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评价法: | 以操作人员根据自己执行任务时的主观感觉评估这项工作给他带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
·“库柏-哈柏”评价法: | 通过飞行员评价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来评估该飞机对飞行员产生的脑力负荷的方法。这种方法把
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分为 10 个等级,飞行员在驾驶了飞机之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照各种难易程度
的定义,给出自己对该飞机的评价。 |
·主任务评价法: | 通过测定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的业绩指标来判断这项工作给操作人员带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
·次任务评价法: | 以次任务的业绩指标评价主任务脑力负荷的方法。 |
·生理评价法: | 通过人在做某一项脑力类型的工作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脑力负荷大小的方法。 |
·飞行参数保持率: | 飞行参数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时间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飞行参数保持率=1-误差率。其中,误差
率为各项飞行参数出现 3 分(含)以下的总偏差时间除以总飞行时间的商。飞行成绩采用 5 分制,由被试
各项实际飞行参数与飞行大纲规定的标准比较得出。 |
·信息处理速度: | 单位时间内正确处理信息的比特(bit)数。其计算公式为:信息处理速度(bit/s)=[1—P÷(N+P)]×log2
K÷T.其中,N 为任务总次数、P 为错误数、K 为刺激出现数、T 为正确平均反应时。比特(bit)是
信息量的单位,即在二进制中,一位码元所包含的信息量称为 1 比特(bit)。 |
·事件相关脑电位: | 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即当人的大脑受到外界偶发性事件刺激(靶刺激)后,进行高级认知加工(思
维、记忆等),此时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下来的脑电位。该电位的第三个正波峰(P3)发生在 300ms 左右,
与人的认知能力(即脑力活动)有关,通常称其为 。P300出现的时间(潜伏时间)与脑力负荷呈正相关,
用其长短可以判断脑力负荷的大小。 |
·脑力负荷储备值: | 人在工作时尚未占用脑力资源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脑力负荷储备值=(双重任务飞行参数保持
率÷单纯飞行参数保持率)×(飞行中信息处理速度÷基础信息处理速度)。 |
·脑力负荷指数: | 依据脑力负荷评价模型计算得出的-个无量纲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