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网络拓扑

标准号:GJB 700A-2006   标准名称:军用通信系统术语       2006-05-17

基本信息

【名称】 网络拓扑
【英文名称】 network topology
【定义】 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物理或逻辑布局。物理拓扑说明线如何分布,设备的设置,一般有总线型、环 型、星型等结构。逻辑拓扑指消息从一个用户发送到网上另一个用户所经历的路径。

同源术语

·通信装备被列装的通信设备、软件和器材。
·通信装备体制通信体制的组成部分。是根据军队作战指挥需要和发展建设规划以及国防科研、工业生产水平确定 通信装备组成体系及技术规范。通常有现行通信装备体制和发展规划通信装备体制。
·通信保障为确保指挥员、指挥机关对军队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建立或保持通信联络所进行的各种保障。分为 战略通信保障、战斗通信保障、平时通信保障、防空通信保障、作战通信保障等。也称通信联络保障。
·通信装备综合保障在通信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通信装备的 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通信装备所需保障的一 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通信装备技术保障为保持和恢复通信装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措施与进行的相应活动的统称,主要包括 对通信装备及零部件的供应、保养、检查、维修和改装等。
·修理级别分析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阶段对预计有故障的产品进行非经济性或经济性的分析,以确定可行的 修理或报废的维修级别的过程。
·通信装备维修级别根据通信装备维修的深度、广度及维修时所处场所(或机构)划分的等级。一般分为基层级、中继级 和基地级。
·基层级维修装备所在建制单位最低的维修机构进行的维修。主要任务是对装备进行调整、换件等小型维修活动。
·中继级维修装备所在建制单位的修理部(分)队及其派出的修理分队的维修。主要任务是对复杂装备的中级及简 单装备的大修,并担负支援基层级维修任务。
·基地级维修为完成复杂装备大修、改装所组织的一级维修。此级维修是按流水作业进行,由专门的修理机构、 企业化修理工厂或承制方人员完成。
·通信设备研制初样按通信装备研制总要求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研制出的初步样机。研制初样要完成结构设计、热学设 计、具备电性能、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它为正样研制提供基础。
·通信设备研制正样在通信设备研制初样基础上经鉴定与评审后,批准转入研制出的样机。
·鉴定试验为验证产品在确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稳定性等能否满足规定要求而进 行的试验。
·通信装备部队试验在部队实际的使用条件或尽可能逼近实战条件下对新研制的通信装备所进行的试验。
·通信试验基地试验主要对需要定型的军用通信装备样机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和测试,评定样品在部队实际使用或模 拟条件下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整机结构和使用性能,确定样品主要特性是否符合战术技术要求,评定样 品可否纳入部队及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并对样品做出判定结论。
·国防通信网根据国防战略部署和指挥要求建立的,担负统帅部和军队各级通信保障任务的通信网。由通信台站、 通信枢纽和传输信道组成的通信网络体系。
·军事信息系统网用于军事通信、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技术保障、后勤支援等军事应用信息 系统的公用网络平台;能提供语言、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综合业务的高速传送;它是以军用信息网为主 体,以网系集成、资源共享、安全保密、抗毁抗扰、综合多能为特色,多层次、分布式一体化的数字化 战场的基础支撑网络。
·军事通信系统为保障军队作战指挥、战备训练、边海防斗争、科学试验及其他军事活动而建立的通信系统。
·测试评估系统根据系统规定的评判标准,对各项性能指标作出综合性测试与评估的系统。
·军事通信为了军事目的而运用通信工具或其他方法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战略通信为保障战略指挥而建立的通信联络。基本任务是保障战略警报信号和情报信息、指挥信息的传递, 保障统帅部指挥战争全局和直接指挥重大战役的通信联络,以及保障战略后方的通信联络。
·战役通信为保障战役指挥而建立的通信联络。基本任务是保障战役军团的指挥、协同、后勤保障等通信的顺 畅。
·战术通信为保障战斗指挥而建立的通信联络。基本任务是保障兵团、部队和分队的指挥、协同、后勤保障等 通信的顺畅。
·报知通信为保障警报信号和情报信息传递而建立单方向发信方法的军事通信。
·固定通信使用固定通信设施建立的通信。也称固定通信联络。
·机动通信通信装备安装在具有机动能力的移动平台上建立的通信,例如陆上机动通信、海上机动通信和空中 机动通信。
·运动中通信采用各种通信手段和方法保障部队在运动中传送信息,保持通信联络不间断。也称动中通。
·应急通信为应付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军事通信。也称快速反应通信。
·简易信号通信使用简易信号通信工具和简便方法,按照规定的信号或记号传递信息达成的通信。分为视觉信号通 信和听觉信号通信。也称简易通信。
·图像通信利用图像传输信息的通信,包括传真、可视电话、会议电话、静态图像通信、图文电视以及可视图 文等。
·协同通信为保障协同作战,按协同关系建立的通信联络。包括执行共同任务并有直接协同关系的各部队之间、 军兵种之间以及与民兵之间等建立的通信联络。通常由组织协同动作的司令部门统一组织,有时也可由 上级指定协同的某一方司令部门负责组织。
·光通信利用光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按传输媒质的不同,分为无线光通信、光纤通信。
·无线光通信利用光波在自由空间内传播的通信。
·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根据无线电波长不同,无线电通信通常分为特长波、甚长波、 超长波、长波、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
·地下无线电通信收发信设备及其天线全部设置在地下的无线电通信。
·中长波地下无线电通信频率范围在100kHz~1000kHz 的地下无线电通信。
·超长波通信利用波长 1Gm~10Gm(频率 30Hz~300Hz)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主要适用于岸台对水下深潜 潜艇的单向发信。
·长波通信利用波长 1km~10km(频率 30kHz~300kHz)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主要用于岸上对水下潜艇通 信,也可用于对远海活动的水面船舶通信和地下通信。
·短波通信利用波长 10m~100m(频率 3MHz~30MHz)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
·超短波通信利用波长 1m~10m(频率 30MHz~300MHz)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
·散射通信利用大气媒质中的不均匀性对电波的散射作用实现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根据传播媒质的不同,散射 通信可分为对流层散射通信、电离层散射通信和流星余迹通信等。
·视距通信无线电波从发射天线直接辐射到接收天线的超短波或微波无线电通信。也称直射波通信。
·微波通信利用波长 0.1nm~1m(频率 300MHz~300GHz)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
·平流层平台通信利用平流层(又称同温层)稳定平台(如飞行在平流层的飞艇和航行器等)装载多种通信有效载荷,实 现对地面大面积覆盖区域内的多业务通信。又称高海拔平台通信。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主要工作在微波波段。
·天线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设备。衡量天线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频率、阻抗、方向图、方向系数、隔离 度、电压驻波比、增益及工作带宽等。
·天线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线单元适当排列和激励,为获得一定方向性而组成的阵列。
·自适应天线指具有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天线阵列,它可以根据外界的电磁环境变化自动优化其辐射/接收方向 图,从而抑制和消除噪声、干扰和多径信号对所需信号的影响。自适应天线具有可控波束形成和自适应 调零的功能。
·调零天线能使天线阵方向图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的天线,是抗电子干扰的一种技术手段。
·浅地层超越传播埋设在浅地层的发射天线所辐射的无线电波垂直向上传播,穿出地层后以地波或经电离层反射后 传播至接收点地区,以几乎垂直向下的方向传播至接收点的一种电波传播。也称“上-越-下”传播。
·埋地天线埋设在地下的天线。最常用的是水平埋设在地下和土壤保持良好绝缘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天线。也称 地下天线。
·坑道天线在坑道内设置的、和坑道壁保持良好绝缘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天线。
·便携式通信装备便于人员携带使用的通信装备。
·车载通信设备安装在运载车辆上并能完成既定通信任务的通信设备。
·对称电缆由对地对称的绝缘芯线组成的电缆。
·同轴电缆由一个或若干个互相绝缘且同心排列的内导体和管状外导体构成的同轴管组成的电缆。
·综合通信电缆既包含同轴对又包含对称回路和信号线的电缆。
·纵向密封电缆在电缆内填充不透水的介质,用以阻止水和水汽沿纵轴扩散的电缆。
·被覆线线芯由铜丝和钢丝绞合而成,外包以绝缘层的电信号传输线。便于收放和反复使用,并具有耐寒、 耐高温等性能。有轻型和重型被覆线之分。
·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军队根据国防战略部署和指挥要求建立的,保障指挥机构电话业务并可完成网内用户自动转接的通 信网。
·军用本地电话交换网全军自动电话网中使用同一个长途区号的区域电话网。它是以驻军集中城市的若干个局用交换局为 汇接中心,将分布在特定地域内的驻军单位交换机通过光缆信道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区域电话网。
·军用长途人工电话交换网用长途传输信道将人工电话交换设备互连而构成的人工电话网。主要传输信道是长途地下电缆和光 缆。
·军用长途自动电话交换网用长途传输信道将电话自动交换设备互连而构成的自动电话网。
·智能网带有智能的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计算机网。可提供诸如联网的紧急呼叫、被叫付费业务、指 定人员呼叫号码等许多新业务。
·信令网用于传递信令的网络。由信令点和联接它们的共同信令链路组成,用来实现所有信令的发送、检测、 中转和处理。
·电话交换机多用户地区中在任意两个用户间建立临时通话电路以实现用户间双向通话的接续和控制设备。
·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计算机技术,以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通话接续的电子式交换机。
·时分电话交换机采用时间分割原理完成交换过程的程控交换机。
·空分电话交换机采用存储程序控制,通过空分交换网络传送模拟话音信号的电子交换机。
·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用话音频带频率的交流信号表示信令信息的一种模拟信号方式,适用于频分 或时分复用的局间中继电路。该信号方式是建立电话电路交换的监视信号,包括占用、拆线、重复拆线、 应答、挂机、释放监视、闭塞、再振铃、强拆、回振铃、强迫释放等多种信号。
·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呼叫建立期间,在终端与电路的记发器之间传送的呼叫接续的各种控制信号,简称 MFC 信令。适 用于市话局间、长话局间或长市话局间的实线、频分或时分复用电路上使用。该信令分前向和后向两种, 采用 120Hz 等差级频。前向信号采用 1380Hz-1980Hz 高频群,按六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 15 种信 号。后向信号采用 780Hz-1140Hz 低频群,按四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六种信号。
·局间直流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以直流信号作为接续的监视信号的一种线路信号方式,也称直流线路信令 适用于市话局间中继线和长市局间中继线。该信号方式共有 15 种,包括示闲、占用、被叫应答、主叫 挂机、被叫挂机、闭塞、话务员应答、回振铃、再振铃、话务员拆线、强拆等信号。当交换局之间采用 实线或音频电缆传输且距离不太长时,可采用此种信令方式。
·局间中继数字型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在程控数字交换局或局间中继电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时所用 的一种线路信令方式。适用于各种长、市话局间采用 PCM 系统的数字中继线。该信号方式是利用 2048kbit /s PCM 系统中的第 16 时隙(TS16)来传送用(TS16)中比特码位值的变化来表示各种线路信令。
·用户信号方式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用户话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交换机完成通话接续。它 包括用户状态信号和用户拨号或按键所产生的数字信号。
·信令通信中除用户业务信号外,在用户设备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之间所需互相传送的辅助信号的统 称。
·军用1号信令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所用的随路信令的总称。它包括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多频记发器信 号方式、局间直流信号方式、局间中继数字型信号方式、用户信号方式、铃流和信号音等。
·No.7 信令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共路信令。它不仅适用于交换机之间,也适用于交换机和带有数据库的智能节点 之间的信息交换,因此是一种适用于综合业务数字网网内和网间协议的共路信令。
·军事综合信息网战略通信网的主要部分,是各种军事信息系统的公用网络。它为全军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 体等宽带综合业务的高速信息传送。
·综合业务数字网交换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的交换设备。根据工作速率的不同,ISDN 交换机分为窄带和宽带两大类, 它们分别在窄带和宽带 ISDN 网络节点上完成综合业务交换功能。
·数字复用设备数字复接器和数字分接器的统称。把多个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的设备,称为数 字复接器。把这个高速数字信号还原成相应低速数字信号的设备称数字分接器。
·数据终端设备可用作数据源、数据宿或两者兼之的设备。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在数据终端设备和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设备。 注 1:数据电路终接设备可以是单独的设备或者是数据终端设备或中间设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注 2:数据电路终接设备还可以完成一般在线路的网络端完成的其它功能。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利用一对用户线,通常采用频分复用方式进行非对称性高速数字传输,ADSL 上行的低比特率信号 分配在电话频段的高端,下行的高比特率信号分配在更高端。
·高速数字用户环路利用用户线的二对或三对提供上行和下行速率相等的(T1/E1)全双工数字传输。
·对称性数字用户环路从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派生出来的一种传输方式。当只采用高速数字用户环路中的一对线时,高速数 字用户环路就变成了对称性数字用户环路。它的传输速率一般由几百 K 到 2Mbit/s。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接口数据网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界面使用的一组规定。 注:本术语通常在说明数据网提供的用户业务的内容时使用。根据用户业务的性质,该接口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层 的功能。
·链路控制规程使数据按正确的顺序和准确的方式在通信链路上传送的规则和过程。
·多链路规程在一段时间内商定的分组交换业务的任选能力。它用于在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 一条或多条单链路规程(SLP)上进行数据的互换操作。
·网络传送延迟网络把在始发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口处提供的实体传送至目的地数据终端设备 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口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操作方式,实体可以是比特、分组或消息。
·奇偶检验功能由分组装拆(PAD)提供的一种功能,它允许起止式数据终端设备和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根据 PAD 发送和接收的字符的奇偶检验位,选择 PAD 应进行的操作范围。
·接入延迟接入请求和成功接入之间经过的时间。接入请求是通知网络,某个用户希望起始数据通信对话的任 何接口信号。
·数据分组传送延迟从数据分组在某个边界 Bi处产生分组层参考事件开始,到同一分组于另—个边界 Bj处产生随后的 分组层参考事件结束的一段时间。 数据分组传送延迟等于 t2减 t1。 其中:t1——发生第一个分组层参考事件的时间; t2——发生第二个分组层参考事件的时间。
·数据链路连接型数据传输在预先己建立的一条数据链路连接的情况下,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进行的传输。
·数据链路无连接型数据传输在不需要建立数据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同时也不要求在多次调用之间保持任何逻辑关系的数据链路 服务数据单元进行的传输。
·帧中继一种快速分组技术。主要特点是使用统计复用技术(即带宽按需分配)向用户提供共享的网络资源; 它取消 X.25 分组网中通过节点间的分组重发和流量控制来恢复差错和防止拥塞的处理过程,从而大大 缩短了处理时间,实现也较为简单。
·帧中继业务在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 户-网络接口之间以虚电路进行连接,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
·承诺突发量一条特定虚电路在正常状态下,Tc 时间间隔(承诺速率测量时间间隔)内,网络所允许传送的数据 总量。
·超诺突发量对一条特定虚电路在正常状态下 Tc 时间间隔(承诺速率测量时间间隔)内,网络力图接受的来自数 字终端设备超过承诺突发量(Bc)的未承诺数据总量。
·承诺信息速率在网络预定的一条特定虚电路上,正常状态下的信息传送速率。该速率是在最小 Tc(承诺速率测量 时间间隔)时的平均值。
·一致性实现既满足静态又满足动态一致性要求,且与协议实现的一致性陈述中指出的能力相一致的一种测试 中的实现。
·一致性测试对测试中的实现能达到的-致性实现程度的测试。
·基本互连测试有限范围的一种测试中的实现测试,用以确定它与有关的互连协议是否能保持充分的一致性,它 无需进行全部测试。
·能力测试检查一种或多种己要求的测试中的实现能力是否存在的一种测试。 注:能力测试涉及到全部必备能力的检查,以及对协议实现的一致性陈述中表明的能支持的那些选项能力的检查, 但并不对协议实现的一致性陈述中表明的测试中的实现不支持的那些选项能力进行检查。
·嵌套测试为多协议测试中的实现内的单一协议而规定的测试,包括被测协议之上协议活动的规范,但不规 定该多协议测试中的实现内服务边界处的控制或观察。 注:该定义假定,测试中的实现协议以连续相邻的用户—提供者关系为顺序。
·互通功能ITU 建议 X.300 考虑的互通功能(IWF)是当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包含两个网络时,在端系统之间建立 呼叫所包含的功能实体。
·应用互通功能一组干预信息流处理的集合,它也与应用有关,它把接入该集合的协议和退出该集合的协议联系起 来。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可支持任意速率的,从话音、数据到视频业务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简称 B-ISDN。
·多媒体通信能够同时利用多种表示媒体信息进行通信的一种新型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三大特征。第 一是集成性,即通信系统能够存储、传输、处理、显现多种表示媒体信息。第二是交互性,指多媒体通 信的收发双方对通信的全过程有交互控制的能力。第三是同步性,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声 音和文字等必须保持同步。
·宽带接入一种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它至少可包含一条能支持高于基群速率或能支持等效信息传送速率的信 道。
·宽带通信信道可供用户使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业务的信息净荷容量的一个特定部分。当宽带通信信道通过 信令或管理规程建立时,它仅存在于连接建立期间。
·异步传送模式通过带标号的信元来传送信息的一种传送模式。包含各用户信息的信元并非周期性出现,从这一意 义上讲,该传送模式是异步的。
·同步传送模式以周期性方式为每一连接提供固定长度码字的一种传送模式。
·分组传送模式以面向分组技术实现传输和交换功能的一种传输模式,它在多重连接之间动态地共享网络的传输和 交换资源。
·ATM 确定性一种 ATM 传送能力,在这种能力中,对某给定业务,根据预定限值表示的固定信息传送能力在整 个呼叫期间提供给用户。
·ATM 统计性一种 ATM 传送能力,在这种能力中,对某给定业务规定的并在整个呼叫期间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传 送能力,是用参数值(例如,平均值、峰值和标准偏差)来表示。
·ATM 连接在接入点之间提供 ATM 模式的端到端的传送能力的 ATM 层链路的串接。
·ATM 层连接为了使用 ATM 服务支持在两个或多个实体(即两个或多个较高一层实体或者两个或多个 ATM 管 理实体)的通信,由 ATM 层建立的一种联系。在一个 ATM 层上的通信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ATM 链路为透明传送信息能力所提供的一种链路,并表示两个相邻连接点之间的联系或一个端点和它的相 邻连接点之间的联系。
·网络节点接口两个网络节点进行互连的接口。
·虚信道用于描述单向运送 ATM 信元一种概念,这些信元由称为虚信道标识符(VCI)的唯一共用标识符值 联系起来。
·虚通路用于描述单向运送 ATM 信元的一种概念,这些信元属于由称为虚通路标识符(VPI)的共用标识符 值联系在一起的虚信道。
·运行和维护级从网络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观点所考虑的级,运行和维护(OAM)功能安排在与 ATM 层和与物理层 有关的 OAM 分层级中,以便对应特定的 OAM 流。
·运行和维护信元为执行特定运行和维护(OAM)功能而携带 OAM 信息的一种 ATM 信元。术语“维护信元”常作为 OAM 信元的同义词使用。
·再生中继段级运行和维护级的第一级,位于再生中继段端点之间。
·数字段级运行和维护级的第二级,位于数字段端点之间。
·传输通路级运行和维护级的第三级,位于装拆传输系统的净荷及与它的运行和维护功能有关的网络单元之间。
·虚通路级运行和维护级的第四级,位于实现虚通路连接的运行和维护功能的网络单元之间。
·虚信道级运行和维护级的第五级,位于实现虚信道连接的运行和维护功能的网络单元之间。
·应用程序接口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的所有功能的定义以及使用方法。这些功能完成诸如文件管理、屏幕信息 显示等任务。
·超媒体超文本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它是超级媒体的简称。
·超文本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它将文档中的不同部分通过关键字建立链接,使信息得以用交互式搜索; 它是超级文本的简称。
·网际协议网络协议系列的核心部分,它以统一的选路机制屏蔽了底层物理网络,从而实现了异种网络的广域 互联。网际层作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主要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如:IPv4 协议、IPv6 协议。
·IP地址计算机网络上的地址。在网际协议版本 4(IPV4)中,它是一个 32 位二进制数码。由于数位多的二 进制数码很难读出来,一般 IP 地址都用点分十进制的形式来表示,如:128.143.7.226。
·IP 网络地址IP地址中描述网络的部分。对于 A 类地址,网络地址是 IP 地址的第 1 个字节;对于 B 类地址,网 络地址是 IP 地址的前 2 个字节;对于 C 类地址,网络地址是 IP 地址的前 3 个字节,在因特网中用户被 分配的网络地址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
·IP 交换IP交换的核心是 IP 交换机。IP 交换机可以是由 ATM 交换机和 IP 交换机控制器组成。其主要设计 思想是采用流(flows)的分类,即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长流和短流。IP 交换控制器是实现 IP 交换的关键,包括一个普通的路由器及其它控制设备。IP 交换机控制器在以传统方式转发 IP 分组的同 时,分折输入数据流持续时间长短。对于长流是以直通(cut through)交换方式传送,即在 ATM 交换机 内建立虚信道(VC)直接进行交换;对于短流是通过 IP 交换机控制器中的 IP 路由软件进行传输,即与 传统的路由器一样,也是逐跳(hop-by-hop)和存储转发发
·IP 网络所有使用网际协议的网络,它不仅包括目前最流行的因特网,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基于 IP 协议的局 域网或广域网。IP 网可以建立在任何底层物理网络之上,支持各种链路层协议,对于上层应用,底层 网络是未知的。这样就可以完全以 IP 协议为基础开发应用。IP 网支持的应用包括电子邮件、IP 电话、 网络信息查询、目录服务、文件传送、数据库检索等。
·IP 数据报通过计算机网传送数据的分组。每个网际协议(IP)数据报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要发送的数据本 身,其中报头描述了发送方计算机和目的地计算机的 IP 地址,以及其它有关控制信息。
·IP 电话网守IP电话网上提供地址解析和接入认证的设备。
·IP 电话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 注:语音在发送和接收端需经过编码和解码,在 IP 网上语音是以分组形式传送的。
·网际互连协议第六版网际协议第六版是当前网际协议第四版的升级版本。第六版的主要特点是地址长度从 32 位扩展到 128 位,满足了大型地址空间、多媒体数据流的加入和数据流的真实性的鉴别与加密等需求。IPV6 保 持了 IPV4 的优良特性,抛弃或减弱了其缺点;它与其它所有的 INTERNET 协议兼容,包括传输控制协 议(TCP)、用户数据协议(UD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边界 网关协议(BGP)以及域名系统(DNS)等;IPV4 可以简单灵活地向 IPV6 转换,两种版本将在一段时间内 共存。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网际协议的扩展,它处理差错和控制信息,特别是网关和主机使用该协议可把分组网络传输过程 中的异常情况或发生的差错报告给该分组的始发方。这个协议在 STD5、RFC792 中定义。
·ATM 上的网际协议一种利用 ATM 来进行 IP 通信的技术。它支持逻辑 IP 子网(LIS)的概念,LIS 内部的所有主机之 间可直接相互通信,不同子网仅能通过 IP 路由器彼此连接。每个 LIS 支持一个 ATM 地址解析协议服 务器(ATMARP Server),负责进行 IP 地址和 ATM 地址的映射。
·ATM 上的多协议综合了 LANE、IPOA、NHRP (下一跳解析协议)几方面功能,并进行了扩充,用于 ATM 上的协议。 ATM 上的多协议(MPOA)特点是消除了经过多次路由“跳”所带来的性能限制。在 MPOA 中,不论是 否属于相同或不同的子网,任何具有 MPOA 功能的主机和边缘设备都可以和另一台在 ATM 交换结构 中建立直通(Shortcut)连接。实质上,MPOA 辨别出数据流,并将这些数据流直接映射到 ATM 交换虚 电路上。
·多协议标记交换对第三层交换的标记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是把基于流的结构和基于网络拓扑的结构结合起 来,成为一个性能更好的解决方案。
·点对点协议允许计算机在网络上使用普通电话线和 Modem 进行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连接的著名协议。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在网络上传送电子邮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协议,SMTP 是由一组应该怎样相互交换发送邮件程序 和接收邮件程序的规则组成的。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网络协议集,最初它是为 UNIX 网络系统而设计的,其设计目的是使各种计算机都能在一个共同的 环境中运行,实现异机种、异网络之间的通信。现已为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它也是因特网最 基本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一个完整的协议族,除了本身两个协议 TCP 与 IP 之外,还包 括多种其它协议。
·网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技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对网上资源进行管理和协调,例 如:域名管理、应用软件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及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开展等。
·网络运行中心管理网络运行的机构。它负责网络的运行、操作、故障处理和维护等,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标签交换使处于交换边缘的路由器能够将每个输入帧的第三层地址映射为简单的标签(Tag)。然后把这些打 了标签的帧转换为 ATM 信元。打了标签的信元被映射到虚电路上,由作为标签交换的 ATM 交换机进 行标签交换,使用一台路由器与 ATM 交换机相连接,这些路由器中保持着标签信息库(即路由表),用 来寻找第三层路由。标签信元被传送到目的端路由器上,该路由器去掉信元中的标签,并把信元转换为 帧送到最终目的地终端和主机。
·多播主干网一种高速虚拟主干网络,它可以同时对多个因特网工作站传送(多播)声音、数据和图像信息。
·虚拟专用网利用开放的通信网络(IP、FR、ATM 等网络)建立专用数据传输通道,将远程的分支办公室、移动 办公人员等连接起来,提供安全的端到端的数据通信,用以替代专用网的一种广域网技术;它与专用网 一样保证用户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内容分发网一种位于大型内联网或公共互联网上的分布式内容系统,其内容被复制并缓冲存储到整个网络中。 内容分发网的实现需要依赖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负载均衡技术、动态内容路由、高速缓存 机制、动态内容分发与复制、安全服务等。
·光纤通信通过光导纤维为媒质的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光孤子通信利用光纤非线性效应去补偿和平衡光纤色散效应的新型通信技术。
·光传送网是一组可为客户层信号提供主要在光域上进行传送、复用、选路、监控和生存性处理的功能实体, 它能够支持各种上层技术,是适应公用通信网络演进的理想基础传送网络。
·自动交换光网络通过能自动发现和动态联接建立功能的分布式(或部分分布式)控制层面,在光传送网或同步数字网 络上,可实现动态的基于信令和策略驱动控制的一种网络。
·光通路光通路层负责为来自电复用段层的不同格式的客户信息选择路由和分配波长,为灵活的网络选路 安排光通路连接,为透明地传递各种不同格式的客户层信号的光通路提供端到端的联网功能。
·光接入网由光传输系统支持的共享同一网络侧接口的接入连接的集合。光接入网可以包含与同一光线路终 端相连的多个光配线网和光网络单元。也称光缆用户环路。
·光网络单元提供光接入网的用户侧接口的网络单元(直接或远程),它与光配线网相连。
·光线路终端提供光接入网的网络侧接口的线路终端,它与一个或多个光配线网相连。
·光配线网光配线网提供由光线路终端到光网络单元以及相反方向的光传输手段。
·有源光网络从局端设备到用户分配单元之间均用有源光纤传输设备,即光电转换设备、有源光电器件以及光纤 等。也称为有源光纤接入网。
·无源光网络一般指光传输段采用无源器件,实现点对多点拓扑的光纤接入网。
·ATM 无源光网络用于透明传送 ATM 信元的宽带无源光网络。
·光时分复用在光域上对光信号进行时分复用。
·光频分复用在光域上对光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相邻光载波波长间隔小于 1nm。
·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信号被分组后由一组等距离正交排列的子载波同时以 QAM (正交幅度调 制)或其它方法调制。
·波分复用器将不同光源波长的信号结合在一起经一根传输光纤输出的器件称为合波器。反之,经同一传输光纤 送来的多波长信号分解为个别波长分别输出的器件称为分波器。从原理上来说,该器件是互易(双向可 逆)的,有时同一器件既可作为分波器,又可作合波器。这种将多路光信号合成或分开的无源光器件称 为波分复用器。
·光缆用单根光纤、多根光纤或光纤束、加强物和护套制成的满足光学特性、机械特性和环境性能指标要 求的缆结构。根据敷设环境分类有架空光缆、埋地光缆、野战光缆、海底光缆等。
·光缆组件带有连接器终端的光缆。
·野战光缆适合于野外简易敷设的光缆。
·海底光缆适合在极其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敷设的光缆。
·传送网一个逻辑的网络,指的是将用户信息在不同地点间运送所需的网络功能资源。
·传送功能为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媒质提供适配功能。
·接入网由一些实体(例如电缆,传输设备等)组成的实施系统,这些实体为在业务节点接口与相关用户网 络接口之间业务的实现提供所要求的传送承载能力。
·业务节点接口承载能力对于一个给定用户,业务节点接口所支持的最大比特率。在电路模式下,业务节点接口承载能力是 指配给该业务节点接口的所有承载信道的比特率;对于分组模式的情况,它指的是在通过业务节点接口 建立的连接上所提供的业务有效实施时的包速率。
·用户网络接口承载能力对于一个给定用户,用户网络接口所支持的最大比特率。在电路模式下,用户网络接口承载能力是 指配给该用户网络接口的所有承载信道的比特率;对于分组模式的情况,它指的是在通过用户网络接口 建立的连接上所提供的业务有效实施时的包速率。
·接入用户为获得一个电信网络的业务或设施而连接该网络的方法。
·多点接入由单个网络终端支持多个终端设备的用户接入。
·网络终端在用户-网络接口(UNI)网络侧的功能群。
·线路终端至少包含终结一个数字传输系统一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功能群。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使用微波频段按接力方式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和超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 统。通常如不加注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即指视距微波接力通信。
·毫米波接力机一种具有高保密、抗截获、抗干扰、大容量的近距离无线传输设备。
·微波放大中继站微波接力通信线路中仅对微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中继站。
·无源中继站微波接力通信线路中,没有收发信机而仅利用反射板或天线改变中继信号传播方向的微波站。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利用对流层不均匀媒质对无线电波的散射作用,而实现的一种超视距散射通信系统。一般工作在 200 MHz~5000 MHz。
·固定式散射通信设备固定点间的散射通信设备。主要用于干线通信或定点通信。
·移动式散射通信设备便于移动的散射通信设备。主要用于支线通信或非固定点通信。
·可搬移式散射通信设备装置在集装箱中,由汽车、轮船、飞机运输并便于快速开通的散射通信设备。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利用流星高速穿过大气层(离地面海拔高度 80km~120km)形成的短暂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散射作 用实现的远距离通信的通信系统。
·猝发通信通常将存贮或压缩后的信息在某一瞬间,一般以正常工作时 10 倍~100 倍或更高速率突发传输的 通信方式。
·自适应通信根据传输信道特性的变化及使用需要,自动改变通信的发送和接收装置的参数与部件特性,以取得 最佳通信效果的一种通信方式。
·扩频通信使用远大于原始信号本身带宽的信号进行通信。发信端用特定的调制方式将原始信号带宽加以扩展 形成扩频信号;收信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加以处理恢复为原始信号。
·跳频通信通信双方自动、同步地利用多个频道以一个预定的伪随跳频序列跳变载频频率的一种抗干扰通信技 术体制。
·跳频带宽跳频电台工作时,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所占的频带宽度。
·跳频速率跳频电台载波频率跳变的速度,通常用每秒钟跳变的次数来表示,单位为 Hops/s。
·跳频频率数跳频电台工作时,跳变载波频率点的数目。
·跳频参数对跳频通信装备的网络属性、频率资源、工作方式、跳频序列等内容按列举或描述方法进行规定的 数据总称,表现为一组参量和指令的集合。
·跳频频率集跳频通信网络工作时,所涉及到的所有频率的总和,跳频频率集可预先定义,亦可由装备按要求生 成,同一个跳频网内的所有跳频装备必须使用同一个跳频频率集。
·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构成元素的集合,须预先定义,可在跳频工作中修正、补充,同一个跳频网内的所有跳频 装备在同一时刻必须使用同一个跳频频率表。依据跳频体制的不同,跳频频率表可以是跳频频率集的全 部或子集。
·跳频图案跳频通信过程中,通信载频跳变的方案或规律,一般为频率的有穷可列序列。跳频图案精确地定义 了跳频设备工作时使用的频率点和驻留时间。
·跳频同步跳频电台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跳频带宽、跳变相位的一致性。
·跳频密钥跳频图案生成单元的运算输入参量之一,用来对跳频图案的生成进行加密、改变跳频图案的序列特 性。
·区域综合通信系统战区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公共信息传送平台,为战区各级指挥所及部队提供通信业务的基本网络。 在空间较大的作战方向或作战地域,根据战役态势及作战区域内的地理环境,组织建立的各军兵种部队 共同使用的区域性通信保障网络系统。区域综合通信系统由战区内固定通信系统、机动通信系统和军兵 种通信网组成。
·区域机动骨干通信系统一种战区战时部署使用的战役机动公共通信网络。
·区域固定通信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网在区域内的部分,是区域综合通信系统的基础。它提供大容量信息传输,是战区 或区域内军兵种对上、对下通信的基本网络。
·数字电路倍增设备一种在少量信道上承载更多的业务,节省传输带宽,增加信道容量的设备。
·链路设备连接于综合节点交换机之间或综合节点交换机与入口节点交换机之间,用于群路信息的加密、传 输的各种设备,统称“链路设备”。 链路设备分为群路传输设备和群路保密设备。 群路传输设备包括:数字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数字微波接力机、毫米波接力机、光缆引接设备、 被覆线数字传输设备以及卫星通信地球站等。
·节点管理中心机动骨干通信系统网络管理分系统的第二级,用于对节点交换机、链路设备和用户功能进行控制与 管理。
·战役战术信息系统网以国防通信网为依托,由野战通信网络(或机动通信网络)、机动指挥所通信枢纽、战术无线电设备 等多种野战通信手段构成的战役战术通信网络系统,是直接保障战役、战术作战指挥控制、协同、情报 侦察、电子对抗等信息的传输网络。
·战术互联网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准实时的传输指挥信息和战场敌我位置信息为目标,将战术无线电台、计 算机及相关的通信设备综合形成的一个移动的信息化通信网。
·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集团军在野战条件下开设使用的一种机动部署的综合业务信息网,可提供话音、数据、图像、多媒 体等综合业务。
·战术电台互联网通过网络互联协议将各种战术电台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网络。其作战使命是为师级作战地域内进行 机动作战的各要素之间提供基本的战场态势、指挥控制和话音通信能力;保障各作战要素之间纵向和横 向的信息传输。
·野战地域通信网在一定的作战地域内开设若干个干线节点,以多路传输信道互连形成的栅格式可移动的野战通信 网。由干线节点、入口节点、网络控制管理中心和用户终端等组成。也称地域网、地域通信网。
·分组无线网一种分布式无线电数据传输网络。通过网络协议和节点对数据分组进行自动的中继转发,使网络能 够自动探测到拓扑结构发生的变化,保证信息到达网络中所有连通的节点,它为战术数据终端和计算机 等设备提供无线数据传输能力。
·军用无线局域网主要由微小区基站、用户设备和嵌入式安全保密模块等构成,实现局部地域的无线电通信网。其原 理是通过用户设备(无线局域网适配器)将各要素的计算机连接成无线局域网,通过基站将无线局域网接 入到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达成与其它指挥所之间的互连互通。也称指挥所无线通信系统
·野战 ATM 干线通信系统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骨干交换网络,由干线节点组成。干线节点主要由野战 ATM 干线交换机和 野战传输设备(数字微波接力机、散射、卫星、光纤等)组成。
·野战 ATM 干线交换机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干线通信分系统的核心,负责干线节点的信息交换。交换体制以野战 ATM 构 成统一的信息传送平台,话音采用 AAL2 交换,IP 业务采用以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为基础的技术体 制,其它数据业务采用 ATM 交换,以 AAL5 适配。
·野战视讯会议分系统一种适应于战场环境,能实时传输图像、语音、数据信号的会议系统。
·三军协同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以解决有协同关系的作战部队之间、武器平台之间的不同层次、不同作战任务、不同领域通信要 求的无线电通信网或系统。
·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一种以预警机为中心,实现诸军兵种信息互通、情报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为目标,集通信、导航和 识别功能于一体,为海、陆、空多兵种指挥控制单位和战斗单位提供联合服务的无线信息网络。
·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端机装载在作战平台或指挥所的用户单元设备。根据其功能、性能可分为 A 类端机、B 类端机、C 类 端机,根据平台可分为车载、机载、舰载端机。
·网管分系统用于为网络内各用户分配时隙、管理各端机的入网、退网功能及控制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 它由网络设计或通信规划工作站、初始化数据分配设备、初始化数据注入设备和网络监视或管理工作站 以及相应的端机组成。
·网络参与组参与网络运行的标准信息依据其所能支持的功能使命类型所分的组。这个以功能为中心的功能分组 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同步时分多址体系结构。
·相对导航在建立的相对坐标系中,任一成员通过接收其它成员的位置报告和多边测距,完成自身的导航定位。
·网络成员精确定位和识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格式化消息。用于网成员间互相收发 PPLI 消息,使网内所有成员均能看到其它 成员的位置报告,实现相对导航定位和识别。
·时隙自动分配根据作战预案描述参数,自动对系统时隙进行分配,满足每个用户对时隙占用的要求,以及用户之 间的连通性要求,形成最终的时隙分配方案。
·多网方式把数量众多的用户端机分割为若干个彼此独立工作的用户群。在多网工作情况下,多个网可以完全 独立,每个网有自己的系统时,也可以多个网紧密结合,采用统一的系统时钟。多网方式可以显著地增 加系统容量。
·军用码分多址(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全军性的专用蜂窝移动通信网,它依托码分多址公众移动通信网和国防固定通信网设施向军队专有 用户提供全网范围内的移动通信业务以及加密通信、集群调度等军用特殊业务。
·移动台移动用户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它给用户提供接入网络业务的能力。
·基站子系统设于某一地点,服务于一个或几个蜂窝小区的全部无线设备及无线信道控制设备的总称。
·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位于它所服务的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蜂窝网与其他通信网或其 他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用户话务的自动接续设备。
·智能外设主要完成专用资源功能。例如播放录音通知,采集用户信息,完成语音到文本,文本到语音的转换, 记录和存储语音消息,传真业务,数据业务等。
·身份鉴别中心一个用以对接入数字蜂窝网的移动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的功能实体。身份鉴别中心可以与归属位置寄 存器合设,也可以分设。
·业务控制点一个实时数据库和事务处理系统,提供业务控制和业务数据功能。
·业务交换点蜂窝移动通信网功能的一种,负责检出特殊业务请求,并与业务控制点(SCP)通信,对 SCP 的请 求作出响应,允许 SCP 中的业务逻辑影响呼叫处理。一个业务交换点应包括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交换 功能。
·分组控制功能具有建立、维护及拆除和分配数据业务节点(PDSN)之间的连接,维护无线资源状态(激活状态或 休眠状态)功能的总称。
·分组数据业务节点支持移动台接入分组网络的功能实体。
·集群子系统集群子系统包括集群服务器和调度台,可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单工/双工的集群调度业务。
·密网关密网关设置在移动交换中心和军用长话网的接口处的加密装置。在码分多址终端与军用长话网用户 通话时使用。
·移动台加密模块负责移动台的话音及数据加密的功能模块。
·漫游指移动台离开它所归属的移动业务本地网,进入异地移动业务网时,移动台不作任何改动,系统仍 能自动保证移动台正常通信的一种功能。
·切换将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的过程。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切换有两类:硬切 换和软切换。 软切换是指在切换过程中,在中断与旧的小区联系之前,先用相同频率建立与新的小区的联系。 硬切换是指在切换的过程中,业务信道有瞬时中断的切换过程。
·军用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网由多个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微波接力信道或自身信道互连组成的能覆盖集团军作战地域的 移动通信网,保障合成集团军内各级指挥人员在作战地域内的运动中通信。
·军用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采用跳频频分多址(FHMA)和时分双工(TDD)的抗毁性好、机动性强、保密性高、组网灵活, 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和良好电磁兼容性,具有与其它网系的多种互连接口,能满足战区内各军兵种作战 要求的野战移动通信系统。 系统由中心台和若干个移动用户台(车载台、背负台、手持台)组成。
·中心台能对覆盖地域内的移动用户之间提供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可移动台。
·移动用户直通移动用户台脱离中心台后实现移动用户台之间的通信。
·移动用户中继移动用户通过用户中继台转发接入系统工作,实现延伸通信距离的通信。
·网络控制和管理设备采用便携式军用加固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通过接口卡与军用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网中任一无线交换 机互连,实现网络管理、网络规划、频率指配、密钥管理、网络监测与控制,并具有对移动用户过区漫 游管理功能的设备。
·无线交换机在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对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信息的交换和管理,实现电路数据和分组 数据的交换的设备。 通过无线交换机,用户可实现拨号呼叫、优先级、强插、强拆、呼叫转移、呼叫保持、双工会议等 功能;移动用户可实现基本接续、群呼、无线会议以及移动用户的跨区漫游等功能。
·无线信道控制器控制中心台多个双工无线信道机的设备,它可实现多个(4、8、12 或 16)双工无线信道机的状态控制、无线信令处理、保密设备状态信息处理以及移动用户的信息交换和管理。
·共用信令信道将多个信道的复用或功能以及其它网络管理的有关信令信息或协议,用编码的方式构成信令协议通 过单一信道来传送的一种信令方式。
·无线双工通信在无线信道上,通信双方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
·时分双工通信在同一载频上,用时间分割方法实现双方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
·移动用户信令沟通率在系统无线覆盖范围内及有空闲信道条件下,任一移动用户与中心台用户之间的信令沟通率。
·移动用户通信可靠度在系统无线覆盖范围内及有空闲信道条件下,任一移动用户与中心台用户之间信号等级为 3 以上的 通信可靠度。
·双工数字会议电话参加会议电话的数字用户均可同时发言的一种会议电话。
·军用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众多军队用户自动分享数量相对较少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一种专用无线调度移动 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通常具备数字信令控制信道,具有组呼功能,入网时间通常小于 0.5s。
·用户台用户台包括车载台、手持机和具有多频功能的固定台等,用户台都有执行集群功能所必须的逻辑电 路,有一个可编程的编码芯片来存储该用户台的识别码和为其定义的功能。
·中央控制器用于直接控制整个集群系统运行的部件,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与信道机连接在一起,负责系统与用户之间的通信。
·集群系统管理终端管理集群系统内部所有的用户台和基站设备,并进行系统自我诊断的设备。
·中央控制调度台进一步完善集群的调度和控制功能的设备。通常由为话音通道而设置的中央电子柜和用于调度控制 的终端控制台组成。
·天线馈线系统辐射或接收、传输无线电波的设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天线馈线系统由高增益的下斜式和零 斜式天线(一个用于发射,一个用于接收)、馈线、接收机分路器(如馈线太长需加塔顶前置放大器)和避 雷器等设备组成。
·系统控制中心管理和控制整个集群系统的实体。它主要由集群控制管理模块、转发器接口电路、电源以及电话互 连器或交换设备等组成。其功能有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状态、安排信令信道、监视系统 运行和故障告警并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数字集群系统完全采用数字信令和数字话音及数据传输并保留了模拟系统各项功能的集群系统。与模拟集群系统 相比,数字集群系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改善了话音质量,扩充了容量,增强了信令控制能力,使其更 适合各种数据业务的传输。
·控制信道主要用来控制整个基站的通信流量的信道。
·集群方式集群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方式,是指系统在通信时,采取的分配(占用)信道策略。集群有三种方式: 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
·故障弱化技术能确保在中央控制器出现故障时,仍然能够维持系统基本工作的技术措施。
·信道共用技术一种多个无线信道为多个移动台所公用的技术,即网内大量用户共享若干无线信道。
·信道控制方式一种自动选择并占用空闲信道的技术,也称信道选用技术。集群的信道控制有两种方式:集中控制 方式和分散控制方式。
·通信卫星专门用于通信的人造地球卫星。主要用于转发或反射来自地球站、航天器的无线电信号,起中继作 用。
·战略通信卫星能够完成全局性战略通信任务的通信卫星。
·战术通信卫星能够完成地区性战术通信任务的通信卫星,它能为军用飞机、舰船、车辆以至于单人背负地球站提 供机动通信条件。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置在地球表面(含大气)担负卫星通信的通信台站。分为固定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和移动式卫星通信 地球站、标准卫星通信地球站和非标准卫星通信地球站以及海事卫星通信地球站。通常由发信、收信、 天线、终端、用户接口、监控、电源等设备组成。
·便携式地球站用于军事上便于携带的小型地球站。
·移动式地球站安装在运动平台上可实现运动中通信的地球站。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利用对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实现信号转发的一种多址通信系统。
·战略卫星通信系统利用战略通信卫星实现并能够完成全局性的、各大指挥中心或关键性局部、军事集群及作战平台与 统帅部之间、提供高可靠的抗毁、不间断通信的系统。它是国防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有国防战 略通信网干线的备份、补充和延伸。
·战术卫星通信系统利用战术卫星实现通信的系统。主要承担机动作战指挥、联合作战的战役或战术协同通信以及对机 动武器平台的控制。
·干线网以支持 2Mbit/s~8Mbit/s 群路通信为主的卫星通信网。它是全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 面通信干线的重要迂回和扩充手段。
·支线网以单路、多址、话音交换通信为主的卫星通信网。
·专线网以支持非对称式数据业务为主的卫星通信网。它为应急作战部队提供便携式通信手段,同时为分散 用户的低速数据及压缩话音编码通信提供具有一定保密和抗干扰能力的机动通信手段。
·业务测控通信卫星定点后,在通信卫星寿命期内提供可靠的有效载荷支持服务,包括遥控、遥测、在轨测试、 通信业务监视和入网验证等多项功能。
·在轨测试通信卫星定点后,对通信卫星有效载荷进行的全面测试。
·入网验证对需要入网的地球站射频技术性能进行的测试。
·转发器在通信卫星上,用于接收来自地球站的信号并经过诸如移频、放大等处理后再发射到其他地球站的 设备。它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种基本类型。透明转发器是指它接收地面发来的信号后, 只进行放大、变频、再放大后发回地面,对信号不进行任何加工和处理,只是单纯地完成转发任务。处 理式转发器是指接收到的信号经微波放大和下变频,变成中频信号再进行解调和数据处理从而得到基带 数字信号,然后再经调制、上变频、放大后发回地面。
·甚小(天线)孔径终端天线口径小于 1.8m 的卫星地球站。
·中数据率传输速率为 64Kbit/s~45Mbit/s。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针对公用网设计的综合数字业务。
·上行线路由地球站发射分系统至通信卫星转发器接收机的线路。
·下行线路由通信卫星转发器发射机至地球站接收分系统的线路。
·时分多址用时间分割法来实现的一种多址联接的基本方式。即把卫星转发器的工作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互不 重叠的时隙,分配给各地球站使用。也称时分多址接入。
·频分多址用频率分割法来实现的一种多址联接的基本方式。即把卫星转发器的可用射频频带分割成若干互不 重叠的部分,分配给各地球站所要发送的载波使用。
·单路单载波频分多址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每载波仅传输一路话音或数据。
·码分多址用地址码分割法来实现的一种多址联接的基本方式。即各地球站所发射的载波都受到高速的不同地 址码的调制,使各发射信号间具有准正交性,以区别站址。
·空分多址用空间分割法来实现的一种多址联接的基本方式。即卫星天线有多个窄波束,它们分别指向不同区 域的地球站,利用波束在空间指向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地球站。
·天线接收品质因数一个表征地球站或卫星转发器接收能力的参数。接收天线增益(G)与折算到到地球站馈线输入端的 总等效噪声温度(T)的比值。也称 G/T 值
·按需分配多址仅在呼叫期间(电话呼叫、数据分组等)才分配传输信道。
·预分配多址把各通信信道固定分配给对应的通信站。
·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和网络提供的业务以及网络运营环境等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对军事通信网实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一级网络管理系统位于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分级结构中的最高级,担负军事通信网最高级的网络管理任务的系 统。安装于全军最高通信网络管理机构。也称为总部级网络管理系统。
·二级网络管理系统位于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分级结构中的第二级,担负战(军)区、军兵种、总参、总后和总装等 通信网的网络管理任务的系统。安装于军区、军兵种、总后、总装和总参第一、二通信总站的网络管理 部门。也称为军区级网络管理系统。
·三级网络管理系统位于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分级结构中的最低级,担负地域性本地通信网的网络管理任务的系 统。安装于相应的地域性网络管理部门。也称为地区级网络管理系统。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能对多个专业通信网(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
·固定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对具有固定性质的通信网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固定性质的通信网指光纤通信传送网、电话网、综 合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密话网、短波通信网、图像传送网、指挥网等。
·战役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对战区内的机动骨干通信系统、野战地域网、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具有移动性质的野战通信网和 战区内的固定通信网以及民用通信设施进行综合管理。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固定通信网和战役战术通信网中的物理资源和全局性的逻辑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物理资源包括在 网运行的设备、备品备件、文档资料等;全局性的逻辑资源指跨网系使用的逻辑资源,包括无线电频率、 IP 地址、端口地址、路由和电话号码等。
·集团军通信指挥管理系统一个集综合网络管理和通信指挥控制于一体的系统。主要对集团军作战地域内归属该集团军的短波 网、超短波网、地域网、野战综合业务数字网、指挥网和野战指挥所计算机网络等随集团军作战时一起 运动的战役战术通信网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集团军营区内的固定通信网仍然由所属 地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
·专业网络管理系统对某个专业通信网(系统)进行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管理信息传输和交换的综合业务信息网络,是综合管理系统中重要的辅助系统。
·安全保密系统为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网络安全、端应用系统安全的辅助保障系统。主要包括传输加密、访问控制、 安全评估和入侵检测、重要信息加密存储、用户鉴别授权、应用系统审计和病毒防治等。
·管理应用系统用于对全网运行状态监视和控制、网间性能分析、故障处理、安全管理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用于全网故障预测、预报、预防,为电路调度、应急维修、网络结构调整等提供预案或建议,并可 模拟方案的实施结果,为首长决策提供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系统所赖以运行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媒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界面 开发工具的集合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设置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义、装入、操纵和维护数据库, 以及排除故障、控制数据库访问和通信等。
·战场频谱管理中心为参战部队分配、指配频率,进行干扰分析,组织指挥战场频率管理行动的机构。
·监测控制中心对无线电监测站实施控制,汇集、分析监测数据的机构。简称无线电监控中心,亦称监测中心。
·短波频率预报中心汇集、分析电离层探测数据,预测、发布短波通信链路可用频率的机构。
·频率分配系统用于频率分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频率分配系统以频率资源数据库和电磁环境数据库为基础,通过 电磁兼容分析计算,按照使用单位的频率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频率分配方案,为各军兵种部队提供可 用频率资源。
·频率指配系统用于频率指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频率指配系统综合分析可用频率资源、电磁环境和无线电设备特 性等情况,为无线电专网、系统选定可用工作频率,制定无线电联络文件。
·卫星频率/轨道分析系统记录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应用情况,为卫星频率/轨道的申报与协调提供技术支持的计算机应用系 统。由卫星频率资源分析模块、卫星轨道资源分析模块、卫星电磁兼容分析模块、国家通信卫星资源分 析模块、全球在轨卫星数据库、卫星网络协调信息库等组成。
·卫星干扰定位系统确定干扰卫星网络的地面无线电发射源位置的系统。系统通常采用干扰源双星定位技术。
·电子装备频谱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电子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进行频率管理的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在电子装备的频率资源划分、 战技参数论证和科学部署使用三个方面,为电子装备的频率管理提供技术管理手段。
·无线电监测网对空中无线电波特性参数进行测试、分析的网络。也称无线电监测系统,或无线电监测测向网。由 监测控制中心和若干监测站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构成。主要功能是监测频谱使用情况和对无线电发射 源测向定位。
·无线电监测站测量空中无线电波特性参数的仪器设备与配套设备的组合。也称无线电监测测向站。主要功能是监 测频谱使用情况和对测定无线电发射源的方向。按监测频率范围分为短波监测站、超短波监测站、卫星 监测站等类型;按运用方式分为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可搬移监测站、便携监测站。
·短波频率探测网为预测短波可用频率而建立的无线电探测网络。由若干短波探测发射站和短波探测接收站组成。
·短波探测发射站短波频率探测网中的无线电发射站。由短波发射机及信号控制、处理单元组成。通常采取定时段短 促发射的方式,在短波频段内按照预定的信号格式向电离层进行扫描发射。
·短波探测接收站短波频率探测网中的无线电接收站。主要由天线、接收机、控制单元及数据通信单元等组成。短波 探测接收站收到经电离层反射的特定格式信号后进行一定的处理,再经数据通信网提供给短波频率预报 中心或频谱管理中心。
·无线电设备检测系统测定无线电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的仪器、仪表、设备、场地等设施的总和。为管理无线电设备的频率 和电磁兼容技术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无线电管理数据库以一定方式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并相互关联的无线电频率、台站、设备特性、频管网系等无线电管 理所需要的数据的集合。
·无线电频率数据库记录频率划分、分配及指配等信息的数据库。由频率划分数据组、频率分配数据组、频率指配数据 组构成。
·无线电台站数据库记录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频率使用情况的数据库。
·无线电设备特性数据库记录无线电设备名称、型号、射频参数等信息的数据库。
·电信管理域一组在逻辑上、物理上与电信业务有关的电信资源,它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为用户提供相关电信业务, 并且可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如:电话网和宽带网。电信管理域简称为管理域。
·电信管理网一种管理结构,包括对电信设备、网络和业务的规划、提供、安装、维护、运行和管理。
·管理功能用户能感知的最小部分的管理业务。
·管理业务用来实现明确和具体的电信管理需求。从使用者管理的角度描述对管理网络进行操作组织、管理与 维护的管理活动。它与特定的电信管理范围有关。
·管理接口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包括通信协议栈、管理协议和信息模型。
·基于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的电信管理网管理接口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都按照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对象实现管理信息通信与操作的一 种管理接口。简称 CORBA 接口。
·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电信管理网管理接口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为管理协议、信息模型符合 Internet 标准的一种管理接口,简称简单网络管理 协议接口。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协议,是一种基于轮询的通信协议,委托程序发出询问和指令, 这些指令或者是预先编程的,或者是用户直接要求的。代理程序对其进行回答。SNMP 仅有对数据项的 读和写两种操作,利用这种操作可以演绎出其它的操作。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基础上,接受来自网络管理应用的服务原语,规定了应用协议 数据单元的格式及相关进程。通过该协议,电信管理网(TMN)实现管理者与代理的互联和互操作。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基础上,定义了为 OSI 系统管理提供的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 由管理进程激活来进行远程通信。
·管理信息模型对网络资源及其所支持的管理活动的抽象表示。
·管理信息库有关各种管理信息的专用信息库。用户通过信息检索系统收集到具有决策、控制和预测的管理信息。
·网元网络单元,简称网元,这是一个结构上的概念,描述电信设备(成组或部分电信设备)和支撑设备或 任何被认为属于完成网元功能(NEF)的电信环境中的单个或多个事物。
·网元功能对通信网设备的一个抽象。主要功能是完成该通信设备的通信功能和提供网管系统和被管理通信设 备之间的接口。
·管理者驻留在管理工作站上,实施管理的处理实体。负责接收用户的命令并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向被管代理 转发,同时接收来自被管代理的通告或中断信息,并向用户显示或报告,与被管代理之间通过交换管理 信息来进行工作。
·代理驻留在被管设备上,配合网络管理的处理实体。负责接收来自管理进程的命令并发起响应事件,与 管理者之间通过交换管理信息来进行工作。
·被管资源对需要管理的逻辑或物理电信资源的抽象表示。
·管理分层管理分层也称为管理功能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LLA),包括网元管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和事务 管理四个层面。
·事务管理层由支持整个企业决策的管理功能组成的管理层面。如产生经济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任务和目 标的设定等。其用户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业务管理层包括业务提供、业务控制与检测、与业务相关的计费处理、电话交换业务、智能网业务、移动通信 业务、租用数据线业务的管理层面。其用户为业务的运营管理者。
·网络管理层提供网络运行上的管理功能的管理层面,如网络话务监视与控制,网络保护路由的调度,中继段/ 路由质量的监视与测量,对多个网元故障的综合分析、协调等。其用户为网络的组织管理者。
·网元管理层实现对一个或多个网元的操作与管理的层面,如交换机、复用器等的远端操作维护,设备软件、硬 件的管理等。网元层对网元之间的问题不负责任。其用户主要为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
·性能管理对电信设备的状态以及网络和网络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报告的一组功能。包括性能监视、性能 管理控制和性能分析等。
·故障管理对电信网络及其环境的运行情况异常进行检测、隔离和校正的一组功能。包括告警监视、故障定位、 故障校正、测试、故障管理等。
·配置管理收集、鉴别、控制来自代理的数据和将数据提供给代理的一组功能。包括保障、状态和控制、安装 等。
·帐务管理测量网络中各种业务的使用数量并确定使用成本的一组功能。包括账单功能、资费功能等。
·安全管理保证运行中的网络安全的一组功能。包括鉴权、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等。
·用户管理网络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功能的活动。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用户交换通信业务所需的管理数据, 二是与网络交换通信业务所需的与用户有关的管理数据。
·网络指配管理网络在为用户提供业务前对网络的预配置的管理,也称网络初始化。其目的是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资 源,向用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以及最有竞争力的业务,包括传统业务和新业务。
·人力资源管理为保证网络运行者的各种活动正常、经济和有效开展对各种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活动。
·资费和账务管理通信运营部门确定合理的价格、准确计算资费、适时收回收入的重要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业 务和网络运行成本分析、资费策略分析、运行费率管理、计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摊账、用户账户管理 等。
·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管理为保证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参数和网络性能参 数管理、设置,数据收集和处理,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网络和业务的控制。
·业务量测量和分析管理为保证目前和将来的业务量稳定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网上的业务量的测 量,检测目前的和预测未来的业务量过负荷或负荷不足,可执行预激活动作以消除或避免预料中的问题 发生。
·业务量管理根据产生业务量异常大量增加的事件,对产生这些事件的原因进行控制。这些事件包括各种业务节 点(交换节点、传输节点、接入节点等)的失效、网络资源的中断、自然灾害、重大政治事件、重大体育 事件等。
·路由管理包括路由选择管理和号码分析管理,其目的是可以采用多种动态方式来改变各种路由信息。
·维护管理故障管理和故障参数管理的总称。故障管理是检测故障、分析故障和故障处理。故障参数管理是对 各种故障参数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比较、预测等。
·频率管理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活动。包括无线电频率的划分、指配、分配和规划。
·频率划分将无线电频谱分割为若干频段 ,再将每一频段指定给一种或多种无线电业务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 过程。频率划分的结果以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的形式进行发布。
·频率指配根据审批权限批准无线电台站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或某组)无线电频率的活动。通常在电台执 照的核发过程中或在无线电联络规定的拟制、下发过程中实施。
·卫星频率/轨道管理对卫星轨道及卫星网路空间电台频率的管理。包括频率划分、轨道/频率分配、频率指配,制定、 执行合法使用卫星轨道/频率的规定和程序等内容。
·卫星频率/轨道国际规划国际电信联盟在《无线电规则》中对各国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分配及使用程序的规定,是对各国 平等使用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权利的保护,是各国开展卫星业务的规范和依据。
·战场频率管理战时对参战部队及其所在区域的频率使用进行的计划与控制活动。目的是保障军队装备的电子信息 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有效地使用频率,避免或减少相互干扰,以充分发挥作战效能。
·频率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正常的频率使用受到有害干扰。保护对象包括重要的指挥通信、导航、制导、侦听频 率等。保护的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域和时间内禁止其他设备使用这些频率。
·无线电管制根据国家或军队的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区域、频段范围内,对全部或部分无线电发射设备和其他 辐射无线电波的设备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管理行为。管制的基本形式是改频、限定、禁止某些无线电设 备发射和非无线电设备的电磁辐射。
·无线电监测采用技术手段或设施对空中无线电信号的发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按监测频段分类,主要有短波监 测、超短波监测、微波监测、卫星频段监测等:按监测任务分类,主要有常规监测、电磁环境监测和特 种监测。
·无线电干扰协调无线电干扰与被干扰双方无线电管理部门或使用部门就消除有害干扰而进行的协商活动。是解决无 线电干扰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无线电干扰协调包括内部协调、军地协调和涉外无线电干扰协调。
·无线电干扰查处查找有害干扰源,处理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的活动。是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障用户正常开展无线 电业务的管理措施。
·短波频率预测根据电离层探测数据对短波通信链路可用频段进行预测发布。
·长期预报预报短波通信链路最高可用频率的月平均值。
·中期预报预报短波通信链路未来六天七天的最高可用频率。
·短期预报预报短波通信链路第二天的最高可用频率。
·电磁干扰任何可能中断、阻碍,甚至降低、限制无线电通信或其他电气电子设备性能的传导或辐射的电磁能 量。
·允许干扰已知或预知的干扰,该干扰符合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干扰允许值和共用标准。
·可接受干扰干扰电平虽高于规定的允许干扰标准,但经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部门协商同意,且不损害其他主管 部门利益的干扰。
·通信保密为保障机密信息安全,在通信组织、技术和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保密措施。分为信道保密、传输保密 和通信设施保密等。
·保密通信采用加密技术防止信息被非法获知的通信体制。
·信息保密采用加扰、加密技术将信息密化,防止第三者解译信息。
·信道保密在信道传输处对信息加密处理的方式。
·军用数字保密自动电话网国防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指挥的重要保密通信网。它采用全数字加密、交换、传输、密 钥自动分发等技术,利用地缆、光缆、通信卫星等传输媒体组成的具有抗毁性能的多路由状自动电话网。
·群路保密机将数字时分多路复用设备中的群路数字信号进行加密,或对已加密的群路数字信号进行解密的信道 保密机。
·数据保密机在保密通信中,按照一定的加密算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或对已加密的数据信号进行解密的保密 机。
·理想密码体制能抵抗任何破译,使密码的唯一解等于零的一种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脱密的密钥相同,或可以互相推导的一类码密体制。
·非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脱密的密钥相异,且难于互相推导的一类密码体制。
·分组密码一定规模的底码分组,在密钥参与下,经过多层非线性变化,生成相应密文分组的一类密码。
·分组加密将消息按照一定的长度分成组,再用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加密的体制。
·序列加密对明文序列逐比特进行加密操作和运算的加密体制。
·模拟加密对模拟信号的时间、频率和幅值等参数进行置乱的扰乱加密技术。
·数字加密将明文数字信号通过加密变换成密文数字信号的技术。
·多重加密用不同的密钥重复使用一个加密算法,以产生从明文到密文的映射变换。
·物理保密使用物理手段来保护信息或保密设备的措施。
·理论保密从理论上讲,能抵抗任何破译的-种编码思想。
·实际保密在实际允许的时间内,用一切现实的破译理论、技术和手段难以实现破译的一种编码思想。
·剩余可懂度从已经加密的电话中所能听懂的话音多少的量度。
·密码错误扩散密文传输中出现的一个错误,引起解密后的明文出现多个错误的现象。
·密码掩蔽时间密码体制能够经得起-种特定攻击的时间。
·密码破译时间破开-种密码体制及其算法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线性等价量用以产生密码序列的线性移位寄存器的最小长度。
·密钥密码体制中,确定或指示加脱密的可变参数。
·基本密钥密码设备中,定期更换的,在明密变换中起主要作用的参数。也称原始密钥、结构密钥。
·自身密钥用明文作密钥的密码体制。
·公开密钥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用于加密的密钥。
·秘密密钥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用于解密的密钥。
·主密钥在保密通信网中,用于加密辅助密钥或会话密钥的定期更换的密钥。也称密钥加密密钥。
·消息密钥指示加脱密起点的,一般是一报一变动或一次启动一变动的密钥。
·工作密钥保密机之间进行保密通信时使用的密钥,可实时分配也可以预分配。
·结构密钥见基本密钥。
·会话密钥保密通信网中,直接用于对信息进行加密的一次会话一变动的密钥。
·用户选择密钥不常更换的、参与改变密码算法的密钥。也称簇密钥、算法更换密钥。
·密钥序列由密钥生成的伪随机序列。又称密码序列。
·密钥控制选择密钥或选择计算密钥的参数能力。
·密钥产生器能够自动的、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产生密钥的装置。
·密钥注入器具有人工和自动方式保存和转移密钥数据功能的电子设备。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运用陷门单向函数原理进行加脱密变换,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公开、脱密密钥保密的一类密码体制。
·密钥管理基础设施负责为网络保密系统的密钥提供安全创建、分发、管理的基础设施。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授权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用来创建、管理、存储、分发和吊销公钥的硬件、软件、人员、策略和过程的集合的基础设施和设 备。
·密码协议保密通信网络中,各方约定的,与密码机制有关的规程。
·密钥交换协议保密通信的两个实体,通过一系列规定的密钥信息交换步骤,建立双方共享秘密密钥的有序过程。
·密钥管理中心为保密系统的密钥提供安全生产、分发、自动管理的设施或设备。
·密钥分配中心为保密通信的实体自动分发密钥、完成密钥建立的设施或设备。
·密钥管理密钥从产生直至销毁全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通信安全采取各种保密和防护措施,保障通信联络的安全。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及其服务器免遭非法修改、破坏或泄露。可保证网络正确执行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信息 的准确性,并且无有害的负作用。
·安全管理基础设施.为网络信息和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
·认证机构签发和管理用户的数字证书和密钥,对用户身份合法性确认的设施或设备。
·安全管理中心能够管理各种安全系统,对各类安全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综合报告的安全管理设施或设备。
·威胁对通信系统或信息安全的潜在侵害。
·主动威胁对系统状态进行故意的、未经授权的修改。例如:更改消息、插入伪消息、冒充授权实体及拒绝服 务。
·被动威胁未经授权泄漏信息但不改变系统状态的威胁。例如:电子窃听、电子监视和信息量分析。
·数据安全采用存取控制方法和加密技术手段,以防止数据库中的数据被非法存取或被修改的安全措施。
·数据完整性数据不能以非法的方式被修改或被破坏的特性。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或被破坏的数据安全服务。
·信息安全服务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采用变换、加密等手段,使信息准确、安全地达到目的地的一种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性防止有用信息被偶然或故意地泄露、非法转移、修改、删除及敌意破坏的防护特性。
·信息量分析通过对信息流状况(出现的方向、间隔、数量、频率)来推断出信息内容的一种威胁手段。
·信息量填充在信息流中填充一些假数据流作为增强信息流安全的一种措施。
·安全攻击危及国家和军队拥有的信息安全的任何攻击。
·穷举攻击采用遍历搜索方法企图还原明文或密钥的破译方法。
·不可否定性防止传输数据被发送方和接收方抵赖否定的安全服务。
·可信系统能满足给定的安全策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数字签名在报文产生器附加上一段起到签名作用的代码,保证报文的来源和完整性鉴别的一种鉴别机制。
·鉴别用来验证被发送的数据(特别是报文)完整性的一种过程。
·鉴别交换以信息交换的方式确定信息身份的过程。
·身份鉴别使用保护机制来验证用户的真实性
·身份标识能唯一标识一个授权用户的表示,确保用户身份的唯一性。
·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者使用某资源。也称存取控制
·多级安全一种通过多级的信息保密级别来实现网络中不同安全保密等级需求的用户间互连、互通和互操作的 控制能力。
·适度安全以信息资源所需安全保障强度为依据,适当投入建立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安全防护措施。
·密钥托管能保证合法用户的通信安全和执法部门合法监听的一种密钥管理技术。
·信息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P)、入侵检测(D)、应急响应(R)、灾难恢复(R)能力,以及信息系统 的综合动态保障能力。
·安全审计对系统记录和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考核,以测试系统控制的完备程度,确保与已建立的策略和操 作规程相一致,检测违反安全的行为,介绍对控制、策略和规程中被指出的任何变化。
·安全审计跟踪为安全审计而收集的数据。
·入侵检测一种检测非授权用户入侵和攻击网络的非法行为的技术。
·防火墙在两个网络之间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系统或一组系统。
·密码校验函数用以检查数据单元完整性的运算函数。
·选择字段保护对需要传输的信息中的某一特殊字段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强认证采用密码凭证的认证方式。
·简单认证使用简单口令进行认证。
·认证牌在强认证交换的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它可用来认证发送者的身份。
·接口两个需要连接功能的实体之间的共用界面,该界面是由各种功能特性、公共的物理互连特性、信号 特性及有关连接协议的规定。
·网关使用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接口技术,它提供网络兼容功能,如:协议转 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从而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节点传输系统中的接合点。通信网内电路汇接和信息交换的中心。可分为端节点、干线节点、入口节点、 通信节点等。也称结点。
·入口节点为各级指挥所或相应的用户群实现本地交换和进入地域通信网提供入口的通信节点。
·互连系统或设备间的相互连接。通常包括物理线路连接和数据链路连接。
·互通在互连的系统或设备间直接提供相互交换信息或服务的过程。
·互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应用程序的交互操作的过程。
·互操作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并共同利用所交换信息的能力。
·接续将信道或电路、交换部件和其它功能部件之间暂时连接。
·多点“通信配置”属性的一项值,它表示该通信涉及两个以上的网络终端。
·分组在开放系统互连(0SI)参考模型第三层上,通过标号来标识的一种信息块。
·信元在 B-ISDN 协议参考模型的异步传送模式(ATM)层中,通过标号标识的固定长度的块。
·信头信元中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信元净荷而分配的某些特定功能的比特。
·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第二层,通过标号来标识的可变长度的块,例如,高级数据链路控 制块。
·路由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传输路径。
·路由选择对信息传输通道的选择。通常在拥有多条通路的情况下,选择较为安全快捷的通路作为建立通信联 络或传递信息的路由。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能够收发信息包并能选择最佳路由把信息包从一网点转向另一网点的一种设 备。
·传输特性表示系统传输质量的特性。包括传输损耗、传输带宽、杂音等。
·传输速率每单位时间发送的信息单元的数目。通常表示为每秒或每分钟的比特、字符、字组或二进制码数。 如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和消息速率。
·数据信号速率数据传输系统的传输信道的集合信号速率,通常以二进制数位(比特)每秒计。也称数据传信速率。 数据信号速率由下式表示:
·调制速率已调制信号相邻有效瞬时之间的最短标称时间间隔的倒数。
·数据传送速率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两个相应设备之间每单位时间通过的比特、字符或信息组的平均数。
·接入速率数据终端设备能注入网络或从网络排出的最大数据速率,它取决于网络所支持的一组由用户选择 的接入信道的速率。
·接口速率在接口处的总比特率,即接口净荷和接口开销之和。例如:在物理层和物理媒体之间边界处的比特 率。
·差错控制实施对数据传输或存储中出现的差错进行检测和纠正的控制。
·线路信号两电话局中继器之间传送的监视信号,包括占用、应答、挂机、振铃、拆线等信号。
·程控交换交换机中用计算机按照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来控制接续操作的一种通信交换。
·电路交换由互相连接的终端、传输信道或电信电路组成的交换。这种交换只在呼叫或业务持续期间内建立 接续。
·分组交换将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定长加有分组头(地址和控制信息)的数据块,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 的地址标志将它们转发至目的地的过程。也称包交换。
·空分交换从入口到出口使用独立的实际通道的交换。
·时分交换通过至少包含一个时隙转换的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
·频分交换通过转换频带对频分复用信号的交换。
·光交换光纤传送的光信号直接进行交换。
·永久虚电路分组交换虚电路业务的一种业务,该业务中,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一种等同于虚呼叫数据 传送阶段的永久性联系,它不需要呼叫建立和清除过程。
·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以分组方式传输数据和在必要时以分组方式装配和拆卸数据的一种业务。
·异步传输在数据传输中,每一字符各自单独地进行同步的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通常须采用起止码元。
·同步传输在数据传输中,发送机和接收机连续地工作在同一频率,并由校正设备使它们之间保持所要求的相 位关系的传输方式。
·频分复用利用频率分割原理,把不同频带的各路信号,在一个公共通道上传输来实现的多路复用。也称频 分多路复用。
·时分复用利用时间分割的原理,在一条信道的传输时间内,将若干路离散信号的脉冲序列,经过分组、压 缩、循环排序,交织成时域互不重叠的多路信号一并传输来实现的多路复用。也称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复用为了使若干个独立信号能在一条公共的光学传输媒质上传输,将它们配置在分立的波长上的复用。
·密集波分复用相邻波长间隔一般在 0.8nm-2nm,甚至其间隔会小于 0.8nm 的一种波分复用形式。
·空分复用利用空间分割构成不同信道的-种复用方法。
·流量控制在数据通信中,对数据网中两个特定点之间数据分组传输流量大小的控制。
·吞吐量每单位时间朝一个方向通过该连接段成功地传送用户数据的比特数。
·网络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端口之间提供连接,以利于在它们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组节点和链路。
·子网对提供转接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系统集合的功能上的抽象,通过它(们)可使端系统建立网络连接。
·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或通信网中,对通信双方或终端用户之间,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通信格 式的过程所作出的规定和规则。
·组网将通信装备按战术技术要求组成相互联接的网络体系。是组织建立通信联络的一种基本方法。
·多媒体业务综合传输话音、数据、图像、视频信息的业务。
·图像编码利用较少比特数传送数字图像的方法的统称。也称图像数据压缩。现有主要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有: 1) 高质量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适用于彩色和单色的、多灰度、连续色调的静态图像压缩。 2) 活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MPEG-I 主要用于数字存储介质的活动图像压缩编码; MPEG-Ⅱ视频向下兼容 MPEG-I,并力求满足数字存储媒介、会议电视/可视电话、数字电 视、HDTV、通信、网络等应用要求;MPEG-Ⅲ已并入 MPEG-Ⅱ;MPEG-Ⅳ是很低比特 率视听编码,所用编码方法突破 ITU H.261、MPEG-I、MPEG-Ⅱ等所用的压缩方法,它可 将图像压缩到小于 64Kbit/s,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及模拟电话;MPEG-Ⅶ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 口,它为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规定一种标准化的描述。 3) ITU 建议 H.261 视频压缩编码,主要用于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ITU H.262 活动图像和伴音通 用编码标准,其速率从几十 K 到几百兆 BPS,并能满足各种图像格式的要求;ITU H.263 用于 低比特率通信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业务量控制网络为避免拥塞状态而对所有相关网络单元执行的一组操作。
·误码率当传输码元时错误接收码元数在传输码元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电路阻断率电路实际阻断与电路运行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是衡量电路运行稳定性的一项指标。也称 电路故障率、电路阻断比、电路阻断系数。
·拥塞存在网络中的一种状态,如果瞬时信息量所需带宽等资源超过了网络可提供的能力,则产生拥塞。
·传输参数表示电磁波沿通信回路传输的特性的参数,它包括一次和二次传输参数。
·一次传输参数沿通信回路均匀分布的单位长度的有效电阻、电感、工作电容和绝缘电导等四个参数。这些参数 仅取决于传输线的结构、所用材料和使用频率。
·二次传输参数根据一次传输参数和频率推导出来的表示传输线特性的参数,它包括传播常数(含衰减常数和相移 常数)和特性阻抗两个参数。
·因特网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计算机网络。它由美国阿帕网(ARPAnet)发展而成,主要采用传输控 制协议/网际协议。
·内联网使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的可支持企事业内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的综合网络信息系统,通常采用一 定的安全措施与企事业外部的因特网用户相隔离,对内部用户在信息使用的权限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电子邮件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消息的服务。
·文件传送协议在两个因特网网站之间传送文件的一种通用的方式。FTP 以特定的方法登录到其它因特网网站以便 检索或发送文件。
·超文本传送协议在因特网上传送超文本文件的协议,传送时需要一端拥有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客户程序,另一 端拥有 HTTP 服务程序。HTTP 是 WWW 中最重要的协议。
·网络时间协议根据因特网上的电台和原子钟保证本地精确计时的网络协议,它能够使分布于各处的时钟在较长 时间段内保持毫秒级的同步。
·远程登录用于提供远程终端连接服务的终端仿真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应用层部分,通过使用 Telnet 命令和程序可使一个因特网站点的用户终端登录到另一个因特网站点的计算机上,并进行交互工 作。
·地址解释协议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网络环境下,用来把网际协议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的一种协议。
·域名系统在因特网上保持域名和网际协议地址间对应关系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域名服务器)的集合。
·目录服务因特网上根据用户的某些信息引导查找另一些信息的一种公共查询服务。
·目录信息库目录供用户访问的全套信息的集合,它包含通过目录操作可以阅读或处理的全部信息单元。
·目录访问协议在目录用户代理程序和目录系统代理程序之间实现通信的协议。
·目录系统代理为一部分目录信息库提供目录服务的软件。在一般情况下,每个 DSA 只负责一个机构或单位的目 录信息。
·目录用户代理代表目录用户访问目录服务的软件。目录用户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软件。
·目录用户目录(号码簿)的最终用户,即访问目录的实体或个人。
·目录信息树目录信息库的一种形式。 目录信息库被看作为一棵“树”,树的节点(除根之外)是该目录的登录项。
·目录信息树结构规则目录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指出一个客体类型(下级)与另一个客体类别(上级)之间的依从关系, 并在目录信息树中允许下级类别的登录项直接从属于上级类别之一。本规则还包括对允许出现在(下级) 登录项的相对可识别名(RDN)中的属性类型的控制,并有可能提出附加条件。该体制可包含许多类似 这样的规则。
·光衰减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它取决于光纤的工作(波长)类型和长度,并受测量条件的影响。 也称损耗。在波长 λ 处,一段光纤上相距距离为 L 的两个横截面 1 和 2 之间的衰减 A(λ)定义为:
通常,对于均匀光纤来说,可用单位长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反映光纤的衰减性能的好坏。
·光吸收损耗光信号通过光纤时,有一部分光能变成了热能,所造成的光功率的损失。
·光散射损耗光信号能量以光能形式辐射出光纤之外的-种损耗。
·光辐射损耗光纤使用过程中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后,光纤虽然可以导光,但会使光的传输途径改变,使一部分 光能渗透到包层中或穿过包层向外泄露,从而产生的损耗。当弯曲半径大于 5cm~10cm 时,由弯曲造 成的损耗可以忽略。
·色散传播参数与波长关系的描述。
·光纤色散光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的模式,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或传播途径不同,使得它们到达终 端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波形畸变的一种现象。
·材料色散构成光纤的材料的折射率随着传输的光波频率而变化,引起模内不同频率信号的群速度不同而引 起的色散。
·波导色散由光纤的几何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不完善引起的色散。也称为结构色散。
·模式色散因多模光纤中传导模的数量很多,不同的模式在同一频率下传输,各自的相位常数不同,群速度 不同,模式之间存在着时延差,而引起的色散。
·偏振模色散单模光纤中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而引起色散,这种色散在数字系统中使脉冲展宽 产生误码。
·微弯光纤的急弯曲,包括几个微米的局部轴向位移和几毫米空间波长的急弯曲。
·截止波长截止波长分为模的截止波长和光纤的截止波长。模的截止波长:自由空间的波长,当大于此波长 时给定的束缚模不能在波导中存在。光纤的截止波长:单模光纤中,大于此波长时二阶 LP11 模中止传 播。
·模场直径高斯分布的单模光纤,模场直径是指光场幅度分布 1/e 处各点所围成圆的直径,也等于光功率分布 1/e2处各点所围成圆的直径。
·数值孔径子午光线进入或离开一光学元件或系统的最大圆锥顶角之半的正弦,乘以圆锥顶角所在点介质的 折射率。数值孔径是多模光纤的一个重要光学参数,它表征多模光纤集光能力大小及与光源耦合难易程 度,同时对连接损耗、微弯损耗、宏弯损耗、衰减温度特性和传输带宽等都有影响。
·光纤由引导光功率的一些介质材料制成的成细丝状的光波导。
·单模光纤在所考虑的波长上只能传播-个束缚模的光纤。
·多模光纤在所考虑的波长上能传播两个以上束缚模的光纤。
·衰落分布信号衰落幅变的一种概率分布。按信号衰落的时间间隔不同,可分为瞬时衰落分布、快衰落分布 和慢衰落分布。瞬时衰落服从赖斯分布,快衰落服从瑞利分布,慢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衰落余量设备能力与传输损耗年中值之差。也是指对于一条给定的电路,在全年载噪比不低于接收机给定 的门限电平的时间百分数 P 时,所需要的相对于中值电平的信号电平余量;此时的 P 就称为信号传播 可靠度。
·总衰耗在无线线路中,发射机输出功率与接收机输入功率之比,以分贝表示。
·传输损耗对于某一传输电路,发信端的发射天线输入功率与收信端的接收天线输出功率之比。
·基本传输损耗对于某一传输电路,发信端的无方向性发射天线输入功率与收信端的无方向性接收天线输出功率 之比。
·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以各向同性天线代替原来使用的天线,并使之 处于一个完全绝缘、介质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限空间环境中,传输信号所产生的传输损耗。
·相对于自由空间的损耗基本传输损耗与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之差。该损耗包括:大气吸收损耗、地面反射损耗、散射 损耗、极化耦合损耗、天线一介质耦合损耗以及直射波与反射波之间的干涉效应引起的损耗等。
·散射损耗通过散射传播而引起的信号能量的损耗。
·天线-介质耦合损耗在对流层散射线路中,天线路径增益 G,不等于收、发天线自由空间增益之和 GT+GR(以分贝表 示),而这天线路径增益的意义是收发天线在对流展散射传播中能够实现的增益,因此,收发天线自由 空间增益之和与天线路径增益之差即为天线介质耦合损耗 LC,列式表示即为:LC=GT+GR-GP。
·带宽a) 某一段频谱的两端界限频率之差的绝对值。 b) (光纤)数值上等于光纤基带传递函数的大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通常是下降到零频率时幅值的 一半)时的最低调制频率。
·传输带宽信道能传输的信号频带宽度。它是衡量通信系统的常用指标。
·标称带宽分配给-个信道的包括防护频带在内的最大频带。
·必要带宽指这样一种带宽,对给定的发射类别而言,其恰足以保证在相应的速率上且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所 要求质量的信息传输。
·占用带宽某一频率的带宽,在此频带频率下限之下和频率上限之上所发射的平均功率分别等于某一给定发 射的总平均功率的规定百分数 β/2。 除另作规定外,β/2 值应取 0.5%。
·带外发射在紧邻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频率或某些频率上,由线性调制过程产生的发射。
·杂散发射在必要带宽以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上,由非线性调制过程产生的发射。它的电平可以在不影响相 应信息传输的条件下予以降低。
·寄生发射由电源波纹或寄生振荡对载波调制所产生的发射。
·泄漏发射造成有关数据或载有信息的信号泄漏的非有意发射。
·分集在无线电通信中,为减少衰落效应,将接收到的具有同样信息,但强度、相位或信噪比不同的两 个或多个信号能量进行组合和选择,以产生最佳合成信号的抗干扰接收技术。
·衰落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介质电参数及传播途径的变化而引起的接收信号幅度随时间逐渐 变化或衰减的现象。
·再生转接接收来的数字信号,经过数字微波接力通信中继站进行再生处理后再进行调制而发射的转接方式。
·非再生转接在数字微波接力通信中继站,接收来的数字信号不进行数字解调处理而进行转接的方式。
·再生站微波接力通信线路中对所传输的数字信号进行再生处理的中继站。
·非再生站微波接力通信线路中不对所传输的数字信号进行再生处理的中继站。
·数据链一种按规定的消息格式和通信协议,近实时传输处理格式化数字的信息系统。它通常包含信息处 理与传输、通信协议、格式化消息三大要素,主要用于传输处理战场态势信息、指挥控制信息和武器协 同信息。常用的战术数据链如:海上编队战术数据链、对空战术数据链、舰-岸远程数据链和三军综合 信息分发数据链等。
·固定字格式消息消息数据按照一定的字格式装订。一个单向传输时隙可以传输若干个消息字,不同的传输包格式 传输的消息字数不同。在报头之后,消息字依次为起始字、延长字、继续字或结束字。
·自由文本消息一种面向字符的消息。信息字符可以用来描述数字话音、电传以及其他形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