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线性度: | CRT 面上,偏转灵敏度的均匀程度。 |
分辨率: | CRT 图像上的明暗细节分辨能力。 |
观察包络: | 用垂直于显示面方向上测得的垂直和水平方向角度表示的空间包络,在此包络内观察者
能够看到显示的字符。 |
可视视屏尺寸(有效视屏尺寸): | 通过与面板的 Z 轴相正交的平面上的玻璃,投射在 CRT 面板上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尺寸。 |
显示中心: | 有效显示面的中心。 |
有效显示面中心 80%: | 从显示器中心到有效显示面边缘距离的 80%内的点的轨迹构成的面积。 |
电子束中心: | 主电子束强度分布图上与 50%亮度点成等距离的点。 |
光点: | 由电子束轰击使视屏面上瞬时激发的最小亮区。 |
节距: | 在彩色 CRT 视屏上,从最基本的视屏象素(如红色荧光粉点或线)中心到最邻近的同类象
素(如最邻近的红色荧光粉点或线)中心的距离。通常又称荧光粉点节距或三基色节距。 |
环境照明: | 来自天空、驾驶舱和其他乘员舱的光源对显示面及其周围环境的照射。 |
环境背景: | 显示面上具有的不是由显示器产生的背景光。 |
产生的背景: | 由显示器内部产生的图像背景,字符可叠加在上面。 |
面亮度: | 测量孔在显示面上包含了一个其直径至少为荧光粉点节距的 10 倍或光栅线间距的 5 倍
的发光区域时获得的亮度值。 |
背景亮度: | 显示面上非图像区域上的亮度。 |
视亮度: | 视知觉的心理测量特性,表示从观察面或空间中产生的视知觉。这种知觉一方面取决于
可测的亮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观察的条件(被观察的颜色和眼睛的适应状态)。 |
平均亮度: | 在同一显示状态下,字符、图像或背景区域的最大和最小亮度的平均值。 |
亮度均匀性: | 显示面上各处亮度差异的度量。 |
高频脉动: | CRT 显示面上的字符有意的缓慢的周期性运动,以防止荧光粉的老化。 |
几何失真: | 显示图像相对理想图像扭曲而产生的偏差。 |
失会聚: | CRT 荧光屏上二个或三个基色的线宽中间点不对准的程度。 |
表观的失会聚: | 当主电子束是会聚的,但是其中一基色的电子束宽度大于其它基色的电子束宽度,而在
一条线条的两侧出现同一颜色的颜色边沿。
2 |
图纹屏显示器: | 由离散象素(如荫罩式 CRT 的荧光粉点或条纹)组成的电光显示器,例如彩色显示器。 |
均匀屏显示器: | 具有一个不为任何物理结构断开的连续发光面的电光显示器,例如单色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