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状态: | 序列启动方在发送数据帧时所保持的一种工作状态,也是序列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帧时所保持的一种
工作状态。 |
·地址标识符: | 用来标识帧的源端口地址或目的端口地址的代码。 |
·别名地址标识符: | 除 N 端口标识符外,可标识 N 端口的一个或多个地址标识符。别名地址标识符对于交换网是唯一
的,对多个 N 端口可以是相同的。 |
·仲裁环拓扑: | 把多个端口按顺序连接的-种拓扑结构。 |
·块: | 可在序列内传输的、与单个信息类别相关的上层应用数据结构。 |
·缓冲区: | 用于保存帧的逻辑结构。 |
·字节: | 由 8 个位组成的一种结构,其最低位标为位 0,最高位标为位 7。本部分中规定,最高位在左边,
否则要特别说明。 |
·电缆组件: | 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所有无源通信元件(如光缆、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连接器和接头等)。 |
·字符: | 由 FC-1 层传输的,与 FC-2 层数据字节或专用码相关符号。传输字符只能由 FC-1 层生成和解
释。 |
·回路: | 交换网中的双向通路。 |
·服务类别: | 由交换网提供的、供通信 N 端口使用的各种服务。 |
·1 类服务: | 在通信 N 端口间建立专用连接的服务。 |
·2 类服务: | 在一个或多个 N 端口间按帧大小进行多路复用,并需提供确认帧的服务。 |
·3 类服务: | 在一个或多个 N 端口间按帧大小进行多路复用,不需提供确认帧的服务。 |
·代码平衡: | 要发送的 10 位位流中 1 的个数与数字 10 的比值(如 1110100011 的代码平衡为 6/10=60%)。 |
·无效代码: | 按照传输编码有效性检查规则,不能把收到的传输字符译码成有效的数据字节或专用码时出现的错
误情况。 |
·停顿码: | 编码流中的七位排列,如 0011111 或 1100000。 |
·停顿码字符: | 含有停顿码的专用字符。 |
·连接运算: | 把数据串连接到-起的逻辑运算,由符号“.”表示。 |
·连接启动方: | 通过发送连接请求,且接收到有效响应而建立 1 类服务连接的 N 端口。 |
·连接接收方: | 接收连接启动方发送的 1 类服务连接请求,并返回有效响应的 N 端口。 |
·无连接缓冲区: | 能接收无连接帧并参与无连接服务的接收缓冲区。 |
·无连接帧: | 参与无连接服务的帧(如带 SOF
c1
的 1 类帧、2 类帧或 3 类帧)。 |
·无连接服务: | 两个 N 端口之间没有专用连接的通信服务 |
·信用量: | 分配给发送 N 端口或 F 端口的接收缓冲区的最大值。它表示 N 端口或 F 端口能够发送的帧的最大
数目,该数目不会导致接收方缓冲区溢出。 |
·数据帧: | 包含上层应用数据或链路应用信息的帧 |
·专用连接: | 两个 N 端口间由交换网保持的通信回路。 |
·定界符: | 指示帧边界的有序集 |
·目的标识符: | 指示发送帧目的地址的标识符。 |
·丢弃策略: | N 端口在序列中发现帧丢失时,把收到的数据帧丢弃的一种错误处理策略。 |
·断开: | 撤销两个 N 端口间专用连接的过程。 |
·EE 缓冲区: | 与端到端流控制相关的缓冲区。 |
·交换: | 传输信息的基本方式,这些信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的非并发序列组成,这些序列的流向可以相同,
也可以相反。交换可以覆盖多个 1 类专用连接。交换可以由 OX_ID 和 RX_ID 表示。 |
·交换标识符: | OX_ID 和 RX_ID 的总称。 |
·交换状态块: | 包含交换状态的逻辑结构。对每个交换,发送 N 端口有一个发送方交换状态块,接收 N 端口有一
个接收方交换状态块。 |
·独占连接: | 不带混合服务的 1 类专用连接。 |
·F 端口: | 交换网内连接到 N 端口的链路控制设备。F 端口由带有周知地址标识符 0xFFFFFE 的 N 端口寻址。 |
·F 端口名: | 用于识别 F 端口的名称标识符。 |
·交换网: | 互连各种 N 端口的实体。它能利用帧头的 D_ID 信息对 FC-2 层帧进行路由。 |
·交换网名: | 用于识别交换网的句子标识符。 |
·光纤: | 用于识别交换网的句子标识符。 |
·光纤通道名: | 用于识别光纤通道的名子标识符。 |
·FL 端口: | 与仲裁环拓扑相关的,包含仲裁环功能的 F 端口。 |
·帧: | FC-2 层使用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元。 |
·帧内容: | 包含在帧起始定界符和帧结束定界符间,不包括定界符本身的信息 |
·搜索组: | 由节点或通用控制实体管理的、带有相同别名地址标识符的一组 N 端口。本部分中没有规定如何
实现搜索组。 |
·空闲字: | 在帧之间发送的、用四个传输字符表示的有序集。 |
·无限缓冲区: | 序列接收方在 FC-2 层可获得的无限数量的缓冲区。ULP 按照 MTU 选择每个序列的缓冲区大小。 |
·信息类别: | 表明帧有效载荷所属类别的帧头字段。 |
·信息传输: | 在 FC-4 层有意义的帧有效载荷的传输。 |
·信息单元: | 由 FC-4 层确定的一组数据,可作为一个序列在 FC-2 层进行传输。 |
·初始化: | 从上电开始到 FC-1 层发送机和接收机都变成可操作的过程。 |
·初始相对偏移: | 对给定的块或子块,由上层在发送方确定的相对偏移值。FC-2 层在发送该块或子块的第一帧时使
用该值。初始相对偏移值可以为 0,也可以不为 0。 |
·接口连接器: | 将传输介质和 FC 发送机或接收机连接在一起的光或电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 |
·混合服务: | 把 2 类服务帧或 3 类服务帧插入已建立好的 1 类连接上的服务。 |
·抖动: | 与事件理想定时发生的偏差。在位范围内,时钟恢复跟踪低频偏差不直接影响定时分配。本部分中,
抖动的低截点频率定义为位速率除以 2 500。抖动通常可分为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 |
·确定性抖动: | 在传输系统中,由于电路影响而引起的抖动。 |
·随机性抖动: | 由类似高斯过程模型的热噪声引起的抖动。 |
·激光啁啾: | 激光束的一种现象。其中,发射光的波长在调制期间发生改变。 |
·层次: | 把相关结构功能组织在-起的文件结构。 |
·链路: | <系统>两个单向、传输方向相反的光纤和相应的发送机和接收机。
<物理层>在 FC-1 层实体间直接相连的全双工的 FC-0 层链路。 |
·链路控制设备: | 包含在每个 N 端口和 F 端口内连接到链路端的、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硬件设备。 |
·本地 F 端口: | 通过链路与 N 端口直接相连的 F 端口 |
·回环: | FC-1 层的一种操作模式。该模式把从发送机发出的信息经过接收机回送到发送机,而不考虑接收
机在光纤上检测到的其他信号。 |
·L 端口: | 与仲裁环拓扑相关的、包括仲裁环功能的 N 端口或 F 端口。 |
·模式分配噪声: | 在数据流的连续脉冲上,由于激光模式中激光能量分布的改变所产生的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噪声。该
噪声会造成脉冲中心波长的改变,引起光缆的色散。 |
·名称标识符: | 由 60 位的值加 4 位网络地址认证标识符组成的 64 位标识符。该标识符用来标识 FC 中的实体,如
N 端口、节点、F 端口或交换网等。 |
·NL 端口: | 与仲裁环拓扑相关的具有仲裁功能的 N 端口。 |
·节点: | 由 FC-2 层以上各层控制的一个或多个 N 端口的集合。 |
·节点名: | 用于识别节点的名称标识符。 |
·不可操作的: | 按照本部分定义的错误控制规则,接收机不能接收或发送机不能发送已编码位流的状态。例如,
FC-1 层在初始化期间不可操作。 |
·N 端口: | 包括链路控制设备的硬件实体。可以是发送方、接收方或两者都是。 |
·N 端口标识符: | 交换网中识别 N 端口的唯一的地址标识符。该标识符可在初始化过程中由交换网赋值,也可由本
部分中没有规定的其他过程赋值。该标识符用于帧中的 S_ID 字段和 D_ID 字段。 |
·N 端口名: | 用于识别 N 端口的名称标识符。 |
·开放期: | 从序列/交换启动开始到序列/交换正常或异常终止的时间段。 |
·开放光纤控制: | 在开放光纤上控制光功率大小的安全互锁系统。 |
·操作: | 由 FC-2 层以上各层使用的、与一个或多个交换相关的结构。 |
·可操作的: | 按照错误控制规则,接收机能接收已编码的位流的状态或发送机能发送已编码的位流的状态。 |
·操作关联因子: | 关联帧头中用来确定节点特殊操作及与该操作关联的相关通信处理的值。操作关联因子是给定节点
内的操作机制,供其他通信节点引用。操作关联因子是发送方操作关联因子和接收方操作关联因子的总
称。 |
·光下降时间: | 要传输的光脉冲下降沿信号幅值规定百分比之间对应的时间间隔。对于激光传输,应测量 80%和
20%信号幅值间的时间间隔。对于发光二极管(LED)介质,应测量 90%信号幅值和 10%信号幅值间的时
间间隔。 |
·光基准面: | 在插头和插座之间定义的光界面。 |
·光上升时间: | 要传输的光脉冲上升沿信号幅值规定百分比之间对应的时间间隔。对于激光传输,应测量 20%和
80%信号幅值间的时间间隔。对于 LED 介质,应测量 10%信号幅值和 90%信号幅值间的时间间隔。 |
·光回损: | 当部件和组件引入链路或系统时,部件或组件上的入射光功率与反射光功率的比值 |
·有序集: | 第一个字符(最左边)是专用字符,其他为数据字符的传输字。在编码时,有序集由专用码和数据字
节的组合来表示,编码生成专用于有序集的传输字符。 |
·发送方: | 与建立交换的 N 端口相关的逻辑功能单元。 |
·发送方交换标识符: | 由发送方规定的标识符,用于标识一个交换,只对发送方有意义。 |
·有效载荷: | 帧的数据字段内容,不包括可选择的帧头和填充字节。 |
·端口: | N 端口和 F 端口的总称 |
·端口名: | 用于识别端口的名称标识符。 |
·原语序列: | 在收到特定响应之前重复和连续发送的有序集。 |
·原语信号: | 有特殊含义的有序集。如空闲或接收机准备好(R_RDY)。 |
·过程关联因子: | 在节点内的关联帧头中标识一个或一组进程的值。在进程被其他进程访问时使用。过程关联因子是
发送方过程关联因子和接收方过程关联因子的总称。 |
·随机相对偏移: | 序列中包含在信息类中的帧(n)和帧(n+1)的相对偏移值之间确定的关系。对于序列中给定的信息
类 i,帧(n+1)的随机相对偏移值(ROi)与前面的帧(n)无关。 |
·接收机: | <光>一种链路控制设备。它专门用于从光缆中接收已编码的位流,然后把这一位流转换成传输字
符,并采用本部分定义的规则译码这些字符。
<电>把介质上的信号转换成串行的电信号的一种电路。 |
·接收机过载: | 在保持误码率(BER)不大于 10-12的情况下,在图 8 的 R 点测量到的光功率平均值超过最大可接受
值的情况。 |
·接收机灵敏度: | 在保持 BER 不大于 10-12的情况下,在图 8 的 R 点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的平均值的最小可接受值。
它考虑了发送机在最差情况下的功率损伤。在光通路中,它不包括与光源模式结构相关的色散、抖动或
光通路上的反射而引起的功率损伤。在分配最大光通路损耗时分别确定这些影响。 |
·反射: | 由于物理链路的不连续造成功率返回的情况。 |
·相对偏移: | 对给定的信息类,到上层已指定起点的有效载荷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移,用字节表示。 |
·远程 F 端口: | 与其他通信 N 端口直接连接的 F 端口。 |
·可重复的有序集: | 从 FC-2 层到 FC-1 层的一种有序集,在 FC-2 层处理完子序列传输请求之前,该有序集可以重
复发送。 |
·保留字段: | 由源 N 端口填入二进制 0 的字段,目的 N 端口可以忽略。保留字段中的每一位都标上“r”。 |
·接收方: | N 端口中支持其他 N 端口发送方启动的交换的逻辑功能单元。 |
·接收方交换标识符: | 由接收方指定的标识符,用于标识交换,只对接收方有意义。 |
·运行长度: | 发送信号中连续相同的位的个数。例如 0011111010 的运行长度是 5。 |
·序列: | 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序列标识符(SEQ_ID)的数据帧的集合。它从一个端口单向发送到另一个端口 |
·序列启动方: | 启动序列、发送数据帧到目的 N 端口的 N 端口。 |
·序列接收方: | 从序列启动方接收数据帧并发送响应给序列启动方的 N 端口。 |
·序列状态块: | 跟踪序列状态的逻辑结构。序列启动方和序列接收方对每个当前活动的序列都具有序列状态块。 |
·源标识符: | 用来标识要发送帧的源端口的地址标识符。 |
·专用字符: | 不是有效数据字节的、传输编码认为有效的传输字符。传输编码提供专用字符表示特殊功能。 |
·专用码: | 采用传输编码指定的规则编码形成专用字符的代码。专用码通常与协议管理有关的控制信号相关
(如 K28.5)。 |
·光谱宽度: | 在辐射强度(照度)为最大光强 50%处的光波波长差半幅值全带宽(FWHM)。
<激光光源> 光谱的加权方均根值(RMS)。 |
·流序列: | 在同一个交换中,收到前一序列的最终确认之前就开始新的 1 类或 2 类序列。对前一序列中的所有
数据帧,在 R_A_TOV 过期之前就开始新的 3 类序列。 |
·子块: | 同一信息类别中包含部分应用数据的上层数据结构。给定信息类的一组子块可在一个序列中传输。 |
·传输字符: | 通过 FC-0 层确定的物理接口发送的编码字符(包括有效的和无效的字符)。有效传输字符由传输码
确定,包括数据字符和专用字符。 |
·传输编码: | 强调传输性能的数据编码方法。本部分指定的传输编码是面向字节的、把有效数据字节和专用码编
码成 10 位传输字符。 |
·传输字: | 从接收或发送的专用字符开始,以四个字节为单位对齐的四个连续字符。 |
·发送器: | 链路控制设备的一部分,专门用于把有效数据字节和专用码按照传输码确定的规则转换成传输字
符,再把这些传输字符转换为位流,把该位流发送到传输介质(光或电介质)上。 |
·收发器: | 发送机和接收机封装在-起的设备。 |
·不能识别的有序集: | 在第一个位置(最左边)含有 K28.5 的传输字,但在本部分中没有规定含义。 |
·上层: | FC-2 层以上的各层。 |
·上层协议: | FC-4 层的用户协议。 |
·有效数据字节: | FC-1 层表示值为 0~255 的 8 位字符串,包括 0 和 255 |
·有效帧: | 接收帧。它包含有效的帧起始定界符、有效的帧结束定界符、有效的数据字段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CRC 是针对帧头和数据字段计算的。 |
·厂商标识符: | 本部分标准中没有指定的功能、代码值和位,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实现方法可以给这
些功能、代码值和位赋予不同的意义。 |
·周知地址: | 本部分中定义的用于访问全局服务器功能地址标识符集合,如域名服务器等。 |
·全球名: | 全局唯一的名称标识符,由 64 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