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引导运载体和人员到达预定目的地的过程。 |
·航空导航: | 航空器的导航。 |
·地面导航: | 车辆和人员的导航。 |
·船舶导航: | 船舶、舰艇的导航。 |
·水下导航: | 水下运载体的导航。 |
·水面导航: | 运载体在水面的导航。 |
·极区导航: | 在极区内采用专门技术和方法的导航。 |
·进场导航: |
把运载体引导到码头、跑道或其它终端的导航。 |
·航路导航: | 保障运载体沿固定航路、预定航线运行的导航。 |
·机场导航: | 保障航空器起飞、着陆和在机场区域飞行的导航。 |
·声学导航: | 利用声波的导航。 |
·网格导航: | 格网导航 grid navigation
利用网格(格网)坐标的导航。 |
·无线电导航: | 利用无线电信号的导航。 |
·自主导航: | 不需运载体外部信息进行的导航。 |
·非自主导航: | 利用运载体内外设备的信息进行的导航。 |
·卫星导航: |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导航。 |
·惯性导航: | 依据保持的方向基准和测定运载体加速度,自动推算瞬时速度和位置等数据的自主式导航。 |
·天文导航: | 利用天体的导航。 |
·区域导航: | 在某区域内,不受地面导航台位置限制,而能使航空器沿任一需要路径航行到目的地的无线电或其
他方式的导航。 |
·战区导航: | 保障己方运载体在战区内运行的导航。 |
·陆基导航: | 利用陆地或海上配置的相应设备进行的导航。 |
·动基导航: | 利用被导航的运载体外的运动体上的相应设备进行的导航。 |
·航网: | 由导航台站、导航卫星等构成的导航网络。 |
·导航设备: | 对运载体进行导航的仪表和装置。 |
·自主导航设备: | 对运载体进行自主导航的仪表和装置。 |
·非自主导航设备: | 对运载体进行非自主导航的仪表和装置。 |
·陆基导航设备: | 对运载体进行陆基导航的仪表和装置。 |
·动基导航设备: | 对运载体进行动基导航的仪表和装置。 |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 | 用于三军联合作战的的集成通信、导航和识别系统。 |
·定位报告系统: | 集通信、导航定位、识别于-体的综合性战术系统。 |
·导航攻击系统: |
用以完成导航和攻击火力控制的机载综合性设备。 |
·运载体导出导航数据: | 由运载体上设备测量获得的导航数据。 |
·空中导出导航数据: | 由机载设备测量获得的导航数据。
由运载体外的陆地或海上的设备测量获得的导航数据。 |
·地面基准导航数据: | 以地球或指定的局部地面为基准的坐标系所表示的导航数据。 |
·动基导出导航数据: | 由被导航的运载体外的运动体上的相应装置测量获得的导航数据。 |
·动基基准导航数据: | 以被导航的运载体外的运动体为基准坐标系所表示的导航数据。 |
·地理纬度: |
地球子午圈上某点的法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
·地理经度: | 大地子午面和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也称大地经度。 |
·地心纬度: | 一点与地球几何中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
·伪纬度: | 从常规地球纬度系移动任意距离后的坐标系中的纬度。这样可使子午线收敛区(极区)离开导航系
统预期的工作位置。 |
·伪经度: | 从常规地球经度系移动任意距离后的坐标系中的经度。这样可使子午线收敛区(极区)离开导航系
统预期工作的位置。 |
·铅垂线: | 由一个理想的、无摩擦的、相对地球无运动的铅垂线所指示的方向。它表示在观测者所在的位置上,
地球的引力加速度和离心加速度矢量之和的方向。 |
·表观垂线: | 引力加速度和所有其它加速度合成矢量的方向。 |
·地心垂线: | 从地心通过观测者所在位置的径向矢量方向。 |
·地理垂线: | 大地水准面的法线方向。 |
·大地水准面: | 由一假设连续穿过所有陆地地块的平均海平面所确定的理想面。 |
·质量引力垂线: | 任一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用非旋转地球上的铅垂线方向来表示。 |
·当地垂线: | 观测者所在位置的垂线,可以是铅垂线、地理垂线或质量引力垂线。 |
·水平线: | 与铅垂线垂直的线。 |
·表观水平线: | 可见水平线。 |
·子午线: | 南北基准线,指连接地球两极的大圆。 |
·大圆: | 通过地球中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
·本初子午线: | 经度为零的子午线,指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 |
·极区: | 地球两极附近的区域。 |
·当地水平面: | 垂直于当地垂线的平面。 |
·恒向线: | 地球表面上与所有的子午线相交成等角的线。 |
·东西距: | 地球上两点间恒向线的东西分量。 |
·纬差: | 地球上两点间恒向线的南北分量,即两点之间的纬度差。 |
·收敛角: | 两地之间的大圆与两地的子午线相交的角度差。 |
·半收敛角: |
某点与另一点的大圆方位和恒向线方位之间在该点的角度差。亦称大圆改正量。 |
·导航参数: | 导航过程中,表征可测量的运动或位置的参数。 |
·指向: | 表示某导航参数的矢量方向。 |
·定边: | 寻求指向的过程。例如,在测向时对方位指示的180°双值性的判定过程。又如在仪表着陆系统和伏
尔的比相或比幅中,航道位移信号与航空器控制中的适当响应之间的关系的确定过程。 |
·定向: | 物体相对-个已知基准取向的过程。 |
·导航坐标: | 一种描述运载体位置的参数。 |
·地球坐标系: | 原点位于地心,与地球固连,其中一轴与极轴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
·地心坐标系: | 原点位于地心,其中一轴与地心垂线轴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
·地理坐标系: | 原点位于运载体所在的点,其中一轴与地理垂线重合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
·地平坐标系: | 原点与仪器支承中心相重合,一轴沿地垂线方向,另外两轴在水平面随地球自转的坐标系。 |
·赤道坐标系: | 以天球赤道为基圈,春分点的时圈为主圈,以春分点为主点,天球北极为坐标极的坐标系。 |
·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 | WG84坐标系 WG84 coordinate system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 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系统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系和
BIHl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种地心参考系。 |
·动参考坐标系: | 原点随运载体运动,三个轴的指向分别平行于某个空间坐标系的各相应轴的坐标系。 |
·运载体坐标系: | 原点在运载体上,一轴沿运载体纵轴指向前方,另一轴沿运载体横轴的直角坐标系。 |
·平台坐标系: | 与平台台体固连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
·陀螺坐标系: | 固定于陀螺仪内框架上,由自转轴和内框轴按右手定则所定义的坐标系。 |
·格网坐标系: | 网格坐标系 grid coordinate system
利用格网(网格)线的坐标系。 |
·几何因子: | 在导航坐标变化量为最大的方向上,导航坐标的变化量与距离变化量之比,即导航坐标梯度。 |
·基准线: | 角度测量的起始线。 |
·磁差: | 地面上某点经线与地磁子午线的夹角。 |
·等磁差线: | 在特定的时间内,航图(海图)上具有相同磁差的所有点的连线。 |
·格网: | 网格 grid
用在航图或海图上确定位置的纵横线网。 |
·格网磁差: | 格网磁差 grivation
网格磁差 grid variation
网格磁差 grivation
网格北(格网北)和磁北之间的夹角。 |
·等格网磁差线: | 等网格磁差线 isogriv
绘在航图或海图上的等网格磁差(等格网磁差)所有点的连线。 |
·格网偏置角: | 网格偏置角 grid convergence
格网收敛角 grid convergence
网格收敛角 grid convergence
网格北(格网北)和真北之间的角度差。 |
·测地线: | 在包含待测两点在内的地球面上,测得的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
·等方位线: | 到某-点(例如无线电台)方位为定值时所有点的连线。 |
·径向线: | 由方位导航设备给出的许多位置线中的一条,径向线用它相对于该设备的基准方位的夹角来表示。 |
·方向: | 空间一点相对于另一点,不计两点间的距离的位置。方向可以是三维或两维的。它虽不是角度,但
经常用与基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差表示。 |
·基准方向: | 用以计算其他方向的起始方向。 |
·北: | 测者子午面与当地真水平面的交线指向地理北极的方向。 |
·真北: | 地理北极的方向。 |
·磁北: | 地球磁场水平分量指向磁北极的方向。 |
·格网北: |
迭加在航图(海图)上的直角坐标系中任意规定的基准方向。 |
·罗北: | 磁罗经(磁罗盘)指示的北向。 |
·方位: |
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 |
·真方位: | 以真北为基准计量的方位。 |
·磁方位: | 以磁北为基准计量的方位。 |
·相对方位: | 以首向为基准计量的方位。 |
·格网方位: |
以网格北(格网北)为基准计量的方位。 |
·罗方位: | 以罗北为基准计量的方位。 |
·航向: | 首向 heading
运载体纵轴轴向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方向,用基准线和该方向之间的夹角表示,以基准线顺时针方向计量。 |
·真航向: | 真首向 true heading
以真北为基准计量的航向(首向)。 |
·磁航向: | 磁首向 magnetic heading
以磁北为基准计量的航向(首向)。 |
·格网航向: | 网格航向 grid course
格网首向 grid heading
网格首向 grid heading
以网格北(格网北)为基准计量的航向(首向)。 |
·罗航向: | 罗首向 compass heading
以罗北为基准计量的航向(首向)。 |
·航线: | 预定航行的路径。 |
·航线角: | 运载体的预定航行方向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选定的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 |
·航迹线: | 航迹 (track
a) 运载体实际航行轨迹在水平面内投影的方向,并用方位来表示;
b) 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分量已完成的历程。 |
·航迹角: | 航迹线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由基准线顺时针方向计量。 |
·路径: | 空间内预期的或已经过的路程上-系列点的连线。 |
·偏流: | 偏移 drift
a) 与运载体航(首)向垂直的地速分量;
b) 受海流或风作用运载体移动的距离。 |
·偏流角: | 流压差 drift angle
航迹线与航线之间的角度差。 |
·偏流修正角: | 偏移修正角 drift correction angle
航迹线与预定航线重合的修正角度。 |
·风压差: | 由于受风的影响,在水平面内运载体运动方向与它的首向之间的角度差。 |
·斜距: | 不在同-高度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
·飞行高度: | 飞行中的航空器到某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
·绝对高度: | 海拔高度 altitude
一点或一个水平面到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相对高度: | 一点或-个水平面到某-确定海拔高度的垂直距离。 |
·真实高度: | 航空器到正下方地面(水面)的垂直距离。 |
·地速: | 运载体沿航迹的速度,即运载体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 |
·空速: | 航空器相对于周围大气的运动速度。 |
·真空速: | 航空器相对于周围大气的实际速度。 |
·风速: | 空气的运动速度。 |
·流速: | 海流的速度。 |
·飞行马赫数: | 飞行M数 flight Mach number
航空器的飞行速度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音速之比。 |
·位置: | 一点处于特定坐标系中的地点。 |
·位置线: | 两位置面的交线。每条线表示导航参数为定值的点的轨迹。 |
·位置面: | 某个导航参数为定值所确定的面。 |
·交角: | 两条位置线相交的夹角。 |
·假定位置: | 假定运载体所在的位置。 |
·估算位置: | 根据不完整的或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数据所确定的运载体的最大概率位置。 |
·最大概率位置: | 利用全部可采用的位置信息,并按照对各个估算误差进行加权统计处理得到的位置。 |
·导航误差: | 导航参数的观测量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值。 |
·随机误差: | 由随机干扰因素引起的只能用统计方法估计的误差。 |
·圆误差: | 误差圆 circle of error
位置误差采用以真位置为圆心到测得位置之间以圆半径表示的径向距离。 |
·圆概率误差: | 在两维误差分布中,表示概率误差为50%时的圆误差(误差圆)的半径。 |
·精度: | 指系统为运载体所提供的位置与运载体当时的真实位置之间的重合度。 |
·可预测精度: | 实测位置与已测定基准位置数据之间的重合度。 |
·重复精度: | 同一位置上本次测得位置与先前已测定位置之间的重合度。 |
·绝对精度: | 实测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重合度。 |
·工作距离: | 导航设备能按规定品质工作的最大距离。 |
·工作区: | 导航设备能按规定品质工作的区域。 |
·覆盖区: | 系统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地域或空间范围。 |
·相对导航定位: | 以测量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为基础,确定出一用户相对已知点的位置。 |
·姿态: | 物体各轴相对于某参考系的空间取向状态。 |
·纵轴: | 纵轴 y-axis
沿运载体主体所规定的运动方向为轴向,并通过设计重心的轴。 |
·横轴: | 横轴 x-axis
垂直于纵轴,通常与对称平面垂直并通过设计重心的轴,沿纵轴方向向右取为正向。 |
·竖轴: | 竖轴 z-axis
垂直于纵轴,通常在对称平面内并通过设计重心的轴,从上往下取为正向或由制造者规定。 |
·横滚: | 横摇 roll
运载体绕纵轴的转动。 |
·横滚角: | 横摇角 roll angle
运载体横轴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
·偏航: | 运载体绕竖轴的转动。 |
·偏航角: | 运载体的纵轴相对预定航向在水平面内的偏转角。 |
·侧滑角: | 航空器飞行速度与航空器对称面的夹角。 |
·俯仰: | 纵摇 pitch
运载体绕横轴的转动。 |
·俯仰角: | 纵摇角 pitch angle
运载体的纵轴和水平面的夹角。 |
·运载体: | 运载体 craft
能载入或物的运动体。 |
·航(空)图: | 航(海)图 chart
主要供导航用的图。 |
·无线电定位: | 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测定物标位置的方法。 |
·无线电测向: | 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来向或其他特性确定方位的方法。 |
·无线电测距: | 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确定距离的方法。 |
·差分定位: | 用已知点上的接收机求得的位置或观测量修正值,改正未知点的定位结果或观测量的一种定位方
法。 |
·传播预测修正: | 根据预定传播媒体特性,计算无线电传播参数相对真空条件下的偏移并进行修正。 |
·航道: | 无线电导航所给定的投影于水平面内的应飞方位通道。 |
·着陆航道: | 在进场着陆中,由无线电着陆引导设备引导航空器沿跑道中线(及其延长线)飞行的通道。 |
·航道抖动: | 航道抖动 roughness
航空导航中,可视指示的航道出现的不规则性,即航道偏差指示器指针产生快速而错误的指示。 |
·航道扇摆: | 航道扇摆 scalloping
航空导航中,由障碍物或地面的无用反射引起的可视指示的航道出现的不规则性。即航道偏差指示
器指针呈周期性的变化。 |
·航道弯曲: | 航空导航中,航道以航空器可以跟随的速率,慢速偏移规定的方向。 |
·航道弯曲幅度: | 航空导航中,从无弯曲的航道上测得的由于航道弯曲产生的航道偏差的最大值。 |
·航道弯曲频率: | 航空导航中,航空器航迹是直线。当航道弯曲时,航道偏差指示器指针摆动的频率。该频率是航空
器速度的函数。 |
·航道弯曲递减因子: | 航空导航中,引入弯曲递减特性前后的弯曲幅度之比。 |
·航道位移灵敏度: | 航空导航中,航道指示的变化与偏离航道线位移的变化之比。 |
·航道角位移灵敏度: | 航空导航中,航道指示的变化与偏离航道线角位移的变化之比。 |
·航道曲率: | 航空导航中,指示的航道相对于沿航线或路径的距离的变化率。 |
·航道灵敏度: | 航空导航中,航道偏差指示器的指示对航空器相对实际的或模拟的航道偏移的响应。在伏尔、塔康
或相类似的全向信标中,航道灵敏度往往是指:接收机全方位输入信号保持定值时,航道偏差指示器指针
从一边满刻度到另一边满刻度,全方位选择器转过的度数。 |
·航道灵敏度弱化: | 航空导航中,为了使航道偏差指示器的指针偏转量与偏离航道线的线性偏移量之比保持固定值,人
为减小导航设备的航道灵敏度。 |
·航道宽度: | 航空导航中,航道偏差指示器上产生规定指示(通常为满刻度)时,偏离航道线的两侧水平位移量的
和,以度表示。 |
·航道线: | 在进场着陆中,由无线电着陆引导设备引导航空器沿跑道中心线(及其延长线)飞行的应飞方位线。 |
·着陆航道线: | 无线电导航信号所给定的投影于水平面内的应飞方位通道。 |
·航道线偏差: | 航空导航中,航空器航迹偏离航道线的偏差量,用角度或线位移表示 |
·静锥区: | 顶空盲区 upper space of silence
天线上方由于天线结构所造成的场强不满足规定的圆锥形区域。 |
·静寂区: | 盲区 zone of silence
不能满意收到无线电天波或地波信号的局部地区。 |
·天波干扰: | 同-辐射源的天波信号引起的地波信号衰减或恶化。 |
·天波修正: | 利用电离层模式或电离层实际测量数据,对根据天波信号测得的数据进行传播误差修正。 |
·极化误差: | 由发射和接收系统要求之外的电磁波极化所引起的误差。 |
·传播误差: | 无线电信号在媒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方向、传播速度和极化等发生变化而造成的误差。 |
·电离层误差: | 电离层不均匀性和散射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所造成的误差。 |
·多路径传播: | 无线电波从-点到另-点多于-条路径的传播。 |
·多路径传播误差: | 由多路径传播引起的误差。 |
·折射误差: | 由于传播媒质不均匀使无线电信号传播路径发生弯曲所引起的误差。 |
·波束误差: | 采用定向传播信号的导航系统中,实际指向的平均方向和要求指向的方向间的角度差或线位移。 |
·近场效应误差: | 在天线系统附近,由电磁场空间分布特性所引起的误差。 |
·同步误差: | 由于系统两方时钟不完全同步引起的误差。 |
·地形误差: | 由地形引起的电波传播误差。 |
·场地误差: | 由导航设备场地附近物标引起的电波传播误差。 |
·夜间效应: | 在夜间天波最强时出现的-种特殊现象。 |
·等相位区: | 两个无线电信号的相位差无法区分出来的空间范围。 |
·地网: | 提高地波传播效能的装置,由若干根导线以一定方法配置,架设于地面或埋于地下。 |
·全方位: | 在0~360°范围内的所有方位。 |
·波瓣转换法: | 连续改变天线方向图,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变化探测方向的一种测向方法。 |
·方位误差: | 测量的方位与相应的真方位之间的角度差。 |
·环形天线装调误差: | 环形天线未准确对准基准线而造成的误差。基准线通常与运载体的纵轴平行。 |
·四分圆误差: | 象限误差 puadrantal error
由于运载体本身或无线电信号传播的不利因素引起的方位误差。误差值在360°范围内按正弦方式
变化,有两个正的和两个负的最大值。 |
·八分圆误差: | 在使用分集天线阵来提供方位信息的系统中,由于受天线元之间间隔有限所引起的方位误差。误差
值在360°范围内按正弦方式变化,有四个正的和四个负的最大值。 |
·方位误差曲线: | a) 在测向设备中,一组仪表方位误差对指示方位或校正方位的曲线;
b) 在测向设备装调中,一组仪表方位误差和位置误差对指示方位的合成曲线。 |
·无线电测向仪: | 测定无线电信号来向的设备。 |
·无线电罗盘: | 机载的自动测向仪。 |
·手动测向仪: | 需要人工操作的无线电测向仪。 |
·音响测向仪: | 通过测量最小声音强度或对两个声音强度进行比较来确定方位的无线电测向仪。 |
·测向灵敏度: | 当接收机输出信杂比为规定值时,在信号来向上,测向系统获得最大拾波时,所需的最小场强。 |
·测向方位灵敏度: | 所测的方位能满足系统精度要求时,测向仪必须输入的最小场强。 |
·模糊度: | 零型测向中,最小响应方位上的输出(包含噪声)与最大响应方位上的输出之比的百分数。 |
·零位: | 使输出最小时信号来向或使测向天线系统方向性图转到输出最小方向的方法。 |
·全方位变换器: | 把全方位信号和航空器首向信号组合起来,并转变成无线电磁指示器指针偏转所需的电信号的装
置。 |
·全方位选择器: | 与全方位接收机一起使用的一种控制器。用于选择任何需要的方位,以及在航道偏差指示器上显示
与任一选定的方位偏离航道的偏差。 |
·向背台指示器: | 与全方位选择器一起使用,以解决被测方位多值性的辅助装置。 |
·全方位指示器: | 自动连续地指示出方位的仪表。 |
·无线电磁指示器: | 指示全方位、首向和相对方位的复合指示器。 |
·航道偏差指示器: | 对航空器偏离预选航道提供视觉指示的装置。 |
·测距器: | 测量无线电信号从询问器到应答器的往返时间,以获得距离信息的无线电导航设备。 |
·无线电高度表: | 根据无线电波反射原理测量航空器距离地面高度的仪表。 |
·全方位测向-测距设备: | 全向信标和测距设备的组合装置,可以获得方位和距离信息。 |
·塔康: | 一种采用脉冲技术的超高频极坐标近程航空导航系统。其测距功能由测距器完成。其测向功能,由
地面(舰船)应答器天线提供一个旋转的多瓣方向形图作为粗测和精测信息来完成。 |
·伏塔克: | 伏尔和塔康地面台合装在一个场地而形成的导航系统的导航设备。它用塔康的测距功能和伏尔的
测向功能来提供距离一方位信息。 |
·肖兰: | 提供圆位置线的-种近程无线电导航系统。 |
·最小接收高度: | 能收到要求的伏尔、伏塔克和塔康的可用信号的最低航路高度。 |
·目标距离-首向指示器: | 连续地指示相对于目标的首向和距离信息的指示装置。 |
·双曲线系统: | 利用测量运载体到两个地面导航台站的距离差而得出的双曲线来确定运载体位置的无线电导航系
统。 |
·主台: | 双曲线导航系统中,用于控制或同步其他台发射的发射台。 |
·副台: | 发射特性受主台控制或同步的发射台。 |
·台卡: | 具有发射频率在100kHz附近的几个相关信号的一种无线电导航系统。作用距离约为200 n mile
(370kin)。用主、副台信号的连续波比相来得到定位用的双曲线位置线。主、副台组成星形配置,主台位
于中心,作为台链的基准,几个副台在主台四周,离主台70 n mile(130km)左右。 |
·奥米加: | 工作频率在10kHz附近的一种超远程导航系统。它由测量相距5000~6000n mile(9000~11000km)
的两个发射台的连续波信号相位差来确定双曲线,也可由计算运载体偏离已知位置的以巷数表示的载波
波长数,测定至发射台距离的变化量。该巷数的计算是用运载体上稳定振荡器比相实现的。 |
·差分奥米加系统: | 为提高精度,在已知地理位置上,比较接收奥米加台的实际信号和理论计算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提供
经过传播误差校正的奥米加信号的系统。 |
·康索尔: | 键控的低频或中频连续波短基线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工作距离约1500n mile(2800km)。三个辐射
器产生多瓣重迭的点和划的方向性图,以形成等信号的双曲线位置线。这些位置线在方位角上可利用改
变射频相位缓慢移动。从而通过简单的听和计数,或定时工作来确定任何一对等信号线所限制的扇形区
域内的位置线。 |
·康索兰: | 两个辐射器代替三个辐射器的康索尔系统。 |
·罗兰: | 一种远程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其双曲线位置线由测得两个脉冲到达接收点的时间差确定,这两个脉
冲是由两固定基准发射台按一定时间关系发射的。 |
·罗兰 A: | 一种中频无线电导航系统,工作频率为1.6~2.00MHz,也称标准罗兰系统。 |
·罗兰 C: | -种低频无线电导航系统,工作在90~110kHz频段。 |
·罗兰 D: | 美国空军曾经使用过的一种战术无线电导航系统,其原理类似罗兰C。 |
·脉冲8系统: | 英国研制的-种小型罗兰C。 |
·台链: | 为了确定位置或提供导航信息的几个相关构成的台组。 |
·台址: | 发射台发射天线相位中心的经纬度。 |
·基线: | 在确定导航坐标时,作为测试比较无线电相位或时间的两个台的连线。对于两个地面台而言,一般
是指连接两个台的大圆路径。 |
·基线延迟: | 罗兰系统中,信号从主台传输到副台所需的时间间隔。 |
·双曲线位置线: | 在地球表面上到两个发射台具有常数短线距离差的曲线。 |
·包周差: | 射频信号载波相位与其包络波形时间起点之间的时间关系。 |
·组重复周期: | 罗兰C脉冲重复发射的时间间隔。 |
·时差: | 接收到的同一台链的主台信号和副台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值。 |
·中线: | 基线的垂直平分线。 |
·绝对延迟: | 罗兰系统中,主台和副台信号的发射时间间隔。 |
·编码延迟: | 在罗兰系统的各个台对中,为防止工作中出现几个台信号的重迭,对副台同步发射的脉冲信号进行
的适当延迟。 |
·罗伦线: | 在诸如罗兰图那种具有重迭双曲线簇的导航系统图中,表示一条特定路径的线。在此路径上,一簇
双曲线数值的变化相对于另一簇双曲线数值的变化保持恒定的关系。 |
·A迹线: | 罗兰显示器上第-条(上方)时间基准线。 |
·B线: | 罗兰显示器上第二条(下方)时间基准线。 |
·相位编码: | 脉冲组中各脉冲射频载波相位的排列方式。 |
·相位编码周期: | 相位编码重复一次的时间间隔。罗兰-C相位编码每二个GRI重复一次,相位编码间隔中的两个
GRI分别称为A组和B组。 |
·台链控制: | 测量时差和包周差,与标准值相比较以确定所需要的调整量并做出相应调整的过程。 |
·巷: | 以两条相位差为整周数的位置线为边界的一段带状区间,其左右边界所对应的幅度或相位值相同,
其中间各处的横向位置信息有相应的确定值。 |
·巷识别: | 无线电导航系统中对位置线所在的特定巷进行识别。 |
·巷识别计: | 无线电导航系统中用来自动显示巷识别参数的相位计。 |
·台卡计: | 用来显示台卡位置线信息的-种相位计。 |
·交叉干扰信号: | 罗兰显示器上出现的非所需罗兰链重复频率的多个迭合脉冲。 |
·基本重复频率: | 罗兰使用的各组密集的重复频率中,最低的脉冲重复频率。 |
·特殊重复频率: | 从罗兰基本重复频率导出的一组密集的脉冲重复频率中的一个,它对应特定的一个台组。 |
·天波同步误差: | 在天波同步的罗兰中,由于电离层变化对台站同步信号传输时间影响而引起的台站同步误差。 |
·信标: | a) 标志固定位置的助航设施;
b) 用于回答雷达询问的应答器;
c) 其他用于引导或告警的信号标志。 |
·无线电信标: | 通常为便于无线电测向,发射可识别信号的无方向性无线电发射机或台站。 |
·无方向信标: | 中波导航台 nondirectional beacon(NDB)
航空导航中,给无线电罗盘提供位置线的无线电发射机或台站。 |
·全向信标: | 全向信标 omnirange
能向工作区的所有方位上提供方位信息,并能向任一方向上提供磁方位指示信息的无线电发射机或
台站。 |
·雷达信标: | 二次雷达应答机 secondary radar transponder
用于回答雷达询问的应答器。 |
·雷康: | 用于海上回答编码信号,以便提供距离和方位识别的一种雷达信标。 |
·甚高频全向信标: | 伏尔 VOR
通过接收设备的方位选择,能在任何方位上提供辐射状位置线的导航设备。它发射的可变调制的相
位相对基准调制的相位随接收机的方位不同而变化。 |
·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 | 多普勒伏尔 Doppler VOR
改进的伏尔。产生方位信息的可变信号是通过依次向天线的多根振子馈以射频信号而得到的。天
的多根振子以基准信号源为中心排成环行天线阵。它与原来的伏尔相比,减少了场地误差。 |
·基准调制: | 指伏尔地面台发射频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它在机载接收机内产生的信号相位与机载接收机所在
的方位无关。通过这种调制得到的基准信号,用于和可变信号进行相位比较。 |
·可变调制: | 指伏尔地面台发射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它在机载接收机内产生的信号相位对基准调制信号的相
位关系相应于机载接收机所在的方位。 |
·轨道: | -天体围绕另-天体运动的轨迹。 |
·远地点: | 当地球为引力中心时,离地球最远的轨道点。 |
·近地点: | 当地球为引力中心时,离地球最近的轨道点。 |
·星历: | 卫星电文中本卫星的精确轨道参数。
6 |
·历书: | 卫星电文中所有在轨卫星的粗略参数。 |
·几何精度因子: | 因用户和所选星座问的几何关系引起定位误差的放大因子。 |
·导航卫星: | 导航用的人造地球卫星。 |
·同步卫星: | 在赤道轨道上运转且与地球自转保持同步的卫星。 |
·多普勒频移: | 当接收机和发射源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的信号频率和发射源发射的频率之间存在的频差。 |
·全球定位系统: | 美国研制的一种利用多颗中轨道卫星,依据距离和距离变化率的测量来确定运载体位置和速度等参
数的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 俄罗斯研制的一种利用多颗中轨道卫星,依据距离和距离变化率的测量来确定运载体位置和速度等
参数的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
·局域差分: | 在一定区域内,布设一个或多个差分基准站,生成并发播差分改正信息,供用户站接收机进行差分定
位。 |
·数据广播差分: | 使用数据广播技术,通过广播电台向GPS用户发播差分改正信息,供用户站接收机进行差分定位。 |
·广域差分: | 广域差分GPS由一些主站、许多本地监测站和地球静止(GE0)卫星组成。每个本地站取得的GPS
测量值通过通信链路发送给主站,主站根据已知的监测站位置和其所收集到的信息,估算出卫星星历误
差、时钟误差和电离层延迟参数,再通过上行注入站把这些数据发送至GEO卫星,CEO卫星再把由主站
计算出的误差修正值发送给用户。 |
·捕获: | 对初始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码同步和码识别的处理过程。 |
·粗码: | C/A码 C/A code
用于调制GPS卫星信号的粗捕获码。 |
·精码: | P码 P code
用于调制GPS卫星信号的精捕获码。 |
·标准定位服务: | 接收GPS的C/A码信号进行测量的定位服务。 |
·精密定位服务: | 接收GPS的P码信号所进行的测量定位服务。 |
·选择可用性: | 是一项将误差引入卫星时钟和星历数据中,以降低GPS标准定位服务精度的人为措施。 |
·子午仪: | 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 Transit
一种应用多颗低轨道卫星提供全球覆盖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用户接收运动卫星发射的连续波信号,
测出其多普勒频移进行定位。 |
·着陆设备: | 在进场和着陆过程中,为航空器提供引导目的的照明灯、无线电信标、雷达和通信等设备。 |
·仪表着陆系统: | 在进场和着陆过程中,为航空器提供必要的航向、下滑和距离信息的着陆系统。它由甚高频航向信
标,超高频下滑信标和75M1={z指点信标等地面设备和相应的机载接收设备组成。 |
·微波着陆系统: | 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着陆系统。它由方位引导设备、仰角引导设备和精密测距器等地面设备和相
应的机载接收机设备组成。 |
·自动精密引进着陆系统: | 能提供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使飞机能在低能见度的条件下安全着陆的系统。 |
·航向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中,为航空器提供相对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引导信息的地面信标台。 |
·等信号航向信标: | 利用两个信号幅度相等来确定着陆航道的航向信标。 |
·相位航向信标: | 利用边带天线系统辐射的反相信号和用作相位检测的基准载波信号相比相来确定着陆航道的航向
信标。 |
·反向航道: | 仪表着陆系统中,处于跑道中线延长线上航向信标天线阵前向相反一边的航道。 |
·航道线性度: | 仪表着陆系统中,在航道扇区内,描述相对于偏离航道线位置有关的两个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差的变
化关系。 |
·航道扇区: | 仪表着陆系统中,包括航道线在内的由航向信标天线阵向两侧展开的楔形空域。该区域边界位置对
应航道偏差指示器上满刻度位置。其调制度差为0.155。 |
·航道扇区宽度: | 仪表着陆系统中,航道扇区两边在指定距离上的以横向距离或以角度所表示的宽度。 |
·前向航道扇区: | 仪表着陆系统中,位于航向信标与跑道同一方向的航道扇区。 |
·反向航道扇区: | 仪表着陆系统中,位于航向信标与跑道相反方向的航道扇区。 |
·半航道扇区: | 仪表着陆系统中,在包含航道的水平面内,并以最靠近航道中线,其调制度差为0.0775的各点轨迹
所限制的区域。 |
·下滑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中,为航空器提供下滑面引导信息的地面信标台。 |
·下滑道扇区: |
在包含下滑道的垂直面内,最靠近下滑道,其调制度差为0.175的各点轨迹所限制的扇区。 |
·半下滑道扇区: | 在包含下滑道的垂直面内,最靠近下滑道,其调制度差为0.0875的各点轨迹所限制的扇区。 |
·零基准下滑天线: | 采用二元天线振子的下滑天线系统。它的下滑角由上天线的方向性图在水平面上方的第一个零点
确定。 |
·边带基准下滑天线: | 改进的下滑天线系统。天线系统用两副高度均较低的反相馈电天线代替,在要求的下滑角上产生零
值。本系统用于在下滑扇区内减少由于跑道着陆端前面场地高低不平引起的无用能量反射,方法是在低
仰角处抵消一部分能量。 |
·M阵列下滑天线: | 改进的零基准下滑天线系统。主要的改进是使用一附加天线,以便在低仰角时能极大地抵消无用信
号。本系统用于在下滑扇区内减少由于跑道着陆端前面地势较高引起的无用能量反射。 |
·进场路径: | 航空器从进场开始的下降点到着陆接地点之间的一段飞行路径。 |
·下滑道: | 在包含跑道中线延长线的垂直平面内,最靠近地面的调制度差为零的点的轨迹。 |
·下滑面: | 下滑信标电磁波辐射所形成的引导下滑的倾斜面,在仪表着陆系统的航道扇区内靠近地面的下滑信
号调制度差为零的面。 |
·下滑角: |
下滑面与水平面在垂直平面内的夹角。 |
·下滑位移: | 航空器相对于下滑面的垂直位置。以相对于下滑面与跑道的交角的位移角来表示,或者以高于或低
于下滑面的线位移表示。 |
·指点信标: | 用于指示航空器距跑道着陆端距离的无线电发射机。 |
·外指点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中,装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距跑道着陆端大约6km处给中段和最后进场的航空器提
供距离信息的指点信标。 |
·中指点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中,在航向信标的航道线上,距跑道着陆端大约1km处的指点信标。 |
·内指点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中,在航向信标的航道线上,靠近跑道着陆端的指点信标。 |
·仪表着陆系统基准点: | 位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和入口的交点处的垂直上方特定高度上的一点,下滑道向下延伸的直线部分通
过该点。 |
·跑道视距: | 在进场和着陆期间,驾驶员沿着跑道能见的前方距离。 |
·决断高度: | 飞行员必须对进场与着陆或复飞与执行另一次进场作出决断的高度。 |
·调制度差: | 较大信号调制度减去较小信号调制度再除以100的一个数。 |
·余隙: | 仪表着陆系统在航道扇区外的信号覆盖区域。在此区域调制度差大于0.155,直至能使航道偏差指
示器产生满刻度偏转。 |
·余隙扇区: | 沿航向信标任何一边,从航道扇区向反向航道扇区延伸的扇区。在该扇区内,航道偏差指示器提供
所需的偏航指示。 |
·低余隙点: | 航道扇区外余隙扇区内的某个位置点,该点上,航道偏差指示器的电流低于满刻度偏转值。 |
·低余隙区: | 包含低余隙点的任-区域。 |
·最低下滑道: | 微波着陆系统中,根据进场程序和净空放行规则而规定的沿着陆航道最小下滑角下降的轨迹。 |
·微波着陆系统基准点: | 跑道中线上,最靠近仰角天线相位中心的点。 |
·微波着陆系统进场基准点: | 跑道着陆端上方规定高度上,并在最低下滑道上的一点。 |
·微波着陆系统反方位基准点: | 跑道中线上,跑道中点处规定高度上的-点。 |
·覆盖扇区: | 微波着陆系统中,可提供特定功能的服务,且信号功率密度大于或等于最低规定值的空域。 |
·比例引导扇区: | 微波D着陆系统中,某一功能所提供的角度引导信息与机载天线相对零角度基准的角位移成正比的空
域。 |
·余隙引导扇: | 微波着陆系统中,覆盖区外所提供的方位引导信息与航空器的角位移不成正比,但可提供相对比例
引导扇区偏左或偏右的稳定指示的空域。 |
·平均航道误差: | 微波着陆系统中,沿跑道中线延长线的方位误差的平均值 |
·平均下滑道误差: | 微波着陆系统中,沿下滑道的仰角误差的平均值。 |
·航道跟随误差: | 微波着陆系统中,能引起航空器偏离预定航道线或下滑道的一种引导信号误差。 |
·航道跟随噪声: | 微波着陆系统中,引导信号误差中的低频成份。它引导航空器偏离平均航道线或平均下滑道。 |
·控制运动噪声: | 微波着陆系统中,引导信号误差中的高频成份。当机载设备输出与自动驾驶仪交联时,它将引起航
空器舵面、驾驶杆发生抖动,有时还能引起姿态轻微摆动,但不会使航空器偏离预定的航道或下滑道。 |
·波束中心: | 微波着陆系统中,扫描波束主瓣前后沿上两个-3dB的点之间的中点。 |
·波束宽度: | 微波着陆系统中,在—3dB点上测得的扫描波束主瓣宽度。 |
·精密测距器: | 精密测距器 DME/P
微波着陆系统中,能比普通测距器提供更高的精度并且增加通道容量的测距设备。 |
·机场场面探测雷达: | 观测机场场面上航空器或车辆的位置和运动情况的一种地面雷达。 |
·精密进场雷达: | 着陆雷达 landing radar
安装在机场,用于观测和引导航空器沿预定的进场路径着陆的三坐标雷达。 |
·监视雷达: | 在选定空域中,对所选定的空中交通航线进行连续监视的搜索雷达。 |
·机场监视雷达: | 用来对机场空域的航空器进行监视并实施进场引导和飞行管制的中程监视雷达。 |
·航路监视雷达: | 用来对超出机场监视雷达作用区外的航路上的航空器进行监视并实施引导和飞行管制的远程监视
雷达。 |
·二次监视雷达: | 能询问机载应答器,并将收到的编码回答信号显示在一次雷达显示器上的监视雷达。 |
·地面指挥进场系统: | 直接利用无线电通信方式为进场航空器提供信息的地面雷达系统。本系统由精密进场雷达和机场
监视雷达组成。 |
·空中交通管制: | 为维护空中飞行秩序,提高飞行空间和时间利用率,保障飞行安全,对空中飞行的航空器所进行的统
一管理和控制。 |
·空中交通管制区: | 空中交通管制的空间范围。 |
·航行雷达: | 导航雷达 navigational radar
装在运载体上用于导航的雷达。 |
·地形跟踪雷达: | 同航空器飞行控制系统一起工作,使航空器按某一给定的高度随地形起伏作等高低空飞行的雷达。 |
·地形回避雷达: | 能够显示与航空器在同一高度或更高的高度上的障碍物以帮助飞行员绕过障碍物航行的雷达。 |
·多普勒雷达: | 利用无线电多普勒效应测定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雷达。 |
·脉冲多普勒雷达: | 发射脉冲波的多普勒雷达。 |
·机载多普勒雷达: | 装在航空器上的多普勒雷达。 |
·多普勒导航仪: | 一种自主式航位推算的导航设备。它从运载体上向下方发射两个以上电磁能或声能的波束,利用反
射能的多普勒效应、基准方向以及波束与运载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运载体对反射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
·雅露斯系统: | 在多普勒导航中利用前向和后向波束来计算地速分量的装置。 |
·自动雷达标绘仪: | 能同时自动连续的标绘几个目标位置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