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一版的变化】
|
1本规范与GJB 135-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1)本规范增列了L型产品类别;以H型产品代替符合GJB 135-
86的产品。
2)本规范H型产品增列232℃腐蚀、泡沫特性(静态)和发动机试
验三个项目。
3)本规范H型产品固体颗粒杂质项目中增列223mL油过滤时
间。
4)本规范H型产品取消密度和凝点二项指标。
2本规范中L型产品与参照规范MIL-PRF-7808L中3级油的
技术差别如下:
1)根据国内具体情况,本标准未列轴承沉积试验(Bearing deposi-
tion)、齿轮承载能力试验(Gear load-carrying capacity)、动态泡沫试验
(Foaming characteristics(dynamic))、沉积试验(WADC)等四个项目。
2)发动机试验选用国内指定航空发动机。
3)橡胶试验中,未列氟硅橡胶(FVMQ)。
4)相容性试验选用的参考油为符合GJB 135A-98、GJB 1263-
91和GJB 2377-96规范的国内航空润滑油。
5)运动粘度项目中,增列-51℃指标。
6)泡沫特性(静态)项目指标暂定为测定。
3本规范中H型产品与参照规范MIL-L-7808H的技术差别如
下:
1)根据国内具体情况,本标准未列轴承沉积试验(Bearing deposi-
tion)、齿轮承载能力试验(Gear load-carrying capacity)、动态泡沫试验
(Foaming characteristics(dynamic))、沉积试验(WADC)等四个项目。
2)发动机试验选用国内指定航空发动机。
3)橡胶试验中,未列氟硅橡胶(FVMQ)和硅橡胶(QVI)。
4)相容性试验选用的参考油为符合GJB 135A-98、GJB 1263-
91和GJB 2377-96规范的国内航空润滑油。
5)运动粘度项目中,增列-40℃指标。
6)低温稳定性(-50℃)
7)泡沫特性(静态)项目指标暂定为测定。
8)蒸发损失(205℃,6.5h)项目指标为20%。
9)固体颗粒杂质试验中,增列了O.95L和223mL的过滤时间。
10)未列痕量沉淀项目。
|