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 录   个人中心   系统维护   用户注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术语细览

泊管

标准号:GJB 4429-2002   标准名称:军用雷达术语       2003-02-08

基本信息

【名称】 泊管
【英文名称】 platinotron
【定义】 具有重人电子注、非谐振型的正交场返波管。

同源术语

·雷达利用电磁泼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的装备或装置。
·预警雷达用来发现和跟踪远距离(千公里量级)目标,担负预先报警任务的警戒雷达。
·战术预警雷达用来发现和跟踪中距离(千公里左右)目标的预警雷达。
·战略预警雷达用来发现和跟踪战略目标的预警雷达。它主要是对卫星以及中、远程弹道导弹目标进行搜索、发现、 跟踪和识别的预警雷达。包括导弹预警雷达、反导防御雷达、空间跟踪雷达等。
·机载预警雷达装在飞机上,用来发现、跟踪目标,与其他系统配合引导作战的雷达。亦称预警机雷达。
·空间目标监视雷达见2.1.2.3。
·对空监视雷达在防空预警系统中,用来搜索、监视、引导和识别空中目标的雷达。亦称对空情报雷达。
·地面监视雷达见2.1.2.6。
·引导雷达用来精确测定目标坐标并担负引导任务的雷达。
·警戒雷达用来发现远距离目标并测量其坐标,担负警戒任务的雷达。亦称搜索雷达。
·搜索雷达见2.1.2.1。
·低空监视雷达用来探测低空目标、担负低空补盲任务的雷达。
·测高雷达用来测定目标高度的对空监视雷达。
·跟踪雷达在发现目标后,能自动连续跟踪目标,并测定目标参数(诸元)的雷达。
·火控雷达为武器装备火控系统提供目标参数(诸元)的雷达。
·炮瞄雷达可在搜索捕获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并控制火炮瞄准目标的火控雷达。
·目标指示雷达为攻击武器及火控雷达提供目标参数(诸元)的雷达。
·截获雷达见 2.1.2.16。
·战场侦察雷达用来侦察和判断战场上固定目标及军事活动目标的雷达。
·远程战场侦察雷达用于远距离侦察战场上军队布署、机动情况和军事设施的雷达。
·地炮雷达为地面炮兵侦察和校(正)射(击)的雷达。包括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等。
·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用来测定炮弹弹着点,校正火炮射击诸元以提高射击命中率的雷达。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根据敌方炮弹轨迹外推测定敌方炮位,提供给我方炮兵并根据还击炮弹轨迹外推弹着点,以校正火 炮,提高射击命中率的雷达。
·盲目着陆雷达设置在机场(或舰艇),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引导飞机安全着陆(或着舰)的雷达。
·空中交管制雷达用来监视、指挥飞机按规定航线飞行或在机场起落、为飞行管制系统提供空中飞行器信息的雷达。 亦称飞行管制或航行管制雷达。包括远程航路监视雷达、近程机场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等。
·反迫击炮雷达用来测定迫击炮弹轨迹,从而计算出敌方迫击炮阵地并为我方作校射的雷达。
·航海雷达用来保障海上航行雷达的通称。
·海面监视雷达用来发现和监视海面和空中目标的雷达。包括岸防雷达和舰载搜索雷达。
·岸防雷达用来监视近海目标及其他低空目标的雷达。包括对海警戒雷达、岸舰导弹制导雷达和海岸炮炮瞄雷 达等。
·机载火控雷达装在飞机上,能完成目标的搜索、截获和跟踪,实时为火炮或导弹控制提供目标参数的雷达。
·多功能火控雷达以火控雷达的功能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功能的雷达。
·机载测距雷达测量载机与目标间距离的雷达。亦称为测距器。
·轰炸导航雷达用来引导轰炸机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到所需攻击目标的上空,并与光学瞄准装置协调完成对目标的瞄 准和攻击的雷达。亦称领航轰炸雷达。
·多普勒导航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飞机的地速和偏流角等,用来实时解算载机的地理位置的雷达。
·地形观察雷达装在飞行器上,用来观察地球表面可建立数字地形数据库的成像雷达。
·机载截击雷达用来搜索、截获和跟踪空中目标,提供武器瞄准、射击和判断数据的机载雷达。
·护尾雷达装在飞机尾部,用来发现从尾部来袭目标的机载雷达。亦称机尾报警雷达。
·轰炸雷达担负轰炸瞄准任务的机载雷达。
·机载防撞雷达用来防止碰撞、确保航行安全的机载雷达。
·地形回避雷达根据载机前方不同地形产生控制指令,传送给自动驾驶仪操纵飞机避开障碍物的机载雷达。
·雷达高度表用来测定飞机与地面相对高度的机载雷达。
·反潜搜索雷达搜索潜水艇等目标的机载雷达。
·测量雷达用来精确测量目标(导弹、卫星等)运动参数和目标特性的雷达。包括导弹测量雷达、导弹目标特性 测量雷达、卫星目标特性测量雷达和靶场测量雷达等。
·测控雷达对合作目标进行精密测量并提供控制信息的雷达。
·卫星监视雷达对卫星进行监视、跟踪的雷达。
·雷达目标截面积测量雷达用来测量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积的雷达。简称RCS测量雷达。
·探地雷达用来探测地下目标(地雷、管道等)的雷达。
·气象雷达用来探测大气中风、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要素以及云和降水等气象目标的雷达。包括测风雷达、 天气雷达(亦称测雨雷达)和测云雷达等。
·测风雷达用来探测大气中风、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雷达。包括高空气象探测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多 普勒激光雷达等。
·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利用对探空气球所携带的探空仪、回答器或探空仪、反射靶相配合,用来探测高度30km以下空中不 同大气层的水平风向风速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雷达。
·风廓线雷达用来探测高度20km以下空中风的测风雷达。包括平流层风廓线雷达、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和边界层 风廓线雷达等。
·多普勒激光气象雷达用来探测对流层低层大气风场,反映大气运动参数的激光雷达。
·天气雷达用来探测大气中积雨云、雷雨等降水系统的强度、范围及其变化,云和降水粒子的平均径向速度和速 度谱宽的雷达。亦称测雨雷达。包括相参天气雷达和非相参天气雷达。相参天气雷达亦称多普勒天气 雷达,非相参天气雷达亦称常规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探测大气中积雨云,雷雨等降水系统的天气雷达。它除具有提供天气目标的强度场 图像外,还用来探测云和降水粒子的平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提供天气目标的速度场图像。
·非相参天气雷达探测大气中积雨云、雷雨等降水系统的强度及其分布,提供天气目标强度场图像的天气雷达。
·测云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测量云底和云顶高度的激光雷达。
·雷场探测雷达用来探测地下或散布于地表的各种地雷及其分布的雷达。
·树丛穿逶雷达用来探测隐蔽在树丛中目标(如坦克、车辆等)的雷达。
·制导雷达用来控制和引导导弹飞行的雷达。
·照射雷达用电磁波照射目标,为半主动寻的弹载雷达导引头提供目标信息的雷达。
·地空导弹目标射击指挥雷达地基防空导弹系统中用来进行空中目标监视和导弹射击火力分配控制的雷达。通常为相控阵三坐 标雷达。
·末制导雷达装在导弹弹头内,在导弹飞行末段控制和引导导弹头击中目标的雷达。
·雷达引信装在导弹或炮弹弹头内,在导弹或炮弹接近目标时在最佳时刻自动引爆战斗部以提高导弹或炮弹杀 伤力的雷达。亦称弹载雷达。
·敌我识别器用来识别敌方、我方目标属性的二次雷达。它通常发射编码询问信号,根据规定的应答信号确定敌 我。
·导航雷达对舰船进行航路引导的雷达。
·多功能雷达用来完成多种功能(警戒、目标指示、多目标跟踪、导弹制导等)的雷达。
·空间交会雷达用来弓I导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完成交会租对接的雷达。
·栅栏雷达利用多个前沿阵地雷达发射的波束在空中成栅栏状相互交会构成的多基地雷达。
·一次雷达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的电磁波,以判断目标存在并获得目标信息的雷达。
·二次雷达发射信号并接收应答信号以获得合作目标信息的雷达。
·无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仅接收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其他辐射源散射的电磁波并获得目标信息的雷达。亦 称被动雷达。
·两坐标雷达能同时测定目标的两个坐标(距离、方位或距离、仰角)的雷达。
·三坐标雷达能同时测定空中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或高度)的雷达。
·电扫描雷达采用电控的方法无惯性地快速改变天线波束指向的雷达。包括频率扫描雷达、相位扫描雷达和频相 扫描雷达。
·频率扫描雷达改变发射信号频率,利用频率扫描天线改变阵元口径场分布使波束扫描的雷达。
·相控阵雷达控制阵列天线上各个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从而使波束扫描的雷达。亦称相位扫描雷达。
·多目标跟踪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技术产生的单脉冲测角波束,同时实施对多个目标跟踪的雷达。
·堆积波束雷达在仰角上用多个相邻接的窄波束堆积以复盖所需探测空域的雷达。亦称多波束雷达。
·V形波束雷达有两个天线,一个产生垂直波束,一个产生倾斜45o的波束,构成V形的两个波束回时沿方位轴旋 转,将两路信号数据经过相应处理来确定目标位置的三坐标雷达。
·脉冲雷达发射射频脉冲信号的雷达。
·极化雷达能发射和(或)接收多种极化电磁波,利用目标雷达截面积(RCS)在不同极化方式下所表现出的差异 来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或从背景杂波干扰中区别出目标的雷达。
·脉冲压缩雷达发射已调制(或编码)的宽脉冲,并将接收回波信号压缩成窄脉冲的雷达。
·频率分集雷达能同时或相继地发射、接收和处理n(n≥2)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的雷达。
·频率捷变雷达能使每个发射脉冲的载频,以随机、脉组或自适应的方式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快速变化的雷达。
·动目标显示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将活动目标从固定目标背景中提取出来的雷达。
·动目标检测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不仅能区分动目标和固定目标而且能检测其信号强度超过杂波的切向飞行目标以 及利用多普勒滤波器组具有速度分辨力的雷达。
·多普勒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发现单一活动目标并测量其径向速度的连续波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利用回波信号的多普勒效应,采用高、中脉冲重复频率对回波脉冲串进行相干频域处理来抑制杂波, 从而分辨和检测运动目标信号的脉冲雷达。
·连续波雷达发射和(或)接收连续射频信号的雷达。
·准连续波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约为雷达重复周期一半,对载波可进行调频、调相或编码调制的雷达。
·调频雷达发射信号频率按-定规律调制的连续波雷达。
·全相参脉冲雷达雷达的全部信号(发射信号、本振信号、相位比较基准信号、定时信号等)在不同的重复周期内都与高 频率稳定度的主振信号保持严格相位关系的脉冲雷达。
·非相参脉冲雷达在发射信号、接收本振信号、定时信号等之间都未能保持固定相位关系的脉冲雷达。它通常采用。自 激振荡式发射机,如磁控管发射机。
·中频锁相相参脉冲雷达由振荡式发射机产生的信号经变频后能在每一脉冲重复周期内中频频域通过锁相术形成与顺序 保持严格相位关系的中频相位比较基准信号的脉冲雷达。
·初相补偿相参脉冲雷达运用数字技术消去由振荡式发射机产生的信号,在每一重复周期内的初始随机相位而获得接收相参 的脉冲雷达。
·序列波束雷达利用顺序转换波束对目标进行角度跟踪的雷达。
·测速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运动物体相对速度的雷达。
·圆锥扫描雷达利用天线波束偏离瞄准轴一个小角度,并围绕瞄准轴旋转(波束转成圆锥形)得到角误差信息,从而 控制天线对目标进行角跟踪的雷达。
·单脉冲雷达利用天线同时形成的多个波束从单个目标回波脉冲获得目标角信息的雷达。
·比幅单脉冲雷达利用和、差波束获得目标角误差信息,从而对目标进行跟踪的单脉冲雷达。
·比相单脉冲雷达利用回波到达天线的相位差来确定目标的角误差,从而对目标进跟踪的单脉冲雷达。
·单通道单脉冲雷达通过各种方式使和、差通道合并成单通道,并在输出端获得圆锥扫描雷达相同的角误差信息的单脉 冲雷达。
·双(三)通道单脉冲雷达接收机中有两路或三路中频通道的单脉冲雷达。
·超视距雷达发射短波(或微波)信号,电磁波以天波或地波方式传播,能发现雷达视线以下目标的雷达。
·天波超视距雷达发射短波信号,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以反射跳跃方式传播,接收经电离层一次或多次反射的 目标回波的超视距雷达。
·地波超视距雷达利用海洋表面对电磁波绕射传播特性,接收目标回波的超视距雷达。
·微波超视距雷达工作在微波频段,利用大气波导传播方式,或利用对流层散射传播方式探测目标的超视距雷达。
·固态雷达各分系统,尤其是发射分系统采用固态器件构成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利用与目标作横向相对运动的小孔径天线,采用相参信号处理方法产生一等效的长天线效应来获取 高方位分辨力的相参成像雷达。亦称综合孔径雷达,一般为机载或星载雷达。
·逆合成孔径雷达利用目标相对于雷达站的视角转动,运用信号处理的算法对目标进行横向成像的雷达。
·侧视雷达采用一个固定的侧视天线,波束指向垂直于平台运动方向的合成孔径成像雷达。
·低截获概率雷达具有较低的被截获概率,不易被电子侦察接收机发现的雷达。
·双基地雷达接收和发射设在两个分离基地上,且间距与探测目标的距离相比拟而构成的雷达。
·多基地雷达采用双或多个发射基地和多个(或一个)接收基地构成的雷达。
·谐波雷达利用某些目标的非线性反射特性,检测回波谐波信息的雷达。
·谐振雷达利用目标尺寸与雷达波长相比拟时而发生的谐振效应,而增大雷达截面积的雷达。
·噪声雷达利用噪声调制载波作为发射信号的雷达。
·相美法噪声雷达利用延时后的发射样本与接收信号相关特性进行目标检测的噪声雷达。
·频谱分析噪声雷达发射信号为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加基准发射信号的和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 进行目标检测的噪声雷达。
·辛德勒法噪声雷达利用基准发射噪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之拍频(频率差)的频谱来检测动目标的噪声雷达。亦称活 动目标频谱分析法噪声雷达。
·非正弦波雷达发射信号的载波不采用正弦波的雷达。
·冲激雷达发射信号为极窄(纳秒量级)的高功率无载波冲激脉冲的雷达。
·宽带雷达宽带雷达是百分比带宽较宽的宽带工作或宽带波形雷达。
·起宽带雷达瞬时信号带宽超过中心频率25%的雷达。
·扩谱雷达发射扩展频谱信号的雷达。它具有低截获和抗干扰能力。
·多谱综合雷达将多个频谱、有源和无源探测器综合在一起的雷达。它的电磁频谱包括雷达波段、红外、可见光和紫 外波段,并可以有多种结合模式,如微波和毫米波段的双波段雷达,S、C、K、Ku四波段雷达,微波和红外、 电视跟踪、激光测距相结合的雷达。
·微波全息雷达利用全息照像技术和回波信息处理技术,从而获得被测目标的直观图像的高分辨力的微波雷达。
·标准微波全息雷达利用标准微波全息技术获得实用的分辨力的雷达。它的全息图尺寸必须与目标斜距的数量级相同, 主要用于近距离目标成像。
·合成微波全息雷达以小孔径天线获得等效的大孔径全息图的雷达。包括切向合成微波全息雷达和径向合成微波全息 雷达。
·切向合成微渡全息雷达利用天线与目标散射波前的相对切向运动形成全息图(一维合成微波全息图)的雷达。亦称合成孔 径雷达。
·径向合成微波全息雷达利用天线与目标散射波前的相对径向运动形成全息图的雷达。包括扫频合成全息雷达和多频合成 全息雷达。
·多频合成微波全息雷达多个频点的合成微波全息雷达。它能使标准微波全息系统具有纵向分辨力,频点越多,频带越宽,效 果越好。
·成像雷达探测目标并给出目标物理形状的高分辨力雷达。
·激光重达利用激光束探测目标的雷达。
·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采用正交编码全向发射,接收用匹配滤波处理获得发射和接收天线阵方向图的雷达。它是一种四维 (距离、方位、仰角和速度)雷达。
·便携式雷达靠人肩扛或手提便可转移的雷达。
·机动雷达装在机动车、拖车或方舱内能随时转移的雷达。
·高机动雷达具有快速自行转移能力,并能自动调整天线座水平和自动寻北的机动雷达。
·半固定雷达无自行转移能力,需靠外部提供运输工具才能转移的雷达。亦称可移动式雷达。
·固定雷达无自行转移能力,安装前需进行基础施工并固定在此基础上的雷达。
·机载雷达装在飞行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气球等)上的雷达。
·舰载雷达装在舰船等海洋运载体上的雷达。
·天基雷达装在航天器上的雷达。亦称航天雷达,包括卫星载雷达、航天机载雷达及其他航天器雷达。
·星载雷达装在卫星上的雷达。包括预警、遥感和交会等类型。
·飞艇雷达装在无人或有人操纵控制飞艇上的雷达。
·气球载雷达装在气球上的雷达。包括系留气球载雷达和平流层气球载雷达。
·弹载雷达装在导弹或炮弹弹头内,在导弹或炮弹接近B标时在最佳时刻自动引爆战斗部以提高导弹或炮弹杀 伤力的雷达。
·雷达战术性能与作战有关的性能。
·雷达技术性能为实现战术性能雷达所具有的技术性能。
·探测范围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发现(检测)目标并测量目标坐标的空间范围。
·雷达仪表量程雷达对目标位置测量的最大工作范围。
·警戒范围发现概率不小于50%的探测范围。
·跟踪范围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连续或者以足够的数据率稳定跟踪目标的范围。
·引导范围一般指发现概率不小于80%且测角精度、分辨力满足引导要求的探测范围。
·截获范围雷达能从搜索转入跟踪目标的工作范围。
·制导范围雷达能以容许的误差保障导弹命中率的工作范围。
·瞬时制导范围由同时稳定跟踪导弹的数量以及承担搜索任务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工作范围。
·校射范围雷达以一定的置信度确定弹着点偏差量的制导范围。
·最大作用距离雷达在规定的检测概率、规定的虚警概率、规定的目标起伏模型与数据率等条件下,对一定的目标雷 达截面积进行探测的最大距离。
·最小作用距离在一定发现概率下,雷达能发现和跟踪目标的最小距离。
·跟踪距离在规定条件下,雷达能够保持跟踪目标精度的最大距离。
·跟踪速度和加速度雷达能够保持跟踪精度时目标的最大径向速度和加速度。
·跟踪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雷达能够保持跟踪精度时目标的最大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盲区雷达不能发现目标或不能满足规定发现概率的区域。亦称雷达视界死角。
·雷达波段雷达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亦称雷达频段,用规定的名称表示。例如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等波 段。
·雷达工作频率范围雷达工作的电磁波频率。亦称雷达发射信号的载频频率。
·雷达工作带宽雷达能正常工作时的频带宽度。
·峰值功率在发射机输出端发射脉冲持续期内的射频功率。亦称脉冲功率。
·天线增益天线最大方向辐射(或接收)功率与理想无向天线辐射功率之比。
·雷达截面积用一等效的反射面积来表征目标相对雷达方向的散射特性,此面积称为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脉冲压缩比压缩前后脉冲宽度之比。
·系统灵敏度雷达系统对微弱信号的接收能力。通常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表示,或用噪声功率(系数)表示。
·雷达工作方式雷达为适应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干扰环境或不同的作战情况而采用的工作模式。
·机械扫描利用机械转动天线实现波束扫描。
·扫描方式为覆盖规定的深测空域而采用的波束扫描的方式。
·扫描范围波束扫描的最大方位角范围和俯仰角范围。
·数据率雷达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同-目标参数的次数。
·目标模型对目标反射雷达波时间特性和频率特性等的数学描述模式。
·目标容量雷达在搜索-周时间内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目标数。
·发现概率在规定条件下,目标存在,雷达判为有目标,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亦称检测概率。
·虚警概率在规定条件下,目标不存在,而雷达判为有目标,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虚警时间两次虚警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虚警数在规定的条件下,出现虚警的次数。
·最小可检测信噪比在一定的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下,雷达刚能发现目标时的信噪比。
·信号处理能力雷达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实现检测、识别和抗干扰等目的的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雷达对目标参数进行处理实现定位、跟踪等目的的能力。
·图像处理能力雷达对目标进行成像处理的能力。
·目标识别能力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鉴别,从而判定目标的性质、特征和威胁程度的能办。
·自适应能力雷达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采用相应工作方式的能力。
·动目标改善因子通过动目标显示处理,目标的信杂比得到改善的倍数(对规定速度范围内目标平均值)。
·杂波中可见度当雷达运用动目际显示技术时,活动目标进入杂波区,雷达在规定发现概率下发现且标时的杂波强 度和目标强度之比。
·信号处理响应特性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对所探测目标信号变化的响应特性,如速度响应等。
·最高工作高度(海拔)地面雷达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所允许的最高设站的海拔高度。
·抗风能力雷达维持正常工作或不受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
·雷达体制为使雷达达到其战术技术性能所采用的主要技术类型和工作方式。如雷达结构、天线型式、扫描方 式、发射信号形式和信号处理方法等。
·发射信号型式根据检测、估值、识别、及抗干扰等性能的要求而确定一种或几种的发射信号样式。
·信号参数发射信号的技术参数,如载频频率、峰值功率、平均功率、脉冲宽度、信号带宽、重复频率、编码特性 等。
·系统损耗信号在系统中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总损失。
·显示方式雷达显示器按雷达战术、技术要求显示目标的坐标和特征参数的分类型式。
·雷达供电雷达电源组及全机供配电的方式。
·雷达监控指对雷达全机或主要部件工作状态和性能的监测、故障检查以及开关机的控制。
·5连续工作时间雷达按要求能连续正常工作的时间。
·可用性雷达在任意时刻需要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靠性雷达在给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通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表示。
·维修性雷达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 能力,通常用平均故障修理时间来表示。
·保障性雷达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训练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它是雷达的设计特性 之一。
·测试性雷达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
·抢修性雷达在作战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以应急手段和方法修理时,恢复其完成基本任务所需功能的能力。 亦称战损恢复力。
·战场损伤在战场上需要处理的一切妨碍装备完成预定任务的事件,包括:战斗损伤、随机故障、耗损性故障、人 为故障、人为差错、偶然事件、装备不适应战场环境、得不到供应品、技术支援中断等。
·战场抢修在战场上运用应急诊断和修复等措施,将损伤装备迅速恢复到当前任务所需的工作状态或自救的一 系列活动。亦称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
·运输性在规定条件下,雷达便于运输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本雷达和其他雷达及电子、电气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同时完成各自功能的生存能力。
·互作寿命雷达从开始工作到其出现不可修复的故障或不能接受的故障率的时间。亦称使用寿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装备的寿命位总数与故障总数之比。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装备在任一规定的维修级别上,修复性维修总时间与在该级别上 被修复装备的故障总数之比。
·环境适应性雷达在整个寿命周期的规定环境中不受损坏且能执行其全部功能的能力。包括固有环境适应性和 特定防护设计的环境适应性。
·天线裹冰厚度雷达在寒期维持正常工作时,天线外表面允许结冰的平均厚度。
·机内检测雷达内部自动对全机及其分系统故障的监测、诊断、隔离和定位。
·故障检测率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规定的方法,正确地将检测到的故障数与故障总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故障隔离率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规定的方法,正确地将检测的故障隔离到规定的可更换单元数以下的故障数与 同一时间内检测到的故障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故障虚警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虚警数和同一时间内的故障指示总数之比。
·寿命周期费用在雷达寿命周期内,为雷达的论证、方案、工程研制、定型、生产、使用(含贮存)及退役所需的全部费 用。
·修理任务分配通过修理级别分析,确定分配给雷达的各修理级别(基层级、中继级、基地级等)所应承担的修理任 务。
·雷达模块化合理划分和有效生产模块,并采用各类模块和特制件相组合的方法;使雷达的模块化率逐步达经济 合理程度的过程。
·雷达模块在雷达中的不同预定应用范围内,功能相对独立,结构明晰完整,具有标准接口或联结要素,可供组 合使用的、通用的硬件和(或)软件单元。
·雷达模块组为功能完整和结构方便,由若干模块构成的整体。
·模块化率在预定应用范围内组合成分系统或设备时,分系统或设备中可采用模块代替的功能组件数与同一层 次功能组件总数的比率。
·目标维(诸元)数雷达所能测量的目标参数的数量。通常将表示目标空间位置的三维称为坐标,而速度为第四维。
·测量精度雷达测量目标时,目标坐标的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的统计值。通常用均方根误差表示。
·相对测量精度测量目标时,以特定参照物作为测量基准的测量精度。
·系统误差多次测量中测量值的平均值对真值的固定偏移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分量。通常用误差的数学 期望表示。
·随机误差多次测量中元规律的误差。它是具有一定的统计概率和一定概率分布的误差分量。
·跟踪精度雷达跟踪目标时,目标坐标的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的统计值。一般用均方根误差表示。
·制导精度雷达跟踪目标和制导导弹的精度。
·校射精度校射雷达测定弹丸着点与目标的偏差量的精度,或根据弹丸外弹道测定炮位坐标与真实炮位坐标间 偏差量的精度。
·导航精度雷达导航数据相对于真值的精确度。
·雷达分辨力在规定的条件下,雷达能区分邻近目标的最小间隔。如距离、角度、速度分辨力等。
·热噪声误差由于机内热噪声的存在,使雷达测量参数出现的误差。
·距离误差源雷达测距时产生误差的各种来源。
·角误差源雷达测角时产生误差的各种来源。
·天线转动与同步噪声由天线转动控制和同步分系统引入的额外随机误差。亦称伺服噪声。
·动态滞后误差同步分系统处于动态时总是滞后于被跟踪值,其滞后量称为动态滞后误差。该误差为系统性误差。
·角闪烁误差从目标反射到雷达天线的回波视在角相对目标反射中心视线的漂移所产生的测角误差。
·距离闪烁误差从目标反射到雷达天线的回波视在距离与对目标反射中心视线的飘移所产生的测距误差。
·多路径误差雷达接收天线除接收目标的直接反射波以外,还接收目标经地面的二次或多次反射波所产生的测量 误差。
·大气折射误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因折射效应所产生韵距离和仰角测量误差。
·标定误差雷达经过实际标定后,由于仪器、条件、方法等缺陷而仍然存在的偏差。
·抗干扰能力雷达在干扰环境中工作时,消除或抑制干扰的能力。
·抗有源干扰能力雷达在施放有源干扰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抗欺骗式干扰能力对抗敌方施放的或发射的假目标信号干扰的能力。
·抗无源干扰能力对抗由不辐射电磁能量的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的能力。
·抗箔条干扰能力对抗敌方施放的悬浮在某-空域内的箔条干扰的能力。
·抗杂波干扰能力抑制由雷达周围自然环境引起的杂波干扰的能力。
·捷变随机地、程控地或自适应地快速变化雷达参数的过程。
·跳频范围雷达正常工作时,可变化的频率范围。
·跳频速率在跳频范围内频率变化的平均速率。
·自适应跳频能力雷达自动快速地改变工作频率,从而不断地保持在干扰频谱最弱点工作的能力。
·副瓣对消和匿影加装一个(或多个)辅助天线和接收机,通过将主天线信号与辅助天线信号相减来对消旁瓣干扰信 号。
·自卫距离在规定的干扰情况下,雷达检测到有源干扰的强度和目标信号强度相等时的目标距离。包括主瓣自 卫距离和副瓣自卫距离。
·烧穿能力雷达将发射能量集中指向目标,以增大其信干比和自卫距离的能力。
·波瓣自适应雷达根据信号与干扰环境自动控制波瓣形状,以达到空间上对信号最佳接收,对干扰最大抑制。
·抗干扰改善因子目标回波信号通过雷达抗干扰设备后信干比改善的倍数。
·反侦察能力我方雷达的位置及其主要工作参数不被敌方侦知的能力。
·抗异步干扰能力多部雷达同时工作时,雷达抑制脉冲重复频率不同的其他雷达信号所产生的干扰的能力。
·迷惑在雷达真实工作参数中渗入若干虚假参数,从而使敌方侦收后难以辨别真假的一种反侦察措施。
·雷达伪装为隐蔽己方雷达的真实位置和工作参数,欺骗和迷惑敌方侦察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措施。
·抗摧毁能力对抗各种爆炸(导弹、炸弹和炮弹等爆炸)破坏的能力。
·抗反辐射导弹能力雷达防御敌方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包括导弹识别和告警能力、快速关启发射机能力、诱饵掩护、 快速机动、雷达隐身能力等。
·抗电磁脉冲武器能力雷达防御电磁脉冲武器破坏的能力。
·开机时间雷达从战备状态经通电开机和各种操作检查,能正常测定目标,整机进人战斗状态的总时间。
·紧急开机时间为争取作战时间而采取的非常规开机所需的时间。
·天线调转时间采用机械转动天线的雷达,从一个角度重新旋转到规定角度所需的最大时间。
·工作方式转换时间雷达完成一次工作方式转换所需的时间。
·雷达反应时间雷达从发现目标起到输出有效的点迹、航迹或稳定跟踪所需的最短时间。
·雷达机动性地面雷达快速转移阵地的能力。
·架设时间在规定条件下,雷达由行军状态转为战备状态所需的时间。
·撤收时间地面雷达在规定条件下,在阵地上由战备状态转为行军状态所需的时同。
·运输通过能力地面雷达在行军中,每个运输单元(或有拖挂的两个运输单元)通过不同路面、涵洞、桥梁、河流以及 山路爬坡转弯等能力。
·频率捷变发射信号的载频在一定范围内随机、程序控制或自适应方式快速变化。
·非相参频率捷变频率捷变时,发射信号和接收机本振信号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
·全相参频率捷变频率捷变时,发射信号和接收机本振信号之间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随机伪随机频率捷变发射信号的载频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以随机(伪随机)方式作快速跳变。
·自适应频率捷变发射信号的载频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根据干扰频谱,自动寻求干扰弱区并作快速跳变。
·脉间频率捷变相邻发射脉冲的载频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以随机、程序控制或自适应方式作快速跳变。
·脉组频率捷变发射脉冲的载频在-定的范围内在脉组间快速变化。
·调谐速率调谐频率范围和调谐该频率范围所需的时间之比。
·快速单脉冲自调谐在一个发射脉冲的脉宽内,使本振频率自动调谐至正确的频率。
·频率综合器(频率源)基于一个或多个稳定的参考频率源,采用直接或间接方法产生多个所需频率信号的置备。
·瞬时带宽雷达能使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同时工作的频率范围。
·变频间隔频率变化时,最靠近的两个点频的差。亦称变频分辨率。
·变频时间由一个频率变换至另-个频率所需的时间。
·相位噪声信号源噪声的一种。通常用相对于主谱线韵电平来度量信号源的频率稳定度和频谱纯度。
·干扰频谱分析对电子干扰所进行的功率频谱分析。
·干扰分析与发射频率选择先对电子干扰进行干扰频谱分析,找出干扰功率弱的频率点,让雷达自适应地选择弱干扰的频率作 为发射信号的频率。
·频率捷变与动目标处理兼容在确保动目标处理的前提下,进行频率捷变的技术,通常脉组频率捷变可与动目标处理兼容。
·双脉冲频率捷变在同一个周期内发射两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脉冲,在不同的周期问载频作频率捷变,且各周期间 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四脉冲频率捷变在同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四个具有一定时问间隔的脉冲,在不同的周期间载频作频率捷变,且各周 期内四个脉冲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极化方式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的取向和幅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方式。
·极化捷变发射(或接收)信号的极化以某种方式快速变化。
·极化匹配与极化正交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与需要接收信号电波的极化方式一致时称为极化匹配;两个信号的极化方式完 全失配时称为极化正交。
·雷达重复频率捷变雷达发射信号的重复频率按某种方式快速变化。
·雷达发射信号波形捷变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波形按某种方式快速变化。
·大时宽带宽积信号信号时宽和带宽的乘积远大于1的调频、调相或脉冲编码信号。
·线性调频信号在脉冲宽度内频率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调频信号。
·非线性调频信号在脉冲宽度内频率随时间作非线性变化的调频信号。
·相位编码信号将信号先分成若干对宽一定的矩形码元,再使每个码元的相位按一定规律进行编码的信号。
·频率编码信号将信号先分成若干时宽一定的矩形码元,再使每个码元的载频按一定规律编码的信号。
·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发射线性调频宽脉冲,接收机对其匹配滤波,处理变为窄脉冲。
·非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发射非线性调频宽脉冲,接收机对其匹配滤波,处理变为窄脉冲。
·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发射相位按一定规律离散调制的脉冲,经脉冲压缩滤波器处理变为窄脉冲。包括双相编码和多相编 码脉冲压缩。
·距离副瓣匹配滤波器输出的压缩脉冲(主瓣)在距离上伴随着主瓣产生的一系列较小的副瓣。亦称时间副瓣。
·压缩脉冲主副瓣比脉冲压缩后,在时域波形中主瓣与旁瓣的比值。
·压缩比见2.2.1.24。
·脉压失配损失脉冲压缩过程中,由于传输信号与压缩电路(网络)不匹配,引起的信噪比损失。通常用分贝表示。
·脉冲展宽滤波将窄脉冲(包含的许多彼此具有精确相位关系的频率分量)用扩展滤波器改变其相对相位,而不同频 率分量在输出端合成起来,形成宽的脉冲的过程。
·脉冲压缩滤波展宽脉冲经压缩滤波器后重新调整其各个频率分量的相对相位,产生宽度被压缩的窄脉冲的过程。
·二相(四相)伪随机编码信号通过O/π调相后输出的两种编码信号。它具有类随机噪声的特性,即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确定的规 律。
·数字脉压用数字滤波器产生展宽脉冲信号并对回波信号的宽度进行压缩。数字脉压包括频域进行匹配滤波 和时域进行相关卷积。
·模拟脉压用滤波器部件产生展宽信号,并对回波信号宽度进行压缩。
·偏馈固定多波束将抛物面天线的多个馈源按照直线或弧线等方式偏离焦点位置排列,对反射面形成一定的照射,从 而形成覆盖所需空域范围的多个波束。
·余割平方波束能对同一高度上不同的斜距的目标提供均匀照射的一种在仰角方向呈余割平方关系-的波束。
·超余割平方波束将余割平方波束高仰角的照射强度适当提高的修正的余割平方波束。
·接收多波束雷达天线在接收状态时通过接收分系统的模拟或数字网络形成的。多个接收波束。它可对一定的空 域范围形成覆盖。
·平面-维电控多波束通过电子控制设备(如渡控器)控制移相器产生一组相位,使平面相控阵天线在一维空间上形成覆盖 一定空域的多个波束。
·相控阵天线多波束相控阵雷达利用同一天线口径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
·高频接收多波束雷达天线在接收状态时,通过接收系统的高频网络所形成的对一定空域范围覆盖的多个波束。
·相控中频接收多波束将相控阵天线单元的接收信号变频成中频信号后,用中频波束形成网络产生的多个波束。
·Butler多波束利用Butler矩阵波束形成网络产生的多个波束。
·数字波束形成将阵开线接收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波束形成网络产生所需波束间隔和形状任意 的波束。
·N单元阵N个单元按照-定的规律排列组成的天线阵。
·数字配相多波束采用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同时提供多个阵内相位补偿值和幅度加权系数以形成多个接收波束。
·傅立时变换教字多波束为减少波束形成所需的计算量,用FT数字多波束网络形成的多波束。
·相位控制阵列阵列单元激励信号的相位可灵活进行控制的阵列。它能实现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扫描、跟踪或边 扫描边跟踪,采用适当的相位加权,波束还可以适度赋形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在限角度相扫天线波束相关据扫范围较窄的相扫。它是一种天线波束扫描角度不大的相、可减少天线单元数目,大 大降低雷达的造价。
·阵列线性相位扫描移相器控制阵列天线单元的激励信号相位使其变化与单元位置成比例,从而形成口径韵等相位面, 波束指向(即等相位面的法线方向)与等相位面相应变化,波束也随之扫描。
·阵列线性频率扫描当频率线性变化时,重新计算波控码,移相器形成新的相位面,使波束指向需要的位置的扫描。
·波束指向天线方向图中主瓣最大值所指的方向。
·频率扫描天线阵通过改变发射机的载波频率控制天线波束指向的阵列天线。
·波束指向的频率灵敏度在频率扫描天线中,天线波束的指向受频率的控制,其移动的敏捷程度即为波束指向的频率灵敏度。
·串联频扫阵列采用串联馈电结构的频率扫描阵列。串联馈电是强制馈电的一种类型,辐射单元由串联排列的耦合 器或功率分配器馈电。
·并联频扫阵列采用并联馈电结构的频率扫描阵列。
·波束指向控制器用以控制波束指向的电子设备。简称波控器,它可以控制移相器,产生不同的移相量,使天线波束扫 描或形成赋形波束等。
·发射多波束形成网络利用多波束形成网络(巴特勒矩阵等),将雷达发射信号经天线阵同时发射到多个不同的空间位置的 网络。
·接收多波束形成阿络利用仰角波束形成(VBF)网络和方位波束形成(AEF)接收雷达回波信号所构成的接收天线网络。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阵列天线各单元接收信号转换为复数数字信号,再经高速数字处理器进行加权以形成波束的技 术。
·数字移相多波束形成法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每路数字信号分成若干路,进行不同的相位加权,分别合成以形成多波束 的方法。
·傅立叶变换(FT)数字多波束形成法各天线单元或子阵的接收信号经正交相位检波后变换为数字信号,将这些数字信号输入傅立时变换 处理机,同时进行加权处理形成多波束的方法。
·共形阵列将阵列单元按既定曲面形状排列并与载体共形的阵列。
·圆柱形阵列一种将阵列单元安装在圆柱形表面上的共形阵列天线。它的水平面波束可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垂直 面波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固态有源相控阵在每个天线单元上设置-个固态收、发组件的相控阵。
·雷达收/发组件在固态雷达中,能同时实现发射和接收两种功能的组件。
·数字牧/发组件利用直接数字频率综合器(DDS)产生发射机的激励信号和接收机的本振信号(信号的频率、相位和 幅度均受数字信号控斜)的组件。简称DDST/R组件。
·圆顶天线在球冠上按某种规律设置若干单元,通过一定的配相方式实现波束在太空域扫描的天线。
·单脉冲测角利用“同时波束比较”原理的一种测角技术。脉冲雷达从单次脉冲回波中提取目标角度误差信号实 现角度测量。包括比幅、比相和比相一比幅单脉冲。
·和波束单脉冲雷达多个波束回波信号之和所对应的波束。
·差波束单脉冲雷达两个波束回波信号之差所对应的波束。
·同时波束同时产生若干个波束的体制。单脉冲测角是同时波束制的典型代表。某些三坐标雷达利用高低角 上同时多个波束堆积制实现测高。
·比幅测角采用顺序波束或同时波束体制,利用两个对称波束信号幅度比较进行测角的方法。
·脉冲多普勒利用相参检波器等提取动目标多普勒频率的技术。
·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在全相参脉冲雷达中利用多普勒频率提取动目标信号的处理技术。
·速度分辨力通过全相参多善勒匹配滤波处理,能区分目标径向速度的最小间隔
·主瓣杂波由天线主瓣照射产生帮接收到的杂波。
·高度杂波载机正下方的地物所产生的杂波。其强度可与主瓣相比拟。
·副瓣杂波天线主瓣以外的部分照射产生和接收到的杂波(或回波)。与主瓣杂波和高度杂波相比,副瓣杂波韵 强度通常较小,但它占据的距离范围和频带却宽得多。
·距离模糊当被测目标的距离超过雷达重复周期所对应的距离时,远距离的回波将与近距离的回波混淆,出现 的距离不确定性。
·距离重叠效应当出现距离模糊,空间上不同距离的目标可能具有同样的视在距离而产生重叠的情况。
·速度模糊当被测目标的径向速度产生的多普勒频率绝对值超过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重复频率的二分之一时,出 现的速度不确定性。
·窄带多普勒滤波相参积累滤波或多普勒匹配滤波。
·无杂波检测区在高脉冲重复频率雷达的频谱图上,当目标速度接近或大于载机速度时,出现的一段无杂波区。
·多脉冲重复频率测距成组地轮流发射每一种PRY脉冲,根据同一目标的各自视在距离,然后进行解模糊数据处理测距。 它是一种解距离模糊的方法。
·线性调频测距将发射脉冲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延迟转换为频移,然后根据频移解算出目标的真实距离。它是解距离 模糊的一种方法。
·发射脉冲抑制抑制发射泄漏脉冲,以及抑制与脉冲重复频率(PRF)有关的谐波。
·主杂波抑制机载全相参雷达用主杂波频率跟踪进行速度补偿,并用主杂波抑制滤波器(MTI滤波器)加以抑制。
·空时联合处理对于相控阵体制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假设天线由N个空间上分布的天线单元或子阵组成,雷达在一 个相参处理间隔内接收K个相参脉冲,将某个距离门上的空时两维的数据排列成一个N×K×1维的阵 矢量X,在X上施加权矢量W的过程。
·信号谱线宽度信号的频谱图中各频率分量所占的频域宽度。对无限长脉冲串,各根谱线为细线;对有限长脉冲串, 脉冲串长度为T,则谱线宽度为2/T。
·信号频谱纯度频率源稳定性的度量。通常用距主谱线一定间隔的相位杂散电平比主谱线电平低若干分贝来表示。
·主谱线幅值对有限长度PRF相参脉冲串信号进行傅立叶分析,得到的该信号的主谱线最大值。
·零多普勒频率泄漏发射脉冲通过收发开关泄漏到接收机或由天线罩反射一部分能量进入接收机,其多普勒频率为零, 称为零多普勒泄漏。
·合成孔径见2.1.3.41。
·逆合成孔径见2.1.3.42。
·合成孔径长度点目标横过波束的最大距离。
·聚焦型合成孔径雷达利用相位校正完成成像(正侧视成像)信号处理(经相位校正后求和)以获得分辨率较高图像的合成 孔径雷达。
·非聚焦型合成孔径雷达未经相位校正后求和即进行成像信号处理的合成孔径雷达。它与真实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相比, 还是有大幅度改善。
·部分聚焦处理小区域成像(斜视工作方式)信号处理是一种介于聚焦型和非聚焦型之间的一种处理方式,称为部分 聚焦处理。
·运动被偿要求S/LR相对于要成像的地域或物体作匀速直线的平移运动是不可能的,必须对载机偏航、横滚和 俯仰角变化产生的相位误差进行补偿,即运动补偿。
·波束锐化在同一个距离分辨单元中,利用被照射区不同方位上N个点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率差异,经多普勒 匹配滤波处理,使方位分辨力提高N倍的合成孔径雷达处理技术。亦称多普勒波束锐化。
·天波超视距见2.1.3.37。
·地波超视距见2.1.3.38。
·射线路径在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下,电磁波能流所走过的轨迹。
·天波后向散射电磁波发射后,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跳跃传播,电磁波照射到目标、地面发生沿原路径返回的散射。
·波束距离扫描天波超视距雷达通过改变工作频率或波束的仰角,使波束经电离层反射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变化,从 而对不同距离的区域进行探测。
·临界穿透角在一定的电离层状态下,某一频率的电波被电离层反射的最大波束仰角。
·绕射电磁波在传撬途中遇到障碍物或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方向发生偏离的现象。地波绕射就是利 用球面绕射(即电波沿弯曲的地球表面绕射)以及障碍物存在时产生的刃形绕射等。
·双基地雷达见2.1.3.45。
·多基地雷达见2.1.3.46.
·T/R-Rn双/多基地雷达利用现有单基地雷达,增设分置的n个接收站,这些接收站均与单基地雷达的发射机配合工作保持 时间、频率(相位)和波束指向空间同步的雷达。
·T-Rn双/多基地雷达一个发射站与多部分置的接收站同步工作,共同组成双/多基地雷达(T-R或T-Rn)。各接收站在时 间、频率(相位)及波束指向上都必须与发射机保持同步。
·基线发射站与接收站(收发两站)之间的连线称为基线。收发两站之间连线的长度称为基线长度。
·双基地角目标至发射站的连线与目标至接收站的连线夹角。
·短基线双基地雷达基线长度(L)小于其等效单基地雷达最大探测距离(Rm)的双基地雷达(0.1Rrn≤L≤O.7Rm)
·长基线双基地雷达基线长度(L)接近或大于等效单基地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Rm)的双基地雷达。当0.7Rm≤L ≤1.4Rm称为中长基线双基地雷达;当1.4Rm≤L≤2.Rm称为长基线双基地雷达。中长基线双基地 雷达为典型双基地雷达。 22
·超长基线双基地雷达基线长度(L)远大于等效单基地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L>2Rm)的双基地雷达。
·变基线双基地雷达发射站或接收站及其坐标测定设备放置在活动平台(如飞机、卫星)上,其基线长度是随时间变化着 的双基地雷达。
·目标距离和电磁波由发射站传到目标,再经目标散射传到接收站的距离之和。
·时间同步接收站获得发射脉冲的起始时刻,作为测距的基准使接收站与发射站工作时间完全同步。
·直接时间同步通过无线电、电缆和光缆等手段,将发射站的时间信息直接传到接收站达到两站时间同步。
·间接时间同步发射站和接收站分别设置原子钟频率源,均受精密定位系统的标准时间同步信号控制,达到两站时 间同步。
·频率同步将发射站的频率码传送到接收站,实现接收频率源的频率遥控,以保证有效地接收和放大回波信号 和实现频率捷变。
·相位同步相参体制的双基地雷达,为进行相参信号处理必须使两站相位同步。相位同步的前提是频率同步。
·直接相位同步将发射站的原子钟信号直接送到接收站作为该站频率源的基准,实现相位同步。
·间接相位同步将发射站传到接收站的原子钟信号与接收站原子钟信号进行频率校正,实现相位同步。亦可用GPS 的时频信号实现两站的原子钟的校频,从而实现相位同步。
·空间同步使接收波束始终能覆盖发射波束的探测脉冲所照射的空域,以截获目标回波信号的能量。
·脉冲追赶接收波束随发射脉冲往前传播而快速电扫描,顺着当时发射波束从发射站出发由近及远地“追赶”发 射脉冲,以保证接收站能接收到发射脉冲照射区的目标回波信号。它是一种空间同步的方式。
·密集同时多波束利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形成密集的同时接收多波束,以提高双基地雷达的数据率。
·显示矫正为了在终端显示器上显示出目标与接收站正确的方法、距离关系而采用的矫正措施。
·无源定位雷达不发射电磁波,利用目标本身的辐射源(如目标发射的各种无线电信号、干扰信号等)以获得目 标坐标参数的技术。
·时差定位通过处理三个或更多个无源探测站采集到的同一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的时间差,确定辐射源的坐 标位置。包括长基线(或短基线)时差定位、干扰仪时差定位等。
·方位/仰角定位用两个或多个空中平台携载的测角装置所测得的方位和仰角来确定辐射源位置。
·交叉定位用两个或更多个无源探测站的测向数据来确定辐射源位置的方法。通常用三角测量定位法,即从已 知基线上两个或更多个不同位置的探测器对目标测向,利用三角关系确定目标坐标参数的方法。
·多站被动定位用两个或更多个无源探测站的测得数据来计算出辐射源的位置。
·单站机动定位用置于单个运动平台上的无源探测站在两个或多个位置上探测出参数确定辐射源的位置。
·单站不机动定位用单个静止的无源观测器实现对目标的实时定位。
·目标运动分析利用单站无源探测信息确定辐射源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过程。
·直接定位根据在某一点获得的信号来直接确定辐射源的坐标位置。
·间接定位通过在几个点得到的辐射源位置信息来间接确定辐射源的坐标位置。
·定位误差定位时辐射源位置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一般用概率误差表示。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根据雷达接救的目标信号对目标性质、特征进行准确分类的技术。
·轨迹识别通过测出目标的运动轨迹进行目标识别。
·波形识别通过分析或检测目标的波形进行目标识别。
·速度识别通过测出运动目标的速度进行目标识别。
·极化识别通过发射和接收一组不同极化的电磁波,并测出目标对极化波的极化变换特征(散射矩阵)进行目标 识别。
·极点识别通过在频域内提取出极点的方法进行目标识别。
·谐振识别通过目标回波与雷达目标数据库中代表目标固有谐振频率的唯一的模型相比较,进行目标识别。它 是一种在频域内提取极点的改进方法。
·多频雷达识别通过发射一组频率不同但互相关的电磁波,提取目标回波信号的各频率段特征进行目标识别。
·冲激雷达目标标识别通过发射冲激信号,并利用目标回波的冲激响应进行目标识别。应用于探测地下物休(如地雷、电缆 和未爆炸的炮弹等)较为有效。
·谱估计目标识别通过判别目标回波信号不同的频谱进行目标识别。
·成像识别探测目标并得出目标物理形状的高分辨力目标识别。
·距离像识别利用高距离分辨力雷达,提取目标强散射中心在径向上的分布特征进行识别。
·雷达组网对特定监视空域,由多部雷达适当布署成网状,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对各雷达统一有序控制的雷 达系统。
·雷达群同地多雷达系统或不同地多雷达系统。
·分布式数据处理每个雷达站点都配有点迹一航迹数据处理器,将本站获得的目标航迹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数 据处理指挥中心传送。
·集中式数据处理雷达群所有雷达站点共用点迹一航迹数据处理器,以获得多个雷达的目标航迹。
·坐标归-化雷达组网中,各雷达站以某一定点(如某雷达站)为坐标原点并以指定的坐标“归一”的过程。
·空间分集多基地系统可利用多个雷达的不同“视角”,实现对目标的综合处理、对雷达截面积综合处理、时间一 空间的综合处理、对地形遮蔽多路径和对反辐射导弹(ARM)不同的敏感度的综合处理以及对目标的三 角测量等。
·多雷达数据融合对来自多部雷达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联合、配时、相关、估计和归并处理。它可以改善对雷达发现 目标的定位精度、特征识别,实现完整准确的实时态势评估和趋势预测。
·主瓣杂波跟踪和抑制技术将天线主瓣杂波的中心谱线锁定在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上,并加以抑制的技术。
·多传感器系统采用雷达、光电设备、以及声音探测器等有源和无源传感器组网的系统。
·极化自适应技术根据不同的空域和目标特性,自动适时改变雷达电磁波不同极化方式的抗干扰技术。
·全去斜率接收技术采用小范围线性调频本振,减少大带宽线性调频雷达体制对中频接收机带宽要求,可进行脉冲压缩 的成像雷达接收技术。
·反海杂波技术选用合适的波段和天线波束,并应用合理波形设计和信号处理等综合技术,达到抑制面平面和海浪 引起干扰的技术。
·数字稳频技术非相参脉冲雷达中,采用数字式校正方法,从雷达回波信号中消除发射信号频率、相位、幅度诸不稳 定因素影响,提高雷达动目标检测性能的技术。亦称数字稳定校正技术。完成数字式稳定校正的电路称 为数字稳定单元(DSU)。
·信息融合技术对多源信号进行自动分析优化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频率分集技术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调制脉冲参数相同、载频不同的射频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的技术。
·波形设计技术根据检测、估值、分辨和抗干扰等性能要求而确定一种或几种最佳发射波形的设计技术。
·低截获概率技术使雷达能够探测一定距离的目标,而又能降低对方侦察截获雷达发射信号概率的技术。
·雷达低角跟踪技术减少或消除多路径效应对跟踪系统的影响的技术。多路径效应是指雷达在低仰角跟踪目标时,波束 扫在地海面上,目标的散射信号通过直射路径和地海面反射路径同时进人雷达天线,使雷达的跟踪误差 增大,甚至丢失目标。
·边扫描边跟踪技术根据雷达在扫描过程中获取的目标位置信息,通过适时信号处理使雷达完成搜索的同时,实现对单 目标或多目标跟踪的技术。
·雷达仿真技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雷达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 用系统模型对雷达的实际或假想系统进行动态实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雷边天线雷达中实现定向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抛物反射面天线由抛物形反射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
·抛物柱面天线由抛物柱面反射面和线阵馈源所组成的天线。
·抛物环面天线将一段抛物线作为母线,以其准线(或以此抛物线平面内平行于准线的任一直线)为轴旋转而成的曲 面的一部分和馈源组成的天线。
·切割抛物面天线按一定要求切割边缘轮廓的反射抛物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
·偏置抛物面天线对顶点非对称切割的抛物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
·抛物盒天线由垂直于抛物柱面的两块金属盖板和该抛物柱面组成的反射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它的盖板间距 小于一个波长。
·匣形天线由垂直于抛物柱面的两块金属盖板和该抛物柱面组成的反射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它的盖板间距 大于一个波长。
·球形反射面天线由球形反射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
·赋形波束天线天线波束形状满足特殊要求,进行特殊设计的天线。
·余割平方天线功率波瓣图在一定仰角范围内,正比于仰角余割平方的赋形波束天线。
·喇叭天线由波导末端扩展而成,其外形像喇叭的天线。 26
·阵列天线由-系列辐射元适当排列并激励的天线。
·共形辟天线见2.3.3.30
·稀布阵列天线满足一定电性能要求而有源辐射单元数少于满阵的阵列天线。
·相控阵天线见2.1.3.8。
·传输型天线阵(相控阵透镜)馈源的电磁波由收集单元接收,经可调移相器构成可变的平面波前,向空间辐射的阵列天线。
·相控阵馈电网络对相控阵天线的辐射元进行馈电的装置。
·频率扫描天线波束指向随频率而变化的阵列天线。
·缝隙天线由导体平面上的缝隙构成的天线。
·平头波束天线最大辐射功率在较大角度范围内变化不大的天线。
·多波束天线一个能同时产生多个独立接收和/或发射波束的天线。
·单脉冲天线同时提供多个波束的天线。
·圆锥扫描天线天线波束指向偏离天线电轴线一个小角度并作圆锥旋转,从而得到目标角误 差信号的天线。
·八木天线由一个有源振子和若干无源振子作为反射器、引向器构成的端射天线。亦称引向天线。
·背射天线由表面波结构的线源(如八木天线)和与其相对的反射平面组成,使整个天线的辐射方向与线源激励 方向相反。
·对数偶极子阵列天线辐射单元是由偶极子组成的-类对数周期天线。
·对数周期天线一种几何结构按一比例常数构成的天线,它的方向图和输入阻抗按频率的对数周期地变化。
·介质天线由-个低损耗介质棒(或管)作为辐射单元主体的天线。
·低副瓣天线

·超导天线在超导状态下工作时的天线。
·自适应天线系统用天线辐射单元和自适应加权网络构成的天线系统,其波束特性自动适应各种干扰环境的系统。
·自适应波束零点控制利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根据干扰分析测得的干扰方向,自动控制接收波束在该方向形成一个 凹口(零点),以抑制干扰。
·信号处理天线系统有源电路与辐射单元组合在一起,对接收信号完成运算、储存、相关和时间调制等功能的天线系统。
·天线方向图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天线辐射特性的图形。
·主瓣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波瓣。亦称主波束。
·副瓣主瓣以外的任何方向上的波瓣。亦称旁瓣。
·相对副电平对于规定的场分量,副瓣的最大值与参考瓣最大值之比.通常参考瓣就是主瓣。
·副瓣抑制降低旁瓣电平的任何方法、技术或调整。
·半功率点波瓣宽度在主波瓣最太辐射方向的主平面内,辐射功率下降至最大值一半时两点间的夹角。
·主瓣宽度指半功率点波瓣宽度。
·主瓣零点宽度主瓣功率密度下降为零(或接近于零)时两点间夹角。
·副瓣电平副瓣的最大值相对于主瓣最大值的比值。
·背瓣电平与主瓣大约成180o的副瓣峰值电平与主瓣峰值电平的比值。通常用分贝表示。
·远区副瓣电平离主瓣较远的指定角范围内的副瓣电平。通常用各副瓣峰值均方根值表示。
·天线输入阻抗天线输入端呈现的阻抗。它是输入端电压与输入端电流的比值。
·天线带宽天线特性变化不超过规定的限度的频带宽度。
·天线谐振频率使天线输入阻抗的电抗分量为零的频率。
·天线阻抗匹配天线的输人阻抗跟与天线相连的馈线的特性阻抗接近或相等。天线馈线的驻波比等于1时,即为阻 抗匹配。
·偏离角波束的最大辐射方向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微小偏差角。
·差波束分离角单脉冲天线差波最大值之间的夹角。
·波瓣相交电平两个波瓣相交处的电平。
·电轴由天线辐射性能确定的轴。
·参考轴为校准天线电轴而建立的天线轴。
·电轴误差天线电轴对规定的参考电轴的角度偏差。
·基准轴由光轴、机械轴或电轴所确定的方向作为天线指向的基准。当“三轴”不一致时,通常用电轴方向作 为天线指向基准。
·天线平面方向图(天线等值钱方向图)用等电平线描绘的以方位角和俯仰角为坐标的天线方向图。
·天线间的隔离度天线间电磁能量耦合程度的-种度量。
·方向性增益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天线的总辐射功率之比的4μ倍。
·辐射效率天线辐射的总功率与馈入该天线的总输入功率(净功率)之比。
·天线的有效面积天线口径几何面积与天线辐射效率之积。
·扫描角主瓣最大值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
·波束圆锥角缝隙面阵天线纵轴与波束最大值方向之间的夹角。
·扫描速率在单位时间内波束扫描的角度。
·频率灵敏度频率扫描天线指向角对频率的变化率。
·零轴漂移单脉冲天线零轴指向的微小变化。
·去极化纯极化的电磁场经某介质或其他媒体后所产生的交叉极化。
·有效辐射功率天线形成有效波瓣的辐射功率。它等于发射天线的天线增益乘以天线从发射机得到的功率
·激励系数阵列天线中,各辐射元上的激励电流的相对值。
·超方向性天线的方向性增益超过了同相均匀照射的相同天线所能得到的方向性增益。
·右旋(左旋)极化沿电波传播方向电场矢量顺时针旋转时为右旋极化,反之为左旋极化
·近轴副瓣天线电轴附近的副瓣。
·宽角副瓣远离天线电轴的副瓣。
·量化增益损失在阵列天线中,因相位和幅度量化而带来天线增益的损失。
·量化误差由于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所引起的辐射波瓣图误差。
·量化指向误差由于量化误差存在,致使天线电轴和基准轴产生的角偏差。
·寄生波瓣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较大副瓣。
·栅瓣阵列天线中由于单元间距过大以致辐射场在多个方向上周期性地产生与主瓣幅度相仿的一种波瓣。
·栅瓣图在方向余弦平面内画出表示栅瓣位置的点阵图。图中以坐标原点(代表主瓣)为中心作单位圆(代表 空间)的图。
·盲点扫描天线因辐射单元之间存在互耦,使中心单元严重失配,导致辐射单元在某些扫描点上不辐射功 率产生的零点(天线增益为零)。
·天线罩保护天线不受自然环境和飞机气动力的影响又不显著降低天线电磁波辐射性能而加在天线外的装 置。包括硬薄壁天线罩和泡沫天线罩等。
·天线罩功率反射系数由天线罩反射的功率与入射到天线罩的功率之比
·天线罩传输损耗加上天线罩后的接收功率与未加天线罩时的接收功率之比。亦称天线罩传输功率透过率。
·馈源天线中照射反射器或透镜的装置。
·多模馈源馈源口径中除基模外还利用若干高次模。
·多模多喇趴馈源馈源在E面由多喇叭组合,在H面由多模组合,使其接近理想的口径分布的馈源。
·延伸馈源置于抛物面焦点附近的一个阵列天线。亦称展布式馈源。
·变极化馈源能产生不同极化波转换的馈源。
·多喇呱馈源由多个喇叭构成的单脉冲馈源。
·初级方向图反射面天线或透镜天线中馈源的辐射图形。
·次级方向图初级方向图经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的空间分布图。
·相位方向图天线辐射场相位特性的空间分布图。
·幅度方向图天线辐射场幅度特性的空间分布图。
·截取功率由反射面或透镜截取的那部分馈源辐射功率。
·溢出功率未被反射面或透镜截获的那部分馈源辐射功率。
·馈线传送射频电磁能量的传输线。
·微带由沉积或附在介质基片上的金属导带和单接地平板构成的传输线和器件。
·带线由带状中心导体和上、下接地板构成的传输线。亦称三板线。
·槽线把介质板上的单面金属箔开以缝隙而构成的传输线。
·波导传输电磁波能量的空心金属管构成的传输线。
·衰减常数电磁波在均匀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衰减量。
·插入损耗微波无源器件插入传输系统中引起的能量损失。
·传输损耗与系统匹配的微波器件接人系统前、后,系统负载所吸收的功率之比。
·截止波长在传输线中,当工作波长大于某一数值时,某一模式的电磁波就不能传播,此波长值称为该传输线中 该模式的截止波长。
·截止频率截止波长相对应的工作频率。
·功率容量传输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容许功率。
·击穿传输线内通过高功率时所产生的火花放电现象。
·击穿功率产生击穿时的最低功率。
·特性阻抗均匀传输线上接的阻抗若不在传输线上产生反射波,该阻抗称为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电压反射系数传输线中任一点上的反射波与入射波复数电场强度之比。简称反射系数。
·电压驻波比传输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后形成的电压最大值与电压最小值之比。
·阻抗匹配传输线或信号源与负载连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或最小反射的过程。
·耦合度(过渡衰减定向耦合器中,当各端口均匹配时,主线传输功率与副线耦合端输出功率之比。
·方向-l生定向耦合器中,副线的耦合端输出功率与反向输出功率之比。通常以分贝表示
·隔离度多口微波器件中,当各端口均匹配时,某一输人端功率与隔离口输出功率之比。
·反向损耗(反向隔离)在非互易器件中,当各端口均匹配时,正向传输时的输入功率与反向传输时的输出功率之比。
·馈线气密性馈线充干燥空气后,经过规定时间允许气压降低量。
·多口网络具有多伞端口的微波网络。
·波导法兰波导之间平板式或扼流槽式的接头。
·扼流接头带有四分之一波长扼流槽保证能量正常传输的一种非机械接触的传输线接头。
·旋转关节将两段相对转动的传输线联接起来以保持馈线传输能量连续性的装置。亦称转动铰链。
·多路旋转关节具有多个传输通道的旋转关节。
·阻抗变换器接在两段不同特性阻抗的传输线之间以使传输线匹配的一种器件。
·调配器用来调节终端阻抗与传输系统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器件。
·支节调配器用一段或数段可调短路传输线按一定间距并接或串接于主线而构成的调配器。
·螺钉调配器沿传输线以一定间距在电场方向插入深度可调的金属螺钉而成的调配器。
·模式变换器在传输线中,将两个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匹配状态下进行变换的器件。
·同轴带线变换器同轴线与带线的模式变换器。
·波导带线变换器波导与带线的模式变换器。
·巴伦(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不对称的馈线与对称的馈线或天线联接时的变换器件。即将不平衡电压转换成平衡电压或作用相 反的-种器件。
·T形接头两传输线以T形连接的三端口接头。
·ET接头同口径矩形波导中,分支臂窄面与主臂电场平行的一种T形波导接头。
·HT接头同口径矩形波导中,分支臂宽面与主臂磁场平行的一种T形波导接头。
·双T接头同一口径的ET和HT接头在同一对称平面组成的四端口波导器件。
·电桥能将其一端口输人的能量按一定比例分配至另两端口,而在第四端口无输出的一种四端口器件。
·分支式电桥由四分之一波导波长(或其奇数倍)的分支线和主副线构成的电桥。
·定向耦合器能将主线中传输的能量以一定比例耦合到副线并按一定方向传输的装 置。
·谐振窗用金属膜片窗口构成的谐振器件。
·谐振腔用金属空腔构成的谐振器件.
·回波箱在雷达闭路工作中,用来模拟回波信号以检查接收机和发射机工作状况的波导谐振腔。
·密封窗加在波导口使波导器件内外隔绝又不影响电磁波传输的隔层。
·密封节在传输线中起气密封作用的传输线段。
·天线收发开关用于转换天线发射和接收状态的装置。
·微波双工器将两个不同通道、不同频率的微波信号加以分离或合成的器件。亦称双通道微波离合器。
·微波多工器将两个以上不同通道,不同频率的微波信号加以分离或合成的器件。亦称多通道微波离合器。
·传输线转换开关能使电磁能量在两条或多条传输线中切换传输的器件。包括PIN二极管开关和铁氧体开关。
·微波滤波器在微波频段抑制无用信号频率而使所需信号频率顺利通过的器件。
·微波带通滤波器在微波波段,以两个给定频率之间的频带为通带、而在这两频率之外被抑制的滤波器。
·功率分配器将一端口输入的功率按给定比例分配到其余各端口的一种多端口器件。
·T形(Y形)功率分配器外形为T形(Y形)的功率分配器。
·移相器传输线中能改变电磁波相位的器件。包括数字移相器和模拟移相器。
·互易移相器相移量与传输方向无关的移相器。
·铁氧体移相器控制铁氧体内磁感应强度,改变射频信号通过铁氧体的相移量的器件。
·相移一致性零配相状态移相器的相移值与标准样件相移的差值。
·差相移误差配相状态移相器的相移值与各态对应的相位标称值的差值。通常用规定的工作频带内相位差平均 值和最大值表示。
·相位状态转换时间移相器从一种相移位态转换为另一种移相位态所需的时间。
·移相器驱动功耗移相单元正常工作时消耗的各种直流供电的功率。
·负载连接在传输线终端的器件。
·匹配负载在传输线上反射可以忽略的负载。
·等效负载用以吸收发射机输出功率,在电磁能量无辐射和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检查或调整发射机正常工作状态 用的负载。亦称假负载。
·衰减器在传输线中降低电磁能量输出的器件。
·吸收式衰减器利用吸收材料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器。
·隔离器只允许电磁能量沿一个方向传输,而反方向传输时则产生很大衰减的一种非互易器件。
·场移式隔离器利用铁氧体材料在横向电磁场作用下,场分布与磁化方向及传输方向有关的特性做成的隔离器。
·共振式隔离器利用铁氧体材料在横向磁场作用下,对特定的圆极化波产生铁磁共振吸收效应做成的隔离器。
·环行器电磁能量只能以一定方向传输到相应的另一端口的一种多口非互易器件。亦称环流器。
·法拉第旋转式环行器利用极化面旋转效应做成的环行器。
·极化产生器将-种极化波分解成两个正交线极化波输出的器件。
·极化滤波器只允许某种线极化波或圆极化波通过,而不允许与其正交的线极化波或圆极化波通过的器件。
·馈电网络将高频信号按一定的幅度、相位分布馈送到天线各单元的微波网络。
·和差网络将不同通道输入的同频率微波信号进行和差处理后分别输出的微波网络。
·多波束合成网络将多个接收单元接收的同频率微波信号处理后,按对应的波束通道分别输出的网络
·移相网络能在-定范围内提供-定相移的网络。
·多模网络能同时传输主模和若干个高次模的微波网络。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由直接振荡产生所需的射频信号的发射机。
·相参发射机利用相参技术进行相位控制达到稳定频率的发射机。
·主振放大式发射杌由主控振荡器产生小功率高频信号,再经频率变换和多级放大器(放大链)放大,从而形成大功率射 频信号的发射机。亦称放大链式发射机。
·编码发射机射频信号的某个参量(相位、频率或振幅)按一定的编码规律变化的发射机。
·固态发射机振荡器、功率放大器、调制器和电源等均采用固态器件组成的发射机。
·合成式微波源由频率合成和功率合成形成的微波源(射频源)。
·微波频率合成通过对基准频率信号频率进行加、减、乘、除等方法,获得高稳定、大容量和快变化的微波频率信号。 包括直接式频率合成和间接式频率合成。
·微波功率合成将多个小功率微波源(或微波功率模块)的输出功率合成的技术。包括全相参微波功率合成和非相 参微波功率合成两种。
·微波功率分配将微波信号功率一分为N,称为功率分配,相应的无源器件称为功率分配器;将N路全相参信号功 合成一路的器件,称为功率合成器。
·微波功率模块采用微波集成电路与宽带放大器件最佳组合而成的功率放大模块。
·输出功率起伏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和规定工作频带内发射机输出端的功率波动。
·射频脉冲用脉冲波形调幅射频的信号。
·射频脉冲包络射频脉冲经检波后得到的视频脉冲波形。其主要参数有脉冲宽度、前沿、后沿、顶降等。
·射频脉冲频谱射频脉冲信号能量的频域分布特征。通常以主副瓣比和频谱宽度作为它的测,量指标。
·脉冲功率见2.2.1.21。
·平均功率在一个重复周期内脉冲功率的平均值。
·带内发射功率平坦度见3.3.11。
·脉冲重复频率每秒钟所产生的射频脉冲(或脉冲串)的数目。
·射频泄漏功率发射机射频能量在送到天线之前漏出的功率。
·发射机谐波抑制度发射信号频谱中主频与谐波幅值比。
·发射机(带外)杂波抑制度发射信号频谱中主频与杂波幅值比。
·脉冲上升时间脉冲瞬时幅度首次达到规定的下限至上限的时间间隔。一般下限和上限分别为最大脉冲幅度的 10%和90%的时间。
·脉冲前沿抖动射频脉冲包络前沿处的50%幅值的延时的变化值。通常用△r表示。
·顶降脉冲宽度80%处的顶部振荡轴线交点的电压幅值之差。
·发射频谱度低于主频谱线某规定值所对应的发射频谱宽度,一般为3dB对应的频带宽度。
·发射效率发射机输出射频脉冲的平均功率与消耗的电源功率的比值。
·变频方式非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在规定的条件下改变频率方式(手动、机电和电调等)。
·变频范围变频发射极在规定指标下可调频率范围。
·变频速度非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在规定指标下的频率变换速度。
·冷却方式大功率射频管(发射管)冷却的方式。包括风冷,液冷(水冷、油冷)、蒸发冷却等。
·控保方式发射机的开关机控制、工作状态指示和安全保护方式的总称。
·发射噪声发射机工作时所产生的不需要的射频成分(如谐波、带内噪声等)。
·发射幅度噪声发射信号频谱的幅度调制附加分量。
·发射相位噪声发射信号频谱的相位调制分量。
·脉内噪声发射机输出端在脉冲期间产生的噪声功率。
·脉间噪声在规定的条件下,发射机输出端在脉冲间歇期间输出的噪声功率。通常用与工作频率处的射频输出 功率低相对值分贝来表示。
·频率稳定度在规定时间内,发射机射频频率的变化量与额定频率的比值。 36
·幅相稳定度在规定时间内,发射脉冲幅度和相位的变化量与规定值的比值。
·频率牵引系数单级振荡型发射机输出端驻波比变化0.1,输出频率的变化值。
·阻断比主振放大脉冲发射机在脉冲间歇期间,发射机输出端的射频功率与其输入功率之比。通常用分贝表 示。
·脉冲工作比脉冲雷达的发射脉冲宽度占一个重复周期的比例。亦称占空比。
·漏脉冲由于电击穿等原因,使一个或一组(串)射频脉冲不能输出。
·脉冲调制器控制射频管的输出信号按脉冲方式工作的设备
·刚性脉冲调制器用真空管或晶体管作开关,实现部分放电的脉冲调制器。
·软性脉冲调制器用离子管(如氢闸流管、可控硅)、固态闸流管作开关的全放电脉冲调制器。
·固态脉冲调制器用固态器件(数字集成电路、可控硅、场效应管等)作开关的脉冲调制器。
·线性调制器用脉冲形成网络(人工线)作储能元件进行全放电的脉冲调制器。
·浮动板调制器由浮动的接通、断开板控制(波束开关管)调制阳极电压的脉冲调制器。
·反峰电路为消除非线性或电抗负载瞬时失配,造成脉冲幅度上升过冲,并联到调制器负载端的电路。
·截尾电路使调制波形后沿迅速下降的电路。
·预调制器大功率脉冲调制开关的驱动器。
·激励器对脉冲进行放大以控制普通调制器或组合式调制器的、多个调制模块同时正常工作的窄脉冲功率放 大器。
·磁控管采用谐振型慢波结构、重人式的正交场振荡器件。
·前向渡管电子注运动方向与高频场能量传播方向一致的正交场器件。
·返波管电子注运动方向与高频场能量传播方向相反的正交场器件。
·增幅管作为放大器用的泊管。
·行波管电磁波与电子注同时沿慢波系统传输,利用电子注与慢波系统中的行波场相互作用而得到电磁波的 放大或振荡的一种微波器件。
·速调管对电子注进行速度和密度调制,使其发生群聚并与输出腔高频场进行能量交换,完成振荡或放大的 器件。
·多腔速调管利用多个空腔使电子束多次群聚交能以提高增益、效率和输出功率的直射式速调管。
·多注速调管在采用多个空腔的基础上,又采用多个电子注以进步一提高效率和输出功率的直射式速调管。
·行波速调管兼备行波管频带宽、速调管增益高等特点的微波管。它是一种输入部分为参差调谐多腔速调管结 构,而输出部分为行波管的结构的微波管。
·稳频管作为振荡器用的泊管、同轴磁控管等,具有高Q值的稳频腔。
·回旋管基于自由电子受激辐射原理,工作在毫米波、亚毫米波频段的大功率振荡管。
·超高频三极管在超高频段使用的电真空三极管(或四极管)。为提高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采用极间大间距、大放 射量、高电压和良好散热(风、油、水冷等)措施。
·撬棒电路当微波发射管内部发生电弧或打火时,能迅速泄放其储能电容能量的并联电路。
·驻波保护电路保护发射管及其传输线,不因负载驻波过大而受损坏的电路。
·过压保护电路当电压过高时能迅速自动恢复正常值或自动切断电压的电路。
·过流保护电路当工作电流过大时,能迅速自动恢复正常电流值或自动切断高压的电路。
·过温保护电路当温度超过规定值时,能迅速自动降低温度或自动切断电压的电路。
·过脉冲保护电路当脉冲雷迭的射频脉冲数过大时,能迅速自、动恢复正常值或自动切断电压的电路。
·过占空比保护电路当脉冲雷达的占空比超过规定值时,能迅速自动恢复正常值或自动切断电压的电路。
·流量控保电路当冷却液流量低于规定值时,为保护元器件能自动迅速地恢复正常流量或自动切断高压的电路。
·门开关发射机柜门上的连锁保护控制开关。
·风压开关装在风冷回路中受风压大小控制的开关。
·单脉冲接收机从单个回波脉冲中,通过和差信号处理就能获得目标角度信息的接收机。
·锁相接收机利用锁相环路使接收机本振频率始终跟踪信号频率变化的接收机。
·脉冲压缩接收机能对脉冲压缩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变换和处理的接收机
·脉冲多普勒接收机利用相参技术提取目标回波信号多普勒频移以发现和跟踪目标的接收机。
·频率捷变接收机采用了频率捷变本振的接收机。
·脉冲雷达接收机用来接收并处理脉冲调制信号的接收机。
·连续波雷达接收机用来接收并处理连续波信号的接收机。
·调频雷达接收机用来接收并处理频率调制信号的接收机。
·对数接收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振幅之间呈对数特性的接收机。
·相参接收机采用了相参技术,能区分活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回波信号的接收机。亦称相干接收机。
·相关接收机利用回波信号与噪声在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上的区别,从干扰背景中提取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最佳接收机在噪声背景下,对弱信号实现最佳接收的接收机。亦称匹配滤波接收机。
·频谱中心接收机利用发射脉冲频谱中心频率与干扰脉冲频谱中心频率的不同,来抑制脉冲干扰的接收机。
·反副瓣接收机用以抵消雷达接收机(主路)接收到的副瓣干扰信号的接收机。
·数字中频接收机在中频进行模数变换和采样的接收机。
·接收机极限灵敏度接收机输出端信噪比为零分贝时,接收机入端的信号功率。
·接收机工作灵敏度实现规定功能所对应的信噪比,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功率。末制导雷达接收机有动作灵敏度,释放灵 敏度。
·接收机饱和电平输入信号很强时,接收机输出不再随输入信号线性增大或输出基本保持不变时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 功率。
·接收机动态范围接收机的最大输入信号功率与最小可检测信号输入功率之比。
·噪声系数线性网络输入端功率信噪比与输出端功率信噪比的比值。
·噪声比有源四端网络(例如晶体混频器)实际输出额定噪声功率与该网络作为无源端网络时(只考虑损耗电 阻产生的噪声)的输出噪声功率之比。
·接收机增益接收机的放大量。即接收机在输入端匹配情况下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强度之比。
·接收机恢复时间强输人信号使接收机饱和,从强输入信号结束到接收机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
·接收机抑制度接收机选择所需信号和抑制邻近频率干扰的能力。亦称带外抑制度。
·相位一致性接收机多个通道相位对于基准通道相位均衡的程度。
·幅度一致性接收机多个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幅度的均衡的程度。
·自动增益控制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自动调整接收机增益的方法。
·瞬时自动增益控制回波信号功率发生瞬态变化时,能快速地自动调整接收机增益,防止接收机饱和。
·接收机带宽接收机频率响应曲线上两个半功率点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变频损耗高频信号变换成中频信号时,混频器的损耗。它等于混频器额定功率传输系数的倒数。
·灵敏度时间增益控制为避免接收机因近距离强回波或泄通的主脉冲及杂波发生过载,自动调整接收机的近程增益。亦称 近程增益控制。
·中频频率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经过混频后输出的差值频率。即中频放大器的中心频率。对多次混频的接收机 指各个中放的中心频率。
·中频带宽在超外差接收机中,中频频率响应曲线上两个半功率点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接收机烧毁功率导致接收机输入端毁坏的最小输入功率。
·输入耐功率接收机输人端能承受雷达本机发射状态下最大的漏功率及外界最大强功率信号而不损坏器件的能 力。
·本振频率稳定度衡量本振信号频率在观测时间内变化的一种技术指标。包括长期和短期频率稳定度。
·本振频谱纯度接收信号频谱中主频与杂波副值之比。
·线性动态范围接收机处于线性工作区时,最大输人信号功率与最小可检测的输入信号功率(或输入噪声功率)之 比。通常用分贝表示。
·自动频率控制将接收机本振的频率和发射信号的频率之差自动地调整在接收机的中频,以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 包括自动调整接收机本地振荡器频率和自动调整发射机的振荡器频率两种。简称自频调或自频控。
·自频调搜索范固自频调处于搜索状态时,振荡器的最高、最低频率之差。
·自频调捕捉带宽自频调由搜索状态转人跟踪状态时,被跟踪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自频调最大搜索时间自频调系统使振荡器由一个极端频率变化到另一个极端频率所需要的时间。
·自频调跟踪精度自频调系统达到稳定跟踪后,受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与被跟踪频率的误差。
·镜像频率抑制对混频器中的镜像噪声或镜像干扰的抑制。
·自动相位控制使被控信号的相位自动适应外来信号,与外来信号相位同步的调整过程。
·变频将高频振荡的载频进行变换而保持其包络不变的频率变换。
·混频将两个输人信号在非线性元件上相乘,取出其已经频率变换的输出信号。
·单端混频只采用一个非线性元件和功率混合电路完成的混频。
·平衡混频用两个性能参数相近的非线性和功率分配器组成的双路混频。本振噪声经混频后输出的中频噪声 电压反相相消,而中频信号电压同相相加。
·正交场平衡混频输入信号波导和本振信号波导互相垂直,加至混频的本振信号和输入信号也是互相垂直的平衡混 频。亦称交叉场平衡混频。
·双重平衡混频用四个性参数相近的非线性元件组成电桥和两只平衡一不平衡变换器构成的混频。
·本地振荡器在超外差接收机的变频电路中,用来产生高频振荡信号的振荡器。简称本振。
·相位锁定本振利用锁相环路来稳定振荡频率的本地振荡器。
·数字变频器通过数字运算技术实现变频的电路。
·中频积累利用中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进行信号积累。亦称相参积累或相干积累。
·相位检波将输入信号相对于相位基准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转变为幅度变化的一种检波器,其输出电压幅度、 极性和输入信号与基准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有关。
·峰值检波对视频脉冲序列进行检波,取出调制包络。
·脉冲检波从脉冲调制的射频信号中取出视频脉冲包络。
·正交通道使-个信号形成两个正交的信号(I、Q信号)的通道。
·I、Q通道幅度-致性I、Q两通道信号增益相差的程度。
·I、Q通道相位差I、Q两通道信号相位之差。
·通道隔离度I、Q两通道输出功率之比值。通常以分贝表示。
·杂波多普勒频移补偿为改善因杂波飘移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降低对消质量所采取的频率补偿措施。
·定相带宽保持定相时,定相信号频率与相参振荡器中心频率之差。
·定相幅度保持定相对,最小定相信号的幅度。
·对放输出动态范围对数中放保持一定对数精度时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比值。
·宽-限-窄电路由宽带放大器-限幅器-窄带(最佳雷达信号带宽)放大器组成的电子抗干扰电路。
·预选器对所需频率的信号进行预选并滤去其他频率信号的带通滤波器。
·PIN调制器用PIN管的开关特性对连续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器。
·体效应二极管本振用体效应二极管作振荡管的本地振荡器。
·阶跃恢复二极管信频器用阶跃恢复二极管的快速开关作用,通过高阶倍频组成的微波倍频器。
·连续检波对数中放在中频放大器中,每级限幅中放输出单独进行检波,再进行视频相加,以得到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对 数关系的中放。
·信号数字处理用数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表征、变换和处理的过程.
·信号模拟处理用模拟的方法对信号进行表征、变换和处理的过程。
·实时信号处理通过信号实际产生的时间立即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及时控制或监视系统的处理过程。
·同态信号处理满足广义叠加原理的非线性系统的信号处理,它的输入与输出矢量符合代数变换关系。
·信号处理响应时间雷达信号处理中完成规定的处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可编程信号处理机采用软件程序控制方式改变信号处理功能的设备。
·门限为鉴别信号作出某种判决而设置的某-物理量。
·最佳门限根据选定的检测准则而设定的能达到最佳检测的门限。
·量化把模拟量变换为相应的数字量的过程。
·采样(取样、抽样)对雷达信号进行时间离散或频率离散的过程。
·分层对信号幅度进行量化的过程。
·采样周期对连续信号或随机过程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
·信号检验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和识别,以判决是否有目标存在的过程。
·恒虚警率为抑制引起电平变化的噪声、杂波或电子干扰所造成的虚警,而特别设计的门限或增益控制部件的 特性。
·恒虚警率检测当雷达回波信号背景电平发生变化时,以恒定的虚警率进行检测的过程。
·慢门限恒虚警检测单元背景噪声缓慢变化的门限自动控制技术。亦称噪声恒虚警处理。
·快门限恒虚警检测单元背景(杂波)快速变化的门限自动控制技术。亦称杂波恒虚警处理。
·单元率均恒虚警检测单元背景中总杂波功率电平的估计由前沿和后沿滑窗的局部估计按照杂波强度求平均得到的 一种恒虚警。
·加权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单元背景中总杂波功率电平的估计由前沿和后沿滑窗的局部估计按照杂波强度加权得到的一 种恒虚警。其最优加权值是在保持恒虚警率的同时并使检测概率最大的条件下得到的。
·广义有序恒虚警率一种自动筛选技术的恒虚警率。
·准最优检测在雷达脉冲重复周期内,在同一距离单元的一串回波信号经幅度分层后保留了大部分有用的信息, 在目标检测的过程中其信息被全部利用的检测。
·反馈积累检测用单根延迟时间等于脉冲重复周期的延迟线组成反馈积累器,将每次新的回波和积累器中过去各次 扫掠回波所得的积累值进行加权求和,形成新的积累值,再根据积累值判别且标是否存在韵检测方法。
·检测准则在杂波和噪声背景下判定目标是否存在的准则。如最大信杂比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聂曼一皮 尔逊准则、序列检测准则等。
·频率鉴别利用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之间多普勒频率不同来提取目标信号的鉴别方法。
·相位鉴别利用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别来提取目标信号的鉴别方法。
·速度鉴别利用目标和干扰之间的速度差别来提取目标信号的鉴别方法。
·脉宽检测利用目标回波信号和干扰信号在脉冲宽度上的差别来提取目标回波信号的判决过程。
·自动检测按某种检测准则自动进行目标存在与否的判决过程。
·双门限检测把某距离单元信号电平与规定门限比较,初步判断信号存在,再在规定观测时间内进行重复周期计 数统计,超过计数门限,确认目标存在的检测过程。亦称为二进制积累检测。
·密度检测应用双门限检测时,如某一单元方位距离单位内的回波强度超过第一门限就以“1”表示,否则以“0” 表示。在N个周期内,在同一单元之内“1”的数目如等于或大于M(M
·重合检测M=N。时的密度检测。见3.5.30。
·宽度检测利用目标信号与噪声(或杂波)的宽度差别来判断目标存在与否的判决过程。
·二进制检测对信号进行检测时,只选择两种可能性,即有信号或没有信号的检测。亦称双择检测。
·滤波器对频率有选择作用以滤除某些不需要频率成分的四端网络。
·匹配滤波器脉冲响应为输入信号的镜像函数,传递函数为输入信号频谱复共轭函数的滤波器。亦称最佳线性滤 波器。它在输入为信号加白噪声干扰条件下其输出信噪比最大。
·逆滤波器传递函数为输入信号频谱倒数的滤波器。
·数字滤渡器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的匹配滤波器。
·色散滤波器由对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有不同延时特性的色散线构成的滤波器。
·递归滤波器输出信号不仅是输入信号的函数,而且是以前时刻输出信号函数的滤波器。它由单级或多级延迟线 和反馈网络组成。
·横向滤波器对抽头延迟线各个抽头号的输出信号乘以不同系数并求和输出的滤波器。
·维纳滤波器一种使均方误差最小准则下的最佳线性滤波器。
·卡尔曼滤波器按最小方差线性递推估算法实现的最佳线性滤波器。
·双极点滤波器一种反馈积累器。它是一个二阶滤波器,在复平面上有两个极点。
·梳齿滤波器幅频特性呈梳齿状的滤波器。可以是递归的或非递归的滤波器。
·指向累计检测器天线波束指向某一位置时,对同一目标进行数字积累,以判决是否发现目标的检测器。
·滑窗可移动的信号处理时间区域范围。
·滑窗检测器在有限观察时间内(例如N个重复周期)判断目标存在与否,每作一次判断后,观察范围(“滑窗宽 度”)顺序往后移动一个重复周期再继续判断,依次不断进行的检测器。
·小滑窗检测器滑窗宽度小于半功率点波束宽度内脉冲数的滑窗检测器。
·量化秩值检测器一种自由分布检测器。在秩值检测法中将秩值量化器所得的关于回波的0、1信号加到滑窗检测器, 去进一步判定目标有无的检测器。
·参量检测器根据规定的杂波分布设计并对该分布具有恒虚警作用的检测器。
·非参量检测器适用于各种杂波分布的恒虚警检测器。
·自适应检测器根据检测器内部参数的自动调节使检测性能(例如虚警概率)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上的检测器。
·序列检测器一种非定长检测器。通过对输入样本的多次观察作出判决(有或无目标)的检测器。
·双门限检测器见3.5.29。
·数字积累器将雷达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间量化进行积累处理的装置.
·相关器利用雷达回波信号、噪声与发射信号的频移和时移副本相关函数的不同,来实现从杂波背景中检测 出信号的装置。
·自相关器通过信号自相关函数的运算,从杂波背景中检测出信号的装置。
·互相关器通过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样本的互相关函数运算,从背景中检测出信号的装置。
·卷积器对两信号作卷积运算的装置。
·声表面波器件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以声表面波形式通过介质表面进行传输、变换和处理的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模—数结合、集成度较高的固态器件。利用数字节拍脉冲对输入信号进行时间采样,再将采样的模 拟量以电荷量的形式在器件的单元中传输、变换和处理的器件。
·信号积累将周期性序列信号经过存贮迭加而使其信噪比或信杂比提高的过程
·视频积累对视频信号进行的积累。它只利用了信号的幅度信息,亦称非相干积累或非相参积累。
·时间副瓣在脉冲压缩处理后时域波形中除主瓣以外的波瓣。
·无源杂波抑制对由大地、海面、云、雨等引起的无源杂波干扰通过时域、频域的方法进行抑制。
·动目标检测器利用多普勒滤波器组来检测雷达运动目标的装置。每个滤波器 (除零频滤波器外)在零频处都有深 的凹口,用于抑制地物杂波,且其副瓣很低,以抑制运动杂波。
·动目标显示器利用目标与杂波因多普勒效应而在频谱上的差异,采用阻带滤波器抑制干扰频谱,提取活动目标信 息的装置。
·动目标踪器利用动目标和杂波在频谱上的差异,使雷达抑制杂波而达到跟踪目标的装置。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器自适应地调整检测滤波器参数,使滤波器的凹口跟踪杂波的平均多普勒频率的装置。
·杂波图将雷达探测范围内按距离和方位分割成若干方位一距离单元,每个单元的杂波幅度的多次扫描的加 权平均值分别加以存贮,形成以雷达为中心的杂波分布图。
·速度杂波图存贮内容是对应杂波单元杂波径向速度韵估值所构成的杂波图。
·剩余杂波圈一种存贮内容为剩余电平韵杂波图。存贮内容是对应杂波单元抑制滤波器输出的杂波剩余的平均 统计值。
·解距离模糊通过改变重复频率和伪随机编码脉冲等技术,解决由于高重复频率引起在雷达作用距离内测量距离 的多值性。
·解速度模糊应用对距离信息的数学运算,检查测速回路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多谱线中的单根谱线的正确性。
·脉冲多普勒信号脉冲多普勒信号是在一帧时间内从同一个固定的距离收到的回波信号。它的频谱包括噪声、杂波和 一个或多个目标信号。这个谱是周期性的,其周期等于脉冲的重复频率。
·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倒对脉冲多普勒信号进行的处理能在频域把目标信号和杂波分开,可以有效地滤除杂波和提取目标信 号速度值的处理过程。
·逻辑抗干扰信号处理中,用逻辑分析技术抑制脉冲干扰的一种方法。
·波门录取录取设备根据录取的目标坐标,外推下一个天线扫掠中该目标位置,并产生一个波门,对波门所限定 空域内的目标进行自动录取。
·自动录取通过录取设备自动检测目标并录取目标坐标数据的一种录取工作方式。
·半自动录取通过人工指定目标而后转入对该目标自动录取的一种录取工作方式。
·人工录取人工录取目标坐标及其他辅助信息的一种录取工作方式。亦称手动录取。
·全空域录取对雷达探测空域内的所有目标都能进行自动录取。
·区域录取对最关注的空域进行选通和录取目标的-种方式。 6
·点迹录取能力录取装置所能录取的最大点迹数,包括天线转动一周所能录取的最大点迹数和在一个天线波束内所 能录取的最大点迹数。
·录取精度录取装置录取的目标数据与目标(在显示器上)真实数据的误差。包括距离、方位和高度的录取精 度,常用均方根误差值表示。
·输入点迹数在雷达扫描周期内,数据处理计算机所能够处理的最大输入点迹数。
·航迹容量天线转动一周所能处理的最大航迹批数。和在同一方位不同距离上所能够录取的目标的批数。
·数据片理器对来自信号处理器目标信息进行处理并得出目标坐标和相关运动参数的器件或装置。
·自动编批自动录取时,利用识别器获得的敌我信息,对录取到的目标按确定规则编批号的过程。
·属性缩批半自动录取中,首次录取目标坐标时,加入敌我信息后,自动按给定规律编批号的过程。
·目标编批对录取目标信息按-定规律编制批号。
·平滑外推根据无偏最小均方误差条件,预测目标航迹未来点迹的方法。
·刷新率单位时间内输出目标航迹和参数的显示次数。
·点迹表征目标某一时刻空间位置(距离、方位、高度)及相关特性的一组参数。
·航迹将属于同一目标点迹连成的有序点迹。
·航迹相关从录取的点迹中识别属于同一目标的数据归在一起并连成航迹的过程。
·点迹录取根据检测结果,对目标参数进行估值的过程。
·参量估计对目标回波的有限取样进行统计分析以估计;目标的空间坐标及相关特性的方法。
·杂波地图见3.5.70。
·显示方见2.2.1.52
·一次显示原始雷达信号或原始雷达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仍以原始雷达信号的形式出现的显示。
·二次显示经过处理机处理的雷达信息的显示。
·图形显示信息以图形、图表、曲线、简单的文字、符号等形式的显示。
·图像显示具有-定色彩和灰度等级的景像或影像的显示。
·扇形显示在扇形面内的显示。
·视频地形显示将地形及其数据信息叠加在雷达显示器上的显示。
·延迟显示时间基准的基点(扫描线起点)被延迟的显示。
·空心显示时基起始的显示先于发射脉冲的显示。
·距离显示器用时间基线作距离量程而目标回波垂直显示于时基线之上的显示器。亦称距离一幅度显示器或简 称A显。
·距离方位显示器目标回波在显示器上为亮点,该亮点的直角坐标表示目标距离和方位的显示器。简称B显。
·方位仰角显示器屏幕上可测读目标的方位与仰角、且信号作亮度调制的显示器。简称C显。
·D型显示器方位扫描线较宽,信号在方位扫描线上所占宽度大小可代表目标的粗略距离的方位仰角显示器。简 称D显。
·距离仰角显示器屏幕上可测读目标的距离与仰角,且信号作亮度调制的显示器。简称E显。
·距离高度显示器屏幕上可测读目标的距离与高度,且信号作亮度调制的显示器。简称RHI显。
·角误差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单个目标的方位误差和仰角误差的显示器。简称F显。
·G型显示器目标呈“翼形”光点,翼长反比于目标距离的角误差显示器。简称G显。
·高度距离显示器荧光屏上可显示目标回波的距离与高度的显示器。简称H显。
·径向距离-方位显示器与圆锥扫描天线同步,屏幕上扫描线作径向扫描的显示器。信号作亮度调制呈圆环状,圆环半径正 比于距离,圆环明亮部分表示偏离天线圆锥扫描轴的方向。简称I显。
·圆扫显示器荧光屏上的时间基线为圆,用以精确测距的显示器。简称J显。
·K型显示器将A型显示器扫描线与天线波束同步地左右移动,比较目标信号强度,以校正天线对准目标进行测 角的显示器。简称K显。
·L型显示器将A型显示器的回波信号与天线波束同步地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显示,比较目标信号强度,以校 正天线对准目标进行测角的显示器。简称L显。
·M型显示器加有从测距系统送来的台阶信号或波门信号来对准目标以测读距离的A型显示器。简称M显。
·N型显示器由M型与K型两种画面组合而成,以对准目标的距离与角度的显示器。简称N显。
·平面位置显示器一种以雷达(零值距离一时间基准为零)为中心的圆周扫描、显示目标具有与天线同步回波的显示 器。它是辉度调制的显示器。亦称环视显示器。简称P显。
·方位稳定平面位置显示器无论运载平台(飞机、舰艇、车辆等)如何运动,显示器上的真北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平面位置显示 器。
·Q型显示器在A型显示器上加一与天线同步旋转的方位游标,可提供目标距离与方位的显示器。
·展宽距离显示器将距离显示器时间基线的一段加以展宽,以精确测量目标距离的显示器。简称R显。
·A/R显示器A/RA显与R显图像组合显示在一个荧光屏上的显示器。简称A/R显。
·X-Y型显示器通过变换技术将每个目标对应的参量变换成相应的电压量,在X-Y坐标上显示目标多种参量的显 示器。
·真运动显示器显示船体真实运动的船用雷达显示器。它具有专用的真运动装置,在画面上显示的固定目标是不动 的,活动目标(包括船体本身)是运动的。
·相对运动显示器显示相对与船体运动的船用雷达显示器。在画面上除船体本身不动外;相对于船体作运动的所有目 标都是运动的。
·照相显示器一种配有快速走片的照相机。其荧光屏发光颜色与照相底灵敏度匹配,且是短余辉,以记录目标回 波作事后分析用的显示器。
·侧视雷达显示器用特殊照相机与照相显示器配合,以记录雷达回波,构成地形照片的,在飞机上使用的显示器。
·地形回避显示器一种采用E型或B型显示器显示低空地面空隙,以提供不碰撞航线的机载显示器。
·平视显示器将飞行参数和攻击瞄准目标,以及外界景物等信息综合显示在飞行员眼睛正前方的显示器。
·下视显示器一种安装在驾驶舱前面下半部,显示飞行姿态和从雷达、红外等设备送来的目标信息的高亮度机载 显示器。简称“下显”。
·等高平面位置显示器一种将某一高度层的云雨区分布状况显示出来的气象雷达P型显示器。
·综合显示器将飞行参数、飞行姿态、发动机和其他设备的工作参数、导航信息、雷达信息、武器挂载发射情况等信 息综合显示在飞行员水平视线以下的显示器。
·直角坐标显示器指用直角坐标形式表示的两坐标平面位置显示器。如P显示器。
·极坐标显示器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两坐标平面位置显示器。如PPI显示器。
·自主显示器自带处理机且具有独立处理功能的显示器。
·机群显示器用来精确显示机群架次的显示器。
·光栅扫描扫描波形是两组有规律的频率不同的锯齿波,在示波管荧光屏上扫出光栅的一种扫描。
·光栅显示采用光栅扫描显示图像或字符的显示方法。
·随机扫描显示扫描信号为随机变换波形的扫描。
·选通标志为了醒目地指示出应予注意的显示器的一段扫描线,而在该段扫描线上产生的小亮点、短缺口或其 他标志。
·阶梯选通标志在显示器的扫描线上以台阶形式表示的选通标志。
·凹形选通标志在显示器的时基线上以凹形形式表示的选通标志。
·校正标志在显示器上产生的用于校正或测距的基准标志。
·距离标志显示器表示单位距离的标志信号,用以测距或校正时间基准。
·方位标志在显示器上产生的用于方位校准或方位刻度的标志。
·时间基线显示器上用扫描信号(如锯齿波)产生的扫描线。简称时基。
·图像清晰度在显示器中,表征显示图像的聚焦和分辨能力的参数。
·图像稳定度在显示器中,表征图像游动、闪烁程度的参数。
·图像失真度在显示器中,表征图像畸变程度的参数。
·人机交互雷达的计算机将处理和控制的情况及时显示出来供人员观察,人员通过相应控制装置输入各种数据 和命令,以进行操纵和控制。
·视频展宽增加视频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
·视频压缩将雷达扫描雌上视频信息以正常的速度存贮起来,然后以较快的速度输出并显示在相应的速度的 时基上,使扫描时间得以压缩的技术。
·视频地图用电子的方法把要显示的地图信息变成与扫描同步的色彩和视频辉亮信息输入显示器的各视频通 道所形成的地图。
·光点尺寸在规定亮度条件下,显示器荧光屏上聚焦后的单个光点的尺寸。
·显示分辨力在规定亮度和对比度条件下,能分辨出荧光屏图像明暗细节的能力。常用沿坐标轴线可分辨的扫描 线总线数来表示。
·天线控制天线扫掠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自动和遥控三种。
·天线程序控制系统控制作用是预先给定的时间函数的自动控制系统。
·天线(座)升降机构能使天线(座)上升或下降到-定位置的传动机构。
·天线座支撑天线并使其保持-定姿态的装置。
·天线锁定装置将天线固定在某一安全位置,使其不受外界运动影响的装置。
·天线读数机构可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等数值的装置。
·稳定平台当雷达置于运动平台上时,为了消除运动载体的摇摆影响,保持雷达天线座平面与基准坐标系(通常 为地球坐标系)相对稳定的装置。
·轴角编码器将天转动轴角变换成二进制数据的器件或设备。
·正北信号表征天线指向正北的信号。
·自动调平地面雷达天线座采用自动调整装置使其保持水平。
·倾角传感器把地面雷达天线座的不水平度转换为(电)可读信号,以便进行计算机或人工修正的敏感装置。
·自动寻北雷达天线座方位指向通过陀螺装置或磁罗盘等确定其与正北的夹角。
·天线控制范围按不同的天线扫掠方式,手动或自动控制时天线扫掠角度的范围。
·天线控制速度范围按不同的天线扫掠方式,手动或自动控制时的天线扫掠速度范围。
·天线控制稳定度输入阶跃信号后,天线控制分系统经过渡过程达到某一稳定值的性能。通常用天线突然停转时所产 生的追摆次数、追摆幅度和停稳时间来表示。
·天线控制灵敏度可驱动天线转动的最小(误差)信号电平。
·天线调转时最大速度和加速度机械转动天线,从跟踪或扇扫一批目标快速调转到另一目标方向时的最大速度和加速度。
·抗负载变化能力在风、雨、雪以及其他外界负载作用下,引起天线控制分系统产生的角度误差和速度误差。
·角数据传递精度天线的真实方位角(或仰角)与同步传递的方位角(或仰角)数据之间的误差值(误差角度)。
·静态误差天线转动分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称为静态误差。它取决于系统的调 整状态和元件的质量指标,而与目标的动态输入无关。
·动态误差天线转动分系统输入信号随时间改变时,系统在过渡过程中输出量不能立刻准确响应输入量出现的 误差。
·扰动隔离度表征雷达角跟踪回路内为消除雷达载体角扰动影响所采取技术设计措施的效果。
·波束调转时间波束从某一方向调转到规定的另一方向所需的时间。一般规定调转角为90o或180o。
·同步稳定度角同步跟踪装置的稳定度。可用同步指示(如PPI的扫描线)的突跳、追摆和响应时间来表示。
·同步灵敏度角同步跟踪装置的最小工作信号。通常用最小可同步跟踪的误差信号电平表示。
·角跟踪对且标角度的自动跟踪。
·距离跟踪对目标距离的自动跟踪。
·速度跟踪对目标径向速度的自动跟踪。
·角跟踪精度角跟踪系统的总误差。一般包括跟踪滞后、随机噪声引起的误差值。
·角跟踪环路时间响应特性阶跃信号输入对角跟踪环路的响应特性。主要包括超调量、衰减振荡次数、响应速度等。
·角跟踪环路的频率响应特性角跟踪环路的频率响应曲线或称角跟踪环路的带宽。
·辅助跟踪手动校正跟踪误差使跟踪装置自动调整运转速率的跟踪过程。 .8 分离波门跟踪器 split-gate tracker 手动校正跟踪误差使跟踪装置自动调整运转速率的跟踪过程。
·分离波门跟踪器由前、后波门组成的距离跟踪器。当这一对波门叠加在接收目标回波脉冲上时,可测出脉冲到达的 时间(距离);当这一对波门偏离目标位置时,产生供距离跟踪用的误差信号。
·前沿跟踪距离误差信号基于所接收回波的前沿距离延时的距离跟踪。
·同步信号使雷达各分系统协调工作,具有一定时序关系的脉冲列信号。
·基准信号频率和相位作为基准的正弦连续波信号。
·频率合成器用频率稳定度高的主振源作频率基准,通过倍频、混频、分频和锁相滤波和开关切换等处理,综合产 生出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信号的器件。亦称频率综合器。
·高稳定度频率源能在需要的频段内,提供单个或多个瞬时频率稳定度在10-10ms以上(时域表征)的频率源。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由一个或数个高频率稳定度基准频率信号(如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分频、倍频、混频、滤波和开 关切换得到所需要的多个频率信号的频率合成器。
·间接式频率合成器用一个或多个高稳定基准频率信号,通过锁相环路单个或多个对压控振荡器在需要频段内进行多个 需要频率点的镇定形成的频率源。包括模拟和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用数字电路直接产生所需频率的合成器。这种合成器跳频速度快(纳秒量级),频率分辨率高,频率、 相位、幅度都可控,转换时相位连续并可产生任意波形。
·脉内变频载频在发射脉冲期间变频。如脉冲压缩雷达采用脉内线性或非线性变频。
·重频参差雷达脉冲重复频率(PRF)以特定规律参差变化。它可用来克服盲速。
·重频抖动雷达脉冲重复频率(PRF)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抖动变化,是一种电子抗干扰技术。
·时基分解形成受正弦、余弦调幅(如天线方位信号控制)的两路锯齿波的过程。
·数字式分解用数字电路将方位信号(数据)分解成方位正余弦信号,然后去调制(数据的或模拟的)扫描信号的过 程。
·正余弦编码盘输出的两路数码分别为转角的正余弦函数,以作为数字式分解的编码盘。
·正余弦运算器角增量(如天线旋转)输入,经运算输出分别为转角的正余弦数码的运算器。
·主控台控制与监测雷达全机主要工作状态的平台。
·性能参数监测对雷达主要性能参数和状态的监测。
·程控工作方式按设定的程序控制雷达的开关机、正常工作及安全保护的工作方式。
·机内测试见2.2.2.14。
·机内测试设备完成机内测试功能的装置。
·自动测试设备能自动测量、处理和传输数据,并以适当方式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设备。
·综合诊断利用综合测试、自动测试、人工测试、训练、维修辅助、技术信息等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诊断的过程。
·性能测试检验雷达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的测试。
·状态监视雷达内部提供的对其主要技术状态进行的监测和指示。
·在线测试在被测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进行的测试。
·离线测试在被测设备脱离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进行的测试。
·自动切换雷达某部分故障后进行自动切换,使冗余的部分(包括冗余的分系统、分机、部件或器件)替代故障部 分并正常工作。
·导向脉冲补偿技术在雷达工作时序的特定区段,从雷达高频端馈入经过脉冲调制的射频信号,实现全雷达的自动补偿 和自动检测的技术。
·雷达电源雷达全机的供屯电源。交流供电电源为:市电或油机发电机组。
·配电平衡雷达正常工作时,交流电源各相电压(或电流)之间的均衡性,各相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交流稳压雷达内部交流稳压器对(交流)供电电源的稳定作用。
·组合电源配套韵多个相同直流电源模块。其模块之间相互隔离,以提高电源可靠性。
·逆变电源将交流电先直接整流,再变为高频交流电,最后升(降)压并整流输出直流的电源。这种电源适宜做 成固态电源模块,具有体积小,纹波小等优点。
·电源纹波直流电源输出中残留的交流起伏的有效值,通常以毫伏(rnV)计量。
·输出电压稳定度直流电源输出电压波动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
·电压调节率直流电源可输出的最小电压与最大电压之比,表示输出电压相对可调节的范围。
·附属设备的齐套性雷达的附属设备与雷达配套齐整的程度。
·附属设备接口与雷达配套的附属设备具有跟雷达相适配的软件、硬件连接装置。
·附属设备试验与雷达性能和接口有关的指标和试验(方法)。
·雷达电站为雷达提供交流电源盼设备。它由发动机、发电机、控制系统、装载设备等组成。
·雷达方舱装载雷达设备,提供工作条件,并可适应多种运输方式运输的薄壳结构舱体。
·雷达模拟设备雷达训练用的仿真设备。
·图传设备用于传递信息、图像的设备。
·避雷装置-种保护雷达等电器设备免受雷击损害的装置。
·随机仪表为雷达配套的随同雷达装备的仪表。
·询问机见2.1.2.63.
·识别概率敌我识别器正确确定目标敌我属性的概率。它等于询问概率与应答概率两者之积。
·询问概率应答机(或询问应答机)能正确检测出询问机(或询问应答机)所发出的规定询问信号的概率。
·应答概率询问机(或询问应答机)能正确检测出应答机(或询问应答机)所发出的规定应答信号的概率。
·识别范围在规定的条件下,识别器能确定目标敌我属性的有效范围。
·询问范围在规定应答条件下,询问机询问的有效范围。
·应答范围在规定询问条件下,应答机应答的有效范围。
·窜扰多部询问机(或询问应答机)作用于单部应答机时,在询问机(或询问应答机)收到的应答信号中,窜 入的异步应答信号。亦称异步应答干扰。
·混扰单部询问机作用于多部应答机(或询问应答机)时,应答信号发生重叠而形成的交错干扰。亦称同步 应答干扰。
·反欺骗为防止敌方发射模仿的正确应答信号所采取的措施。
·反利用为防止应答机响应敌方模仿的正确询问而暴露应答机位置所采取的措施。
·反定位为防止敌方利用我应答机工作过程中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应答机位置所采取的措施。
·发电机组能产生并输出一定功率的交流(或直流)电能的机组,包括有原动机和发电机两部分。根据原动机的 不同,分柴油发电机、汽油发电机等。
·移动电站具有机动性的发电、输电、配电自成体系的,容量在百千瓦以上的完整供电设备。
·变频车能将工频(50Hz)三相交流电转变成中频(400Hz)三相或单相交流电的电源设备车。
·干燥充气机将干燥空气(或其他气体)充人馈线的-种装置。
·激光测距仪利用激光测量距离的设备。
·红外跟踪器利用红光敏设备,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的并引导雷达跟踪目标的设备
·工程修理车装有维修雷达时所需的仪器、仪表、专用和通用工具(包括机床设备)的车辆。
·雷达随机文件随雷达整机和附属设备配套的全部文件。包括雷达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说明书、维修资料、附属设备 的使用维修资料、雷达履历书和清单以及有关软件、声像资料等。
·备份件供雷达维修使用的元器件、零件、部件和整件的总称。
·雷达阵地已经或准备架设雷达遂行作战任务而占据的地方。包括基本阵地、预备阵地、待用阵地和临时阵地。
·雷达阵地选择根据敌情、作战任务、雷达性能、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雷达阵地的过程。
·雷达阵地环境雷达阵地及其四周一定范围内对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发挥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总称。包括 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交通、道路、建筑物、电磁发射场等人文条件,以及工程构筑、作战物资储备、 战场建设等情况。
·预备阵地为满足应急作战需要而预先设置的雷达阵地。
·待用阵地为及时加强和变更雷达部署,或迅速展开预备队而预先选好的阵地,以及暂停使用但仍有保存价值 的阵地。
·临时阵地为执行临时性任务而设置的阵地。
·雷达阵地起伏度雷达阵地反射面起伏的程度。
·雷达阵地反射面雷达阵地周围反射电磁波的地面或水面。米波雷达对反射面有严格的要求,如反射面的范围、起伏 度、坡度、反射特性,以及反射面内的地物等。
·反射特性反射面对反射电磁波的场强、相位的影响特性,以复反射系数表征。导电率大的反射面反射特性好。
·雷达天线架设高度地面雷达天线的相位(几何口径)中心至反射面的相对高度。
·雷达阵地遮蔽角雷达相位中心与障碍物顶端的连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遮蔽角应达到极限俯角的要求,至少不应 大于0.25o。
·行军状态雷达完成行军前的-切准备工作后所处的状态。
·战备状态雷达操作检查正常,执行战斗任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所处的状态。此时雷达接到命令即可执行任 务。
·战斗(工作)状态雷达由战备状态经过通电开机,各类人员就位后所处的工作状态。
·飞行检验通过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按规定的高度和航线飞行,对雷达探测范围和雷达网的严密程度进行实际效 能的检验活动。
·地物回波图根据雷达站四周的地物回波在显示器上的图像而绘制的图。
·雷达探测范围见2.2.1.3。
·雷达垂直探测波瓣图将各仰角的探测距离,分别标在波瓣坐标纸的相应仰角上,并用曲线连接。该曲线即为地面雷达探测 波瓣图。亦称垂直面探测范围图。
·雷达平面探测范围图将目标在同一高度的最大发现距离标在极坐标纸的相应方位上,再将不同方位、同一高度的距离连 成一条闭合曲线,该曲线即为这一高度的平面探测范围。用同样方法,绘出各种高度的探测距离曲线,即 为雷达平面探测范围图。
·雷达部署为遂行作战任务,按对编成内的兵力(含雷达装备)进行任务区划分和配置。
·面状部署将雷达站集中配置于一定地域内。常用于保卫要地的部署。
·线状部署将雷达站沿线形配置。常用于前沿一线部署或各敌空袭兵器可能入侵的方向配署。
·点状部署将雷达站单独配置在保卫要地附近。常用于要点防空部署。
·对空警戒侦察雷达获取作战所需空中情报而采取的行动。
·保障引导运用雷达为航空兵指挥引导机构实施引导提供空中飞机情况的活动。
·直接保障引导保障引导人员利用雷达终端分系统实施指挥引导。
·间接保障引导保障引导人员根据雷达站(或其他雷达情报机构)的雷达情报实施指挥引导。
·航空管制保障为航空管制部门提供雷达情报信息的活动。
·雷达情报传递雷达情报数据信息和指挥指令的传递。
·雷达情报综合雷达情报的收集、分析、处理和报知等活动的总称。
·九九方格将经度各1度纬度为1/2度构成的方格均分成九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再均分成九个小方格。
·雷达情报格式雷达情报各项要素的组合和排列方式。
·信息格式用代码表示的雷达情报的编码形式。
·普通报报告目标坐标、高/深度、机/舰型、数量等参数的情报。
·动态报报告目标分(合)批、消失、重现等动态的情报。
·干扰报报告雷达受干扰的强度、干扰源的方位或范围,以及干扰性质等的情报。
·坐标转换将不同情报源送来的极坐标、方格坐标和地理坐标等,转换成统一的平面直角坐标或反向转换的过 程。
·去重复从数个雷达站的多条航迹中,对同一目标的重复航线进行判别,送出最精确的一条航迹的活动。
·选主站从掌握同一批泪标的数个雷达站中选取一个情报质量较高的雷达站,将其情报上报。
·多站信息融合对多个雷达站(或其他信息来源)进行自动/半自动综合完成雷达情报处理。
·信息流程自动化处理雷达情报检索过程。包括雷达情报的输入处理(装配、排队)、内加工处理(情报综合、目 标识别)和输出处理(显示、上报、广报、记录)。
·报知上报和通报所获得的雷达情报。
·报知密度对-批目标情报在单位时间内所报知的点数。
·批号目标航迹的编号。
·密语用代码表示的目标属性、机/舰型、动态等雷达情报专用信息。
·密码按-定的保密规则处理而成的编码。
·密钥在密码体制中,用于控制或改变密码算法或初始状态的参数。
·密码有效期在保密系统中密码变更的时间间隔。
·搜索运用雷达探测发现陆地、空中和海上目标的活动。
·搜索空域由方位区域和俯仰区域所限定的空间立体角。
·搜索时间在雷达探测距离内天线波束扫过整个规定空间立体角所用的时间。
·高空目标高度在7 000m~15 000m的空中目标。
·低空目标高度在100m~1 000m的空中目标。
·中空目标高度在1 000n1~7 000m的空中目标。
·超低空目标高度在100m以下的空中目标。
·超高空目标高度在15 000m以上的空中目标。
·目标识别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雷达探测目标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判别。包括判明目标真伪、分清目标 敌我和查清目标类型、数量和分清主次等。
·真伪判明判明所发现的目标是否是雷达所需探测的目标。
·分清敌我分辨雷达所发现的目标是我方目标(或友方目标),还是敌方目标。
·雷达警戒线在一定的地段部署多部雷达时,各部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线相互衔接所构成的对空警戒范围的边缘 线。
·下令雷达开机线预先确定的下达雷达开机命令时空中目标应处的位置线。由目标的飞行速度、命令传递、雷达开机 和搜索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等因素确定。
·型别判明对雷达所发现目标(装备)的型别进行的判断。
·数量判别判断雷达所发现目标的实有数量。
·全面监视对所发现的全部目标,都要进行观察和测定。
·重点监视对所发现的某些目标加强观察连续测报,对其他目标一般测报。
·跟踪监视一对所发现的某些目标不间断的观察和测定,对其他目标只观察不测报。
·错情因人工测报或录取的差错而造成的错误雷达情报的事件。
·漏情没有及时发现在探测范围内的正常雷达情报的事件。
·压情没有将发现的雷达情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事件。
·情报错漏率错、漏的雷达情报数与正确的情报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雷达干扰强度干扰对雷达的影响程度。对有源干扰包括受干扰的中心方位、干扰扇面的方位范围、干扰等级;对无 源干扰包括所在的空域、干扰等级。
·雷达防御依托火力和掩蔽工事,抗击敌人来自空中、地面和海上袭击,保障雷达及其阵地安全的战斗行动
·雷达机动为争取主动或形成较敌方更有利的态势,有组织地迅速转移雷达的战斗行动。

相关术语

·返波管电子注运动方向与高频场能量传播方向相反的正交场微波放大器件。
GJB 5090-2002 军用雷达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