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总当量(简称当量): | 核爆炸威力的一种度量,取决于核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用与爆炸能量相当的TNT炸药的
质量来表示。 |
·比例高度(简称比高: | 划分核爆炸方式的一种度量,即爆心离水面的实际高度与爆炸总当量的立方根之比,按式
(3.1)计算。
|
·空中爆: | 核武器海上爆炸的一种方式,其比高大于或等于60m/kt1/3。 |
·水面爆: | 核武器海上爆炸的一种方式,其比高小于60m/kt1/3。 |
·水下爆: | 核武器海上爆炸的一种方式,爆炸在水面以下进行,用爆炸深度来表示。 |
·核爆冲击波: | 核爆炸时瞬时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爆炸产物的高温高压火球急剧地加热和压缩周围介质
(空气或水)并向四周急速扩展的压力波。
空中爆时,冲击波由压缩区和爆心周围的稀疏区组成,见图1。
|
·反射冲击波: | 入射冲击波受任何障碍或在两种物质(如水和空气)界面传播时出现反射而产生的冲击
波。见图4。
|
·合成冲击波: | 空中爆的入射冲击波和反射冲击波在离爆心投影点远处直接在海面合成的呈圆柱状向四
周和高空传播的特殊波。见图5。
|
·爆心投影点: | 空中爆时实际爆心在海平面上的投影点。 |
·空中爆近区: | 以核爆炸爆心投影点为中心,以爆炸高度为半径的范围以内的海面。见图6。
|
·空中爆远区: | 以核爆炸爆心投影点为中心,以爆炸高度为半径的范围以外,直到冲击波波压不断减小至
声波为止的海面。见图6。 |
·冲击波超压: | 在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波前大气压的这部分压力。最大的超压称为超压峰值。 |
·反射冲击波超压: | 冲击波由一种介质入射到与另一种介质相交的界面,由该界面反射而引起的超过反射波
前大气压的这部分压力。 |
·冲击波动压: | 由冲击波引起空气运动产生的风压。 |
·正压作用时间: | 冲击波超压在某点上的持续时间。 |
·安全半径: | 舰艇距核爆炸中心的最短距离,在此距离上允许舰艇船体和设备受C级毁伤。 |
·临界半径: | 舰艇距核爆炸中心的最短距离,在此距离上允许舰艇船体和设备受B级毁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