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信: | 通过感觉目标或按预定条件(如时间、气压、指令等)来控制弹药爆炸序列适时爆炸的系
统。 |
·触发引信: | 通过与目标直接接触而作用的引信。 |
·时间引信: | 发射、投掷或布置后按照装定时间而作用的引信。 |
·近炸引信: | 按目标自身特性或其环境特性感觉目标的存在、距离和(或)方向而作用的引信 |
·周炸引信: | 受目标周围环境的某种物理特性(不是目标引起的)激励而作用的引信。 |
·指令引信: |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或接收引信外部控制系统所发出的信号而作用的引信。 |
·遥控装定引信: | 用遥控指令实现装定的引信 |
·多选择引信: | 具有触发、近炸、时间、周炸等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并能选择装定的引信。 |
·点火引信: | 爆炸序列最后-个元件输出火焰冲量的引信
. |
·起爆引信: | 爆炸序列最后-个元件输出爆轰冲量的引信。 |
·隔火型引信: | 保险状态时火帽传火通道被隔断的引信。 |
·隔爆型引信: | 保险状态时雷管与导爆管(或传爆管)的传爆通道被隔断的引信 |
·非隔爆型引信: | 保险状态时爆炸序列中各爆炸元件的传火通道和传爆通道均不被隔断的引信 |
·机械引信: | 靠机械能解除保险和作用的引信 |
·电引信: | 靠电能解除保险(可以包括机械装置)或作用的引信 |
·电子引信: | 用电子电路工作的电引信 |
·机电引信: | 具有机械和电子组合特征的引信 |
·头部引信: | 装在航空炸弹或导弹前端的引信 |
·弹头引信: | 装在弹丸或火箭弹战斗部前端的引信 |
·底部引信: | 装在弹丸或战斗部底部的引信 |
·尾部引信: | 装在航空炸弹尾部的引信 |
·标准外形引信: | 具有标准形状、尺寸和质量,能够实体互换而不影响弹道性能的引信 |
·全备引信: | 装有全部零、部件,不需要增加任何零、部件即可安装在预定弹药上使用的引信。 |
·假引信: | 质量、外形和质心与全备引信一样而不装有火药、炸药、化学药剂和活动零部件的引信。 |
·摘火引信: | 用惰性物质代替火药、炸药或化学药剂的引信。 |
·训练引信: | 根据训练要求而对全备引信作了局部改变的引信 |
·瞬发引信: | 直接靠目标的反作用力而瞬时作用的触发引信 |
·惯性引信: | 碰目标时靠惯性力(如前冲力)而作用的引信。 |
·延期引信: | 装有延期元件、延期装置,碰目标后能延迟一定时间而作用的引信。按延期作用时间长短
分为短延期引信、中延期引信、长延期引信。 |
·可调延期引信: | 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延期作用时间,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装定的引信 |
·自调延期引信: | 根据目标特性和碰击条件自动改变延迟时间的延期引信 |
·拉发引信: | 靠外界拉力而作用的引信。 |
·压发引信: | 靠外界压力而作用的引信。 |
·弹头激发弹底起爆引信: | 敏感装置装于弹头部,爆炸装置装于弹底部的引信。 |
·压电引信: | 利用压电元件将环境能转换为起爆电能的引信。 |
·碰击式压电引信: | 将碰撞目标时所经受的冲击能转换成起爆电能并输给起爆元件的压电引信。 |
·贮能式压电引信: | 引信碰目标前压电元件将所经受的环境能转换成电能并贮存于本身或电容器中,碰目标
瞬间开关闭合再把贮存的电能释放给起爆元件的压电引信。 |
·向后喷火引信: | 装在空心装药弹药头部。碰击起爆后产生的爆轰与飞片直接传递给底部爆炸元件,以起爆
弹药主装药的引信。 |
·机械时间引信: | 用钟表机构计时的时间引信 |
·火药时间引信: | 用时间药盘(药管)计时的时间引信。 |
·化学时间引信: | 用化学定时器或电化学定时器计时的时间引信。 |
·射流时间引信: | 用射流定时器计时的时间引信 |
·电子时间引信: | 用电子定时器计时的时间引信。 |
·主动式近炸引信: | 工作的物理场源在引信上的近炸引信。 |
·被动式近炸引信: | 工作的物理场源在目标上的近炸引信 |
·半主动式近炸引信: | 工作的物理场由我方设置在弹药与目标外的专门装置产生,引信接收目标反射或同时接
收直接自场源信号而作用的近炸引信。 |
·半被动式近炸引信: | 利用目标的存在造成自然物理场变化而作用的近炸引信。 |
·无线电引信: | 利用无线电波感觉目标的近炸引信 |
·米波无线电引信: | 工作波长在10m到1m(频率从30MHz到300MHz)范围内的无线电引信 |
·微波无线电引信: | 工作波长在1m到1mm(频率从300MHz到300GHz)范围内的无线电引信 |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 | 利用弹目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工作的无线电引信。 |
·脉冲多普勒引信: | 工作在脉冲状态的多普勒无线电引信 |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 | 工作在连续波状态的多普勒无线电引信。 |
·调频无线电引信: | 发射信号的频率按一定规律调制或随机调制的无线电引信 |
·调频边带引信: | 从按贝塞尔函数分布的差频信号某一边带取得信号的调频无线电引信。 |
·调频比率引信: | 利用目标回波信号频谱分布随弹目距离变化的特性,通过对差频信号进行分频比较获得
工作信号的调频无线电引信。 |
·双频无线电引信: | 用两种频率无线电波同时工作的无线电引信。 |
·自适应无线电引信: | 按弹目交会条件、干扰、环境等自动选择最佳起爆时机、作用方式及抗干扰的无线电引信。 |
·脉冲编码无线电引信: | 用编码脉冲调制发射信号的无线电引信。 |
·伪随机码无线电引信: | 用伪随机码调制发射信号并采用信号相关技术的无线电引信 |
·比相无线电引信: | 利用测量两个接收天线收到的目标信号间存在的相位差而作用的无线电引信 |
·脉冲无线电引信: | 用脉冲雷达原理工作的无线电引信。 |
·噪声无线电引信: | 用噪声信号感觉目标的无线电引信。 |
·制导引信: | 从制导系统中取得起爆所需信号的引信。 |
·计算机引信: | 用微处理器完成信号处理实现最佳起爆的引信 |
·电容感应引信: | 利用弹目接近时电容量的变化而作用的近炸引信。 |
·静电引信: | 利用接近高速运动目标(导弹、飞机)时的静电感应效应而作用的近炸引信 |
·声引信: | 利用声信号感觉目标而作用的引信 |
·超声引信: | 利用超声信号(频率高于20kHz)感觉目标的声引信 |
·声频引信: | 利用可听声信号(频率在20Hz到20kHz)感觉目标的声引信 |
·次声引信: | 利用次声信号(频率低于20Hz)感觉目标的声引信 |
·动声引信: | 利用声压随时间的变化率而作用的声引信。 |
·静声引信: | 利用声压的绝对值或绝对变化值而作用的声引信。 |
·声梯度引信: | 利用声压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率而作用的声引信 |
·声差动引信: | 利用声场参数在同一时刻的差值而作用的声引信。有相位差声引信、幅值差声引信。 |
·线谱声引信: | 利用目标声场频谱结构中区别于其它目标的单一频率或“声纹”而作用的声引信。 |
·光引信: | 利用光波感觉目标的引信。 |
·红外光引信: | 利用红外光感觉目标的光引信。 |
·激光引信: | 利用激光束感觉目标的光引信 |
·磁引信: | 利用与目标相联系的磁场有关参数而作用的引信。 |
·静磁引信: | 利用磁场强度的幅值而作用的磁引信。 |
·动磁引信: | 利用磁场强度随时向或空间位置的变化率而作用的磁引信 |
·磁梯度引信: | 利用磁场强度随空间位置的相对变化率而作用的磁引信 |
·磁感应引信: | 利用磁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而作用的磁引信。 |
·磁差动引信: | 利用与目标相联系的磁场参数的差值而作用的磁引信 |
·主动电磁引信: | 利用引信本身产生的电磁场因目标存在引起磁通变化而作用的引信 |
·γ射线引信: | 利用目标泄漏在壳体外部空间的γ射线而作用的引信。 |
·气压引信: | 利用周围大气压力的变化而作用的引信 |
·冲击波引信: | 利用前一枚航空炸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而在空中作用的引信。 |
·水压引信: | 利用水压场变化而作用的引信。 |
·复合引信: | 具有两种不同作用原理或作用方式的引信 |
·机械时间-瞬发引信: | 带有触发机构的机械时间引信 |
·火药时间-瞬发引信: | 带有触发机构的火药时间引信。 |
·近炸-瞬发引信: | 带有触发机构的近炸引信 |
·声-磁引信: | 具有声、磁两种作用原理的复合引信。 |
·万向引信: | 装有万向发火机构的引信。 |
·反扰动引信: | 装有反扰动装置的引信 |
·反拆卸引信: | 装有反拆卸装置的引信。 |
·枪击引信: | 靠枪弹的撞击起爆爆破装药的引信 |
·混凝土侵彻弹引信: | 弹丸侵彻混凝土后爆炸的引信。 |
·炮弹引信: | 配用于炮弹上的引信 |
·火箭弹引信: | 配用于火箭弹上的引信。 |
·导弹引信: | 配用于导弹上的引信 |
·水雷引信: | 配用于水雷上的引信 |
·鱼雷引信: | 配用于鱼雷上的引信 |
·航空炸弹引信: | 配用于航空炸弹上的引信。 |
·深水炸弹引信: | 配用于深水炸弹上的引信。 |
·地雷引信: | 配用于地雷上的引信。 |
·手榴弹引信: | 配用于手榴弹上的引信。 |
·发烟罐引信: | 配用于发烟罐上的引信。 |
·榴弹引信: | 配用于榴弹上的引信 |
·破甲弹引信: | 配用于破甲弹上的引信 |
·穿甲弹引信: | 配用于穿甲弹上的引信。 |
·碎甲弹引信: | 配用于碎甲弹上的引信 |
·特种弹引信: | 配用于照明弹、燃烧弹和宣传弹等特种弹药上的引信。 |
·母弹引信: | 配用于子母弹中母弹的引信。 |
·子弹(雷)引信: | 配用于子母弹(雷)中子弹(雷)的引信 |
·目标特性: | 目标的物理性质及在各种物理场作用下的近区特性 |
·感觉目标: | 利用目标特性,由引信敏感装置反映目标存在 |
·接触感觉: | 靠引信或弹体与目标的直接接触而感觉目标。 |
·感应感觉: | 引信或弹体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利用物理场感觉目标 |
·指令控制: | 发射、投掷、弹射、布置后用指令信号使引信完成预期动作 |
·复合作用: | 引信兼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对目标作用 |
·引信功能: | 引信所具有的保险、解除保险、感觉目标与适时起爆弹药主装药等的性能 |
·引信经济性: | 引信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的综合性能。 |
·引信安全性: | 在生产、勤务处理、装填、发射直至延期解除保险的各种环境中,引信在规定条件下不解除
保险和爆炸的性能。 |
·勤务处理安全性: | 在贮存、维护、运输直至装填前的各种环境中引信不解除保险、部分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性
能。 |
·装填安全性: | 在弹装填过程中引信不解除保险、部分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性能。 |
·发射安全性: | 发射、投掷、弹射时引信在发射器(炮管、发射管等)和安全距离内不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性
能。 |
·膛内安全性: | 发射时引信在发射器内不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性能 |
·炮口安全性: | 发射后引信在安全距离内不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性能 |
·弹道安全: | 待发状态的引信在弹道上不早炸的性能。主要由引信钝感度和引信抗干扰性保证 |
·旋转安全: | 引信在单纯经受相当于飞行中所达到的旋转条件时不解除保险和爆炸的现象 |
·隔爆安全性: | 解除隔爆前,雷管爆炸时不能引爆其输出端后续爆炸元件的性能。 |
·引信可靠性: | 引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解除保险可靠性: | 引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除保险的能力 |
·长期贮存可靠性: | 引信在规定条件下达到规定的贮存期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
·安全距离: | 在发射系统(或发射器)与发射弹药之间的某一最小距离,在此距离以远。弹药作用带来的
危害是允许的。 |
·安全落高: | 引信自由跌落在规定的砧座上不发生解除保险或爆炸,保证搬运和处理时安全的最大高
度。 |
·引信使用性能: | 在勤务处理和使用中引信安装、检测及装定等项目操作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的可靠
性、快速性、准确性等的综合性能。 |
·引信工艺性: | 引信加工、装配、检测时采用先进的工艺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可能性 |
·引信安全性设计: | 对使用人员的伤亡或对武器装备的破坏限制在允许概率之下的引信设计 |
·引信安全系统: | 引信系统内,用来保证安全并防止引信在运输、贮存、装卸、安装和发射直至延期解除保险
结束以前的各种环境下解除保险和爆炸的所有装置的组合。 |
·安全系统失效: | 引信对解除保险控制失效,对爆炸序列的起爆或对主装药的爆炸控制失效。 |
·安全系统失效率: | 从引信生产到其寿命期中的指定时刻前的各个时期中,引信安全系统失效数与初始引信
总数的预期比率。 |
·正常作用率: | 引信正常作用数与发射、投掷、弹射、布置弹药总数的比率 |
·作用失效率: | 在某项试验中,引信不正常作用数与发射、投掷、弹射、布置弹药总数的比率。 |
·瞎火率: | 引信瞎火数与发射、投掷、弹射、布置弹药总数的比率。 |
·早炸率: | 引信早炸数与发射、投掷、弹射、布置弹药总数的比率。 |
·保险状态: | 引信所有保险机构及隔爆机构未启动前的状态 |
·冗余保险: | 引信安全系统至少必须包括两个独立的保险件,其中每一个都必须能防止引信意外解除
保险。启动这些保险件的力必须从不同的环境获得。如果启动发射的动作所产生的信号能使
弹药不可逆地完成发射周期,那么这个动作可以看成是一种环境。这些保险件中,至少有一个
必须依靠感觉发射周期内开始运动后的环境而工作,或依靠感觉发射后的环境而工作。 |
·安全系统启动: | 移动或激励一个或几个防止解除保险的保险件,从而允许解除保险的过程随之发生的动
作。 |
·解除保险: | 移开几个保险件和(或)爆炸序列的隔爆件,或对正引信爆炸序列中的爆炸元件,使引信成
待发状态。 |
·延期解除保险: | 引信在安全距离外解险保险 |
·手工解除保险: | 徒手或用简单工具操作使引信解险保险。 |
·解除保险时间: | (1) 从发射到引信完成解除保险所经历的时间。
(2) 在非发射弹药中,从安全系统启动到完成解险保险所经历的时间。 |
·延期解除保险时间: | 引信从发射到完成延期解除保险所经历的时间 |
·解险保险距离: | 解除保险时引信距发射点或装备的距离 |
·延期解除保险距离: | 延期解除保险时引信距发射点或装备的距离 |
·解除保险空中行程: | 投弹后引信解除保险时航空炸弹所经历的弹道段 |
·解除保险垂直落下距离: | 投弹后引信解险保险时航空炸弹自投弹点下落的垂直距离。 |
·安全垂直落下距离: | 航空炸弹从投弹点达到安全距离时下落的垂直距离。 |
·装定: | 发射前或飞行过程中对引信的作用方式、作用时间、技术参数等进行选择和调整。 |
·预先装定: | 发射、投掷、布置前对引信装定 |
·手工装定: | 徒手或用手动装定器对引信装定 |
·自动装定: | 将火控系统来的信号通过装定器自动完成对引信装定。 |
·遥控装定: | 用遥控方式对引信装定。 |
·发射周期: | 从弹药不可逆地发射开始时刻到离开发射器时刻的时间间隔。 |
·对准: | 爆炸元件按能传递爆轰冲量或火焰冲量要求排列起来 |
·待发状态: | 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准备爆炸状态。 |
·半待发状态: | 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所必须的步骤未全部完成 |
·引信起爆: | 引信爆炸序列始发元件爆炸 |
·待爆指令: | 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制导系统直接或通过遥控系统发出的使引信处于待发状态的工作
信号。 |
·起爆指令: | 由引信以外系统发出的使引信起爆的信号。 |
·引信爆炸: | 引信爆炸序列各个元件依次正常爆炸,直到其最后一个元件输出充足的爆轰冲量或火焰
冲量。 |
·碰炸: | 引信直接碰击目标或障碍物而引起的爆炸 |
·近炸: | 引信与目标接近到-定距离爆炸 |
·空炸: | 引信在空中任何-种形式的爆炸。 |
·周炸: | 引信受目标周围环境的某种特征激励(如水压、气压、静电场、磁场、电离层、重力线等)而
爆炸。 |
·引信膛炸: | 引信在发射器内发生爆炸 |
·引信炮口炸: | 引信在安全距离内爆炸。 |
·引信过早炸: | 引信在延期解除保险前爆炸 |
·早炸: | 引信在延期解除保险后预定正常作用前爆炸 |
·迟炸: | 引信超过预定作用时间或弹丸、战斗部的有效杀伤区之后爆炸 |
·漏炸: | 弹目交会时近炸引信未能起爆战斗部导致战斗部预期作用失效的现象。 |
·瞎火: | 预期作用的引信没有发生爆炸的现象 |
·半爆: | 引信爆炸序列最后一个爆炸元件不能输出充足的爆轰冲量或火焰冲量的现象 |
·熄火: | 火药装药点燃后熄灭的现象。 |
·窜火: | 火药装药不按平行层燃烧规律或不按引信预定传火序列依次燃烧而使引信提前解除保险
或点火等现象。 |
·自毁: | 弹丸或战斗部在未命中目标后的弹道上或因故障(或其它原因)失去战机时,引信按预定
条件(时间、转速、高度、指令等)将弹丸或战斗部自行炸毁的现象。 |
·殉爆: | 由一爆炸源产生的爆轰波引起邻近引信爆炸的现象。 |
·使失效: | 使引信失去爆炸能力的正常操作 |
·复位功能: | 外力消失后保险件能自行恢复到原来位置,将被保险部件重新锁定在安全位置上的性能 |
·相容性: | 引信在规定的寿命期中相互接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保持不起变化的能力 |
·故障保险特性: | 当保险件作用失效时,引信系统或其部件使弹药不能爆炸或作用的特性 |
·触发引信作用时间: | 触发引信从碰击目标瞬时到爆炸序列最后一个元件爆炸所经历的时间。 |
·引信瞬发度: | 瞬发引信从碰目标到完成爆炸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
·引信钝感度: | 引信飞行中碰到弱障碍时不爆炸的性能 |
·触发引信灵敏度: | 触发引信感觉目标而作用的敏感程度。有瞬发灵敏度和惯性灵敏度 |
·擦地灵敏度: | 弹丸或战斗部以小落角(与地面成0°~10°)触及地面时引信起作用的性能。 |
·大着角发火性: | 弹丸、战斗部以弹速方向与目标法线间70°~80°夹角碰击钢甲目标时引信可靠作用的能
力。 |
·自毁时间: | 从发射或解除保险到引信自毁所经历的时间。 |
·时间引信平均作用时间 t: | 每组(批)被试引信作用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
·时间引信作用时间误差
t: | 被试引信的平均作用时间与单发时间之差。 |
·时间引信作用时间中间误差
t
E: | 被试引信作用时间标准误差的0.6745倍
|
·时间引信作用时间相对中间误差
t: | 被试引信作用时间的中间误差与平均作用时间之比的百分率。 |
·时间引信作用时间的不变中间误差
to
E: | 钟表机构装定为零秒时的时间中间误差 |
·时间引信作用时间的可变中间误差
tt
E: | 由振动周期误差引起的时间中间误差。 |
·装定分划: | 在引信表面或装定器上用以表示引信工作时间或距离的刻线。 |
·限位分划: | 时间引信不作用的刻线 |
·安全角: | 时间引信不应作用的最大装定角 |
·发火角: | 时间引信正常作用的装定角度范围。 |
·高速停摆: | 引信高速旋转时,钟表机构释放后平衡摆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 |
·静态停摆: | 引信处于静止状态,钟表机构的原动机具有有效力矩和平衡摆在非锁定条件下擒纵轮不
转动的现象。 |
·动力失调: | 弹丸飞行的各时期中,引信钟表机构调速器受附加力矩作用所引起的振动周期变化的现
象。 |
·引战配合: | 在给定的弹目交会条件下,引信起爆区与弹丸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区协调一致的性能 |
·弹目交会条件: | 弹丸或战斗部与目标相遇阶段,弹丸姿态与弹道参数、飞(航)行目标姿态与轨迹参数的综
合。 |
·弹目距离: | 弹目交会过程的某-瞬间弹丸或战斗部离目标的距离。 |
·近炸引信作用距离: | 在给定的弹目交会条件下引信执行电路能够启动时近炸引信与目标间的最大距离。 |
·近炸引信可靠作用距离: | 在给定的弹目交会范围内,引信执行电路按规定的启动概率启动时近炸引信与目标间的
距离。 |
·近炸引信作用半径: | 能保证近炸引信正常作用的最大脱靶量 |
·近炸引信延迟时间: | 引信从感觉到目标存在(即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信号满足一定的信号噪声比,并达到一定
的门限电平时)至爆炸序列最后一个爆炸元件爆炸所经历的时间。 |
·信号处理电路延迟时间: | 从信号处理电路输入信号达预定值时到执行电路闭合所经历的时间 |
·自差机绝对灵敏度: | 自差机的高频检波输出电压值与天线辐射电阻相对变化量之比 |
·自差机相对灵敏度: | 在设定目标信号值下自差机的高频检波输出电压值。 |
·综合灵敏度: | 能使引信执行电路点火的目标或其周围物理场引入信号最小值 |
·负载灵敏度曲线: | 自差机灵敏度随天线负载变化的曲线 |
·引信起爆面: | 在各种不同交会条件下,引信正常起爆时目标相对于弹丸或战斗部位置在空间所组成的
面。 |
·引信最佳起爆面: | 能达到弹丸或战斗部对目标造成最大毁伤要求的最佳炸点所组成的面。 |
·引信天线方向图: | 引信天线在等距离的各个方向上辐射或接收电磁波能力的图形。 |
·引信天线全弹方向图: | 装在弹上的引信天线的组合方向图。 |
·弹轴面方向图: | 引信天线辐射或接收电磁波能力在弹纵轴平面内分布的图形。 |
·弹截面方向图: | 引信天线辐射或接收电磁波能力在弹横截平面内分布的图形。 |
·收发天线隔离比: | 引信发射天线的输入功率与接收天线收到直接从发射天线来的感应和泄漏功率之比 |
·“体目标”效应: | 目标的几何尺寸可与弹目距离相比拟,且引信的工作波长远小于目标的几何尺寸时,目标
反射信号出现的闪烁现象,以及不属于点目标的一切现象。 |
·抗电源噪声系数: | 引信敏感装置输出的噪声电压与电源所输入的噪声电压之比。 |
·引信分辨力: | 引信从背景和干扰物中鉴别出目标的能力 |
·地磁补偿: | 对磁引信所感受的地磁干扰所进行的补偿。 |
·壳体磁屏蔽系数: | 有壳体时磁引信中磁敏感元件处的磁场强度与没有壳体时该处磁场强度的绝对值之比。 |
·引信启动概率: | 对于给定的目标在规定的弹目交会条件下,引信执行电路启动的概率 |
·引信启动方程: | 描述引信启动规律和特征的数学方程式。 |
·引信启动角: | 弹目交会时在引信执行电路正常启动瞬间,弹目连线与弹轴之间的夹角。 |
·引信起爆区: | 在一定的一组弹目交会条件下引信起爆瞬间,目标相对于弹的空间位置的全部几何点(即
启动点)所组成的区域。 |
·引信作用区: | 在给定的一组弹目交会条件下,当近炸引信的敏感装置所获得的目标信号能使引信信号
处理电路开始工作时,目标相对于弹的空间位置的所有几何点所组成的区域。 |
·引信肓区: | 在引信应作用范围内敏感装置不能感觉到目标的空间 |
·炸高
b
h: | 近炸引信和时间引信对地(或水)作用时炸点到地面(或水面)的距离。 |
·最佳炸点: | 引信使弹药给予目标最大毁伤的爆炸点 |
·炸距: | 爆炸点到目标的距离。 |
·引信光路角: | 在光引信子午平面上视场角中心线与引信轴线之夹角。 |
·引信视场角: | 在光引信子午平面上理想条件下接收到的光束张角或光源发射出的光束张角 |
·视场空白角: | 在多支路光引信子午平面上,一支路的接收(或发射)视场角与另一支路的接收(或发射)
视场角之间相隔的角。 |
·定角起爆: | 弹目交会时,当导弹和目标视线与弹轴的夹角达到某一角度范围时,引信起爆战斗部。 |
·定距起爆: | 弹目交会时,当目标进入引信作用区并到达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时,引信起爆战斗部。 |
·分档起爆: | 利用制导系统所提供的信号或指令,通过装定机构分档控制战斗部中不同位置的起爆元
件爆炸,调整战斗部的杀伤区。 |
·执行电路启动: | 输入信号达到门限电平时引信的点火电路瞬间导通。 |
·信号处理电路启动电压: | 使引信执行电路导通瞬间信号处理电路输入端所需的最小电压值。 |
·电池激活: | 使贮备式电池转入放电工作状态 |
·激活时间: | 在规定的电流负载条件下,自激活机构开始动作至电池输出电压达到标称值的时间。 |
·引信内部噪声: | 引信内部电源噪声及机电部件震动等引起的电随机性起伏。 |
·干扰: | 扰乱或破坏引信的正常功能使之失效或早炸 |
·地磁干扰: | 地球磁场变化或引信载体在地磁场中的非惯性运动对磁引信产生的干扰 |
·目标噪声: | 由目标形状、弹目交会姿态等引起目标回波信号的随机性波动。 |
·电池噪声: |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压随机性起伏 |
·环境杂波: | 来自周围环境如地物、阳光、海浪、云雨、雪、昆虫和鸟群、鱼群等的反射回波 |
·引信抗干扰性: | 在干扰条件下引信仍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
·距离选择抗干扰: | 利用距离截止特性或距离选择特性实现抗干扰的方法 |
·频率选择抗干扰: | 利用选择、散布或变换引信工作频率实现抗干扰的方法 |
·方向选择抗干扰: | 利用引信发射、接收系统的方向选择特性实现抗干扰的方法。 |
·极化选择抗干扰: | 利用天线的极化方向或极化的分解、合成技术实现抗干扰的方法 |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系数: | 使引信作用的最小干扰功率与引信正常作用所需回波功率之比值 |
·串联起爆系统: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引信结合使用时,必须所有引信都作用时才能使战斗部起爆的装置。 |
·并联起爆系统: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引信结合使用时,组合中任一引信作用就能使战斗部起爆的装置。 |
·串并联起爆系统: | 用两套或两套上的串联起爆系统相并联而成,或是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关联起爆系统相
串联而成的系统。 |
·通过特性: | 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近炸引信通过目标时敏感装置输出的信号与时间的关系。 |
·引信动作局位性: | 目标舰进入引信作用范围时,引信保证弹药在能给予目标最大毁伤部位爆炸的性能。 |
·引信安装: | 将全备引信装入或拧入所配用弹药的动作 |
·摘除引信: | 从弹药上卸掉引信 |
·引信全长 L: | 从引信顶端到底部的最大尺寸。
弹头激发弹底起爆引信头部和底部分别计算。 |
·引信质量 m: | 引信中各零、部件质量的总和。
弹头激发弹底起爆引信头部和底部分别计算。 |
·引信质心: | 引信质量的中心 |
·引信旋入尺寸: | 引信旋进或插入弹体部分的长度及螺纹公称尺寸或直径。 |
·引信驻室: | 弹药中用来安装引信或引信某-部分的插口或孔洞 |
·引信工作温度: | 引信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
·使用深度: | 引信在水中有效工作的深度范围。 |
·贮存寿命: | 在规定贮存条件下引信保持正常作用率不低于规定值的最长贮存时间。 |
·目视标志: | 表示引信处于保险-解除保险、瞬发—惯性-延期或全备-假引信等的可见标志。 |
·环境: | 引信经受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 |
·环境条件: | 引信在运输、贮存和使用环境中所经受的某种(些)外界条件。 |
·环境能: | 引信从环境中得到的可供引信机构工作的能。 |
·环境力: | 引信从环境中得到的-种特定的激励。 |
·内贮能: | 引信中的零、部件(如压缩的弹簧、充电的电容器、电池等)除了本身启动需要外部能量外,
还能输出能量。 |
·后坐力: | 当载体(弹丸、导弹等)向前加速运动时引信零件受到的与载体轴向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
性力。 |
·切线力: | 当载体作变速旋转运动时。质心偏离旋转轴的引信零件受到的沿切线并与切向加速度方
向相反的惯性力。 |
·哥氏力: | 在旋转的载体中引信零件有径向速度分量时受到的与哥氏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性力。 |
·爬行力: | 当载体在运动中受非目标介质阻力而减速运动时引信零件受到的与载体阻力加速度方向
相反的惯性力。 |
·章动力: | 载体作章动(或摆动)运动时引信零件受到的惯性力,其方向与载体质心至零件质心的射
线方向相同。 |
·前冲力: | 载体与目标(或障碍物)碰撞而急剧减速时引信零件受到的与载体阻力加速度方向相反的
惯性力。 |
·迎面空气压力: | 载体沿弹道飞行时外露的引信零件直接受到的空气压力。 |
·旋翼驱动力: | 驱动航空炸弹、火箭弹引信旋翼的空气动力。 |
·膛内侧向力: | 发射时弹丸与炮管自行对准而产生的横向碰击力和横向惯性力。 |
·最大后坐过载系数: | 发射时载体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
·最大离心过载系数: | 载体旋转时引信零件受到的最大离心力与零件质量和偏心距之积的比值(单位是l/cm)。 |
·爬行系数: | 载体减速运动时引信零件受到的最大爬行力与零件质量的比值 |
·切线惯性力偶: | 当载体变速旋转时质心在载体旋转轴上的引信零件相对载体受到的与角加速度方向相反
的惯性力偶。 |
·周围压力: | 引信零件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直接受到的随高度、深度或其它因素变化的压力 |
·静水压力: | 引信中的零件在水中直接受到的随深度变化的压力。 |
·解除保险抗力: | 引信解除保险时保险件必须克服的阻力 |
·原动机输出力矩: | 原动机工作时所输出的力矩 |
·原动机有效力矩: | 原动机传给轮系的力矩。 |
·附加力矩: | 由作用在引信零件上的离心力产生的使引信零件原力矩发生变化的力短增量。 |
·原动机附加力矩: | 弹丸运动中作用在原动机弹簧上的力所引起的力矩变化增量。 |
·不变附加力矩: | 不随平衡摆转角变化而变化的附加力矩。 |
·动力失调角: | 不变附加力矩与游丝刚度的比值,是弹丸旋转时平衡摆动态振动中心偏离静态振动中心
的角度。 |
·可变附加力矩: | 随平衡摆转角变化而改变的附加力矩 |
·附加刚度: | 可变附加力矩与平衡摆转角的比值,是弹丸旋转时游丝刚度产生变化的增量 |
·引信机构: | 由若干零部件、元器件组合在一起用以执行单项或多项功能的机构。 |
·引信部件: | 由若干零(元)件组合在一起用以执行引信某一功能的组合件 |
·发火机构: | 利用环境能或内贮能使起爆元件(或爆炸元件)爆炸以产生火焰冲量或爆轰冲量的机构。 |
·机械发火机构: | 利用机械冲量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电发火装置: | 利用电冲量而工作的发火装置 |
·化学发火机构: | 利用化学反应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触发发火机构: | 靠引信或载体与目标直接接触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简称:触发机构。 |
·针刺发火机构: | 利用击针戳击爆炸元件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碰击式发火机构: | 靠引信头部碰撞目标时产生的变形、挤压、碎片撞击等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万向发火机构: | 引信或载体以任何方向碰击目标时均能工作的发火机构 |
·贮能簧发火机构: | 利用弹簧预先贮存的机械能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拉发机构: | 靠外力拉脱发火机构的保险件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压发机构: | 靠外界压力(气压、水压、声压、动压等)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摩擦发火机构: | 利用摩擦件与拉火药相对快速运动的摩擦热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
·击针: | 在针刺发火机构中用于戳击爆炸元件的零件 |
·活机体: | 在前冲力作用下前冲并能激发爆炸序列的零(部)件。 |
·安全和解除保险机构: | 用来在达到延期解除保险以前,防止由于引信的原因而使弹药主装药发生意外作用,而在
解除保险后允许弹药爆炸序列作用的机构。 |
·保险机构: | 防止引信的发火机构、隔爆机构和其它机构在勤务处理中和(或)发射过程中发生意外作
用,在预定条件下才能解除保险的各种机构。 |
·延期解除保险机构: | 在安全距离外才使引信解除保险的机构。 |
·机械保险机构: | 利用机械运动特性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火药保险机构: | 利用火药元件及其定时燃烧的特性或燃烧时的气体压力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化学保险机构: | 利用化学或电化学原理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电保险装置: | 利用电信号而工作的保险装置 |
·射流保险机构: | 利用射流原理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热力保险机构: | 利用高速气流摩擦或火箭燃烧室产生的热能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流体保险机构: | 利用流体特性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准流体保险机构: | 利用准流体(如微型玻璃珠等)特性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压力保险机构: | 利用环境压力(如水压、气压等)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空气动力保险机构: | 利用载体在运动中相对气流的作用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燃气动力保险机构: | 利用发射药或发动机燃气直接作用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软带保险机构: | 利用绕成紧密螺旋形的塑性金属带限制活动件运动,在旋转作用下逐渐甩开释放活动件
的保险机构。 |
·水雷原电池保险机构: | 浸入海水时因电解腐蚀而工作的保险机构 |
·后坐保险机构: | 靠后坐力解除保险的保险机构 |
·离心保险机构: | 靠离心力解除保险的机构。 |
·旋翼: | 由两个或多个叶片组成,在气流作用下绕轴旋转的组件 |
·旋翼机构: | 利用气流作用使旋翼旋转并导致引信解除保险或提供原动力的机构。 |
·减速轮系旋翼机构: | 旋翼的高速旋转通过减速轮系减速来延长引信解除保险时间的机构 |
·火药延期旋翼机构: | 利用火药保险机构来延迟旋翼机构启动时间的机构。 |
·螺杆旋翼机构: | 通过旋翼带动螺杆旋出使引信解除保险的机构 |
·旋翼控制器: | 延迟旋翼开始运动的控制装置,作为外加延期解除保险附件。 |
·涡轮机构: | 利用气流或水流作用使涡轮旋转并导致引信解除保险或提供原动力的机构 |
·保险件: | 防止意外解除保险或意外爆炸的一个零件或几个零件的组合 |
·独立保险件: | 在有几个保险件的引信中,每个保险件所感觉的环境与其它保险件所感觉的环境不同,且
其性能的完整性不受其它一个或多个保险件正常作用或不正常影响的保险件。 |
·切断销: | 受力达到-定值时被切断的保险零件 |
·运输保险销: | 保证引信勤务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在使用前必须拔出的保险件。 |
·触膛销: | 炮弹或导弹在炮管或发射管内时被保持在引信中的适当位置,而当离开炮口后受离心力
作用或弹簧的作用从引信内弹出的保险件。 |
·保险叉: | 装在地雷、水雷、航空炸弹引信卡环上能防止引信发生意外解除保险的叉形保险件 |
·反坦克地雷解除保险插头: | 装在反坦克地雷上的装置,引信安装后解除保险插头可装定在“安全”或“待发”位置上。在
待发位置上,当压力足够时将引起引信作用。 |
·弹道安全簧: | 防止待发状态的引信在弹道上早炸的弹簧。 |
·静水压力波纹管: | 感受静水压力而解除保险的波纹状的弹性零件。 |
·隔爆机构: | 解除保险前将爆炸序列中的一个爆炸元件与下一级爆炸元件相隔离,以隔断爆炸序列的
爆炸传递。解除保险后能可靠传递爆炸的装置。 |
·滑块隔爆机构: | 由弹簧或离心力作动力推动滑块作平移运动的隔爆机构 |
·转子隔爆机构: | 由弹簧、离心力等驱动转子作旋转运动的隔爆机构 |
·空间隔爆机构: | 保险状态时具有径向起爆力的雷管与导爆药柱(或传爆药柱)相对置于一定位置,以空气
为主要隔爆介质的隔爆机构。 |
·隔爆件: | 保险状态时能隔断爆炸序列的爆炸传递的零部件。 |
·转子座: | 用来安装转子及其保险件的零件 |
·滑块: | 能在弹簧力或环境力作用下滑动并和其它零件构成隔爆机构的零件。 |
·转子: | 能在外力作用下绕定轴或定点转动并和其它零件构成隔爆机构的零件 |
·球转子: | 在旋转作用产生的力矩驱动下作三个自由度定点转动到预定位置的球形转子。 |
·自毁机构: | 实现引信自毁的机构。 |
·火药自毁机构: | 利用火药的平行层燃烧特性而作用的自毁机构。 |
·离心自毁机构: | 利用载体旋转角速度衰减特性而作用的自毁机构。 |
·钟表自毁机构: | 利用钟表机构而作用的自毁机构。 |
·自毁电路: | 控制引信自毁时间的电子线路。 |
·延期机构: | 碰目标后获得-定延迟时间使引信爆炸的机构 |
·火药延期机构: | 利用火药平行层燃烧特性而延迟引信爆炸时间的延期机构。 |
·固定延期机构: | 延期时间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延期机构。 |
·可调延期机构: | 延期时间可根据作战需要进行装定的延期机构。 |
·自动调整延期机构: | 根据目标的性质、厚度等自动改变延迟时间的延期机构。 |
·气体动力延期机构: | 利用小孔和空室节制火帽爆炸生成物的运动速度、压力和温度,以延迟点燃火燃火焰雷管
时间的延期机构。 |
·敏感装置: | 感受目标或环境条件变化并能输出所需信号的装置。 |
·环境敏感装置: | 用来探测和响应持定环境的敏感装置。 |
·目标敏感装置: | 感觉目标周围环境或物理场的变化,并输出反映目标本身的物理特征和弹目相对位置、相
对速度以及目标其它信号的敏感装置。 |
·敏感元件: | 引信中能够灵敏地反映或检测目标信号的元件 |
·压电元件: | 具有压电效应的元件。 |
·光电探测器: | 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探测光能量的敏感元件。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
·硫化铅探测器: | 用硫化铅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膜型本征红外光导型光电转换器件 |
·锑化铟探测器: | 用锑化铟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 |
·激光器: | 利用受激辐射现象产生激光的装置。通常由激光工作物质、光学谐振腔和激励能源组成 |
·压电机构: | 用压电元件将环境能或内贮能转换为电能或电信号的机构。 |
·爆电换能机构: | 利用压电元件将爆炸元件的爆炸能量转换为电能或电信号的压电机构。 |
·声电换能器: | 声波机构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装置。 |
·装定机构: | 对引信作用方式、作用时间和技术参数等进行选择和调整的机构 |
·遥控装定机构: | 引信接收遥控指令后实现装定的机构。 |
·调节栓: | 通过转动不同角度来选择引信延期时间的调整件。 |
·闭锁机构: | 引信成待发状态后防止爆炸序列错位或复位的机构 |
·防排装置: | 引信成待发状态后当企图将弹药排除时即可导致引信爆炸的装置 |
·反拆卸装置: | 引信成待发状态后当企图从弹药上拆下引信时即可导致引信爆炸的装置 |
·防提起装置: | 当待发地雷受扰动时,便起爆的装置。 |
·防雨装置: | 防止引信触发机构在弹道飞行中碰击雨滴时起爆的装置 |
·防阻滞机构: | 弹丸在膛内运动突然受阻时能防止发火机构作用的机构。 |
·侧击机构: | 当弹体或引信碰击目标时利用侧向力或将侧向力部分的转为有效的轴向力的机构。 |
·定时器: | 控制解除保险时间、自毁时间、时间引信作用时间的计时装置。 |
·电子定时器: | 利用数字电路或模拟电子电路实现计时的定时器。 |
·射流定时器: | 利用射流分频计实现计时的定时器。 |
·钟表机构: | 利用机械钟表计时的定时器。它包括原动机、传动轮系、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在引信中用
作定时器。 |
·化学定时器: | 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或软化物质的特性来控制时间的定时器。 |
·电化学定时器: | 利用电解质的电解过程来控制时间的定时器。 |
·时间药盘: | 由压有火药药剂的药盘体和各种密封件组成,通过药剂的平行层燃烧获得一定时间的部
件。 |
·原动机: | 为钟表机构振动系统提供机械能的装置。 |
·钟表机构振动系统: | 由平衡摆(摆轮)和游丝组成的系统,当以一定方式输入能量后,该系统作等时振动。 |
·擒纵机构: | 介于传动轮系和钟表机构振动系统之间,将固定周期振动转换为等时间歇转动并周期性
的将机械能补充给振动系统的机构。 |
·钟表机构的释放机构: | 控制钟表机构起动的机构。 |
·装定固定机构: | 防止引信受环境力影响而改变装定的机构 |
·擒纵调速器: | 由擒纵机构、振动系统组成,用于保证钟表机构走动等时性的装置 |
·无返回力矩调速器: | 没有弹性元件,卡摆受擒纵轮往返冲击作无固有周期摆动的调速器。
又称;无固有周期调速器。 |
·非自由式擒纵调速器: | 擒纵机构由擒纵轮和卡瓦组成,卡瓦固定在平衡摆上,当擒纵轮通过卡瓦向钟表振动系统
传递冲量时,平衡摆作非自由振动。 |
·自由式擒纵调速器: | 擒纵机构由擒纵轮和擒纵叉组成,擒纵轮通过擒纵叉向摆轮传递冲量,摆轮作近似自由振
动。 |
·自差收发机: | 用同一有源器件同一个天线同时完成发射-接收作用,检出有用信号的敏感装置。 |
·振荡-检波装置: | 检波作用由单独的检波器完成的自差收发机。 |
·无线电引信发射机: | 引信上用于获得预定功率及信号特征的射频能量发送装置 |
·光引信发射机: | 产生光源并以光束形式向空间辐射光能量的装置。 |
·无线电引信接收机: | 用来接收由目标反射、散射或辐射的无线电信号的装置。 |
·光引信接收机: | 接收目标辐射或漫反射的光能量进行光电转换的装置。 |
·弹体天线: | 利用弹体作为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一个基本单元的共形天线。 |
·环天线: | 由位于同一平面或几个平面内的一匝导体组成用来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天线。 |
·微带天线: | 用微带线作为馈电和辐射单元的天线 |
·缝隙天线: | 在波导壁上具有-个或多个隙缝辐射器而组成的天线 |
·螺旋天线: | 由螺旋线形式的导体构成的天线。 |
·印刷振子天线: | 印刷电路式的电偶极子天线。 |
·切角波导天线: | 矩形波导端口切制成-定形状的天线。 |
·印刷夹心天线: | 在敷铜塑料基板上印出内导体进行能量传输和辐射的带状线式的行波激励天线 |
·可变波束引信天线: | 方向图主波瓣及其倾角可随控制信号变化的电扫描天线。 |
·辅助天线: | 为改善引信性能而设立的附加天线。用于电子对抗中的旁瓣抑制技术。 |
·磁感应线圈: | 由导线绕成的随通过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压的磁电传感器。 |
·磁性组件: | 若干个条形磁铁组合在-起构成的磁辐射器。 |
·信号处理电路: | 用以鉴别和处理敏感装置送来的电信号输出有用信号使执行电路启动的电路。 |
·抗干扰积分电路: | 输出电压近似地与输入电压对时间积分成比例,对输给执行电路的信号有延时作用的电
路。 |
·执行电路: | 来自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达到门限电平时使电起爆元件起爆的电路。 |
·闭锁电路: | 当有强干扰信号进入时发出禁止指令使主电路通道“阻塞”实现抗干扰的电路。 |
·增幅信号选择电路: | 利用目标回波信号和干扰信号包络增长速度的差异来选择有用信号的抗干扰电路。 |
·信号保持电路: | 能对某一时刻的接收信号进行保持、记忆的信号处理电路。 |
·延时接电装置: | 在安全距离外的预定点使电路与电源接通的装置 |
·平衡放大及干扰滤波器: | 对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起选择、放大和整流作用的电路 |
·感应放大器: | 用来选择、放大、处理来自磁感应线圈的输入信号输出起爆信号的电子装置。 |
·弹载引信记录器: | 装在载体内用以自动记录引信干扰状况和动作指令等的记录装置。 |
·引信电源: | 专供引信使用的电源 |
·贮备式电池: | 使用前电极活性物质和电解质相互不进行化学反应,处于非工作状态,能够长期贮存备用
的电池。 |
·熔融盐电池: | 使固体无机盐在高温下熔化为熔融电解质而达到激活状态的贮备型电源。 |
·液氨电池: | 硫氢酸氨的液氨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氨化银或其它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镁作为负极活
性物质的贮备型电池。 |
·高氯酸电池: | 高氯酸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二氧化铅为正极活性物质,铅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贮备型电
池。 |
·射流发电机: | 利用载体高速运动使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受到射流作用而工作的机电换能装置 |
·气流涡轮发电机: | 靠引信在运动中受到的气流压力驱动涡轮而工作的发电机 |
·激活机构: | 使储备型电池的电解质转入工作状态的机构 |
·鱼雷引信信号装置: | 装于操演用鱼雷内,在操演射击时指示鱼雷引信动作位置的装置。 |
·火药驱动器: | 用火药或烟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完成引信某些机构机械运动的装置。 |
·碰击开关: | 利用碰击目标时反作用力而闭合的开关。 |
·惯性开关: | 利用碰目标时的惯性力(如前冲力)而闭合的开关。 |
·短路开关: | 按预定要求短路电起爆元件或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开关。 |
·引信帽: | 装在弹头引信体上在勤务处理中起防潮和保护等作用的零件。 |
·风帽: | 装在引信头部用于改善引信在弹道飞行中的气动外形的零件。 |
·保护帽: | 装在引信头部对引信起保护作用的零件 |
·引信爆炸序列: | 爆炸元件按敏感度递减、猛度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序列。它的功能是把一个较小的冲量有控
制地放大到足以起爆弹药主装药的能量。 |
·传爆序列: | 最后-个爆炸元件输出爆轰冲量的引信爆炸序列。 |
·传火序列: | 最后-个爆炸元件输出火焰冲量的引信爆炸序列。 |
·爆炸元件: | 组成引信爆炸序列的小型火、炸药元件,如:火帽、雷管、火药延期体、接力药住(管)、导爆
药柱(管)和传爆药柱(管)等。 |
·起爆元件: | 爆炸序列中的第一个元件。它通常装有少量的敏感药剂,当受到足够的机械、电或其它激
发冲量后即发生爆炸。如:火帽、电点火头、雷管等。 |
·接力药管: | 爆炸序列中用来增强前一个爆炸元件的输出能量并使下一个爆炸元件可靠起爆的爆炸元
件。接力药管通常不用来直接起爆猛炸药装药。 |
·延期药管: | 用来延长解除保险时间或引信作用的元件。 |
·导爆管: | 装有猛炸药用来传递、增大雷管的爆轰冲量并起爆传爆药柱的爆炸元件。 |
·传爆管: | 装有猛炸药用来传递、增大雷管或导爆管的爆轰冲量并可靠起爆弹药主装药的爆炸元件。 |
·辅助传爆管: | 用来传递和增强传爆管的爆轰冲量。保证主装药完全起爆的附加传爆管。 |
·辅助药柱: | 放在弹药深引信驻室内的小型药柱。当弹丸配用需要较深驻室的近炸引信时,该药柱可以
取出。 |
·主装药: | 用来完成弹药最终目的(如炸开弹体以产生爆轰波和破片,炸开母弹以散开子弹,或产生
其它预定效果)的炸药装药。 |
·隔爆的爆炸序列: | 起爆元件(火帽、雷管等)与其输出端的导爆药、传爆药用隔爆件隔开,以切断爆轰传递通
道,防止导爆药、传爆药或弹药主装药在引信解除保险前发生爆炸的爆炸序列。 |
·无隔爆爆炸序列: | 各爆炸元件间均无隔爆件的爆炸序列 |
·爆炸序列作用时间: | 从起爆元件起爆到爆炸序列最后一个爆炸元件爆炸所经历的时间 |
·最大不发火电压: | 电起爆元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不发火概率时所需施加的电压 |
·最大不发火电流: | 电起爆元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不发火概率时所需施加的电流 |
·最小发火电压: | 电起爆元件达到规定的发火概率时所需施加的电压。 |
·最小发火电流: | 电起爆元件达到规定的发火概率时所需施加的电流。 |
·训练用爆炸序列: | 雷管内装低能炸药,导爆管和传爆管内装密度与炸药相同的非爆炸物质,结构、质量与战
用爆炸序列完全相同的爆炸序列。 |
·训练用传爆管: | 内装非爆炸物,其质量、质心与原装药相同的传爆管 |
·装配正确性检验: | 按一定程序和操作方法对被检引信进行分解检查,以判断其装配是否正确的检验 |
·实验室试验: |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引信或其零部件的某些性能进行检查或测试 |
·靶场试验: | 按规定条件,在规定的场地,用发射、投掷、布置等方法,对引信或引信机构的作用及其经
受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进行考核的试验。 |
·环境试验: | 考核引信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 |
·模拟试验: | 根据相似理论,以物理模拟或混合模拟,对引信所进行的试验。 |
·震动试验: | 用震动试验机模拟引信在恶劣的运输条件下受到冲击加速度反复作用,考核引信运输时
的安全性和坚固性。 |
·运输振动试验: | 按规定的频率、振幅和时间,在规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振动,考核引信在运输过程可能遇到
各种振动时的安全性,试验后的引信应作用可靠。 |
·运输试验: | 按规定的运输条件将带包装的引信经实际运输,考核引信安全性,试验后的引信应作用可
靠。 |
·磕碰试验: | 按规定条件将未包装的引信置于磕碰试验机中以任意姿态磕碰,考核引信安全性和坚固
性。 |
·跌落试验: | 将装有引信的试验弹(包装或未包装)或单独引信(包装或未包装),以规定高度、姿态跌落
在规定目标上,模拟引信在勤务处理中的偶然跌落,考核引信的安全性和坚固性。 |
·粗暴装卸试验: | 带有包装的引信按规定进行振动、自由落下和反复撞击等模拟粗暴装卸过程,考核引信安
全性,试验后引信应作用可靠。 |
·气体炮模拟试验: | 用压缩气体为发射动力的气体炮模拟火炮发射条件考核引信动态性能的试验 |
·锤击试验: | 用锤击机模拟发射过程中所经受的最大后坐加速度,考核引信的作用可靠性或爆炸元件
的安定性和零部件强度。 |
·冲击试验: | 按规定的冲击过载模拟引信在发射(击水)或载机带弹着陆(水)经受的冲击,考核引信强
度和作用可靠性。 |
·后坐力离心机模拟试验: | 用离心试验机旋转时位于回转臂上的引信所受的离心惯性力模拟后坐力,考核引信后坐
保险机构作用可靠性。 |
·离心试验: | 用离心试验机旋转时位于回转臂上的引信所受的离心惯性力模拟导弹、鱼雷载飞或自主
飞行过程中引信所受的离心力,考核引信或其部件强度和工作情况。 |
·旋转试验: | 用旋转试验机模拟弹丸的旋转,考核引信在旋转作用下的作用可靠性 |
·拉脱试验: | 在引信的零部件上施加规定的拉力或拉至脱开,检查其强度或拉力值的试验。 |
·使用深度试验: | 考核引信在最大使用水深时能否正常工作和在最小水深时能否可靠解除保险的试验 |
·泄漏试验: | 检查引信(或包装)是否有影响其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漏气现象的试验 |
·浸水试验: | 将引信浸入具有规定压力或深度的水中保持一定时间,考核引信抵抗浅水浸泡的能力。 |
·淋雨试验: | 按规定条件对引信喷水,考核引信经受实际可能遇到的喷水或淋雨后的安全性,试验后的
引信应作用可靠。 |
·霉菌试验: | 在未包装的引信上移植相应霉菌使其置于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中经规定时问,考核引
信性能是否受到霉菌的不利影响。 |
·沙尘试验: | 按规定条件和时间向引信喷射沙尘,考核引信对沙尘环境的抵抗能力。 |
·盐雾试验: | 将未包装的引信置于规定的盐雾环境中,考核引信在试验箱内抵抗潮湿和盐雾影响的能
力。 |
·气动加热试验: | 用模拟气动加热的方法,考核引信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由于摩擦和前端空气压缩使温
度升高时的作用对可靠性或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
·温度试验: | 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极限环境温度,考核引信抵抗恶劣温度条件的能力 |
·温度和湿度试验: | 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考核引信抵抗恶劣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能力 |
·低温低气压试验: | 按规定的低温低气压考核引信在高海拔使用或高空飞行时,由于温度和气压的降低而对
性能的影响。 |
·热冲击试验: | 按规定的高、低温交变环境及时间间隔、循环次数和保温时间,考核引信能否经受得住温
度突变的影响。 |
·真空-蒸-压力试验: | 将引信置于真空-蒸汽-压力环境中经过规定时间,考核引信能否经受住热带条件的影
响。 |
·日晒试验: | 将引信置于模拟使用地区日光条件下经过规定时间,检验引信表面及作用性能的变化情
况。 |
·静止测时试验: | 在时间试验仪上使引信时间机构工作。通过转换装置用计时仪测出其作用时间。 |
·低空特性试验: | 测定引信在距地面或海面上空能可靠作用的最低高度的试验 |
·交会特性模拟试验: | 利用目标模型和模拟引信作相对运动,研究引信工作状况与交会条件关系的试验。 |
·磁模拟试验: | 按电磁转换原理采用半数学半实物的方法模拟鱼雷与目标在水中的各种相遇条件,考核
引信的性能指标。 |
·引信电磁缩比模拟试验: | 利用电磁模拟理论及相应的缩比关系制作的模型来研究引信性能和目标特性的模拟试
验。 |
·声引信灵敏度试验: | 考核声引信对信号作用敏感程度的试验 |
·杆试验: | 使装有近炸引信的测试弹的轴线按一定的水平倾角向规定的反射面垂直下落,测出自差
机输出直流变化量与弹丸高度的关系,得出引信的高频相对灵敏度。 |
·同轴线试验: | 将待测无线电引信(不带弹体)插入1/4波长同轴短路线中,使引信模拟“自由”空间工作状
态,以调制方式改变阻抗模拟目标对引信的作用,测得引信的高频相对灵敏度及其它参数。 |
·屏蔽箱试验: | 将待测无线电引信(不带弹体)插入屏蔽的金属箱内,使引信模拟在“自由”空间工作状态,
测试装置模拟弹体的电参数和模拟目标对引信的作用,测得引信高频相对灵敏度及其它参数。 |
·反射板试验: | 用周期地改变反射体调谐电容的方式,模拟目标对引信的作用,以确定无线电引信的综合
灵敏度。 |
·目标多普勒信号模拟器: | 具有多普勒频移特征的回波信号模拟装置。 |
·延期药管点火能力试验: | 利用延期药管燃烧时后部喷出之火焰能否引燃位于规定距离处的黑药板来考核其点火能
力的试验。 |
·引信起爆同时性试验: | 测试引信执行电路启动时各电雷管爆炸时间差值的试验。 |
·隔爆安全性试验: | 考核引信处于隔爆状态时雷管爆炸后引信是否安全的试验。 |
·爆炸完全性试验: | 考核引信爆炸序列中各爆炸元件能否依次完全爆炸的试验。 |
·火箭橇试验: | 将被测引信(靶标)装在火箭橇上,利用火箭橇运动来模拟引信与目标相对运动速度,以测
定引信动态性能参数和弹目交会有关参数。 |
·柔性滑轨试验: | 待测引信由带推动力的装置按一定速度在非刚性滑轨上运动,测定引信对目标或地面作
用的工作性能和有关参数。 |
·抗干扰试验: | 将引信放入特定的自然干扰环境或模拟的干扰环境检验引信的执行电路是否启动,以鉴
定引信在特定条件下抗干扰的能力。 |
·绕飞试验: | 利用飞机低空通过引信上空来测定无线电引信工作性能规律的试验。 |
·鱼雷引信陆上模拟试验: | 在陆地上用实物模拟鱼雷在水中与目标的各种相遇条件,检查或考核鱼雷引信的某些重
要性能指标。 |
·贮存试验: | 将引信按规定的条件进行贮存,定期进行检查其性能的变化 |
·高低温贮存试验: | 将引信放在极限高、低温条件下各存放一定时间,考核引信在高、低温条件下长期贮存的
能力。 |
·加速贮存试验: | 用短时间内的恶劣环境来模拟长期贮存条件,检查引信长期贮存中性能的变化情况。 |
·长埋试验: | 将埋设类弹药引信按正常使用条件埋设一定时间进行检查,考核其长期埋设后的作用可
靠性。 |
·膛内安全试验: | 在极限温度、强装药等条件下用射击方法考核引信膛内安全性 |
·零部件强度射击试验: | 按规定条件用射击的方法考核引信在膛内各种惯性力作用下,其零部件强度是否满足要
求。 |
·撞击安全距离试验: | 考核引信的膛内和炮口安全性并提供撞击靶板后不发火的最大距离的可靠估值量。 |
·保险距离试验: | 对位于规定距离处的靶板进行射击,考核引信能否可靠保险。 |
·解除保险距离试验: | 对位于规定距离处的靶板进行射击,考核引信能否可靠解除保险和发火。 |
·解除保险可靠性射击试验: | 考核引信在低温、最小号装药等不利条件下能否可靠解除保险的射击试验。 |
·高低温射击试验: | 将被试引信或整个弹药按规定的高、低温及时间等进行保温后进行的射击试验 |
·防雨试验: | 考核引信在雨天射击时安全性的试验 |
·钝感度试验: | 用胶合板、马粪纸等材料模拟障碍物,考核引信钝感度。 |
·触发引信灵敏度试验: | 考核引信在不利条件下碰击规定的弱目标能否爆炸的试验。 |
·安全角试验: | 将时间引信装定在安全角进行射击,以考核其安全性的试验。 |
·发火角试验: | 将时间引信装定在最小发火角进行射击,以考核其发火可靠性的试验。 |
·自毁试验: | 考核引信自毁机构作用可靠性的试验。 |
·空炸时间试验: | 用装定后的时间引信进行射击,测定引信在射击条件下定时精确度。 |
·大着角发火性试验: | 按规定的大着角对规定的靶板进行射击,考核引信能否可靠作用。 |
·擦地炸试验: | 考核引信在规定的条件下(落角、地面性质等)擦地时能否可靠爆炸的试验。 |
·瞬发度试验: | 以弹丸或战斗部对目标的作用效果来衡量引信瞬发度的试验 |
·延期时间试验: | 测定延期引信延期时间及其精度等的试验。 |
·发火性试验: | 按规定的要求,对不同目标(如地面、靶板和水面等)进行的发火性能试验。 |
·遥测试验: | 利用遥测技术获得引信动态性能参数的试验。 |
·水面发火试验: | 模拟深水炸弹在击水时,引信发火性能的试验。 |
·水下触发试验: | 模拟深水炸弹在水下撞击目标时,触发引信发火性能的试验 |
·机载安全性试验: | 将装在模拟弹上的引信按使用要求装、挂于飞机上作各种有关战术飞行,考核引信在正常
起飞、降落及飞行中的安全性。 |
·拦截降落冲脱安全试验: | 按规定条件向模拟甲板和舱壁发射未解除保险的引信,考核引信在飞机拦截着陆时弹冲
脱后碰撞在甲板或舱壁上的安全性。 |
·弹射起飞和拦截降落试验: | 考核引信经受飞机弹射起飞时加速度和拦截降落时阻力加速度后安全性的试验。试验后
的引信应作用可靠。 |
·硬地面低空投掷试验: | 将带有训练用传爆管的引信装在假弹上,低空投于硬地面,考核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弹药掉
到跑道后引信的安全性。 |
·模拟空投试验: | 将引信接相应于低速空投和开伞失常空投末速的不同高度进行跌落,考核其安全性。低速
空投后的引信应作用可靠。 |
·降落伞空投试验: | 将按规定要求的引信用正常开伞和开伞失常从飞机上投到地面,考核空投时引信的安全
性,正常开伞试验后的引信应作用可靠。 |
·投弃安全性试验: | 用保险状态的引信或引信系统进行投掷,考核其在特定情况下投弃时的安全性。 |
·空投发火性试验: | 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投掷,考核投掷类弹药用引信发火可靠性 |
·耐爆试验: | 用一定量的猛炸药,以一定距离对按实际使用条件埋设的弹药进行轰击,考核引信的安全
性,试验后的引信应作用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