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电路: | 固体继电器中响应输入激励量而使固体继电器工作的电路。 |
·输出电路: | 固体继电器从接通状态变换到非接通状态或非接通状态变换到接通状态的电路。 |
·关断时间: | 当固体继电器关断时,从切除输入电压开始至继电器输出端电压(或负载电压)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
量的90%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
·接通时间: | 当固体继电器接通时,从加输入电压开始至继电器输出端电压达到电压最终变化量的90%为止之间
的时间间隔。 |
·短路保护型固体继电器: | 保护固体继电器免受过载、负载短路或过热而内装电路断路器的一种固体继电器。 |
·状态: | 一个附加的固体继电器的低电流开关部分指示固体继电器自身的状态。例如,状态是开关状态(主
开关接通或关断);跳闸状态(主开关在过流时切断),通过状态(有最小输出电流通过)和在线测试(B.I.
T)。 |
·直流失调电压: | 交流固体继电器采用了独立切换每一半周电源电压的半导体开关,因此,由于不对称切换和每个半
导体开关两端的电压降不平衡所产生的电压直流分量。如果电压的直流分量过大,则会有损于诸如变压
器之类的负载。 |
·最小负载电流: | 为使可控硅(SCR)正常触发和导通,通常需要典型值为100mA的负载。固体继电器一般应设计成正
常工作与负载大小无关。所有商用固体继电器均需要大致为100mA负载电流,以便将直流失调电压和
波形失真降低到允许水平。 |
·偏置电流: | 在具有一组或多组转换输出电路的固体继电器中,为了激励常闭开关,当从固体继电器的负载测得
不到电流时,需要偏流。在诸如过流保护固体继电器等特殊固体继电器的设计中也需要偏流。 |
·反极性保护: | 当固体继电器的输入端或控制端由于偶然疏忽反接时,为防止固体继电器的损坏、限制输入电流并
防止由于输入端或控制端偶然反接时接通固体继电器,而设计的一种输入电路。 |
·零点交越: | 对切换交流电压的固体继电器所希望具有的一种特性。设计固体继电器具有此特性以使它在串联
负载时,只在交流电压和电流周波的接近零电压时接通,只在接近零负载电流时关断,而与输入电压施加
或切除的时间无关。此设计特点有益于延长固体继电器寿命并降低电磁辐射干扰。 |
·散热器: | 散热器是装在固体继电器上的一种装置,是为了传导、吸收和辐射出固体继电器中的热量,使其壳温
不至于过高。散热器也可以装在固体继电器内功耗大的器件上,以帮助将该器件中的热量传导到固体继
电器的外壳。 |
·保证接通电压: | 输入电压由0升至额定值,保证固体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的输入电压最小值。 |
·保证关断电压: | 输入电压由额定值降至0,保证固体继电器处于关断状态的输入电压最大值。 |
·输入形式: | 输入形式的固体继电器要求在其输入端只提供一个电压(或电流),该输入电压决定固体继电器的输
出状态。 |
·控制形式: | 控制形式的固体继电器要求在其输入端提供一个偏压和一个分立的“控制”输入,该“控制”输入决定
固体继电器的输出状态。 |
·偏置电压: | 偏置电压是在所有时间内为固体继电器的输入端提供的一个电压,该电压为固体继电器输入电路中
的电子元器件供给稳态电流。偏流不控制固体继电器的输出状态(见6.3.17控制形式)。 |
·跳闸曲线: | 跳闸曲线规定了固体继电器的最大和最小跳闸点,并用电流——时间曲线描绘了一个
典型的I2t倒数关系。 |
·输出电流: | 输出电流是固体继电器长时间承载的最大设计电流。 |
·跳闸: | 电路超载时自动切断电流。 |
·复位: | 将跳闸的固体继电器恢复到能够接通的状态。 |
·接通: | 由于输入电压超过接通电压最小值而使继电器的输出从非导通状态变换到导通状态,或从导通状态
变换到非导通状态(相当于机电继电器中的“激励”、“动作”)。 |
·状态接通电压: | 状态端处于接通状态,状态端相对于输入接地端的电压降。 |
·状态关断电压: | 状态端处于关断状态,状态端相对于输入接地端的电压降。 |
·状态阻断电压: | 状态端处于关断状态,状态端可承受的(不击穿)最大可重复电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