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 | 将工质(气体)压缩、加热后,在涡轮中膨胀,把其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动力
机械。一般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控制系统及必要的辅助设备组成。可包括在工质回
路中的热交换器(余热锅炉除外)。 |
·轻型燃气轮机: | 以航空燃气轮机为基础而发展成的非航空用途的燃气轮机。 |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 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成套装置。它包括燃气轮机和产生有用动力所需的基本设备。 |
·燃气轮机成套设备: | 包括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负载和确保其正常运行的设备,以及其他为完善其使用效能
与控制对环境的影响所需的各种设备。 |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 | 仅由压缩、一次加热和膨胀过程组成热力循环的燃气轮机。 |
·开式循环燃气轮机: | 热力循环中的工质由大气中吸入并排入大气的燃气轮机。 |
·(中)间冷(却)循环燃气轮机: | 在相继的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燃气轮机。如图 1 所示。
|
·回热循环燃气轮机: | 利用燃气轮机排气的余热来加热进入燃烧室的工质的燃气轮机。如图 2 所示。
|
·再热循环燃气轮机: | 在相继的膨胀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再次加热的燃气轮机。如图 3 所示。
|
·引气式燃气轮机: | 引气供外部使用的燃气轮机。可由压气机级间和(或)在压气机出口处引出经压缩的空
气,或在涡轮进口和(或)涡轮级间引出热燃气。如图 4 所示。
|
·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 | 燃气轮机和汽轮机在热力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循环。如图 5 所示。
|
·热电联供: |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一次能源产生电(机械功)和有用热流(一般以蒸汽或热水形式输出)。 |
·(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采用煤经气化后的煤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整个循环装置包括煤气化设备。 |
·干式低污染排放燃气轮机: | 不采用注水、蒸汽回注等湿式技术,而具有低污染排放的燃气轮机 |
·蒸汽回注燃气轮机: | 利用燃气轮机的排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再将其全部(或一部分)回注到燃烧室和
(或)高低压涡轮中,形成燃气蒸汽混合工质,到涡轮中膨胀作功的燃气轮机。 |
·单轴燃气轮机: | 压气机和涡轮以一根轴机械联结形成转子,直接或通过齿轮箱输出功率的燃气轮机。
如图 6 所示。
|
·多轴燃气轮机: | 具有两根或两根以上机械上独立的涡轮轴的燃气轮机。如图 7 所示。
|
·分轴燃气轮机: | 带动压气机的涡轮和输出功率的涡轮分别配置在彼此独立的轴上的一种多轴燃气轮
机。如图 8 所示。
|
·多转子燃气轮机: | 有几个同轴的压气机与涡轮直接联结的转子的多轴燃气轮机。按同轴转子个数可称为
双转子燃气轮机,三转子燃气轮机等。 |
·箱装式燃气轮机: | 设置在箱体内的一种燃气轮机,以便于安装、运输、隔热、消声、消防和防震等。 |
·箱装式燃气轮机发电装置: | 将燃气轮机、发电机以及其他辅助系统设备均设置在箱体中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
·箱装式双燃(气轮)机发电装置: | 由两台燃气轮机共同驱动一台发电机的箱装式燃气轮机发电装置。 |
·总能系统: | 在系统中按照能量品位的高低进行梯级利用,使得各种能量之间的配合关系与转换应
用取得优化的总效果。例如联合循环、热电联供以及其它型式的余热利用方式等。 |
·压气机: | 燃气轮机中,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对工质作功以提高工质压力的部件。 |
·燃烧室: | 燃气轮机中,燃料和经压缩的工质在其内混合并燃烧以产生高温燃气的部件。 |
·涡轮: | 燃气轮机中使工质在叶片通道内膨胀,变热能为机械能的部件。 |
·燃气发生器涡轮: | 在分轴燃气轮机中驱动压气机的涡轮。 |
·动力涡轮: | 在分轴燃气轮机中,输出功率的涡轮 |
·中间冷却器: | 在压缩段间降低工质温度的热交换器。 |
·回热器: | 利用燃气轮机排气的余热加热进入燃烧室前的工质的热交换器。 |
·再热器: | 在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之间给工质补充加热的装置。 |
·燃料分配器: | 在具有多个燃料喷嘴的燃气轮机中,使各喷嘴之间燃料流量均匀分配的装置。 |
·双燃料喷嘴: | 具有两种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通道,可并行或单独向燃烧室喷射燃料的喷嘴。 |
·燃料调节阀: | 控制供给燃料量的最终调节阀门。 |
·燃料截止阀: | 切断向燃气轮机供给燃料的阀门。 |
·液膜轴承: | 轴颈和轴瓦被某种润滑剂分开(分开的压力是静压或流体动压)的轴承。 |
·滚动轴承: | 滚珠或滚柱轴承,也称为抗摩擦轴承。 |
·转速变换器: | 可在一定范围内平移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线,以整定机组转速或改变负荷的装置。 |
·控制系统: | 为燃气轮机起动、稳定运行、运行监控、异常情况报警以及停机而设置的装置的总称。
主要包括起动控制装置、燃料调节器、动力涡轮调速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停机装置、转
速指示器、测量仪表和其他必需的控制装置。 |
·调节装置: | 调节诸如转速、温度、压力、输出功率等参数的机构和装置。 |
·超速保护装置: | 当燃气轮机转速达到规定的限制值时,立即动作使燃气轮机减速或紧急自动停机的一
种安全保护装置。 |
·超温保护装置: | 当监测的温度达到规定的限制值时,自动报警和(或)使燃气轮机紧急停机的安全保护装
置。 |
·报警保护系统: | 机组或各系统主要监控参数超出规定值,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发出报警,并进行必
要的动作甚至停机等保护机组安全的系统。 |
·燃气轮机单元体结构: | 在结构上将燃气轮机分解为若干单元体组合而成。每个单元体包含一、两个燃气轮机
部件,同一单元体在性能与装配上规格化,可以互换,而且在各不同单元体之间只有最简
单的联结,以满足视情维修,现场快速更换故障部件的要求。 |
·标准大气: | 标准大气指在 15℃,101.325kPa 和相对湿度为 60%时的空气。 |
·标准工作条件: |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功率、热效率、热耗率在无专门规定的情况时,按下述规定确定
标准工作条件:
压气机进口界面处总压和温度以及涡轮排气出口界面处的静压处于标准大气条件。
如果使用水为冷却工质,冷却水进口温度:15℃ |
·功率: |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产生的有效功率。系指:燃气轮机输出端轴功率、传动齿轮箱输出
轴功率、发电机接线端的电功率、引气式燃气轮机引出的空气或燃气所具有气体等熵功率
等。燃气发生器的有效功率可用它产生的气体的等熵功率来表述。 |
·额定功率: | 在规定的条件下,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连续输出的功率。 |
·标准额定功率: | 在标准工条件条下的额定功率。 |
·尖峰功率: | 在短时间内,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可以安全运行的最大功率。 |
·极限功率: | 由结构和强度条件所限定的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最大功率。 |
·最大连续功率: |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连续输出的最大功率。 |
·额定转速: | 发出额定功率时的转速。 |
·最大连续转速: | 允许连续运行的最大转速。 |
·慢车转速(怠速): | 给定的燃气轮机可以稳定运行并由它开始加速或停机的转速。车辆用的燃气轮机亦可
称为怠速。 |
·安全切断转速: | 使超速保护装置动作以切断向燃气轮机供应燃料时的燃气轮机转速。 |
·涡轮进口温度: | 第-级涡轮导向器前的工质平均温度(总温)。 |
·热效率: | 输出功与耗热量之比。耗热量用燃料的低热值计算。 |
·热耗率: | 单位输出功的耗热量。耗热量用燃料的低热值计算。 |
·热能利用率: | 输出功与供给外界有用热能之和对于耗热量之比。耗热量用燃料的低热值计算。 |
·质量功率比: | 燃气轮机总净质量与额定功率之比。单位用 kg/kW 表示。 |
·回热度: | 在回热器中工质所吸收的热量,与燃气温度降低到空气进口温度时燃气所释放出的理
论热量之比。 |
·死区: | 输入控制系统的信号变化而执行机构不产生随动响应的一个区域。对转速而言,死区
用额定转速的百分数表示。 |
·蒸汽和[或]水的喷注: | 向工质喷注水蒸汽和(或)喷注水以增加输出功率和减少排气中氧化氮的含量。 |
·可靠性: | 成功地完成预期运行功能的概率。用百分比表示。 |
·可用性: |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处于备用状态及使用状态的时间之和占总的消逝时间的百分比。 |
·盘车: | 用外力使转子作低速(连续或断续的)转动。 |
·起动: | 指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达到规定的运行状态的程序过程。这些状态可以是:
a. 脱开起动设备;
b. 达到预先选择的转速;
c. 机组燃气温度升高到预先选择的值;
d. 发电机线路断路器合闸。 |
·强迫停机: | 由于故障,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不在它的计划维护期间的停机。 |
·维修: | 为保证燃气轮机或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良好状态下运行所作的检查、更换备件、小修
和大修等工作的总称。 |
·小修: | 小修指通过局部修理和[或]更换使机组回到可运行状态的维修工作。 |
·大修: | 根据对经济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在修理厂对在预定的使用期内不能维持使用
寿命的全部零部件进行修理和更换,使机组达到规定的可运行状态。 |
·视情维修: | 根据现场运行的燃气轮机状态监测、外观巡视和各系统管路附件的直观检查结果而进
行的例行维修工作。通常可使用光学孔探仪进行内部构件检查和进行在线水清洗等手段,
确保机组完好运行。当确信燃气轮机构件出现故障而影响机组运行时,可在现场快速地更
换出现故障的单元体或零部件。 |
·在线水清洗: | 燃气轮机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对压气机进行水清洗的过程。 |
·验收试验: | 向用户证明符合合同规定的某些条款的试验。 |
·燃料高热值: | 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全部热量。 |
·燃料低热值: | 燃料高热值减去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水的汽化潜热。 |
·燃料消耗率: | 单位时间内,单位输出功的燃料消耗量。 |
·原油: | 从地下开采出来未经变动、提炼或制作的自然状态的石油。 |
·燃油: | 为了产生热量或作功,在炉子里或燃烧室里燃烧的所有液体石油产品,不包括闪点在
38℃以下的油。 |
·天然气: | 由气田、油田开采出来的一种含有大量甲烷和少量其他碳氢化合物及惰性气体的可燃
性气体。 |
·煤气: | 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对煤低温焦化处理制成的气体,其中氢和甲烷的含量较高。 |
·焦炉煤气: | 煤在炼焦炉中干馏制得的气体,是炼焦的副产品。 |
·水煤气: | 蒸汽通过灼热焦炭产生的气体,含有较多的氢和一氧化碳。 |
·炼厂气: | 在石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副产品,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还含有相当比例的氢。 |
·高炉煤气: | 由吹入高炉的空气经过热焦炭、白云石和铁矿石的矿石层而产生的热值较低的煤气,
主要由氮、一氧化碳和氢组成。 |
·煤的气化气: | 由煤加压氧化得到的气体,它含有一氧化碳、氢、少量的甲烷和较多的不可燃气体。 |
·灰分: | 可燃物充分燃烧时剩下的固体残渣。 |
·残炭: | 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对液体燃料急剧加热[超过 3.438℃]后所留下的炭质残渣。 |
·液压油系统: | 向调节装置、控制系统以及盘车装置等设备的液压执行机构提供所用液压油的供油系
统,包括油泵、油滤、阀门和管道等部件。 |
·(润)滑油系统: | 向机组轴承、传动装置及其附属设备提供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洁净润滑油,对设备进行
润滑和冷却,以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油滤、散热器、加热器、
阀门和管道等部件。 |
·燃料处理系统: | 在燃料进入燃气轮机前,使其物理性能指标和化学组分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预处
理系统。 |
·燃料供应系统: | 为燃气轮机提供燃料的系统,包括燃料箱、过滤器、燃料增压装置、阀门和管道等部件。 |
·进气过滤装置: | 消除燃气轮机进气中所含灰尘、污物和盐分等的设备。 |
·进气[排气]消声器: | 降低燃气轮机自进[排]气道向外传输噪声的设备。 |
·蒸发式冷却器: | 在干燥的大气环境下,利用进气气流卷带水汽而提高气流相对湿度,以降低进气温度
的冷却器。 |
·进气加温和[或]冷却装置: | 在进气系统中设置的热交换器。为防止进气过滤装置内结冰,它可以加热进气;或在
外界大气温度过高而影响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时,则可冷却进气。 |
·箱体: | 为保护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主要部分不受风雨侵蚀和减弱噪声外传所用的可拆外罩。 |
·余热锅炉: | 把燃气轮机排气的余热传递给另一循环(如蒸汽循环)工质的热交换器。包括为提高蒸汽
产量而配备的补燃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