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保护: | 为防止或阻止个人或团伙抢劫、盗窃、非法转移核材料,或破坏核设施、核材料所采取的方法和措
施。 |
·设计基准威胁: | 潜在的内部和(或)外部敌人的属性和特性,这些人可能试图擅自转移核材料或进行破坏,因此要根
据这一背景来设计和评价实物保护系统。 |
·控制区: | 周围有一道实体屏障,进出该区的人员或车辆受到控制的区域,通常该区有Ⅲ级核材料。 |
·保护区: | 在控制区内,周围有两道实体屏障,始终受到(警卫或电子装置)监视的区域,通常该区有Ⅱ级核材
料。 |
·内区: | 在保护区内,周围有多道实体屏障,内有Ⅰ级核材料,始终受到严密监视的区域。 |
·生物识别: | 依据人体生物特征(例如面相、指纹、手形、视网膜等)进行人员辨别的方法。 |
·复合识别: |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识别方法并进行逻辑和/或运算的一种人员识别方式。 |
·Ⅰ类错误: | 合法进入请求被拒绝的概率。 |
·Ⅱ类错误: | 非法进入请求被接受的概率。 |
·违禁品: | 任何与实物保护目的相悖的物项。诸如私自携带的武器、爆炸物、核材料,不准许泄露的机要信息
或资料,可能会引发偷盗、破坏或其他恶性事件的易燃物、金属屏蔽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制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