
·纵火弹静爆试验: | 测定纵火弹静态爆炸后,纵火性能的试验。 |
·燃烧剂燃烧温度测定试验: | 在实验室测定燃烧剂燃烧温度和燃烧时间的试验。 |
·照明炬静态测光试验: | 在实验室测定照明炬发光强度和燃烧时间的试验。 |
·基本药管尾管压力试验: | 测定基本药管在尾管内火药气体最大压力,考核基本药管管壳强度的一种模拟试验。 |
·拉脱力试验: | 测定弹药与弹链的拉(推)脱力试验。 |
·火箭发动机静止试验: | 在静止试验台上,测试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参数的试验。 |
·静止点火试验: | 将火箭发动机固定在静止试验台上进行点火的试验。 |
·导电性检验: | 为确保有导电性能要求的产品作用可靠,所进行的绝缘性和导电性检验。 |
·贮存试验: | 将弹药置于正常贮存的各种环境中,定期检查其性能变化的试验。 |
·加速贮存试验: | 用强化环境条件、缩短贮存时间模拟正常贮存,考核弹药性能的试验。 |
·靶场试验: | 在规定的场地,按战术技术要求鉴定弹药性能的试验。 |
·威力试验: | 按战术技术指标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以动态方式鉴定弹丸、战斗部毁伤目标或完成特定任
务能力的试验。 |
·射击试验: | 用火炮或发射装置发射炮弹或火箭弹的试验。 |
·弹体射击强度试验: | 在最大膛压下和弹体及零、部件承载能力最小的条件下发射,考核结构强度,检测变形量
大小的试验。 |
·弹丸零、部件作用可靠性试验: | 考核弹丸的零、部件自身功能可靠程度的试验。如闭气性(带底螺),导带作用正确性等。 |
·弹体碰击强度试验: | 考核弹体在碰击目标时,弹体强度满足要求的试验。 |
·弹体装药安定性试验: | 弹丸装填的炸药或特种装药在最大膛压条件下射击,考核其在膛内、弹道上不发生爆燃、
爆炸的试验。 |
·爆炸完全性试验: | 考核弹丸、战斗部传爆系列到炸药装药作用可靠性和爆炸能量释放完全性的试验。 |
·弹体装药碰击安全性试验: | 考核弹丸、战斗部在射击后碰击目标时其弹体装药不发生爆燃、爆炸的试验。 |
·射程和密集度试验: | 考核弹丸、火箭弹的地面射程和射击密集度的试验。 |
·弹道飞行稳定性试验。: | 观测弹丸、火箭弹飞行姿态,测定其随时间变化规律,鉴定其飞行稳定性的试验。 |
·章动角测定试验: | 测定弹丸、火箭弹在飞行中章动角变化规律的试验。 |
·弹形系数测定试验: | 通过实射测定弹丸、火箭弹飞行时间经计算确定弹丸弹形系数的试验。 |
·转速测定试验: | 通过射击测定弹丸、火箭弹飞行时旋转速度的试验。 |
·跳弹射击试验: | 选择满足跳弹条件,使射弹着地后飞到空中爆炸的射击试验。 |
·立靶密集度试验: | 考核一组弹丸,在射击后其高低、方向中间误差的试验。 |
·直射距离测定试验: | 考核-组弹丸,射击时直射距离的试验。 |
·穿甲试验: | 在一定的射击条件下,考核穿甲弹对规定靶板穿甲威力的试验。 |
·极限穿透速度试验: | 测定穿甲弹穿透给定装甲靶板的最小着速的试验。 |
·临界速度试验: | 测定穿甲弹对给定装甲靶板的穿透概率为50%的着速试验。
.21 弹体穿甲强度试验 |
·弹体穿甲强度试验: | 考核穿甲弹或穿甲爆破弹在侵彻靶板时弹体强度的试验。 |
·弹体装药穿甲安定性试验: | 考核弹丸、战斗部在碰击靶板和侵彻靶板过程中弹体装药不发生爆燃、爆炸的试验。 |
·动破甲试验: | 在一定的射击条件下,考核破甲弹对靶板破甲威力的试验。 |
·抗屏蔽试验: | 考核破甲弹对屏蔽装甲的破甲能力的试验。 |
·碎甲试验: | 在一定的射击条件下,考核碎甲弹对靶板碎甲威力的试验。 |
·后效作用试验: | 考核反坦克弹药对靶板作用后,在靶后毁伤能力和纵火能力的试验。 |
·纵火效应试验: | 考核纵火弹射击后,纵火性能的试验 |
·子弹散布试验: | 测定子母弹,在一定高度开舱后,子弹落点散布特性的试验。 |
·子母弹开舱试验: | 考核子母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开舱可靠性和适时性的试验。 |
·子弹分离可靠性试验: | 考核子弹从母弹抛出后的分离情况,分散速度及对目标作用效果的试验。 |
·系统安全性试验: | 对子母弹进行强装药射击,考核射击、开舱和抛散过程中安全可靠性试验。 |
·最佳抛撒高度试验: | 为满足子弹的散布要求,确定有利抛撒高度的试验。 |
·空抛开伞效应试验: | 考核伞炬系统的开伞性能并作出半失效和全失效判断的试验。 |
·烟雾效应试验: | 测定烟幕遮蔽性能参数的试验。 |
·散布性能试验: | 考核宣传弹抛撒宣传品的性能试验。 |
·基本药管壳强装药射击试验: | 增加基本药管管壳内的装药量检查其强度的射击试验。 |
·基本药管壳减装药射击试验: | 减少基本药管管壳内的装药量检查低压下开孔性能的试验。 |
·连发性能试验: | 考核可连发火炮的弹药,连射时的综合性能的试验。 |
·曳光及曳光自炸性能试验: | 测定曳光时间及亮度的试验,对有曳光自炸机构的炮弹同时考核自炸性能的试验。 |
·药筒射击性能试验: | 考核药筒强度、退壳和闭气性能的射击试验。 |
·药筒反复射击试验: | 药筒经重复射击,考核其使用性能的试验。 |
·药简射击寿命试验: | 考核药筒能经受的射击次数的试验。 |
·药筒速射试验: | 考核药筒对火炮最大射速条件的适应性试验。 |
·药筒高角试验: | 以火炮最大射角射击,检验药筒自动退壳性能的试验。 |
·时效低温试验: | 用人工时效方法,考核钢质药筒低温性能的试验。 |
·高温射击试验: | 弹药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发射,以考核其性能的试验。 |
·低温射击试验: | 弹药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发射,以考核其性能的试验。 |
·常温射击试验: | 弹药在规定的常温条件下,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发射,以考核其性能的试验。 |
·环境试验: | 在规定的各种环境条件下,考核弹药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 |
·高温高湿试验: | 弹药在规定的高温及高湿度环境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后考核其性能变化的试验。 |
·温度循环试验: | 在规定的保温时间间隔、高低温交替循环的次数及温度变化速率等条件下,考核弹药对环
境条件适应能力的试验。 |
·寒区使用试验: | 在规定的严寒季节和地区,进行实弹射击,考核弹药在严寒地区使用性能的试验。 |
·热区使用试验: | 在规定的酷暑季节和地区,进行实弹射击,考核弹药在高温地区使用性能的试验。 |
·运输试验: | 按规定的运输工具、包装、道路、行车速度和里程等条件,将弹药做实际运输后,检查其包
装正确性和作用可靠性的试验。 |
·点火可靠性试验: | 火箭弹经运输后,在低温条件下考核发动机点火系统作用可靠性的试验。 |
·弹道诸元及飞行稳定性试验。: | 测定火箭弹外弹道诸元并考核其飞行稳定性的试验。 |
·跳弹射击: | 使弹丸、战斗部着地后再跳到空中爆炸的射击。 |
·试射: | 为获得精确的射击诸元,而进行的预先射击。 |
·着发射击: | 装有着发引信、使弹丸、战斗部触及目标或地面后爆炸的射击。 |
·测压器: | 测量火炮药室压力的装置。 |
·有效发: | 弹药试验时能用以评定试验结果的弹。 |
·曳光自炸率: | 带有曳光自炸机构的炮弹,考核自炸性能时,自炸发数与射击发数的百分比。 |
·安全落高: | 弹丸自由跌落在规定的砧板上,不发生爆炸的最大高度。 |
·扇形靶: | 做破片散布试验时,在不同距离上布置成扇形的靶。 |
·密集杀伤半径: | 从爆点中心至一定距离的圆周上,每一块标准靶上(即高1.5m宽0.5m)平均被一块破片
击穿,此距离即为密集杀伤半径。 |
·疏散杀伤半径: | 从爆点中心至一定距离的圆周上,每一块标准靶上平均被半块破片击穿,此距离即为疏散
杀伤半径。 |
·杀伤半径: | 破片从爆点为中心至具有满足-定杀伤概率处的距离。 |
·密集杀伤面积: | 密集杀伤半径所形成的面积。 |
·球形靶: | 做破片空间分布试验用的球瓣形靶。 |
·杀伤面积: | 球形靶试验中,弹丸爆炸后目标受到毁伤的概率为1的面积。 |
·破片回收率: | 弹体破碎性试验中,回收的破片总质量与被测弹体的金属质量的百分比。 |
·标准型炸坑: | 爆破弹在土壤中爆炸形成半径等于深度的炸坑。 |
·减弱型炸坑: | 爆破弹在土壤中爆炸形成的半径小于深度的炸坑。 |
·加强型炸坑: | 爆破弹在地下爆炸形成半径大于深度的炸坑。 |
·立靶: | 靶面与水平基准面垂直的靶。 |
·仰靶: | 靶面沿射向倾斜,靶面与水平基准面成钝角的靶。 |
·后效侵彻: | 破甲试验时,金属射流穿透规定装甲靶板之后,再对后置靶板进行侵彻的能力。 |
·重孔: | 射击试验时,在靶上形成两孔相交或两孔边距小于规定值的现象。 |
·法向角: | 弹着点切线与靶板表面法线所夹的锐角。 |
·穿透率: | 穿透靶板的发数与命中靶板有效发数的百分比。 |
·穿甲系数: | 计算极限穿透速度时,表征靶板性质、弹丸结构特征的修正系数。 |
·极限穿透速度: | 穿透规定装甲靶板的最小着速。 |
·临界速度: | 穿透规定装甲靶板的穿透概率为50%时的着速。 |
·穿透: | 穿甲、破甲弹着靶后,在靶板背面有孔。 |
·夹弹: | 穿甲弹着靶后嵌入靶板内的现象。 |
·有效穿透距离: | 弹丸飞行速度降至极限穿透速度时的距离。 |
·滑移量: | 破甲弹的弹着点与穿孔入口之间的位移量。 |
·碎甲率: | 碎甲的发数与命中靶板有神发数的百分比。 |
·阻力帽: | 为增加空气阻力而用的-个附加零件。 |
·点燃率: | 纵火弹被点燃的纵火件数与其装纵火件总数的百分比。 |
·底抛: | 通过弹内抛射装置,将被抛部件从弹底抛出。 |
·照明炬燃烧时间: | 照明炬从点火到熄灭的连续燃烧时间,分为空中燃烧时间和静止燃烧时间。 |
·照明炬空中燃烧时间: | 在射击条件下,照明炬从开始点燃至空中燃烧结束或至燃烧照明炬落地时为止的时间。 |
·照明炬静止燃烧时间: | 在实验室测光条件下,照明炬从点燃到熄灭所测得的时间。 |
·伞炬系统平均降速: | 从开伞点至照明炬熄火点的高度差与其相对应的时间的比值。 |
·烟幕高度: | 形成烟幕的有效遮蔽高度。 |
·烟幕宽度: | 形成烟幕的有效遮蔽宽度 |
·烟幕形成时间: | 烟幕形成时间是指弹体爆开或发烟体抛出的瞬间到形成的烟幕完全遮蔽规定目标的时
间。 |
·烟幕遮蔽时间: | 形成烟幕至失去有效遮蔽能力的持续时间。 |
·点火压力: | 使火箭推进剂瞬时点燃和正常燃烧所需要的点火药燃气的压力。 |
·底火螺纹烧蚀: | 底火螺纹被火药气体冲刷造成的损伤。 |
·底缘拉脱: | 射击后药筒退壳时,药筒底缘被拉断、拉裂的现象。 |
·漏烟: | 射击后底火螺纹、底火室、药筒口部及药筒底部有烟熏痕迹的现象。 |
·药筒口部熏黑长度: | 自药筒口部端面算起,火药燃气沿筒口向外表面熏黑的长度。 |
·药筒底部熏黑长度: | 火药燃气沿底火室边缘向外表面径向熏黑的长度。 |
·弹底凹陷: | 射击后弹底产生凹陷的塑性变形。 |
·管壳横断: | 基本药管的纸管与管座接缝处横向断裂或管座腰部横断。 |
·管壳竖断: | 基本药管的纸管沿轴线方向的破裂。 |
·管座破裂: | 基本药管的管座产生裂纹、撕裂。 |
·弹体破裂: | 射击后弹体发生裂纹、裂缝或破碎的现象。 |
·导带脱落: | 射击后导带与弹体分离。 |
·不开孔: | 迫击炮弹击发点火后,因燃气压力不足,基本药管在尾管内传火孔处未喷开。 |
·膛线印痕: | 发射中弹体外表面由膛线压划产生的痕迹。 |
·曳光剂瞎火: | 曳光弹出炮口后,曳光剂未点燃的现象。 |
·曳光剂短火: | 曳光剂燃烧未达到规定的时间。 |
·照明剂脱壳: | 空抛后,照明药柱从炬壳中脱出。 |
·照明炬掉药: | 照明炬在燃烧过程中,掉出药块。 |
·照明炬半失效: | 照明炬在空中燃烧时间小于规定的燃烧时间,但大于规定的燃烧时间之半为半失效。 |
·半失效率: | 指伞炬系统半失效数与试验总数的百分比。 |
·照明炬全失效: | 照明炬在空中燃烧时间小于规定时间之半为全失效。 |
·全失效率: | 指伞炬系统全失效数与试验总数的百分比。 |
·伞衣破损: | 开伞瞬间伞衣被零件打破或被空气动载鼓破的现象。 |
·伞炬分离: | 连接螺栓断开,使吊伞和照明炬分开致使照明炬不能正常降落的现象。 |
·火种留坑: | 纵火弹丸在目标区爆开后,有部分火种留在弹坑内的现象。 |
·黄磷留坑: | 黄磷弹着地爆炸后,部分黄磷被埋入弹坑内的现象。 |
·纵火炬瞎火: | 纵火弹出炮口后,纵火炬未被点燃的现象。 |
·漏磷: | 黄磷弹由于密封性能不好磷从弹口螺纹处渗出的现象。 |
·迟发火: | 炮弹击发或火箭发动点火延迟的现象。 |
·不稳定燃烧: | 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推进剂燃烧时断时续的不正常现象。 |
·不完全燃烧: | 燃烧后有剩余残渣的现象。 |
·燃烧室爆炸: | 火箭发动机工作时,由于燃烧室的缺陷或推进剂不稳定燃烧,引起压力聚增,使燃烧室爆
炸破裂的现象。 |
·推力偏心: | 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线偏离火箭弹质心的现象。 |
·盲炸: | 弹丸、战斗部着地后侵入地下较深处爆炸,在地表面未形成炸坑,且不易寻找其弹着点。 |
·炮口炸: | 弹丸在炮口或离炮口很近的地方爆炸。 |
·早炸: | 弹丸、火箭弹在预定的时间之前或击中目标之前爆炸。也称弹道炸。 |
·哑弹: | 在到达或碰击目标后,没有爆炸的弹丸或火箭弹。 |
·近弹: | 射程异常地小于其他弹丸的平均射程的弹。 |
·脱靶: | 弹丸或火箭弹未击中靶板或目标。 |
·离群弹: | 在射击的一组弹丸或火箭弹中,弹着点异常偏离平均弹着点的弹。 |
·“柱状”烟云: | 黄磷发烟弹着地爆炸产生的遮蔽面积小且迅速上升的烟云。 |
·质量分级: | 弹药保管中,根据技术检查发现的缺陷及试验室、化验室和靶场的试验结果而确定的弹药
质量优劣的等级。有新品、堪用品、待修品、废品。 |
·新品: | 经检验合格未经部队携带的产品,或经修理检验合格配套齐全,标志清楚,包装完整的产
品以及贮存一定年限内的弹药。 |
·堪用品: | 虽有轻微缺陷,但性能仍可满足要求,可以使用的弹药。 |
·待修品: | 有严重缺陷不经修不能使用,或因某种缺陷暂停使用的弹药。 |
·废品: | 有致命缺陷不能使用且无法修理的弹药。 |
·弹药保管: | 指弹药接收、上帐、保管、检查、修理、处理以及发放转运等全部工作。 |
·成套保管: | 弹药及所配套的部件-起进行的保管。 |
·分类保管: | 按弹药种类、质量等级、使用范围等方面而将弹药分别进行的保管。 |
·分批保管: | 按弹药(或部件)批号、年份和生产厂等内容而分别进行的保管。 |
·分库保管: | 根据库房温湿度、位置、结构和设备条件考虑弹药的危险性、威力及流动性等选择库房而
进行的保管。 |
·混合保管: | 将性能相近的弹药保管在同一库房内,性能不同的弹药在库房内分区保管。 |
·永久性库房: | 按照弹药保管要求而设计,专门用于长贮弹药的洞库、地面库等。 |
·临时性库房: | 结构简陋,做为暂时存放弹药的库房。 |
·露天保管场地: | 因作战和训练需要而临时确定的仅能保证弹药安全的存放地。 |
·启封: | 弹药在使用前拆开包装或清除保护介质的过程。 |
·弹药技术检查: | 对弹药技术性能、质量情况、保管状态等进行的外观和内部的检查。又称查库。 |
·脱锌腐蚀: | 黄铜药筒表面生成一层白色的粉状氢氧化锌、氧化锌等混合物呈点状或斑状的腐蚀。 |
·局部腐蚀: | 弹药表面由于与木质卡板长期接触,赤手摸拿等原因形成的腐蚀。 |
·腐蚀破裂: | 由于腐蚀而使药筒口部和底部出现裂纹的现象。 |
·翻新: | 通过比反修更复杂和危险的操作,使弹药修复到适用程度,一般均需更换零件。 |
·药筒修理: | 对射击过的药筒或炮弹分解后的药筒进行清洗、整形、擦拭、烤口和表面处理的过程。 |
·药筒的化学清洗: | 用碱性溶液将射击后的药筒表面附着的炮油、残渣、杂物及锈蚀物洗去的过程。 |
·药筒的机械擦拭: | 使用过的药简经化学清洗后用机械方法将残余的氧化铜残渣、标志、油污等除去的过程。 |
·拆卸倒药法: | 在去掉引信等零部件后,按其装药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将炸药装药从弹体内倒出的方法。 |
·熔化法: | 利用高于炸药熔点的水或蒸汽加热炸药使其熔化将炸药从弹体内倒出的方法。 |
·浸泡法: | 对于黑火药及其制品用水或其他溶剂浸泡销毁的方法。 |
·烧毁法: | 对废弹药选择适当的地点,按一定的排列方式进行燃烧销毁的方法。 |
·炸毁法: | 对废弹药采用引爆销毁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