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武器装备: | 新研制或引进的武器装备。 |
·改型武器装备: | 已有型号的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经重大改进,并按一定手续批准而成为另一型号的武器装备。 |
·主战装备: | 在完成作战任务中起主要作用的作战装备。 |
·保障装备: | 在完成作战任务中,起支持、配合作用的武器装备。 |
·武器系统: | 由功能上相互关联,共同用于完成战斗任务的军事技术装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
·武器装备论证: | 以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科学方法,通过逻辑推理的形式,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与管理等问题,
做出科学结论的论述和证明过程。 |
·论证工作: | 为完成武器装备论证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科学试验、理论计算、讨论评审、
文件编制、组织协调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 |
·论证工作程序: | 对武器装备论证工作所规定的步骤和先后顺序。 |
·立项: | 把拟研制的某种型号武器装备列入武器装备体制系列和研制计划。 |
·立项论证: | 为申请某种型号武器装备立项所做的论证。 |
·论证报告: | 按规定要求和格式编写的反映武器装备论证成果的书面材料。 |
·论证文件: | 武器装备论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的总称,如论证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理论计算和
试验验证分析材料等。 |
·发展方向重点: | 一定时期内武器装备的建设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武器装备的发展目标、规模、水平、结构、
比例和先后顺序等。 |
·发展方向重点论证: | 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重点为对象所进行的论证。 |
·体制系列: | 军队在一定时期内所配备的或将要配备的各种武器装备的总体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现装备和
即将装备的各种武器的名称、编配层次及新老武器装备的相互关系等。 |
·体制系列论证: | 根据武器装备发展方向重点的要求,以一定时期内武器装备发展的体制系列为对象所进行的论证。 |
·型号论证: | 对拟研制的某种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方案等所进行的论证。 |
·作战使用性能: | 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战术技术性能和综合技术保障性能等的统称。 |
·作战使用性能论证: | 以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性能为主要对象所进行的论证。 |
·战术技术指标: | 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定量和定性要求。 |
·战术技术指标论证: | 以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为主要对象所进行的论证。 |
·方案论证: | 对实现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的技术途径及其相应的措施所进行的论证。 |
·打击目标: | 武器装备所要攻击的对象。 |
·效能: | 在规定条件下,武器装备所能发挥的有效作用。 |
·作战效能: | 武器装备在规定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时所能发挥的有效作用。 |
·装备编配: | 根据作战使用需要,按照部队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对武器装备所确定的编成和配备。 |
·编配层次: | 武器装备的配置级别和装备对象。 |
·综合技术保障: | 为保证武器装备发挥其固有效能而采取的备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活动的总和。 |
·作战模拟: | 运用军事系统工程原理,根据作战想定并借助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来描述和研究武器装备作战的过程。 |
·计算机模拟: |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武器装备的结构和性能及其作战使用等进行仿真的过程。 |
·研制周期: | 武器装备从立项开始到批准定型为止的时间。 |
·可行性分析: | 从技术、经济和时间等方面对武器装备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所进行的综合研究。 |
·作战环境: | 武器装备在完成作战任务时所处的军事、地理、气象等情况和背景。 |
·环境适应性: | 武器装备在使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诱发环境和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
·抗干扰能力: | 武器装备在干扰环境中工作时,消除或抑制干扰的能力。 |
·突防能力: | 武器装备突破敌方防御体系的能力。 |
·生存能力: | 武器装备在特定作战环境中,能够保持作战能力或遭打击后经快速修复仍能投入作战的程度。
生存能力通常以概率形式表示。 |
·寿命周期: | 武器装备从论证开始到退役为止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该过程一
般包括论证、方案、工程研制、定型、生产、贮存、使用及退役等阶段。 |
·寿命周期费用: | 在武器装备寿命周期内,为武器装备的论证、方案、工程研制、定型、生产、贮存、使用及退役
等所付出的一切费用之和。 |
·购置: | 由军方以合同或其他方式,用适当的经费,获取武器装备及其配套的备件、器材、资料等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