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 | 为保证测量设备处于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计量确认一般包括校准(检定)、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和随后的再校准(检定)。以及要求的封缄和标记。 |
·测量设备: | 进行测量所需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及其技术资料的总称。
注:包括测试、检验和校准(检定)中使用的测量设备。 |
·测量: |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注:操作可以手动或自动地进行。 |
·被测量: | 受测量的特定量。
例:20℃水样品的蒸汽压力。
注:被测量的技术要求可包括对有关量的说明。如时间、温度和压力。 |
·影响量: |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1:温度是用千分尺测量长度时的影响量。
例2:频率是测量交流电位差幅值时的影响量。
例3:胆红素的浓度是测量人体血液样品中血红蛋白浓度时的影响量。 |
·测量准确度: |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注:①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②不要用术语精密度表示准确度。
③在我国工程领域中曾称为精确度或精度。 |
·测量不确定度: | 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了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注:①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说明了置信的水平的区问半宽度。
②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一系列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来评定。并以实验标准偏差
表征;另一些分量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的概率分布来评定。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③所有不确定度分量,均对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有贡献,包括由系统影响引起的,如与修正值或参照标准有关的分量。 |
·测量误差: |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注:①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使用约定真值。
②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区别时,测量误差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不可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为误差的
模。 |
·修正值: | 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代数相加的值。
注:①修正值与估计的系统误差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②由于系统误差不能完全知道,因此这种补偿是不完全的。 |
·测量器具: |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来进行测量的装置。
注:①测量器具包括实物量具和测量仪器。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测量标准和工作测量器具。
②在我国又称为计量器具。 |
·调整: | 为使测量器具达到性能正常、消除偏差而适于使用状态所进行的操作。 |
·规定的测量范围: | 使误差处于规定极限内的测量器具的量值区间。
注:①规定的测量范围用量值区间的上限和下限表示。
②在有些领域,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量程。 |
·标准条件: | 为对测量器具的性能进行测试或为使测量结果能有效地相互比较而规定的使用条件。
注:标准条件一般包括作用于测量器具各种影响量的一组标准值或标准范围。 |
·分辨力: |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①对数字式显示装置而言。就是当变化一个最小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②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
·稳定性: | 测量器具保持其计量特性持续恒定的能力。
注:①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
②稳定性可用几种方式量化。例如:用计量特性变化到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问表示,用计量特性在规定的时间
内所发生的变化表示。
③有时又称为稳定度。 |
·漂移: | 测量器具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
·(测量器具的)允许误差极限: | 技术规范、规程中规定的测量器具的允许误差极限值。 |
·(测量)标准: | 用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多个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测
量器具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
例1:1kg质量标准。
例2:100Ω标准电阻。
例3:标准安培表。
例4:铯频率标准。
例5:标准氢电极。
例6:具有认证浓度用的人体血浆中的可的松标准溶液。
注:①通过一组相似的实物量具或测量仪器的组合使用所构成的标准称为集合标准。
②通过单个或组合使用可提供一系列同种量的值的一组选定量值的标准为标准组。
③在我国又称为(计量)标准。 |
·标准物质: |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已确定特性值的,用于校准测量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
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
·国际(测量)标准: | 国际协议承认的,作为国际上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注:在我国又称为国际(计量)标准。 |
·国家(测量)标准: | 国家承认的,作为国家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注:在我国又称为国家(计量)基准。 |
·溯源性: | 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参照
标准、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注:不间断的比较链又称为溯源链。 |
·校准: |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
量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①校准结果可以给示值赋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②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③校准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等文件中。
④有时用修正或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表征校准结果。
⑤在有的场合校准也称为定度。例如:硬度块硬度值的确定、测微器分划板刻线示值的确定等。 |
·检定: | 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确定并证实测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注:①检定结果应对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②检定包括将测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进行比较的一组操作。当它们偏差小于有关测量器
具的检定规程、规范和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时为合格。 |
·(质量体系)评审: |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注:①质量体系评审可以包括对质量方针的评审。
②质量审核的结果可以作为质量体系评审的一种输入。
③“最高管理者”是指被评审的质量体系所属单位的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