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 | 以各种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集合。包括印刷型文献、网络信息和电子出版物等。 |
·类: | 又称类目。一组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
·类名: | 分类体系中表达类目概念的名称,它规定类目的含义和范围。 |
·信息资源分类: | 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性质或其他属性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区分,并分门别类地系统组织。 |
·信息资源分类法: | 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兼顾地区、国家、职能、主题和其他属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区分信息资源
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 |
·信息资源分类表: |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表现形式。 |
·基本大类: | 信息资源分类表中列出的第一级类目。 |
·简表: | 是由基本大类直接展开一、二级而形成的一种类目表,是信息资源分类法中的骨
架。其作用在于:①便于用户迅速了解分类表的概貌;②便于用户进行较大范围课题的检索;③供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分类标引使用。 |
·详表: | 在简表的基础上,将信息资源分类法类目逐级扩展而成。 |
·复分表: | 将详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某些类目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共性)的子目抽取出来,
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列成表,附在详表之后,供详表有关类目进一步细分用的类目表。 |
·仿分: | 是利用某一类已列出的下位类的号码,供同级类目作进一步细分的方法。 |
·类目注释: | 对类目的说明。主要是通过它说明类目的含义、内容范围,分类方法以及与其他类目的关系。 |
·标记符号: | 是类目的代号,决定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标记符号是用于组织信息资源
检索工具及文献分类排架的标识。 |
·分类体系: | 分类法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以及所有类目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的等级结构。 |
·上位类: | 指使用分类标准划分类目时被划分的类目。 |
·下位类: | 指由一个上位类采用一个标准或多个标准划分出来的类目。 |
·同位类: | 由一个上位类采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几个具有并列关系的类目,它们彼此称为同位类。 |
·多维揭示: | 按事物的不同属性设置类目,提供从多个角度揭示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如多元划分、多重列类、
交叉列类等。 |
·多重列类: | 对一个类目同时采用多个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后而设置的几组平行子类。 |
·交叉列类: | 一个子类,可以同时隶属于多个母类。 |
·交叉类目: | 在为一个门类设置使用下位类目的同时,在相应门类下设置一个可以正式使用的相同的下位类目。
交叉类目是为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多维揭示而设置的。 |
·交替类目: | 为一个知识门类设置使用类目的同时,在相应门类下设置的具有同一关系的非正式使用的类目。交
替类目一般是为照顾某些专业文献信息部门而设置的。 |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 是一种直接体现科学分类(包括知识分类、学科分类、专业分类、事物分类、
职能分类等)的等级制度标识系统。它是对信息资源内容性质及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
列而构成的一种分类法。 |
·分面组配分类法: | 是依据分面分类的理论和技术而采用的一种信息资源分类法。其基本原理是概念
的分析和综合。 |
·分类主题一体化: | 分类语言和叙词语言在其术语系统、参照系统、标识系统、索引系统等方面兼容后组成的统一体。 |
·分类标引: | 对信息资源内容性质及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转换为分类标记符号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