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呐]导流罩插人损失图案: | 声呐导流罩的插入损失对声传播方向的指向性图案。 |
·换能器不同方向对应的导流罩插入损失图案: | 导流罩内换能器与导流罩相对位置和相对角不变时,导流罩插入损失对声传播方向的指
向性图案。 |
·导流罩不同方向的插入损失图案: | 导流罩内换能器主轴方向对应的导流罩的插入损失对方位角的指向性图案。 |
·[声呐]导流罩插人损失频率特性: | 导流罩在某一指定方向上的插入损失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 |
·[声呐]导流罩透声损失R
T: | 导流罩内散射声对其中换能器的干扰可以略去的情况下,导流罩的插入损失。 |
·[声呐]导流罩透声损失图案: | 导流罩透声损失对声传播方向的指向性图案。 |
·[声呐]导流罩透声损失频率特性: | 导流罩在某一指定方向上的透声损失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 |
·[罩致换能器]波束宽度变化率
θ
δ: | 由于插入导流罩引起导流罩内换能器波束宽度的变化率。 |
·[罩致换能器]主轴偏移 Φ: | 由于插入导流罩引起导流罩内换能器主轴的偏移。 |
·[罩致换能器]旁瓣级的变化量 L s。: | 由于插入导流罩引起导流罩内换能器波束最大旁瓣级的变化量。 |
·[罩致换能器]电阻(电抗)变化率 ( x)
R
δδ: | 由于插入导流罩引起导流罩内换能器等效电阻(电抗)值的变化率。 |
·[罩致换能器]谐振频率的偏移量Δfr: | 插入导流罩后,导流置内换能器谐振频率的偏移量。 |
·坐标系: | 对导流罩一换能器系统指定一个左旋直角坐标系,见图1。坐标系的原点放在换能器的
有效声中心上,以该点为测量距离的起点。测量指向性图案时,导流罩和换能器绕通过该点的
某一轴旋转。
坐标系的取向规定如下:
正Z轴是向上的方向。
X轴和Y轴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上。正X轴方向从原点指向另一个换能器声中心。正
Y轴为从正X轴方向顺时针旋转90o后的方向。
|
·导流罩的轴: | 导流罩的轴是导流罩被X—Y平面所截平面上曲线的对称线。 |
·相对角β: | 导流罩内换能器主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导流罩轴的夹角。 |
·俯仰角α: | 换能器绕Z轴转动使换能器主轴由水平面向下或向上转过的角度。 |
·方位角: | 换能器和(或)导流罩沿顺时针方向偏离正X轴的角度。
2 |
·声场条件: | 声场条件应满足GB7965-87的10.2.1条规定。声场检测方法按照GB3223—82的
3.3.2条进行。
安装导流罩前后的两次测量中,接收换能器和发射换能器的位置应保持一致。 |
·换能器和测量仪器: | 测量导流罩的声性能时,根据导流罩技术条件的规定选用接收换能器和发射换能器。无
规定时,导流罩内的换能器应使用该声呐系统配用的同种换能器(或基阵)。
导流罩内换能器的工作方式及在导流罩内的位置,应符合导流罩技术条件的规定。无规
定时,应该与实际使用条件一致。导流罩外面的换能器,根据对测量的要求选定。
测量仪器的频率范围、动态范围及精度必须满足导流罩技术条件对测量的要求。
安装导流罩前、后的两次测量,必须使用同一测量系统。 |
·脉冲宽度: | 用脉冲法测量时,脉冲宽度应符合导流罩技术条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参照GB3223—82
附录A《脉冲声校准技术》中选择脉冲宽度的方法确定。 |
·清洗: | 导流罩和换能器的表面应擦洗干净。入水前用浸润剂或清水擦洗。 |
·入水: | 导流罩入水后应保证罩内充满水而无气泡。 |
·浸润: | 导流罩和换能器入水充分浸润后才能进行测量,另有规定除外。浸润时间应符合导流罩
技术条件的规定。无规定时,按3.1、3.2.1和3.2.2条中的任一方法,至少每隔4h测量一次,
直到相邻的两次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
·夹具: | 安装导流罩和换能器的夹具,应尽量避免振动、声反射和散射对测量的影响。旋转时应保
证导流罩的轴线处在X—Y平面上。 |
·定位标志: | 导流罩和换能器应该有指向标志。导流罩的指向标志在罩首方向。换能器的指向标志按
照GB7965—87中3.1条中规定。
测量夹具的法兰盘应该有定位标志。以保证拆、装导流罩和换能器时不发生错位。 |
·数据表示: | 测量结果和导出参数可以列表表示,或者用图形曲线等方法表示。
导出参数的计算按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测量结果和导出参数应该说明以下内容:
a.导流罩的名称和编号;
b.接收换能器和发射换能器名称及编号;
c.导流罩与接收换能器和发射换能器的相对位置;
d.导流罩内换能器(或基阵)的工作方式;
e.接收换能器和发射换能器的入水深度;
f.信号形式和测量频率;
g.方位角;
h.测量方法;
i.水温;
j.测量时间和地点;
k.测量人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