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硬件、软件、数据、全部人员及机构组合,能完成指定功能,产生规定结果。 |
·航空电子系统: | 安装在飞机上或悬挂在飞机上的所有电子和机电系统及子系统(含硬件及软件)。 |
·航空电子热台: | 系统开发实验室(SDL)或系统综合实验室(SIL)的总称。 |
·系统配置: | 一个289总线系统包括一个BC(可能有一个或若干个备份BC)、一个或多个RT(最多可达31个)、零个或若干个总线监控器(通常不多于一个,但可以为任意个)。BC负责系统控制。它启动RT收发数 据的消息或控制RT操作。RT按BC要求接收BC发给它的数据,向BC或别的RT发送数据,或执行所 命令的控制功能。总线监控器监听总线上的消息并提取每个经编程需提取的信息。 |
·综合: | 在本手册中,综合指对共用信息的协调使用及实现协作的方法。 |
·划分: | 将复杂系统或功能分割成大小易于管理的部分,然后将这些较小的部分分配给执行所需任务的设 备,这种方法称为划分。 |
·系统体系结构: | 包括多路传输系统外部可见部件、多路传输接口元器件的内部划分及用于传输数据及传输控制的硬 件和软件。 多路传输系统体系结构由两大部分组成:系统拓扑结构及系统控制。 |
·多路传输系统拓扑结构: | 数据总线终端、组成数据总线的部件及余度部件(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总线电缆、耦合器及端接器) 的物理布局构成的网络。它包括把数据总线综合到运载器内时所用的所有终端和数据总线。 |
·系统控制: | 实现多路传输系统的动态运行的体系结构部分。一套完整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数据传输所 需要的协议,用于实现介质控制的规则及初始化或启动的过程;数据总线正常传输操作(如时间同步、数 据安全性及数据完整性);系统差错和故障管理技术及总线控制机制。 |
·分层网络: | 物理拓扑的一种样式。它既有全局数据总线,又有局部数据总线。 |
·分层控制: | 在系统中分配所有系统控制的一种形式。其中某控制层为更高控制层的下级。 |
·网关: | 在两条类型相似的数据总线间传送数据的部件。 |
·余度: | 为提高某功能可靠性,重复实现该功能的方法。目前大多数RT设计成双余度。一般超大规模集成 芯片均支持这种工作方式。 |
·双余度: | 为提高可靠性,使用两条双绞屏蔽电缆和两套接口的一种方式。 |
·数据总线负载: | 数据总线负载是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信息传送总能力的利用率。 |
·数据延迟: | 数据延迟是从测量出或计算出数据到开始使用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 |
·事件: | 在精确时刻发生的单个事情。 |
·周期事件: | 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发生的事件。 |
·非周期事件: | 以不确定的或不定期的时间发生的事件。该术语用于描述未被规定传输更新速率的那些消息的定时。 |
·大周期: | 调度的时间间隔,其间所有周期性传输或周期性计算至少发生一次。大周期要分成称为小周期的若干个子周期。 |
·小周期: | 调度的时间间隔,其间发生频率最高的周期性传输或周期性计算应出现一次,或为频繁发生的传输或计算的调度间隔,可能要求多个小周期形成一个大周期。 |
·查询: | 系统内确定信息传递优先级或服务需要所采用的与多个终端通信的方法。定时查询RT以确定它们是否有非周期的或高优先级消息要发送,如故障状态或接受总线控制的能力等消息。 |
·链接表: | 用链接表进行消息处理时,每个消息指向下一个要传输的消息。这种方法使得它容易在特定小帧的消息流中间插入消息。 |
·消息栈: | 栈的方法实现起来最简单。这种方法允许通过每个小周期使用独立栈来实现大周期及小周期。每当特定小周期开始时,子系统处理器简单地重新初始化栈指针,使它指向合适的栈就可以了。 |
·采样协调性: | 发送的消息应仅包含相互协调的信息样本(即所有参数应均属于同一采样集)。 |
·差错管理: | 用于描述导致瞬时影响总线定时、降低性能的瞬间事件的检测方法和逐步转向使用替代功能、过程或设备的步骤。 |
·故障管理: | 用于描述那些造成改变系统结构或操作的间歇或永久性的事件的检测方法和转向使用替代功能、过程或设备的步骤。 |
·规范: | 专门准备的支持采办的文件。它清楚而精确地说明所购买物资的主要技术要求。还含有文件说明满足购买物资需求必要的过程。 |
·协议: | 施加于串行数据上的一组约定,以保证接收器正确解释送来的数据,还包括启动消息的过程和响应消息的过程。 |
·黑色B: | 一种标记,适用于所有仅处理加密信号或不保密信号的电缆、部件、设备及系统,也适用于不出现保密信号或未加密信号的场合。 |
·红色: | 一种标记,适用于下述情况:在终端及数据传送设备中携带机密信息的明码的所有电线;在线密码设备的非加密端与特殊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起始或终止含机密信息的明码的设备;包含这类线缆、设备及互连线的范围。 |
·泄漏对泄: | 对泄密的调查研究,有时也用于与术语“泄密(compromising emanations)”同义(例如,TEMPEST测试,TEMPEST审查,TEMPEST控制计划)。 |
·密码设计: | 密码技术被数据总线网络及其相关终端和处理器用于将红色数据转换成黑色数据,并用于隔离不同 密级的红色数据。具体的密码技术及系统设计必须得到负责密码认证的政府机构批准。 |
·总线接口单元功能部件: | 通常可与“终端”互换。按GJB 289A中定义:“终端是使数据总线与子系统相接口的电子组件。在总 线系统中它可以是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或总线监控器。终端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外场可更换组件,也 可包含在子系统内。” |
·终端划分: | 终端在其硬件、固件及软件设计方面可能有各种划分。通常较老的设计、简单的终端几乎全由硬件 组成。而较新的设计、复杂的终端包括大量软件或固件。 |
·总线接口单元硬件: | 实现数据总线与嵌入式或独立的远程终端内部硬件之间接口的一组具体硬件。至少,它是指数字译 码、编码逻辑。广而言之是指数据总线与远程终端内部电子线路之间或数据总线与嵌入终端的子系统之 间的完整模—数接口。 |
·数字接口: | 子系统的嵌入式高速接口,用于传送控制信息、状态信息和为子系统传输数据。 |
·数据总线接口: | 与传输数据有关的数字接口部分。 |
·嵌入式接口: | 安装在子系统内的289接口电路。 |
·终端的模拟前端: | 终端(见本手册附录D中D.3条)的模拟前端部分由一个或多个通道组成。每个通道包含一个接 口,它将289总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个数字信号的电平适合终端其余部分处理。事实上,当今大多 数终端采用购买的混合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而成,从而大大简化了终端设计。 |
·数字部分: | 终端中除模拟前端之外的其余部分。 |
·输入/输出: | 收发数据的硬件和软件功能,以及作为289接口与其子系统之间接口的硬件部分。 |
·收发器: | 封装在-起的接收器和发送器。 |
·接收器: | 接收器是终端的部件,它将从总线收到的模拟波形转换成具有适合终端其余部分使用特性的数字信 号(典型的差分TTL)。它不译码或检查信号。接收器包括输入滤波器(去掉噪声)和门限比较器。当 289总线的正信号充分大于其负信号时,它的输出为1(即接收器输出高及接收器输出低)。当289总线 的负信号充分大于其正信号时,它的输出为0。而当289总线上不存在足够大的正信号或负信号时,差分 输出的两端全高或全低。 |
·输入门限调节: | 某些接收器允许调节输入电压门限。对某些特定应用,可能希望通过调节该电压门限达到改进噪声性能之目的。为了优化性能,接收器通常具有输入电压门限调节能力,但可接受的门限值范围不宽。 |
·接收器输入滤波: | 输入滤波器是决定接收器性能的关键器件。总线信号混入外来噪声,常常导致难于译码。3.2.14 |
·发送器: | 发送器是终端的器件。它输出波形给总线。它接受来自编码器(典型的差分TTL)的数字输入信 号,并产生满足GJB 289A要求的289总线上的信号。一般它含两个驱动器,差分289总线每边一个。每 个驱动器被设计成能控制上升、下降时间及输出波形。通常发送器还含有一个输入抑制电路,用它可以 关闭发送器。 |
·故障保护定时器: | GJB 289A要求(GJB 289A的4.4.1.3条)每个RT及BC都包含一个硬件定时器,用以防止总线上 每次发送时间超过800μs。因为有效发送不会超过660μs,仅当终端出现故障,才能导致一次发送占用 800μs或更长时间。要求用故障保护定时器防止那种引起在总线上连续不断发送,因而使得总线不能传 输其他消息的故障。 |
·输出短路保护: | 某些器件要加保护,防止它们输出短路时受损。在调试或试验板试验时应该用这种方法保护器件。 注意,输出短路保护差不多是电流模式发送器设计中固有的。 |
·输出电压调节: | 某些发送器采用可调输出电压。这个特点在测试设备设计上很有用,但限制了在其他方面的可用 性。 |
·过温关闭: | 某些发送器含有温度敏感器件,若发送器过热,它就关闭发送器。这是为了防止器件损坏,故合乎需 要。然而,该特性增加了成本并可能显著降低器件可靠性。 |
·曼彻斯特编码格式的编码和译码: | 数字部分的每个通道包含编码器/译码器功能,用于按位及单字级处理数据。其目的是将数据从曼 彻斯特码格式转换成终端其余部分需要的适当数字数据格式(典型地为并行16位),将数字数据格式转 换为曼彻斯特码格式,并执行字级差错检测(例如,位计数差错、曼彻斯特编码差错)。每个通道必须有独 立的译码器,但终端可仅有一个编码器。 |
·调制: | 为在数据总线上传输数据而采用的形成信号的方法。 |
·调制解调器: | 即调制器和解调器。它是表示用于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模拟收发器电路。 |
·DMA接口: | DMA硬件和DMA—CPU协议建立一种方法,用此方法无需CPU直接干预,设备就可以与存储器 互传数据。 |
·多消息终端: | 多消息终端按其实质是一个处理机或序列机。这类终端仅当作为BC时才有意义,尽管某些多消息 BC有能力按子系统指令或离散信号被配置成RT。它能把几个消息链在一起,维护总线上需要的消息调 度,并在需要时以要求的顺序启动所有传输。系统地讲,多消息BC应每次按整个小帧甚至大帧编程。 |
·单消息终端: | 单消息终端有足够能力构造或处理一个完整的消息而不用子系统干预。仅在消息的开始或结束以 及发生错误时,才需要子系统干预。子系统负责处理错误及解释状态字内容,决定下一个消息是什么,并 发送它。这种类型的终端典型地用于以处理机为基础的子系统。发送的消息全部由子系统处理机构造, 并放入所规定的存储器单元(由终端通过直接存储器访问(DMA)读),或写入终端的寄存器。 |
·单字终端: | 在采用单字终端的子系统中,子系统必须逐一处理每个消息中的每个字。在完成所有字的接收后, 子系统处理机必须确定消息的有效性,并构造适当的响应。然后,必须传送响应给终端,并且每次发送一 个字。 |
·总线: | 总线指289数据总线。它是网络的组成部分,上面连接有若干条短截线,并且两端用阻值等于总线特征阻抗的电阻端接。 |
·双绞屏蔽线: | 双绞屏蔽线用于连接网络的各个部件(变压器、电阻及连接器)。它是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通常被称为电缆。 |
·短截线: | 终端对主总线的连接线。为使失真减至最小,通常应尽可能短。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也可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 |
·总线耦合器: | 在主总线电缆与变压器耦合短截线电缆之间用于耦合信号的电路。单短截线总线耦合器由一个变压器、两个隔离电阻和一个屏蔽罩组成。多短截线耦合器在市场上也可买到。 |
·短截线耦合: | 将RT耦合到总线上的方法。 |
·直接耦合: | 仅用接线将终端连到289数据总线上的连接方法。 |
·变压器耦合: | 使用变压器和隔离电阻把短截线连到289数据总线上的一种连接方法。 |
·变压器: | 另一类重要模拟部件为隔离变压器。事实证明,为满足GJB 289A规定的终端特性要求,主要是共模抑制比(CMRR)要求,隔离变压器是最合适的设计选择。 像收发器一样,通常变压器是买来的,而不是自制的。市场上有很多现成变压器都专门设计成能与现成收发器协同工作,并满足GJB 289A的要求。 |
·隔离电阻: | 采用直接耦合短截线的终端,要求在终端输出与总线连接处之间有两个隔离电阻。其作用是把总线 与发生短路的终端隔离开(即由于存在某些故障,终端对总线呈现出反常低阻抗。) |
·特征阻抗: | 阻抗值,用它端接传输线,不会引起线中反射。Z0通常是在一定频率(GJB 289A中4.5.1.2条中为 1.0MHz)下规定的。Z0=(?)L/C其中L等于电缆单位长度的电感,C等于电缆单位长度的电容。 同义词:固有阻抗fundamental impedance |
·平顶降落: | 由于驱动电感器的电源输出阻抗两端电压随着线圈中电流增长(与电压的时间积分成比例)而下降, 导致的电感器(典型地,如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瞬间指数衰减。 |
·有损耗: | 有损耗传输线中,“有损耗”是指传输线不具有无限带宽,传输脉冲通过这种传输线形成的频率超出 无反射效应的范围。 |
·偏移: | 偏移是在有损耗传输线上传输线对传输波形的影响。其结果是随频率改变的速度及衰减使传输波 形产生畸变。 |
·码间串扰: | 码间串扰,指当波形通过网络传送时,由于网络带宽小于信号带宽或由于它有损耗,致使波形失真。 |
·噪声: | 噪声主要是由总线网络中阻抗不连续所引起的反射造成的。另一些噪声源是电磁干扰(EMI)或系 统其它部分耦合进入电缆内的信号。这类噪声的频率大多高于289基频1MHz。 这种噪声及信号失真可能引起在一位时(1μs)中发生多次过零并可能引起过零时间有大的误差(过 零偏移误差)。这将导致字被译码器错误译码。译码器很可能测出曼彻斯特错误。因为出错时它的一位 被平分所得的两部分不互为反向值。另外,若一位失真足够大,它可被作为有效位译码,但其值错了,译 码器可用奇偶位测这种错误。经验表明几乎不需要对低频噪声滤波。 在总线上存在噪声情况下,终端的良好性能取决于输入滤波及恰当设置输入电压门限。 |
·反射系数: | 返回到发射源的反射电压波在阻抗不连续处对入射电压波之比率(本文中缩写为CR)。反射系数的 值在-1~+1之间。 |
·传输系数: | 跨越阻抗突变点所发送的电压波对入射电压波的比率(本文中称为CT)。它为0~2之间的数。 |
·波形质量: | 它表明了波形达到目的点时带有的失真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