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锁定跟踪

标准号:HB 7112-94   标准名称:飞机非核生存力术语       1995-05-04

基本信息

【名称】 锁定跟踪
【英文名称】 1ock-on
【定义】 表示一个跟踪系统或目标寻的系统在一个或多个坐标(如距离、方位和俯仰)上,连续而自 动地跟踪目标。

同源术语

·威胁通过使飞机遭受损伤作用,迫使其作不希望的机动或降低系统的效能,从而削弱飞机完成 指定任务能力的人为环境要素。 一种敌对环境会形成许多威胁要素。各种要素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能力,威胁主题包括 下列术语: a. 威胁特征; b. 威胁使用; c. 威胁杀伤力。 这些术语和辅助数据不反映威胁要素与飞机或目标间的相互作用,只描述威胁所具备的 能力。通常,威胁装置分为终端和非终端两种。终端威胁装置具有在飞机上释放破坏性效应 的能力,它由发射平台(歼击机,发射架)和威胁传播物(如射弹、导弹等)组成。非终端威胁不 具有发射能力,但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搜索跟踪系统,以提高在与飞机交战时终端威胁装置的破 坏能力。本术语只考虑终端威胁。术语“威胁”的划分见图1。
·威胁特征按照威胁的类型、战斗部和有关的威胁机理等一般特性进行的威胁分类。 威胁特征的三个主要子题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示例术语见图2。
·威胁类型按照发射平台和场地类型表示的威胁装置的一般特性。威胁装置包括威胁机理及类似的 一些描述。
·常规武器除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不包括烟雾剂和燃烧剂)和防暴类武器以外的所有武器, 其威胁机理由冲击波、穿透物、破片、燃烧剂和功率(即激光效应)组成。
·射弹被外力推动并依靠自身惯性继续运动的物体,如弹丸、炸弹、炮弹、手榴弹等。射弹通常是 指装有战斗部、并具有与轻武器和防空火炮相应威胁机理的装置。射弹示意图见图3。
·轻武器口径小于20mm 的各种武器,包括自动武器。
·防空火炮用于对空中目标作战且发射的射弹直径大于、等于 20mm 的火炮。其口径通常是 20mm、 23mm、30mm、37mm、57mm、85mm、100mm,还有一些口径大于 100mm 的老式火炮。这些火 炮的射弹通常是爆破弹,也可能是穿甲弹。每种射弹都可含有燃烧/曳光剂。发射这些射弹的 武器可以是陆基的或舰载的,采用光学或雷达跟踪,或两者同时兼用,并组合成不同的构形(即 单管、双管、四管等等)。
·导弹以毁伤指定目标为目的,具有不同制导能力,能在空间自推进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这些飞 行器是为完成空对空、空对面、面对空或面对面任务而制造的。它们包括推进段、战斗部、制导 段、敏感元件(或接受远距离制导信号的天线)和操纵面。不同的导弹,其制导能力不同;从自 主制导到制导信号完全由发射设备提供的制导。某型导弹的简图见图4。
·空对空导弹从空中飞行器上发射,用于毁伤空中目标的导弹。空对空导弹发射包线的示例见图 5(详 见3.1.2.2 条发射包线的定义)。
·面对空导弹从地面或水面发射,用以毁伤空中目标的导弹。一种面对空导弹的发射包线见图6。
·面对空导弹的发射制导装置用以发射并制导面对空导弹到空中拦截点的装置。面对空导弹的发射制导装置通常是指 能够发射不同面对空导弹的系统,其规模可以小自单个的手持发射筒大到包括多辆拖车/运载 车,以及发射装置的半永久性全套设备。这些系统采用光学跟踪(用于发射筒)和与专用导弹 跟踪及制导方式相结合的雷达跟踪(用于全套设备)。用这些系统发射的导弹装有烈性炸药、 特型装药或链条式的战斗部。


·歼击机用于对付和毁伤空中目标,具有高性能,通常也具有高机动性的飞机。其武器系统包括空 对空机炮、空对空导弹和为了识别与跟踪目标及发射武器的有关设备。这些飞机有的受目视 飞行条件的限制(即昼间歼击机),有的可在全天候条件下使用(即全天候歼击机)。
·战斗部在导弹、射弹、鱼雷、火箭或其它弹药中预期起破坏作用的含有核或热核系统、烈性炸药系 统、化学或生物剂和惰性物质的部件(参见图3、图4)。
·非终端电磁威胁由敌方使用的,支持和帮助主动(或终端)威胁装置(起作用)的电子系统。这些系统通常 包括搜索、识别、跟踪和通讯系统。它们分陆基的、舰载的或机载的,并且是敌人进攻和防御力 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用途是向主动或终端威胁装置提供相应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信息。
·高能激光器一种能产生平行准直的电磁辐射光束,其强度足以将目标一部分熔化或高温裂解的武器 系统。它也可以有效地破坏航空电子设备,导致目标的电磁分系统损伤。
·战斗部(或激光)描述共同产生威胁机理的战斗部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引发方式/装置的特征描述。 典型的战斗部要素如图 7 所示。这些要素可以与所获得的一种专门类型的射弹/导弹 (如: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爆破弹)相结合,最终结果产生威胁机理。在本条中描述战斗部所频 繁使用的某些术语如:穿透物、破片、曳光弹、燃烧弹,在 3.1.1.3 条中(威胁机理)作了说明。 射弹/导弹战斗部
·战斗部引信引爆战斗部爆破炸药爆炸的部件。近发引信(即在离目标一预定距离内起爆),通常用于 导弹战斗部和某些大型防空火炮炮弹。触发引信(即在碰撞时起爆),通常用于防空火炮炮弹, 并且可延时或瞬时起爆。
·爆破装药以非常迅速的爆炸和强有力的分裂或破裂效应为特征的任何强有力的非原子爆炸材料。 “爆破装药”用于产生高速破片以及对目标产生潜在破坏性的冲击波效应。“爆破装药”通常用 于限定(和描述)具体战斗部类型,如爆破燃烧弹、爆破燃烧曳光弹等等。
·成型装药使爆炸力集中在一个特定方向上的装药造型。通常有两类成型装药,一类是球面的,它将 能量聚集在战斗部中选定的点上;另一类是直线型的,它将能量聚集在战斗部周围所期望的阵 列上。
·丸型弹内部具有较软金属或弹核的一种被动式射弹,这种射弹一般用于轻武器,主要用于对付人 员和无装甲的目标。
·穿甲弹在金属外罩内装有淬硬钢芯的射弹。钢芯形状按其最大穿透能力来设计。这些射弹用来 穿透坚硬的或有装甲的目标。通常用于轻武器和防空火炮。
·穿甲燃烧弹在金属外壳内装有淬硬钢芯和燃烧剂混和物的射弹。这些射弹用来穿透坚硬的或有装甲 的目标,用燃烧剂点火或起爆。通常这些射弹用于轻武器或防空火炮。一种穿甲燃烧弹的简 图见图8。
·爆破弹空心钢质弹体内装有爆破炸药的射弹。这些射弹通常由钢壳和靠头部引信起爆的内部爆 破炸药组成。引信可以是触发、定时、变时或近发起爆。对于爆破弹有两类触发引信:延迟和 超瞬发。装有延迟引信的爆破弹用于穿透目标并在目标内部爆炸,由冲击波效应造成最大的 破坏;超瞬发引信在目标外部爆炸。在外部爆炸的射弹是以弹体爆炸形成的破片穿透目标。 破片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具体的射弹,爆破弹通常用于防空火炮。一种爆破弹的简图见图 9。
·爆破燃烧弹空心钢质弹体内装有爆破炸药和燃烧剂混合装药的射弹。这种射弹通常由钢壳和内部的 爆破炸药和燃烧剂混合组成,通过装在头部的触发引信(延迟或超瞬发引信)来起爆。延迟起 爆的爆破燃烧弹,用于穿透目标并在目标内部爆炸,由冲击波效应以及破片和燃烧剂引起破 坏。破片大小和数量取决于具体的射弹。爆破燃烧弹通常用于防空火炮。
·爆破燃烧曳光射弹空心钢质弹体内装有爆破炸药、燃烧剂和曳光剂的射弹。射弹中的燃烧剂为碰撞点火源。 曳光剂用以显示射弹的飞行轨迹。
·预制破片弹壳在爆炸时分裂成规则破片的弹壳。这些破片设计成均匀的尺寸,以取得对特定目标的最 佳毁伤效果。所期望的破片大小可通过在壳体上的刻痕或在其上缠绕钢丝获得。
·链条式战斗部装有首尾交叉焊接棒束的战斗部。当所装炸药爆炸时,棒束对导弹成直角展开达到最大 半径时,断开分离,这种钢环能切断飞机结构的蒙皮和骨架组件。
·释放能量分布释放到某一目标上的单位面积(即在目标位置上通过垂直于入射激光束的平面)的能量分 布。释放能量分布既包括对能量积累(通过入射面每一点的激光强度对时间的积分)的描述, 又包括对在期望的瞄准点附近能量积累的概率分布。
·威胁机理用于损伤(即降低其功能或破坏)目标或目标部件的体现在威胁中或作为威胁使用的各种机理。 “威胁机理”指产生一种效应的物质(如穿透物),而“损伤过程”(见 3.3.1 条)是指产生这 种效应的过程(如穿透)。表1 给出了术语的内容,以区别可能被混淆的术语和意义。
·冲击波爆炸时,空气或其他流体从压力中心向外作短暂和迅速的运动,以及伴随此运动的压力。 冲击波是与爆破战斗部有关的威胁机理,如:防空火炮(20mm 或更大)或面对空和空对空导 弹。冲击波因战斗部和所装引信的不同,可能产生在目标的外部或内部。
·穿透物弹核或穿甲弹中用于穿透到目标内部的部分。穿透物是与轻武器和防空火炮相应的威胁 机理。
·破片因射击撞击和射弹或导弹战斗部爆炸而产生的质量、大小和速度不等的金属碎片。破片 是与防空火炮、面对空和空对空导弹战斗部相应的威胁机理。对飞机而言,最初的破片撞击可 以是外部的(近发起爆),也可以是内部的(触发起爆),这取决于战斗部所装的引信。破片除直 接由战斗部爆炸产生外,也可以由战斗部对目标的弹着撞击而间接产生,在后一种情况下,破 片是材料响应的二次破片。
·曳光剂射弹所用的使昼夜都能看到其飞行轨迹的一种活性、发光燃烧材料。曳光剂主要是帮助 轻武器、防空火炮和机载枪炮系统进行瞄准的辅助手段。由于曳光剂有引发燃烧的能力,因 此,也把它归为一种威胁机理。典型的曳光剂装置见图9。
·燃烧剂专门用于某些炸弹、炮弹、子弹或类似弹药中引起燃烧的化学剂填料。燃烧剂的一种典型 应用是装在轻武器射弹或触发起爆的防空火炮射弹内。如:对轻武器射弹,把一种高温活性燃 烧填充剂与一被动式弹核——丸型弹或穿透物一起使用。这种燃烧剂安装在被动式弹核的前 面,一旦与目标接触便会起燃(见图8)。
·电磁通量通过某-表面的功率或单位时间的电磁能。
·功率单位时间高能激光器释放出的能量。
·威胁使用与威胁完成其基本的射击/发射功能有关的固有能力和环境因素。 “威胁操作”细分为环境因素和射击/发射能力、其中都包含有若干个术语,见图10。
·环境因素与威胁对各种使用环境的适应及在这些环境中工作的固有能力有关的因素。 “环境因素”既指物理的又指大气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在战斗环境中往往引起使用中的 威胁能力的降低。
·威胁机动性系指威胁可移动的难易程度。所要考虑的因素是将威胁装置分解、装载、运输和安置到一 个新的位置,以便能够有效地完成射击或发射所需要做的工作。机动性的量度是在一个位置 上的使用时间或从一个操作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需要的非战斗状态时间。
·场地适应性威胁在作战环境中进行所要求使用时对场地的适应能力。在选择威胁位置的过程中,必 须考虑的因素有:要求的区域、地面平坦程度、可使用道路或公路、威胁在运输中所要求的公路 等级。
·气象能力在规定的能见度、云量或光线条件变化期间,威胁对目标的跟踪和释放威胁机理的能力。 通常这些能力的量度包括: a. 晴朗白天一在无干扰云的白天和要求的能见度条件下,保持跟踪的能力; b. 晴朗夜晚一无云或能见度有限而光线水平有所降低(即半月或四分之一月光等)情况 下,保持跟踪的能力; c. 雾霾一对白天或夜晚的一种限定。表示在空气中增加大量的特殊物质(如烟雾、尘埃 等),这些物质将降低高能激光器的效率; d. 全天候一在极低的光线水平、全云量或极低的能见度情况下,保持跟踪的能力。 3.1.2.2 射击/发射能力 firing/launch capabilities 是描述威胁系统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基本使用能力的物理特性和限制。 “射击/发射能力”表示威胁在不考虑与飞机遭遇的特定情况下的固有能力。表 2 给出了 “射击/发射能力”这一组术语与其它有关类似术语的内容。

·初始反应时间从威胁意识到需要进入完全作战时刻,到威胁准备好开始对目标飞机的正常作战状态之 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可以并行完成的功能包括人员进入“作战准备”位置, 并使设备从备用状态或警戒状态转入到完全工作状态。
·射击/发射包线当射弹/导弹可以射击/发射对飞机完成一次预期的拦射情况下,代表目标飞机位置点的 连线。当考虑陆基(或海上)威胁时,发射包线通常是相对威胁的位置来表示。相反,在考虑空 中威胁时,发射包线通常是相对目标飞机来表示。发射包线要考虑发射之前需要的跟踪时间 (见图5、图6)。
·拦截包线在包线范围内,用来确定在作战条件下,可以用射弹或导弹进行拦截目标的最大射程的各 点的连线。
·最大有效射程一种武器可以精确射击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大距离。也可以指高能激光器光束所释放的 能量密度,在一个适当时间间隔后,足以引起目标损伤的最大距离。这一量度并不考虑诸如跟 踪时间、射弹/导弹的飞行时间、命中概率等使用方面所考虑的影响。
·炮口速度射弹在脱离武器瞬间相对于炮口的速度。它与射弹质量、发射装药、炮管特性等有关。武 器可以是轻武器,也可以是防空火炮。
·最大旋转速率为开始跟踪和截击一个不在武器最初所对空域的目标,威胁的射击/发射装置可以旋转的 最大角速度(包括方位和俯仰)。确定这些速度的参数包括旋转设备的质量或重量、用于旋转 这些设备的电动/机械/液压的动力等。
·最大跟踪速率在测量随时间变化的目标位置时,射击或发射机构能够旋转的方位角或俯仰角的最大速 率,它用于目标未来位置的测定。(旋转速率表示的是射击装置“离合器已脱开”或“未藕合”的 旋转。)
·射速每门武器每分钟发射的弹丸数量。这一术语主要是用作轻武器和防空火炮的量度。发射 速率则是一个类似术语,它是指面对空导弹阵地每单位时间内可能发射的导弹数。
·威胁射击方式一组为威胁所拥有的作战使用方式的选择。这些选择取决于有关设备(即射击控制系统、 敏感元件等)。这些不同方式通常是在测定提前角参数而需获得搜索和跟踪参数所用敏感元 件术语中定义。例如,光学/光学(即光学搜索和光学跟踪),雷达/雷达(即雷达搜索和雷达跟 踪),雷达/光学(即雷达搜索和光学跟踪)等。
·锁定跟踪范围导弹导引头可以自动跟踪目标的雷达或红外信号的范围在地平面投影的区域。
·运动范围导弹达到的可进行机动、战斗部可解除保险(内部运动范围)的飞行速度范围在地平面上 的投影区域或由于导弹推进剂方面的两种限制(最大射程能力和外部运动范围),可进行拦截 区域在地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死区在枪炮或导弹系统附近或周围,由于机械的或电气的限制而不能发射的空间范围。
·探测时间从发现到识别出目标的时间。
·截获时间从探测到瞄准或跟踪装置业已对准目标的时间。
·识别时间在防空导弹阵地,从截获(跟踪)到目标对敌我识别器询问作出反应或到经过几秒钟后无 反应指示的时间。通常是指截获到确定为敌我或敌我不明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交战时间空-地间实际进行互相作用所经历的时间(开火直到停止攻击)。
·威胁杀伤力是对与火力控制、弹道和在引导、发射及激活用以杀伤目标的威胁机理过程中威胁固有的 终端效应有关的一些因素的一种描述。 “威胁杀伤力”用于与确定有关威胁的火力控制、弹道和终端效应参数的数据收集。因此, “威胁杀伤力”又细分为三个子题术语,以便于术语的分类。这些子题在图 11 中基本上是按时 间顺序作了描述,此例说明了每个子题的一般内容和区别。
·火力控制因素对与威胁的使用顺序(瞄准、定向、射击或发射阶段)有关的方式、用途和精度特性的描述。 “火力控制因素”通常用来描述与初始误差源和在一次飞机/威胁遭遇的射击或发射阶段 所遇到的其它因素有关的术语。表3 给出了这一组术语与其它相关术语的内容。


·搜索边界威胁敏感元件(如雷达、目视、红外线)可能搜索(或探测)到飞机的最大非隐蔽距离。
·跟踪误差由于跟踪系统(如光学、雷达等)不能提供精确的飞机飞行轨迹,而引起威胁的射击或发射 使用中的误差。跟踪数据在敌方防御中被用于多种目的,如向相应的威胁单位报警、确定威胁 战术和确定武器发射的提前角参数等。因此,跟踪误差的来源和大小,在评估防御的有效性时 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跟踪误差”通常是用来表示在确定目标位置数据中所有因素和来源的 最终效果。因此,具体的误差分布和测量(即偏差、散布等)取决于具体的系统。
·瞄准误差由于相应设备在预期位置上,不能正确地定位或瞄准而引入威胁射击或发射使用中的误 差。“瞄准误差”通常用来表示象武器或武器平台这样的装置,在火控系统计算的预期点上定 向或定位中所含有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源于人员损作、机械的或两者组合。例如,飞行员 的瞄准误差(定位误差)是由于飞行员和飞机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具体的误差分布 (即偏差、散布等)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系统。
·提前角测定是指用于确定预期的武器定位或瞄准参数的过程。所有使用弹道式射弹的武器,必须提 供某种解算如图 12 中所表示的火控问题的方法。根据对目标即时位置和速度的测定,必然可 以确定出目标的未来位置,求解出武器的瞄准角(例如方位角和高低角),完成武器的定位和发 射,从而使射弹和目标在同一时刻达到同一点上,这一过程叫做“提前角测定”。用于测定目标 即时位置和速度的设备与用于测定截击点的逻辑线路取决于具体系统。
·测定偏差由在对目标飞机轨迹的测定中出现的误差所引起的偏差(或脱靶距离)。“测定偏差”误差 可能是由射弹飞行期间目标的意外或规避机动(即急剧偏航)所引起,或是由用于测定目标未 来位置外推过程所固有的限制所造成。对于任何发射情况的“测定偏差”通常被定义为测定的 截击点到目标的最小距离,如图13 所示。

·不稳定性一种由于系统和大气效应(湍流不稳定性)引起高能激光束在目标表面的移动而产生的瞄 准和跟踪误差之总和。
·弹道因素与战斗部飞行轨迹或威胁机理的任何相类似的传播轨迹有关的因素。 “弹道因素”表示传播误差和与在飞机/威胁的一次相遇期间,威胁传播装置在飞行中遇到 的有关因素。表3 给出了这一组术语(“弹道因素”)与其它有关的类似术语的内容。
·弹道降低量是对同于重力作用引起的射弹飞行轨迹偏差的一种度量。“弹道降低量”常用来描述射 弹同于重力作用而引起的理想弹道的位移量(见图 14)。弹道降低量与飞行时间成正比,且近 似表示1/2gt2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飞行时间。
·弹道散布在固定的射击条件和不计及瞄准和安装因素的条件下,射弹命中点目标平均命中点在周 围的散布。弹道散布是指仅与枪炮和弹药特性有关的命中点偏差。引起弹道散布的原因是由 于射弹质量和外表面的偏差、推进剂质量的不同和燃烧效率等偏差引起的炮口速度偏差以及 气动力偏差。最后这些因素(升力、俯仰力、由于侧滑而增加的阻力等)是由于每个射弹的出口 状态不同所致。
·弹道系数是用来表示或说明射弹或破片从发射装置至目标的飞行过程中速度衰减的一个参数或量 度。“弹道系数”通常在确定射弹平均速度或飞行时间的近似公式中使用。例如,平均 射弹速度VP可以从下式获得:
其中:VO:初速;R:射程;a :弹道系数。
·热浮散由于传播能量的分子吸收作用,引起大气折射指数变化,从而引起电磁辐射的一种非线性 分布。当电磁辐射(即射线)通过气体时,某些辐射能将被气体分子吸收并转化成动能。温度 升高的结果将迫使气体粒子脱离射线,直至粒子密度减小到与该特定温度、压力相适应的水 平。如果射线是不均匀的(即中心部分比边缘部分更强一些),则中心的密度比边缘的密度要 低。因此,大气折射指数(与密度成正比)将垂直于射线束变化。由于光射线从低反射指数区 向外弯曲,从而导致光线的分散。这种分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波长、射线强度、大 气状态等,而且这种分散不会削弱所有威胁类型。
·大气衰减由于气体的吸收和大气粒子的散射而产生的电磁辐射的衰减。
·翻滚射弹或破片绕弹道轴的滚转(螺旋)和绕其它两轴的偏航和俯仰。它是射弹或破片在飞行 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终端效应参数指与产生威胁机理的战斗部(或任意类似部件)的固有能力有关的那些因素。 “终端效应参数”是对投放产生威胁机理的战斗部威胁的固有能力(以强度、速度、距离等 形式表示)的描述。表 1 给出了本术语(终端效应参数)的内容,以区别于那些可能与之混淆的 术语及其含义。
·射弹弹径射弹直径的一种标准量度。
·TNT 当量任意给定的高能爆破弹之总能量与单位质量 TNT 炸药化学能的比值。根据这一准则, TNT 炸药暴露装药引燃的结果,可以用来确定一枚爆破弹在任一撞击速度下撞击时所引起的 破坏。
·装药-总重比爆炸装药重量与射弹总重量之比。通常这一参数在确定破片初速的经验公式中使用。
·可控破片破片分布和破片质量分布的预期组合。这种组合是从炸药装药、外壳和燃烧律的设计来 获得。
·燃烧剂闪燃持续时间一个射弹中,燃烧充添物起燃后燃烧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临界撞击速度使引信引爆的射弹与目标之间的最小撞击速度。
·破片密度每单位面积内破片的数量。通常是根据距战斗部爆炸点的距离来测量的。
·静态破片非散角一个可控碎裂战斗部静态爆炸后,破片飞散的现场角。
·破片初速只与战斗部爆炸有关的破片速度。
·破片总初速既与战斗部爆炸有关又与战斗部爆炸时的速度有关的破片速度。
·耦合高能激光束进入目标表面能量的积聚。
·闪光失明由高能激光束与目标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极明亮闪光,致使在一个区域内目标上的人员 暂时处于失明状态。
·瞄准点高能激光器光束在目标上预先选定的-个理想位置。
·能量堆高能激光,通过入射平面每一点,在目标上每一规定的时间增量期间内所获光束强度对时 间的积分(见图15)。
·光点尺寸它规定了高能激光束在目标上的一个有效面积。由于考虑了平面交叉,从而发现能量堆 通常是指向光束方向。因此光点的大小就是由交叉所构成的圆直径(当能量堆不是点对称时, 则使用平均直径)。应注意:除非能量堆上的总能量和光点上所含总能量是已确定的,光点尺 寸的任何使用都是毫无意义的。
·峰值强度高能激光器光束中出现的最高强度。它是一个瞬时参量。
·平均峰值强度高能激光器光束能量堆中通过除以能量的累计时间所得到的最大强度(J/cm2·s)。
·平均强度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增量里,高能激光器在目标上所释放出的平均强度(J/cm2·s)。它是由 光点范围内所释放的总能量除以光点面积和攻击时间的乘积。 光点面积攻击时间 光点内总能量 平均强度=光点内总能量/广电面积*攻击事件 必须注意,除非光点大小是完全确定的,否则术语“平均强度”是毫无意义的(见 3.1.3.3. 15 条)。
·评估方法本评估方法与度量标准用于在人为敌对环境中作战期间,飞机的易损性和生存力的系统 量化及评估。 “评估方法”包含的术语提供了有关威胁/飞机遭遇情况及易损性和生存力的量化结果方 面的资料。因此,本术语可以分为“遭遇描述”和“遭遇结果评估”两类(见图16)。“遭遇描述” 包含的术语是用来描述遭遇的几何特性、大气条件、威胁类型及响应等,“遭遇结果评估”包含 的术语则用来说明有关飞机易损性/生存力的度量标准及方法。
·遭遇描述用来表示飞机与敌防御力量或进攻力量之间遭遇特性的战斗任务参数。 “遭遇描述”是指最能描述与飞机/威胁遭遇有关的经常发生的状况之术语组。这些术语 用于描述环境条件、飞机和威胁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不同遭遇情况的时机、威胁类型、威胁部 署/位置、威胁对于各种各样环境条件和飞机战术作出的响应。“遭遇描述”的分类如图 17 所示。
·遭遇条件表示遭遇环境特征的描述,该特征是根据战术考虑或从使用限制提出的,对于飞机或敌火 力而言并不一定是固有的。 “遭遇条件”所表示的术语组是气象条件、地形、方位、距离、威胁部署情况、飞行轨迹和一 些类似因素的描述。表2 给出了本组术语(“遭遇条件”)相对于其他类似术语的相关内容。
·威胁环境识别及区分所遭遇的敌方威胁的类型、数目、到达目标位置途中及目标附近的部署以及使 用战斗部的种类。
·开火距离威胁开始射击时,飞机与威胁之间的距离。“开火距离”未必是指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 它与威胁战术、飞机飞行状况、地形特征、大气条件、电子对抗环境以及威胁最大有效射程等有 关。
·目标偏移从飞机到陆基或海基威胁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目标偏移”见图18。
·目标偏离角飞机速度矢量和威胁对目标的瞄准线之间的夹角。“目标偏离角”见图 19(见 3.2.2.1.2. 5 条中相对于目标的攻击参数定义)。
·相交距离如果从地面火炮或导弹阵地到目标进入的最近点(在低空掠过过程中)作一垂线,该垂线 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长度就是它的相交距离。或对飞机轨迹投影的最近点(改变方向)作一垂 线,该垂线就是它的相交距离。
·威胁行为
在特定遭遇条件下与敌方武器使用直接有关的行为。 “威胁行为”提供了解释威胁与飞机交战反应中,威胁的能力及部署的描述。这些描述参 数与威胁的反应有关,包括了当目标可能被击中时,武器的合理发射以及在这些可能的攻击过 程中射击战术的运用,“威胁行为”的划分见图20。
·射击时机顺序的一些遭遇事件,其间敌方部队能合理运用武器对抗飞机。用数量、性质、指令、次 序、可能的射击方式、使用限制及其它类似的描述表示。 “射击时机”介绍了射击/发射能力受使用环境和与威胁/目标遭遇有关的几何关系的约 束。表 2 给出了本组术语( “射击时机”) 相对于其他类似术语的相关内容。
·允许射击区域允许威胁攻击的确定的区域或物理面,“允许射击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威胁可以实施攻击 行为以对抗飞机目标。威胁的基本能力受到对友军及其飞机等的潜在危害的约束。
·暴露范围在飞机/威胁之间,瞄准线没有屏障的范围。“暴露范围”规定了在此范围内配有搜索、发 现及跟踪系统(目视、雷达、红外线等)的威胁能不受限制地观察到飞机目标。该范围见图 21。
·通视当飞机到达某点时,空地之间不存在任何地形或植物屏障,称为通视。实质上,在该位置 上飞机与地面观察者、观察装置、或所讨论的地面目标之间的视线没有任何屏障。
·发射弹药数某一类型威胁对某一架飞机目标发射的弹药数量。弹药数取决于射击原则、地形特征、电 子对抗战术等。
·射击原则部队把握(计划使用)其射击时机的方式方法,也就是在部队制定射击方案时所采用的一 套准则。 “射击原则”说明武器射击时机的应用取决于战术。表 2 给出了本组术语(“射击原则”)相 对于其他类似术语的相关内容。
·弹幕射击不是具体地针对某个特定目标,而是企图充满某个空域或地区的射击。 弹幕射击用于防御有以下三种情况: a.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有效地跟踪目标; b. 飞机突防战术或电子对抗环境不允许使用跟踪射击方式; c. 已知飞机的突防航线和突防通路,以至能在某地区集中火力实施最佳有效防卫。
·跟踪射击一种与防空火炮有关的典型射击原则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威胁在允许射击区域内,对飞 机进行连续跟踪射击。通常“跟踪射击”攻击方式是通过一套武器系统来实现,且具有连续不 断的测定提前角、定位(瞄准)、对飞机射击的综合能力。该种射击原则的有效性取决于威胁、 旋转速率、射速、有效射程、提前角测定能力等因素。
·校正射击通常用于面对空火炮或导弹发射架的一种射击原则,这种射击原则要对连续射击或发射 之间的脱靶距离和损伤作出评估。“校正射击”原则通常适用于远程制导系统(如面对空导弹 发射场),该系统借助于优化的整个系统有效性,具有比较高的单发击毁概率。
·遭遇频率这种度量通常根据单位出击架次的期望遭遇数(单位距离、单位时间、单个目标或其它类 似单位)来描述。因此,在总的战斗任务环境中提供了特定遭遇条件下的重要量化参数,在有 关术语中也可以利用加权或换算因子来描述所期望的单位出击架次。
·遭遇结果评估对飞机和敌方之间,某次交战期望结果的系统化描述、图解及量化。 要评估飞机与敌方火力的遭遇结果,即要具备飞机的易损性知识,又要清楚那些关于影响 命中概率的因素。“遭遇结果评估”的划分见图22。
·易损性评估法当飞机遭受威胁机理作用时,用于对飞机易损性的系统描述、图解及量化的那些量度方法 与技术。 “易损性评估法”所包含的术语用来鉴别飞机受到威胁机理作用时其响应的量化测量与分 析的易损性度量方法和评估技术。“易损性评估法”的划分见图23。
·易损性度量方法用于定义、描述、图解、鉴别和量化飞机与敌火力在遭遇中的易损性的术语。 大量描述和概要的“易损性度量方法”用来描述当遭受威胁机理作用时各部件、分系统和 系统的响应。一般情况下,概要的度量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 系统的响应。一般情况下,概要的度量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 a. 失效时间; b. 出现概率(某项特定损伤或失效模式的); c. 易损面积; d. 综合损伤因素(通常是概率易损面积或由威胁遭遇频率加权后的易损面积)。 这些度量方法不是独立的,它们的使用选择要取决于特定的用途,如飞机型号、飞机设计 状态(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改型设计)、威胁类型和相应的威胁机理等。
·弹着易损性飞机受与弹着效果有关的威胁机理作用的易损性度量。“弹着易损性”的典型度量包括易 损面积、各种损伤及失效模式出现的概率、失效时间等。每一种度量都必须参照特定的破坏等 级。
·易损面积以面积量纲(平方米等)来表示目标或目标部件弹着易损性的量化度量方法。计算一个目 标或目标部件的易损面积就是求垂直于射击威胁机理弹道的平面内目标上的实有面积与该部 件的击毁概率的乘积。击毁概率由射击威胁机理所命中的目标或目标部件所给定。
·部件易损面积“部件易损面积”是每个部件固有易损性的量度,与防护不同,它不考虑可以构成整个目标 的其他关键部件的任何缓冲或相互影响。“部件易损面积”就是把该部件当作组成目标的唯一 关键性部件来计算。对单个部件的易损面积的计算,与防护不同,并不考虑其他任何关键部件 的相应影响。
·部件增量易损面积考虑该部件与目标中与其他关键部件的易损性相互影响的这样一种方法计算的易损面 积。“部件增量易损面积”是包含了任何缓冲或可以构成整个目标之关键部件的相互影响的每 个组件固有易损性的量度。
·目标总易损面积是部件增量易损面积的总和。“目标总易损面积”是一种概括的易损性量度,常用 m2来 表示,它恰当地综合了单独部件的易损面积。具体地说,根据威胁类型(如 23mm 口径航空火 炮)、冲击速度、破坏等级和攻击方位(或视野)等来预测这些值。
·外部冲击波易损性是飞机受外部爆炸冲击波威胁机理作用的易损性量度。一般用致命冲击波包络线来描述 飞机受外部爆炸冲击波威胁机理作用的易损性,如图 24 所示。这些包络线代表了由外部冲击 波产生的综合破坏效应(即结构的突然失效、稳定性/操纵性丧失和关键分系统故障)并给出了 距飞机的临界区域,该区域内某特定爆炸当量的爆炸能产生破坏效应。通常,作为高度和标准 装药当量的函数作出这些包络线。
·相依部件术语“相依”用于描述此类部件,它与其它部件的配置能极大地影响飞机整体的易损性。 除防护外,一个对分系统和整个武器系统的易损性有影响的部件受它与所配置的其它部件、分 系统的相互位置的影响。例如,在包含起火源的隔舱内(即热表面)或在与起火源隔开的隔舱 内设置一条燃油管路,对前一种情况,燃油泄漏将导致起火。而对后一种情况,不会立即起火。 因此,燃油管路归为相依,这可与非相依部件相对照,如计算机或敏感元件。这些部件的固有 损伤敏感性不取决于和所配置的其它部件的相互关系。
·系统冗余度从整个系统水平出发来度量分系统的功能的或固有的冗余度的描述。这些描述(二余度、 四余度等)用于定义每一分系统固有的、功能的或设计的冗余度。这种分类不取决于威胁类 型,而取决于包含在组件内的每一部件的最大冗余度。例如,带有两个独立的动力源供压的液 压系统,尽管这两个动力源和一个作动器相连,此系统也称为双余度。
·部件冗余度用于保障系统或分系统的功能冗余度的许多类似的部件、装置、结构元件、零件或机构。 冗余度指的是用于产生冗余分系统的类似元件(部件等)的数量。本术语是对每一部件而不是 对整个分系统而言。例如,一个系统可以包含四个独立的、相同的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加速 度,而只有一个元件(计算机)接收或使用加速度值。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度计是四余度的,而 计算机是单余度的。(即冗余度是1)。
·真实冗余度用于确定部件和分系统的威胁相依冗余度的描述。每一功能化余度部件或分系统的真实 冗余度取决于威胁类型。例如输油系统,它有两个独立的和分隔开的管路,每一条都能向发动 机输油,相对于非燃烧性威胁,每一条都是双余度的。但是相对于燃烧性威胁,每一条都是单 余度的,因为每一条管路都可能是燃油着火的起火源。另外,真实冗余度还取决于破坏程度。
·一次命中击毁概率目标被威胁机理命中一次达到一定的损伤程度,导致该目标性能降低至击毁的概率(见 3.3.3 条术语中有关“破坏”的内容)。一次命中击毁概率可表示为:
Pd/h——对单个目标给定命中一次达到规定损伤程度的概率。 Pk/d——给定规定的损伤程度,产生性能降低至可把目标定为击毁的概率。
·部件一次命中击毁概率单个部件被威胁机理命中一次达到一定的损伤程度,导致该部件性能降低至可把该部件 规为击毁的概率。此概率术语也用于定量描述当部件遭受威胁机理作用时的响应,如对给定 穿透和燃烧性能的油箱达到起火燃烧的概率。
·锁定跟踪瞄准击毁概率对单个目标在锁定跟踪瞄准下(见 3.1.3.1.6 条),达到所要求的损伤程度的概率。和 Pk/h相比较,这里把目标上每一点的命中概率与命中那一点后目标的击毁概率合并起来。且综 合整个目标而给出整体击毁概率。锁定跟踪瞄准击毁概率 Pk/10适合于描述指定瞄准点的武器 的击毁概率(即对那些命中概率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目标表面的武器),而对此,Pk/h不能表示 出整体击毁概率。对高能激光武器系统,Pk/10也应包括作为所释放能量密度、目标尺寸等的函 数的部件失效概率。目标上每一点的击毁概率,可用关键部件损伤概率乘以 1 减去已损伤部 件的非关键性概率的差。
·部件条件击毁概率对关键部件造成所要求的破坏等级的概率。此概率基于这样的事实提出,即相同部件不 一定在相同吸收能量密度下失效,而是在能量密度的一定范围内失效。见图25。
·部件非关键性概率有足够的损伤已击毁设定的关键部件,目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破坏程度的概率。例如高 能激光光束和外挂炸弹的相互作用,对给定照射,炸弹遭受猛烈爆炸的概率为 20%,另外 80%,炸弹进行非关键韵轻型爆炸、燃烧、被投放等。进一步假设目标遭受破坏损伤仅仅是猛 烈爆炸中的70%所造成,则:Pnc=1-0.2×0.7=0.86或者说,此部件对目标86%的概率是不关键的。
·单件易损性是某一部件的属性。如果某一部件被破坏,则足以导致飞机在特定破坏范围内的破坏。
·非单件易损性(多重易损性)是一组部件的属性。当该组少于 N 个部件被破坏,则不全导致飞机破坏(在特定破坏范 围内),但有N 个或更多个部件被破坏时,则会导致飞机的破坏(对于N>1)。
·易损性评估技术飞机在与敌方遭遇时,对其易损性进行系统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本术语说明了假定在遭遇时被命中(即没有威胁误差情况下)需要确定飞机及其部件的易 损性的数据和方法。易损性的描述和量化分析是依据严重程度、概率和其它提供统计和明确 内容的参数。表 3 给出了本术语“易损性评估技术”的内容相对于其它类似术语的相关内容。
·撞击速度在中弹瞬间,目标与弹着破片、射弹或其它杀伤机理之间的相对速度。
·穿透命中条件描述破片、射弹或类似威胁机理在命中目标瞬间的特征。通常依据碰撞速度、质量、倾角 等来表达关于穿透物或破片的弹着条件,然后这些参数可被用来确定穿透的可能性及剩余质 量/速度等,用于目标易损性的评估。
·射击线起始于网格平面上某点并按代数规律延伸,穿过用数学方法描述的目标的一条线。通常 以预测某威胁通过目标的可能弹道来设计射击线。每条射击线用于预测所描述目标的各构件 所形成的厚度及每个相交的角度。因为每条射击线都是从平面上的一个小的网格单元开始 的.因此它也可用能通过那个小的网格单元的所有其他可能的射击线典型表达式来代替。射 线相交的信息,一般是通过相应程序用计算机计算来获得的。
·网格尺寸在射线跟踪程序中,网格的细度用于确定射击线的位置。在射线跟踪程序中,还常用一条 射击线来表示一个网格单元的面积,典型的假设是起始于一个网格单元的所有射线大致上应 通过目标的相应构件。网格尺寸愈小,精度越高,但计算时间越长。(详见参考文献 1)
·攻击方位由相应的目标描述程序所产生的射击线之方位角与仰角,在相对于目标定位坐标系中测 得。具体的目标定位坐标系的使用,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的方法。见图26。
·倾角指通过部件的一条射击线和该射击线与部件交点之法向矢量之间的夹角。见图27。
·当量密度当实际测量某部件的密度时,将所得到的密度值解析地折算到穿透计算中产生恰当的弹 道阻力所要求的铝密度(或当量板厚度)。

·爆炸换算为了推断不同装置产生的爆炸结果所采用的某种技术。例如:换算因子用于将不同的爆 炸类型换算为随高度变化的当量爆破炸药、压力/冲量等。
·生存力评估法在飞机与敌方遭遇中,用于对飞机生存力的系统描述、图解、量化及统计特性的量度方法 与评估技术。 “生存力评估法”包含的术语用于鉴别、量度和分析飞机生存力的度量方法和量化评估技 术。“生存力评估法”的划分见图28。
·生存力度量方法指一些用来定义、描述、图解、识别和量化飞机在与敌方遭遇中生存力的术语。 采用大量的描述和概要的量度来定义飞机与敌方之间的遭遇结果。通常,这些量度以每 次射击和多次射击后的生存概率、位置、出击架次或其它单位量度标准给出。一旦确定了生存 概率,则其他概要的和类似的量度就可使用。这些量度有:每千架次损失数和期望战斗寿命 (出击架次中)等。要注意所有这些生存力量度要参照给定破坏等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 于在受威胁弹着5min 后的生存概率等。
·飞机生存概率飞机在与给定威胁遭遇中,能经受住某规定损件等级的概率。飞机的生存概率是一个总 量度,它是总的威胁系统有效性(从最初探测、发现一直到武器发射、再到武器命中)和飞机易 损性的组合。一般情况下,计算生存概率是通过对影响威胁有效性和目标易损性的所有因素 的深入评估得到的。因此,对于完成战斗任务的各种角度来讲,飞机生存概率的量度之计算取 决于具体应用。例如,每次遭遇生存的概率和每批出动架次生存的概率等。
·每次遭遇生存概率飞机在与给定的威胁一次遭遇中,幸免于某限定损伤等级的概率。在确定每次遭遇的生 存概率(Pse)时,通常要考虑如下诸因素:
其中: P1OS——瞄准目标的概率; Pd——瞄准后探测目标的概率; P1——探测后射击/发射的概率; Pg——射击/发射后成功制导的概率; Pdet——制导成功后弹头爆炸的概率(引信弹头); n ——在某次通过期间射击弹药数; PSSK——单发击毁概率。
·每次出击生存概率飞机在一次作战飞行期间,遭到防御地区多种武器的多重攻击,幸免于某规定损伤等级的 概率。Psm表达式如下:
其中: PMm——穿越具有各种武器的防御区时的战斗生存概率; Ai——武器系统或发射装置的预期随机分布面积; Ni——在面积A 内,第i 种武器系统的数量; Reffi——第i 种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 D——飞机没有明显改变飞行高度和速度飞越区域A 的距离; PS/Ei——飞机以给定速度和高度与第i 种武器系统单次遭遇生存的概率; PSi——与第i 种武器系统多次遭遇生存的概率。
·单发命中概率威胁发射一发击中飞机的概率。该概率可用多种方法求得,一种适用于防空火炮的计算 方法表示如下(假定命中是圆周正态分布):
其中: AP——有效面积; b——偏离误差或弹道分布中心与目标上瞄准点之间的距离(合理控制误差); σ ——武器系统总散布(弹道误差)。
·单发击毁概率威胁发射一次,飞机被击中损伤至某规定破坏等级的概率。对于单发射击,“单发击毁概 率”是一个总量度,它是武器系统的精度(即单发命中概率 PSSh)和目标易损性(即命中击毁概率 Pk/h)两方面的组合。PSSk一般按下式计算:
·单发爆炸击毁概率飞机在给定的某组特殊遭遇条件下,某一方向被某特定自爆式弹丸击中而被击毁的概率。 对于特定的弹头和一组遭遇条件,Pke表达式如下:
其中: Ek——期望致命命中数; Av——所考虑的攻击方位上的飞机易损面积; ρ ——射入面积A内,单位面积的破片平均数。
·期望战斗寿命飞机被击毁损耗前所期望能完成的战斗出击架次数。通常计算这个寿命以生存概率除以 击毁概率,这里这些概率是相对于同一破坏等级而言的。
·损失率飞机出击生存力的预先测定,通常测定这个损失率是依据每出击架次数的期望损失数来 度量,即具有每出击架次 0.99 生存概率的飞机则有每出动 1000 架次损失为 10 架的损失率。
·生存力评估技术依据严重程度、概率和其它提供统计的或明确内容的描述来系统描述与量化飞机与敌遭 遇时的生存力的方法与程序。 “生存力评估技术”介绍的数据和方法,要求综合考虑武器发射的终端误差及飞机的易损 性,以便确定飞机与敌威胁遭遇时的生存力。表 3 给出了本术语“生存力评估技术”相对于其 它类似术语的相关内容。
·离散目标某目标的数学表达式。它假设在目标中心发生爆炸击毁概率为单位 1,爆炸点距目标中 心无限远击毁概率为零。作为爆炸点位置的函数,击毁概率的一般形式是对称于目标中心的 高斯概率曲线。这种“离散目标”表示法常用于阐明单发击毁概率的表达式。击毁概率 PK(r) 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r——从目标中心到爆炸点的距离; s——对于给定威胁类型的目标易损半径或致命半径。
·命中分布根据在某架飞机上命中 n 次的概率定义某次射击结果的数学表达式。假设命中分布符合 泊松分布。即:
其中: P (n )——恰好命中n 次的概率: E ——命中期望值(每次射击)。通常根据对射击的总误差评估来计算。
·武器系统总散布根据爆炸模式的标准误差来描述的除偏置误差外的武器系统固有精度的总量度。系统总 散布是所有误差源-跟踪误差、瞄准误差和弹道散布等误差影响的综合。对于独立的误差源, 其武器系统总散布σ 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i --第i种误差源的单独散布。
·连发相关性考虑连发弹之间连续相关性的误差分析方法。后面的事件(即组元误差)适当地取决于前 面的事件,例如,参数y 在时刻(t+Δt)的误差与在时刻t 的误差有关。
其中: Ey(t)——在t 时刻y 的误差; E’y(t+Δt)——在(t+Δt)时刻y 的原误差。 C(Δt)——是连续相关系数,它使当前的误差与原误差的有效数有关,当 C(Δt)趋于 1 时,其本身误差亦趋于前面误差的水平。同样地,当C(△t)趋于零时,前后误差几乎无关联。
·动态破片飞散角爆炸时,静态破片的飞射方向与弹头速度的夹角。
·系统响应当发现某种威胁或当系统遭受某种威胁机理时,飞机系统(包括乘员舱,结构和分系统)的 反应。 系统响应包含的要素是用来描述: a. 威胁机理和目标的相互作用(如冲击波/冲击波效应); b. 目标的固有损伤敏感性; c. 响应量度。 “系统响应”的划分见图29。
·损伤过程威胁机理与目标或目标元件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型式、类型或状态的描述。 “损伤过程”包括威胁机理与目标间相互作用的描述。本术语分为:穿透、冲击波效应、起 火和热效应四部分。表1 给出了本术语的内容,以区别可能被混淆的术语。
·穿透与威胁机理的穿入或穿透目标元件的能力有关的一种损伤过程。 穿透是与穿透物或破片相关的一种损伤过程。穿透的最终结果可能是:燃油泄漏、燃油压 力波动、操纵拉杆断裂、冲击损伤或类似现象。
·弹着撞击由于射弹、破片或其它空气动力效应威胁等机理击中目标而产生的撞击。
·弹着载荷在目标结构上的瞬时载荷,它是弹着撞击的结果。
·流体动力冲击效应在流体中,由于弹着穿透物穿过流体造成的冲击波对油箱壁和燃油管道的潜在破坏的强 度。在流体中由于粘性阻力,穿透物减速,穿透物的动能转化为流体动力压力,这种压力会造 成流体压力的波动或脉动。
·烧穿通过燃烧或熔化表面材料来穿透该表面(如:通过高能激光束)。
·冲击波效应与对目标或目标元件产生足够的压力使致使结构破坏、几何变形或其它类型的损伤的威 胁机理能力有关的损伤过程。 冲击波效应是伴随爆破战斗部(如大型的防空火炮炮弹或面对空和空对空导弹的战斗部) 产生的典型的损伤过程。对飞机而言,因威胁和引信类别的不同,冲击波压力可能是外部的或 内部的。
·冲击波加载由于剧烈的爆炸和接着发生在物体周围的空气冲击波所引起对物体的作用力。它是超压 (或绕射)和动压(或阻力)载荷的组合。
·正向冲击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被目标面反射时,目标表面法向所经受的冲击。
·正向压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被目标面反射时,目标表面法向所经受的压力。
·侧向冲击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平行于目标表面移动时,目标表面所经受的冲击。
·侧向压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平行于目标表面移动时,目标表面所经受的压力。
·起火威胁机理产生对易燃材料合适的燃烧条件能力的一种损伤过程。 “起火”通常指与燃烧型威胁(如:穿甲燃烧弹、爆破燃烧弹等)有关的损伤过程。然而,另 外的威胁机理(象热能)也能造成燃烧的条件(如在燃料泄漏的区域)。
·起火爆炸易燃气体的快速燃烧,造成一定空间产生高的气体压力的一种特殊燃烧形式。在评估目 标响应和测量目标易损性时,控制燃油箱爆炸发生的条件是特别重要的。要考虑的条件是温 度、压力、油气混合、漏损混合、起火源的通道等。
·起火源提高易燃材料的温度达到发生燃烧温度的一种机理。起火源可能直接与冲击机理有关或 包含于冲击机理之中,也可能是武器击中目标的结果。前一种类型可能是燃烧弹燃烧和由于 高速射弹或破片穿透金属材料造成的闪燃效应。后一类可能是由于武器效应,氧气被释放出 来与允许燃烧的适当材料混合后产生的自燃和由于电子设备或导线短路造成易燃材料的燃 烧。
·蒸汽闪燃非燃射弹或破片对目标或目标元件的撞击所产生的炽热金属颗粒或蒸汽。
·热表面引燃从热的或被加热的表面引起的燃烧。热表面引燃源通常分为热金属丝、摩擦、撞击火花以 及延伸面(如发动机引气和排气管)。
·热气引燃由热气体、启动火舌、热气体喷射、绝热压缩和激波压缩引燃的燃烧,是属于与热表面引燃 无关的引燃机理范畴。
·熄灭距离能防止火焰传播的两个平行面间的最大间隔。这个间隔受燃料类型、燃气比、压力温度和 火焰传播速度等的影响。
·火焰速度火焰前端向未燃烧物体前进的速度,或反过来,移动未燃烧物体接近稳定火焰前端的速 度。
·热效应除起火外,关于对目标和目标元件存储足够的热量致使结构破坏、几何变形和其它类型损 伤的威胁机理能力有关的损伤过程。 “热效应”是与非核辐射类威胁有关的损伤过程。典型的有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它能够在 目标上释放足够的能量密度。
·冲击加载来自辐射表面高速蒸汽的喷射而产生一强烈的波,穿透材料并使材料的背面剥裂。

相关术语

·坐标坐标是确定雷达目标点迹的空间位置参数,用地理坐标、极坐标或方格坐标等坐标系表 示。
GJB 701.6-89 地面雷达情报处理和传递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雷达情报格式)
·俯仰-方位天线座方位轴与地面垂直,俯仰轴与方位轴垂直的天线座。
GJB 727-89 遥测系统术语)
·坐标变换通过解算装置,自动地将某个坐标系的物理量变换成另一个坐标系的物理量。
GJB 727-89 遥测系统术语)
·导航坐标确定运载体位置的参数。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锁定(跟踪)运载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恒速控制或跟踪一定的航点的情形。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纵摇(俯仰)运载体绕横轴的转动。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纵摇姿态(俯仰姿态)运载体纵轴和水平面间的角位置状态。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俯仰常平架把方位常平架组件(或称台体)与运载体俯仰运动隔离的常平架的子组件。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坐标变换器将相互正交的两个陀螺仪的信号转换到平台常平架轴方向的一种高精度的正余弦变换 器。
GJB 585-88 惯性技术术语)
·俯仰-方位天线座方位轴与地面垂直,俯仰轴与方位轴垂直的天线座。
GJB 727A-98 航天测控系统术语与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