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航天环境因素

标准号:GJB 2969A-2011   标准名称:航天医学工程学术语       2011-01-20

基本信息

【名称】 航天环境因素
【英文名称】 space environmental factor
【定义】 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微重力、低压、缺氧、高温、低温、振动、冲击、噪声和 辐射等。

同源术语

·载人航天有人参与的,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空间飞行活动。
·载人航天器用于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等。
·航天医学工程学以系统论为指导,采用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 作为目标,研究载人航天活动对人的影响及其特征规律,探索载人航天人-机(航天器)-环系统工程理 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航天员选拔训练合格,可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人员。
·乘组执行某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航天员的总称。
·航天驾驶员在空间负责操纵、控制载人航天器飞行的航天员,简称驾驶员。
·飞行工程师在空间负责载人航天器操纵、设备管理和维修的航天员。
·载荷专家在空间负责有效载荷的管理、操作、维修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航天员。
·指令长载人航天器上乘组的指挥者。
·任务专家在空间负责规定的科学实验及其仪器操作或执行特定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
·预备航天员根据航天员选拔标准挑选合格并接受训练,但未获得航天员资质的人员。
·居住舱载人航天器中装有生活设施、供航天员生活和休息的舱段。
·实验舱载人航天器中装有实验设施和设备、供航天员开展科学实验的舱段。
·气闸舱航天员从压力舱到舱外空间以及从舱外空间返回压力舱必经的、可泄复压的密封舱,内部配备有出 舱支持设备。
·航天飞行环境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时所处的真空、电磁辐射等自然环境,以及超重、失重、振动、噪声等诱导环境 的总称。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或乘组乘坐载人航天器一次发射在空间完成飞行计划的过程。
·在轨技术在轨道上进行的各种操作技术,包括交会对接、在轨补给、在轨维修、在轨更换和在轨装配等技术
·手控交会对接手控轨道交会和手控对接的总称。航天员通过人工观察判断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的相对空间位 移及姿态关系,人工操纵实现两飞行器的轨道交会或对接。
·舱内活动载人航天过程中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执行航天任务的过程。
·舱外活动航天员穿舱外航天服到载人航天器的舱外空间或地外天体上执行各种任务的过程,也称“出舱活 动”。
·舱外活动程序航天员执行舱外作业任务必须遵循的步骤,一般包括舱外服组装检查和在轨训练段、出舱准备与过 闸段、舱外活动段、返回过闸段四个阶段的正常操作程序和故障处置方法。
·人-系统整合试验为考核和验证载人航天器设计、工作程序及工作方式的适人性而开展的系统试验。
·系统演练为检验系统投入运行时接口的正确性、匹配性和协调性,发现并及时排除飞行程序各环节和各系统 产品中隐藏的问题,按照确定的飞行试验程序进行的跨系统合练。
·失重飞机飞行试验利用失重飞机的抛物线飞行开展的人员、舱载产品等综合性失重环境试验。
·海上漂浮试验验证载人航天器返回舱海上溅落的漂浮能力及营救航天员(包括自救)能力的海上试验。
·人-航天器匹配试验检验航天员与载人航天器之间接口关系和操作协调性等的地面试验。
·大型联合演练航天员在真实载人航天器的环境及接近真实的任务现场体验飞行过程,与地面支持人员之间协同配 合完成任务,以考察和锻炼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及完成任务综合能力的过程。
·医学评价依据对载人航天器设计的医学要求和指标,对航天器中与航天员相关,特别是直接或间接与航天员 的安全相关的分系统和设备进行的定量检验或定性评价。
·工效学评价依据对载人航天器设计的工效学要求和指标,对航天器人机界面的适人性进行的定量检验或定性评 价。
·航天员安全性载人航天活动全过程中,航天系统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正常工作并安全返回的能力。
·灾难性故障导致航天员死亡的故障。
·严重故障导致载人航天器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故障。
·应急程序为应对应急工况而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逃逸利用逃逸火箭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的过程。
·航天救生载人航天飞行各阶段出现应急状况时,使航天员迅速脱离危险区,及时撤往营救飞行器或避难装置 或返回地面的自救及被营救过程。
·救生物品为保证航天员返回后生存而配备的求救、自救和防卫等用品。
·航天器适居性载人航天器系统提供给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综合能力。
·空间科学实验利用空间环境在航天器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如微重力科学实验、空间生物学实验等。
·载人航天器生物搭载实验利用载人航天器携带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开展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对地观测航天员利用航天器上的对地观测设备获取地球图像、监测环境变化的活动。
·载人深空探测以登月或星际探索等为目标的载人航天活动。
·航天员选拔根据航天员选拔标准,挑选合格人员的过程。包括一般条件选拔、医学选拔、心理选拔和综合评定 等。
·乘组选拔针对特定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选拔乘组人员的过程。
·航天员选拔标准根据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时间、载人航天器资源配置、载人航天飞行环境等因素,制定的候选 人基本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般条件选拔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定(身体基本条件、学历、资历、个人与家庭史、业务专长等)的过程。
·医学选拔根据规定的医学标准,对候选人作全面的医学检查,从中挑选合格人员的过程。
·临床医学选拔对候选人进行临床各科的常规检查,根据相应标准挑选合格人员的过程。
·航天环境因素耐力选拔根据规定的耐受限值,利用相应的设备,对候选人进行航天环境因素的单项或复合作用的耐力筛选 过程。
·心理选拔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候选人进行心理检查和评定,挑选出具备航天职业心理素质的人员的过 程。
·低压缺氧耐力检查在低压舱内以一定速度降低舱内压(模拟座舱升空高度)至规定限值,监测和评定人体对低压和缺氧 耐受能力的过程。
·超重耐力检查利用超重设备旋转造成的不同重力负荷作用于人体,检测对超重(G 值)耐受能力的过程。
·立位耐力检查在倾斜台上变换体位倾斜角度,检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的过程。
·前庭功能检查利用旋转座椅和秋千等设备刺激前庭器官,通过主观反应和客观检查评价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和耐受 性的过程。
·航天员训练根据载人航天操作特点和拟订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培训航天员的过程。包括基础训练、职业训练、 综合训练和飞行任务训练等。
·基础训练对预备航天员进行航天理论知识培训以及体质训练的过程。
·职业训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职业活动必备相关知识、操作技能、航天环境适应能力及心理能力的系统化训练 过程。
·综合训练对航天员及地面有关人员进行完整飞行程序训练的过程。
·基础理论训练使航天员熟练掌握与载人航天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
·体质训练维持和提高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航天员对载人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的训练,包括一般 体质训练和专项体质训练。
·心理训练为了提高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及相互配合能力,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开展训练的过程,包括心理学 基础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相容性训练、心理表象训练及放松训练等科目。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在模拟的各种载人航天特殊环境条件下,航天员接受训练、提高耐力水平及掌握防护技术的过程。
·救生与生存训练通过各种营救和自救设备和方法,使航天员全面掌握救生能力的过程。
·专业技术训练通过讲课和实际操作,使航天员熟练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所需专业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的过程。
·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使航天员熟知飞行任务、飞行计划和所需执行的正常飞行程序和应急飞行程序,熟练掌握飞行手册 的内容以及各种操作技能的过程。
·飞行手册航天员在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操作手册,如正常程序飞行手册、应急与故障程序飞行手 册等。
·飞行程序训练使航天员掌握航天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和不同运行状态下(正常和应急)的操作规程和技能的
·飞行任务训练对航天员进行指定飞行任务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训练过程。一般分为部分任务训练和全任务训练。
·航天环境因素耐力训练利用各种模拟航天环境因素的训练设备进行适应性体验以及学习掌握操作与防护技能的过程
·超重耐力训练在超重训练设备上模拟航天器起飞、入轨、再入、返回的超重曲线进行周期性训练,以提高对超重 的耐受能力,并掌握在此条件下对载人航天器的操作技能的过程。
·失重飞机飞行训练利用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使航天员体验和了解失重环境,掌握失重环境下的重要操作技能,提高 心理生理稳定性的过程。
·模拟失重水槽训练航天员在配备航天器模型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中进行的开关舱门、进出舱、舱外行走、有效载荷操 作、舱外救援等出舱活动训练。
·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对航天员进行反复体位改变,以改善和维持航天员的心血管调节能力,提高头低位耐力,增强血液 头向转移适应性的过程。
·低压舱训练航天员在低压环境中进行的正常出舱程序、舱外航天服故障处置程序及气闸舱故障处置程序等训 练。
·飞船着陆冲击过载体验应用冲击塔等设备体验飞船着陆冲击过载,提高航天员耐受着陆冲击过载能力的过程。
·飞船噪声体验模拟航天飞行的噪声,使航天员体验并了解飞船舱内的噪声环境,增强抗噪声干扰能力的过程。
·应急训练模拟载人航天器在不同飞行阶段出现意外事故时对航天员进行各种救生程序的练习,提高在特殊恶 劣条件下生存能力的过程。
·野外生存训练模拟载人飞船返回后航天员处于恶劣条件下利用现有装备条件进行自救或寻求营救的生存技术训 练过程。
·航天员营救训练营救人员使用不同的营救工具(如搜寻直升机、打捞舰船、急救车辆等)及时、准确赶到现场对返回 后或遇险的航天员实施救护的各种程序和技术的过程。
·前庭功能训练对航天员进行线性加速度刺激、间断和连续柯氏加速度刺激以及动态姿态平衡训练,使其掌握预防 运动病的方法和技巧,降低对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的敏感性,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的过程。
·出舱活动训练航天员为执行舱外任务进行的专业技术训练,包括舱外服、气闸舱、舱外载荷的操作技能训练和出 舱活动程序训练。
·出舱活动程序训练针对出舱活动相关程序而开展的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出舱程序理论学习,常压、低压和 真空三种状态的正常出舱程序训练和故障处置程序训练。
·交会对接技术训练利用地面交会对接模拟设备,航天员学习和掌握手动交会对接操作的过程。
·空间实验技术训练利用地面相关试验设备,使航天员学习和掌握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
·航空飞行体验驾机飞行,使航天员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适应飞行环境,并维持一定的飞行能力,包括仪表判读、 领航和其他各种操作的过程。
·航天心理学研究载人航天活动中航天员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航天员心理功能评定通过心理学检测方法,对航天员的个性及智能进行全面考核评定的过程。
·心理素质评价采用心理量表、访谈等方法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的过程。
·心理测量对智力和个体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通常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
·练习效应因反复操作而产生的学习、适应和熟练的效果,也称实践效应。
·航天心理应激航天员受航天环境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与作用的过程。
·心理抗干扰能力将注意力集中于主任务,对无关刺激不予注意的能力。
·感觉负荷要求操作者作出反应的刺激数量和种类。
·心理疲劳人体体力负荷强度不大,但由于精神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疲劳。
·单调感在长时间、始终如一的重复性作业或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缓慢发展的兴趣下降、工效降低的感觉状态。
·警觉机体保持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应急事件能力的机能状态。也称警戒。
·反应时从刺激信息呈现到人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心理相容性群体成员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和融洽,表现为有效合作、有效沟通、信息资源的有效分 享等。
·心理相容性训练为提高成员间心理相容性而进行的技能训练。
·心理表象某个刺激的心理再现。它可以是刺激的直接图式、刺激的精炼、刺激的心理编码、或者刺激的抽象 特征,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表象训练在大脑中对操作过程进行再现的过程。
·放松训练使航天员学习掌控身心活动强度的过程,包括掌握肌肉松弛、精神舒缓、生理能量消耗降低等技能 的过程。
·隔绝训练根据航天生活的特点,在基本与社会脱离接触的狭小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以进行心理适应性的体验, 提高工作效能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
·空间定向训练利用飞机、天象仪和转椅等专用设备,使人在运动状态下或运动后即刻判定方位的练习过程。
·航天实施医学以保障和促进航天员的健康、解决航天中的医学问题为目标,实施航天员医学监测、医学鉴定、健 康维护等相关活动的学科。
·航天预防医学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航天员健康的影响并制定预防措施的学科。
·航天临床医学研究航天员地面训练疾病诊断与治疗、在轨疾病的诊断与处置的学科。
·航天中医药学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失调及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 的学科。
·航天药学研究航天环境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过程的变化规律,研制适宜在航天中使用的剂型及 开展航天用药标准研究的学科。
·航天员医学监督在航天员训练以及航天任务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医疗卫生保健措施和健康维护活动。
·航天员医学保障在航天员训练以及航天任务全过程中对航天员及生保系统、安全防护装备等进行监测及各种医学鉴 定活动。
·飞行前医监医保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前,针对航天员实施的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措施,包括航天员飞行前生活、工作 和训练以及发射场演练阶段的健康监测和健康维护。
·飞行中医监医保执行任务期间对航天员实施的医学监督与保障措施。
·飞行后医监医保返回地面后对航天员实施的医学监督与保障措施,包括正常返回医监医保、非正常返回医疗救护、 着陆场驻留区医监医保以及航天员隔离恢复阶段和医学恢复疗养阶段的医监医保。
·航天员医学鉴定根据相关医学标准和检查规范,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全面评价,以作出医学适飞资格认证 的过程。
·医学放行标准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所必须达到的医学指标标准,包括安全放行范围和允许放行范围。
·医学中止标准中止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医学判定标准。
·航天员健康管理对航天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监测、健康评价和医学干预的过程。
·航天员健康监测通过临床检查、生理功能检查和航天环境因素耐力检查对航天员健康情况进行监测的过程。
·航天卫生防疫对航天员生活工作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和定期消毒,并定期监测航天员密切接触人员传染性疾病情 况,监督航天员食堂食品卫生状况。
·航天环境因素耐力检查在超重、低压缺氧、前庭刺激等航天环境因素作用下对航天员的机体耐力或生理功能进行的检查。
·航天微生物检测对航天员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体内微生物进行的监测。
·航天药物符合空间条件使用、治疗航天在轨疾病的药物。
·航天药箱根据航天特定环境设计的、存放航天药物的储存装置。
·航天毒理学研究和控制载人航天器座舱内大气污染、污染成分和污染源,制定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标准以及在 航天过程中实施卫生毒理学监测的学科。
·航天最高容许浓度航天作业环境中某种污染物在规定的暴露时间内,不影响人员身体健康和完成规定任务的工作能力 的最高浓度。
·有害气体对机体健康或仪器设备产生危害(毒性、腐蚀性等)作用的气体。
·可凝性挥发物材料或污染源解析、剥离或分解出的在低温物体表面上可凝聚的物质。
·航天环境因素耐力机体对航天环境因素的生理耐受能力。
·生理耐受限值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机体对环境因素耐受的极限。
·微小气候通过控制大气压力、成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所形成的人工气候。
·适应性人在不同应激状态下的自身调节能力。
·舒适区保持人无不舒适感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范围。
·工效区保持人正常工作效率的环境因素变化范围。
·安全区保持人身安全、无生命危险的环境因素变化范围。
·耐受限人不能忍受、生命处于危急状态时的环境因素极限值。
·快速减压在几分之-秒至几秒内座舱压力应急降低的过程。
·减压易感性机体对大气压力降低的敏感程度。
·减压病环境压力降低时,溶解在机体内的氮气过饱和游离形成气泡所导致的综合症状。
·屈肢症由于环境减压使四肢肌肉和关节内氮气游离形成气泡,压迫肌肉和关节,引起局部疼痛,患肢常呈 保护性屈曲状态的症状。是减压病的一种表现。
·体液沸腾当机体或其局部突然暴露于绝对压力低于6.27kPa(体温37℃条件下的水蒸汽压)环境时,机体组织、 体腔和体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大量形成水蒸汽的现象。
·气哽因环境减压而出现的胸部压迫感、憋闷、胸骨后疼痛或吸气困难而又短促,偶有阵发性干咳的症状。 是减压病的一种表现。
·航天服压力制度针对航天服内的气体成分及其总压力值(绝对压力)的医学和工程设计参数,制定的大气压力工作规 范。
·载人航天器座舱压力制度针对载人航天器舱内气体成分及压力的医学和工程设计参数,制定的大气压力工作规范。
·吸氧排氮为预防减压病,进行低压暴露前,预先吸入纯氧,逐步降低人体组织内氮含量和氮分压的过程,也 称“预吸氧”。
·呼吸商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容积与所消耗的氧气容积的比值。
·缺氧耐力机体对因氧分压降低而可能引起缺氧症作用的承受能力。
·急性缺氧症机体组织因急性氧气不足而引起的综合症状。
·碳酸过少症肺内排出的 CO2比代谢产生的 CO2多,导致肺泡气体中的 CO2分压和血液中的 CO2 含量比正常水 平偏低的现象。严重时可发生碱中毒。
·氧过多症因环境氧分压(或氧浓度)过分升高引起的机体反应和症状。
·氧中毒机体因环境氧分压过高引起的病理现象。
·慢性二氧化碳中毒机体因长时间暴露于较高浓度的 CO2中引起的生理或病理现象。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机体因短时间暴露于高浓度 CO2环境中引起的急剧的生理或病理现象。
·热应激反应热应激因子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生理、生化反应,包括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体温调节功能 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
·热衰竭因高温环境引起严重脱水和脱盐分而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皮肤干燥、头晕、头痛、口渴、恶心、 肌痉挛、甚至晕厥的现象。
·低温生理效应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代偿现象,如外周血管交替收缩或舒张,使其代谢热量增 加、循环功能增加等。
·抗浸防寒服暴露于寒冷地区或水中时穿用的具有抗浸、保暖的个体防护装备,也称抗浸服。
·温度舒适带在一定湿度范围内,正常身体没有显著的代偿性生理反应,可以长时间经受的温度范围。
·着陆冲击弹射跳伞着陆或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因突然减速而受到的冲击。
·正常着陆按照正常返回程序实现的着陆。如载人航天器返回过程工作正常,降落伞正常打开、座椅缓冲器提 升、反推发动机按预定高度点火,并工作正常,载人航天器实现软着陆。
·安全着陆速度根据航天员或仪器设备对着陆冲击过载的耐受能力而确定的最大允许着陆速度。
·动态超调在冲击性加速力作用于一个弹性系统引起的动态反应中,系统实际经历的加速度峰值大于输入加速 度峰值的现象。
·动态响应指数评定人体对冲击加速度耐力的指标。
·冲击加速度安全(暴露)限值从人的安全性考虑而制定的不会影响被试者健康和安全的可接受的冲击加速度水平。
·赋形座椅符合人体外形、可以调整姿态的特制座椅。
·赋形缓冲减振垫符合人体外形、具有减振和缓冲效能、外表与座椅内表面适配,内表面与着不充气舱内压力服的航 天员适配的垫。
·全身振动可以通过支撑面传递到整个身体的振动。
·局部振动-种传递给机体某-特定部位或区域的振动。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具有可忽略不计的小的声压级起伏的噪声。
·非稳态噪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变化很大的噪声,实际中常遇到的起伏噪声、间歇噪声、脉冲噪声都是非稳态 噪声。
·噪声生理效应由噪声引起的生理上的变化。
·噪声非听觉效应噪声对机体造成除听力损失以外的其他影响。
·噪声允许限值为保护听力而规定的允许环境噪声的声压级。
·噪声性听力损失由于噪声暴露引起的听阈上移。噪声性听阈上移分为暂时性阈移和永久性阈移。
·噪声性耳聋噪声性听力损伤引起的听觉功能障碍。
·抗噪声护听器能有效过滤噪声而对正常语音声波无显著影响的护耳装置。
·空间电离辐射太空中由贯穿能力很强、可使物质电离或激发的带电粒子、中子或 X、r 射线等成分构成的辐射。
·地球辐射带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也称 Vallen 带。
·吸收剂量在任何一种介质中受照物体吸收各种类型电离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其 SI 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专门名称为戈瑞(Gy)。
·剂量当量反映组织吸收辐射等效剂量的物理量。为吸收剂量(D)、品质因数(Q)和其他修正因数(N)的乘积。 其 SI 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专门名称为希沃特(Sv)。
·个人剂量限值不引起辐射损伤的个人受照射的剂量当量最大限度。
·辐射危害引起人体有害效应、装置工作异常或损坏的辐射作用。
·辐射生物效应辐射对生物组织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辐射损伤机体受辐射照射而产生的损伤。
·辐射防护保护人体免受或少受辐射损害的措施。
·辐射探测器监测航天器内的辐射水平及航天员接受辐射剂量的装置。
·辐射屏蔽辐射粒子穿过物质后能量降低或强度减少的过程。
·航天工效学研究航天员在空间飞行中的工作效率、人机功能分配和界面设计与评价等问题的科学,是工效学的 一个分支。
·航天人体测量在航天环境中对航天员的身体所作的整体或局部的静态和动态测量。
·人体尺寸百分位数表示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符号为 PK。将人体测量中群体或样本的全部观测值分为两部分:K%的 观测值等于和小于 PK,(100-K)%的观测值大于 PK。
·拟人模型外形尺寸、关节活动都与人相似的人体模型。一般按人体测量的统计结果分为第 5 百分位数、第 50 百分位数和第 95 百分位数三种。
·最小功能尺寸为了保证实现某项功能而设定的操作控制对象的最小尺寸。
·最佳功能尺寸为了方便、舒适地实现某项功能而设定的操作控制对象的尺寸。
·中性体位失重环境中,人体在三维空间中自然呈现的姿态。
·航天员工作能力载人航天过程中,航天员完成飞行任务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生理 与心理潜力,以及经教育训练形成的技能。
·操作绩效在一定工作要求和环境条件下,操作者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操作的能力及成绩。
·人失误人在监视、操作等作业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差错。
·人可靠性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工作负荷人在单位时间承受的工作量,包括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疲劳身体经过持久的或过度的体能和智能消耗而使正常生理心理继续工作的效率降低的现象。
·自由活动空间容积载人航天器压力舱内可供航天员活动的空间容积。
·工作空间乘员工作区内为完成作业而分配给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空间。
·工作区设计以优化人机匹配性为前提,对乘员工作区的人员数量、操作空间、设备配置、采光照明和声响等工 作条件进行的综合设计。
·可达性操作或维修载人航天器时,接近各个部位相对难易程度的度量。
·限制器在空间失重环境下,为固定航天员躯体,以便于其在载人航天器舱内或舱外移动而设置的各种装置, 如脚限制器、躯体限制器、舱内活动限制器和舱外活动限制器等。可分为固定式限制器和便携式限制器。
·系绳在空间失重环境下,束缚航天员躯体的安全带(绳索)。
·航天照明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电视摄像、交会对接等提供照明的技术。
·眩光由于光亮度的分布和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和降 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
·闪烁光亮度或颜色脉动所引起的视觉印象。
·报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或飞行安全的故障、或存在潜在危险时所采用的视听提示告警方式;报警 分三级:注意、告警、应急告警。
·注意系统或设备处于边缘工作状态,存在潜在危险时所采用的报警方式。
·告警危及安全、须立即校正的事件发生时所采用的报警方式。
·应急告警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发生时所采用的最高等级的报警方式。
·虚警对系统状态给出的错误报警信号,也称误报警。
·人机功能分配根据人与机器的不同特点,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分工和最佳匹配的过程。
·人机界面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交接面,如显示器、控制器等。
·视觉显示器通过人的视觉通道向人传递信息的装置,如仪表、信号灯、示波器等。
·视觉工效人的视觉器官完成给定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能力。视觉工效主要受作业特性和照明特性影响, 一般用人完成作业的速度和准确度评价。
·视觉作业按要求用肉眼进行分辨信息或目标的活动。
·手动控制操作者通过键盘、操纵杆等控制器对系统实施的控制方式。
·语音控制操作者通过话音对系统实施的控制方式。
·工效学要求通过研究和试验验证后提出的工效学设计指标,是对系统进行工效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失重生理学研究失重对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血液再分配失重状态下,因血液静压力消失导致人体循环血液从下体向上身转移的变化过程。
·空间运动病航天员在太空飞行初期可能发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类似于地面运动病的症状,也称航天适应综 合征。
·航天心血管失调由于重力变化而使长期在地球重力环境下形成的心血管调节机制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过程。
·空间骨质丢失由于失重等原因引起骨密度下降以及骨力学性能变化的现象。
·失重性肌肉萎缩长期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人或动物的肌肉组织,特别是下肢抗重力肌出现的废用性萎缩效应。
·超重当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加速运动时,地球引力与物体加速运动的惯性力合力超过平常地球表面上物 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作用。
·复合过载在航天器利用升力返回、姿态调整、以及在应急逃逸与应急返回过程中,航天员受到的俯仰、偏航、 滚转等复合作用。
·血液潴留人在地面直立时或有持续正加速度作用时,由重力引起的血液静水压使血液滞留于下部静脉中的现 象。
·灰视在+Gz 作用下,出现的视敏度下降、周边视力丧失、视野逐渐缩小的现象。
·黑视在+Gz 作用下,出现的中心视力丧失,但意识仍清醒的现象。
·红视在-Gz 作用下,出现的视物发红的现象。
·G 引起的意识丧失+Gz 负荷引起脑血流量减少到临界值时,所发生的意识突然丧失的知觉变化状态,简称 G-LOC。
·血液动力学反应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液量、阻力和血压等参数随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的动态变化。
·流体静水压由流体液柱重量产生的压力。它取决于液柱高度、液体密度及暴露的加速度值。
·立位耐力被试者由平卧位突然转为头高位倾斜或直立位而激发自主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能力。
·超重耐力人体耐受加速度的能力。人体对加速度的耐力取决于加速度作用方向、幅值、增长率和持续时间。
·空间定向能力由前庭系统、视觉、本体运动感受器和认知能力等的协同作用,确定人和航天器在空间相对于地球 上固定坐标方位相互关系的能力。
·空间运动病易感性对引起航天运动病诸因素的敏感程度的综合评价。
·卧床实验被试者头低位卧床以模拟失重、观测人体生理反应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模拟失 重方法。
·浸水实验在特制的水槽中进行的模拟失重的实验。
·交叉耦合旋转试验多功能转椅在水平旋转的同时,座椅自动作俯仰或左、右摇动,产生较稳定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 以此评定运动病易感性的试验。是前庭功能选拔方法之一。
·尾部悬吊一种通过悬吊动物尾部使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生理效应的动物模型。
·科里奥利刺激效应科里奥利力作用于前庭半规管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包括翻跌、坠落等错觉、眼球震颤及运动病症 状。
·眼球震颤角加速度刺激半规管,反射性地引起眼外肌活动,出现眼球的左、右颤动现象。
·感觉冲突失匹配眼、前庭器官和本体感受器对运动的感觉与长期生活在地面上形成的感觉经验相矛盾,产生相互矛 盾的信息,引起平衡失调和运动病。包括视-前庭匹配和耳石-半规管失匹配两种。
·视-前庭失匹配视觉和前庭器官对运动和环境感觉发生矛盾的现象,是发生运动病的因素之一。
·耳石-半规管失匹配在失重条件下,耳石重量消失,使耳石和半规管感受的运动信息互相矛盾的现象,是航天运动病诱 因之一。
·失匹配眼扭转在重力异常状态下,因感受重力的耳石器生理上和解剖学上的不对称引起的反复无常的眼球偏转现 象,是预测航天运动病易感性的指标之一。
·视反转试验身体作左右倾斜,观察眼球向反方向偏转程度的试验,是前庭功能选拔方法之一。
·失重对抗措施为了减小航天中失重的影响,保证航天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能、提高返回地球后的再适应能力而采 取的各种防御手段。
·下体负压使用特定装置在下体周围形成的负压环境,可用于失重条件下减少体液头向转移、减轻心血管失调 并锻炼提高立位耐力。
·企鹅服航天中使用的-种特制的防止肌肉萎缩的弹性服装。
·负压裤穿在下体产生负压,使体液向下分布的防护装备。
·套带通过大腿加压的方式,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失重状态下阻止下肢体液向上转移的装置。
·隔震跑台太空中用于体育锻炼的类似于跑步机的装置,锻炼时由弹性束带向航天员施加一定压力,能有效地 减轻长期飞行返回后的行走困难。
·自行车功量计类似于自行车,可加有不同负荷,用以评价人的运动耐力和锻炼身体的装置。
·人工重力通过旋转航天器或者使用离心机,利用离心加速度的原理产生的重力环境,是长期飞行中最佳的微 重力对抗措施。
·抗荷动作采取某些自主性动作延迟或避免产生+Gz 引起的生理效应,提高对+Gz 耐力和防护效果的措施。
·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规律,探究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
·细胞回转实验模型采用特殊回转器作为模拟手段,实现微重力细胞生物学效应地基研究的实验模型。
·超重细胞实验模型采用细胞离心机实现不同超重条件下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实验模型。
·空间细胞生物学实验以研究空间环境因素在细胞水平的效应和机理为目的,利用各类空间飞行器开展的细胞生物学实 验。
·微重力细胞生物学效应空间微重力环境因素在细胞水平引起的变化。
·空间辐射细胞生物学效应空间辐射环境因素在细胞水平引起的变化。
·重力敏感基因在生物体内对重力环境因素变化敏感、发挥调控作用的基因。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将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的大气环境控制在人体生理要求范围之内的保障设备和维持航天员正常生 活条件所需要的设备系统。
·非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维持航天员生命所必需的氧气、食物和水全部由地面带到空间,而航天员生活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 物连同消耗性吸收剂全部抛弃或带回地面的技术。
·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将航天员在空间飞行时产生的代谢物质和部分设备工作产生的水汽等物质全部或大部分处理再生, 并且部分处理材料也可以再生处理、重复循环使用的技术。
·物理化学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以物理和化学原理为基础,维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密闭舱大气和生活用水的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技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和化学原理而构建出的类似于地面环境的生命保障技术。
·大气控制系统将载人密封舱内的气体总压力和氧分压控制在某一范围内的技术保障设备。
·座舱总压控制将载人密封舱内的气体总压力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
·高压气态贮存常温下以压缩(一般为 15MPa~50MPa)方式将氧气和氮气储存在高压容器中供航天器密封舱使用。
·化学氧储存采用分子中含有丰富氧元素并易释放出氧的化合物作为一种介质而储存氧的方法。
·大气成分控制将载人密封舱内的气体总压力和氧分压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技术过程。
·供气调压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代谢用氧、控制座舱总压和氧分压的技术设备
·通风净化系统使座舱内空气产生一定流速,控制舱内大气中的 CO2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范围内的设备。
·大气微量污染控制对密封舱内人和设备材料产生的各种微量有害气体、臭味及烟雾、灰尘、细菌等进行清除,并达到 规定控制水平的过程。
·空气净化装置将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主要为 CO 2 )控制在人体生理要求范围之内的专用设备。
·二氧化碳清除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密封舱内 CO2的过程。
·温湿度控制系统主动将密封舱内乘员和设备产生的热传送或散发出去,以维持密封舱内的温度和湿度在规定范围内 的设备。
·冷却循环回路能够降温、按一定方向流动和传输热量的液体循环系统。
·液体传输系统在一个位置摄取热量并在另一位置释放热量的系统。通常由制冷剂、制冷剂贮存器、再循环泵和热 交换器组成。
·水收集器将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收集起来并输送到水箱去的装置。
·应急供氧阀密封舱大气出现应急情况时,能自动将应急氧气瓶的氧气供给航天服气体循环分系统或航天头盔以 保障航天员呼吸用氧的机械装置。
·服装压力调节器气源和航天服气体循环回路之间,通过限制压力和供气流量来调节航天服气体循环回路的余压或绝 对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
·应急供氧系统密封舱大气出现严重影响航天员身体健康情况时,直接向航天员或航天服气体循环分系统供给纯氧 的设备。
·水分离器除去气流中游离水分的装置。
·离心式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分离不同密度物质的装置。
·毛细分离器利用不同种类毛细材料的亲水与憎水原理进行液/气分离的装置。
·再生空气除去过量二氧化碳、水蒸汽、臭味或其他污染物并补充氧气而使之宜于呼吸的空气。
·供水系统储存、分配和供应航天器上用水及航天员用水的设备。
·微生物污染控制消灭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处理过程
·废物管理系统用于收集、贮存和处理航天器密封舱中航天员的粪便、尿、废液、食品系统的废物和其他废弃物的 设备。
·废物收集器密封舱内收集和存放固体或液体废物的装置。
·液体废物收集与传输将尿、尿冲洗水、洗涤水和冷凝水等收集和传输到储存及处理回路中的过程。
·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对座舱内的大便、卫生纸、残余食品、食物包装和各种碎屑进行收集、传输、处置、储存或排放的 过程。
·废物处理将航天器密封舱内各种废物进行分离、净化以及压缩、贮存(或排放到空间)的过程。
·温度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或预感器)探测的温度信号与要求的温度信息比较结果,控制执行机构的开启量, 改变冷流体流入热交换器的量,以使密封舱内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控制装置。
·化学氧发生器装有化学氧储存介质,在激活时能产生适合呼吸用气态氧的装置。
·氧气面罩佩戴在面部能提供适当呼吸气体的防护罩,有时用于防止吸入外部有害气体,可分为全面罩、口鼻 面罩和鼻罩三种。
·高压供氧装置氧源压力为 12MPa 或更高、储存在单个或多个气瓶中的供氧装置。
·低压供氧装置氧源最大压力为 3MPa、储存在单个或多个气瓶中的供氧装置。
·Bosch 二氧化碳还原法将 CO2和 H2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通入装有铁、钻、镍或钌-铁合金等催化剂的反应器内,在 800℃~1000℃的条件下,生成水汽和固态炭的方法。
·Sabatier 二氧化碳还原法将 CO2和 H2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通入装有钌催化剂的反应器内,在 177℃~527℃的条件下,生成 水汽和甲烷的方法。
·二氧化碳浓缩器将密封舱内人体代谢产生的 CO2收集在一起并使其浓度提高的装置。
·水再生将密封舱内回收的废水进行处理变成航天员生活或饮用水的过程。
·湿氧化处理技术在高温(228℃)、高压(15MPa)下处理废物并回收有用水和气体的综合技术。
·烟火检测器与灭火系统检测座舱内过热以及火、烟险情,及时报警并提供灭火能力的设备。
·环控生保测量控制系统检测并控制环控生保系统性能参数以及故障诊断的技术设备。
·航天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航天条件下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传输和处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航天生物医学测量在航天及相应的地面模拟特殊环境中,对航天员生理信息进行检测的过程。
·航天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根据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和测量要求,提取特定的生物医学信息,并 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和分类的技术。
·航天医学电子设备由航天医监设备和航天医学实验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的电子仪器系统。按照设备运行环境来分,又可 分为载人航天器舱载医监设备、舱载医学实验设备和地面医监设备、地面医学实验设备。
·航天医监设备对航天员生理信号的传感、测量、记录、显示、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数据处理以及形成医监决策 支持方案,实施全过程航天员生理监护的设备。
·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用于空间失重、低动力、大气成分和微气候参数变化对人体影响研究的科学设备。
·舱载医监设备载人航天器上配备的测量和监视航天员身体健康状况的各种医学设备。
·地面医监台在载人航天飞行或进行地面模拟试验时,进行生理信息显示、测量、分析处理及记录的综合监测设 备。
·航天员医监医保专家决策系统获取医学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将其转化成能够模拟专家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计算机程序。
·拟人载荷载人航天器上用于模拟人体代谢等功能的装置或实验动物。
·航天服在航天活动中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工作效能的个体密闭防护系统。包括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及配套装置。
·航天服工程研制航天服的工程技术。
·舱内航天服航天员在上升、变轨、交会对接、返回和压力应急时在舱内使用的航天服,是载人航天器内航天员 必备的压力应急个人救生系统。
·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过程中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工效的个体防护与保障系统,简称舱外服。
·软式航天服上躯干、上肢和下肢均由织物材料制成的航天服。
·半硬式航天服上躯干由刚性材料,四肢主要为软式结构构成的航天服。
·硬式航天服上躯干、上肢和下肢均为刚性材料的航天服。
·高压航天服与一个大气压力的舱压匹配,不需要预呼吸就能满足不出现减压病的最大安全饱和系数的航天服。
·常压训练航天服航天员在常压环境中进行出舱程序训练的专用舱外服。
·低压训练航天服航天员在低压环境中进行出舱活动体验训练的专用舱外服。
·水下训练航天服航天员在水下进行舱外活动任务训练的专用舱外服,服内环境、供电和通信由地面设备保证,为满 足中性浮力要求,服装的头盔、躯干和四肢等处配备了可拆卸与不可拆卸的配重块。
·舱内工作服航天员在轨不着舱内航天服工作时穿用的服装。
·舱内压力服在舱内航天服中承担压力防护和工效保障功能的结构、机构,具有拟人结构形态,是舱内航天服的 重要组成部分。
·尿收集装置航天员在穿着航天服时需佩戴的具有收集尿液和一定的抗菌除臭功能的尿裤。
·舱内航天头盔舱内压力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压力防护、气密和视觉工效保障功能,航天员可根据要求自行打 开和关闭。
·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与舱外服配套的自持式环控生保系统,可实现舱外服内的供氧和压力控制、通风净化、温湿度调节 等功能。
·控制显示系统实现舱外航天服电气控制、照明、关键数据显示、报警和语音通讯终端等功能的设备总称。
·医监遥测系统采集、处理和传输出舱活动航天员语音和生理数据,并在终端还原、显示,供医生和工程师监督出 舱活动过程的设备。
·舱外压力服在舱外服中承担压力防护和工效保障功能的结构、机构,具有拟人结构形态,是舱外服的重要组成 部分。
·热和微流星防护层具有保护气密限制层,防微流星、防火、防太阳辐射等功能的舱外航天服最外层服装,也称外罩。
·液冷服采用敷设于身体的冷却管路进行人体散热的特种服装。
·航天头盔面窗组件具有呼吸供氧、气密等性能并能提供必要视场的头部防护盔。
·滤光面窗舱外服头盔上的视觉防护装置,可滤除太阳辐射光谱中的紫外线,并保证可见光的透过性。
·舱外头盔舱外服头部防护结构组件,包括防护盔、压力面窗、防护面窗和滤光面窗等部分,具有气密、视觉 保障及热防护、防雾等功能。
·通信头戴穿着航天服时使用的具有抗噪功能的个人通讯装置。
·水升华器利用水升华吸热的原理制成的散热装置,也称水升华式换热器,是舱外服的主要冷源形式。
·航天靴防止航天员双脚过冷或过热以及避免机械损伤的靴子,是真空屏蔽服的组成部分。
·舱外手套软式手部防护设备,包括热防护手套和压力手套两部分,通过手腕断接器与舱外服上肢组件连接, 具有指、掌、腕多个自由度,保障航天员手部操作工效。
·引射器利用压力气流扩散引流原理工作的喷射器,不消耗电力,使用少量气源即可带动舱外服的通风循环, 是舱外服上保障安全的关键设备。
·净化装置舱外服内清除环境中有害气体和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装置。
·供水压力调节器舱外服中用于调节向水升华器供应规定压力的装置。
·静态水分离器利用气体旋转离心和细材料吸附作用来实现微重力条件下水、气分离和液体回收储存的装置。
·舱外活动救援装置可以与舱外航天服配备使用,借助该装置航天员可以快速返回载人航天器。
·航天营养为保障航天员在航天环境下的生理需求和防御航天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提供的营养。
·航天员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依据,在相同人群营养素需要量的基础上增加 25%作 为航天口粮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长期航天时,营养素需要量需根据失重对机体生理作用的影响加以修 正。
·航天员膳食营养调查通过称重法和询问法调查航天员地面训练规定时间内每人每日摄入的食物原料的品种和数量,分析 每日所摄取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判断摄取量是否满足航天员地面训练的需要的活动,是评价航天 员营养状况的基础资料。
·航天员营养状况评价通过膳食营养调查、体格检查与生化检查等方法综合评判航天员膳食营养合理性的活动。
·航天饮食制度根据航天员生活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每餐热量、每餐时间间隔和进餐与其他活动 时间间隔的一种规定。
·航天食品载人航天器携带的供航天员在不同条件下食用的食品。可分为食谱食品、储备食品、压力应急食品、 舱外航天食品和救生食品等。
·航天食品系统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食品及其相应的制备、包装、储存、食用、清洁等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航天食谱航天员飞行期间每天膳食的构成和内容。
·航天食谱设计根据航天食品系统目标确定不同类型的食品在航天膳食中所占的比例和每个类型食品的品种和数 量,将航天食品搭配成航天膳食的一种计划。
·航天食谱食品供航天员在正常轨道飞行期间食用的食品。
·储备食品延长飞行时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也称非压力应急食品。
·应急食品航天飞行期间出现应急情况时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
·舱外活动食品航天员穿舱外航天服进行舱外活动期间食用的食品,由服装内供食装置供食。
·救生食品航天员返回等待救援期间食用的食品。
·航天饮用水载人航天器携带的供航天员在不同条件饮用的水,包括正常轨道飞行期间的饮用水(含制备食品用 水)、再适应饮水、非压力应急飞行期间的饮用水(储备饮水)、压力应急飞行期间的饮用水、以及返回 地面后等待救援期间的饮用水(救生饮水)等。
·生物再生食品利用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生产的生物材料为原料加工的食品。
·航天保健食品能增强机体对航天不良环境因素耐受能力的食品。
·航天食品伺服装置用于航天食品保存、制备和进食的硬件设备,包括食品保鲜设备、食品加热装置、水分配器和餐盘、 餐具等。
·航天食品组装技术为保证取用安全方便和保证每天进食的营养均衡,按飞行食谱的设计将不同的航天食品或饮用水放 在航天食品外包装内的技术和方法。
·自然型食品食用时不需要改变形状的即食食品,如坚果、糖果、小甜饼、小面包等。
·中水分食品部分脱水后水份含量在 15%~30%之间、水份活度在 0.20~0.75 之间的即食食品。
·冷藏食品经预冷后在稍高于冰点的温度中贮藏的食品。常用的温度为 4℃~8℃。
·冷冻食品经缓冻或速冻过程冻结后,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食品。常用的冻藏温度为 -18℃。
·新鲜食品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面包类食品,供航天员在飞行初期食用。
·脱水食品采用干燥技术(如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去除水份,使水份含量通常在 5%以下的食品。可复水食 用也可直接食用。
·罐头食品采用硬罐或软袋包装,经高温高压或常温超高压灭菌而制成的食品。
·辐照食品用60Co,137Cs 产生的 r 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 10MeV 电子束照射进行冷杀菌的食品。
·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研究在地面人工等效再现或模拟载人航天环境的技术和方法。
·中性浮力沉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当浮力和重力相等时就会悬浮在水中,称为中性 浮力。
·载人航天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利用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研制的能够模拟一种或多种载人航天环境条件的试验设备。
·空间环境综合模拟器在地面模拟空间的真空、太阳辐射和冷黑等空间环境因素,用于研究这些环境因素对航天员的身体 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对航天器的性能进行试验和鉴定的综合试验设备。
·热真空舱能够模拟高真空、冷黑和太阳辐照等太空环境的实验舱。
·舱外航天服试验舱用于舱外航天服低气压和热真空试验以及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实验舱。
·载人低压舱以人为实/试验或训练对象的低压舱。能精确调节舱内增减压速率并具备完善的载人安全保障功能 和措施。
·低压变温试验舱能调节舱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载人低压舱。可模拟飞机、载人飞船座舱内或高空的大气环境。
·飞船内环境模拟舱能模拟载人飞船内航天员可能经历的大气环境的载人低压舱。
·舱内航天服试验舱用于舱内航天服研究、评价、测试试验的载人低压舱,能模拟高空低气压、温湿度环境,也用于航 天员低压缺氧耐力检查、高空减压病易感性检查、航天产品快速减压和快速泄复压环境试验等任务。
·环控生保试验舱用于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分系统性能试验和航天员系统程序试验的模拟试验舱。
·应急生保试验舱用于应急状况下的载人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性能试验和航天员系统程序试验的模拟试验舱。
·空间站环控生保试验舱用于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性能试验和航天员系统程序试验的模拟试验舱。
·组合体试验舱用于标准运输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组合形式的环控生保分系统性能试验和航天员系统程序 试验的模拟试验舱。
·水升华器试验舱用于舱外航天服散热部件水升华器研究、评价、测试试验的低压舱,能在获得低压环境的同时抽除 水升华器释放的大量水蒸汽。
·超重训练设备以载人离心机为主体,用于模拟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和其他超重过载环境的模拟训练与试验设备。 具有生理参数实时监测、通话、摄像监视以及安全连锁等功能和措施。
·失重训练飞机通过进行抛物线飞行可以产生短暂失重效应的飞机。
·模拟失重训练水槽也称中性浮力水槽,利用中性浮力方法模拟人在空间失重环境下人体运动及作业施力感觉的设备。 可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载人航天器失重环境适应性评价与验证试验、在轨航天器舱外作业程序验 证试验。
·水刹车冲击塔用水作为缓冲介质的冲击模拟设备。可模拟载人飞船返回时着陆冲击对人体的作用,并进行防护装 备试验和鉴定。
·倾斜床一种可以在中轴以不同立位或倒位角度进行倾斜,检查人体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实验床。
·慢转房整个房间平稳慢转,可产生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科里奥利加速度,用来研究定向障碍和进行前 庭功能锻炼的设备。
·转椅通过旋转对人进行科氏加速度刺激的设备,可用于进行前庭功能选拔与训练。
·四柱电动秋千一种用于前庭功能和航天运动病研究与训练的线性加速度环境模拟设备。
·载人振动试验设备能产生可控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的人体试验设备。
·次声室内有次声源,用于研究次声的生理病理效应及对人的工作效能影响的实验室。
·无摩擦力模拟台活动构件用气垫或空气轴承支托,基本上消除了摩擦力的失重模拟设备。
·固定基飞行训练模拟器能模拟航天器飞行全过程,舱体结构固定不动的航天飞行训练模拟设备。由航天器的模拟座舱、计 算机系统、音响系统和舱外视景系统组成,可逼真地模拟航天飞行器姿态、飞行状态和过程及有关系统 工作状态的大型试验设备,供航天员训练使用。
·运动基训练模拟器具有 1 个~6 个自由度运动系统支持的航天任务训练模拟器。
·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用于气闸舱设备和舱外服的正常操作训练、故障训练和出舱程序训练的专项训练器。
·载人飞船训练模拟器模拟载人运输飞船从待发到着陆全飞行过程的模拟器,用于航天员在地面上训练载人运输飞船内的 全飞行过程操作流程和故障排除。
·目标飞行器组合体训练模拟器模拟载人运输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用于航天员在地面上训练组合体飞行阶段内 各种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的模拟器。
·交会对接手控训练器模拟交会对接到分离的全过程,用于航天员在飞船内完成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和分离训练的模拟 器。
·专项训练器用于部分飞行阶段的部分任务或者部分操作监控技能训练的模拟装置,如姿态控制训练器等。
·姿态控制训练器能为航天员提供航天器人工控制技能和方法的部分任务训练装置。
·计算机辅助训练器以计算机技术为航天员提供航天基础知识、结构原理、操作程序、飞行任务等多课目的教学和模拟 训练装置。
·虚拟现实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头盔、数据手套、数据服等专门设备实现操作者与该环境直接 自然交互的仿真技术。
·增强现实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来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能力的一种技术,即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 体、场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信息的“增强”。
·虚拟现实训练模拟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构造身临其境的训练环境,以达到预定训练效果的设备。
·人在回路仿真操作员、飞行员或航天员在系统回路中进行操纵的仿真。
·航天员综合训练模拟器能模拟飞行中各种任务的操作、飞行科目、飞行程序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通信联络、紧急情况和 故障处理等航天任务的综合训练设备。
·天象仪仿真航天员在航天器上所见星空环境的模拟设备,能够根据航天器轨道进行星空视运动模拟,用于 航天员熟悉星空、辨别方位的训练与试验。
·航天器建模与仿真根据航天器各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与其他分系统和环境的关系,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继而结合训练仿真特点进行简化处理,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的过程。
·仪表系统通过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提供飞行性能参数和导航参数,使航天员了解各飞行阶段有关分系统设 备的工作状态。
·软仪表通过计算机以图形化的形式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类型的动态和静态仪表。
·模拟座舱能模拟真实航天器座舱内部环境的训练设备。
·教员控制台能为教员提供对训练器或模拟器状态监控、训练课目和故障设置或插入、训练过程检测与效果评价 等功能的监控设备。
·视景系统与模拟器连接能模拟舱内乘员通过眩窗或光学系统所见到的外界景物或目标的相应部分的装置,一 般包括视景生成和显示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