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 | 个人对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伤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呼吸道防护、皮肤防护
与个人消毒、急救及侦检措施。 |
·集体防护: | 在因化学、生物、原子武器袭击而受染的地域中、通过各种防化设施、设备和措施,保障集
体人员能正常执行战斗及保障任务的防护方法。集体防护包括工事集体防护及大型兵器、车辆
等的集体防护。 |
·个人防护器材: | 个人用于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伤害的各种器材的总称。通常包括防毒面具、
防毒衣(服)、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个人消毒急救盒和侦毒纸等。 |
·比速: | 单位时间内流过材料单位面积的气体体积。 |
·防毒时间: | 在规定条件下,从受染开始至透过防毒工事或化学防护器材的污染达到预定浓度或剂量
的时间间隔。 |
·气流阻力: | 气流通过器材、部件或材料时的能量损失。通常以器材前后的压力降表示。 |
·透之率[透过系数]: | 气溶胶透过器材(部件或材料)浓度与通入器材浓度的百分比。 |
·防护因数[防护系数]: | 外界受染空气浓度与进入工事或化学防护器材内部的污染昕造成的浓成的比值。 |
·漏气系数: | 进入防护器材内部的污染造成的浓度与外界受染空气浓度的百分比。 |
·气密性: | 在器材或部件内部造成一定负(超)压时,器材的漏气程度。通常以一定时间内内部压力的
变化表示。 |
·漏气速率: | 在一定负(超)压下,一分钟内经器材或部件不密闭处进入(漏出)的气体量。 |
·过滤效率: | 在规定条件下,过滤装置、器材、部件或材料滤除气溶胶粒子的百分比。 |
·气溶胶: | 在空气中悬浮有极其微小的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分散体系。 |
·液滴: | 在空气中沉降较快的液体粒子。 |
·滤烟层: | 过滤(吸收)器、滤毒罐中用滤料制成的过滤部件,用以滤除气溶胶粒子。 |
·装填层: | 过滤吸收器、滤毒罐中装填的吸着剂层,用以吸着有害气体或蒸气。 |
·吸收: | 流体分子被液体或固体捕获并分布于液体或固体的现象。 |
·吸附: | 由化学力或物理力或这两种力的结合作用,使流体分子在固体表面增稠或凝聚的现象。 |
·吸着: | 流体分子被吸着剂吸收或吸附的现象。 |
·解吸[解吸附]: | 吸附质离开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
·吸附剂: | 产生吸附作用的物质。 |
·吸附质: | 吸附过程中被吸附的或可被吸附的物质。 |
·活性炭: | 主要由单质碳构成的多孔吸附剂。 |
·浸渍活性炭[炭催化剂]: | 戴有催化剂或化学吸收剂的活性炭。 |
·过滤板: | 以纤维材料为骨架,与吸附材料一起热压成形的过滤吸附材料。 |
·活性: | 描述催化、吸附能力的术语。 |
·平衡吸附量: | 在一定温度和蒸气压力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体积(质量)吸附剂吸附的气体或蒸气
量。 |
·堆积密度: | 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与颗粒间空隙体积)吸着剂的质量。 |
·颗粒密度: | 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排除了颗粒间空隙体积)吸着剂的质量。 |
·真密度: | 单位体积(除去孔隙体积及颗粒问空隙体积)吸着剂的质量。 |
·比表面: | 单位质量吸着剂所具有的孔隙表面积。 |
·灰分: | 活性炭在规定条件下燃烧后,其剩余物的百分含量。 |
·无效厚度: | 吸附剂装填层中,所假定的吸附容量完全未被利用的一段床层厚度。 |
·器壁效应[边际效应]: | 装填层颗粒与器壁之间空隙比颗粒之间堆积空隙大,气流易.沿器壁通过而造成的提前穿
透。 |
·过滤: | 用器材或材料自气溶胶流中阻留粒子的过程。 |
·过滤纸: | 由过滤材料制成的具有过滤性能的纸(板),用以制造滤烟层。 |
·水平值 a: | 一定比速下,过滤介质透过率倒数的常用对数与阻力之比值。 |
·水平值 Y: | 滤烟层中过滤介质体积与滤烟层总体积之比值。 |
·滤料孔隙度: | 过滤介质中空隙体积与过滤介质体积的比值。 |
·惯性效应: | 气溶胶通过纤维过滤介质弯曲孔道时,粒子因惯性作用离开气流流线,撞击在纤维表面
而被阻留的现象。 |
·扩散效应: | 气溶胶通过纤维过滤介质弯曲孔道时,粒子由于扩散作用脱离气流流线,扩散到纤维表面
4
上而被阻留的现象。 |
·戴留效应: | 气溶胶通过纤维过滤介质弯曲孔道时,由于粒子流线与纤维间的距离小于粒子半径,粒子
撞击纤维表面而被阻留的现象。 |
·静电效应: | 气溶胶通过纤维过滤介质弯曲孔道时,由于静电力作用,粒子被吸引至纤维表面而阻留的
现象。 |
·防毒面具: | 保护呼吸器管、眼睛和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等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主
要由面罩、滤毒罐(过滤元件)及面具袋等组成。 |
·过滤式防毒面具: | 将外界受染空气经滤毒罐(或过滤元件)净化后,供人呼吸的防毒面具。 |
·隔绝式防毒面具: | 使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与外部受染空气隔绝,依靠自身供气的防毒面具。 |
·防毒口罩: | 仅保护呼吸器官使其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
·面罩: | 防毒面具的主体部件。戴于人员面部,使其与外界受染空气隔绝。面罩由罩体、眼窗、通话
器、呼(吸)气活门及佩戴部件等组成。按结构形式分为头盔式和头带式。 |
·罩体: | 使面罩各部件组成统-整体的骨架。 |
·密合框: | 面罩与人员面部贴合的部分或部件。 |
·眼窗: | 面罩上保证佩戴者观察能力的透明部件。 |
·通话器: | 直接传递面具佩戴者语声的部件。 |
·呼气活门[呼气阀]: | 供面具佩戴者呼出气体的单向活门。 |
·吸气活门[吸气阀]: | 供面具佩戴者吸入洁净气体的单向活门。 |
·阻水罩: | 装于面罩内,防止呼出水汽使眼窗镜片模糊的导流部件。 |
·头带件: | 将头带式面罩固定在头部的部件。 |
·滤毒罐(含滤毒盒): | 装有过滤与吸着材料的罐状容器。是防毒面具的主要部件之一,用以净化受染空气。 |
·过滤元件: | 装于面罩内的过滤、净化空气的部件。
16 导气管 |
·导气管: | 连接面罩与滤毒罐(或其他呼吸气体源)的导气管件。 |
·面具袋: | 携带与保存面具及其附件的袋子。 |
·头罩: | 用防毒材料制成的用以复盖佩戴者头、颈及肩部的个人防护器材。与防毒面具配套使用。 |
·吸气阻力: | 佩戴面具吸气时的阻力。 |
·呼气阻力: | 佩戴面具呼气时的阻力。 |
·有害空间[几何有害空间]: | 在面具选配合适,正确佩戴情况下,当面罩内外压力相等时,面罩内壁与佩戴者面部之间
空间的容积。 |
·实际有害空间: | 吸气时,被吸入的有害空间中的残留气的体积。 |
·视野: | 两眼向前平视立体角的大小。 |
·生理视野: | 人员不佩戴面具时的视野。 |
·面具视野: | 人员佩戴面具之后的视野与生理视野之比值。 |
·传声损失: | 通过面具传到外面的语言声能量与不戴面具时语言声能量比值的常用对数值。 |
·传声清晰度: | 发音人发送的语言声,为听音人正确识别的百分率。 |
·传声清晰度损失: | 因戴面具引起的传声清晰度下降值。 |
·面具传声可懂度: | 戴面具人员发送语句,为听者正确识别的百分率。 |
·适佩率: | 按规定方法选配面具,正确佩戴后达到气密合格的佩戴者的百分率。 |
·一次佩戴合格率: | 在规定时间内,按要领佩戴面具,不经调整即可达到气密的佩戴者百分率。 |
·佩戴面具速度: | 从下达戴面具口令至人员按规定要领戴好面具所需的时间。 |
·面具持续佩戴时间: | 在-定条件下,人员能连绩佩戴防毒面具的时间。 |
·保明性能: | 防止眼窗镜片结雾的能力。 |
·防毒衣[防毒服]: | 防止毒剂、生物战剂、放射性灰尘通过皮肤引起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
·透气式防毒服: | 由透气材料制成的防毒服,这种服装具有防毒、透气、散热的功能。 |
·隔绝式防毒衣: | 由不透气材料制成的防毒衣。 |
·部分透气防毒服: | 在隔绝式防毒衣局部开口,复盖以透气防毒材料,具有一定排汗散热功能的防毒服。 |
·化学浸渍服: | 浸有化学药剂的防毒服。当染毒空气经过浸渍织物时,毒剂与织物上的浸渍剂发生化学作
用而被消毒。这种防毒服主要用于防染毒空气对人员的伤害。 |
·防毒手套: | 对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具有防护能力的手套。 |
·防毒靴套: | 使脚及小腿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伤害的靴套。 |
·防毒斗蓬: | 用不透气材料制成的皮防器材,用以遮挡毒剂液滴对人员的伤害。 |
·“液-液”防毒时间[湿透期]: | 皮肤防护材料对毒剂液滴防毒示性数之一。在规定条件下试验时,从材料沾染毒剂液滴开
始至背面有毒剂液痕出现时为止的时间间隔。 |
·“液-气”防毒时间: | 皮肤防护材料对毒剂液滴防毒示性数之一。在规定条件下试验时,从材料沾染毒剂液滴开
始至背面有毒剂蒸气逸出并达到预定值的时间间隔。 |
·“气-气”防毒时间: | 透气性皮肤防护材料对毒剂气体或蒸气防毒示性数之一。在规定条件下试验时,从通入染
毒空气开始至透过材料后的毒剂浓度达到规定值的时 |
·“液-液”耐压透能力: | 透气性皮肤防护材料对毒剂液滴防毒示性数之一。在规定条件下试验时,材料上的毒剂液
滴在压强作用下从另一面逸出时,毒剂液滴所承受的压强的大小。 |
·炭布耐洗牢度: | 炭布上的炭粒在规定洗涤条件下粘结的牢固程度。以洗涤前后炭布白度的增加值表示。 |
·抗粘连性: | 各涂层织物涂层表面之间或涂层织物涂层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不应产生的粘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