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辐射水平

标准号:GJB 188.2-88   标准名称:防化术语 核监测       1988-05-06

基本信息

【名称】 辐射水平
【英文名称】 radiation level
【定义】 辐射场中某一点的注量率。在辐射防护工作中也常指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吸收剂量率 或剂量当量率等。

同源术语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量制成的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核裂变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片 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发射中子及γ 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电粒子。
·核聚变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个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
·原子弹指爆炸能量来自核裂变反应的核武器。
·氢弹指部分爆炸能量来自核聚变(或热核)反应的核武器。
·核武器毁伤因素(核武器破坏因素)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杀伤破坏作用的各种原因和条件。例如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放 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等。
·核武器毁伤效应(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核武器爆炸对人员的杀伤和对物体破坏的效应。
·核武器毁伤程度核武器爆炸对目标毁伤的轻重情况。一般分为四级:完全毁伤、严重毁伤、中等毁伤和轻 微毁伤。
·核防护对核武器袭击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核监测对核武器爆炸与爆后核辐射的探测以及对其毁伤效应的预测和评估。它包括核爆监测和 核辐射监测两个方面。
·核爆监测探测核爆信息,和预测、评估核袭击后果(毁伤效应)。
·核辐射监测探测核爆早期与剩余核辐射、评估人员体内外辐照剂量、急性辐射危害。
·核爆探测发现和测量核爆产生的烟云、核电磁脉冲、光辐射、冲击波、地震波等信号并将信号进行处 理得出核爆的时间、地点、威力、方式、弹型等信息。
·核爆毁伤效应预测(核估算)根据核爆探测等提供的核爆信息和气象参数,预测(估算)对人员、武器装备、各种设施、工 事、道路等的毁伤效应以及具有军事意义的落下灰地面放射性沾染的辐射水平。
·核辐射探测核爆后发现和测量早期与剩余核辐射的专业技术,包括对环境和人员有关辐射量的探测。
·核辐射效应评估根据辐射仪器测得的数据,对个人和集体所受辐射剂量及其伤害程度进行的分析、估算和 评价。
·核爆炸威力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用梯恩梯当量表示。
·梯恩梯当量(当量)核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与梯恩梯炸药爆炸时释放能量相等时的梯恩梯的重量。
·二倍当量某当量的武器在地球表面爆炸能够产生的现象。与两倍于此当量的武器在自由空气中不 受任何反射表面影响的爆炸所产生的现象完全一致。
·爆高(爆炸高度)核武器在地面或水面以上爆炸时,从爆心到地面或水面的垂直距离。
·1 比高(比例高度)核爆炸高度与爆炸当量的立方根之比。以米/3千吨 为单位。
·爆心投影点核爆炸中心在地面或水面的投影点。
·爆炸方式核爆炸按不同高度和深度分类的型式。通常分为超高空爆炸、空中爆炸、地面或水面爆 炸、地下或水下爆炸几种方式。
·超高空爆炸爆炸高度在30千米以上的核爆炸。
·空中爆炸(空爆)爆高大于火球最大半径的核爆炸。空中爆炸按比高可分为低空、中空、高空爆炸三种方式。 3.26 高空爆炸 high air nuclear burst
·高空爆炸比高为200~250的空中核爆炸。
·中空爆炸比高为120~200的空中核爆炸。
·低空爆炸比高为60~120的空中核爆炸。
·地面爆炸(地爆)比高小于60或爆高小于火球的最大半径的核爆炸。
·地下爆炸在地表面以下-定深度的核爆炸。
·水下爆炸在水面下-定深度的核爆炸。
·核武器碎片核爆炸后剩下来的放射性非常高的物质。它含有裂变产物、俘获中子后的各种产物以及 没有裂变的铀和环。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量制成的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核裂变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片 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发射中子及γ 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电粒子。
·核聚变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个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
·原子弹指爆炸能量来自核裂变反应的核武器。
·氢弹指部分爆炸能量来自核聚变(或热核)反应的核武器。
·核武器毁伤因素(核武器破坏因素)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杀伤破坏作用的各种原因和条件。例如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放 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等。
·核武器毁伤效应(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核武器爆炸对人员的杀伤和对物体破坏的效应。
·核武器毁伤程度核武器爆炸对目标毁伤的轻重情况。一般分为四级:完全毁伤、严重毁伤、中等毁伤和轻 微毁伤。
·核防护对核武器袭击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核监测对核武器爆炸与爆后核辐射的探测以及对其毁伤效应的预测和评估。它包括核爆监测和 核辐射监测两个方面。
·核爆监测探测核爆信息,和预测、评估核袭击后果(毁伤效应)。
·核辐射监测探测核爆早期与剩余核辐射、评估人员体内外辐照剂量、急性辐射危害。
·核爆探测发现和测量核爆产生的烟云、核电磁脉冲、光辐射、冲击波、地震波等信号并将信号进行处 理得出核爆的时间、地点、威力、方式、弹型等信息。
·核爆毁伤效应预测(核估算)根据核爆探测等提供的核爆信息和气象参数,预测(估算)对人员、武器装备、各种设施、工 事、道路等的毁伤效应以及具有军事意义的落下灰地面放射性沾染的辐射水平。
·核辐射探测核爆后发现和测量早期与剩余核辐射的专业技术,包括对环境和人员有关辐射量的探测。
·核辐射效应评估根据辐射仪器测得的数据,对个人和集体所受辐射剂量及其伤害程度进行的分析、估算和 评价。
·核爆炸威力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用梯恩梯当量表示。
·梯恩梯当量(当量)核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与梯恩梯炸药爆炸时释放能量相等时的梯恩梯的重量。
·二倍当量某当量的武器在地球表面爆炸能够产生的现象。与两倍于此当量的武器在自由空气中不 受任何反射表面影响的爆炸所产生的现象完全一致。
·爆高(爆炸高度)核武器在地面或水面以上爆炸时,从爆心到地面或水面的垂直距离。
·比高(比例高度)核爆炸高度与爆炸当量的立方根之比。以米/3千吨 为单位。
·爆心投影点核爆炸中心在地面或水面的投影点。
·爆炸方式核爆炸按不同高度和深度分类的型式。通常分为超高空爆炸、空中爆炸、地面或水面爆 炸、地下或水下爆炸几种方式。
·超高空爆炸爆炸高度在30千米以上的核爆炸。
·空中爆炸(空爆)爆高大于火球最大半径的核爆炸。空中爆炸按比高可分为低空、中空、高空爆炸三种方式。 3.26 高空爆炸 high air nuclear burst
·高空爆炸比高为200~250的空中核爆炸。
·中空爆炸比高为120~200的空中核爆炸。
·低空爆炸比高为60~120的空中核爆炸。
·地面爆炸(地爆)比高小于60或爆高小于火球的最大半径的核爆炸。
·地下爆炸在地表面以下-定深度的核爆炸。
·水下爆炸在水面下-定深度的核爆炸。
·核武器碎片核爆炸后剩下来的放射性非常高的物质。它含有裂变产物、俘获中子后的各种产物以及 没有裂变的铀和环。
·复合毁伤核爆炸后几种破坏因素对人员、军事技术装备、工事和物质器材同时作用所造成的后果。
·早期核辐射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的γ辐射和中子辐射。
·剩余核辐射核爆炸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取十几秒左右)之后产生的辐射,包括放射性沉降物放出的 核辐射和土壤等经中子照射形成的感生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核辐射,主要是β 辐射和γ 辐射。
·瞬发核辐射核爆炸后的10 5 秒之内放出来的γ 辐射和中子辐射。
·缓发γ 辐射核爆炸后105秒到15秒左右放出来的γ 辐射。
·核爆炸观测仪(核爆炸探测仪)测定核爆炸时间、地点、当量、高度(深度),以及核弹类型等参数的专用仪器。
·核观测哨为观测核爆炸情况而开设的哨所。
·冲击波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团猛烈压缩和推动周围介质所产生的高压脉冲波。
·超压(冲击波超压)冲击波波阵面同同围未被扰动的介质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为正值的称正超压,压力差 为负值的称负超压。
·动压(冲击波动压)冲击波内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的-种很强的冲击压力。
·冲击波到达时间核爆炸闪光开始至冲击波到达某个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
·正超压持续时间冲击波正超压在某个固定点的持续时间。
·负超压持续时间冲击波负超压在某个固定点的持续时间。
·冲击波绕射冲击波在传播中经过障碍物或缝隙时所发生的传播方向变化的现象。
·非规则反射在冲击波传播中,反射波阵面的速度大于入射波阵面的速度的反射。
·马赫效应爆炸的入射波阵面与反射波波阵面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冲击波阵面的现象。合成的波阵面 称做马赫茎。马赫茎在地面(水面)形成时所占的地区称马赫区。
·冲击波高度效应核爆炸时,由于爆炸高度不同对冲击波传播带来的影响。
·弱冲击波超压小于或等于其周围未被扰动介质压力十分之一的冲击波。
·冲击波聚焦由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使冲击波的能量在某个特定地区增强的现象。
·核爆热(光)辐射由核爆火球表面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它主要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组成。
·表观温度从外部观测到的火球表面温度。
·有效温度能产生与火球表面同样全波光辐射强度的均匀球形黑体的温度。
·光冲量核爆炸火球在整个发光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辐[射能]通量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传播和接收的功率。
·辐射强度在给定方向上的立体角元内,离开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的辐射功率除以该立体角元。
·热(光)辐射功率表示火球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热(光)辐射能量。
·辐射亮度表面一点处的面元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除以该面元在垂直于给定方向的平面上的 正投影面积。
·辐[射]照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能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最小亮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到最小亮度值出现的时间。
·最小照度时间从核爆闪光开始到最小照度值出现的时间。
·最大亮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到亮度第二极大值出现的时间。
·最大照度时间从核爆炸闪光开始至照度第二极大值出现的时间。
·[核爆炸]闪光盲在核爆炸闪光突然作用下,造成正常的视觉功能暂时紊乱,经几秒~几小时便可恢复。
·眼底烧伤火球发出的热(光)辐射能量通过瞳孔进入眼睛,使视网膜的组织破坏而造成的伤害。
·放射性烟云核爆炸后,热气体、烟、灰尘、武器爆炸残骸等被火球带至空中而形成的云团。 .31 稳定烟云 stable cloud
·稳定烟核爆炸后几分钟,上升到几千米至二、三十千米的高空,不再上升的云团。此时,烟云内的 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平衡。
·云顶放射性烟云的顶部。
·云底放射性烟云的底部。
·尘柱(烟柱)放射性烟云下的立柱部份。
·放射性沉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粒子从放射性烟云中落于地面的过程和现象。
·放射性沉降物(落下灰)从放射性烟云中落于地球表面的放射性微粒。
·早期放射性沉降核爆炸后24小时内从放射性烟云中降落放射性粒子的过程和现象。
·延缓沉降核爆炸后细小的粒子升入对流层上层,并进入同温层,在数月或数年之后由雨和雪带降 地面的过程和现象。
·放射性污染(沾染)存在于所考虑的物质中(或上)的放射性物质的量超过其天然存在量,并导致技术上的麻 烦或辐射危险。
·感生放射性通过辐照感生的放射性。
·[核爆放射性]沾染区核爆后,地面上1米处的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高于某指定值的地域。
·沾染边界地面沾染区的外边界。
·核爆地域沾染区(爆区)核爆炸时在爆点附近由放射性熔渣、放射性落下灰和感生放射性土壤形成的放射性沾染 区。
·云迹区沾染区(云迹区)在放射性烟云扩散飘移的路径上,从烟云中降落放射性落下灰所形成的沾染区。
·热线在云迹区内,烟云游动方向各横截线上地面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最高点的连线。
·热点在云迹区内γ辐射剂量(照射量)率最高的地点
·放射性沾染预测(沉降预报)根据测得的各种核爆炸参数,对地面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估算。
·沉降数学模型预测法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核爆炸放射性沾染预测的方法。
·椭圆模型预测法采用一种理想化的简单模型。并用经验公式进行核爆放射性沾染预测的方法,按此法绘制 的地面沾染图形,一般呈椭圆形。
·危险区预测法(扇形预测法)核爆炸后。利用图上作业进行放射性沾染预测的方法。按危险程度可分为不同区域。沾 染危害范围一般呈扇形。
·核电磁脉冲核爆时产生的-个强大的瞬时电磁场:
·[核电磁脉冲]源区距爆心约3千米以内的区域。具体源区距离与爆炸当量有关,按下述表达式计算: 0r =0.3211n Q +0.48(千米)。式中:Q 是爆炸当量,千吨。
·[核电磁脉冲]近区距爆心几千米以外至-百千米以内的区域。
·[核电磁脉冲]中区距爆心-、二百千米至-千五百千米的区域。
·[核电磁脉冲]远区距爆心-千五百千米以外的区域。
·电磁噪声(噪声)不同于任何信号的一种电磁现象。通常是脉动的和随机的,但也可以是周期性的。
·电磁干扰任何使电气和电子设备发生不希望有的响应、性能降低低或故障的电磁能量。
·天电干扰由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雷电)所引起的电磁干扰。 59 电磁环境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电磁环境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在不同频率范围内传导或辐射的电磁发射电平 的强弱和时间的分布状况。
·频率响应设备或系统的输出(振幅或相位)特性与输入信号频率的依赖关系。
·电磁兼容性指设备或系统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既能正常工作又不影响其他设备和系统正常工作的能 力。当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不因受电磁干扰而降低工作性能,同时其所产生的电 磁干扰也不大影响其他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达到所有设备和系统都能互相协调共同 工作时称为电磁兼容。
·抗扰性接收机或其他设备和系统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
·抗核电磁脉冲加固为避免电子设备系统遭受核电磁脉冲的干扰破坏而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
·次声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
·噪声(1) 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2) 不需要的声音。可引伸为在二定频段中任何 不需要的干扰,如电波干扰。
·无规则噪声瞬时值不能预确定的声振荡。无规则噪声的瞬时值对时间的分布只服从一定统计分布规 律。
·白噪声用固定频带宽度测量时,频谱连续并且均匀的噪声。
·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 混合组成的辐射。
·间接电离辐射由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辐射。
·[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辐射源能发射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物质。
·放射源用作电离辐射的任何量的放射性物质。
·核辐射场核辐射穿越的空间。
·早期核辐射场由早期核辐射形成的辐射场。
·剩余核辐射场由剩余核辐射形成的辐射场。
·粒子注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入以空问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 面积所得的商。数值上等于粒子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能注量存给定的时闭M隔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的能量之和(静 止能量除外)除以该球最大的截面积所得的商。它等于粒子注量率与粒子平均能量的乘积。
·(总)线阻止本领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每个粒子在适当小的径迹元上的平均能量损失(包 括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除以该径迹元的长度所得的商。
·质地减弱系数(μ / ρ )某一物质对不带电电离粒子的质量减弱系数是dN/N除以闪l所得的商,其中dN/N是粒 子在密度为ρ ,的介质中穿过距离dl时发生了相互作用的份额。 μ/ ρ= 1/ρN dN/dl
·(总)质量阻m本领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密度所得的商。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 μ /ρ tr )一种物质对于不带电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转移系数为μ /ρtr=l/ρ EN·dEtr/dl式中:E是 每个粒子的能量(不包括静止能量);N是粒子数;dEtr/EN是入射粒子在密度为p的物质中穿 行d1距离时,其能量由于相互作用而转变为带电粒子动能的份额。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一种物质对于不带电的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1—G)的 乘积。 式中:G是次级带电粒子能量在该物质中由于轫致辐射而损失的份额。
·比活度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浓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
·照射量(X)x=dQ/dm式中:dQ是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 子)完全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任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照射量率(X)X=dX/dt式中:dX是时间间隔dt内照射量的增量。
·比释动能(K)K—dEtr/din,式中:dEtr是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来的全部带 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
·吸收剂量(D)D—dE/dm,式中:dE是电离辐射授与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组织等效材料对给定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某种生物组织(如软组织、肌肉、骨骼或脂肪)相近似的材 料。
·辐射品质描述若也粒子(初级带电粒子或由不带电致电离粒子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在物质中能最 传递的微观空间分布的辐射特性。传能线密度即为描述辐射品质的方法之一。
·品质因数(Q)表示吸收剂量的微观分布对生物效应的影响所用的系数,它的值是根据水中的线碰撞阻 止本领而确定的。在辐射防护工作中,将吸收剂量乘以品质因数和其他修正因子即可换算成 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H)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H是D、Q和N的乘积。 H—D·Q·N 式中:D是吸收剂量;Q是品质因数;N是其他修正因数的乘积。 注:(1)剂量当量只限于在辐射防护中使用。(2)目前ICRP指定N=l。
·剂量当量率(H)H=dH/dt式中:dH是时间间隔;dt是内剂量当量的增量。
·有效剂量当量当所考虑的效应是随机效应时,在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受到危险的各器官和组 织的剂量当量与相应的权重因子乘积的总和,即Heff=TTT∑ WH式中:TW 是权重因子; HT是器官和组织T所受的剂量当量。注:目前的WT值是由ICRP所规定的。
·集体剂量当量受给定辐射源照射的群体的各人群组平均每人在全身或任一特定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剂量 当量与各组成员数的乘积的总和。
·剂量当量负担(Hc)由于某一决策或实践使特定的群体受到持续照射时,平均每人的某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 剂量当量率,H(t)在无限长时间内的积分。即:Hc=∫H∞0
·摄入量进入鼻或口腔的放射性核素的数量。
·内照射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外照射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急性照射短时期内受到的高剂量的照射。
·应急照射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营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或其它应 急情况而自愿接受的过量照射。
·事故照射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事故情况下受到的非自愿的、意外的照射。
·辐射损伤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因受电离辐射的照射而引起的有害变化(或机体受辐射照射而产 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
·随机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对于这种效应 一般认为不存在剂量的阈值。
·非随机效应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的生物效应(如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等)这种效应可 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半致死剂量(LD 50 )在规定时间内使生物群体中的50%死亡所需要的吸收剂量。
·辐射防护研究保护人类及其生活环境免受或少受辐射损害的应用性科学。这里所说的辐射,在广义 上说,既包括电离辐射也包括非电离辐射,后者如微波、激光及紫外线等;在狭义上说, 则仅仅包括电离辐射,此时亦称放射防护。
·基本限值辐射防护剂量限制体系中的基本限值,基本限值包括剂量当量限值和次级限值。
·剂量当量限值辐射防护标准基本限值之一,是为职业性工作人员和公众中的成员规定的不得超过的剂 量当量值。其目的在于防止非随机效应的发生,或将随机效应发生率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导出限值为辐射防护实际工作的需要,根据适合于某情况的一定模式,由基本限值推导出的限值。 例如:工作场所的剂量当量指数率及空气污染、表面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限值等。
·地面辐射水平地面上1米处的辐射水平。
·表面沾染水平(表面沾染程度)人、畜和装备表面单位面积上沾染的放射性活度。
·污染比活度由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形成的比活度。
·污染浓度由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形成的放射性浓度。
·空气污染核爆炸在空气中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气溶胶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在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形成的分散系。
·战时核辐射限值战时为合理保护战斗力而规定的某种与人员伤害有关的辐射限值。
·战时外照射限值对人员外照射剂量规定的战时核辐射限值。
·战时内照射限值对人员内照射规定的战时核辐射限值。
·战时表面沾(污)染控制水平对人员皮肤、服装、兵器和其它装备的表面污染规定的战时核辐射控制水平。
·战时空气污染限值对空气放射性污染规定的战时限值。
·战时粮秣、水污染限值对粮秣、水放射性污染规定的战时限值。
·核爆炸环境监测对由核爆炸引起的环境污染进行的监测。
·沾(污)染检查对人员、装备和粮秣、饮水、蔬菜等污染程度的测量。
·辐射侦察为查明沾染区辐射分布情况而组织的侦察。
·消除沾染(去污)去除放射性沾染或降低放射性沾染程度。
·沾染消除率(去污因子)去污前后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的量的比值。
·空气取样为了测定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或粒度等特性而收集空气样品。
·通过剂量人员通过沾染区时所受到的剂量。
·停留剂量人员在沾染区内停留时所受到的剂量。
·放射性标准性质和活度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内都是已知的并能用作比对标准或参考的放射源。
·参考辐射 划度辐射测为划度辐射测量装置的能量响应而选用的一系列具有不同能量、不同发射率和其他特征 的辐射。在辐射效应的研究中,也指确定相对生物效应系数时作为比较的标准而使用的 某些规定的辐射。
·参考人在辐射防护中,为了在共同的生物学基础上计算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或计算外照 射剂量分布而规定的一种假想的、具有比较典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的成年人模型。
·体模在辐射剂量学,辐射监测研究以及放射治疗学中使用的人体或动物体(整个或局部)的模 拟物或具有约定几何尺寸的模型。它通常由各种组织等效材料构成,多用于测量和计算 吸收剂量分布,有时用以确定体外计数效率。
·个人监测利用工作人员个人佩带的装置进行的剂量监测,也指通过对体表和体内或排泄物中放射 性核素的测量率进行的监测。
·校准(刻度,标定,定度)确定测量装置对某些已知辐射量(如照射量,吸收利量或活度)的响应;或确定辐射源相对 于标准的强度。
·辐射探测器以直接或间接方式给出适用于测量入射辐射时的一个或几个量的信息的部件、装置或材料。
·电离探测器利用探测器灵敏体积内的电离效应的辐射探测器。
·脉冲探测器以脉冲形式提供信息的辐射探测器。
·模拟探测器以模拟量形式提供信息的辐射探测器。
·探测器效率探测器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入射到探测器上的该种粒子数的比值。
·探测效率在一定的探测条件下,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辐射源发射出的该种粒子总数 的比值。
·[探测器的]灵敏体积探测器中对辐射灵敏并用于探测的那部分体积。
·[探测器的]使用寿命表征辐射探测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耐用性的一个指标。它通常用入射粒子 的注量、产生的脉冲计数等来表示。超过使用寿命后,探测器就不能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
·壁效应探测器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它与壁的性质及厚度有关。
·探测器窗探测器中使待测辐射易于穿透的部位
·[探测器的]选择性探测器对待测电离辐射的灵敏度与同一探测器对伴随辐射的灵敏度之比。
·电离室灵敏体积内含适当气体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电极间加有电场,此电场不足以引起气体放 大,低能把与电离辐射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电子、离子有关的电荷收集在电极上。
·电流电离室以平均电流形式提供信息的电离室。
·脉冲电离用作脉冲探测器的电离室。
·布喇格-戈瑞空腔固体介质中含有气体的理想空腔,空腔要足够小,不致影响初级与次级辐射在介质内的 布。
·布喇格-戈瑞空腔电离室用于测定介质中吸收剂量(如x射线或γ 射线的吸收剂量)的电离室。它的特性(灵敏体 积、气体压力、壁的性质和厚度)要使所规定的布喇格-戈瑞空腔的条件在实际上能得到满足。
·充气电离室充入某种气体作为电离介质的电离室。
·次级发射探测器(真空电离室)具有确定界壁的真空腔的辐射探测器,其电流是由次级带电粒子从腔壁上射出,并在适当 的外加电压下被收集而形成的。
·计数管充有适当气体的管状脉冲电离探测器。管中电极间加有电场,此电场足以引起气体放大, 并能把与电离辐射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电子、离子有关的电荷收集在电极上。
·正比计数管工作在正比区的计数管。
·气体放大在足够强电场作用下入射辐射在气体中产生的每个离子对形成更多离子对的过程。
·盖革-弥勒计数管工作在盖革一弥勒区的计数管。在此区内气体放大系数远大于1,其脉冲幅度实际上与单 次电离事件在灵敏体积内最初生成的离子总数无关。
·盖革-弥勒闽在规定条件下,使计数管工作于盖革一弥勒区而应加的最低电压。
·猝灭盖革一弥勒计数管内,单次电离事件之后阻止连续放电或多次放电的过程。
·自猝灭计数管只靠所充的气体而不需任何其他措施就能猝灭的盖革-弥勒计数管。
·闪烁探测器把闪烁体直接光耦合或通过光导光耦合到光敏器件(例如光电倍增管)上组成的辐射探测 器。
·闪烁体含有闪烁物质并以适当的形式组成的探测元件。
·光电倍增管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电真空器件,主要包括光阴极和电子倍增器。
·半导体探测器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中加有电场,以便把电离辐射产生的过剩载流子收 集在电极上。
·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由表面反型层产生的结形成势垒的半导体探测器。
·扩散结型半导体探测器将一种类型的杂质扩散到另一种相反型的半导体中形成的PN或NP结的半导体探测器。 14
·锂漂移型半导体探测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锂离子在P型晶体中移动以补偿其束缚杂质的电荷,从而获得补 偿区的补偿型半导体探测器。
·内放大半导体探测器由象雪崩一样的二次过程产生电荷倍增的半导体探测器。
·dE/dX半导体探测器耗尽层厚度比入射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射程小得多的穿透式半导体探测器。
·离子注入半导体探测器用高速离子轰击材料,使被轰击的材料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注入层,从而使材料性质改变 而制成的半导体探测器。
·光致发光探测器使用光致发光材料(例如磷酸银玻璃)的辐射探测器。该材料受电离辐射照射后,接受了某 个波长(对磷酸银玻璃是紫外辐射)的辐射时,能放出另一波长的光辐射(通常在可见光谱区)。 光辐射的总量子数是辐照过程中储存在探测器中的能量的函数。
·热释光探测器使用热释光材料的辐射探测器。该材料受电离辐射照射后,被热激发时能放出光辐射,光 辐射总量子数是照射过程中储存在探测器中的能量的函数。
·晶体电导型探测器由均匀结晶结构的半导体构成的电离探测器。
·径迹探测器利用电离辐射在其内部产生的径迹以获得信息的辐射探测器。
·CR-39探测器用二甘(醇)双丙烯醇碳酸酯商品名CR一39制成的径迹探测器,是固体径迹探测器的一 种。
·响应测量装置的读数。
·灵敏度响应的变化与被测量量的相应变化的比值。
·准确度观测值与被测量的真值或约定真值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对同一参数的重复测量的符合程度,它定量地表示为据一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标准偏差。
·不确定度对平均值偏离的范围,-般表示为平均值的百分数。
·探测极限仪器对被测辐射量的探测或定量的极限值。探测下限是仪器响应的最小值,探测上限是仪 器响应的最大数值。
·分辨时间两个相继出现而仍能被分辨开的脉冲或电离事件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能量响应辐射探测器的灵敏度与辐射能量的关系。
·本底非起因于待测物理量的信号。
·角响应辐射探测器的灵敏度与探测器在辐射场中取向的关系。
·[辐射测量仪的]本底[效应]当辐射测量仪正常工作条件不变而没有被测源时,辐射测量仪指示的值。
·[测量装置的]上升时间输入信号为阶跃函数时,输出信号从其幅度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测量装置的]响应时间从被测量发生阶跃变化后到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量第一次达到其最终值的某一给定百分 数时所需的时间。
·建立时间从被测量发生阶跃变化后到输出信号达到能和其最终稳定值之差保持在相应变化量的某 个指定百分数之内所需的时间。
·[辐射测量装置的]探头辐射测量装置的一部分。通常它有一个几何形状适当的外壳,在此外壳内有辐射探测器, 还可能有前置放大器及某些功能单元。
·前置放大器位于辐射探测器和主放大器或其它电子部件之间并紧接在探测器输出端的电子放大器。
·计数器对电脉冲进行计数的部件。
·静电计测量弱电流或电荷的部件。
·线性率表刻度和计数率成正比的率表。0 对数率表 logarithmic ratemeter刻度和计数率的 对数成正比关系的率表。
·电荷灵敏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度正比于输入信号电荷量的电子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在正常工作特性范围内即使输入电流(电压)的频率趋于零也能给出代表输入电流(电压) 的输出量的电子放大器。
·脉冲放大器在正常的工作特性范围内对应每个输入脉冲给出单个输出脉冲的电子放大器。
·斩波放大器能把直流(或变换缓慢的)输入电流(电压)变换成预定频率的信号,经交流放大器再变换 成与输入相应信号的直流放大器。
·甄别器当输入信号的某个规定的特性(幅度、时问等)满足规定的条件时就能给出输出信号的部 件。
·幅度甄别器当输入信号幅度超过预定阈值时就给出信号的甄别器。
·时间甄别器当输入脉冲在给定的参考时间之前(或其后)出现时,就能给出输出信号的甄别器。
·[脉冲]选择器当输入脉冲的某个指定特性(幅度、时间等)处在两个规定的限值之间就给出输出信号的 部件。
·[脉冲]幅度选择器当一个输入脉冲的幅度处在两个规定的限值之间时就给出输出脉冲的选择器。
·时间选择当一个输入脉冲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出现时,就给出输出信号的选择器。
·符合选择器具有两个或多个输入端的时间选择器。只有当所有指定的输入端在规定的时间问隔内都 有脉冲输入时,它才给出输出信号。
·反符合选择器具有两个或多个输入端的时间选择器。只有在给定的时间问隔内其一个或多个指定的输 入端有输入脉冲,而其它指定的输入端没有输入脉冲时,它才给出信号。
·分析器按一个或多个特性(幅度、时间等)测定一组信号的分布函数的仪器或部件。
·单道分析器包含一个脉冲选择器的分析器,可用于逐点测定一组信号的分布函数。
·多道分析器多于一道的分析器。通常包含有足够多的道数,它按照输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幅度、 时间等)对信号进行分类计数,从而测定其分布函数。
·模[拟]-数[字]变换器提供表征模拟量输入信号的数字式输出信号的部件。
·幅[度]-时[间]变换器可提供下述两种输出信号之一的部件: (1)持续时间正比于输入信号幅度的一个输出信号; (2)时间间隔正比于输入信号幅度的两个输出信号。
·时[间]-幅[度]变换器可提供下述两种输出信号之一的部件: (1)幅度正比于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的一个输出信号; (2)幅度正比于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间的一个输出信号。
·辐射仪用于探测电离辐射并具有识别、计量等功能的仪器与装置的总称。
·辐射测量仪用于测量电离辐射的仪表与装置。
·辐射探测仪用于发现和测量电离辐射的仪表与装置。
·[辐射]监测仪用于辐射监测的辐射测量仪。
·[辐射]报警仪(装置)当与电离辐射有关的某个量超过某一预定值或测量值不在某个预定的范围内时,能发出 报警信号(通常是光或音响)的装置。
·[辐射]指示仪借助于信号(通常是可见信号或音响信号)的变化可及时粗略地估计出表征电离辐射的量 的装置。
·剂量计(仪)测量吸收剂量的辐射测量仪。
·个人剂量计供个人佩带的小型剂量计。
·直读式袖珍剂量计(仪)能直接读出测量结果的袖珍剂量计(仪)。
·非直读式袖珍剂量计(仪)必须用单独的读出器读数的袖珍剂量计(仪)。
·热释光剂量计由一个或多个热释光探测器构成的剂量计。该剂量计需用热释光剂量计读出器测读。
·光致发光个人剂量计由光致发光探测器构成的个人剂量计,该剂量计需用光致发光剂量计读出器测读。
·辐射变色剂量计利用化学物质(液体的或固体)的辐射变色效应对特定的辐射量进行测定的装置。
·化学剂量计利用某种物质受到照射时引起的化学反应对特定的辐射量进行测量的装置。
·剂量率计(仪)测量吸收剂量率的辐射测量仪。
·照射量率仪测量照射量率的辐射测量仪。
·[放射性]活度测量仪测定辐射发射体的放射性活度的辐射测量仪。
·表面沾染测量仪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放射性活度确定其污染程度的辐射测量仪。
·表面沾染监测仪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放射性活度确定其污染程度的辐射监测仪。
·空气污染监测仪测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蒸气或气体的活度的监测仪。
·辐射[能]谱仪测量电离辐射能谱的辐射测量装置。
·野外用γ [能]谱仪可野外使用的测量γ 辐射能谱来分析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核素并测定其放射性活度的辐 射测量装置。
·γ 报警仪(报γ 警器)一种监督辐γ 射水平的仪器,当辐γ 射水平超过预置阈值时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便携式辐射仪测量者可携带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车用辐射仪安装车上(通常指汽车或装甲车等)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航测辐射仪安装在飞机上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舰用辐射仪安装在舰上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艇用辐射仪安装在艇上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潜用辐射仪安装在潜水艇上进行测量的辐射仪。

相关术语

·光辐射防护对核爆炸的光辐射毁伤效应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核爆与核事故辐射防护剂量学军用的辐射防护剂量学的一门学科。研究核爆炸的早期与剩余核辐射场、严重核事故的 放射性烟羽及其地面沉积辐射场、放射性落下灰等的辐射和剂量特性,辐射和剂量测量方法及 探测器,以及相应的核电子学与微电子学等方法。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核辐射场核辐射穿越的空间。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比释动能率在 dt 时间内比释动能的增量 dK 除以 dt,K=dK/dt。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扩展[辐射]场假设的辐射场,在所研究的整个体积内,辐射的注量及其角度与能量分布与实际辐射场中 参考点的这些参量相同。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扩展齐向[辐射]场假设的均匀单向的扩展辐射场,其注量与能量分布与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这些参量相 同。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辐射水平辐射场中某一点的注量率。在辐射防护工作中也常指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和剂量率。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地面辐射水平地面上高 1m 处的辐射水平。
GJB 188.2A-96 防化术语 核监测)
·辐射防护研究保护人类(可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 害的应用性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 法。广义上辐射既包括电离辐射也包括非电离辐射,后者如微波、激光及紫外线等;狭义上则 仅包括电离辐射。
GJB 3687-99 军用核材料术语)
·扩展辐射场假设的辐射场,在所研究的整个体积内,辐射注量及其角度与能量分布与实际辐射场中参 考点的这些量相同。
GJB 2064-94 核辐射监测装备检验用辐射源通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