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飞基地: | 主管机关确定的,负责对受检雷达实施检飞试验的单位。 |
·检飞航线: | 按检飞要求确定的目标机理想运动轨迹。 |
·检飞架次(简称架次): | 检飞时,目标机起飞后按规定检飞航线完成规定飞行任务直到返航降落的次数。一架飞机
完成上述一个起飞和降落计为一个检飞架次。 |
·航路捷径: | 受检雷达到目标机速度矢量的方向线在该雷达坐标系基底水平面上投影的最短距离。 |
·目标机飞行高度: | 目标机距受检雷达所在水平面的最短距离。 |
·进入飞行(简称进入): | 目标机按规定飞行诸元迎向受检雷达所作的飞行。 |
·背离飞行(简称背离): | 目标机按规定飞行诸元背向受检雷达所作的飞行。 |
·有效进入(背离): | 检飞时能获得有效数据的进入(背离)。 |
·观测: | 雷达波束扫过目标时进行的观察和测量。 |
·制导方式: | 为校正导弹运动而采用的控制方式。 |
·探测精度: | 雷达探测目标时,目标坐标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的统计值。一般用均方根误差表示。 |
·雷达最大发现距离: | 在有目标指示情况下,雷达对指定飞行高度的目标机的最大探测距离。 |
·坐标差测量精度: | 受检雷达对目标角度(距离)坐标和导弹角度(距离)坐标之间的差值(即坐标差)的测量误
差。通常用误差综合评定值表示。 |
·误差综合评定值: | 在同一检飞条件下,在指定区间内,各次进入误差的样本平均值(绝对值)与子样标准差的
和。通常分为系统误差综合评定值和随机误差综合评定值。 |
·系统误差: | 多次测量中测量值对真值的固定偏移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分量。 |
·随机误差(起伏误差): | 多次测量中测量值虽无规则地变化,但仍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和一定概率分布的误差分
量。 |
·制导雷达反应时间: | 制导雷达从发现第一点目标信号起直到向导弹发控系统首次准确输出规定的各项参数为
止的时间。 |
·询问机覆盖范围: | 对应答信号的发现概率为90%时的覆盖范围。 |
·询问机识别距离: | 询问机对飞机发射询问信号并能接收到应答信号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 |
·杂波中目标可见度: | 当目标进入杂波区后,在雷达平面位置显示器上以要求的发现概率发现目标时,杂波回波
强度与目标回波强度之比。通常用分贝表示。 |
·导弹无线电控制探测仪(简称无控仪): | 指令制导方式的制导雷达检飞时,能接收受检雷达的导弹询问脉冲和无线电指令,并能向
受检雷达发回导弹回答信号的设备。检飞时,该设备安装在目标机上。 |
·导弹导引头(简称导引头): | 安装在导弹上引导导弹飞行的自动导引系统的部件。 |
·询问机: | 敌我识别系统中的询问设备,发射编码信号,根据是否有应答信号来确定敌我的一种二次
雷达。 |
·应答机: | 敌我识别系统中的应答设备,接收询问机发来的编码信号并发射应答信号,使装有本设备
的飞机能被询问站所识别。 |
·标准设备: | 用于精确测量目标机坐标的设备。 |
·记录(处理)设备: | 检飞时,能对雷达精度样本进行记录(数据处理)的设备。 |
·系统对接检查: | 按产品标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雷达各分系统之间的对接项目进行的检查。 |
·全站功能检查: | 按产品标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制导雷达全站战斗功能检查项目进行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