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电位器: | 精密电位器是一种工作状态与其移动动触点和电阻体相对位置有关的机电转换元件,它
能高精度地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是外加电压和转轴位置的某种函数。 |
·联: | 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电阻体的电位器上的一个单独机械部分。 |
·同轴: | 同轴是指两个或多个联组装在同一公共转轴上的一种组件。 |
·转轴: | 转轴是电位器的机械输入部件。 |
·转轴位置: | 转轴位置是动触点与基准点的相对位置。 |
·引出端: | 为电位器的电阻体和动触点提供电气通路的外部装置。 |
·补偿电阻器: | 补偿电阻器是预先连接到电阻体内部的或外部电阻器,它构成联组件整体的一部分以提
供所需要的电气特性。这种电阻器可以是分离的实体,线绕或非线绕电阻体的一部分,或象电
阻体构成在同一块绝缘板上的片状电阻器。
|
·试验点: | 试验点是仅为方便测量的附加引出端。 |
·抽头: | 固定在电阻体上并能够承载电阻体额定电流的固定电气接头。
注:主要供高符合性的某些类型的抽头(最小宽度、可能要求较小电流极限,这些抽头称为电压抽头。 |
·死区: | 电阻体产生不连续输出的部分。在连续旋转的单圈电位器输入引出端之间常常含有死区。 |
·总外加电压: | 施加于两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压。
注:当正峰和负峰电压施加到电位器上时,总外加电压(通常称做峰一峰外加电压)等于两电压之和,每个单边电压称为
零-峰外加电压。
|
·输出电压: | 动触点与指定基准点之间的电压。除非另有规定,指定基准点就是逆时针引出端。 |
·输出比: | 输出比是输出电压与输入参考电压之比。除非另有规定,参考电压就是总外加电压。 |
·总可变输出: | 最大和最小输出比之差。这些输出比与每个输入端上的最小电压相对应。 |
·终端电压: | 当轴处于对应的理论终点时,动触点引出端与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压。终端电压以外加电
压的百分数表示。 |
·最低电压: | 当轴处于连续电行程这个对应的终端附近时,动触点引出端与终端引出端之间的最低或
最小电压。最低电压以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
·短路节: | 是电阻体的一部分,当带有规定负载电阻的动触点通过这个节时,其输出比保持不变,且
在规定的范围内。 |
·输出斜率: | 输出比的变化率与轴行程的变化率之比。
数学表达式:
|
·斜率比: | 单向理论函数特性的最大和最小输出斜率之比。 |
·梯度: | 输出比相对于轴行程的变化速度。
数学表达式:
|
·负载电阻(R
L
): | 由输出端观察到的外部电阻(连在动触点与指定的参考点之间)。
注:无负载意味着负载电阻无穷大。 |
·带负载偏差: | 具有无穷大负载电阻时的输出比与带有规定的有限的负载电阻时的输出比之差。只要两
个输出比是都在轴处于同一位置上测量,轴的位置不限。
注:利用给电阻体加补偿的办法得出在规定负载电阻时所要求的输出比来消除加负载时偏差则为负载补偿。
|
·行程方向: | 对旋转式电位器,是当在规定的电位器的安装面观察时的顺时针(CW)或逆时针(CCW)
方向。图上的引出端名称应与转轴的方向相对应。除非另有规定,输出比和转轴位置随行程顺
时针(或增大)方向增加。
|
·总机械行程: | 在规定的止挡负载下各止挡之间的转轴的总机械行程。电位器上无止挡时,机械行程是连
续的。 |
·无效机械行程: | 每个理论端点与其总机械行程的邻近对应点之间的转轴行程。
注:上图所示的各电行程彼此之间以及输入引出端之间的关系是仅作为图解而给出的。一种电位器与另一种电位器
之间可能有差异。 |
·游隙: | 游隙是转轴从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到同一实际输出比位置时出现的转轴位置差的最大值。 |
·理论端点: | 按标定点确定的理论电行程各端所对应的转轴位置。 |
·标定点: | 标定点是确定已校验转轴位置和输出比之间关系的基准点。它确立转轴位置的基准。
|
·理论电行程: | 在定义的输出比界线内根据标定点确定的理论函数特性展开所包括的规定的转轴行程。 |
·无效电行程: | 超出理论电行程各终端以外,动触点引出端与电阻体保持电气连续时所包括的转轴行程。 |
·抽头位置: | 抽头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位置。通常用输出比和转轴位置来表示。当规定转轴位置时,其
抽头位置就是有效抽头宽度的中心。 |
·有效抽头宽度: | 当动触点从一个方向通过抽头时,在动触点引出端与抽头引出端都具有相同电压期间的
转轴的行程。
注:在某些情况下,抽头宽度可能基本为零(即曲线上无平直区),但这种抽头可能对符合性有显著影响.在这些情况下
不应采用术语“有效抽头宽度”。而应考虑抽头对输出特性的影响,用符合性来表示。 |
·调相: | 多联同轴电位器各联调相点相对对准。 |
·总阻值(直流输入阻抗: | 总阻值是转轴位于最大阻值位置时,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直流电阻。 |
·直流输出阻抗: | 输入端短路时,动触点与任一终端引出端之间的最大直流电阻值。 |
·最小电阻: | 最小电阻是转轴位于最小电阻位置时,动触点引出端和任一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阻。 |
·终端电阻: | 终端电阻是转轴位于一个终端时,动触点引出端和对应的终端引出端之间的电阻。 |
·抽头电阻: | 在抽头引出端与放在该段电阻体上的动触点之间能够测得的最小阻值。测量时,动触点不
从电阻体上提取电流。 |
·表观接触电阻: | 见输出平滑性。 |
·等效噪声电阻: | 见输出平滑性。 |
·函数特性: | 输出比和轴位置的相互关系。数学表达式
|
·符合性: | 符合性是实际函数特性与理论函数特性两者相符的程度。 |
·绝对符合性: | 绝对符合性是在理论电行程范围内的规定输出比之间,实际函数特性偏离理论函数特性
的最大值,表示为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比。需要在实际输出上确定一个标定点。
|
·直线性: | 理论函数特性为-直线,是符合性的-种特殊形式。
数学表达式:
|
·绝对线性: | 实际函数特性对参考直线的最大垂直偏差,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参考直线通过理
论电行程内所规定的最小和最大输出比。除非另有规定,最小和最大输出比为0和100%。
数学表达式
|
·独立线性: | 实际函数特性偏离于参考直线的最大偏差,此时参考直线的斜率和位置要选定在使最大
偏差达到最小的位置上,它是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来表示。并在规定的理论电行程内进行测
量。如果要限定参考直线的斜率,必须单独进行规定。需要根据实际输出规定标定点。除非另
有规定,标定点应为180O。
数学表达式:
|
·固定极限: | 以总外加电压百分数规定的允许符合性偏差。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规范的所有定义均采用固定极限。 |
·零-峰固定极限: | 以零-峰外加电压的百分数规定的允许符合性偏差。
注:零-峰偏差数值是对称的峰一峰偏差数值的两倍,因为基准的零-峰外加电压是峰-峰外加电压的一半。 |
·比例极限: | 以测量点处理论输出比的百分数规定的允许符合性偏差。
注:如果理论输出比趋近零时,输出比附近的比例极限可能无法限制而应加以修正.以保证该处的实际允许偏差。 |
·修正的比例极限: | 是固定极限和比例极限的-种组合。
|
·符合性同步调相: | 符合性同步调相是多联电位器各电阻体相互对准使得各联电位器使用一个公共标定点
时,其输出比在理论电行程内均不超出各自的符合性范围。 |
·电压跟踪偏差: | 电压跟踪偏差是电位器处于任一转轴位置时,任何两个同时动作的类似电位器的输出比
之差。输出比分别用加于各自的总外加电压的百分数来表示。 |
·输出平滑性: | 输出平滑性是输入信号中不存在而在电气输出中出现的杂散变化,以总外加电压的百分
数表示。并在理论电行程范围内按规定的行程增量进行测量。输出平滑性包含了输出中的接
触电阻变化、分辨力及其它微小非线性等因素。 |
·分辨力: | 分辨力是电位器输出比可以调节到的灵敏度的一种度量。 |
·电压分辨力: | 电压分辨力是输出比随转轴在电阻体上规定的部分在以一个方向运动而增加的最大变化
量。
|
·介质耐压: | 在规定的条件下,在每联的各引出端与电位器裸露的导电表面之间或多联电位器每联的
引出端与其它每联的各引出端之间,承受规定特性的电压,但不超过规定的漏电流的能力。 |
·绝缘电阻: | 在规定的条件下,在每联的各引出端与电位器裸露的导电表面之间或多联电位器的每联
的各引出端与其它每联的各引出端之间加规定的直流电压时的阻值。 |
·额定功耗: | 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时,电位器所能耗散的最大功率。 |
·降额功耗: | 由于负载电阻、输出斜率、同轴多联组合、非标准环境条件及其它因素而对其额定功耗进
行修正的数值。 |
·寿命: | 在规定的条件下,并使规定特性在规定的允许变化值内所获得的转轴回转数或周数。 |
·总输入阻抗: | 当输出端开路,并且轴位于规定的最大位置时,在规定的电压和频率下,在两个输入端之
间测得的阻抗。
|
·输出阻抗: | 输入端短路时,在规定的电压和频率下,动触点与任一终端引出端之间测得的最大阻抗。
|
·正交电压: | 在规定的输入电压与频率下测得的,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差90o的那部分输出电压的最大
值。用每伏外加电压的伏特数表示。 |
·相移: | 在规定的输入电压和频率下测出的,转轴在规定的位置处,正弦输入电压与正弦输出电压
之相位差,用度来表示。
|
·轴的径向跳动: | 轴的径向跳动是在离轴端规定的距离处测量的轴径相对于轴旋转轴线的偏心度。电位器
主体固定,并沿径向对转轴施加规定的负荷并使轴转动,用mm表示。 |
·侧面跳动: | 侧面跳动是在离安装面外缘规定的距离上测量的安装面相对转轴旋转轴线的垂直度。电
位器转轴固定,沿径向和轴向对电位器主体施加规定的负荷,使电位器主体旋转,用mm表
示。 |
·安装凸台径向跳动: | 安装凸台径向跳动是在安装凸台直径上测量的安装凸台外径相对转轴旋转轴线的偏心
度。电位器转轴固定,沿径向对电位器主体#加规定负荷,使主体旋转,用mm表示。 |
·轴的径向间隙: | 轴的径向间隙是在距离电位器的前面规定距离处测量的转轴径向总位移量。将规定的径
向负荷于相反的方向交替地施加在规定点,用mm表示。 |
·轴端间隙: | 轴端间隙是将规定的轴向负荷于相反的方向交替地施加于轴端而进行测量转轴轴端总位
移量,用mm表示。 |
·启动力矩: | 启动力矩是转轴处于总机械行程内任一位置时开始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所需最
小力矩的最大值。 |
·旋转力矩: | 旋转力矩是保持转轴以规定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速均匀旋转通过总机械行程所需最
小力矩的最大值。 |
·惯性矩: | 电位器的各旋转零件绕其轴线旋转的惯量。 |
·静态止挡强度: | 能够通过转轴加到每个止挡上保持规定时间,而止挡位置的永久性变化不超过规定值时
的最大静负荷。 |
·动态止挡强度: | 在规定的转轴速度下,并能通过轴对每个止挡施加规定次数的碰撞而且止挡位置的永久
变化不大于规定值时的惯量负荷。 |
·额定功耗: | 产品的额定功耗是以寿命试验中规定使用的底板为基础而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