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数据: | 存储介质中实际存储的数据。 |
·逻辑数据: | 独立于计算机存储介质的数据。 |
·数据模型: | 表达信息和信息的操作方法的形式构架,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等。 |
·表: | 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把关系形象地称为表。 |
·关系数据模型: | 以关系理论为基础,用二维表来描述和组织数据,可以进行关系运算,并具有完整性约束的数据模
型。简称关系模型。 |
·关系: | 关系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库对象,关系是域集合D={D1,D2,…Dn}的笛卡尔乘积的子集。一个关
系就是一个由列和行构成的二维表,其中,列也称为字段或属性,行也称为记录或元组。 |
·数据库: | 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描述、组织和存储,具有较小冗余度、较高数据独立性,可为多种应用提供共享
服务的相互关联的数据对象的集合。它通常以一个或多个操作系统文件的形式存在。 |
·数据库对象: | 在数据库中创建并存储的实体,包括表、视图、同义词、索引、序列、簇和列等。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建立、操纵和维护数据库的通用数据管理软件,它允许用户方便地定义和操纵数据,并提供数据的完
整性控制、安全性控制和多用户并发控制,以及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功能。缩写为DBMS。 |
·数据库管理员: | 负责生成数据库,实施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控制,维护数据库性能,并提供其它与数据库管理相关技
术服务的特殊的数据库用户。 |
·关系数据库: | 按照关系数据模型组织和建立的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
·分布式数据库: | 运行在网络中不同站点上的,既相互关联,又高度自治的一组数据库,其中数据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
对用户是透明的。 |
·本地数据库: | 位于用户当前使用的计算机上的数据库。 |
·远程数据库: | 在网络中位于远程计算机上的数据库。 |
·数据字典: | 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对象的数据集合,它包括数据库中表、视图、索引等对象的定
义信息,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信息,及其它用于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的信息,它由DBMS自动维护,
是DBMS的核心数据资源,通常只有DBA才能访问。 |
·视图: | 由表派生出的一种数据库对象,它是表的一种逻辑表示,但没有自己的存储空间,对它的操作方法与
表基本相同。 |
·侯选关键字: | 能够唯一地标识表中一行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简称候选键。 |
·主关键字: | 被选择用来唯一标识表中每一行的候选关键字。简称主键。 |
·外关键字: | 依赖于其它表的主键或候选键的值的一个或多个列。简称外键。 |
·关系模式: | 关系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描述,即所有表及其相互关联的总合。简称模式。 |
·模式重构: | 对已有表中列的列名、长度、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等描述的改变。 |
·模式增长: | 在已有的表中增加新列,或在已有的模式中增加新表。 |
·数据库重组: | 数据库逻辑结构或物理构成的改变。 |
·逻辑数据独立性: | 数据库模式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操作不受影响的程度。 |
·物理数据独立性: | 数据库物理数据的存储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操作不受影响的程度。
2 |
·空值: | 表示未知、不相关或没有意义的数据。包含空值的任何算术运算的结果均为空值。 |
·相等连接: | 比较运算符为等号的连接操作称为相等连接。 |
·外连接: | 用于查询在一个表中存在而不在另一个表中的行的连接运算。 |
·内连接: | 一个表与其自身的特殊连接操作,也可称为自身连接。 |
·格式模式: | 用来控制数字、字符串和日期显示方式的子句。 |
·完整性约束: | 完整性约束是一个或一组数据一致性保护规则,它用来保证当授权用户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时不会破
坏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引用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等。 |
·实体完整性: | 主键不允许出现空值。 |
·引用完整性: | 每个非空的外键值都有-个与之对应的主键值。 |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 用户定义的对列的取值范围的约束。 |
·数据-致性: | 数据库中数据的相容性或无矛盾性。数据一致性要求所有相关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一起修改,即使
有冗余数据,所有数据也必须是一致的。 |
·一致性检查: | 用来确认两个或多个互相关联的数据部分是否存在矛盾的过程。 |
·事务: | 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事务具有以下性质:
a) 原子性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b) 隔离性尽管多个事务可以并发执行,但每个事务的执行都不会被其它事务中断;
c) 持久性一个事务完成之后,它对数据库的改变必须是永久的。 |
·事务处理: | 为了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而采用的面向逻辑单元的(不是分隔或孤立变化的)处理方式。 |
·并发控制: | 当数据库中有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应对并发事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控制,从而保持事务的隔离
性,这种控制机制称为并发控制。 |
·数据控制语言: | SQL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控制对数据和数据库的存取,包括grant connect、grant select、grant
update、revoke select、revoke update和revoke dba等语句。 |
·数据定义语言: | SQL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定义或删除数据库对象,包括create table、create view、create index、
drop table和rename table等语句。 |
·数据操纵语言: | SQL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select、insert、delete、update等语句,用来查询和修改数据。 |
·存储过程: | 存储在一起的、经过编译的、可供重复调用和执行的一组指令,包括SQL语句和过程控制语句。 |
·锁: | 锁是一种并发控制机制,它能够确保不同事务对数据的访问以互斥的方式进行。锁分为两种:共享
锁和排它锁。如果某个事务获得了某数据项上的共享锁,则该事务对当前数据只能读,不能写;如果某个
事务获得了某数据项上的排它锁,则该事务对当前数据既能读,又能写。 |
·权限: | 授予用户的执行某些数据库操作的许可,包括系统权限和对象权限。 |
·系统权限: | 关于各种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命令,以及数据库登录的操作许可。 |
·对象权限: | 关于特定数据库对象的操作许可。 |
·角色: | 一组权限的集合,它可以由-个用户授予另-个用户。 |
·触发器: | 与某个表相关联的存储过程。它在一个或多个特殊事件发生的前、后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