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方: | 从供方获得或采购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组织。 |
·属性: | 实体的可以测量的物理或理论上的性质。
注:属性可以是内部的或外部的。 |
·商业现货软件: | 根据市场驱动的需要定义的、通过商业方式提供的、其适用性已经得到范围广泛的商业用户证实的
软件。
注:可参见 IEEE 1062—1993 中的定义。 |
·使用周境: | 用户、任务、设备(硬件、软件和资料)以及产品使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
·计量规则: | 获取测量值所依据的条件和规程。 |
·定制软件: | 根据用户的要求,为某个特定应用开发的软件。 |
·开发者: | 在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执行开发活动(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直到验收)的组织。 |
·直接测度: | 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属性度量的-种对属性的度量。 |
·评价方法: | 描述评价者采取动作的规程,以便获得对特定产品部件或整个产品实行规定的测量或验证的结果。 |
·评价模块: | 用于测量软件质量特性、子特性或属性的评价技术包。
注:此评价技术包包括:
a) 评价方法和技术;
b) 对评价的输入;
c) 待测量和待收集的数据;
d)支持规程和工具。 |
·评价记录: | 评价过程中,执行的所有活动和取得的所有结果的文档化的客观证据。 |
·评价报告: | 表示评价结果和与评价有关的其他信息的文档。 |
·评价的申请者: | 请求进行评价的组织或个人。 |
·评价技术: | 用于评价的技术、工具、度量、测度及其他技术信息。 |
·评价工具: | 能在评价期间用于收集数据、解释数据或使部分评价工作自动进行的工具。
注:这类工具的例子如:计算度量代码的源代码分析程序、生成形式化模型的 CASE 工具、运行可执行程序的测试
环境、收集检验数据的检查表,或者生成测度综合结果的报表。 |
·评价者: | 实施评价的组织或个人。
注:评价者可能是:某个测试实验室、某个软件开发组织的质量部门、某个政府组织或某个用户。 |
·现有软件: | 已经开发并且可以得到的软件;可以“原样”使用,也可以经修改后使用;由供方、需方或第三方
提供。
注:亦可参见 GB/T 8566—2001 对现货产品的定义。 |
·外部属性: | 实体的可测量的性质,它仅可由实体与环境的关系导出。
注:外部属性指与需求相关(软件的外部特性),仅可由所属系统的操作行为导出。 |
·外部测度: | 从对系统行为的测度导出的对产品的一种间接测度,其中产品是系统的一部分。
注 1:系统包括任何相关的硬件、软件(定制的软件或现货软件)和用户。
注 2:在测试中发现的失效数是对程序中的故障数的外部测度,因为失效数是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程序的过程中计算
的。
注 3:外部测度可以用来评价更接近于最终设计目标的质量属性。 |
·外部质
量: | 产品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程度。 |
·指标: | 能用来估计或预测另一测度的一种测度。
注 1:预测的测度可以是针对相同或不同的软件质量特性,
注 2:指标可用来估计软件质量的属性和开发过程的属性,它们是对属性的不精确的间接测度。 |
·间接测度: | 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属性的测度得出的一种对属性的测度。
注:对计算机系统属性(例如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时间)的外部测度就是对软件属性的一种间接测度,因这种测度要受
计算环境的属性和软件属性的影响。 |
·软件中间产品: |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产品,用作软件开发过程另一阶段的输入。
注:在某些情况下,中间产品也可以是最终产品。 |
·内部属性: | 实体的可测量的特性,它可能纯粹由实体本身导出。
注:内部属性与软件及其开发的内部组织相关。 |
·内部测度: | 对产品本身的一种测度,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
注:代码行数、复杂度测度、在走查和 Fog 索引中发现的故障数都是对产品本身进行的内部测度。 |
·内部质量: | 产品属性的总和,决定了产品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能力。 |
·维护者: | 执行维护活动的组织。 |
·测量(动词: | 执行-次测量(活动)。 |
·测度(名词): | 通过执行-次测量赋予实体属性的数或类别。 |
·测量: | 使用一种度量,把标度值(可以是数或类别)赋予实体的某个属性。
注:使用类别时,测量可以是定性的。如软件产品的一些重要属性,例如源程序语言(Ada,C,COBOL 等)就是定
性的类别。 |
·度量: | 定义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度。
注 1:度量可以是内部的或外部的,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注 2:度量包括把定性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
·质量: | 实体特性的总和,表示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能力。
注 1:在某种契约的环境或在某个受控的环境中,如核安全领域,要求是明确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应确定和
定义隐含的要求。
注 2:在本标准中,相关的实体是指软件产品。 |
·质量评价: | 对实体能满足特定需求的程度的系统检测。
注:当按照合同为某个特定用户开发产品时,其需求是正式规定的;当产品是为非特定用户开发时,如消费类软件,
其需求由开发组织来规定;当用户为比较和选择产品而评价产品时,需求通常是较一般性的。 |
·使用质量: | 特定用户使用的产品满足其要求,以在特定使用周境下达到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等特
定目标的程度。
注 1:这种使用质量的定义类似于 ISO 9241-11 中可用性的定义。
注 2:使用质量的评价过程见附录 O。 |
·质量模型: | 一组特性及特性之间的关系,它提供规定质量需求和评价质量的基础。 |
·评级: | 把测量值映射到相应的评定等级的活动,用于确定与软件某一质量特性相关的等级。 |
·评定等级: | 在有序标尺上的某个刻度,用于对测量的标度进行分类。
注 1:评定等级能使软件按照明确或隐含的要求进行分类(评定)(见 4.2.4.2)。
注 2:合适的评定等级与关注质量的视角有关,如“用户”、“管理者”或“开发者”的视角。 |
·标度: | 具有已定义性质的一组值。
注:标度类型的例子有:与一组类别对应的标称标度、与一组有序刻度对应的顺序标度、与一组等距的有序刻度对
应的间隔标度,以及既有等距刻度,也具有绝对零度的比率标度。使用标称标度或顺序标度的度量产生定性的
数据,而使用间隔标度和比率标度的度量产生定量的数据。 |
·软件产品: | 一组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可能有的相关文档和数据。
注: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打算由开发者和维护者等用户使用的产品。 |
·软件产品评价: | 根据特定的规程,对软件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执行评估的技术操作。
注 1:此定义可以与 GB/T20000.1—2002 中描述的测试的定义进行比较。但在本标准中,使用术语“评价”是为了
避免与在软件工程范畴内被广为接受的测试的概念相混淆。
注 2:软件产品评价不必与某种认证模式中的测试(在 GB/T20000.1—2002 中定义)相符合。但符合性测试是评价的
一部分。 |
·供方: | 同需方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的规定提供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组织。 |
·支持机构: | 提供技术、工具、经验和管理技能,负责协助开展软件评价活动的组织。 |
·技术: | 执行特定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能。 |
·单位: | 作为测量标准而采用的一个量。
注:每个单位都有一个相关联的标度。 |
·确认: | 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证实特定预期用途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注 1:在设计和开发中,确认关系到检查产品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的过程。
注 2:确认一般是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对最终产品进行的。在早期阶段,这样做可能也是必要的。
注 3:“已确认的”一词用来表示相应的状态。
注 4:如果有几种不同的预期用途,可进行多种确认。
注 5:特定预期用途的需求通常是指需求规格说明或合同中规定的需求。 |
·验证: | 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证实规定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注 1:在设计和开发中,验证是指对某项指定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以确定该活动是否符合该活动声明的需
求。
注 2:“己验证的”一词用来表示相应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