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 | 军事上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有效使用,同时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
综合措施。其内容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摧毁、电子防御。按技术领域可分为雷
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等。 |
·电子对抗侦察: | 搜索、截获、分析敌方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或水声)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
型、用途等情报的电子技术措施。它包括电子支援侦察(战术电子侦察)和电子情报侦察(战略
电子侦察)。 |
·电子干扰: | 利用辐射、反射、散射、折射或吸收电磁(或声)能量来阻碍或削弱敌方有效使用电子设备
的技术措施。 |
·电子防御: | 为消除或削弱敌方的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及反辐射摧毁的效能,以保障己方电子设备
和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战术技术措施。 |
·电子对抗装置: | 用于电子对抗的系统、设备、装置和器材的总称。 |
·电子对抗系统: | 由若干电子对抗设备和器材组成的统一协调的整体。一般由侦察、干扰和相应的通信、指
挥控制等设备组成,也可由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各分系统组成。主要用于对敌方各种辐射
源信号进行截获、分析、识别、威胁告警,并能引导有源/无源等干扰设备实施干扰。按平台可分
为地面、舰载、机载和星载电子对抗系统等。 |
·通信对抗: | 采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对敌方无线电通信进行侦察、干扰,破坏和扰乱敌方通信系统正常
工作,并保障己方实现有效通信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 |
·通信对抗设备: | 用于通信侦察、通信干扰的电子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
·雷达对抗: | 采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对敌方雷达进行侦察、干扰,削弱或破坏其有效使用,并保障
己方雷达正常工作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 |
·雷达对抗设备: | 用于对敌方雷达实施侦察、干扰的电子设备和器材的总称。 |
·光电对抗: | 采用专门的光电设备和器材,对敌方光电设备进行侦察、干扰,削弱或破坏其有效使用,并
保障己方人员和光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按光波的性质主要分为可见
光、红外、紫外和激光对抗。 |
·水声对抗: | 使用专门的水声设备和器材,对敌方声探测设备和声制导兵器进行侦察、干扰,削弱或破
坏其有效使用,保障己方水声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 |
·水声对抗设备: | 用于水声侦察、水声干扰的电子设备和器材的总称。 |
·电子对抗系统反应时间: | 从辐射源信号进入对抗系统作用范围起,经过搜索、截获、测量、分析处理,到按系统规定
要求发出干扰信号的时间。 |
·电子对抗模拟试验场: | 为了检验电子对抗的效果或训练战勤人员,由多种电子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进行对抗试
验,以模拟敌我双方电子对抗过程的试验场所。 |
·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 | 在频域、空域、时域和功率域等方面模拟各种辐射源电磁信号环境的设备。 |
·电子对抗训练模拟器: | 专用于训练指战员在人为的电子对抗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模拟设备。 |
·电子对抗分析评价系统: | 以系统模拟技术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进行完整的电子对抗模拟的系统。主要用于
各种电子对抗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
·反辐射武器: | 利用敌方电磁辐射信号作为制导信息,跟踪和摧毁该辐射源的一种武器。 |
·电子对抗部队: | 担负电子对抗侦察与干扰任务的特种技术部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按专业划分
为通信对抗部(分)队、雷达对抗部(分)队、光电对抗部(分)队、通信情报侦察部(分)队、雷达情
报侦察部(分)队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电子对抗侦察,了解敌军部署情况;必要时以干扰手段
使敌军的通信联络中断、雷达迷盲、武器失控,保障己方部队作战胜利。
2.22 电子对抗军官 EW officer
经过专门训练,承担电子对抗部队作战指挥和勤务管理任务的专业军事干部。 |
·电子情报: | 从敌方发射的电磁(或声)信号中,经侦察和处理后所得到的技术信息和军事情报。 |
·电子情报侦察: | 利用电子侦察设备截获并搜集敌方各种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或声)信号,经分析和处理,
根据辐射源信号的特征参数和空间参数,确定其类型、功能、位置及变化,为对敌斗争和电子对
抗决策提供军事情报。 |
·电子支援侦察: | 对敌方电磁(或声)辐射源进行实时搜索、截索、测量特征参数、测向、定位和识别,判别辐
射源的性质、类别及其威胁程度,为电子干扰、电子防御、反辐射摧毁、战场机动、规避等战术运
用提供电子情报。 |
·雷达侦察: | 利用雷达侦察设备,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截获、测量、分析、识别及对雷达测向、定位的一
种电子对抗侦察。 |
·通信侦察: | 利用通信侦察设备,对敌方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分析、识别、监视和对通信设备
测向、定位的一种电子对抗侦察。 |
·光电侦察: | 对敌方光电设备辐射或散射的光谱信号进行搜索、截获、定位及识别,并迅速判明威胁程
度,以获取情报的一种电子对抗侦察。 |
·红外侦察: | 利用红外传感器接收探测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测定其技术参数,以判别红外辐射源的性
质;或向敌方发射红外辐射能,利用其反射特性,判明敌配套武器系统的威胁程度,测定其位
置,以获取情报的一种电子对抗侦察。 |
·激光侦察: | 利用激光传感器接收敌方激光源的辐射或散射信号,测量其技术参数,判明敌方激光源的
类型、方位;或向敌方发射激光,利用其反射特性,判明敌方兵器的光学特性,识别该兵器类型,
必要时测定其位置,以获取情报的一种电子对抗侦察。 |
·水声侦察: | 利用水声设备在水中靠被动工作方式查明敌方水声设备、声制导兵器和一切水下声辐射
源信号的方位及技术参数,确定目标类型、部署和数量,判明威胁程度,以获取情报的一种电子
对抗侦察。 |
·电子侦察站: | 指具有电子侦察功能、能对敌方电磁(或声)辐射信号进行侦收、分析和处理,以形成有用
电子情报的工作站。分为固定站和移动站两类。 |
·电子侦察飞机: | 指装载电子侦察设备执行战略、战术电子情报侦察任务的专用飞机。分为有人驾驶飞机
(含直升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含遥控飞行器等)。 |
·电子侦察船: | 指装备多种电子侦察设备,用于中远海域执行电子情报侦察任务的专用船只。 |
·电子侦察卫星: | 指装载电子侦察设备,以获取战略电子情报的专用人造卫星。 |
·雷达告警接收机: | 对敌方雷达信号能实时截获、识别、告警的一种雷达侦察设备。 |
·激光告警接收机: | 对敌方激光辐射源信号能实时截获、测量、识别、告警的激光接收设备。 |
·红外告警接收机: | 能根据红外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和预定的判断准则发现和识别来袭导弹、炮弹、飞机或其它
兵器,并及时告警的红外接收设备。 |
·侦察接收机: | 专门用于侦收、分析电磁(或声)信号的接收设备。 |
·搜索接收机: | 对侦察频段内的电磁信号,能自动或人工进行频率或方位搜索、截获和测量的侦察接收设
备。 |
·宽开接收机: | 能同时接收工作频段内所有信号的侦察接收设备。 |
·频率引导接收机: | 利用侦收到的辐射源信号频率来引导干扰机在该频率上实施干扰的侦察接收设备。 |
·声光接收机: | 利用声波对激光束的衍射作用进行测频的侦察接收设备。 |
·声栅接收机: | 利用声栅对表面波的衍射作用进行测频的侦察接收设备。 |
·压缩接收机: | 利用快速微扫本振,截获侦察频带内所有信号,通过色散延迟线压缩,转换到时域进行测
频的侦察接收设备。又称微扫接收机。 |
·瞬时测频接收机: | 利用延迟线,将频率信息变换为相位信息,通过监相器实现瞬时测频的侦察接收设备。 |
·信道化接收机: | 利用邻接滤波器组实现多信道瞬时测频的侦察接收设备。 |
·射频调谐接收机: | 利用可调谐的带通滤波器直接在射频上调谐并测频的侦察接收设备 |
·直检式接收机: | 对未经变换的射频信号直接进行检波的侦察接收设备。 |
·全景接收机: | 能同时显示频带范围内收到的所有信号的频率及其相对强度的侦察接收设备。 |
·全景显示器: | 能同时显示所收到的不同频率的所有信号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对强度等特性的显示装置。 |
·中频显示器: | 能对信号中频频率进行频谱分析和显示的显示装置。 |
·方位频率显示器: | 同时显示被侦察辐射源的方位和载波频率的二维显示装置。 |
·字符表格显示器: | 用字符和表格方式显示各种数据信息(如辐射源参数和类型特征)的装置。 |
·方位显示器: | 显示被侦察辐射源方位的装置。一般有极座标、直方形和数字式方位显示器。 |
·态势显示器: | 能显示战斗环境中敌我双方各辐射源信号和位置以及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态势及其变化
趋势的装置。 |
·信号识别: | 将被测辐射源信号特征参数与已知辐射源信号特征参数相比。以确认被测辐射源信号属
性的过程。又称辐射源识别。 |
·编码识别: | 利用预先存贮的各种信息编码与接收机接收到的信息编码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所接收的
信号的编码形式和有关参量的过程。 |
·识别数据库: | 按一定格式存贮已知辐射源标准特征参数、识别容差和属性的数据库。 |
·识别可信度: | 描述辐射源识别结果可信程度的量。 |
·威胁等级: | 描述辐射源威胁程度的量。 |
·信号分选: | 按信号特征参数从随机交叠的信号流中分离出各个辐射源信号的过程。 |
·侦察时间: | 从辐射源信号进入侦察设备的作用范围起至测定完该信号参数所需的时间 |
·侦察距离: | 侦察设备能够以规定的概率截获和分析某一辐射源信号的最大距离。 |
·截获概率: | 在规定的条件下,侦察设备捕获辐射源信号的概率。 |
·截获时间: | 在规定的条件下,侦察设备从搜索辐射源信号起到达到给定截获概率所需要的时间。 |
·测向: | 测定辐射源方向的专门电子技术。 |
·搜索法测向: | 控制测向天线,使波束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搜索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非搜索法测向: | 使用多付固定天线,比较各天线侦收信号的辐度或相位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
术。 |
·最大信号法测向: | 利用天线方向图的最大值方向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最小信号法测向: | 利用天线方向图的最小值方向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等信号法测向: | 转动安装在同一机座上的两套特性完全相同、方向图部分重叠的天线,使其收到的信号幅
度相等,由两方向图交点轴的方向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比幅法测向: | 利用方向图部分重叠的多付天线接收同一辐射源信号,比较各天线接收信号的幅度来确
定其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比相法测向: | 利用空间位置不同的两付或多付天线接收同一辐射源信号,比较各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位
来确定其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干涉仪测向: | 利用同一信号到达天线阵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瓦特森-瓦特测向: | 从接收同一辐射源信号的各天线上,提取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因子,进行比较组合来确定其
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是比幅法和比相法的复合应用。 |
·单脉冲测向: | 利用两付或多付天线接收同一辐射源信号的同一脉冲,比较其幅度或相位来确定其方向
的一种测向技术。 |
·多卜勒测向: | 从辐射源与测向天线之间相对运动时信号频率产生的多卜勒频移中,提取含有信号方位
的因子来确定其方向的-种测向技术。 |
·时差测向: | 从接收同一辐射源信号的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付天线上,测量或计算信号到达的时间差来
确定其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视觉测向: | 将接收的被测信号通过显示器终端,利用示波管荧光屏显示亮线来指示辐射源方向的一
种测向技术。 |
·听觉测向: | 将接收的被测信号通过耳机终端,利用听觉测出信号的最小或最大音响点,并由表示方向
的装置来确定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高角波测向: | 测定电波入射角大于60o的辐射源方向的一种测向技术。 |
·方位慢速可靠搜索: | 侦察天线转速远小于辐射源天线转速,同时又保证在侦察天线旋转一周时间内能接收到
辐射源信号的一种搜索方式。 |
·方位快速可靠搜索: | 侦察天线转速远大于辐射源天线转速,同时又保证在侦察天线旋转一周时间内能接收到
辐射源信号的一种搜索方式。 |
·方位概率搜索: | 侦察天线转速处于方位慢速可靠搜索与方位快速可靠搜索之间的一种搜索方式。 |
·选频搜索: | 在选定的某些频率信道上对辐射源信号搜索的一种方式。 |
·测向灵敏度: | 在规定的测向误差范围内,测向设备或系统能测定辐射源方向的最小信号的场强或功率 |
·测向时间: | 测向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信号场强(功率)和测向精度条件下,完成一次测向所用的最短
时间。一般用平均值表示。 |
·测向精度: | 测向设备所测方向与被测辐射源的真实方位之间的角度差。一般用均方根值表示。 |
·无源定位: | 由一个或多个接收台组成定位设备,测量被测辐射源信号到达的时间和方向,利用相关技
术和其它办法来确定其位置的一种技术。 |
·单站定位: | 由一台测向机测量经电离层反射的辐射源信号的方位和仰角,再根据电离层的高度计算
其位置的一种技术。 |
·交叉定位: | 在已知座标的两点或多个点上,对同一辐射源测向,由方位线相交来确定其地理位置的一
种技术。 |
·时差定位: | 在已知位置的两点或多点上,用侦察设备测量同一被测信号到达的时间差,由多组双曲线
或多组双曲面的交点来确定辐射源位置的一种技术。 |
·定位精度: | 辐射源地理位置的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一般用圆概率误差表示。 |
·测频: | 测定辐射源信号工作频率的专门电子技术。 |
·搜索法测频: | 侦察接收机进行频率搜索,发现辐射源信号并测定其频率的技术。 |
·非搜索法测频: | 侦察接收机不进行频率搜索,能发现辐射源信号并测定其频率的技术。 |
·测频精度: | 被测辐射源信号频率的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频率差。 |
·方位分辨力: | 能区分两个相同辐射源信号的最小角度。也称角度分辨力。 |
·频率分辨力: | 能区分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频率辐射源信号的最小频率间隔。 |
·信号环境密度: | 每秒超过雷达侦察接收机检测门限的随机信号流的脉冲平均数。或在单位时间内超过通
信侦察接收机灵敏度的随机信号数量。 |
·储频技术: | 能够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储存-定时间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