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质加热器: | 热源在其 内间接增 加工质温度的设备 。 |
·燃气轮机: | (单 机 )把 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包括压气机、加热工质的设备(如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
和辅助设备。
注 :燃 气 轮 机系统的示例见附录A. |
·粥气轮机: | 燃 气 轮机 发动机及为产生有用的动力(例如:电能、机械能或热能)所必需的基本设备。
同 义 词 :燃气轮机装置 |
·开式循环: | 工 质 从大 气进人燃气轮机,再排人大气的热力循环。 |
·闭式循环: | 循 环 工 质 不排人大气的热力循环。 |
·半闭式循环: | 燃 烧 在 工 质中进行,一部分工质进人再循环,另一部分排向大气的热力循环。 |
·内燃式燃气轮机: | 燃 烧 在燃 气轮机内部工质中进行的燃气轮机。 |
·外燃式燃气轮机: | 燃 烧 发 生在外部区域,并把热传递给工质的燃气轮机。 |
·简单循环: | 依 次 由 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 |
·回热循环: | 利 用 回收 排气余热的热力循环。它包含依次对工质的压缩、回热加热、燃烧、膨胀和回热放热(排气
热量传递给压气机出口的工质)。 |
·中间冷却循环(间冷循环): | 在 相 继的 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热力循环。 |
·再热循环: | 在 相 继的 膨胀段之间对工质再加人热量的热力循环。 |
·联合循环: | 燃 气 轮 机循环与蒸汽或其他流体的朗肯循环相联合的热力循环。
注 1: 常 见 的 例子是燃气轮机的排气热量被用来产生朗肯循环中的燕汽.
注 2: 这 种 循 环的优良热力性能是由于综合了每个循环的最佳热力特性。即:在嫩气轮机循环中能在较高温度下
加 人 的热 量 ,而 在 朗 肯 循环中热量能在较低温度下释放。 |
·单轴燃气轮机: | 通 过 一根 轴把压气机与透平及负荷机械地连接,从而使它们旋转一致,传递由透平膨胀过程产生动
力的燃气轮机。 |
·多轴燃气轮机: | 有 两 根 或两根以上机械上相互独立旋转的透平轴的燃气轮机。
注 : 多 轴 燃 气 轮机可以是具有一个 自由动力透平和单根压气机一透平轴的分轴燃气轮机或具有多个压气机一透
平 轴 |
·固定式燃气轮机: | 用 作 固 定的动力源,但移动不方便的燃气轮机。 |
·移动式燃气轮机: | 用 作 固 定的动力源,但移动方便的燃气轮机。 |
·自由活塞燃气轮机: | 利 用 自 由活塞发动机产生热高压气源的燃气轮机。 |
·抽气式燃气轮机: | 从 燃 气 通道以工质分流 的形式输 出部分 能量的燃气轮机 。
燃气轮机 结构 |
·透平: | 利用工质的膨胀产生机械动力的燃气轮机部件。
同义词 :涡轮 |
·压气机: | 利用机械动力增加工质的压力,并伴有温度升高的燃气轮机部件。 |
·燃烧室: | 燃料(热源)与工质发生反应,增加工质温度的燃气轮机部件。 |
·然气发生器: | 产生高温压力燃气,输送给工艺流程或自由动力透平的然气轮机的组件。
注:它由一个或多个旋转压气机、与工质相关的热设备、一个或多个驱动压气机的透平、控制系统以及基本的辅助
设 备 组 成 |
·回热器: | 通过加热和冷却第三热导体(介质),把热量从一种流体传到另一流体的热交换器。 |
·预冷器: | 在工质开始压缩之前降低其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
中间冷却器 intecrooler
降低在压缩段间工质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喷雾式中间冷却器)。 |
·蒸发冷却器: | 通过 喷水 蒸发降低工质温度 的设备
燃气轮机 辅助设备及 附件 |
·负荷齿轮箱(主齿轮箱): | 用 于 燃 气轮机输出轴减速或增速的齿轮箱。 |
·盘车装置: | 在 热 运 行停机后,利用动力装置,在非常低的转速下使主转子组件旋转,以防止冷却不均匀而造成
转子的弯曲与不平衡的驱动组件。
注 :它 也 可提供扭矩使转子从静止进人初始转动状态 |
·起动设备: | 对 燃 气 轮机转子提供扭矩的组合部件,它能使其加速到点火转速,然后达到自持转速。 |
·控制系统: | 在 所 有 运 行方式下用来控制、保护、监视及报告燃气轮机状况的总系统。
注 :它 包 括 起 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和燃料控制系统、转速显示器、仪表、电源控制及其他如顺序起动、稳定运行、停
机 、遮 断 及 异 常 工 况 下 的停机和备用运行所必要的控制。 |
·调节系统: | 为 控 制关 键参数(例如:转速、温度、压力、输出功率、推力、间隙等)所提供的控制元件和设备。 |
·燃料控制系统: | 用来为燃气轮机燃烧室提供适量燃料的系统。 |
·转速调节器: | 调 节 被 控 制转子或轴转速的装置 |
·转速变换器: | 用 来 调 整 转速调节系统以改变燃气轮机在运行中的转速或输出功率的装置。 |
·燃气温度控制器: | 用 来 调 整燃料控制系统或空气质量流量控制系统(通过可变几何部件),以获得所设定的透平温度
值 的装置 。 |
·燃料流f控制阀: | 用 于 控 制进人燃气轮机的燃料量的阀门,或其他作为最终燃料测量元件的装置。 |
·保护系统: | 保 护 燃 气轮机免受控制系统未涉及到的任何危险情况的系统。例如:火灾保护系统等。 |
·超速控制装置: | 超 速 遮 断 装置 overspeedt ripd evice
当 转 子 转 速达到设定值时,立即能触发超速保护系统的控制或遮断的部件。 |
·燃料切断阀: | 当 被 触 发时,立即切断流人燃烧系统的全部燃料的装置。 |
·超温控制装置: | 超温 保 护 装置 overtemperaturep rotectived evice
限 制 关 键温度达到某些设定的最大值的控制系统的部件。 |
·超温检测器: | 对 温 度直 接响应的一次元件。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合适的放大器或转换器,立即作用于保护
系统 。 |
·火焰失效遮断装置: | 在 预 定 的时间内,未建立满意的燃烧而使起动程序中断的装置。 |
·熄火遮断装置: | 在 运 行中 ,监测到燃烧系统出现火焰不充分时,致使燃料控制系统切断进人燃烧系统燃料的装置。 |
·润滑油系统: | 调 节 并 供应润滑油给轴承和其他使用润滑油的设备的总系统。
注 :此 系 统 包 括 泵、过滤器、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等。 |
·嫩料处理设备: | 用 于 处理 和/或清除燃料中有害的成分(即:固体粒子、钒、钠、铅、清漆等)的设备。
注 : 这 种 设备可由过滤器、燃料添加剂系统、清洗系统等组成。 |
·姗料供给系统: | 向 燃 气 轮 机供给燃料的系统。
注 : 它 可 由 燃 料的前置泵、日用油箱、主燃料泵、燃料分配器、隔离阀等组成。 |
·燃料注入泵: | 向 燃 气轮 机供给液体燃料的主高压泵。 |
·进气道: | 将 工 质 引人压气机进口法兰的管道。
注 :它 也 可 装 有过滤器、消音器、蒸发冷却器等。 |
·排气道: | 引 导 工 质 从燃气轮机排向大气或热回收装置或预冷却器的管道。
注 它 也 可以包含消音器、挡板等 |
·进气过滤器: | 清 除 进 气空气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和/或液体的装置。
注 :进 气 过滤 器可以是离心式、千燥介质型、湿介质型或混合型。 |
·消音器: | 衰 减 燃 气轮机噪声的装置。 |
·空气充气系统: | 用 来 提 高循环的压力值的系统。
注 :在 半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中,充气系统用来对循环提供增压空气。在闭式循环燃气轮机中,充气系统控制循环的
压 力 大 小 ,从 而 控 制装置的功率大小。 |
·放气阀: | 能 迅 速 排出高压流体的阀或其他装置。
注 :在 回 热循环中,在某些情况下,储存在回热器高压侧的能量,需要通过放气阀快速排人大气以防止发生超速 |
·罩壳: | 用 于保 护人员及设备免受环境的影响,包括防火以及可以衰减噪声的屏障 |
·注蒸汽/注水设备: | 用 来 向工 质注水和/或蒸汽,以达到控制排放物和/或增加功率目的的设备。
注 :用 于 控制排放物时,喷注点通常是在燃烧反应区。用于增加功率时,喷注点可以是压气机人口、燃烧室人口或
透 平 人 口 。 |
·双姗料系统: | 允许燃气轮机燃用两种不同的燃料系统。例如:气体或液体燃料。 |
·旋转方向: | 顺 工 质 的流动方向看,所确定的燃气轮机转子的旋转方向。
示 例: 顺 时 针 方向。 |
·自转速: | 燃 气 轮 机转子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转速,此时,不需外力来维持然气轮机的稳态运行或使转子
加 速。 |
·恒: | 受 控 温度 保持不变的燃气轮机运行方式。 |
·恒功率运行: | 出 力保 持 不变的燃气轮机运行方式。 |
·冷却盘车: | 燃 气 轮 机热态停机时,为防止造成热冲击损伤,使热部件逐渐冷却嫩气轮机运行方式。 |
·起动特性图: | 燃 气 轮 机从准备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态的重要特性图。
注 : 可 以 用 温 度、压力、燃料流量等为参变量所表示的扭矩一转速的关系曲线。 |
·起动: | 使 燃 气 轮 机及所驱动的设备从准备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况的动作过程。
注 对 某 些 应 用情况而言,被驱动设备可能需要占用相当部分的起动时间用来做好加载的准备。如:气体压缩机需
清 吹 和 加 压 等 |
·正常起动: | 在 正 常 的维修间隔期内,按照制造厂推荐的方式起动燃气轮机的动作过程。 |
·快速起动: | 一 种 比正 常起动方式时间短的燃气轮机起动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对燃气轮机的维护和/或寿命产生
不 良影响 。 |
·黑起动: | 不 使 用 外 部电源使燃气轮机起动,即仅使用燃气轮机电厂内的电力。 |
·点火: | 给点火器通电的动作。 |
·粉火: | 在 燃 烧系 统内建立正常燃烧的过程。 |
·起动时间: | 燃 气 轮 机从开始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态所需的时间。
注 :对 某 些 应 用情况而言,此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驱动的设备 |
·加载时间: | 燃 气 轮 机从开始加载状态到满负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
·起动次数: | 燃 气 轮 机已经达到 5.7 所定义的起动的总次数。 |
·清吹: | 在 准 备起 动或重新起动燃气轮机之前,对燃气轮机气流通道和排气系统中的可燃产物进行吹扫或
清除。 |
·旁路控制: | 通 过 允 许部分流体绕过被控制装置而剩余流体继续通过装置起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
·旁路控制: | 闭 式 循环 燃气轮机中采用使压气机部分工质分流送至预冷器人口来控制转速或功率的方法。 |
·压fl控制: | 在 闭 式循 环燃气轮机中采用的控制功率的方法。
注: 功 率 与 压 力成正比,而压力可通过从循环中充人或抽出工质来控制。 |
·燃烧室检查: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的检查(含过渡段),以确定该部件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满足
规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热通道检查: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和透平部件的检查,以确定这些零部件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
满足规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关键(部件: | 燃 气 轮 机所有关键部件的检查,以确定燃气轮机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满足规
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大修: | 彻 底 的 检修 ,更换 那些 必需 更换 的零 部件 ,使 得燃 气轮 机在 额定 工况 下能 运行 到所 期 望的规 定时期。 |
·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额定工况并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
·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 燃 气 轮 机)所有影响性能的零部件符合设计规范时的燃气轮机的状态。 |
·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设 备 )当 新的(正常运行少于 100h ,没有可测到的损坏)或对发现的任何明显缺陷已立即进行检
查和校正,使所有相关零件处于良好状态时,则设备为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标准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透平温度、转速、燃料、进气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排气压力为标准参考条件(见 6.37 )
下,且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标 准 参 考 条件是没有考虑进、排气压力损失 输出功率为发电机端子处的电功率或扣除独立驱动辅助负荷的
透 平 联轴 节 处 的 机 械 功率,其位置必须清楚予以说明。 |
·辅助负荷: | 燃 气 轮 机 动力装置的支持系统需要的所有负荷,不包括气体燃料压缩机。 |
·现场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现场运行条件下,并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该
输出功率是减去辅助负荷后的净值)。 |
·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尖峰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在新的和清洁的状态运行时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I SO 标 准 尖峰额定值指在尖峰负荷额定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20 00h 和起动 500次 |
·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基本负荷的额定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运行时的标称或
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工 S(〕 标 准 基本负荷额定值指在透平基本负荷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87 60h 和起动 25次。 |
·备用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应急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 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备用尖峰负荷额定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运行时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I SO 标 准 备用尖峰负荷额定值指在透平备用尖峰负荷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500h o |
·半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中间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半基本额定负荷的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时运行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
·极限输出功率: | 燃气 轮机 在任何状态下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
·输出功率性能图: | 燃 气 轮 机 在不同的压气机进口温度和负荷的条件下的性能图或性能曲线。
注 : 性 能 参 数 通常指燃料消耗量、输出功率、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用作机械驱动时应包括输出轴转速的影响 |
·折算输出功率: | 修正 输 出 功率 correctedo utput
燃 气 轮 机 的试验输出功率换算到在折算(修正)条件下的输出功率。 |
·轴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输出轴联轴节处的净输出功率。 |
·额定转速: | 在 额 定 条 件下功率输出轴的转速 |
·透平遮断转速: | 独 立 的 危急超速保护装置切断燃料供应时燃气轮机的转速。 |
·空负荷转速: | 允 许 燃气 轮机持续运行而不对外输出功的指定转速。 |
·点火转速: | 燃 气 轮机 转子在点火器通电时的转速。
注 :除 标 准 条 件外,它可能不是个常数。 |
·折算转速: | 修正 转 速 correcteds peed
燃 气 轮 机 试验时的运行转速换算到折算(修正)条件下的转速。 |
·临界转速: | 燃 气 轮机 及其驱动设备的相关旋转轴系的固有频率。 |
·飞升转速: | 在 负 荷 遮断条件下,燃气轮机瞬间所达到的最大转速。 |
·稳态转速: | 当所 有 主 要相关参数基本不变时,燃气轮机的转速。 |
·稳定性时间: | 一 旦 独 立参数稳定时,主要相关参数达到某一稳态时所需的时间。 |
·稳态转速增f调节: | 稳 态 转 速相对于输出功率的变化率。
注 :在 所 考虑 的输出功率点处,稳态转速随输出功率变化曲线的切线斜率 |
·稳态转速调节: | 稳 态 转 速 不等率 steady-statesp eedd roop
燃 气 轮 机运行在标准工况下,且其转速调节系统的所有调节具有相同的给定值,输出功率从额定减
少到零时,以额定转速百分比表示的稳态转速的改变量。 |
·热效率: | (燃 气 轮 机)的净能量输出与按燃料的净比能(低热值)计算的燃料能量输人之比。 |
·折算热效率: | 修正 热 效 率 correctedt hermalef ficiency
燃 气 轮 机的试验热效率换算到折算(修正)条件下的热效率。 |
·燃料消耗: | 给 定 燃 料的质量流量,单位是千克每小时(kg/h), |
·燃料消耗率: | 给 定 燃 料的质量流量与净输出功率的比值,单位是千克每千瓦小时〔kg/(kW "h )]o |
·热耗: | 由 燃 料 提 供的净能量消耗率,单位是千焦耳每小时(J/h).k |
·热耗率: | (燃 气 轮 机)每单位时间消耗的净燃料能量与输出的净功率的比值,单位是千焦耳每千 瓦小
时[kJ/(kW ·h)]. |
·热平衡: | 应 用 热 力 学第一定律来确定测得的输入能量与测得的输出能量是否相等
注 :热 平 衡 是 对试验测量的质量的综合检查。 |
·比功率: | 燃气 轮 机 的净输出功率与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的比值,单位是千瓦秒每千克(kW "s/ kg). |
·机械损失: | 由 燃 气 轮机转子的轴承和鼓风损失引起输出功率的减少。
注 : 也 包 括 轴 驱动的辅助设备。 |
·现场条件: | 影 响 燃气 轮机性能的某一特定安装场地所给定的条件。如:燃料特性、大气压力、压气机进气温度
和湿度、进气压损和排气压损等 |
·标准大气: | (用 于 标 准参考条件)以温度为 150C、压力为 101.3 k Pa、相对湿度为 60环的大气条件来表示。
注 :空 气 中的化学组成可从下列标准和文献中获得 ISO 2533,或 Keenan与 Kaye,IC AO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
准 ,或 其 他 相 一 致 标准。 |
·标准参考条件: | 燃 气 轮机 的额定值应采用下列假定:
a) 在 压 气机进气口(总压、温度和相对湿度)和在透平排气法兰处(静压)为标准大气值。
b) 用 来 冷却工质的冷却水或冷却空气的温度为150C,
C) 标 准 气体燃料(CH‘一甲烷),其 H/C重量比为 。.333,净比能为 500 00k j/kg
d) 标 准 燃料油(CH,.6a; 一蒸馏油),其 H/C重量比为 。1417 ,净比能为420 001 {j/kg. |
·起动特性试验: | 确 定 正 常起动过程中燃气轮机转速与时间关系的试验。
注 : 其 他 测 量 参数是温度、压力以及诸如点火、着火、起动设备脱扣和任何其他明显的事件发生的时间。 |
·保护设备试验: | 对 所 有与 燃气轮机及其系统有关的保护装置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整定值是否适当及功能是否正常。 |
·甩负荷试验: | 为 确 定 燃 气轮机对突然失去全部所带负荷时的响应而进行的试验。
注 : 控 制 系 统 应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超越任何遮断条件或其他限值,使燃气轮机进人一个安全的工况。 |
·透平: | 见 3.1 . |
·轴流式透平: |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与机械旋转轴线平行的透平。
径流式透平 radialf lowt urbine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与机械旋转轴垂直的透平
注 :通常 是径向向内流人的透平 。 |
·动力透平: | 由燃气发生器排出的燃气驱动的透平,通过该透平的独立轴产生输出动力。 |
·压气机透平: | 驱动一个压气机或在多轴系统中驱动多个压气机的透平。 |
·气体膨胀透平: | 从压力较高的气流中回收能量的透平。
透平 结构 |
·高压透平: | 在具有多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第一个透平。 |
·中压透平: | 在一些具有三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第二个透平。 |
·低压透平: | 在一些具有多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最后一个透平。 |
·气缸: | 透平部件,为圆筒形静止结构,它容纳工质、支承和安装透平的其他静止零件。
同义词 :机匣 |
·外气缸: | 燃气轮机最外层的圆筒形静止部件。它支承和安装透平的其他静止零件。
注:它通常也是透平的承压壳体。 |
·内气缸: | 透平最内层的圆筒形静止部件。它支承透平喷嘴或静叶,及支承形成工质静子通流部分的零件。 |
·扩压器: | 紧随透平叶片之后的通流结构,使工质速度降低以提高工质的静压。 |
·透平转子: | 包含所有透平旋转零件 的旋转组 件。 |
·透平轮盘: | 透平级的旋转零件,用来安装透平的动叶或叶片组。 |
·透平叶轮: | 透平级的旋转组件 ,它包括轮盘和动叶 。 |
·叶片: | 具有型线部分的零件,其外表面形成工质绕流的高效流道的两个侧面。 |
·动叶片: | 固定在透平轮盘或转子上的叶片。 |
·静叶片: | 静 叶 |
·静子: | 固定在透平喷嘴组件上的叶片。 |
·透平喷嘴: | 叶片的静止组件,它形成高效的加速工质的流道 ,将工质导人透平动叶。
注:径流式透平中可称为导向叶片。 |
·透平隔板: | 透平喷嘴和它的支承结构(持环)。 |
·可调醉叶片: | 出口角能够进行调整的静叶片。 |
·冷却叶片: | 具有内部通道,从而可用冷却流体来降低叶片温度的叶片。 |
·级: | 由一列喷嘴和随后跟着 的一 列动叶组成的一对 叶片排 。 |
·透平清洗设备: | 燃气轮机上的附属设备,一种提供清洗透平流道或外来污垢的设备。
注:通常只是在燃烧诸如被处理过的渣油、原油或其他含灰嫩料的燃气轮机上才有这样的要求。 |
·进气压力: | 进 人 透平 第一级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透平参考进口温度: | 根 据 燃烧 室进口温度、燃烧室内释放的净能、压气机进口质量流量加上燃料的质量流量计算出来的
透平 进 口总温。
注 : 参 见 ISO 23140 |
·透平进口温度: | 燃烧室出口温度 combustoro utlette mperature
静叶进口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参照出口温度(燃烧室和加热器)(20.4 )o |
·透平转子进口温度: | 相应在第一级动叶进口前沿的静止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注:这是热力学修正的透平进口温度,因为工质仅在透平转子中作功,并且流体作功的能力与它的绝对温度成
正 比 |
·出口压力: | 在透平出口法兰处静止平面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出口温度: | 在透平 出口法兰处静 止平 面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 总温。 |
·膨胀比(压比): | 透平进口总压与透平出口总压的比值。 |
·排气流且: | 在透平 出口法兰处 排气的质量流量。 |
·透平输出功率: | 透 平 的 毛输出功率(未扣除轴承、鼓风摩擦和抽吸损失)。 |
·机械效率: | 透 平 轴 端 的输出功率或透平输出功率与输人给透平轴的功率之比值
注 : 透 平 轴端的输出功率是扣除轴承、鼓风摩擦和抽吸损失的透平输出功率。 |
·等嫡效率: | 透 平 毛输 出功率除以透平的输人功率。
注 1: 透 平的输人功率是组成透平流量的所有流管的等墒膨胀获得的功率总和,每股流管的温度是取自进人透平
传 给它 的 热 量 所 具 有 的值,每股流管的压力是取自进人流管该点上的流体静压,第一级进 口处的工质静压
除 外
注 2 :本 定义对非冷却透平是正确的,对冷却透平仅当冷却剂与主气流混合在一起时才是正确的。 |
·多变效率: | 在 给 定膨 胀比下,透平具有无穷多级且每级以相同的等嫡效率膨胀的功之和与该透平的等嫡膨胀
功的 比值 。
注 :对 透 平来说无限小膨胀比的级的等嫡效率一般是比透平的等嫡效率小 |
·压气机: | 见 3.2. |
·轴流式压气机: |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是轴向的压气机。 |
·径流式压气机: | 离心式压气机 centrifugalco mpressor
工质主流方向是径向向外流出的压气机。 |
·低压压气机: | 在 具 有 多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第一个压气机。 |
·中压压气机: | 在具有三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第二个压气机。 |
·高压压气机: | 在具有多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最后一个压气机。 |
·气缸: | 压气机部件,为圆柱形静止结构,用来支撑和安装压气机静止零件。
注:通常它是压气机的承受压力的外壳。
同义词:机匣 |
·压气机转子: | 包含所有压气机旋转零件的旋转组件。 |
·压气机轮盘: | 压气机级的旋转零件,用来支承压气机的叶片。 |
·压气机叶轮: | 压气机级的旋转组件,它包含轮盘和动叶。 |
·叶片: | 具有型线部分的零件,其外表面组成工质朝压气机轴向绕流的相邻高效流道的两个侧面。 |
·动叶片: | 动叶片是压气机叶轮或转子组件的零件。 |
·静叶片: | |
·叶片: | |
·静子: | 静叶 片 是压气机静子组件的零件。 |
·隔板: | 静 叶 片 的组件和支承结构。 |
·可调静叶片: | 在 运 行中 出气角能够进行调整的叶片。 |
·进口导叶: | 非 旋 转 叶片组件,它位于第一级动叶片前,可以是可调叶片。
注 :它 对 流人流体给予预旋。 |
·出口导叶: | 紧 接 末 级 静叶片的一列(或数列)静叶片,用来消除气流的周向分量。 |
·扩压器: | 紧 跟 压 气 机后的通流结构,使工质速度降低来提高工质的静压。 |
·级: | 由 一 列 动叶片和随后跟着的一列静叶片组成的一对叶片排。 |
·压气机进气防冰系统: | 压 气 机 和/或压气机进气系统的附属设备,用以防止形成有害冰的堆积 |
·压气机清洗系统: | 燃 气 轮 机 的附属设备,提供一种方便的清洗压气机的通流表面的设备。 |
·颗粒分离器: | 用 来 从进 口空气中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 |
·进口压力: | 在 压 气 机进口法兰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 |
·进口温度: | 在 压 气 机进口法兰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出口压力: | 在扩压器出口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出口温度: | 在扩压器出口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压比: | 出口总压与进 口总压之 比。
注:它与用容积比值来定义的压缩比不同。 |
·进口空气流: | 在压气机进口法兰处的进日空气质量流量。 |
·抽气: | 在压缩过程中从主气流中抽出的空气。 |
·放气: | 在压缩过程中的放气动作,用来实现防止诸如超速或喘振的控制功能。 |
·压气机输入功率: | 驱 动 压 气机部件所需的功率总量,包括轴承和鼓风的损失。 |
·机械效率: | 压 缩 工 质所需功率与压气机输人功率之比。 |
·等嫡功率: | 在 绝 热 和可逆过程的条件下,压缩工质所需的功率。 |
·等嫡效率: | 等 嫡 功率 与压缩工质所需功率之比。 |
·多变效率: | 在 给 定 的压比下,压气机的等嫡压缩功与该压气机在具有无限多级且每级以相同等嫡效率的条件
下压缩的功之和的比值。
注 :对 于 压缩过程而言,多变效率或级效率总是大于等嫡效率的。 |
·喘振: | 在 压 气机 和连接管道中,出现工质流量以较低的频率振荡为特征的不稳定流动工况
注 :因 为 这是一个有害的工况,应该避免 |
·渐进失速: | 可 能 出 现 的压气机运行工况,特征是较为稳定,但流量低和压缩效率很低。
注 :压 气 机运行在流量一转速特性线的正斜率一侧. |
·旋转失速: | 压 气 机可 能出现的工况,有一个或多个低速或逆流区横跨部分压气机叶栅通道,并且沿转子旋转方
向旋转,但旋转的速度只是转子速度的几分之一。
注 1: 可 能有一个或多个区域沿环面近似等距分布。
注 2: 通 常出现在严重偏离设计运行工况。 |
·堵塞: | 气 流 在 某 处达到音速,而使下游参数不产生进一步影响的工况。
注 :如 果 压气机的排气压力足够低,最后一级静子中流动将达到音速,从而出现堵塞工况。此后,进一步降低压气
机 的排 气 压 力 ,对 流 量 或驱动压气机的所需功率没有影响 |
·特性图: | 以 转 速 和效率为参数来表示压气机的压比一流量性能图。
注: 同 时 也示出了压气机的稳定运行区域,该图也可以用于近似确定在不同压力、温度和湿度进口条件下的性能。 |
·燃烧室: | 见 3 .3 。 |
·分管形燃烧室: | 由 多 个 单 管燃烧室组成的燃烧室,每个燃烧室由承压外壳和火焰筒组成。
注 :这 些 燃烧室通常以环形排列围绕着透平安装。 |
·环形燃烧室: | 横 截 面 为 环形的燃烧室。它安装在压气机和透平之间,并完全围绕着燃气轮机。 |
·环管形燃烧室: | 在 压 气机 和透平之间的环形截面的壳体中,环形排列的多个火焰筒组成的燃烧室。 |
·筒形燃烧室: | 由一 个 或 两个大型逆流式筒形燃烧室组成的燃烧室,用法兰连接于透平与压气机气缸上。 |
·再热燃烧室: | 对在透平中已部分膨胀的工质进行二次加热的燃烧室。 |
·加热器: | 在外燃式 的燃气 轮机中加热工质 的设备 。 |
·低排放燃烧室: | 降低燃烧室反应区的温度,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所设计的燃烧室。
注:这类然烧室可分为贫予混、贫贫、富一贫、可变面积、分级燃烧和催化型式. |
·火焰筒: | 包 围燃 烧 反应区域的组件。 |
·外壳: | 包 围 火焰 筒,并作为燃烧室的承压组件。 |
·联焰管: | 在 多 火 焰筒燃烧室中,为点火气体提供火焰联通的管道,从而使其由已点着的火焰筒通到未点着的
火焰筒 ,并点燃其邻近 的火 焰筒。 |
·燃料喷嘴: | 把 燃 料 (液体或气体)喷人燃烧室的装置。
注 1: 每 个燃烧室可拥有一个或多个喷嘴,现代的发展趋于多个喷嘴。
注 2: 燃 料喷嘴将液体燃料雾化成细小颗粒,以增加燃料的表面积,确保燃料与空气的快速混合和嫩烧,同时也使
燃 料直 接 进 入 燃 烧 区 中的适当区域使其达到最佳混合和燃烧.燃料喷嘴有许多种:单压力雾化式、双喷嘴
式 、变 截 面 或 回 油 式 、 空气雾化式、空气喷射式、燕发式和多喷嘴式(用于气体燃料)。 |
·燃料流f分配器: | 将 燃 料 等量分配到每个燃料喷嘴,使每个燃烧室产生均匀温度的计量装置。
注 : 通 常 气体燃料不需要此装置。 |
·点火装置: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中用于引发燃烧的装置。
注 :点 火 装置可以由一个高能源、一个火花塞或点火器等组成。某些燃气轮机可用火炬点火器。 |
·火焰检测器: | 感 受 燃 烧室中是否建立符合要求 的燃烧 的装置。 |
·进口压力: | 在 燃 烧 室进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 |
·进口温度: | 在 燃 烧室 进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出口压力: | 在 燃 烧室 出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包括任何泄漏进人工质所产生的影响。 |
·姗烧室出口温度: | 在 燃 烧室 出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包括任何泄漏进人工质所产生的影响。 |
·一次燃烧区: | 在 火 焰 筒内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发生燃烧反应的区域。
注 :在 扩 散火焰中,该反应发生在近似化学配比或理论化学计量混合气条件下。 |
·二次燃烧区: | 在 火 焰筒 内来自一次燃烧区的燃烧产物与来自压气机的剩余空气相混合,使工质在进人透平部件
以前形成温度均匀的混合物的区域。 |
·一次空气: | 进 人 燃 烧 室一次燃烧区的空气。 |
·二次空气: | 进 人 燃 烧室二 次燃烧 区的空气 。
同 义 词 :掺混空气 |
·燃料空气比: | 燃 料 一空 气的混合物中燃料与空气的质量比。 |
·理论(化学计)燃料空气比: | 燃 料 完 全 燃烧时,具有精确比例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中燃料与空气的质量比。 |
·当f比: | 实 际 的燃 料空气比除以理论燃料空气比。
注 :如 果 该 值 大干1,则表示比理论混合物富;该值小于1,则表示比理论混合物贫。 |
·过f空气比: | 理 论 燃料 空气比除以实际燃料空气比并减去 1,
注 :过 量 空气比为2表示所提供的空气是所需的3倍. |
·燃烧 强 度: | 在 单 位 大气压力或单位绝对压力下,火焰筒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燃料能量的量度。 |
·比傲烧强度: | 考 虑 了燃 烧室压力影响以后的燃烧强度。压力升高,燃烧强度下降。
注 :压 力影响是用压力升高的,次方表示而不直接用压力值表示,n值通常为 1.8,一般以嫌烧强度的 1.8次方
表 示 |
·烟烧室效率: | 燃 烧 过 程中,释放给工质的能量与所消耗燃料的净能之比。 |
·T-质加热器效率: | 在 加 热 器中传递给工质的能量与所消耗燃料能量的净能之比。 |
·燃烧室比压力损失: | 在 燃 烧 室出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与燃烧室进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之差对燃烧室进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总压之比。 |
·燃料喷射压力: | 燃 料 喷 嘴进口处的燃料总压。 |
·温度场系数: | 燃 烧 室 出口处的工质的最大温度与其平均温度之差对工质通过燃烧室的温升之比。
注 : 大型 姗气轮机典型的数值为。.1^-0.2 |
·回热器: | 见 3.6。 |
·表面式回热器: | 通过 隔离膜板,把热从一 种流体传递到另一流体的 固定式热交换器 。
回转式回热器(再生式回热器) rotatingre generator
热交换器中的蓄热体在热流体和冷流体中交替旋转,从而把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 |
·壳管式回热器: | 热传导面是圆柱形管子组件的热交换器。
注:高压的冷流体通常在管子的内侧,较热的排气在管子的外侧。管子的传热面可以通过翅片和/或销钉来增加。 |
·板式回热器: | 传热面是一系列平板的热交换器。
注:流体通过高而狭长的通道流动,通道的传热面可以通过翅片和/或柱形面来增加。 |
·壳体: | 用 来 支 承 和安装传热面的结构口
注 :它 也 可起 到承压壳的作用。 |
·换热器管: | 流 体 流 动的通道,高压的冷流体在其内部流动。
注 : 热排 气包 围着管子,这些管子的横截面通常是圆柱形。 |
·换热器板: | 热 交 换器 的组件,通过把两块薄板焊接到隔离板条上而形成流动通道。这些板条把薄板连接在一起。 |
·联箱: | 用 来 收 集 来自众多的热换器管束或板块间的流体的承压壳结构。 |
·蓄热体: | 在 回热 式热交换器中进行交换吸收和释放热量给工质的材料。 |
·端板: | 蓄热体端部的密封板,用来防止流体从回热器的高压侧流向低压侧。
回热式热交换器 辅助设备及附件 |
·吹灰器: | 采用高压流体(蒸汽和空气)冲洗清除传热面的灰垢的设备。 |
·受热面积: | 把热量从热交换器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的热传递表面的有效面积。 |
·受热表面的传热率: | 通过传热面,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的热量的比率。
注:它的单位是千焦耳每小时每平方米每摄氏度〔kJ/(h" m '·℃)口。
回热式热交换器 性 能与试 验 |
·温度有效度: | 被加热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热、冷流体的初始温度的差值之比。 |
·能f有效度: | 冷 侧 流体 的质量流量与回热器冷侧的进、出口温度下工质的比熔差的乘积与热侧质量流量与回热
器热侧进口温度下和冷侧进口温度下工质的比焙差的乘积之比。 |
·端差: | 热 侧 进 口温度和冷侧出口温度的温差。 |
·无补烟型联合循环: | 所 有 的 热量都从循环的燃气轮机部分加人的联合热力循环。
注 :通 常 这是各种联合循环中效率最高的循环,因为热量是在燃气轮机循环的较高温度下加人的. |
·补燃型联合循环: | 一 部 分 热 量是在工质已经通过燃气轮机后加人循环的联合热力循环。
注 :通 常 由于补燃,联合循环的出力得到显著提高,而循环效率有所下降。 |
·排气全嫩型联合循环: | 是 一 种 排 气助燃型联合循环,工质中剩余的氧几乎全部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 |
·增压锅炉型联合循环: | 蒸 汽 发 生器放在循环的燃气侧的燃烧室之后和燃气透平之前的联合循环。 |
·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 | 燃 气 轮 机的排气主要用于加热给水的联合循环。 |
·单轴联合循环: | 循 环 的 有用输出功率来自一根轴的联合循环。 |
·多轴联合循环: | 循 环 的 有用输出功率由一根以上轴输出的联合循环。 |
·单压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环 的工质是在一种压力下产生的联合循环。 |
·多压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环 的工质是在一种以上的压力下产生,通过蒸汽透平所产生的压力值进行膨胀的联合循环。 |
·再热朗肯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 环 的工质在膨胀过程中在较低的压力下再次加热的联合循环。 |
·热电联供: | 以 串联 形 式同时产生两种以上的有用能量,例如先产生电能,然后产生工艺流程蒸汽。 |
·余热锅炉(HRSG): | 为 有 效 利用较多的具有相当温度的燃气轮机的排气的能量而专门设计的蒸汽发生器。
注 :它 可 包含 下列设备:补燃装置、可选择的催化反应器、过热器、再热器、多压蒸发器、除氧器、给水加热器、省煤
器 、旁 路 挡 板 和 吹 灰 器 . |
·工质加热器: | 热源在其 内间接增 加工质温度的设备 。 |
·燃气轮机: | (单 机 )把 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包括压气机、加热工质的设备(如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
和辅助设备。
注 :燃 气 轮 机系统的示例见附录A. |
·粥气轮机: | 燃 气 轮机 发动机及为产生有用的动力(例如:电能、机械能或热能)所必需的基本设备。
同 义 词 :燃气轮机装置 |
·开式循环: | 工 质 从大 气进人燃气轮机,再排人大气的热力循环。 |
·闭式循环: | 循 环 工 质 不排人大气的热力循环。 |
·半闭式循环: | 燃 烧 在 工 质中进行,一部分工质进人再循环,另一部分排向大气的热力循环。 |
·内燃式燃气轮机: | 燃 烧 在燃 气轮机内部工质中进行的燃气轮机。 |
·外燃式燃气轮机: | 燃 烧 发 生在外部区域,并把热传递给工质的燃气轮机。 |
·简单循环: | 依 次 由 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 |
·回热循环: | 利 用 回收 排气余热的热力循环。它包含依次对工质的压缩、回热加热、燃烧、膨胀和回热放热(排气
热量传递给压气机出口的工质)。 |
·中间冷却循环(间冷循环): | 在 相 继的 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热力循环。 |
·再热循环: | 在 相 继的 膨胀段之间对工质再加人热量的热力循环。 |
·联合循环: | 燃 气 轮 机循环与蒸汽或其他流体的朗肯循环相联合的热力循环。
注 1: 常 见 的 例子是燃气轮机的排气热量被用来产生朗肯循环中的燕汽.
注 2: 这 种 循 环的优良热力性能是由于综合了每个循环的最佳热力特性。即:在嫩气轮机循环中能在较高温度下
加 人 的热 量 ,而 在 朗 肯 循环中热量能在较低温度下释放。 |
·单轴燃气轮机: | 通 过 一根 轴把压气机与透平及负荷机械地连接,从而使它们旋转一致,传递由透平膨胀过程产生动
力的燃气轮机。 |
·多轴燃气轮机: | 有 两 根 或两根以上机械上相互独立旋转的透平轴的燃气轮机。
注 : 多 轴 燃 气 轮机可以是具有一个 自由动力透平和单根压气机一透平轴的分轴燃气轮机或具有多个压气机一透
平 轴 |
·固定式燃气轮机: | 用 作 固 定的动力源,但移动不方便的燃气轮机。 |
·移动式燃气轮机: | 用 作 固 定的动力源,但移动方便的燃气轮机。 |
·自由活塞燃气轮机: | 利 用 自 由活塞发动机产生热高压气源的燃气轮机。 |
·抽气式燃气轮机: | 从 燃 气 通道以工质分流 的形式输 出部分 能量的燃气轮机 。
燃气轮机 结构 |
·透平: | 利用工质的膨胀产生机械动力的燃气轮机部件。
同义词 :涡轮 |
·压气机: | 利用机械动力增加工质的压力,并伴有温度升高的燃气轮机部件。 |
·燃烧室: | 燃料(热源)与工质发生反应,增加工质温度的燃气轮机部件。 |
·然气发生器: | 产生高温压力燃气,输送给工艺流程或自由动力透平的然气轮机的组件。
注:它由一个或多个旋转压气机、与工质相关的热设备、一个或多个驱动压气机的透平、控制系统以及基本的辅助
设 备 组 成 |
·回热器: | 通过加热和冷却第三热导体(介质),把热量从一种流体传到另一流体的热交换器。 |
·预冷器: | 在工质开始压缩之前降低其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
中间冷却器 intecrooler
降低在压缩段间工质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喷雾式中间冷却器)。 |
·蒸发冷却器: | 通过 喷水 蒸发降低工质温度 的设备
燃气轮机 辅助设备及 附件 |
·负荷齿轮箱(主齿轮箱): | 用 于 燃 气轮机输出轴减速或增速的齿轮箱。 |
·盘车装置: | 在 热 运 行停机后,利用动力装置,在非常低的转速下使主转子组件旋转,以防止冷却不均匀而造成
转子的弯曲与不平衡的驱动组件。
注 :它 也 可提供扭矩使转子从静止进人初始转动状态 |
·起动设备: | 对 燃 气 轮机转子提供扭矩的组合部件,它能使其加速到点火转速,然后达到自持转速。 |
·控制系统: | 在 所 有 运 行方式下用来控制、保护、监视及报告燃气轮机状况的总系统。
注 :它 包 括 起 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和燃料控制系统、转速显示器、仪表、电源控制及其他如顺序起动、稳定运行、停
机 、遮 断 及 异 常 工 况 下 的停机和备用运行所必要的控制。 |
·调节系统: | 为 控 制关 键参数(例如:转速、温度、压力、输出功率、推力、间隙等)所提供的控制元件和设备。 |
·燃料控制系统: | 用来为燃气轮机燃烧室提供适量燃料的系统。 |
·转速调节器: | 调 节 被 控 制转子或轴转速的装置 |
·转速变换器: | 用 来 调 整 转速调节系统以改变燃气轮机在运行中的转速或输出功率的装置。 |
·燃气温度控制器: | 用 来 调 整燃料控制系统或空气质量流量控制系统(通过可变几何部件),以获得所设定的透平温度
值 的装置 。 |
·燃料流f控制阀: | 用 于 控 制进人燃气轮机的燃料量的阀门,或其他作为最终燃料测量元件的装置。 |
·保护系统: | 保 护 燃 气轮机免受控制系统未涉及到的任何危险情况的系统。例如:火灾保护系统等。 |
·超速控制装置: | 超 速 遮 断 装置 overspeedt ripd evice
当 转 子 转 速达到设定值时,立即能触发超速保护系统的控制或遮断的部件。 |
·燃料切断阀: | 当 被 触 发时,立即切断流人燃烧系统的全部燃料的装置。 |
·超温控制装置: | 超温 保 护 装置 overtemperaturep rotectived evice
限 制 关 键温度达到某些设定的最大值的控制系统的部件。 |
·超温检测器: | 对 温 度直 接响应的一次元件。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合适的放大器或转换器,立即作用于保护
系统 。 |
·火焰失效遮断装置: | 在 预 定 的时间内,未建立满意的燃烧而使起动程序中断的装置。 |
·熄火遮断装置: | 在 运 行中 ,监测到燃烧系统出现火焰不充分时,致使燃料控制系统切断进人燃烧系统燃料的装置。 |
·润滑油系统: | 调 节 并 供应润滑油给轴承和其他使用润滑油的设备的总系统。
注 :此 系 统 包 括 泵、过滤器、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等。 |
·嫩料处理设备: | 用 于 处理 和/或清除燃料中有害的成分(即:固体粒子、钒、钠、铅、清漆等)的设备。
注 : 这 种 设备可由过滤器、燃料添加剂系统、清洗系统等组成。 |
·姗料供给系统: | 向 燃 气 轮 机供给燃料的系统。
注 : 它 可 由 燃 料的前置泵、日用油箱、主燃料泵、燃料分配器、隔离阀等组成。 |
·燃料注入泵: | 向 燃 气轮 机供给液体燃料的主高压泵。 |
·进气道: | 将 工 质 引人压气机进口法兰的管道。
注 :它 也 可 装 有过滤器、消音器、蒸发冷却器等。 |
·排气道: | 引 导 工 质 从燃气轮机排向大气或热回收装置或预冷却器的管道。
注 它 也 可以包含消音器、挡板等 |
·进气过滤器: | 清 除 进 气空气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和/或液体的装置。
注 :进 气 过滤 器可以是离心式、千燥介质型、湿介质型或混合型。 |
·消音器: | 衰 减 燃 气轮机噪声的装置。 |
·空气充气系统: | 用 来 提 高循环的压力值的系统。
注 :在 半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中,充气系统用来对循环提供增压空气。在闭式循环燃气轮机中,充气系统控制循环的
压 力 大 小 ,从 而 控 制装置的功率大小。 |
·放气阀: | 能 迅 速 排出高压流体的阀或其他装置。
注 :在 回 热循环中,在某些情况下,储存在回热器高压侧的能量,需要通过放气阀快速排人大气以防止发生超速 |
·罩壳: | 用 于保 护人员及设备免受环境的影响,包括防火以及可以衰减噪声的屏障 |
·注蒸汽/注水设备: | 用 来 向工 质注水和/或蒸汽,以达到控制排放物和/或增加功率目的的设备。
注 :用 于 控制排放物时,喷注点通常是在燃烧反应区。用于增加功率时,喷注点可以是压气机人口、燃烧室人口或
透 平 人 口 。 |
·双姗料系统: | 允许燃气轮机燃用两种不同的燃料系统。例如:气体或液体燃料。 |
·旋转方向: | 顺 工 质 的流动方向看,所确定的燃气轮机转子的旋转方向。
示 例: 顺 时 针 方向。 |
·自转速: | 燃 气 轮 机转子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转速,此时,不需外力来维持然气轮机的稳态运行或使转子
加 速。 |
·恒: | 受 控 温度 保持不变的燃气轮机运行方式。 |
·恒功率运行: | 出 力保 持 不变的燃气轮机运行方式。 |
·冷却盘车: | 燃 气 轮 机热态停机时,为防止造成热冲击损伤,使热部件逐渐冷却嫩气轮机运行方式。 |
·起动特性图: | 燃 气 轮 机从准备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态的重要特性图。
注 : 可 以 用 温 度、压力、燃料流量等为参变量所表示的扭矩一转速的关系曲线。 |
·起动: | 使 燃 气 轮 机及所驱动的设备从准备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况的动作过程。
注 对 某 些 应 用情况而言,被驱动设备可能需要占用相当部分的起动时间用来做好加载的准备。如:气体压缩机需
清 吹 和 加 压 等 |
·正常起动: | 在 正 常 的维修间隔期内,按照制造厂推荐的方式起动燃气轮机的动作过程。 |
·快速起动: | 一 种 比正 常起动方式时间短的燃气轮机起动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对燃气轮机的维护和/或寿命产生
不 良影响 。 |
·黑起动: | 不 使 用 外 部电源使燃气轮机起动,即仅使用燃气轮机电厂内的电力。 |
·点火: | 给点火器通电的动作。 |
·粉火: | 在 燃 烧系 统内建立正常燃烧的过程。 |
·起动时间: | 燃 气 轮 机从开始起动状态到准备加载状态所需的时间。
注 :对 某 些 应 用情况而言,此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驱动的设备 |
·加载时间: | 燃 气 轮 机从开始加载状态到满负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
·起动次数: | 燃 气 轮 机已经达到 5.7 所定义的起动的总次数。 |
·清吹: | 在 准 备起 动或重新起动燃气轮机之前,对燃气轮机气流通道和排气系统中的可燃产物进行吹扫或
清除。 |
·旁路控制: | 通 过 允 许部分流体绕过被控制装置而剩余流体继续通过装置起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
·旁路控制: | 闭 式 循环 燃气轮机中采用使压气机部分工质分流送至预冷器人口来控制转速或功率的方法。 |
·压fl控制: | 在 闭 式循 环燃气轮机中采用的控制功率的方法。
注: 功 率 与 压 力成正比,而压力可通过从循环中充人或抽出工质来控制。 |
·燃烧室检查: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的检查(含过渡段),以确定该部件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满足
规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热通道检查: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和透平部件的检查,以确定这些零部件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
满足规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关键(部件: | 燃 气 轮 机所有关键部件的检查,以确定燃气轮机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间内继续正常运行,或为满足规
范是否需要修理和/或更换零部件。 |
·大修: | 彻 底 的 检修 ,更换 那些 必需 更换 的零 部件 ,使 得燃 气轮 机在 额定 工况 下能 运行 到所 期 望的规 定时期。 |
·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额定工况并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
·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 燃 气 轮 机)所有影响性能的零部件符合设计规范时的燃气轮机的状态。 |
·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设 备 )当 新的(正常运行少于 100h ,没有可测到的损坏)或对发现的任何明显缺陷已立即进行检
查和校正,使所有相关零件处于良好状态时,则设备为新的和清洁的状态。 |
·标准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透平温度、转速、燃料、进气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排气压力为标准参考条件(见 6.37 )
下,且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标 准 参 考 条件是没有考虑进、排气压力损失 输出功率为发电机端子处的电功率或扣除独立驱动辅助负荷的
透 平 联轴 节 处 的 机 械 功率,其位置必须清楚予以说明。 |
·辅助负荷: | 燃 气 轮 机 动力装置的支持系统需要的所有负荷,不包括气体燃料压缩机。 |
·现场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现场运行条件下,并处于新的和清洁的状态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该
输出功率是减去辅助负荷后的净值)。 |
·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尖峰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在新的和清洁的状态运行时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I SO 标 准 尖峰额定值指在尖峰负荷额定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20 00h 和起动 500次 |
·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基本负荷的额定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运行时的标称或
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工 S(〕 标 准 基本负荷额定值指在透平基本负荷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87 60h 和起动 25次。 |
·备用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应急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 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备用尖峰负荷额定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运行时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注 :I SO 标 准 备用尖峰负荷额定值指在透平备用尖峰负荷温度下每年安全运行可达到500h o |
·半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中间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半基本额定负荷的温度下,且处在新的和清洁状态时运行的标称
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
·极限输出功率: | 燃气 轮机 在任何状态下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
·输出功率性能图: | 燃 气 轮 机 在不同的压气机进口温度和负荷的条件下的性能图或性能曲线。
注 : 性 能 参 数 通常指燃料消耗量、输出功率、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用作机械驱动时应包括输出轴转速的影响 |
·折算输出功率: | 修正 输 出 功率 correctedo utput
燃 气 轮 机 的试验输出功率换算到在折算(修正)条件下的输出功率。 |
·轴输出功率: | 燃 气 轮机 在输出轴联轴节处的净输出功率。 |
·额定转速: | 在 额 定 条 件下功率输出轴的转速 |
·透平遮断转速: | 独 立 的 危急超速保护装置切断燃料供应时燃气轮机的转速。 |
·空负荷转速: | 允 许 燃气 轮机持续运行而不对外输出功的指定转速。 |
·点火转速: | 燃 气 轮机 转子在点火器通电时的转速。
注 :除 标 准 条 件外,它可能不是个常数。 |
·折算转速: | 修正 转 速 correcteds peed
燃 气 轮 机 试验时的运行转速换算到折算(修正)条件下的转速。 |
·临界转速: | 燃 气 轮机 及其驱动设备的相关旋转轴系的固有频率。 |
·飞升转速: | 在 负 荷 遮断条件下,燃气轮机瞬间所达到的最大转速。 |
·稳态转速: | 当所 有 主 要相关参数基本不变时,燃气轮机的转速。 |
·稳定性时间: | 一 旦 独 立参数稳定时,主要相关参数达到某一稳态时所需的时间。 |
·稳态转速增f调节: | 稳 态 转 速相对于输出功率的变化率。
注 :在 所 考虑 的输出功率点处,稳态转速随输出功率变化曲线的切线斜率 |
·稳态转速调节: | 稳 态 转 速 不等率 steady-statesp eedd roop
燃 气 轮 机运行在标准工况下,且其转速调节系统的所有调节具有相同的给定值,输出功率从额定减
少到零时,以额定转速百分比表示的稳态转速的改变量。 |
·热效率: | (燃 气 轮 机)的净能量输出与按燃料的净比能(低热值)计算的燃料能量输人之比。 |
·折算热效率: | 修正 热 效 率 correctedt hermalef ficiency
燃 气 轮 机的试验热效率换算到折算(修正)条件下的热效率。 |
·燃料消耗: | 给 定 燃 料的质量流量,单位是千克每小时(kg/h), |
·燃料消耗率: | 给 定 燃 料的质量流量与净输出功率的比值,单位是千克每千瓦小时〔kg/(kW "h )]o |
·热耗: | 由 燃 料 提 供的净能量消耗率,单位是千焦耳每小时(J/h).k |
·热耗率: | (燃 气 轮 机)每单位时间消耗的净燃料能量与输出的净功率的比值,单位是千焦耳每千 瓦小
时[kJ/(kW ·h)]. |
·热平衡: | 应 用 热 力 学第一定律来确定测得的输入能量与测得的输出能量是否相等
注 :热 平 衡 是 对试验测量的质量的综合检查。 |
·比功率: | 燃气 轮 机 的净输出功率与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的比值,单位是千瓦秒每千克(kW "s/ kg). |
·机械损失: | 由 燃 气 轮机转子的轴承和鼓风损失引起输出功率的减少。
注 : 也 包 括 轴 驱动的辅助设备。 |
·现场条件: | 影 响 燃气 轮机性能的某一特定安装场地所给定的条件。如:燃料特性、大气压力、压气机进气温度
和湿度、进气压损和排气压损等 |
·标准大气: | (用 于 标 准参考条件)以温度为 150C、压力为 101.3 k Pa、相对湿度为 60环的大气条件来表示。
注 :空 气 中的化学组成可从下列标准和文献中获得 ISO 2533,或 Keenan与 Kaye,IC AO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
准 ,或 其 他 相 一 致 标准。 |
·标准参考条件: | 燃 气 轮机 的额定值应采用下列假定:
a) 在 压 气机进气口(总压、温度和相对湿度)和在透平排气法兰处(静压)为标准大气值。
b) 用 来 冷却工质的冷却水或冷却空气的温度为150C,
C) 标 准 气体燃料(CH‘一甲烷),其 H/C重量比为 。.333,净比能为 500 00k j/kg
d) 标 准 燃料油(CH,.6a; 一蒸馏油),其 H/C重量比为 。1417 ,净比能为420 001 {j/kg. |
·起动特性试验: | 确 定 正 常起动过程中燃气轮机转速与时间关系的试验。
注 : 其 他 测 量 参数是温度、压力以及诸如点火、着火、起动设备脱扣和任何其他明显的事件发生的时间。 |
·保护设备试验: | 对 所 有与 燃气轮机及其系统有关的保护装置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整定值是否适当及功能是否正常。 |
·甩负荷试验: | 为 确 定 燃 气轮机对突然失去全部所带负荷时的响应而进行的试验。
注 : 控 制 系 统 应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超越任何遮断条件或其他限值,使燃气轮机进人一个安全的工况。 |
·透平: | 见 3.1 . |
·轴流式透平: |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与机械旋转轴线平行的透平。
径流式透平 radialf lowt urbine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与机械旋转轴垂直的透平
注 :通常 是径向向内流人的透平 。 |
·动力透平: | 由燃气发生器排出的燃气驱动的透平,通过该透平的独立轴产生输出动力。 |
·压气机透平: | 驱动一个压气机或在多轴系统中驱动多个压气机的透平。 |
·气体膨胀透平: | 从压力较高的气流中回收能量的透平。
透平 结构 |
·高压透平: | 在具有多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第一个透平。 |
·中压透平: | 在一些具有三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第二个透平。 |
·低压透平: | 在一些具有多个透平的燃气轮机中,膨胀过程的最后一个透平。 |
·气缸: | 透平部件,为圆筒形静止结构,它容纳工质、支承和安装透平的其他静止零件。
同义词 :机匣 |
·外气缸: | 燃气轮机最外层的圆筒形静止部件。它支承和安装透平的其他静止零件。
注:它通常也是透平的承压壳体。 |
·内气缸: | 透平最内层的圆筒形静止部件。它支承透平喷嘴或静叶,及支承形成工质静子通流部分的零件。 |
·扩压器: | 紧随透平叶片之后的通流结构,使工质速度降低以提高工质的静压。 |
·透平转子: | 包含所有透平旋转零件 的旋转组 件。 |
·透平轮盘: | 透平级的旋转零件,用来安装透平的动叶或叶片组。 |
·透平叶轮: | 透平级的旋转组件 ,它包括轮盘和动叶 。 |
·叶片: | 具有型线部分的零件,其外表面形成工质绕流的高效流道的两个侧面。 |
·动叶片: | 固定在透平轮盘或转子上的叶片。 |
·静叶片: | 静 叶 |
·静子: | 固定在透平喷嘴组件上的叶片。 |
·透平喷嘴: | 叶片的静止组件,它形成高效的加速工质的流道 ,将工质导人透平动叶。
注:径流式透平中可称为导向叶片。 |
·透平隔板: | 透平喷嘴和它的支承结构(持环)。 |
·可调醉叶片: | 出口角能够进行调整的静叶片。 |
·冷却叶片: | 具有内部通道,从而可用冷却流体来降低叶片温度的叶片。 |
·级: | 由一列喷嘴和随后跟着 的一 列动叶组成的一对 叶片排 。 |
·透平清洗设备: | 燃气轮机上的附属设备,一种提供清洗透平流道或外来污垢的设备。
注:通常只是在燃烧诸如被处理过的渣油、原油或其他含灰嫩料的燃气轮机上才有这样的要求。 |
·进气压力: | 进 人 透平 第一级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透平参考进口温度: | 根 据 燃烧 室进口温度、燃烧室内释放的净能、压气机进口质量流量加上燃料的质量流量计算出来的
透平 进 口总温。
注 : 参 见 ISO 23140 |
·透平进口温度: | 燃烧室出口温度 combustoro utlette mperature
静叶进口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参照出口温度(燃烧室和加热器)(20.4 )o |
·透平转子进口温度: | 相应在第一级动叶进口前沿的静止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注:这是热力学修正的透平进口温度,因为工质仅在透平转子中作功,并且流体作功的能力与它的绝对温度成
正 比 |
·出口压力: | 在透平出口法兰处静止平面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出口温度: | 在透平 出口法兰处静 止平 面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 总温。 |
·膨胀比(压比): | 透平进口总压与透平出口总压的比值。 |
·排气流且: | 在透平 出口法兰处 排气的质量流量。 |
·透平输出功率: | 透 平 的 毛输出功率(未扣除轴承、鼓风摩擦和抽吸损失)。 |
·机械效率: | 透 平 轴 端 的输出功率或透平输出功率与输人给透平轴的功率之比值
注 : 透 平 轴端的输出功率是扣除轴承、鼓风摩擦和抽吸损失的透平输出功率。 |
·等嫡效率: | 透 平 毛输 出功率除以透平的输人功率。
注 1: 透 平的输人功率是组成透平流量的所有流管的等墒膨胀获得的功率总和,每股流管的温度是取自进人透平
传 给它 的 热 量 所 具 有 的值,每股流管的压力是取自进人流管该点上的流体静压,第一级进 口处的工质静压
除 外
注 2 :本 定义对非冷却透平是正确的,对冷却透平仅当冷却剂与主气流混合在一起时才是正确的。 |
·多变效率: | 在 给 定膨 胀比下,透平具有无穷多级且每级以相同的等嫡效率膨胀的功之和与该透平的等嫡膨胀
功的 比值 。
注 :对 透 平来说无限小膨胀比的级的等嫡效率一般是比透平的等嫡效率小 |
·压气机: | 见 3.2. |
·轴流式压气机: | 工质流动的主方向是轴向的压气机。 |
·径流式压气机: | 离心式压气机 centrifugalco mpressor
工质主流方向是径向向外流出的压气机。 |
·低压压气机: | 在 具 有 多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第一个压气机。 |
·中压压气机: | 在具有三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第二个压气机。 |
·高压压气机: | 在具有多个压气机的燃气轮机中,压缩过程的最后一个压气机。 |
·气缸: | 压气机部件,为圆柱形静止结构,用来支撑和安装压气机静止零件。
注:通常它是压气机的承受压力的外壳。
同义词:机匣 |
·压气机转子: | 包含所有压气机旋转零件的旋转组件。 |
·压气机轮盘: | 压气机级的旋转零件,用来支承压气机的叶片。 |
·压气机叶轮: | 压气机级的旋转组件,它包含轮盘和动叶。 |
·叶片: | 具有型线部分的零件,其外表面组成工质朝压气机轴向绕流的相邻高效流道的两个侧面。 |
·动叶片: | 动叶片是压气机叶轮或转子组件的零件。 |
·静叶片: | |
·叶片: | |
·静子: | 静叶 片 是压气机静子组件的零件。 |
·隔板: | 静 叶 片 的组件和支承结构。 |
·可调静叶片: | 在 运 行中 出气角能够进行调整的叶片。 |
·进口导叶: | 非 旋 转 叶片组件,它位于第一级动叶片前,可以是可调叶片。
注 :它 对 流人流体给予预旋。 |
·出口导叶: | 紧 接 末 级 静叶片的一列(或数列)静叶片,用来消除气流的周向分量。 |
·扩压器: | 紧 跟 压 气 机后的通流结构,使工质速度降低来提高工质的静压。 |
·级: | 由 一 列 动叶片和随后跟着的一列静叶片组成的一对叶片排。 |
·压气机进气防冰系统: | 压 气 机 和/或压气机进气系统的附属设备,用以防止形成有害冰的堆积 |
·压气机清洗系统: | 燃 气 轮 机 的附属设备,提供一种方便的清洗压气机的通流表面的设备。 |
·颗粒分离器: | 用 来 从进 口空气中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 |
·进口压力: | 在 压 气 机进口法兰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 |
·进口温度: | 在 压 气 机进口法兰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出口压力: | 在扩压器出口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
·出口温度: | 在扩压器出口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压比: | 出口总压与进 口总压之 比。
注:它与用容积比值来定义的压缩比不同。 |
·进口空气流: | 在压气机进口法兰处的进日空气质量流量。 |
·抽气: | 在压缩过程中从主气流中抽出的空气。 |
·放气: | 在压缩过程中的放气动作,用来实现防止诸如超速或喘振的控制功能。 |
·压气机输入功率: | 驱 动 压 气机部件所需的功率总量,包括轴承和鼓风的损失。 |
·机械效率: | 压 缩 工 质所需功率与压气机输人功率之比。 |
·等嫡功率: | 在 绝 热 和可逆过程的条件下,压缩工质所需的功率。 |
·等嫡效率: | 等 嫡 功率 与压缩工质所需功率之比。 |
·多变效率: | 在 给 定 的压比下,压气机的等嫡压缩功与该压气机在具有无限多级且每级以相同等嫡效率的条件
下压缩的功之和的比值。
注 :对 于 压缩过程而言,多变效率或级效率总是大于等嫡效率的。 |
·喘振: | 在 压 气机 和连接管道中,出现工质流量以较低的频率振荡为特征的不稳定流动工况
注 :因 为 这是一个有害的工况,应该避免 |
·渐进失速: | 可 能 出 现 的压气机运行工况,特征是较为稳定,但流量低和压缩效率很低。
注 :压 气 机运行在流量一转速特性线的正斜率一侧. |
·旋转失速: | 压 气 机可 能出现的工况,有一个或多个低速或逆流区横跨部分压气机叶栅通道,并且沿转子旋转方
向旋转,但旋转的速度只是转子速度的几分之一。
注 1: 可 能有一个或多个区域沿环面近似等距分布。
注 2: 通 常出现在严重偏离设计运行工况。 |
·堵塞: | 气 流 在 某 处达到音速,而使下游参数不产生进一步影响的工况。
注 :如 果 压气机的排气压力足够低,最后一级静子中流动将达到音速,从而出现堵塞工况。此后,进一步降低压气
机 的排 气 压 力 ,对 流 量 或驱动压气机的所需功率没有影响 |
·特性图: | 以 转 速 和效率为参数来表示压气机的压比一流量性能图。
注: 同 时 也示出了压气机的稳定运行区域,该图也可以用于近似确定在不同压力、温度和湿度进口条件下的性能。 |
·燃烧室: | 见 3 .3 。 |
·分管形燃烧室: | 由 多 个 单 管燃烧室组成的燃烧室,每个燃烧室由承压外壳和火焰筒组成。
注 :这 些 燃烧室通常以环形排列围绕着透平安装。 |
·环形燃烧室: | 横 截 面 为 环形的燃烧室。它安装在压气机和透平之间,并完全围绕着燃气轮机。 |
·环管形燃烧室: | 在 压 气机 和透平之间的环形截面的壳体中,环形排列的多个火焰筒组成的燃烧室。 |
·筒形燃烧室: | 由一 个 或 两个大型逆流式筒形燃烧室组成的燃烧室,用法兰连接于透平与压气机气缸上。 |
·再热燃烧室: | 对在透平中已部分膨胀的工质进行二次加热的燃烧室。 |
·再热燃烧室: | (飞机上应用)加力燃烧室。 |
·加热器: | 在外燃式 的燃气 轮机中加热工质 的设备 。 |
·低排放燃烧室: | 降低燃烧室反应区的温度,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所设计的燃烧室。
注:这类然烧室可分为贫予混、贫贫、富一贫、可变面积、分级燃烧和催化型式. |
·火焰筒: | 包 围燃 烧 反应区域的组件。 |
·外壳: | 包 围 火焰 筒,并作为燃烧室的承压组件。 |
·联焰管: | 在 多 火 焰筒燃烧室中,为点火气体提供火焰联通的管道,从而使其由已点着的火焰筒通到未点着的
火焰筒 ,并点燃其邻近 的火 焰筒。 |
·燃料喷嘴: | 把 燃 料 (液体或气体)喷人燃烧室的装置。
注 1: 每 个燃烧室可拥有一个或多个喷嘴,现代的发展趋于多个喷嘴。
注 2: 燃 料喷嘴将液体燃料雾化成细小颗粒,以增加燃料的表面积,确保燃料与空气的快速混合和嫩烧,同时也使
燃 料直 接 进 入 燃 烧 区 中的适当区域使其达到最佳混合和燃烧.燃料喷嘴有许多种:单压力雾化式、双喷嘴
式 、变 截 面 或 回 油 式 、 空气雾化式、空气喷射式、燕发式和多喷嘴式(用于气体燃料)。 |
·燃料流f分配器: | 将 燃 料 等量分配到每个燃料喷嘴,使每个燃烧室产生均匀温度的计量装置。
注 : 通 常 气体燃料不需要此装置。 |
·点火装置: | 燃 气 轮 机燃烧室中用于引发燃烧的装置。
注 :点 火 装置可以由一个高能源、一个火花塞或点火器等组成。某些燃气轮机可用火炬点火器。 |
·火焰检测器: | 感 受 燃 烧室中是否建立符合要求 的燃烧 的装置。 |
·进口压力: | 在 燃 烧 室进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 |
·进口温度: | 在 燃 烧室 进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 |
·出口压力: | 在 燃 烧室 出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总压,包括任何泄漏进人工质所产生的影响。 |
·姗烧室出口温度: | 在 燃 烧室 出口截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温,包括任何泄漏进人工质所产生的影响。 |
·一次燃烧区: | 在 火 焰 筒内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发生燃烧反应的区域。
注 :在 扩 散火焰中,该反应发生在近似化学配比或理论化学计量混合气条件下。 |
·二次燃烧区: | 在 火 焰筒 内来自一次燃烧区的燃烧产物与来自压气机的剩余空气相混合,使工质在进人透平部件
以前形成温度均匀的混合物的区域。 |
·一次空气: | 进 人 燃 烧 室一次燃烧区的空气。 |
·二次空气: | 进 人 燃 烧室二 次燃烧 区的空气 。
同 义 词 :掺混空气 |
·燃料空气比: | 燃 料 一空 气的混合物中燃料与空气的质量比。 |
·理论(化学计)燃料空气比: | 燃 料 完 全 燃烧时,具有精确比例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中燃料与空气的质量比。 |
·当f比: | 实 际 的燃 料空气比除以理论燃料空气比。
注 :如 果 该 值 大干1,则表示比理论混合物富;该值小于1,则表示比理论混合物贫。 |
·过f空气比: | 理 论 燃料 空气比除以实际燃料空气比并减去 1,
注 :过 量 空气比为2表示所提供的空气是所需的3倍. |
·燃烧 强 度: | 在 单 位 大气压力或单位绝对压力下,火焰筒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燃料能量的量度。 |
·比傲烧强度: | 考 虑 了燃 烧室压力影响以后的燃烧强度。压力升高,燃烧强度下降。
注 :压 力影响是用压力升高的,次方表示而不直接用压力值表示,n值通常为 1.8,一般以嫌烧强度的 1.8次方
表 示 |
·烟烧室效率: | 燃 烧 过 程中,释放给工质的能量与所消耗燃料的净能之比。 |
·T-质加热器效率: | 在 加 热 器中传递给工质的能量与所消耗燃料能量的净能之比。 |
·燃烧室比压力损失: | 在 燃 烧 室出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与燃烧室进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总压
之差对燃烧室进口平面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总压之比。 |
·燃料喷射压力: | 燃 料 喷 嘴进口处的燃料总压。 |
·温度场系数: | 燃 烧 室 出口处的工质的最大温度与其平均温度之差对工质通过燃烧室的温升之比。
注 : 大型 姗气轮机典型的数值为。.1^-0.2 |
·回热器: | 见 3.6。 |
·表面式回热器: | 通过 隔离膜板,把热从一 种流体传递到另一流体的 固定式热交换器 。
回转式回热器(再生式回热器) rotatingre generator
热交换器中的蓄热体在热流体和冷流体中交替旋转,从而把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 |
·壳管式回热器: | 热传导面是圆柱形管子组件的热交换器。
注:高压的冷流体通常在管子的内侧,较热的排气在管子的外侧。管子的传热面可以通过翅片和/或销钉来增加。 |
·板式回热器: | 传热面是一系列平板的热交换器。
注:流体通过高而狭长的通道流动,通道的传热面可以通过翅片和/或柱形面来增加。 |
·壳体: | 用 来 支 承 和安装传热面的结构口
注 :它 也 可起 到承压壳的作用。 |
·换热器管: | 流 体 流 动的通道,高压的冷流体在其内部流动。
注 : 热排 气包 围着管子,这些管子的横截面通常是圆柱形。 |
·换热器板: | 热 交 换器 的组件,通过把两块薄板焊接到隔离板条上而形成流动通道。这些板条把薄板连接在一起。 |
·联箱: | 用 来 收 集 来自众多的热换器管束或板块间的流体的承压壳结构。 |
·蓄热体: | 在 回热 式热交换器中进行交换吸收和释放热量给工质的材料。 |
·端板: | 蓄热体端部的密封板,用来防止流体从回热器的高压侧流向低压侧。
回热式热交换器 辅助设备及附件 |
·吹灰器: | 采用高压流体(蒸汽和空气)冲洗清除传热面的灰垢的设备。 |
·受热面积: | 把热量从热交换器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的热传递表面的有效面积。 |
·受热表面的传热率: | 通过传热面,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的热量的比率。
注:它的单位是千焦耳每小时每平方米每摄氏度〔kJ/(h" m '·℃)口。
回热式热交换器 性 能与试 验 |
·温度有效度: | 被加热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热、冷流体的初始温度的差值之比。 |
·能f有效度: | 冷 侧 流体 的质量流量与回热器冷侧的进、出口温度下工质的比熔差的乘积与热侧质量流量与回热
器热侧进口温度下和冷侧进口温度下工质的比焙差的乘积之比。 |
·端差: | 热 侧 进 口温度和冷侧出口温度的温差。 |
·无补烟型联合循环: | 所 有 的 热量都从循环的燃气轮机部分加人的联合热力循环。
注 :通 常 这是各种联合循环中效率最高的循环,因为热量是在燃气轮机循环的较高温度下加人的. |
·补燃型联合循环: | 一 部 分 热 量是在工质已经通过燃气轮机后加人循环的联合热力循环。
注 :通 常 由于补燃,联合循环的出力得到显著提高,而循环效率有所下降。 |
·排气全嫩型联合循环: | 是 一 种 排 气助燃型联合循环,工质中剩余的氧几乎全部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 |
·增压锅炉型联合循环: | 蒸 汽 发 生器放在循环的燃气侧的燃烧室之后和燃气透平之前的联合循环。 |
·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 | 燃 气 轮 机的排气主要用于加热给水的联合循环。 |
·单轴联合循环: | 循 环 的 有用输出功率来自一根轴的联合循环。 |
·多轴联合循环: | 循 环 的 有用输出功率由一根以上轴输出的联合循环。 |
·单压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环 的工质是在一种压力下产生的联合循环。 |
·多压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环 的工质是在一种以上的压力下产生,通过蒸汽透平所产生的压力值进行膨胀的联合循环。 |
·再热朗肯联合循环: | 朗 肯 循 环 的工质在膨胀过程中在较低的压力下再次加热的联合循环。 |
·热电联供: | 以 串联 形 式同时产生两种以上的有用能量,例如先产生电能,然后产生工艺流程蒸汽。 |
·余热锅炉(HRSG): | 为 有 效 利用较多的具有相当温度的燃气轮机的排气的能量而专门设计的蒸汽发生器。
注 :它 可 包含 下列设备:补燃装置、可选择的催化反应器、过热器、再热器、多压蒸发器、除氧器、给水加热器、省煤
器 、旁 路 挡 板 和 吹 灰 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