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时间基准

标准号:GJB 5067A-2012   标准名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航协议       2012-12-27

基本信息

【名称】 时间基准
【英文名称】 time benchmark
【定义】 北斗时。

同源术语

·航线依次经过若干点位的由用户自行编辑的行进路线;航线名称至少可编辑不少于 21 个汉字(机内码) 或相应 ASCII 字符,表示方法为“航线起点名称”+“-”(半角横杠)+“航线终点名称”,如:“辛庄 桥-永丰乡政府”。
·航路点由用户设定的有名称、用地理坐标表示的点位,航线的起点、终点、转弯点都是航路点。
·航段在航线中相邻两个航路点构成的线段。
·航迹点用户已行进的轨迹,以点位坐标的形式存储。
·当前目标在行进中要到达的下一航路点,以航路点序号或名称表示。
·最终目的地航线的最后一个航路点,以航路点编号或名称表示。
·标识点由用户标识的地点,由名称、图标和三维坐标构成,名称可编辑不少于 10 个汉字(机内码)或相应 ASCII 字符。
·标识线由用户标识的线段,由名称、最少 2 个坐标构成;标识线名称至少可编辑 10 个汉字(机内码)或相 应 ASCII 字符,用户至少可存储 10 个坐标点。
·标识区域由用户标识的圆形区域,由区域名称、中心点坐标、及区域半径构成,区域名称至少可编辑 10 个 汉字(机内码)或相应 ASCII 字符。以圆形表示标识区域是区域表示的最简方法,可大概标出用户发现 的敏感地区和危险地区如雷区等。
·会遇地点两个用户根据当前各自航向航速等信息预测距离最小时的坐标点。会遇地点的计算是指挥型用户机 的功能,用户由界面选择两个下属用户后,根据当前航向航速等信息预测两用户距离最小时的地点即为 会遇地点。
·北基准分真北和磁方向北两种,两者通过磁偏角换算。
·测点铅垂线通过测点位置,并与该点重力方向重合的直线。
·测点地平平面所有与测点铅垂线相垂直的平面。
·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通过测点位置的地平平面。
·方向的角度表示方法用圆周法和半圆法两种方法表示。圆周法以正北为方向基准 000 ,按顺时针方向计量到正东为 090 , 正南为 180 ,正西为 270 ,再计量到正北为 360 或 000 ,角度的显示用三位数表示,高位空时填零, 如 008 ;半圆法以正北为方向基准,分别向正东或正西计量到正南,计量范围 0 ~180 ,用半圆法表示 某方向时,除度数外,还应标明起算点和计量方向,如:30 NE、150 NW。
·方向的文字表示方法按以下八种划分: 北 (335 ,360 )和[000 ,025 ) 东北 [025 ,065 ] 东 (065 ,115 ) 东南 [115 ,155 ] 南 (155 ,205 ) 西南 [205 ,245 ] 西 (245 ,295 ) 西北 [295 ,335 ]
·方位圈在地球表面上,连接测点与目标的大圆弧。
·方位线目标的方位圈平面与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相交的直线。
·方位角在用户当前位置的地面真地平平面上,自正北方向沿顺时针计量至当前目标方位线的角度,圆周法 表示,范围为[000 ,360 )。
·航线角在上一航路点的地面真地平平面上,自正北方向沿顺时针计量至下一航路点方位线的角度,圆周法 表示,范围为[000 ,360 )。
·返回航线角返回原航线的最佳角度,即用户航迹方向顺时针计量到用户当前位置到航段上最短距离点的方位线 的角度 A(0 ~360 ),当 A 为 0 ~180 时记为 AR,当 A 为 180 ~360 时记为(360 -A)L。“L”表示向 左,“R”表示向右。
·转向角用户向当前目标行进所需修正的角度,即用户航迹方向顺时针计量到用户当前目标方位线的角度 A(0 ~360 ),当 A 为 0 ~180 时记为 AR,当 A 为 180 ~360 时记为(360 -A)L。“L”表示向左,“R” 表示向右。
·首尾线当运动物体无横倾时,运动物体首尾面(通过运动物体铅垂线的纵剖面)与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所交 的直线。
·航向线首尾线向运动物体首方向的延长线。
·横滚角运动物体纵切面与水平面的垂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 ~180 ]和[0 ~-180 )。
·俯仰角在同一铅垂面内,运动物体沿运动视线方向的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运动视线方向在水平线上方时 为正,运动视线方向在水平线下方时为负,范围为[180 ~-180 )。
·真航向物体运动时,在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上,自真北沿顺时针计量至航向线的角度,范围为[000 ,360 )。
·航向在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上,自真北沿顺时针计量至航迹方向的角度,范围为[000 ,360 )。
·舷角在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上,从航向线到当前目标方位线之间的夹角。以航向线为基准,分别向左或 向右计量至目标的方位线,计量范围[0 ,180 ],向左计量为左舷角(Q 左),向右计量为右舷角(Q 右)。
·方向指示器一个指示方向的可以旋转箭头,用来表示转向角。
·偏航角在航段终点地面真地平平面上,从当前航段方向计量到当前航段终点与用户当前位置连线方向的夹 角,±(000 ~180 ),“+”表示用户在航段方向右侧,“-”表示用户在航段方向左侧,如图 1 所示。
·上为北显示地图时,屏幕向上的方向为北基准方向。
·上为航向显示地图时,屏幕向上的方向为航向。
·航段距离航线上相邻两个航路点构成的航段的长度。
·偏航距用户当前位置到当前航段或其延长线的垂直距离,如图 2 所示。
·起点距离用户当前位置到当前航线起点的直线距离。
·终点距离用户当前位置到当前航线终点的直线距离。
·当前距离用户当前位置到当前目标的距离。
·最终路程当前距离与当前目标到最终目的地的所有航段距离之和。
·里程用户开始导航后所移动的路程。
·海拔高度以相对海平面为基准的高度。
·预计到达时刻预计到达当前目标的时刻。
·预计在途时间从当前位置起算,预计到达当前目标所需时间。
·最终到达时刻预计到达最终目的地的时刻。
·最终在途时间从当前位置起算,预计到达最终目的地所需时间。
·最新定位时间用户机最后一次定位的时间。
·导航移动时间导航过程中用户移动速度大于 0.2km/h 时间之和。
·导航停止时间导航过程中用户移动速度小于 0.2km/h 时间之和。
·导航累计时间导航移动时间与导航停止时间之和。
·会遇时间用户选择两个用户后,根据当前航向航速等信息预测两用户距离最小时的时间。
·速度单位时间内的航行产生的位移。
·最大速度本次导航开始后速度(航速)的最大值。
·平均速度用户导航里程与导航移动时间的比值。
·全程平均速度用户导航总里程与导航累计时间的比值。
·有效速度用户速度在目标方位上的分量,接近为正,为计算到达终点时间和到达目标时间的参数。
·垂直速度单位时间内高程的变化值,向上为正。
·北向速度用户速度在真地平平面上正北方向上的分量,向北为正。
·东向速度用户速度在真地平平面上正东方向上的分量,向东为正。
·地速航速在测点地面真地平平面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