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设备: | 为测试、发射导弹提供电能的设备。
[GJB 805.2中3.41] |
·配电设备: | 接受和分配电能的设备。
[GJB 805.2中3.43] |
·供电准备时间: | 从供配电设备(对固定设备指操作人员)到达指定位置起,至能正常供电的时间。 |
·内燃机的发电功率: | 内燃机在所需发电转速下的持续功率。 |
·电源变换器: | 使电源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例如:电压、电流、波形、相数和频率,包括零频率)发生变化的设备。包括
整流器、逆变器或类似功能的设备。 |
·电力电子技术: | 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转换和传输的电子控制技术。 |
·电子开关: | 借助于可控电力电子器件使电路导通或断开的运行单元。 |
·开关控制: | 改变电流导通与不导通时间之比的控制。 |
·软开关控制(ZVS和ZCS): | 利用谐振现象进行换相,使电子开关上的电压、电流同时为零或其中一个为零时进行的开关控制,也
称零电压和零电流开关控制。 |
·不间断电源(UPS): | 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供电的备份电源。一般由贮能器、AC/DC;DC/AC等电
源变换器及电子开关组成。 |
·TN-S系统: | 中性线(工作零线)和保护线(保安零线)分开的三相交流供配电系统。也称五线制系统。 |
·泄漏电流: | 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流入大地或电路外部的电流(包括有意使用电容器而引起的电容分量)。 |
·电气间隙: | 电器中具有电位差的相邻两导体之间,通过空气的最短直线距离。 |
·爬电距离: | 电器中具有电位差的相邻两导体之间,沿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距离。也称漏电距离。 |
·潜通路分析: | 在设备的所有组成部分均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确定能抑制设备正常功能或诱发不正常功能的特定条
件及潜在通路的一种分析技术。 |
·互作用效应: | 多路输出的供配电设备,由于某一路输出量的变化而引起其它路输出量变化的效应。也称交叉调整
率。 |
·漏电断路器: | 当电路中的漏电流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的电器开关。它是一种防止因设备漏电、
人身触电而造成危害的安全保护电器。 |
·返回系数: | 继电器的返回值与动作值之比。 |
·调试: | 对设备(系统)内相关部分协调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的过程。 |
·反复短时工作制: | 设备的负载时间和空载时间循环交替,且前者比后者较短的工作制。通电时间不足以使设备达到热
平衡。也称断续周期工作制。 |
·纹波电压: | 整流输出电压中的交流分量。一般用峰—峰值(Vp-p)表示。 |
·谐波: | 一个周期电气量中,频率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波分量。 |
·波形畸变率(THD): | 除了基波分量以外的各次谐波的方均根值与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 |
·不对称度: | 多相电路中,负序分量与正序分量之比。 |
·保障性: | 设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
·无刷励磁: | 同步电机的励磁电源,由同轴的交流励磁机通过旋转整流器直接供电的励磁系统。它割除了传统电
机的电刷构件。 |
·强励倍数: | 励磁装置的最大输出电压(或电流)与发电机额定工作时的励磁电压(或电流)之比。 |
·恒流源: | 通过的电流与其端电压无关的有源元件。 |
·电气联锁: | 由受控器件操纵,并反应于控制电路,使设备的运行强加某些条件的电路。 |
·外电: | 某-台供配电设备以外的、性能参数与其相近的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